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气候百科 > 克孜勒河的气候条件

克孜勒河的气候条件

发布时间:2021-05-27 13:01:38

1、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的地理环境

境内沟壑交错、河流纵横,由东北向西南分布有托什干河、博古孜河、恰克玛克河、克孜勒苏河、盖孜河、库山河、叶尔羌河等七大水系。除上述七大水系外,自治州南部还有艾格孜牙、且木干、铁列克、克孜勒治业克等大小河流100余条。这些河流大都为内陆河。共有天然湖泊18处、35个。淡水湖多为高山湖泊,一般海拔都在3 000米以上,另外还有部分冰湖。咸水湖(盐湖)多分布于阿图什市北部盆地,最大的为硝尔库勒和吐孜苏盖特盐湖。自治州境内地表水年径流量约79.62亿立方米,占全新疆地表水径流量的10%;地下水储量23亿立方米。自治州水能资源居南疆之冠,仅七大河流理论水能量就达747.46万千瓦,占全新疆水能资源的22.3%,发展水电事业潜力很大。至21世纪初,自治州已着手盖孜河、托什干河、克孜勒苏河、叶尔羌河的水电开发工作。

2、天是红河岸里的红河是哪条河呢?

NO NO 不是红河哦 漫画中提及的红河,原形是克孜勒河,在高三的历史课本上有具体的地图~
是因为当地是温带高原气候和地中海气候的混合地区,所以河边都广泛分布着红色土壤,所以那条河才叫红河啊~~~哈哈

当然在啦 河这种东西就算干了,也还是会有遗迹的,因为它真的活生生的存在过,流淌过了

3、亚洲的主要河流

一、亚洲的主要河流按水系分
1、太平洋水系主要有 黑龙江-阿穆尔河、鸭绿江、黄河、淮河、长江、珠江、澜沧江-湄公河、元江-红河、湄南河。
2、印度洋水系主要有 怒江-萨尔温江、伊洛瓦底江、雅鲁藏布江-布拉马普特拉河、恒河、狮泉河-印度河、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
3、北冰洋水系主要有 科雷马河、因迪吉尔卡河、 勒拿河、叶尼塞河、额尔齐斯河-鄂毕河。
4、内流水系主要有 塔里木河、伊犁河、阿姆河、锡尔河、乌拉尔河。
5、大西洋水系的最主要河流是土耳其的克孜勒河。
二、亚洲的河流特点是:
(1)亚洲河流众多,有多条长度很长,水量大,流域面积大的河流;
(2)亚洲大河多发源于中部的高原山地(青藏高原),顺地势呈放射状向四周奔流入海。大多数外流河流入太平洋,有一些河流流入印度洋和北冰洋;
(3)内陆地区内流区面积较大,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北地区和中亚地区。
三、亚洲是世界上大江大河汇集最多的大陆,长度在1000公里以上的河流有58条之多,其中4000公里以上的有7条。分别是长江、黄河、澜沧江-湄公河、额尔齐斯河-鄂毕河、 黑龙江-阿穆尔河、勒拿河和叶尼塞河。

4、新疆喀什的地理位置有什么特点?

新疆喀什的地理位置的特点有:

喀什地区地处欧亚大陆中部,中华人民共和国西北部,新疆西南部。东临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东北与柯坪县、阿瓦提县相连,西北与阿图什市、乌恰县和阿克陶县相连,东南与皮山县相连,西部与塔吉克斯坦相连,西南与阿富汗、巴基斯坦接壤。周边邻近国家还有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印度3个国家。

喀什地区三面环山,一面敞开,北有天山南脉横卧,西有帕米尔高原耸立,南部是喀喇昆仑山,东部为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诸山和沙漠环绕的叶尔羌河、喀什噶尔河冲积平原犹如绿色的宝石镶嵌其中。

整个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地貌轮廓是由稳定的塔里木盆地、天山、昆仑山地槽褶皱带为主的构造单元组成。印度洋的湿润气流难以到达,北冰洋的寒冷气流也较难穿透,造成喀什地区干旱炎热的暖温带的荒漠景观。

(4)克孜勒河的气候条件扩展资料:

喀什的风景名胜有:

一、金胡杨国家森林公园

泽普金湖杨国家森林公园座落在泽普县西南40公里处的亚斯墩林场境内,为国家5A级旅游景点。风景区内天然胡杨林面积广达1.8万亩。公园原始胡杨林保护完好,叶尔羌河与其分支环绕公园,具有两河加一岛的特色。2003年11月,被国家林业部正式命名为国家森林公园。

二、喀什老城

喀什噶尔老城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市中心,占地面积3.6平方公里。南至人民路,北至色满路、亚瓦格路,西至云木拉克夏路,东至吐曼河观光带,包括吐曼河风光带,东湖、南湖和人民公园等全景开放式景点,为国家5A级旅游景点。

三、帕米尔高原

帕米尔高原山体高大,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主要山峰均在6000米以上。西部塔吉克斯坦境内主峰共产主义峰海拔7495米,列宁峰7134米。东西部差异显著。西帕米尔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都很大。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喀什

5、叶尔羌河-喀什噶尔河系统(Ⅳ)

该系统位于塔里木盆地西部,其北部、西部及南部边界为峡口状输入边界,东边界北段为输入(输出)边界与阿克苏河系统(Ⅲ)相接,东边界南段为扇间活动边界与和田河-克里雅河系统(Ⅵ)相接。

根据系统内地下水分布及埋藏条件的明显差异和规律性变化的特点,可划分为喀什噶尔河亚系统(Ⅳ1)和叶尔羌河亚系统(Ⅳ2)。

一、喀什噶尔河亚系统(Ⅳ1)

(一)含水层系统

区内巨厚的第四系松散堆积物为地下水的储存提供了良好的空间,各河流的入渗为其提供了丰富的补给来源。依据赋存条件、水动力特征、含水层结构等,将地下水划分为单一结构潜水和多层结构潜水-承压水两种类型。

1.单一结构潜水

主要分布于314国道以北以西、阿克陶县以南及英吉沙以东315国道以南广大地区。总体而言,距河道由近向远,富水性变化规律为由强变弱。按富水程度可将区内划分为水量丰富、水量中等、水量贫乏3个区。

水量丰富区。分布于阿图什—喀什西部、北部的克孜勒河和恰克马克河山前冲洪积平原,含水层岩性以冲洪积砂砾石层及卵砾石层为主,砾径2~10cm,分选、磨圆较好,厚度超过100m,水位埋深普遍大于20m,上游水位埋深大于50m。

水量中等区。主要分布在乌帕尔西部、盖孜河和库山河出山口处的砾质平原带。含水层岩性为冲洪积砂砾石和卵砾石层,粒径3~10cm,分选、磨圆较好,厚度大于100m。水位埋深多大于10m,TDS0.5g/L左右。

水量贫乏区。分布在314国道以北八盘水磨以东至巴楚县三岔口、一间房一带。含水层由大小混杂、磨圆度极差且含土较多的洪积砂砾石构成,加之补给条件不良,潜水水量贫乏,TDS多大于3.0g/L。

2.多层结构潜水-承压水

分布在314国道以南、疏附县以西及315国道以北河流冲洪积平原中下部广大地区,上层为潜水,下部为多层结构承压水。

(1)水量贫乏的潜水

含水层主要由冲积亚砂土、中细砂及细粉砂构成,层厚一般20m左右,最大不超过50m,水位埋深多小于3m,下游接近地表,涌水量一般小于100m3/d,在含水层厚度较大、与地表水联系密切的局部地段涌水量为500~1000m3/d。潜水TDS大多在5g/L以上,水质极差,无利用价值。

(2)水量中等的承压水

分布在疏附县—阿克陶县—英吉沙县一线以东至伽师县克孜勒苏乡—岳普湖县一线以西地带。

第一层承压(自流)含水层埋藏于5~30m以下,隔水顶板岩性为亚粘土及亚砂土,层位较稳定,含水层岩性由卵砾石、砂砾石及中细砂构成,砾径2~5cm,分选、磨圆较好,层厚60~100m。水量丰富,水位埋深1~10m,TDS小于1g/L及1~3g/L。在克孜勒河与吐曼河河间地带形成自流,水头高度+2~+8.2m。

第二层承压(自流)含水层埋藏于90~120m以下,由亚粘土、亚砂土构成隔水顶板,厚10~30m。含水层由冲洪积砂砾石、卵砾石和中细砂组成,层厚40~100m,下游含水层岩性以中细砂为主,结构呈互层状,其单层厚度10~50m,水量一般在2000m3/d左右。水位埋深1~7m,在皮拉勒—草湖一带形成自流,水位高度+1.16m。TDS多小于1g/L。

第三层承压含水层位于180m以下,层厚大于60m,含水层岩性为砂砾石、中细砂和细砂,水位埋深3~5m,TDS小于1g/L。

(3)水量贫乏的承压水

分布在伽师县古勒鲁克乡以东至玉代力克乡和岳普湖以东铁力木乡一带,含水层岩性均为细砂和中细砂,单层厚度10~40m,其中亚砂土、亚粘土夹层频繁出现,使含水层结构呈现互层状。含水层的水位埋深1~5m,涌水量一般在500m3/d左右。100m以上的浅层承压水TDS大于3g/L,而100~130m以下的中深层承压水TDS小于1g/L或1~2.0g/L。

(二)水循环系统

该区从山区到山前至盆地内部,地下水的补给、径流及排泄具有完整、连续的变化过程,同时由于地质地貌条件的巨大差异,不同区带、不同单元的地下水循环又表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从而决定了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和规律性。

区内西、北、南部是高耸陡峭的山区,东部为平原。山区的地表径流出山口后渗漏补给山前平原地下水。平原区降水极少,补给微不足道。地表水对地下水的分布、埋藏及富水程度起着主要的控制作用。

1.输入系统

本区地下水输入系统主要包括克孜河、库山河诸多河流出山口的大量渗漏、大气降水入渗补给等。

系统内西天山构成平原区西北部的隔水边界,由于本地区各河谷第四系松散层很薄,山区地下水通过河流沟谷形成向平原的侧向流入补给可忽略不计,但在山前带仍接受由地表径流入渗形成的地下水补给。

冲洪积倾斜平原以其环盆地边缘展布和沉积物颗粒粗大、结构松散、厚度较大为特色。山区地表水向盆地径流时必然要经过这一地段,并发生大量渗漏,一些流程短的山前小河(如恰克马克河、柯克雅乌斯塘等)河水全部潜没。有关资料显示,区内主要河流在山前倾斜平原戈壁带的渗漏量达25%~30%;库山河的渗漏率达56.5%之多。一般情况下,洪水经过冲洪积平原后,80%以上的水量损失于砾石带中。而大气降水在此区的直接入渗补给因受降水量小(小于140mm/a)、蒸发强烈(大于2300mm/a)、潜水埋深大(大于20m)等因素而显得毫无意义。

从上述规律不难看出,冲洪积倾斜平原以接受源自山区的地表水大量渗漏补给为最大特点,这不仅使冲洪积砾石带赋存了丰富的潜水资源,而且为盆地中下游冲积平原松散含水层提供了良好的补给条件。冲积平原地下水的补给特征由于含水层岩性、分布、埋藏条件不同而出现了较大的变化。

(1)潜水

潜水的补给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地表水体的入渗补给,二是田间灌溉水的下渗补给,以河渠水入渗补给较为重要。此外,大气降水的补给意义不大。系统内广大农牧区的生活、农灌用水几乎全靠河流和渠系水供给,除了几条主要河流外,还形成了以河流为主干、渠沟为分支的密集水系网,使潜水含水层得到广泛而充分的补给。特别是近几十年来,诸多大中小型水库的建立,对潜水具有较强的补给作用。

(2)承压水

就目前所揭露的300m深度内承压水而言,全区的承压水均以冲洪积倾斜平原上部地下水的侧向径流补给为主。平原区地表水体及农灌水对承压水的补给意义不大。各层地下水之间的越流补给或顶托补给及相互贯通现象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这一现象在喀什噶尔河中上游冲积平原肯定存在。其理由有三:①根据钻孔资料,克孜勒河中上游冲积平原区第一、第二承压含水层的隔水顶板岩性多由较薄的亚砂土及亚粘土构成,而且存在许多夹层,层位不十分稳定。②两层承压水的水质变化从上游到下游具有较为一致的规律性,即上游二者皆好,下游第一层承压水水质较差,不能饮用,第二层承压水水质也明显劣于上游。③克孜勒河和盖孜河第一、二层承压水的自流区分布范围基本一致,表示二者水力联系密切。区内也存在多层承压水顶底板层位相对稳定的区段,这显示了本区承压含水层分布埋藏条件的复杂性。

2.循环系统

冲洪积倾斜平原上部地形明显向盆地内部倾斜,地下水面也随地势呈相似变化,加之潜水含水层孔隙发育,透水性能良好,因此,地下水的径流强度较大,循环交替条件好。下游的冲积平原地下水径流受地形和微地貌的双重控制。从区域上看径流方向与河流流向较为一致,即由西向东,两侧向中间而后向北东径流。在冲沟、河道及洼地发育地段,潜水向其汇聚排泄。潜水的径流强度受地形平坦和含水层岩性细小的制约而表现出较为滞缓的特点。

3.输出系统

细土平原区潜水水位埋深普遍小于3m,含水层颗粒细小、径流滞缓,在强烈蒸发(蒸发度为2300~2700mm/a)的环境背景下,潜水连续不断地从地表蒸发,形成了冲积平原中下游大面积次生盐碱土。此区潜水的排泄以蒸发占第一位,第二种排泄方式为泉排。冲积平原中上游地区,下降泉仅出露于冲沟、古河道或排碱沟渠中,而下游地区潜水则从较大范围的低洼处溢出地表。如岳普湖、伽师县分布的众多咸水湖泊多数为潜水排泄汇聚而成。中深部承压水则主要排向下游含水层,即排向东部的叶尔羌河亚系统。其次,人工开采也占有相当的比例。

(三)水化学系统

喀什噶尔河流域平原区地下水TDS及水化学类型具有一定的水平分带性和垂直分带性。

1.水平分带性

喀什平原区自然景观具有明显的分带性,北、东、南三面为宽度不等的干燥沙漠、砾漠带,中间为生机勃勃的绿洲带。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具有与其一致的分带性。

潜水的运动在冲洪积倾斜平原上部为强烈补给、径流带,到细土平原区变为运动缓慢或停滞带,蒸发成为潜水的主要出路。这就造成细土平原区潜水矿化及土壤中盐分的聚积。潜水的TDS由小于1g/L,过渡到1~3g/L、3~6g/L及大于10g/L。

在喀什西部的喀什三角洲,地形缓倾,含水层层位稳定,厚度大,结构疏松,地下水埋藏深,水循环畅通。因而此区潜水TDS一般1g/L左右,中深层TDS常小于1g/L,水化学类型以SO4-Ca或SO4-Ca-Mg型为主,与克孜河水水型基本一致,表明克孜河水通过补给途径对地下水水化学特征起到了明显的控制作用。

喀什三角洲向下到伽师地区,地形平坦,第四纪松散沉积物粒径逐渐变细,地层层位变化愈趋复杂,互层夹层频繁出现,从而导致水文地质条件的重大变化。含水层由单一结构变为双层或多层结构,地下水类型出现了潜水和承压水、自流水多种组合;地下水的补给由垂直下渗为主变为水平潜流为主,垂直下渗与越流补给为次;地下水的排泄为垂直蒸发和向下游潜流两种形式。由于地下水补给、径流条件变差与水位埋深变浅等因素的影响,该地段地下水(特别是潜水)的水化学性质逐渐恶化。疏勒县至亚曼牙一带,潜水TDS 3~10g/L,水化学类型为SO4-Ca-Mg型。伽师及以东地区,潜水水化学性质明显恶化,到下游巴楚地区,TDS高达10g/L,局部地段还出现高矿化的盐水,水化学类型则演变为SO4·Cl·Na·Mg与Cl·Na·Mg型。承压水水质上游地区较好,TDS小于1g/L;下游变差,到巴楚地区TDS皆大于1g/L,水化学类型逐渐演变为SO4·Cl·Ca·Mg到Cl·Ca·Mg型。

克孜勒河冲洪积平原区潜水及承压水受克孜勒河水的渗漏影响,水化学特征与河水一致,为SO4-Ca·Mg型,TDS为0.5~1.0g/L。从冲积扇顶部向边缘带,地下水中SO2-4含量逐渐升高,TDS也有所增加。

盖孜-库山河冲洪积平原区潜水与承压水含水系统为松散砾石层。地下水与河水水力联系密切,水化学特征也与河水相一致,为HCO3·SO4-Ca·Mg型和SO4·HCO3-Ca·Mg型水,TDS 0.5~1.0g/L。与中高山区裂隙水相比较,山前带孔隙水中HCO-3含量减少,SO2-4含量增加。

2.垂直分带性

克孜勒河及盖孜河冲洪积平原承压水分布区,由于地势平缓承压水位都比较高,大量农田灌溉水和承压水的越流补给抬升了潜水位,潜水深度一般只有1~3m,昆仑农场及41团西南红柳戈壁一带小于1m。受强烈蒸发的影响,表层土壤发生盐分积聚,潜水TDS比较高,主要为SO4·Cl-Na·Ca·Mg型水。在浅层承压水中,蒸发浓缩作用强度随深度增加而不断减弱。因此,形成了垂直方向上水化学的差异性和分带性。

一般在5m左右的深度内,潜水的TDS3~6g/L或1~3g/L,水化学类型以SO4-Ca·Mg为主,局部为SO4-Ca型水,Cl-Na型水极为少见。这种现象除与潜水的TDS和区域分布大面积富含石膏的地层有关外,也与潜水中Cl及Na的迁移交替有关。

喀什昆仑农场一带,60m以内及41团场15~40m以内的承压水,TDS 1~3g/L,水化学类型仍以SO4-Ca(Ca·Mg)型水为主,局部为SO4·HCO3-Ca·Mg型水和SO4·Cl-Mg型水。

到伽师地区,中深层承压水水化学性质则有所变差,在垂向上一般浅部劣于深部。20m或60m以上的第二、三层承压水的TDS一般小于1g/L,局部1g/L左右。水化学类型在克孜勒河冲洪积平原是SO4-Ca型水,而在盖孜河冲洪积平原地区则为HCO3·SO4-Ca·Mg型水,第二层承压水还有HCO3·SO4-Na或HCO3·SO4-Ca·Mg·Na型水。60m以下的承压水中Na+的含量增加或高于Mg2+的含量,水化学类型呈现SO4·CO3-Na型或HCO3·SO4-Ca·Na·Mg型水。其原因主要是深层承压水处于较封闭的条件,在各种离子的交替过程中,含水层中的Na+被置换出来造成的。这种现象说明深层承压水仍处于溶滤的矿化过程中。

(四)水动态系统

系统内共布设37个观测孔,分别布设于各大流域的上、中、下游,以控制浅层、中深层地下水的动态特征。区内属于典型的北温带大陆性气候,水文、气候条件是影响地下水动态的重要因素,此外地质因素也是影响地下水动态的因素。现就各流域地下水动态特征分述如下。

1.克孜勒河流域潜水动态特征

克孜勒河冲洪积平原上游地势微向东缓倾,地面坡降5%~10%,含水层厚度大,岩性以砂卵、砾石为主,具有较好的导水能力,直接受地表水渗入补给,含水层调节能力大,其动态与水文动态密切相关,以栏杆乡46340013号孔和木什乡46340001号孔最具代表性,丰水期为10~11月,枯水期12~6月,水位年变幅2~3m,属入渗-径流型动态类型。中下游地势平缓,地面坡降0.47%~3%,潜水埋藏于20m以上的粉砂层中,农灌水及渠系水是影响和控制潜水动态的主要因素,受其影响,渠系两侧潜水位在输水期水位升高,无水期水位降低,潜水水位年变幅1m左右,表现出受垂向入渗而变化的特点。动态类型为渗入-蒸发型。

2.盖孜河流域潜水动态特征

上游冲洪积平原地面微向南东缓倾,地面坡降约10%,含水层岩性为卵砾石,厚度大,具有良好的径流条件和储水调节能力,其动态类型主要受水文动态的影响,特征明显,规律性强,丰水期为9~10月,枯水期4~5月,水位年变幅为1~2m,属渗入-径流型动态类型。冲积平原下游地势平坦,地面坡降0.3%~1%,潜水埋藏于20m以上的亚砂土、粉细砂中,水位埋深大部分为1~3m,地下水的动态变化严格受灌溉、渠系及气象要素的控制,水位变化不稳定,年变幅一般为1~1.5m,枯丰水期与河流大致相同,但不明显,动态类型属渗入-蒸发型。

3.库山河流域潜水动态类型

库山河流域前山带洪积扇为单一潜水层,该区地势由南西向北东倾斜,坡降度较大,约5%~10%,含水层为单一卵砾石,厚度大,储水调节能力强,其动态受水文动态的制约,丰水期为10~11月,枯水期为4~6月,水位年度变幅0.5~4m,属河流渗入-径流型动态类型。洪积扇下部土质平原地势平缓,潜水埋藏于亚砂土、亚粘土层中,埋深1~3m,局部形成溢出带,其动态类型受水文动态的影响,属渗入-蒸发型。

二、叶尔羌河亚系统(Ⅳ2)

(一)含水层系统

依据赋存条件、水动力特征、含水层结构等,将地下水划分为单一结构潜水和多层结构潜水-承压水两种类型。

1.单一结构潜水

主要分布于315国道以南广大地区。按富水程度可划分为水量极丰富、水量丰富、水量中等3个区。

水量极丰富区。位于叶城县萨依瓦格—莎车县赛力克以北,泽普县依玛乡—莎车县阿斯兰巴格以南,地貌上属于山前倾斜平原及冲、洪积扇缘溢出带,含水层为单一的巨厚的砂卵石,扇缘渐变为砂砾石,潜水埋深一般5~10m,山前局部地区大于10m。水量极丰富。如萨依瓦克乡3号钻孔推算涌水量为6261.6m3/d,伽依铁力克乡10号钻孔推算涌水量为9311.46m3/d,TDS均小于1g/L。

水量丰富区。分布在山前倾斜平原中上部,含水层岩性在水平方向上自山麓向平原由卵砾石逐渐过渡为砂砾石;在垂向上由单一的卵砾石层逐渐过渡为砂砾石和砂层,含水层厚度较大,结构松散,透水性强,为地下水补给径流区。主要接受叶尔羌河、提孜那普河的渗漏补给,补给条件优越,水位埋深10~30m左右。

水量中等区。分布于叶城以南山前倾斜平原中上部及叶城以东山前倾斜平原,岩性变化较大,大体以叶(城)—皮(山)公路为界,以南为单一的卵砾石层或含土卵砾石;以北为卵砾石、砂砾石夹薄层亚砂土。潜水埋深具有明显的分带规律,自南向北逐渐变浅,在倾斜平原中上部水位埋深80~100m,中下部小于50m。

2.多层结构潜水-承压水

分布在315国道以北冲洪积平原中下部广大地区,上层为潜水,下层为多层结构承压水。

(1)潜水

水量中等。分布于莎车县城以南冲积平原,莎车县喀拉苏、佰什坎特镇一带,色力布亚、阿拉格尔以南和叶尔羌河现代河床地带,延伸到艾依乃格塔木,含水层岩性除莎车县城以南为砂砾石外,其余地区均为细砂、粉细砂,含水层厚度在150m左右,地下水埋深除莎车县城以南地区大于5m,其余地区均小于5m,多为3~5m。

水量贫乏。分布在莎车以北冲积平原和色力布亚镇、英吾斯坦乡至毛拉乡一带,含水层岩性为中细砂及细砂,厚度100m左右,地下水埋深一般小于3m。

(2)承压水

分布于冲、洪积平原前缘及北部冲积平原。区内承压水的特点为:隔水层普遍较薄但稳定,冲积平原普遍存在2~3m厚的亚砂土或亚粘土,地下水微承压,一般不能自流,仅在莎车西北10km处局部出现自流。含水层数目自南向北逐渐增多,岩性自南向北逐渐变细,第一层承压水顶板埋深逐渐变浅;富水性自南向北逐渐减小,水质逐渐变差。根据本区多年来的钻孔资料,仅对第一层承压含水层及富水性进行论述。

水量中等。分布在叶尔羌河、孜那普河冲积扇前缘及冲积平原上部。含水层岩性为中粗砂夹砂砾石、砂、细砂;顶板埋深59.19~89.18m;含水层厚度53.08~73.76m,推算涌水量1000~3080.13m3/d,TDS 0.28~0.78g/L。

水量贫乏。分布于冲积平原中下游及巴楚县夏马勒乡至巴楚县城一带,含水层岩性为中细砂—细砂夹亚粘土和薄层粘土,夹层厚度1.5~3m,分布较稳定,顶板埋深小于50m;含水层厚度23.77~203.56m,推算涌水量在140.7~881.4m3/d之间,TDS为1.39~3.49g/L。

(二)水循环系统

系统内西昆仑山前普遍存在由古近-新近系泥岩组成的背斜山,其透水性极差,阻挡了山区地下水向平原的径流,形成隔水边界,平原两侧的沙漠则形成定水头边界。山区地表水和地下水汇集后,通过沟谷、河流等流出山口后渗漏补给山前平原地下水;平原区降水极少,补给微不足道。

1.输入系统

本区地下水输入系统主要包括叶尔羌河、提孜那普河诸多河流出山口的大量渗漏、山区地下水通过沟谷以潜流侧向补给、大气降水入渗补给及西北部喀什噶尔河亚系统地下水的侧向径流补给。西昆仑山构成西北部的隔水边界,但山区地下水通过河床冲积层形成向平原的侧向流入补给。在山前带冲洪积倾斜平原地层颗粒粗大,结构松散,沉积厚度较大,山区地表水向盆地径流时发生大量的渗漏现象,一些流程短的山前小河(如乌鲁克河、柯克雅乌斯塘等)河水出山十余千米后全部潜没。叶尔羌河、提孜那普河在此区的渗漏量达25%~30%;大气降水的直接入渗补给因降水微弱(年降水量小于140mm)、蒸发强烈(大于2300mm/a)及潜水埋深大(大于20m)等因素而显得毫无意义。冲积平原地下水的补给特征由于含水层岩性及分布、埋藏条件的不同而出现了较大的变化。

(1)潜水

潜水的补给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地表水体的入渗补给,主要包括河流渠道和水库田间灌溉水的下渗补给,以河渠水入渗补给较为重要。二是大气降水入渗补给,但由于区内降水量极少,对潜水的补给意义不大。广大农牧区的生活、农灌用水几乎全靠河流和渠系水供给,除了几条主要河流外,还形成了以河流为主干、渠沟为分支的密集水系网,使潜水含水层得到广泛而充分的补给。特别是近几十年来,各个大中小型水库的建立,对周围潜水补给具有控制作用。

(2)承压水

就目前所揭露的300m深度内的承压水而言,全区的承压水均以来自上游冲洪积倾斜平原地下水的侧向径流补给为主。而平原区地表水体及农灌水对承压水的补给意义不大。

2.循环系统

冲洪积倾斜平原的地形明显向盆地内部倾斜,地下水面也随地势呈相似的变化,加之潜水含水层孔隙发育、透水性能良好,因此,此区地下水的径流强度较大,循环交替条件好。下游冲积平原地下水的径流受地形和微地貌的双重控制。从区域上看,径流方向与河流流向较为一致,即由西南向东北径流。在冲沟、河道及洼地发育地段,潜水流向受微地貌影响而汇向局部地区的排泄基准面。潜水的径流强度受地形平坦和含水层岩性细小的制约而表现出较为滞缓的特点。

3.输出系统

由于平原区潜水水位埋深普遍小于3m,并且含水层颗粒细小,径流滞缓,加之本区蒸发量较大(2300~2700mm/a),潜水连续不断地从地表蒸发,形成了冲积平原中下游大面积的次生盐碱土。此区潜水的排泄以蒸发占第一位,第二种排泄方式为泉排。冲积平原中上游地区,下降泉仅出露于冲沟、古河道或排碱沟渠中,而下游地区潜水则从较大范围的低洼处溢出地表。如岳普湖、伽师分布的上千个小咸小湖泊多数为潜水排泄汇聚而成的。地下水排泄以潜水的强烈蒸发最具特色,中深部承压水则主要排向下游含水层,即排向东部的阿克苏河子系统。

(三)地下水化学系统

叶尔羌河流域范围较大,影响因素较多,从冲洪积倾斜平原到冲积细土平原地下水水化学成分有如下的分布规律。

1.水平分带性

叶尔羌河流域潜水水化学分带性是普遍存在的,但分带的完整性依各地区的径流条件和补给因素的差异而有所不同。在同一地貌单元和相似的径流条件区形成的水化学类型有差异,河流、渠系等地表水的补给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如叶尔羌河、提孜那甫河常年补给的冲洪积倾斜平原,地下水接受大量低矿化的地表水补给,并沿渗透性强的卵砾石层迅速流向下游,同时溶滤了含水层中的可溶盐分,因而潜水一般均为TDS小于1g/L的HCO3型或SO4-HCO3型水。两河两侧,地下水的TDS逐渐增高到1~3g/L,水化学类型则由HCO3型变为SO4-HCO3型、SO4-Cl型及Cl-SO4型水。

2.垂直分带性

叶尔羌河、提孜那甫河冲积细土平原承压水区,潜水的TDS稍高于承压水的TDS,局部由于地表水的淡化,承压水的TDS高于潜水的TDS。叶尔羌河冲积平原上段承压水化学类型为HCO3·SO4-Ca或SO4·HCO3-Na型,TDS在0.28~0.78g/L之间;中段TDS为1.99~3.49g/L,水化学类型为SO4·Cl-Ca过渡为Cl·SO4-Na型水。下段即夏马勒乡至巴楚县一带TDS为1.396~1.513g/L,水化学类型为SO4·HCO3-Na·Ca型向SO4·Cl-Ca·Na·Mg型变化。

(四)地下水动态系统

系统共布设58个观测孔,分布于各大流域的上、中、下游,以控制浅层、中深层地下水的动态特征。

6、天是红河岸里面的红河是哪条河?

是指土耳其的克孜勒河,又叫红河
克孜勒河
Kizil River
土耳其第一大河。发源于安纳托利亚高原东北部。先向西流,然后转向北流,穿过庞廷山地,在巴夫腊以北注入黑海。长1,182公里。为海岸与内陆间的天然交通要道,三角洲突入黑海。水位季节变化很大,不能通航,但有发电与灌溉之利,已在中游的希尔凡勒与克希科普吕筑坝。

与克孜勒河的气候条件相关的内容

其他城市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