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气候百科 > 2017年7月大兴气候预测

2017年7月大兴气候预测

发布时间:2021-06-03 22:30:18

1、2012年7月21日,北京遭遇了61年以来最大降雨,气象部门发布橙色暴雨预警。这次强降雨的平均降水量达到170

北京“7·21”特大自然灾害后的反思


2012年7月21日,北京遭遇了61年以来最大降雨,气象部门发布橙色暴雨预警。这次强降雨的平均降水量达到170毫米,城区平均降雨量215毫米,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一次降雨过程。暴雨洪涝灾害造成房山、通州、石景山等11区(县)12.4万人受灾,4.3万人紧急转移安置。全市受灾人口190万人,其中房山区80万人。


北京“7·21”特大自然灾害已造成79人死亡,163处不可移动文物不同程度受损,经济损失共约116.4亿元。


21世纪以来,地球进入了灾难频繁期,活跃的地壳运动、不断恶化的温室效益以及日益复杂的国际坏境,使全球面临的灾害和巨灾考验愈加沉重。2011年的重大灾难创伤尚未抚平,各种灾害频发的2012年走进了人类的生活。2012年,全球每个月份都发生了大小不同程度的灾害,以自然灾害为主,集中于北美洲、欧洲和亚洲。


发达国家应对极端气候的应对之策


 完备的法律法规体系

西方发达国家应对突发性重大自然灾害有着完备的立法。如美国1950年就制定了《灾害救助法》,规范紧急状态下的重大灾难救助,1970年做了重大修改;1967年,美国会通过“911法案”,规定全国只用一个应急特别服务号码911;1977年通过了《地震灾害减轻法》,以规范大地震紧急状态下紧急救援的对策和方法。日本于1947年制定了《灾害救助法》,规定各级政府制订突发性灾害的救助计划,建立救助组织以及作好危机应对的劳务、物资、设备、资金的准备工作;1961年又制定了《灾害对策基本法》,规范紧急状态中防灾组织、防灾计划、应对灾害危机的管理方法、技术、方案、基本对策等,此后又颁布了《灾害对策基本法实施细则》。1978年,日本颁布《大地震对策特别措施法》及《实施细则》、《大城市震灾对策推进纲要》,针对救助特种自然灾害的立法规定有紧急状态制度。


完整的预警自救体系

在一些发达国家,小学就开设专门课程,教育孩子如何应对大雪、暴雨等各种灾害天气。使民众在应对恶劣天气时知道如何进行自救和相互救助,而不会处于单纯等待救援的被动状态。以2005年美国东北部暴雪为例,尽管雪灾造成15万户停电,但由于人们早就做好准备,家中储藏了防寒物资,因此并未对人们生活造成很大影响。同时,由于暴雪灾害预报发布时间早,许多城市的公共交通、环卫部门提早紧急行动。如新泽西州交通局准备了600辆扫雪车,并准备随时再雇1100辆车,还准备了15万吨除雪剂。


健全的应急处理系统

灾害的应急管理是一种特殊的管理,涉及到管理学、公共安全、运筹学、管理信息系统、计算机统计、项目管理等基础学科与应用领域。例如:美国1979年成立处理诸如地震、洪水和飓风等巨大灾害事件的联邦紧急事务管理局(FEMA)。该机构是依据1977年通过的《联邦地震灾害减轻法》成立的。日本成立了“防灾省”,中央政府设有防灾担当大臣,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防灾信息系统及应急反应系统。首相是危机管理的最高指挥官。内阁官房负责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和联络,并通过安全保障会议、内阁会议、中央防灾会议等决策机构制定危机对策,由警察厅、防卫厅、海上保安厅和消防厅等部门具体配合实施。内阁法第15条规定,内阁官房内必须设有一名“危机管理监”,负责在国民的生命、身体以及财产受到重大伤害,或者面临危害时,处理有关紧急事务。此外,内阁还要将有关自身的防灾情报在网上公布,供国民查询。


严密紧凑的纵向横向合作机制

英国应急防灾机制由中央和地方共同建立。英国政府各个部门根据自己的工作职责制定了不同的预警防灾体系。一旦发生灾害,英国政府会调动所有应急机制,从陆地、河道和空中提供急救和支援。英国气象局将“全国恶劣天气预警服务”作为向市民和政府机构服务的一个重点。一旦出现大风、暴雨、暴雪、浓雾和大面积冰霜等灾害天气,英国气象局就会启动预警机制。在警告发出后,该系统会在短时间内,通过因特网、电台和电视台向英国13个区域提供极端天气信息。在风灾频发地区,铁路、高速公路和地铁管理部门都设法减少在道路两旁植树,以防恶劣天气到来时树木被刮倒,阻碍交通。2007年冬季,威尔士地区发生洪水,完整的防灾体系帮助政府在短期内控制了灾情,没有造成任何人员伤亡。


突发灾害联动防范机制

德国的灾害预防机制由多个担负不同任务的机构有机组成。在发生疫情以及水灾、火灾、雪崩等自然灾害时,他们各司其职、协力合作,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所造成的损失和对社会的冲击。

德国还重视环境管理与生态保护工作。虽然没有单独的“防洪法”,但就防洪工程规划建设和管理、洪水预警、抗洪抢险和灾后救济等不同方面设立具体法规,并指定有关执行部门。抢险救灾工作由德国各州的内政部负责。整个救灾工作由该州内政部长统一指挥。如果洪灾涉及到多个州,则由这几个州的内政部长相互协调。救灾所需经费,主要由保险公司、红十字会、教会和慈善机构承担,联邦政府承担的部分相当有限。


高度重视抗灾减损科学技术的创新与应用

瑞士是世界著名滑雪胜地,也是雪崩频发的地方,预测和防范雪崩是每年入冬的要务之一。为预防雪崩,瑞士境内不少滑雪场都设立防护网,进行雪道监控,开通警报系统。为降低雪崩带来的危害,在阿尔卑斯山地区还设立多个远程自动观测站,站内配备测量风速、积雪厚度和温度的仪器。观测站收集到的数字传送到达沃斯之后,研究机构即刻分析,每天两次向公众发布雪崩预警报告。

瑞士一家体育公司向滑雪爱好者推出名为“生命包”的气囊滑雪服,据说能帮助他们在遇上雪崩时保住性命。“生命包”的使用方法类似救生衣。遇到紧急情况时,使用者拉下自动充气装置拉绳,气囊开始充气,为使用者提供头部保护,保证使用者在随崩塌的积雪下落时不发生翻滚,头部始终向上。这样可以避免使用者头部受猛烈撞击而昏迷。据统计,雪崩遇难者中约20%死于昏迷。这套气囊滑雪服重3公斤,充气状态形似飞机上供乘客使用的气枕,但体积更大。一旦被埋在雪下,气囊中储存的约150升空气可作氧气补给,延长使用者存活时间。


对我国应对极端气候的启示


逐步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针对极端灾害性气候,我国应制定和完善一套法律、法规,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加强生产、生活安全,严禁出现抬高物价谋取暴利等行为,防止出现混乱局面。同时提高抗击极端灾害性气候的科学技术手段。


建立健全预警系统

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容易频发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类似雪灾、旱灾、汛灾这样的灾害性天气,将来也许还会降临到我们头上。如果没有完善的应急预案、应急机制和物资准备,就不可能对灾害性天气下单位和个人的生产、生活进行有效的调节,提供相应的救助与服务,势必会带来种种新的社会问题。对于一座城市、一个地区而言,所有突发事件都不应当成为意外,面对各种事件,我们要能成竹在胸地应对。这种从容,不仅源于各类应急预案的健全,更在于把应急预案体现在行动中。只有建立完备的应急管理机制,城市才能处变不惊。应急预案的成熟程度是政府应急机制成熟程度最基本标志。面对突发性灾害,需要提高政府对紧急事件快速反应和抗御风险的能力,为大众提供快捷的紧急救助服务,形成有效的社会救助机制。


加强技术创新

针对极端天气事件多发的情况,要加强应对极端灾害性气候的技术创新,通过各种媒体、网络,加大科技救灾的宣传力度,普及科技抗灾技术,努力减少灾害损失,保障生产;组织专家进一步提炼科技攻关项目,加大中低纬度地区灾害性天气监测预测、地质灾害防治、保障生产和生活基础设施等重大生命线抗灾工程、重大自然灾害应急、灾害风险评估等方面的研究力度,将先进成熟技术集成配套。国家科技计划应重点支持,地方各级科技主管部门也要结合地方需求,在安排地方科技项目时对防灾减灾给予重点支持,为提高应对重大自然灾害的能力提供有效技术支撑。


高度重视次生灾害防范

重大灾害过后,人们往往容易放松警惕、麻痹大意。然而,恰恰相反,还要高度重视消除因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地质灾害、房屋坍塌、冻坏冻死动植物处理等次生灾害,采取必要的应对措施,使灾害所造成的损失,通过科学的灾后重建得以尽快恢复。


精确预报能力

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天气变化无常,而天气预报的一个“预”字决定了它不可能做到100%准确,这是客观事实。就此次雪灾而言,据悉,从气象方面看,去年夏秋就预报了由于拉尼那现象会使2007年冬天成为冷冬。拉尼那现象近年发生越来越频繁,是由于全球变暖引起的,这一点已有一致的共识。但拉尼那现象引起的低温,是以何种形式出现,并如何引起天气变化,可能较难做出精确预报。因此,气象部门要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率,增强监测能力,特别是针对结冰状况的观测,除利用国内现有的数值预报模式结果外,还需要参考欧洲、日本、美国的数值预报结果,提高数值预报产品的分辨率,有了精确天气预报,党和政府就有了夺取防灾抗灾全面胜利决策依据。


提高民众综合素质

政府部门要加强对民众教育,尤其要突出防灾自救、全民抗灾等方面教育。面对极端灾害性气候,大家要团结一心,积极响应政府号召,保证防灾抗灾工作顺利进行。通过应对这次雪灾,要进一步加强对各级干部的教育,使他们对未来的极端气候变化有新的认识,从而能够坚决执行国家在环境问题,节能减排问题等方面的各项政策法令。

 

推动灾害保险保障机制和制度建设

2012年全球已经有1.1万人因自然灾害而丧生,各种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已达1400亿美元。其中,650亿美元的损失将由保险公司和再保险公司弥补,保险保障机制在预防和分散灾害风险、提供灾后损失补偿方面发挥的作用逐步放大。

如何使保险的风险分散和灾后的经济补偿功能在全球防灾减灾体系中充分发挥其独特优势和重要作用,是全球保险人的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而跟踪每年全球灾害事件的发生和灾害风险管理事态发展,总结各国防灾减灾的经验和教训,对推动灾害保险保障机制和制度建设的创新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我们应从灾害中汲取教训、得到启示,进一步加强气象灾害综合监测能力建设,加强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极端气象灾害的预警预报和影响评估技术研究,加强应对极端气象灾害科学技术研究、应用与科普宣传,提高公众自救互救能力,不断地完善和健全国家基础设施、道德规范、法律制度,提高应对能力。

2、2017年气候预测拉尼娜

厄尔尼诺现百象对中国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厄尔尼诺年,夏度季风减弱,我国夏季雨带位知置偏南,华北一带少雨干旱。
(2)长江中下游地区进入梅道雨的日期偏晚。 (3)在厄版尔尼诺年的秋季,我国东部地区容易出现北少南多的降水分布类权型。

3、预测2017年全年气候

以后的极端天气会越来越多,很难预测了。最近几年,专家们最喜欢说这是几十年几百年一遇的极端天气。

4、2017天气趋势预测

据英国路透社8月18日报道,科学家17日表示,2017年地球或许能从创纪录的高温中解脱出来。气温上升已使各国政府去年下定决心,要达成一个应对气候变化的协议。在温室气体以及使太平洋升温的厄尔尼诺现象作用下,7月成为自19世纪有记录以来最炎热的月份。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本周表示,2016年超过2015年和2014年成为最炎热年份的概率为99%。
但令人欣慰的是,2017年气温不太可能超过2016年,因为厄尔尼诺的作用正在减弱。厄尔尼诺现象每隔二至七年出现一次,会使东太平洋升温,并可改变全球范围的天气模式。
“明年也许会比2016年凉快,”英国东安格利亚大学气候研究部门的Phil Jones表示。他还说,没有迹象显示会出现强拉尼娜现象。拉尼娜现象与厄尔尼诺现象正好相反,可使地球降温。

5、2020年七月二日大兴下雹子了吗?

苏州气候概况 苏州位于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温暖潮湿多雨,季风明显,四季分... 但出现>35.O℃的日数较少,为7年一遇。但是95年9月2日~9月7日出现了连续6日的...

6、大兴区天气情况如何

根据百度资料显示,北京市大兴区今天4月7日的温度是6--19度,多云,南风微风。

7、大兴的气候特点属于什么气候}

北京大兴一带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8、CLIVAR 气候变化与可预测性计划的全称

2017年6月5日至7日,2017“气候变率与可预测性研究计划”(CLIVAR)边界流国际研讨会在青岛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海洋大学物理海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办,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承办,并得到“气候变率与可预测性研究计划”(CLIVAR)项目的大力支持。

会议执行主席、中国海洋大学副校长吴立新院士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他指出,边界流系列国际研讨会自2010年起至今举办三届,已成为该研究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会议。中国的海洋研究机构在全球边界流研究中一直扮演着积极角色,近年来也取得了不少令人瞩目的成果。举办此次会议旨在提供一个更加开放的平台,进一步增进国际边界流研究领域的学术探讨与交流。

海洋边界流系统是全球大洋环流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气候系统中热量与物质输运的“主动脉”。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的边界流及近海动力过程问题,是当前海洋科学研究的前沿和焦点问题,该领域的学术研究对揭示海洋中的物理机制、评估气候变化因素、了解深海大洋对边缘海系统的影响等具有重要意义,对海洋科学的深入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本次会议共有来自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余位学界同仁参会,举办30余场精彩的学术报告。会议回顾和总结了三年来海洋学界在大洋边界流特别是太平洋西边界流领域取得的相关研究进展,并围绕当前边界流研究的一系列前沿问题进行了成果展示与研讨,内容包括气候变化与边界流变异之间的关系、边界流与近海动力过程的联系、多时空尺度的边界流观测与模式发展技术等。会议也为青年科学家提供了多场次的报告席位,鼓励青年学者展示自己的成果,接受专家建议与指导,为广大青年学子提供了锻炼与展示的平台。

据介绍,边界流国际研讨会议旨在汇聚全球海洋与气候研究专家,共同探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的边界流及近海动力过程等科学前沿问题,以此推动国内外涉海单位在海洋与气候变化领域的基础研究和国际合作,为应对全球未来气候变化提供必要的科学支撑。因其广泛的凝聚力和良好的科学效应,会议受到国内外学界同仁的广泛关注与认可,已发展成为全球范围内边界流专题研讨的系列会议,目前会议每三年举办一届,是全球边界流研究领域不可缺少的学术盛会。物理海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连续主办三届边界流国际研讨会,充分彰显了实验室在边界流研究方面的科研实力与号召力,为实验室提升国际影响力,推进国际知名物理海洋与气候研究中心目标的实现。

“气候变率与可预测性研究计划”(CLIVAR)创立于1995年,是气候变化领域全球最高级别的科学计划“世界气候研究计划”(WCRP)下的四个核心项目之一。该项目旨在促进关系全人类福祉的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研究(如厄尔尼诺、海平面上升等),通过其卓越的影响力将全世界海洋与气候研究领域最杰出的专家聚集旗下,为各国政府及国际社会均十分关注的全球气候变化的未知问题贡献智慧。

与2017年7月大兴气候预测相关的内容

其他城市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