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圈环流与气候关系
低纬环流
由于赤道地区气温高,气流膨胀上升,高空气压较高,受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影响,气流向极地方向流动。又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气流运动至北纬30度时便堆积下沉,使该地区地表气压较高,又该地区位于副热带,故形成副热带高压。赤道地区地表气压较低,于是形成赤道低气压带。在地表,气流从高压流向低压,形成低纬环流。
中纬环流和高纬环流
在地表,副热带高压地区的气压较高,因此气流向极地方向流动。在极地地区,由于气温低,气流收缩下沉,气压高,气流向赤道方向流动。来自极地的气流和来自副热带的气流在60度附近相遇,形成了锋面,称作极锋。此地区气流被迫抬升,因此形成副极地低气压带。气流抬升后,在高空分流,向副热带以及极地流动,形成中纬环流和高纬环流。
2、大气环流对世界气候的影响
在高纬与低纬之间、海洋与陆地之间,由于冷热不均出现气压差异,在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形成地球上的大气环流。大气环流引导着不同性质的气团活动、锋、气旋和反气旋的产生和移动,对气候的形成有着重要的意义。常年受低压控制,以上升气流占优势的赤道带,降水充沛,森林茂密;相反,受高压控制,以下沉气流占优势的副热带,则降水稀少,形成沙漠。来自高纬或内陆的气团寒冷干燥,来自低纬或海洋的气团温和湿润。一个地区在一年里受两种性质不同的气团控制,气候便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如我国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则是受极地大陆气团和热带海洋气团冬夏交替控制的结果。大气环流,关于此,要注意气压带与风带的季节性一定。地表受热不均,近地面形成高低气压地区,产生气压带。从赤道说起,近地面高温,形成低压,气流上升。至高空,气流无法继续上升,向两侧扩散。由于地转偏向力的作用,气流下沉,大概于南北纬30度,下沉到近地面后,近地面形成高压,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气流又流向赤道,形成低纬环流。如此类推,地球上的大气环流为三圈环流。由于太阳直射点于南北回归线处做往返运动,气压带风带也因此有季节性的移动。也由于此,影响世界上的气候。譬如地中海气候,夏季气压带风带往北移动,所以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炎热干旱;冬季气压带风带往南移动,所以受西风带影响,带来降水。因此,地中海气候是典型的因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的一个气候。也如热带沙漠气候等都是如此。全球大部分气候都是如此而形成的。要留意的是,季风气候很特殊,它是因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而形成的气候。一但大气环流发生异常,将会影响很大范围的气候。
四,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成因/特点)
1,热带雨林气候:南北纬0°~10°,亚马逊河流域,刚果河流域,印度尼西亚等/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全年高温多雨。
2,热带草原气候:南北纬10°~南北回归线,非洲中部,巴西、澳大利亚南部和北部,阿根廷南部/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干湿季明显交替。
3,热带季风气候:南北纬10°~南北回归线的大陆东岸,亚洲中南半岛,印度半岛/冬夏季风交替控制/全年高温,降水集中。
4,热带沙漠气候:南北回归线~南北纬30°的大陆内部和西岸,撒哈拉,阿拉伯半岛,澳大利亚中、西部/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全年高温,干旱少雨。
5,亚热带季风气候:25°~35°的大陆东岸,我国秦岭-淮河以南地区/冬夏季风交替控制/冬季低温少雨,夏季高温多雨。
6,地中海气候:30°~40°的大陆西岸,地中海沿岸,美国西岸,澳大利亚南岸,智利中部等/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
7,温带海洋性气候:40°~60°的大陆西岸,西欧,智利南部,加拿大西岸/终年受西风带控制/全年温和多雨,气温年较差小。
8,温带季风气候:35°~55°的大陆东岸,中国华北、东北,朝鲜半岛,日本/冬夏季风交替控制/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
9,温带大陆性气候:40°~60°的大陆内部,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内陆地区/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冬寒夏热,干燥少雨。
10,极地气候:极地附近,亚欧、北美大陆的北冰洋沿岸,格陵兰岛,南极大陆/终年受极地或冰洋气团控制/全年严寒,降水稀少。
3、为什么季风环流形成的气候降水年际变化大,而三圈环流形成的气候年际变化小?
补充:具体你的问题我,,,。因为你是老师 我只是个学生 我看了看。 我发现就是:
A 全球的西南季风出现在两个地方一个就是 我们亚洲的热带季风 一个就是几内亚湾附近也有西南季风,,,同样都是 东南信风 受地转偏向力作用成了西南季风。
B 我个人认为那里(非洲西部低纬地区)只是有西南季风 因为夏半年 中低纬地区 只有亚洲低压 而非洲大陆没有 ,所以我的意思是 -----------亚洲地区 高低压差距大,但是 实用于 基本平面的 大气环流 控制不了这个差距 所以亚洲的季风更显著 再加上地势原因 亚洲的的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更强烈。。。而非洲地区也是西南季风 但是没有低压 大气环流还能控制 再说非洲低纬度 西部 刚好是 热带雨林和热带草原 本来 热带草原和热带季风的 区别就不是特别大 所以非洲那个地方也受影响但是很小的影响 再说地势 方面等等 热力差异不够特别大 没有达到地理上规定的热带季风的 底线 所以还是热带雨林和热带草原 再有 就是 冬半年热力差异 高低压差距也不是特别大 更没有热带季风要求的相对于西南季风而言的东北风 (是东北风但是没有那么强烈)这样 两个因素 都不够热带季风的要求
C 而西北太平洋上正好盛行夏威夷 高压 受地转偏向力影响 风是从此处 往西南方向的 东北风 然而 此低纬地区 南半球的东南季风没有盖过 这里的东北风 没有成为西南季风更影响不了 美洲地区 更谈不上 形成热带季风气候
----纯属个人看法 再就是 也就是您还有心思研究这个 对教学这样认真 这个不属于我们研究的范畴吧 呵呵 别人也没有必要知道 当然我说的可能不对 但是我也爱好地理 我只是 有感而发。。。
首先要弄清大气三圈环流。 -------大气环流中,三圈环流是基本框架,季风环流相对是细节。
中纬大陆西岸受西风影响显著,陆地气团与海洋气团差异不大。它抵达大陆东岸已经大大变性(其间陆地的下垫面在发挥影响),也就是说西风的影响已经减弱,与临近的海洋气团差异即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很大。所以,东岸形成了季风环流。
还有大陆和海洋之间在不同的季节的气压差异,如果随季节变化显著就会有季风。大陆西岸由于西风由海洋吹向陆地,使得大陆和海洋在温度上差别不大,从而导致的气压差异也不大所以在大陆西岸没有季风气候
4、三圈环流对气候的影响
?
5、三圈环流
三圈环流和行星风带的季节移动示意图在高一上册地理书上有现成的图!
对北半球而言,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
我国是季风气候,是因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而形成的,与行星风带的季节移动没有直接必然的联系。
6、三圈环流在近地面形成了气压带和风带,且气压带和风带将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由此对气候的形成有很
B
7、三圈环流和三风四带的对应关系
三圈环流,只受太阳辐射和地球自转影响所形成的环流圈,称为三圈环流。它是大气环流的理想模式。
其分第一环流圈,第二环流圈和第三环流圈。第一环流圈为哈德来环流,又称信风环流圈或热带环流圈;第二环流圈指极地环流圈,第三环流圈为费雷尔环流,又称中纬度环流圈。
低纬环流(第一环流圈)
由于赤道地区气温高,气流膨胀上升,高空气压较高,受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影响,气流向极地方向流动。又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气流运动至北纬30度时便堆积下沉,使该地区地表气压较高,又该地区位于副热带,故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赤道地区地表气压较低,于是形成赤道低气压带。在地表,气流从高压流向低压,形成低纬环流。
高纬环流(第二环流圈)和中纬环流(第三环流圈)
在地表,副热带高压地区的气压较高,因此气流向极地方向流动。在极地地区,由于气温低,气流收缩下沉,气压高,气流向赤道方向流动。来自极地的气流和来自副热带的气流在60度附近相遇,形成了锋面,称作极锋。此地区气流被迫抬升,因此形成副极地低气压带。气流抬升后,在高空分流,向副热带以及极地流动,形成中纬环流和高纬环流。高纬环流在南北纬90度形成极地高气压带。
细分为 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
一、 七个气压带
1、赤道低气压带 分布位置:位于赤道附近 形成原因:赤道附近太阳高度角大,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多,气温较高,气流强 烈对流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热力原因)。 天气特征: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之下,气流上升过程中降温冷却,空气中的水汽 凝结成云致雨,
高温多雨。
2、极地高气压带 (南北两极各一) 分布位置:位于极地(90ºN/90ºS)附近 形成原因:极地地区,太阳高度角小,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较少,气温较低。气 体遇冷收缩下沉,地面形成高气压(热力原因)。 天气特征:受极地高气压带控制之下,气流下沉增温,大气中的水汽不能凝结,干(燥)严寒 。
3、副热带高气压带(赤道两侧各一) 分布位置:位于30ºN/30ºS附近 形成原因:赤道地区上升气流,源源不断流向高纬,受地转偏向力作用,在30º N/30ºS附近堆积下沉,地面形成高气压(动力原因) 天气特征: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气流下沉增温,
高温干燥
4、副极地低气压带 (南北两极各一) 分布位置:位于60ºN/60ºS附近 形成原因:从极地吹来的冷而重的东风与从副热带高气压地区吹来的暖而轻的盛 行西风在60ºN/60ºS附近相遇,暖而轻的气流被迫抬升,地面形成低气压(动力原因) 天气特征:寒冷湿润
二、 六个风带
1、信风带(北半球——东北信风带;南半球——东南信风带) 形成原因:气流由较高纬(副热带高气压带)流向低纬(赤道低气压带),气流逐渐升温,难以凝结致雨 气候特征:
高温干燥
2、盛行西风带(北半球——西南风;南半球——西北风) 形成原因:气流由较低纬(副热带高气压带)吹向较高纬(副极地低气压带),逐渐降温,冷却致雨 气候特征:湿润温和 。
3、极地东风带(北半球——东北风;南半球——东南风) 形成原因:气流由极低东风带吹向低纬(副极地低气压带),难以致雨。气候特征:严寒干燥。
8、三圈环流的影响会有哪些??
1、对全球大气热力平衡的影响
2、对地球表面气候的影响
3、对海洋洋流的影响
9、为什么在大陆东岸气候一般受季风影响,而在大陆西岸一般受三圈环流影响
大陆东岸,单纯从三圈环流来说应该以西风离岸风(中纬度)和东风向岸风(低纬度)为主
但是,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巨大差异,因此使得三圈环流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特别是亚洲,由于青藏高原的存在,使得这种破坏更大,青藏高原由于地势高耸,因此它对对流层中上部有着很大的影响,冬季促使中上部大气绝热冷却,夏季则是提供热量,加上高原对中上层大气运动的阻碍作用,因此便形成高原季风和高原环流,这就使得东亚和南亚地区中低纬度纬向环流受到破坏,经向环流圈形成,对应的就是地面季风的出现和影响,北美由于墨西哥高原的存在也有类似的现象但是墨西哥高原高度太小,面积也不大,不足以改变北美上空的经向环流分布;而南半球中纬度陆地极少,无法形成经向环流。因此北半球季风区,是三圈环流和季风经向环流的共同作用结果。
而大陆西部虽然也处于大陆和海岸之间,但中纬度地区西风活跃,海洋的影响作用超过了陆地,低纬度地区副热带高压南部的信风稳定,风总是由陆地吹向海洋,因此大陆西岸很少产生季风活动,只有部分靠近赤道地区由于越赤道气流存在,才会有不明显的季风存在
10、大气环流是如何影响气温的?
大气环流是如何影响气候的?
在高纬与低纬之间、海洋与陆地之间,由于冷热不均出现气压差异,在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形成地球上的大气环流。大气环流引导着不同性质的气团活动、锋、气旋和反气旋的产生和移动,对气候的形成有着重要的意义。常年受低压控制,以上升气流占优势的赤道带,降水充沛,森林茂密;相反,受高压控制,以下沉气流占优势的副热带,则降水稀少,形成沙漠。来自高纬或内陆的气团寒冷干燥,来自低纬或海洋的气团温和湿润。一个地区在一年里受两种性质不同的气团控制,气候便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如我国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则是受极地大陆气团和热带海洋气团冬夏交替控制的结果。大气环流,关于此,要注意气压带与风带的季节性一定。地表受热不均,近地面形成高低气压地区,产生气压带。从赤道说起,近地面高温,形成低压,气流上升。至高空,气流无法继续上升,向两侧扩散。由于地转偏向力的作用,气流下沉,大概于南北纬30度,下沉到近地面后,近地面形成高压,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气流又流向赤道,形成低纬环流。如此类推,地球上的大气环流为三圈环流。由于太阳直射点于南北回归线处做往返运动,气压带风带也因此有季节性的移动。也由于此,影响世界上的气候。譬如地中海气候,夏季气压带风带往北移动,所以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炎热干旱;冬季气压带风带往南移动,所以受西风带影响,带来降水。因此,地中海气候是典型的因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的一个气候。也如热带沙漠气候等都是如此。全球大部分气候都是如此而形成的。要留意的是,季风气候很特殊,它是因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而形成的气候。一但大气环流发生异常,将会影响很大范围的气候。
四,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成因/特点)
1,热带雨林气候:南北纬0°~10°,亚马逊河流域,刚果河流域,印度尼西亚等/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全年高温多雨。
2,热带草原气候:南北纬10°~南北回归线,非洲中部,巴西、澳大利亚南部和北部,阿根廷南部/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干湿季明显交替。
3,热带季风气候:南北纬10°~南北回归线的大陆东岸,亚洲中南半岛,印度半岛/冬夏季风交替控制/全年高温,降水集中。
4,热带沙漠气候:南北回归线~南北纬30°的大陆内部和西岸,撒哈拉,阿拉伯半岛,澳大利亚中、西部/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全年高温,干旱少雨。
5,亚热带季风气候:25°~35°的大陆东岸,我国秦岭-淮河以南地区/冬夏季风交替控制/冬季低温少雨,夏季高温多雨。
6,地中海气候:30°~40°的大陆西岸,地中海沿岸,美国西岸,澳大利亚南岸,智利中部等/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
7,温带海洋性气候:40°~60°的大陆西岸,西欧,智利南部,加拿大西岸/终年受西风带控制/全年温和多雨,气温年较差小。
8,温带季风气候:35°~55°的大陆东岸,中国华北、东北,朝鲜半岛,日本/冬夏季风交替控制/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
9,温带大陆性气候:40°~60°的大陆内部,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内陆地区/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冬寒夏热,干燥少雨。
10,极地气候:极地附近,亚欧、北美大陆的北冰洋沿岸,格陵兰岛,南极大陆/终年受极地或冰洋气团控制/全年严寒,降水稀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