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气候百科 > 世界的主要气候内形教学评课

世界的主要气候内形教学评课

发布时间:2021-05-27 23:31:06

1、如何评课

主要分成三个方面:评教师、评学生、评内容。

1、评教师

评教师,主要评的是教师的“教”,其内容包括:教师的基本功(包括知识结构、体态神情、语言板书等)如何。三水三心曾经听过一名老师的课,听完之后,就直言不讳的说出了两点:普通话太“歪”,板书太潦草。其实,这就是教师基本功不扎实的表现。

2、评学生

其实,对学生的评价,最终的落脚点,依然是对教师进行评价,学生只是一个载体。三水三心在听课的时候,就非常在意观察学生的课堂反应。其实,一节好课,不能是听课的老师或者专家说了算,学生的眼睛,早就可以告诉你课堂教学的优劣。

3、评内容

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包括组合,是老师的权利,也考验老师的水平。经验丰富、教学能力突出的老师,能根据学生的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分化组合。而有的老师,则按图索骥、照本宣科,很难吸引到学生。

(1)世界的主要气候内形教学评课扩展资料:

评课的注意事项

1、找准自己的位置

大致上来说,评课,可以是专家评、领导评、同行评等几类。而如果是同行的评课,要注意自己的身份,老教师评年轻教师的课,可以在鼓励的基础上多指出不足,这是帮助进步。

2、注意表达方式

一般来说,如果不是德高望重的老师评课,建议采取的表达方式是:这一节课,在哪些方面值得肯定,值得学习——任何时候,再差的课,都是可以找到优点的。

2、怎样才能讲好世界的气候及分布有关的小课题

一、利用地球上的“五带”为气候分类
初中地理教材一共涉及十多种气候类型,如果全部让学生背诵记忆显然不实际,学习的效率也低下。学生在七年级上册已经学过地球上的“五带”这一知识点,明确了从低纬到高纬,气候带存在规律顺序分布。而气候带的划分则是由最基本的气候形成因素——太阳辐射这一条件决定的,纬度低,太阳辐射强,气温高,我们很容易认为这是“热带”,其他温度带也依此联想。我们在教学中能够引导学生热带的气候共同点是全年都较为高温、寒带则较寒冷等。以北半球为例学生已经知道有热带、北温带、北寒带,那么热带气候类型、温带气候类型、寒带气候类型也就分出类别了。这里再与学生强调在地球上不同温度带的界限不是绝对的,而存在一过渡带。热带与温带间有“亚热带”的气候类型、温带与寒带间有“亚寒带”的气候类型。利用这划分出来的气候上的“五带”大致可以区分不同气候类型的纬度位置范围以及它的气温特点,避免了因类型过多而混淆的困境,对学生进一步学习气候类型的知识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二、利用“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明确气候分布范围
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够“运用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由于初一学生没有学习世界分区地理,所以讲到该内容时,不能具体讲到“南亚”、“东南亚”、“西欧”等区域名词。这时我们应该利用好“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以纬度、海陆位置的角度予以描述。我们应该告诉学生,理想状态下气候类型的分布是南北半球对称的,所以我们只需记住北半球一块大陆的气候分布,其余地方的分布状况也可以大致推断出来。掌握这样的规律对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很有帮助。
主要的气候类型分布根据纬度、海陆这两大因素分布在理想大陆上:热带雨林气候位于各洲的赤道两侧,向南、北方向各延伸5°~10°左右;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区的两侧;热带荒漠气候分布于热带草原气候区两侧,大致在南、北纬15°~30°之间;地中海气候位于副热带纬度的大陆西岸,大约在纬度30°~40°之间;温带海洋性气候位于南、北纬40°~60°地区的大陆西岸;温带季风气候出现在北纬35°~55°左右的亚欧大陆东岸;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北纬25°~35°附近的大陆东岸;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在北纬35°~50°的大陆内部;亚寒带针叶林气候主要分布在北纬50°~65°附近……对着气候分布图再向学生介绍这些规律,同时强调在南半球的气候分布则以赤道作轴与北半球对称,学生理解起来比较直观。该图浓缩了教材的主要内容,利于教学重点、难点的突出和把握,利于学生对重点知识的学习。在地理教学中,运用图表可将地理知识转化为学生的感性材料,调动学生积极思维,增强学生对地理事物的想象力,同时对于如此繁多的气候类型,运用图表可以使得知识有条理性,化繁为简,明确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充分凸现知识点,帮助突破重点和难点。
三、利用气候直方图和景观图,分析、判读每一类气候的类型及其特征
虽然课程标准没有要求学生掌握各气候的特征,但利用这部分内容进行教学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对各气候类型的掌握都有很大的好处。描述气候特征主要从气温和降水入手,一般有“夏季气温……降水……,冬季气温……降水……”的模式,结合气候直方图可以有以下步骤:
1.判断所属半球:如果6、7、8月气温最高,则该气候类型位于北半球;如果12、1、2月气温最高,则该气候所属南半球。
2.判断所属温度带:温度带同样需要利用气温曲线进行判别。最冷月气温大于15°C为热带气候;最冷月在0°C~15°C之间的为亚热带;最冷月在-15°C~0°C之间的为温带(温带海洋性气候除外);最热月气温小于15°C的为寒带气候。
3.确定具体的气候类型:通过上面的步骤后,再根据降水量的情况确定具体的气候类型就非常方便了。
在讲解各种气候类型时要利用景观图,结合学生对气候的实际体验,加强理解与记忆。如顺德所在的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学生能切身感受到夏天的炎热多雨,冬季的凉爽与干燥,提及于此,印象就很深刻了。对于其他气候类型的地区,用景观图加以联系,能够拉近空间距离,让学生从气候的角度说说图片跟自己的感受,也锻炼了气候图的判读能力。
四、利用比较法,把几种容易混淆的气候进行对比
在进行上述的讲解后,学生基本可以了解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与特点了,下面再对某些容易混淆的气候类型进行比较分析,在对比中加深理解,也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比较法是中小学各科教学常用的一种方法。它可以把相近、相似或相对与相反的事物加以对比,从而清晰地分辨事物的区别和特征。比较法是地理教学的一个重要的方法。同时比较法也是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最主要方法之一,学生一旦掌握了这种方法,就可产生较强的自学能力。

3、世界主要气候类型教学设计

<

4、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内容

气候类型分布特点:

1、热带雨林气候;特点:终年高温多雨,降水分布均匀;分布:主要在南北纬5°以内;成因:常年受赤道低压控制。

2、热带草原气候;特点:终年高温,分明显的旱雨季;分布:南北纬5-10°;成因:副高与赤道低压交替控制。

3、热带季风气候;特点:终年高温,有明显的干湿季;分布:亚洲东南部、南部;成因:受西南季风控制。

4、热带沙漠气候;特点:终年高温干旱;分布:回归线附近大陆内部或大陆西岸;成因:常年受副高控制。

5、亚热带季风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分布:南北纬25-35°大陆东岸;成因:冬夏季风交替控制。

6、地中海气候;特点: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分布: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西;成因:风带与副高交替控制。

7、温带季风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分布:亚洲东北部;成因:冬夏季风交替控制。

8、温带大陆性气候;特点:全年温差大,降水稀少;分布:中纬度大陆内部;成因:常年受大陆气团控制。

9、温带海洋性气候;特点:温和湿润,降水均匀;分布:40-60°大陆西岸;成因:常年受西风控制。

10、亚寒带针叶林气候;特点:冬季漫长寒冷,夏季凉爽短促;分布:大陆内部纬度较高处;成因:纬度高,受副极地低压控制。

11、苔原气候;特点:冬季漫长寒冷,夏季凉爽短促;分布:极圈附近纬度较低处;成因:受极地气团控制。

12、冰原气候;特点:冬季漫长寒冷,夏季凉爽短促;分布:极圈附近纬度较高处;成因:受极地气团控制。

13、高山高原气候;特点:情况复杂,不好一概而论;分布:海拔较高处,一般3000以上;成因:海拔高。

(4)世界的主要气候内形教学评课扩展资料:

气候类型成因:

1、太阳辐射:

陆地若受阳光照射强、 则地面气温高;若阳光照射弱、则地面气温低。而海水因为热传递强,所以温度稳定。

当陆地受阳光照射强、而导致陆地气温高时,陆地的空气膨胀上升,此时海面的空气相对来说比重大,海面空气沿着地表从海面流入陆地。而海面较低的温度导致海面上空的空气因收缩而下降,地面上则由于温度高导致的空气膨胀而上升,于是高空的空气从大陆上空流入海洋上空。

反之,若陆地受阳光照射弱、而导致的地面气温低于海洋温度时,海洋上空的空气上升,陆地上空的空气下降,地表的空气则是从陆地流向海洋。

因此各地的气温和降水状况等特征有所不同,根据这些特征而把各地不同的气候分为若干种类型。

2、大气环流

3、下垫面(海陆位置,洋流,地形)

5、世界的气候怎样更好的让学生掌握

学好这 一节不仅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基础,而且还要求学生具有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能力 和运用能力。但我校学生合作意识差,惰性强,学习积极性不高,而且地理作为非中考学 科,学生对地理课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课堂上参与意识较弱。因此,为了达到良好的教 学效果,我认真研读了地理课程标准及解读,认真把握教材,结合区里一题统领的原则, 认真设计问题,调控教学过程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很好地完了本节教学。具体反思如下: 首先,成功点主要表现在: 1.多媒体利用效率高:课件中使用了大量的图片和地图,比如世界气温分布图、世界降水 量分布图、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各种气候类型的气候直方图及多种景观图片等等,这大 大优于传统教学方式。各种气候类型对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和空洞的,利用图片可以大 大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通过图片上植被的特点,学生能感受到该气候的气温和降水的情 况,加深对气候类型的认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知识的学习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利用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既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 解,又体现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新课程理念,让学生充分感受地理与生活的联系, 增加学生的兴趣。例如:利用大家熟悉的当天的天气预报回忆天气特点及描述方式,然后 利用对比方法引出气候这一概念。气候特征的描述方法及组成要素,就是利用学生对家乡 哈尔滨市的气候描述突破的。 3.注重三维目标的落实:通过学生自主读书、读图,了解世界气候类型名称、分布;通过 分析气候直方图,学会描述气候特点的方法,突出重点。通过对比地中海气候特点和家乡 气候特点,了解哈尔滨气候特点优势,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 4.课堂提问科学合理: (1)问题设计具有针对性:经过认真备课,本着“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的思想,精心设 计问题。比如复习旧知(世界的降水量分布有什么规律?)时,为了降低难度,我将问题 设计成填空的形式;为了让学生回忆气候的描述方式及特点,我设计问题:你能描述哈尔 滨的气候特点吗?从而引出不同气候的描述方式,总结出气候的特点,这样的衔接处设计 的问题非常得体;而本节课的重点是气候的类型及分布,因此在读图活动时为了提高效率, 先让学生观察图,试着针对图提出问题让组内成员回答,然后我出示相应的问题,引导学 生逐步分析,既给学生自主权,又逐步突破了障碍,突出了重点。而对家乡的气候优势分 析时,我提出问题:根据气候直方图,判断家乡气候属于哪一种气候类型?你喜欢这种气 候吗?你知道这种气候最大的优势是什么吗?这一系列问题既可以检测学生利用气候直方 图描述气候特点的能力,又可以通过分析气候优势,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我认为这 是在关键处设计的问题。 (2) 提问的方式较为灵活: 比如课前预设好的教师提问, 体现学生自主学习时的学生自问、 互问,学生回答不完整时的追问,分析完问题后的学生针对不明白的地方的提问等等,总 之,我尽量运用多种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热情,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有效参与学习。 (3)注意了科学的等待时间:在近期的“有效提问”理论学习过程中,我懂得了提问要给 学生时间,不是教师提问后学生马上举手,代表学生表现好,能力强,效果佳。因此,提 问后我都尽量停留几秒钟时间,稍难的问题就多等一会,只有学生认真思考的问题才是有 价值的问题。在学生回答的不够完整或表达不清时,给予学生“第二等待时”,耐心的听 完,耐心地加以引导,而不把学生思维的火花随意地泯灭。 5.学生读图时深入指导:刚刚升入初中的学生对地理的学习还不太适应,尤其是地图的使 用,因此在小组读图时,我进过巡视,对需要帮助的同学耐心指导,体现教师的主体地位。 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信心,在后面的学习中积极参与,提高了教学实效性。

6、世界的气候类型这节课怎么上好啊

以让学生背诵记忆为主。讲解一些非地带性的气候分布

与世界的主要气候内形教学评课相关的内容

其他城市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