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气候百科 > 法国应对气候问题

法国应对气候问题

发布时间:2021-05-27 07:03:11

1、法国气候特点

法国位于欧洲西部,因此绝大部分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特点:终年温和湿润)。法国的南部濒临地中海,地中海沿岸部分属于地中海气候(特点: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2、2009年的哥本哈根气候大会阐述法国立场的四个问题

欧盟:减排20%

欧盟早在2007年3月就承诺,到2020年将其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年的基础上至少减少20%,并且愿意和其他主要排放国一道将减排目标提高到30%。
法国环境部长让-路易·博洛27日表示,从很多方面来看,2009年年底举行的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都是一次“巨大成功”,他呼吁人们重新审视这次会议取得的成果。

博洛是在法国国民议会可持续发展委员会成员面前做出上述表示的。他说,对于哥本哈根会议,他有着自己的解读。他认为,无论新兴国家还是美国等发达国家,都要积极投身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之中,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哥本哈根会议已经是一个很大的成功。

博洛还注意到,哥本哈根会议期间,国际社会承诺向最易受到气候变化影响的国家提供短期和中期的援助,此举意味着各国在气候变化问题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他认为,2010年的当务之急就是将各国强烈的政治意愿转变为有组织、有结构的具体行动。

2009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举行。经过各方艰苦磋商和共同努力,大会发布了《哥本哈根协议》。
法国欲率先征收碳关税

在碳关税的问题上,美国是最早提出这一设想的国家,但具体到详细计划上却是法国“一马当先”。

所谓碳关税,主要是指如果某一国生产的产品不能达到进口国在节能和减排方面设定的标准,就将被征收特别关税。一些专家认为,从严格意义上说,这应该叫做“边境碳税”,而不是关税的一种。

尽管遭到了欧盟的一致反对,但法国日前仍单方面提出,将从2010年开始对那些在环保立法方面不及欧盟严格的国家的进口产品征收碳关税。在此之前,法国已宣布对其本国的家庭和企业征收这一新税种,主要针对石油、天然气和煤炭方面的消费。

根据法国总统萨科齐的提议,向外国进口商品征收的碳关税税率将为每吨二氧化碳排放收取17欧元,此后还将逐步递增。

中国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欧洲研究部主任李钢昨日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欧盟在碳排放方面一直充当“急先锋”的角色,因此法国提出征碳关税也有一定道理,但毕竟只是“一家之言”。

李钢说,从法国的角度来说,本身在国际贸易中的排位并不高,法国积极推动碳关税事宜,某种程度上也是出于政治考量,即显示法国在国际社会的存在和影响力。

受到广泛反对

按照法国的说法,提出征收碳关税,是为了防止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不能达成协议。但很多其他国家的官员和专家都指出,这样的保护主义措施恰恰是可能阻碍任何实质协议达成的最大绊脚石。

欧盟现任轮值主席国瑞典已警告说,法国的保护主义提议,可能阻碍12月的哥本哈根气候大会达成任何实质性的全球气候协议。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也公开批评了法国的行为。他表示,法国关于在欧盟层面推行碳关税的提议很不成熟。

“在当今的全球化世界,征收排放税不是解决环境挑战的正确之选。”欧洲议会环境委员会主席、欧盟哥本哈根气候会议代表团团长雷宁说。

法国的建议包括,给欧洲企业免费发放碳排放许可,同时对一些外部国家的进口商品征收额外关税。对此,雷宁认为:“且不说这样的保护主义措施对欧盟在国际气候谈判中的领导角色带来了破坏性影响,类似措施本身就不符合互惠原则。”

李钢指出,对于碳关税问题,现在还不好做任何评价或是下定论,要到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之后才能进一步评估。“单边搞一个什么碳关税未必能成,而且还可能引起其他国家的反弹。”

碳关税成为趋势?

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王勇指出,从国际趋势看,环境和贸易挂钩的趋势愈加明显,特别对发展中国家形成了很大压力。

在法国提出碳关税之前,欧盟曾提出将全球2000多家航空公司纳入欧盟排放交易体系的计划。根据这一计划,从2012年起,所有进出欧盟及运营欧盟内部航线的航空公司都将为其所排放的含碳温室气体付费,包括中国的几十家航空公司。

萨科齐在为自己辩解时称,他的提议并不是保护主义,而是“公平竞争”行为。他还拉来美国“垫背”,称美国众议院已在一份气候变化立法草案中纳入了征收谈关税的条款。

美国众议院7月份曾通过了一项“限量及交易”法案,其中含有开征碳排放关税的条款,以确保美国企业“不会丧失竞争优势”。不过,美国总统奥巴马曾警告称,开征碳关税可能会发出一种保护主义信号。

值得一提的是,WTO似乎也对美欧的碳关税计划“睁一只眼闭一只眼”。WTO和联合国最近发布的一份报告称,只要起草得当,理论上美国等国可以使碳排放税收符合WTO规则。不过报告也强调,很难证明这些措施并非一个幌子,目的是对国际贸易进行非法限制。

专家表示,不管接下来的谈判进展如何,中国等发展中国家都需要坚持三点:一是在减排问题上坚持“共同而有区别”的原则;二是明确历史排放责任,因为气候变暖的问题很大程度上是由发达国家的存量排放造成的;三是从自身的发展方式转变出发,采取更多措施向环境友好社会转型。

《国际周刊》2009年12月第1周:解读:迪拜危机|哥本哈根:最后的救赎

3、()率先签署全球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的《巴黎协定》。 A.俄罗斯 B. 中国 C.法国

中国。
中国倡议二十国集团发表了首份气候变化问题主席声明,率先签署了《巴黎协定》。中国向联合国交存批准文书是中国政府作出的新的庄严承诺。

4、法国在全球应对气候变暖问题上的基本立场

?

5、哥本哈根气候会议 法国态度

正在中国访问的法国总理菲永22日在北京发表演讲时表示,日前结束的哥本哈根会议是国际社会为应对气候变化向前迈进的重要一步。

他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发表演讲时说,目前世界上有一部分人认为,只有减缓增长,也就是说降低生产活动,限制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才能拯救地球。他认为这只是一种乌托邦式的空想,是毫无意义的,也是绝不可行的。任何这样的政策,“都只会招致各国人民的反对”,他说。

他说,人类社会的经济模式,工业发展模式以及生存模式是导致气候变化的根源,应对气候变化是全人类的共同责任。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各国政府采取措施共同应对。

他说,只有人类共同采取负责任的态度,通过科技创新才能最终解决气候变化问题。同时他也坚信,各国共同努力应对气候变化也是消除人们疑虑的最好手段。

哥本哈根协议认可全球温升不超过2摄氏度的科学观点。菲永说,现在各国需要做的就是具体落实各种措施以确保这一目标的实现。

他表示尊重与会各国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立场,理解各国国情不同需要应对不同的挑战。同时他也对中国作为一个幅员辽阔的大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面临着巨大挑战这一情况表示理解。

6、巴黎协定对于解决全球环境问题有什么意义

经过长达两周的紧张谈判,巴黎气候变化大会终于在12日晚迎来收获硕果的时刻。当晚,负责主持会议的法国外长法比尤斯对与会国代表宣布:“我环顾四周,看到各方反应积极,没有反对意见……我宣布《巴黎协定》正式通过。”他举起一把小木槌,打趣似地说:“槌子虽小,却能成就一番大事业。”随着木槌落定,现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难以抑制激动情绪的与会代表欢呼、拥抱,一些人甚至喜极而泣。热烈的场面持续了长达数分钟。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称:“历史将会铭记这一天……《巴黎协定》标志着里程碑式的巨大成功,无论是对地球、还是对生活在地球上的人们。”
《巴黎协定》涵盖长期目标、减排目标、资金援助、透明度审查、损失评估等多项内容。根据协定,各缔约国要把全球平均气温上升幅度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并在此基础上再做出升幅小于1.5摄氏度的努力。各缔约国同意“尽可能快地”限制温室气体的排放,以期在21世纪下半叶,人为排放的温室气体能自然地被森林和海洋所吸收。各缔约国所取得的相关进展,每5年要得到一次审查。此外,协定敦促缔约国中的发达国家继续为欠发达国家提供资金支持,到2020年,这些国家每年要提供总额为1000亿美元的援助款,协助后者减排或适应气候变化。
《巴黎协定》的达成,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与欢迎。《今日美国报》13日称,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白宫发表讲话,盛赞该协定是“世界的转折点”,为削减全球温室气体的排放设定了“宏伟目标”。他说:“该协定代表我们拯救地球的最好机会。”美国媒体认为,《巴黎协定》的促成也是奥巴马在总统任期内所取得的一项“里程碑式的成就”。英国首相卡梅伦表示,该协定“为全球的未来迈进了一大步”。德国总理默克尔认为,该协定是国际社会在历史上首次达成共识、同心协力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洪磊13日表示,《巴黎协定》确立了2020年后以国家自主贡献为主体的国际应对气候变化机制安排,重申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确立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平衡反映了各方关切,是一份全面、均衡、有力度的协定。
不过,欢腾的庆祝活动过后,一个疑问仍然留在人们脑海中——新协定对地球到底真正意味着什么?美国《纽约时报》称,密切关注巴黎气候会议的科学家不怎么乐观地表示:仅通过协定“根本无法拯救这颗星球”,极地的冰盖仍然面临融化的危险,海平面仍在不断升高,部分区域的人类生存环境也仍然面临危机。英国“现在就要全球正义”组织负责人尼克·迪尔登也表示,这样的协定被标榜为“巨大的成功”是相当离谱的事情。在该组织看来,该协定“几乎不具备任何约束力”,全球最易受气候变化影响的弱势群体的权利,根本谈不上得到保障。
当然,令学界认同的是,巴黎会议是全球变暖问题被提出半个世纪以来,世界政治体系首次对环境威胁做出了“合乎比例”的应对方式,让政界和学界在这一问题上站在了同一个认知高度。美国知名环境科学家克里斯托弗·菲尔德说:“我认为会议成果将会改变世界。我们没有解决问题,但至少奠定了一个重要的基础。”媒体分析认为,《巴黎协定》虽然不是环境问题的“解药”,但它起码意味着“进入了疗程”。
此外,《纽约时报》还认为,《巴黎协定》将间接影响全球经济,地缘政治可能也将随之发生变化。比如,该协定将大大促进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帮助节能企业或新兴能源企业扩大市场、促进能源技术革新;为致力于该类技术的国家,如美国和日本从中获得经济利益;相对贫穷的国家虽然技术存在不足,但并不缺乏阳光和风力等再生能源资源,这些国家有望成为新的“经济发展明星国”;能源技术更新缓慢的发展中国家,将陷入竞争劣势。世界一些主要石油输出国也可能受到一定影响。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唐新华13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说,根据《巴黎协定》,各方将努力把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的水平升高控制在2摄氏度之内,这意味着2050年全球将实现“碳中和”,即相对碳排放实现零增长。同时,这也意味着全球能源消费模式将发生巨大改变,低碳、绿色的清洁能源消费模式将逐渐成形。
唐新华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中国在《巴黎协定》中承诺到2030年国内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较2005年下降60%至65%,这意味着中国势必将加速推进能源结构的转变,压缩煤炭和其他化石能源的使用,转而使用其他绿色能源,同时推进煤电清洁化和各类低碳技术的应用。在普通百姓的生活中,“低碳”二字也将贯穿始终,绿色交通工具和用电模式将得到大力提倡,而这最直接的效果就是减弱雾霾对社会和人体健康的危害。

7、巴黎协定对于全球解决环境问题有什么意义m

经过长达两周的紧张谈判,巴黎气候变化大会终于在12日晚迎来收获硕果的时刻。当晚,负责主持会议的法国外长法比尤斯对与会国代表宣布:“我环顾四周,看到各方反应积极,没有反对意见……我宣布《巴黎协定》正式通过。”他举起一把小木槌,打趣似地说:“槌子虽小,却能成就一番大事业。”随着木槌落定,现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难以抑制激动情绪的与会代表欢呼、拥抱,一些人甚至喜极而泣。热烈的场面持续了长达数分钟。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称:“历史将会铭记这一天……《巴黎协定》标志着里程碑式的巨大成功,无论是对地球、还是对生活在地球上的人们。” 《巴黎协定》涵盖长期目标、减排目标、资金援助、透明度审查、损失评估等多项内容。根据协定,各缔约国要把全球平均气温上升幅度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并在此基础上再做出升幅小于1.5摄氏度的努力。各缔约国同意“尽可能快地”限制温室气体的排放,以期在21世纪下半叶,人为排放的温室气体能自然地被森林和海洋所吸收。各缔约国所取得的相关进展,每5年要得到一次审查。此外,协定敦促缔约国中的发达国家继续为欠发达国家提供资金支持,到2020年,这些国家每年要提供总额为1000亿美元的援助款,协助后者减排或适应气候变化。 《巴黎协定》的达成,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与欢迎。《今日美国报》13日称,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白宫发表讲话,盛赞该协定是“世界的转折点”,为削减全球温室气体的排放设定了“宏伟目标”。他说:“该协定代表我们拯救地球的最好机会。”美国媒体认为,《巴黎协定》的促成也是奥巴马在总统任期内所取得的一项“里程碑式的成就”。英国首相卡梅伦表示,该协定“为全球的未来迈进了一大步”。德国总理默克尔认为,该协定是国际社会在历史上首次达成共识、同心协力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洪磊13日表示,《巴黎协定》确立了2020年后以国家自主贡献为主体的国际应对气候变化机制安排,重申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确立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平衡反映了各方关切,是一份全面、均衡、有力度的协定。 不过,欢腾的庆祝活动过后,一个疑问仍然留在人们脑海中——新协定对地球到底真正意味着什么?美国《纽约时报》称,密切关注巴黎气候会议的科学家不怎么乐观地表示:仅通过协定“根本无法拯救这颗星球”,极地的冰盖仍然面临融化的危险,海平面仍在不断升高,部分区域的人类生存环境也仍然面临危机。英国“现在就要全球正义”组织负责人尼克·迪尔登也表示,这样的协定被标榜为“巨大的成功”是相当离谱的事情。在该组织看来,该协定“几乎不具备任何约束力”,全球最易受气候变化影响的弱势群体的权利,根本谈不上得到保障。 当然,令学界认同的是,巴黎会议是全球变暖问题被提出半个世纪以来,世界政治体系首次对环境威胁做出了“合乎比例”的应对方式,让政界和学界在这一问题上站在了同一个认知高度。美国知名环境科学家克里斯托弗·菲尔德说:“我认为会议成果将会改变世界。我们没有解决问题,但至少奠定了一个重要的基础。”媒体分析认为,《巴黎协定》虽然不是环境问题的“解药”,但它起码意味着“进入了疗程”。 此外,《纽约时报》还认为,《巴黎协定》将间接影响全球经济,地缘政治可能也将随之发生变化。比如,该协定将大大促进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帮助节能企业或新兴能源企业扩大市场、促进能源技术革新;为致力于该类技术的国家,如美国和日本从中获得经济利益;相对贫穷的国家虽然技术存在不足,但并不缺乏阳光和风力等再生能源资源,这些国家有望成为新的“经济发展明星国”;能源技术更新缓慢的发展中国家,将陷入竞争劣势。世界一些主要石油输出国也可能受到一定影响。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唐新华13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说,根据《巴黎协定》,各方将努力把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的水平升高控制在2摄氏度之内,这意味着2050年全球将实现“碳中和”,即相对碳排放实现零增长。同时,这也意味着全球能源消费模式将发生巨大改变,低碳、绿色的清洁能源消费模式将逐渐成形。 唐新华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中国在《巴黎协定》中承诺到2030年国内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较2005年下降60%至65%,这意味着中国势必将加速推进能源结构的转变,压缩煤炭和其他化石能源的使用,转而使用其他绿色能源,同时推进煤电清洁化和各类低碳技术的应用。在普通百姓的生活中,“低碳”二字也将贯穿始终,绿色交通工具和用电模式将得到大力提倡,而这最直接的效果就是减弱雾霾对社会和人体健康的危害。

与法国应对气候问题相关的内容

其他城市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