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气候百科 > 气候变化囚徒困境

气候变化囚徒困境

发布时间:2021-05-21 06:00:28

1、《致敬,大国担当》观后感350字怎么写?

当今的世界面临很多复杂问题,不少还是时间跨度大、涉及主体多、需要各国密切协同才能解决好的问题。从地区局势到气候变化,在这些问题上如果只打一家的小算盘,不但无益于问题的解决,更有可能造成囚徒困境、以邻为壑的恶性循环。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国家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全球重大问题的讨论和解决,用我们的理念、文化和胸怀为世界问题提供中国解决提供方案,不断增加对世界的贡献度,充分体现了大国在新时代应有的风貌。现实的利益总是充满诱惑,我们能够做出这样的姿态,不仅靠实力,而且因为我们有担当,能做到胸怀世界、胸怀理想,我们让“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成为自内而外的驱动力。

2、聚焦怎么样

【读品】罗豫/文 十多年来,世界各地的气候灾害让“全球变暖”、“温室效应”、“二氧化碳排放”、“京都议定书”等词条逐渐进入人们的话语。“变暖”的后果并不像字面上那么和风细雨,如果说北方连年春天的沙尘暴还只是慢性病,那2008年初的南方大雪灾,则足以令国人见识到气候之神的躁狂。继续用“变暖”一词描述环境恶化带来的气候危机,这种轻描淡写的措辞,某种程度上掩盖了问题的严重性。 气候变暖和其它牵涉重大利益关系的国际问题一样,在公共领域也是颇多迷障。美国、澳大利亚等排污大国和中东石油出口大国在阻挠《京都议定书》的签署和施行上可谓煞费苦心。这一集团财大气粗、不择手段,使得那些用所谓“科学证据”来否定全球变暖,甚至为变暖说好话的“科学家们”显得更可疑。世界大国在限制污染的问题上都没有了“大国气度”,皮球踢来踢去,激怒了激进的环保主义者,奶油蛋糕狠狠砸到西装革履上,国际会议屡屡不欢而散。激进的环保主义者容易上镜,激进的拜金主义者却是时代的“主流”:你说你的,我排我的。 与此同时,不少媒体依然有意无意地把全球变暖带来的气候问题简单归结成“自然灾害”:一会儿说拉尼娜和厄尔尼诺是一对“坏孩子”,一会儿说北京高温“热岛效应是元凶”。两年前有媒体对加拿大环保人士示威游行的报道标题更让人忍俊不禁——“游行抗议全球气候变暖”。好像无知小孩摔了一跤,还没爬起来就指着地板骂骂咧咧。 不管能源财团手下有多少公共关系精英、新闻发言名嘴,全球气候状况的恶劣却是铁证如山的事实。美国资深气候问题专家马克·利纳斯在本世纪初的几年间,走访世界各国气候受灾前线,在《聚焦:来自一个正在变暖的世界的讯息》一书中为我们提供了这一问题的全球性视角:遭受雨灾的英国,被海水侵占了国土的太平洋小岛,被沙漠吞噬的中国西北沃土,飓风肆虐的美国,神圣的高山冰川融化消失的秘鲁……还有为了杯水车薪的《京都议定书》上演的国际闹剧。 大气层不分国界,气候变暖,是对各国政治家良心的考验。政治动乱可以不闻不问,种族屠杀可以视而不见,再强的军事力量,却不能把气流拒之门外。而消费主义主导的时代,能源消耗又直接与所谓的“生活质量”挂钩。所谓的“可持续发展”,也是对公民个人道德的考验。让新富起来的一代人不要买私车、改乘公共车或骑自行车,让惜时如金的商人们出门坐火车而不坐飞机,那真是要了他们的命。正像马克·利纳斯所拜访的阿拉斯加居民一样,虽然气候变暖使得当地冻土融化,房屋倾斜,野生动物数量锐减,居民们却从每年大量的石油出口中获得巨额利润和就业机会。世代居住的环境面临崩溃时,他们仍然支持加大石油开采,数着钞票踏上毁灭之路。 自然,钞票可以让人在毁灭之路上慢慢地走,甚至舒适地走。天气热了可以开空调,淡水用光了可以净化海水,大不了一架专机举家迁到高山风景区去。而空调散发的热量、净化海水带来的污染、飞机排出的温室气体,留给社会低层的人消受。环境问题经过阶层的筛子,加剧了社会的两极分化。商业极权势不可挡,在不远的将来,好的生存环境也将成为商品,“生存权”恐怕就成为“阶级特权”了。 地球大温室成了一个大“囚室”,气候变暖让几十亿人陷入一个超级“囚徒困境”,更糟的是这些囚徒分居世界各地,根本不知道我在这里心旷神怡飙大马力汽车于笔直的公路上,和你在那里愁眉苦脸对着烂在海水里的农作物有何联系。这本《聚焦》,意在帮助囚徒们了解真相,至于囚徒的小团体之间如何博弈,只能拭目以待了。

3、气候变化是猎鹿博弈,还是囚徒困境

?

4、怎样运用外交知识分析哥本哈根气候会议?

哥本哈根大会出现了以下几个外交现象:
1。首脑外交,首脑外交是指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或国家对外政策最高决策人直接参与的主要是双边的(也包括多边议的)会商或谈判。哥本哈根大会是一次多边首脑外交会议。我们知道哥本哈根大会是由各国元首或政府首脑参加的来讨论世界各国共同关心的气候问题。
2.多边外交。是指两个以上的国家进行磋商、协调及举行国际会议进行讨论以解决彼此关心的问题。
3.国际组织,只要是指联合国,当今世界上,联合国是最主要的多边外交场合,以及联合国在国际社会中的作用。在当今世界上联合国的作用越来越大,尤其是在解决各国共同关心的涉及人类共同利益的问题。此次哥本哈根大会就是在联合国的提议下各国举行的旨在解决我们共同关心的气候问题。
4.囚徒博弈困境,各国都想实现本国利益最大会,风险最小会,最终导致囚徒困境。没有达成实质性协议。各国都不像过多的承担责任,同时又想让别国承担责任。
当然既然是一次会议,其中必然就会包括外交谈判等基本的外交现象。
希望我的回答能对你有一点点的帮助。

5、国际论坛怎么评论“美国优先”问题的?

国际论坛:“美国优先”伤害全球利益。

“美国优先”是当前美国政府最广为人知的口号。以该口号为基准,美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行动: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及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巴黎协定》;着手重新谈判并威胁退出《北美自由贸易协定》;质疑联合国和北约的作用,多次明示或暗示其他国家必须作出更多贡献。除此之外,美国政府还阻止世界贸易组织上诉机构任命新成员,此举将严重破坏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方式的有效性。

所有这些行为似乎都在显示美国在国际关系中的过分自信,但从博弈论经典例子“囚徒困境”来分析,就能发现其行为背后的很多问题。“囚徒困境”以分析嫌犯在何种情况下选择坦白罪行来建立博弈模型,现在通常用于分析各种各样的抉择与互动:国家在多大程度上采取保护主义贸易政策,生产者会采用怎样的定价策略……

这一博弈的核心前提假设是,相关主体唯一的目标就是自身利益最大化,比如利润最大化、国家安全显著增强等。然而在每一个案例之中,一个主体的成功某种程度上都有赖于其他主体的表现。现实中,一国能否成功在贸易中维护自身利益,往往取决于他国如何去做。如果竞争对手不跟风而上,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在这类博弈中,任何结果都取决于参与者是否合作。各方如果拒绝合作,最终将共同承担损失,形成两败俱伤的“纳什均衡”。更好的结果不是没有,只不过需要通过合作来获得。换句话说,只有通过合作,才能破解因一味追求个人利益而导致集体利益受损的困境。就国家层面而言,如果各国一起减少贸易壁垒,将共同受益。

尽管维持一项合作协议会遇到困难且耗时费力,但达成合作协议往往还是值得的,因为这有助于确保一个更有利于所有人的结果。

美国政府过去一年来的国际行为可以被解读为对合作性均衡的偏离,有可能滑向各方皆输的“囚徒困境”。虽然很多“美国优先”政策的支持者认为,美国不应对外承担过多的责任,希望美国我行我素,但这与“囚徒困境”中单方面采取有利于自己的行动一样,最终损伤的是整体利益。如果其他国家因此不再与美国合作,国际制度将有可能开始崩溃,共同利益会逐渐消失,“美国优先”将会变成“所有人最后”。

当然,这种情况只发生在所有人对国际制度彻底失望之后。不过,还有一种美国人不想看到的情况。美国的退出会导致其他国家达成合理、临时性、替代性的协议。美国退出TPP以后,日本主导相关谈判便是一例。即便美国退出世贸组织,其他意识到该组织重要性的国家还会继续留在该框架内,类似情况在落实《巴黎协定》的过程中也能看到。

尽管没有世界最大经济体的参与,国际协议的重要性会受影响,但大多数国家仍会选择坚守,因为这种做法能够传递合作共赢的重要信息,避免陷入“囚徒困境”。



6、“美国优先”,中国该怎么办

“美国优先”是当前美国政府最广为人知的口号。以该口号为基准,美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行动: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及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巴黎协定》;着手重新谈判并威胁退出《北美自由贸易协定》;质疑联合国和北约的作用,多次明示或暗示其他国家必须作出更多贡献。除此之外,美国政府还阻止世界贸易组织上诉机构任命新成员,此举将严重破坏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方式的有效性。

所有这些行为似乎都在显示美国在国际关系中的过分自信,但从博弈论经典例子“囚徒困境”来分析,就能发现其行为背后的很多问题。“囚徒困境”以分析嫌犯在何种情况下选择坦白罪行来建立博弈模型,现在通常用于分析各种各样的抉择与互动:国家在多大程度上采取保护主义贸易政策,生产者会采用怎样的定价策略……

这一博弈的核心前提假设是,相关主体唯一的目标就是自身利益最大化,比如利润最大化、国家安全显著增强等。然而在每一个案例之中,一个主体的成功某种程度上都有赖于其他主体的表现。现实中,一国能否成功在贸易中维护自身利益,往往取决于他国如何去做。如果竞争对手不跟风而上,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在这类博弈中,任何结果都取决于参与者是否合作。各方如果拒绝合作,最终将共同承担损失,形成两败俱伤的“纳什均衡”。更好的结果不是没有,只不过需要通过合作来获得。换句话说,只有通过合作,才能破解因一味追求个人利益而导致集体利益受损的困境。就国家层面而言,如果各国一起减少贸易壁垒,将共同受益。

尽管维持一项合作协议会遇到困难且耗时费力,但达成合作协议往往还是值得的,因为这有助于确保一个更有利于所有人的结果。

美国政府过去一年来的国际行为可以被解读为对合作性均衡的偏离,有可能滑向各方皆输的“囚徒困境”。虽然很多“美国优先”政策的支持者认为,美国不应对外承担过多的责任,希望美国我行我素,但这与“囚徒困境”中单方面采取有利于自己的行动一样,最终损伤的是整体利益。如果其他国家因此不再与美国合作,国际制度将有可能开始崩溃,共同利益会逐渐消失,“美国优先”将会变成“所有人最后”。

当然,这种情况只发生在所有人对国际制度彻底失望之后。不过,还有一种美国人不想看到的情况。美国的退出会导致其他国家达成合理、临时性、替代性的协议。美国退出TPP以后,日本主导相关谈判便是一例。即便美国退出世贸组织,其他意识到该组织重要性的国家还会继续留在该框架内,类似情况在落实《巴黎协定》的过程中也能看到。

尽管没有世界最大经济体的参与,国际协议的重要性会受影响,但大多数国家仍会选择坚守,因为这种做法能够传递合作共赢的重要信息,避免陷入“囚徒困境”。

7、社会心理学冲突的几个因素

1、内在的需要。需要是动机的内驱,当内在有归属和爱的需要时,就成为亲和动机的形成基础。反之,则很难有这一动机的激发;

2、外在的适宜层次唤起。当外界的刺激达到一定的唤起量时,就容易产生亲和动机。但是各人的感觉阈限不同, 这一因素因人而异;

3、情绪状态。通常在焦虑状态中亲和动机层次比较低,在遇到突发的应激情绪(尤其是恐惧)时亲和动机会比较高;

4、之前的经验。如果是有过明显的亲和经验,形成了相应的依恋条件反射时,比较容易产生亲和动机。相反,如果是小时候一直处于疏离状态中的孩子,难以表现出亲和的动机。

(7)气候变化囚徒困境扩展资料:

1949年,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麦克里兰在研究中发现,人类的绝大多数社会行为可以由三种社会性动机进行解释,即成就动机、亲和动机和影响力动机。在不同社会动机的驱动下,人们会自然而然地采取可使自己内心得到最大满足感的行动。

亲和动机较强的人通常向往与他人建立和维持一种温暖和亲密的关系。他们对自己是否被他人喜欢和接受尤其敏感,特别在意周围人们的内心感受。为了避免冲突,改善关系,他们经常妥协。他们不喜欢强加于人,不愿意分离和独处。毋庸置疑,亲和动机对团队的维系、加强组织的凝聚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但具有过高水平亲和动机的CEO,往往因为害怕失去良好的人际关系而回避冲突与竞争,容易过分强调自身与他人的关系,从而在决策时把“维持或改善关系”而不是把CEO不可推脱的“改善绩效”作为行为目标。

为此影响正常的工作程序,从而常常会让下属感觉上级缺乏原则性、公平性和决断力,往往为了满足CEO内心的“小和谐”而失去了组织的“大和谐”。亲和动机过强的领导者,通常在分配挑战性的任务、监督下属、处理绩效不佳的员工、兼并收购、推动组织变革等方面表现不佳。

8、美国优先这个怎么解决?

“美国优先”是当前美国政府最广为人知的口号。以该口号为基准,美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行动: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及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巴黎协定》;着手重新谈判并威胁退出《北美自由贸易协定》;质疑联合国和北约的作用,多次明示或暗示其他国家必须作出更多贡献。除此之外,美国政府还阻止世界贸易组织上诉机构任命新成员,此举将严重破坏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方式的有效性。

所有这些行为似乎都在显示美国在国际关系中的过分自信,但从博弈论经典例子“囚徒困境”来分析,就能发现其行为背后的很多问题。“囚徒困境”以分析嫌犯在何种情况下选择坦白罪行来建立博弈模型,现在通常用于分析各种各样的抉择与互动:国家在多大程度上采取保护主义贸易政策,生产者会采用怎样的定价策略……

这一博弈的核心前提假设是,相关主体唯一的目标就是自身利益最大化,比如利润最大化、国家安全显著增强等。然而在每一个案例之中,一个主体的成功某种程度上都有赖于其他主体的表现。现实中,一国能否成功在贸易中维护自身利益,往往取决于他国如何去做。如果竞争对手不跟风而上,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在这类博弈中,任何结果都取决于参与者是否合作。各方如果拒绝合作,最终将共同承担损失,形成两败俱伤的“纳什均衡”。更好的结果不是没有,只不过需要通过合作来获得。换句话说,只有通过合作,才能破解因一味追求个人利益而导致集体利益受损的困境。就国家层面而言,如果各国一起减少贸易壁垒,将共同受益。

尽管维持一项合作协议会遇到困难且耗时费力,但达成合作协议往往还是值得的,因为这有助于确保一个更有利于所有人的结果。

美国政府过去一年来的国际行为可以被解读为对合作性均衡的偏离,有可能滑向各方皆输的“囚徒困境”。虽然很多“美国优先”政策的支持者认为,美国不应对外承担过多的责任,希望美国我行我素,但这与“囚徒困境”中单方面采取有利于自己的行动一样,最终损伤的是整体利益。如果其他国家因此不再与美国合作,国际制度将有可能开始崩溃,共同利益会逐渐消失,“美国优先”将会变成“所有人最后”。

当然,这种情况只发生在所有人对国际制度彻底失望之后。不过,还有一种美国人不想看到的情况。美国的退出会导致其他国家达成合理、临时性、替代性的协议。美国退出TPP以后,日本主导相关谈判便是一例。即便美国退出世贸组织,其他意识到该组织重要性的国家还会继续留在该框架内,类似情况在落实《巴黎协定》的过程中也能看到。

尽管没有世界最大经济体的参与,国际协议的重要性会受影响,但大多数国家仍会选择坚守,因为这种做法能够传递合作共赢的重要信息,避免陷入“囚徒困境”。

与气候变化囚徒困境相关的内容

其他城市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