1、宜都地理位置
我到网上帮你查的,你看看吧!宜都,是一座有着2100多年历史的古城,中华早期文明的发祥地之一。红花套城背溪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发现,证明7000多年前,中华民族的祖先曾在这里农牧渔猎。春秋战国时期,境属楚地,秦朝时县域属南郡,西汉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置县,名夷道县,至今已有2138年的建制史。
东汉建安十五年(210年)刘备改临江郡为宜都郡,宜都之名即始于此,取"宜于建都"之意,并派大将张飞为宜都太守。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吴大将陆逊占领宜都郡,获取夷道、夷陵、秭归等县,并任宜都太守在此筑城抗蜀,历史上著名的"夷陵之战"就发生在境内。市府所在地故称"陆城"。自古以来,宜都就有“楚蜀咽喉”、“鄂西门户”、“三峡门城”的美誉,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1949年7月宜都县解放,划属湖北省宜昌专区,1958年属宜都工业区,1961年宜都工业区撤销,仍属湖北省宜昌专区,1970年后属湖北省宜昌地区,1987年11月30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宜都县,设立枝城市,1998年,改称宜都市。
宜都人杰地灵。这里是晚清著名学者杨守敬的故乡,杨守敬在历史地理、书法、金石、版本目录、藏书等多个领域著述宏丰、学高品富,被日本书法界尊称为“开山鼻祖”,今天长江三峡的名称,就是由他所定,杨守敬纪念馆就座落在秀丽的清江之滨。宜都还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独臂将军贺炳炎、宜昌市第一个共产党员胡敌、湖北医科大学创始人朱裕壁的故乡。
宜都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地貌以丘陵为主,陆地面积中山区占11.7%,丘陵占79.5%,平原占8.8%。有长江、清江、渔洋河三条主河流,还有大小溪河39 条,均属长江水系。市境地貌特征构成"七山一水二分田"的格局。位于王家畈乡的帽子尖,海拔1064.6米,为境内最高峰,位于枝城镇的长江之渚--关洲,海拔38米,为全市最低处。
宜都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年平均气温16.7℃,无霜期273天,降雨量1350毫米,日照年均时数约1705小时,主导风为东南风。全市土壤质地以中性为主,共有红壤土、黄壤土、黄棕壤土、石灰岩土、紫色土、潮土、水稻土七个土类。植被类型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主要有杉木、马尾松、青冈栎、栓皮栎、竹林、乌桕、油桐、油菜、胡枝子、马桑、茅草和蕨类等。
宜都,是湖北省承东启西的最佳口岸。它隶属于三峡宜昌“半小时经济圈”,鄂、渝、湘三省市交界处,随着国家生产力布局由东至西转移,宜都区位交通优势进一步显现。境内建有两座长江大桥、两座清江大桥,从市区到三峡机场只需20分钟,贯穿南北的焦柳铁路及两江航道,形成了空中、陆地、水上立体运输网络,为人流、物流提供了方便、低成本的运输服务,有利于发展大进大出的工业项目。
宜都,矿产资源贮藏丰富。现已探明煤炭储量7500万吨,水泥石灰石6.8亿吨,重晶石、粘土、石英砂等矿产种类繁多,且品位高、易开采,非常适合基础工业的发展。
宜都,是华中地区最大的县级能源生产基地之一。它地处三峡、葛洲坝和清江水电梯级开发的中心地带,境内建有2个22万、8个11万伏变电站,其供电网络完备齐全、供电质量稳定可靠,可以满足每年30亿度左右的负荷量。市内还建有中南地区最大的成品油油库,河流星罗棋布,水资源充足,对于发展那些高耗能、无污染的大型工业项目,提供了便利条件。
工业是宜都经济的主体,占三分之二以上,并且将继续充当增长的“脊梁”。作为湖北省较早的“五小”工业基地和全国乡镇企业中西部合作示范区,宜都传统产品具有深厚的工业基础,在不断的技术改造中表现出不俗的业绩。建材、化工、医药、电子及农副产品加工是其主导产业。
随着龙头加工企业带动,宜都农业得到了巩固发展。全市围绕水果、茶叶、畜牧、蔬菜、水产、黄姜六个特色产业,先后培育引进了8个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其中国家级2个、省级1个、宜昌市级2个。宜都还是全国首批园艺产品和茶叶出口示范区,农业精品名牌荟萃,像宜红功夫茶、天然富锌茶、松云有机茶、波尔羊、光明柑、清江鱼等,都在全国享有盛名,远销海内外10多个国家和地区。
旅游业正成为宜都极具发展潜力的领域。这里山川秀美,水天一色,李白、杜甫、苏轼、陆游等历代文人墨客都曾留连于此,写下传芳百世的壮丽诗篇。古潮音洞素有“水旱相连、云雾缭绕、钟乳万千、潮音响彻”之妙景,号称“巴楚第一奇洞”。梁山层峦叠翠、奇峰屹立,佛道两教并存,香火络绎不绝,有“南武当”之美誉。新近发现的王家畈奥陶纪石林错落有致、姿态万千,古海洋生物化石形态逼真、保存完整,是一处集观光旅游、生态旅游、科普旅游于一体,展示地质奇观的天然博物馆。
2、宜昌市宜都下属乡镇有哪些
截至2019年6月,宜都市下辖红花套镇、高坝洲镇、聂家河镇、松木坪镇、枝城镇、姚家店镇、五眼泉镇、王家畈镇8个镇,潘家湾土家族乡1个乡。
宜都,湖北省直辖、宜昌市代管县级市,位于鄂西南长江中游南岸,地处江汉平原向鄂西南山地过渡地带,东隔长江与宜昌市猇亭区、枝江市相望,
东南邻松滋市,西南、正西与五峰土家族自治县、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交界,北与宜昌市点军区接壤,介于东经110°05‘-111°36',北纬30°05'-30°36'之间。
宜都于公元前196年设县制,名为夷道。公元210年,刘备设宜都郡,取“宜于建都”之意。宜都素有“楚蜀咽喉”、“三峡门城”、“鄂西门户”之称,是一代宗师杨守敬、清代学者王永彬、开国上将贺炳炎的故乡。
(2)湖北省宜都市气候扩展资料:
宜都市处于鄂西山地和江汉平原过渡地带,地势西南高、东北低,由西南向东北倾斜,是一个丘陵起伏的半山区。
最高点为五峰接壤的帽子尖,海拔1064.6米,最低点为枝城镇的官洲,海拔仅38米。
西南地势高竣,群山连绵,高程在250-800米之间,约占总面积的40%。东部丘陵,海拔在50-250米,沿长江及清江出口地势平坦,土地肥沃,中部丘陵、冲沟与岗地交错,但坡度较缓,形成平畈。
宜都市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冷夏热,四季分明,雨热同期。年平均气温16.7℃,一月最低平均气温4.6℃,七月最低平均气温28.1℃,无霜期273天,年平均降雨量1235.4毫米,夏季多暴雨,主要灾害性天气为大暴雨强寒潮。
3、宜都的资料!我会给他5个星
湖北省宜都市位于长江中游南岸,版图面积135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2万亩,山林面积127万亩,水域面积13万亩,辖10个乡、镇、街道办事处,127个村,851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8.2万人。它隶属于三峡宜昌“半小时经济圈”,鄂、渝、湘三省市交界处,随着国家生产力布局由东至西转移,宜都区位交通优势进一步显现。境内建有两座长江大桥、两座清江大桥,从市区到三峡机场只需20分钟,贯穿南北的焦柳铁路及两江航道,形成了空中、陆地、水上立体运输网络,为人流、物流提供了方便、低成本的运输服务,有利于发展大进大出的工业项目。
宜都,是一座有着2100多年历史的古城,中华早期文明的发祥地之一。红花套城背溪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发现,证明7000多年前,中华民族的祖先曾在这里农牧渔猎。春秋战国时期,境属楚地,秦朝时县域属南郡,西汉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置县,名夷道县,至今已有2138年的建制史。
东汉建安十五年(210年)刘备改临江郡为宜都郡,宜都之名即始于此,取"宜于建都"之意,并派大将张飞为宜都太守。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吴大将陆逊占领宜都郡,获取夷道、夷陵、秭归等县,并任宜都太守在此筑城抗蜀,历史上著名的"夷陵之战"就发生在境内。市府所在地故称"陆城"。自古以来,宜都就有“楚蜀咽喉”、“鄂西门户”、“三峡门城”的美誉,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1949年7月宜都县解放,划属湖北省宜昌专区,1958年属宜都工业区,1961年宜都工业区撤销,仍属湖北省宜昌专区,1970年后属湖北省宜昌地区,1987年11月30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宜都县,设立枝城市,1998年,改称宜都市。
宜都人杰地灵。这里是晚清著名学者杨守敬的故乡,杨守敬在历史地理、书法、金石、版本目录、藏书等多个领域著述宏丰、学高品富,被日本书法界尊称为“开山鼻祖”,今天长江三峡的名称,就是由他所定,杨守敬纪念馆就坐落在秀丽的清江之滨。宜都还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独臂将军贺炳炎、宜昌市第一个共产党员胡敌、湖北医科大学创始人朱裕壁的故乡。
宜都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地貌以丘陵为主,陆地面积中山区占11.7%,丘陵占79.5%,平原占8.8%。有长江、清江、渔洋河三条主河流,还有大小溪河39 条,均属长江水系。市境地貌特征构成"七山一水二分田"的格局。位于王家畈乡的帽子尖,海拔1064.6米,为境内最高峰,位于枝城镇的长江之渚--关洲,海拔38米,为全市最低处。
宜都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年平均气温16.7℃,无霜期273天,降雨量1350毫米,日照年均时数约1705小时,主导风为东南风。全市土壤质地以中性为主,共有红壤土、黄壤土、黄棕壤土、石灰岩土、紫色土、潮土、水稻土七个土类。植被类型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主要有杉木、马尾松、青冈栎、栓皮栎、竹林、乌桕、油桐、油菜、胡枝子、马桑、茅草和蕨类等。
宜都,矿产资源贮藏丰富。现已探明煤炭储量7500万吨,水泥石灰石6.8亿吨,重晶石、粘土、石英砂等矿产种类繁多,且品位高、易开采,非常适合基础工业的发展。
宜都,是华中地区最大的县级能源生产基地之一。它地处三峡、葛洲坝和清江水电梯级开发的中心地带,境内建有2个22万、8个11万伏变电站,其供电网络完备齐全、供电质量稳定可靠,可以满足每年30亿度左右的负荷量。市内还建有中南地区最大的成品油油库,河流星罗棋布,水资源充足,对于发展那些高耗能、无污染的大型工业项目,提供了便利条件。
工业是宜都经济的主体,占三分之二以上,并且将继续充当增长的“脊梁”。作为湖北省较早的“五小”工业基地和全国乡镇企业中西部合作示范区,宜都传统产品具有深厚的工业基础,在不断的技术改造中表现出不俗的业绩。建材、化工、医药、电子及农副产品加工是其主导产业。
随着龙头加工企业带动,宜都农业得到了巩固发展。全市围绕水果、茶叶、畜牧、蔬菜、水产等特色产业,先后培育引进了8个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其中国家级2个、省级1个、宜昌市级2个。宜都还是全国首批园艺产品和茶叶出口示范区,农业精品名牌荟萃,像宜红功夫茶、天然富锌茶、松云有机茶、波尔羊、光明柑、清江鱼等,都在全国享有盛名,远销海内外10多个国家和地区。
旅游业正成为宜都极具发展潜力的领域。这里山川秀美,水天一色,李白、杜甫、苏轼、陆游等历代文人墨客都曾留连于此,写下传芳百世的壮丽诗篇。古潮音洞素有“水旱相连、云雾缭绕、钟乳万千、潮音响彻”之妙景,号称“巴楚第一奇洞”。梁山层峦叠翠、奇峰屹立,佛道两教并存,香火络绎不绝,有“南武当”之美誉。新近发现的王家畈奥陶纪石林错落有致、姿态万千,古海洋生物化石形态逼真、保存完整,是一处集观光旅游、生态旅游、科普旅游于一体,展示地质奇观的天然博物馆。
4、宜都市历史天气查询
湖北宜都市历史天气(2011年至今):http://tianqi.2345.com/wea_history/60935.htm。
通过选择年月份,查看。
5、湖北省宜都市在什么位置?历史上有什么意义?
宜都,是一座有着2100多年历史的古城,中华早期文明的发祥地之一。红花套城背溪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发现,证明7000多年前,中华民族的祖先曾在这里农牧渔猎。春秋战国时期,境属楚地,秦朝时县域属南郡,西汉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置县,名夷道县,至今已有2138年的建制史。 东汉建安十五年(210年)刘备改临江郡为宜都郡,宜都之名即始于此,取"宜于建都"之意,并派大将张飞为宜都太守。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吴大将陆逊占领宜都郡,获取夷道、夷陵、秭归等县,并任宜都太守在此筑城抗蜀,历史上著名的"夷陵之战"就发生在境内。市府所在地故称"陆城"。自古以来,宜都就有“楚蜀咽喉”、“鄂西门户”、“三峡门城”的美誉,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1949年7月宜都县解放,划属湖北省宜昌专区,1958年属宜都工业区,1961年宜都工业区撤销,仍属湖北省宜昌专区,1970年后属湖北省宜昌地区,1987年11月30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宜都县,设立枝城市,1998年,改称宜都市。 宜都人杰地灵。这里是晚清著名学者杨守敬的故乡,杨守敬在历史地理、书法、金石、版本目录、藏书等多个领域著述宏丰、学高品富,被日本书法界尊称为“开山鼻祖”,今天长江三峡的名称,就是由他所定,杨守敬纪念馆就座落在秀丽的清江之滨。宜都还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独臂将军贺炳炎、宜昌市第一个共产党员胡敌、湖北医科大学创始人朱裕壁的故乡。 宜都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地貌以丘陵为主,陆地面积中山区占11.7%,丘陵占79.5%,平原占8.8%。有长江、清江、渔洋河三条主河流,还有大小溪河39 条,均属长江水系。市境地貌特征构成"七山一水二分田"的格局。位于王家畈乡的帽子尖,海拔1064.6米,为境内最高峰,位于枝城镇的长江之渚--关洲,海拔38米,为全市最低处。 宜都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年平均气温16.7℃,无霜期273天,降雨量1350毫米,日照年均时数约1705小时,主导风为东南风。全市土壤质地以中性为主,共有红壤土、黄壤土、黄棕壤土、石灰岩土、紫色土、潮土、水稻土七个土类。植被类型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主要有杉木、马尾松、青冈栎、栓皮栎、竹林、乌桕、油桐、油菜、胡枝子、马桑、茅草和蕨类等。 宜都,是湖北省承东启西的最佳口岸。它隶属于三峡宜昌“半小时经济圈”,鄂、渝、湘三省市交界处,随着国家生产力布局由东至西转移,宜都区位交通优势进一步显现。境内建有两座长江大桥、两座清江大桥,从市区到三峡机场只需20分钟,贯穿南北的焦柳铁路及两江航道,形成了空中、陆地、水上立体运输网络,为人流、物流提供了方便、低成本的运输服务,有利于发展大进大出的工业项目。 宜都,矿产资源贮藏丰富。现已探明煤炭储量7500万吨,水泥石灰石6.8亿吨,重晶石、粘土、石英砂等矿产种类繁多,且品位高、易开采,非常适合基础工业的发展。 宜都,是华中地区最大的县级能源生产基地之一。它地处三峡、葛洲坝和清江水电梯级开发的中心地带,境内建有2个22万、8个11万伏变电站,其供电网络完备齐全、供电质量稳定可靠,可以满足每年30亿度左右的负荷量。市内还建有中南地区最大的成品油油库,河流星罗棋布,水资源充足,对于发展那些高耗能、无污染的大型工业项目,提供了便利条件。 工业是宜都经济的主体,占三分之二以上,并且将继续充当增长的“脊梁”。作为湖北省较早的“五小”工业基地和全国乡镇企业中西部合作示范区,宜都传统产品具有深厚的工业基础,在不断的技术改造中表现出不俗的业绩。建材、化工、医药、电子及农副产品加工是其主导产业。 随着龙头加工企业带动,宜都农业得到了巩固发展。全市围绕水果、茶叶、畜牧、蔬菜、水产、黄姜六个特色产业,先后培育引进了8个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其中国家级2个、省级1个、宜昌市级2个。宜都还是全国首批园艺产品和茶叶出口示范区,农业精品名牌荟萃,像宜红功夫茶、天然富锌茶、松云有机茶、波尔羊、光明柑、清江鱼等,都在全国享有盛名,远销海内外10多个国家和地区。 旅游业正成为宜都极具发展潜力的领域。这里山川秀美,水天一色,李白、杜甫、苏轼、陆游等历代文人墨客都曾留连于此,写下传芳百世的壮丽诗篇。古潮音洞素有“水旱相连、云雾缭绕、钟乳万千、潮音响彻”之妙景,号称“巴楚第一奇洞”。梁山层峦叠翠、奇峰屹立,佛道两教并存,香火络绎不绝,有“南武当”之美誉。新近发现的王家畈奥陶纪石林错落有致、姿态万千,古海洋生物化石形态逼真、保存完整,是一处集观光旅游、生态旅游、科普旅游于一体,展示地质奇观的天然博物馆。
6、为什么宜都每天下午有好大的风?
宜都每天下午都有好大的风,因为这个季节夏季气温升高的快热气流膨胀上升,每天午后两三点钟的时候都会起很大的风,然后在下雨。形成对流雨。
7、宜都的地理环境
<
8、宜昌市区的地理概况!
宜昌全市共辖五县三市五城区,五县分别为:秭归县、兴山县、远安县、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五峰土家族自治县,三市为:枝江市、宜都市、当阳市,五城区为:西陵区、伍家岗区、夷陵区、猇亭区、点军区。总人口414.93万人,国土面积2.1万平方公里,市区面积4249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区面积61.5平方公里,市区人口133.8万人。“此地江山连蜀楚,天钟神秀在西陵”,在美丽的西陵峡口坐落着雄伟的三峡大坝,因而宜昌也被人们誉为“三峡明珠,世界电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