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气候百科 > 气候与人类有什么关系6

气候与人类有什么关系6

发布时间:2021-06-04 22:30:35

1、人类活动与气候变化有什么关系?

人类活动是全球气候系统中的重要成员之一,也是气候变化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人类活动对气候变化的影响以及两者之间的联系,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热门话题。由于近百年来全球气温有变暖的趋势,同时科学家们又注意到人类向大气中排放的微量气体浓度明显增加,因此,两者之间是否有因果联系等,是各国科学家、公众和政策制定者关注的问题。
在人类出现于地球后的数万年发展过程中,绝大部分时间是被动地适应居住环境和相应的气候条件。在此期间,人类并未对环境和气候产生足够大的影响,气候仍在其基本因子的作用下变化着。但在世界工业革命后的200年间,地球上人口剧增,科学技术发展和生产规模的迅速扩大,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和对气候的影响越来越大,地球表面及大气的自然状态受到破坏。由于砍伐森林和燃烧矿物燃料,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迅速增加,造成温室效应加剧。20世纪60年以来,氯氟烃等微量气体的增加,又加速了这一过程。同时,由于过渡放牧,破坏原始森林及自然植被改变了地表的物理状况,城市的扩展造成热岛效应,大气污染,平流层臭氧受到破坏使南极臭氧洞扩大。这些都直接或间接改变了气候系统的状况。目前,这种因人类活动造成的气候变化,在数十年到百年时间尺度的气候变化中,其影响程度已可达到和自然因子影响同等的程度。因此,若不加以合理规划和控制,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将日渐加剧,不仅会破坏人类赖以生存的居住环境,还将危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人类活动对气候和环境的影响,许多可以后延数十年乃至上百年,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难以恢复。如何评价人类活动对气候环境的影响,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存利去弊,以改善人类居住环境和气候状况,确保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便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一个重大问题,也是摆在各国政府面前的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我国处于世界气候脆弱带,全球变暖必将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重大影响。
人类活动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人类活动给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不仅直接影响到气候的冷暖与干湿,而且对生态环境、经济贸易仍至国际政治关系产生广泛的影响,同时环境与经济的改变反过来又会影响到气候变化。可以说当前的全球气候变化是迄今人类遇到的一个最复杂的地球系统科学问题之一。世界气象组织主持制定的世界气候影响计划提出了气候对人类影响的十个研究方向:1.人类的健康和工作能力;2.住房建筑和新住宅区;3.各类农业;4.水资源开发和管理;5.林业资源;6.渔业和海洋资源;7.能源的生产和消费;8.工商业活动;9.交通和运输;10.各种公共服务。其中,由于气侯变化而引起的海平面升降、农业和粮食的供给、环境污染、生态系统变化、淡水资源以及人类健康等方面的影响问题最受关注。
人类活动引起的温室效应增强,是目前最为重要的全球环境问题之一。在寒冷地区的农业生产中,为使农作物如蔬菜等能够在寒冷气候中正常生长,经常建造玻璃(或透明塑料)房屋,将农作物种植在里面。利用玻璃可以让太阳短波辐射通过的原理,保持白天室内足够温暖的温度。又利用夜晚室内地面长波辐射被玻璃返回地面的原理,继续保持室内夜间温暖的温度。人们称这样的玻璃房屋为温室。大气中有些微量气体,如水汽、二氧化碳、氧化亚氮、甲烷等,能够起到类似玻璃的作用,即大气中的这些微量气体能够使太阳短波辐射的某些波段透过,达到地面,从而使近地面层变暖;又能使地面放射的长波辐射返回到地表面,从而继续保持地面的温度。人们把大气中微量气体的这种作用称为大气中的温室效应,而把具有这种温室效应的微量气体称作“温室气体”。据研究,如果大气中没有这些温室气体,地表平均温度要比现在低33℃。所以这些温室气体的存在,对于在地表形成今天这样适宜生物生存的温度是十分重要的。
自从工业革命(1750 年)以来,人类由于使用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以及加速毁林和破坏草原,大气中温室气体如: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二氮的浓度分别增加了 30%,145%,15%(1992年资料),这些变化主要归因于人类活动。许多温室气体可在大气中存在很长时间(例如,二氧化碳和甲烷可存在几十年到数百年),具有增温作用。因此,它们将在很长时间内起作用。
近百年全球变暖的证据,除气温外,还表现在诸多方面,近几十年的观测记录表明,从地表到对流层低层和中层均存在增暖特征,陆地土壤温度及海洋表层海温也在变暖。另外,探测资料还显示,对流层高层与平流层低层有变冷的趋势。此外,全球大部分陆地区域的日最低温度明显变暖,因此日较差明显减小。近百年全球海平面平均上升了20~30厘米;全球中高纬度冰雪融化,冰川范围向高纬度收缩,尤以北美与欧亚大陆北部最为明显,高山雪线也明显收缩。
气候变化与经济和社会发展息息相关。全球变暖对农业生产造成极大危害,在一些农业生产脆弱区,虫害增加和干旱可能造成粮食减产,从而改变粮食贸易格局。此外,全球变暖对自然地球生态系统影响也十分明显,由此造成的社会经济后果将非常严重,特别是对于生态脆弱区。这些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严格依赖于自然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改变,将对粮食、燃料、医药和建筑材料等产生影响,危及人类生存。
全球变暖对水循环的影响,在脆弱的干旱与半干旱地区更加明显。例如,我国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区近50年来有明显变干的趋势,一些河流和湖泊已经干枯。全球变暖将可能使华北地区变暖变干,造成该地区干旱加剧,水资源更加短缺。水循环变化,将改变农业、生态系统和其它方面的用水方式,这将对本已处于干旱状态的区域 (如非洲撒哈拉地区)的农业和水力发电等造成严重后果。一些对水资源脆弱和敏感的地区,将可能承受不了这种压力。
全球变暖及相应的一系列气候变化,对人类健康也会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全球变暖,夏季高温日数将明显增加,心脏病和高血压病人犯病和死亡率都将增加。气候的急剧变化,如寒潮爆发或春季强冷空气的入侵等,对人的健康会有影响,尤其是一些病人和体弱的人群。全球变暖引起的病虫害增加和细菌繁殖,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极大。例如高温与高湿可能造成蚊蝇孳生,导致霍乱病、疟疾病和黄热病等发病率增加。高温与干旱可能导致一些传染病增加,这在人口聚集区危害更大。温度和降水的变化,可能从根本上改变病媒传染的疾病和病毒性疾病的分布,使其移向较高纬度地区,令更多人口面临疾病危险。许多发展中国家由于医疗设备和药物条件较差,而面临更大威胁。
全球变暖造成冰雪大量融化和海水热膨胀,将加快海平面上升,改变海洋环流和海洋生态系统,对社会经济造成重大损失。全球海平面上升将直接危及到低岛屿、低海岸带,及地势低洼地区和国家,许多城市坐落在海岸附近,那里人口密集,工农业发达。海平面上升,海水可能淹没农田,污染淡水供应,还可能改变海岸线。
全球变暖将对人类居住环境、能源、运输和工业等部门产生影响。人类居住环境对于发展迅速的气候变化的潜在响应是脆弱的,世界上一些三角洲地区对海平面升高的响应很脆弱,这包括埃及的尼罗河三角洲、孟加拉国的恒河三角洲、中国的长江和黄河三角洲、中印半岛的湄公河三角洲、南美的亚马逊河三角洲、美国的密西西比河三角洲等。海面上升、海水入侵,还将使巴西、阿根廷和中国等国家沿海人口密集的工业区经济蒙受极大损失。海面上升:降淹没耕地,迫使人口大规模迁移,同时还会影响渔业生产。

2、气象与人类的关系

我有脾热夹湿的病,由于贵州地区今年干旱少雨,我今年被病痛折磨了,但随着气象变化,现在好了许多。
你知道吗?复杂多变的气候,不仅影响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而且,人的身体、性格、容颜、行为、寿命等,也深受气候的左右和变化。(女性较男性敏感,老年人对天气变化的反应也较年轻人为剧烈。)
不同人的个体对气象要素刺激产生的反应是不相同的,所以,
“天人合一”

3、气候变化与 人类有多大关系

人类活动是全球气候系统中的重要成员之一,也是气候变化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人类活动对气候变化的影响以及两者之间的联系,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热门话题。由于近百年来全球气温有变暖的趋势,同时科学家们又注意到人类向大气中排放的微量气体浓度明显增加,因此,两者之间是否有因果联系等,是各国科学家、公众和政策制定者关注的问题。

在人类出现于地球后的数万年发展过程中,绝大部分时间是被动地适应居住环境和相应的气候条件。在此期间,人类并未对环境和气候产生足够大的影响,气候仍在其基本因子的作用下变化着。但在世界工业革命后的200年间,地球上人口剧增,科学技术发展和生产规模的迅速扩大,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和对气候的影响越来越大,地球表面及大气的自然状态受到破坏。由于砍伐森林和燃烧矿物燃料,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迅速增加,造成温室效应加剧。20世纪60年以来,氯氟烃等微量气体的增加,又加速了这一过程。同时,由于过渡放牧,破坏原始森林及自然植被改变了地表的物理状况,城市的扩展造成热岛效应,大气污染,平流层臭氧受到破坏使南极臭氧洞扩大。这些都直接或间接改变了气候系统的状况。目前,这种因人类活动造成的气候变化,在数十年到百年时间尺度的气候变化中,其影响程度已可达到和自然因子影响同等的程度。因此,若不加以合理规划和控制,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将日渐加剧,不仅会破坏人类赖以生存的居住环境,还将危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人类活动对气候和环境的影响,许多可以后延数十年乃至上百年,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难以恢复。如何评价人类活动对气候环境的影响,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存利去弊,以改善人类居住环境和气候状况,确保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便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一个重大问题,也是摆在各国政府面前的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我国处于世界气候脆弱带,全球变暖必将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重大影响。

4、天气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人类活动是全球气候系统中的重要成员之一,也是气候变化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人类活动对气候变化的影响以及两者之间的联系,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热门话题。由于近百年来全球气温有变暖的趋势,同时科学家们又注意到人类向大气中排放的微量气体浓度明显增加,因此,两者之间是否有因果联系等,是各国科学家、公众和政策制定者关注的问题。

在人类出现于地球后的数万年发展过程中,绝大部分时间是被动地适应居住环境和相应的气候条件。在此期间,人类并未对环境和气候产生足够大的影响,气候仍在其基本因子的作用下变化着。但在世界工业革命后的200年间,地球上人口剧增,科学技术发展和生产规模的迅速扩大,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和对气候的影响越来越大,地球表面及大气的自然状态受到破坏。由于砍伐森林和燃烧矿物燃料,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迅速增加,造成温室效应加剧。20世纪60年以来,氯氟烃等微量气体的增加,又加速了这一过程。同时,由于过渡放牧,破坏原始森林及自然植被改变了地表的物理状况,城市的扩展造成热岛效应,大气污染,平流层臭氧受到破坏使南极臭氧洞扩大。这些都直接或间接改变了气候系统的状况。目前,这种因人类活动造成的气候变化,在数十年到百年时间尺度的气候变化中,其影响程度已可达到和自然因子影响同等的程度。因此,若不加以合理规划和控制,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将日渐加剧,不仅会破坏人类赖以生存的居住环境,还将危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人类活动对气候和环境的影响,许多可以后延数十年乃至上百年,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难以恢复。如何评价人类活动对气候环境的影响,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存利去弊,以改善人类居住环境和气候状况,确保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便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一个重大问题,也是摆在各国政府面前的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我国处于世界气候脆弱带,全球变暖必将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重大影响。

人类活动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人类活动给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不仅直接影响到气候的冷暖与干湿,而且对生态环境、经济贸易仍至国际政治关系产生广泛的影响,同时环境与经济的改变反过来又会影响到气候变化。可以说当前的全球气候变化是迄今人类遇到的一个最复杂的地球系统科学问题之一。世界气象组织主持制定的世界气候影响计划提出了气候对人类影响的十个研究方向:1.人类的健康和工作能力;2.住房建筑和新住宅区;3.各类农业;4.水资源开发和管理;5.林业资源;6.渔业和海洋资源;7.能源的生产和消费;8.工商业活动;9.交通和运输;10.各种公共服务。其中,由于气侯变化而引起的海平面升降、农业和粮食的供给、环境污染、生态系统变化、淡水资源以及人类健康等方面的影响问题最受关注。

人类活动引起的温室效应增强,是目前最为重要的全球环境问题之一。在寒冷地区的农业生产中,为使农作物如蔬菜等能够在寒冷气候中正常生长,经常建造玻璃(或透明塑料)房屋,将农作物种植在里面。利用玻璃可以让太阳短波辐射通过的原理,保持白天室内足够温暖的温度。又利用夜晚室内地面长波辐射被玻璃返回地面的原理,继续保持室内夜间温暖的温度。人们称这样的玻璃房屋为温室。大气中有些微量气体,如水汽、二氧化碳、氧化亚氮、甲烷等,能够起到类似玻璃的作用,即大气中的这些微量气体能够使太阳短波辐射的某些波段透过,达到地面,从而使近地面层变暖;又能使地面放射的长波辐射返回到地表面,从而继续保持地面的温度。人们把大气中微量气体的这种作用称为大气中的温室效应,而把具有这种温室效应的微量气体称作“温室气体”。据研究,如果大气中没有这些温室气体,地表平均温度要比现在低33℃。所以这些温室气体的存在,对于在地表形成今天这样适宜生物生存的温度是十分重要的。

自从工业革命(1750 年)以来,人类由于使用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以及加速毁林和破坏草原,大气中温室气体如: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二氮的浓度分别增加了 30%,145%,15%(1992年资料),这些变化主要归因于人类活动。许多温室气体可在大气中存在很长时间(例如,二氧化碳和甲烷可存在几十年到数百年),具有增温作用。因此,它们将在很长时间内起作用。

近百年全球变暖的证据,除气温外,还表现在诸多方面,近几十年的观测记录表明,从地表到对流层低层和中层均存在增暖特征,陆地土壤温度及海洋表层海温也在变暖。另外,探测资料还显示,对流层高层与平流层低层有变冷的趋势。此外,全球大部分陆地区域的日最低温度明显变暖,因此日较差明显减小。近百年全球海平面平均上升了20~30厘米;全球中高纬度冰雪融化,冰川范围向高纬度收缩,尤以北美与欧亚大陆北部最为明显,高山雪线也明显收缩。

气候变化与经济和社会发展息息相关。全球变暖对农业生产造成极大危害,在一些农业生产脆弱区,虫害增加和干旱可能造成粮食减产,从而改变粮食贸易格局。此外,全球变暖对自然地球生态系统影响也十分明显,由此造成的社会经济后果将非常严重,特别是对于生态脆弱区。这些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严格依赖于自然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改变,将对粮食、燃料、医药和建筑材料等产生影响,危及人类生存。

全球变暖对水循环的影响,在脆弱的干旱与半干旱地区更加明显。例如,我国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区近50年来有明显变干的趋势,一些河流和湖泊已经干枯。全球变暖将可能使华北地区变暖变干,造成该地区干旱加剧,水资源更加短缺。水循环变化,将改变农业、生态系统和其它方面的用水方式,这将对本已处于干旱状态的区域 (如非洲撒哈拉地区)的农业和水力发电等造成严重后果。一些对水资源脆弱和敏感的地区,将可能承受不了这种压力。

全球变暖及相应的一系列气候变化,对人类健康也会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全球变暖,夏季高温日数将明显增加,心脏病和高血压病人犯病和死亡率都将增加。气候的急剧变化,如寒潮爆发或春季强冷空气的入侵等,对人的健康会有影响,尤其是一些病人和体弱的人群。全球变暖引起的病虫害增加和细菌繁殖,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极大。例如高温与高湿可能造成蚊蝇孳生,导致霍乱病、疟疾病和黄热病等发病率增加。高温与干旱可能导致一些传染病增加,这在人口聚集区危害更大。温度和降水的变化,可能从根本上改变病媒传染的疾病和病毒性疾病的分布,使其移向较高纬度地区,令更多人口面临疾病危险。许多发展中国家由于医疗设备和药物条件较差,而面临更大威胁。

全球变暖造成冰雪大量融化和海水热膨胀,将加快海平面上升,改变海洋环流和海洋生态系统,对社会经济造成重大损失。全球海平面上升将直接危及到低岛屿、低海岸带,及地势低洼地区和国家,许多城市坐落在海岸附近,那里人口密集,工农业发达。海平面上升,海水可能淹没农田,污染淡水供应,还可能改变海岸线。

全球变暖将对人类居住环境、能源、运输和工业等部门产生影响。人类居住环境对于发展迅速的气候变化的潜在响应是脆弱的,世界上一些三角洲地区对海平面升高的响应很脆弱,这包括埃及的尼罗河三角洲、孟加拉国的恒河三角洲、中国的长江和黄河三角洲、中印半岛的湄公河三角洲、南美的亚马逊河三角洲、美国的密西西比河三角洲等。海面上升、海水入侵,还将使巴西、阿根廷和中国等国家沿海人口密集的工业区经济蒙受极大损失。海面上升:降淹没耕地,迫使人口大规模迁移,同时还会影响渔业生产。

5、气象与人类有哪些关系?

气象条件是组成人类生活环境的重要因素,气象条件及其变化不仅影响人的生理健康,对人的心理情绪方面的影响也非常明显。有利的气象条件,可使人们情绪高涨、心情舒畅、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提高;而不利的气象条件,则使人情绪低落、心胸憋闷、懒惰无力,甚至会导致精神病态和行为异常。

研究表明,高温、高湿、阴雨以及一些异常天气事件,都不利于人的心理健康。世界卫生组织的一份资料表明,1982年至1983年的厄尔尼诺现象,使得全球大约10万人患上了抑郁症,精神病的发病率上升了8%,交通事故也至少增加了5000次以上。

究其原因,是厄尔尼诺这种异常气象变化,引起全球范围的气候异常和天气灾难,超越了一部分人的心理承受能力,从而发生坐卧不安、精神迟钝等症,意志薄弱者还会发出歇斯底里的哭叫声。

一般来说,低温环境有利于形成较佳的心理状态,而高温或在温度回升时,人的精神状态则容易产生波动和异常。精神专家研究发现,当气温较高或有暖流入侵时,精神病人起床徘徊,无法入睡,叫喊骂人,摔打东西的情况显著增加,正常人也会有程度不同的情绪变化。

由于高温不利于人的心理健康,所以高温环境下的犯罪率也相对较高。美国警方曾委派专家做过细致的研究,发现亚特兰大的日犯罪事件总数,是随气温的升高而递增的,其中最热的六七月份,犯罪率最高。

古谚云“天昏昏令人郁郁”,意思就是在阴雨连绵的季节,人们的精神较懒散,心情也不畅快。我国的医疗气象工作者通过深入研究发现,阴雨天气之所以影响人的心理健康,主要是因为阴雨天气下光线较弱,人体分泌的松果激素较多,这样,甲状腺素、肾上腺素的分泌浓度就相对降低,人体神经细胞也就因此偷懒,变得不怎么活跃,人也就会变得无精打采。

6、气候与人类的历史有关系吗

天气,是人类永恒的话题之一。几千年前,先民就开始企盼及时的雨雪和适当的晴天,直到如今仍未曾改变。以影响农业为最典型、最直接的例子,在漫长的历史变迁过程中,气候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极为重大的影响,无论推动发展与进步,还是导致停滞和动荡,它始终在每一个人的身边。
东方有大禹治水,西方有诺亚方舟,大洪水可能是许多文明的神话里都存在的共同记忆。亚里士多德认为,大洪水并非单纯的神话,而是周期性的大气现象,就像四季一样,极寒天气和大范围长时间持续降水也会周期性地发生。即使我们抛开过于久远的神话时代,仅观察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也能够发现气候对人类社会多方面的影响。
气候变迁:影响古文明兴亡的重要因子
虽然这里诞生了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古巴比伦,但如今,大概没有人会认为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是一个适宜人类生存发展的地区:这里气候干燥、土壤裸露,布满了沙丘,而且如同其他荒漠地区一样,降水稀少且温差较大。然而如果让时光回转到古巴比伦文明初建之时,两河流域的气候却并非如此。
地质学以及环境变迁研究者认为,两河流域曾存在着湿润而非干旱的气候。在冰河后期最暖的时段,地中海附近大部分地区气候干旱。但由于西南季风的扩张和季风雨的滋润,在北纬34°到35°的伊拉克北部却存在着湿润的气候。地质学家通过放射性碳年代测定、氨基酸差位异构分析以及花粉分析等一系列手段,确认了两河流域湿润气候的存在。因此,美索不达米亚在历史上曾是“天堂”,彼时这里的地理环境和气候非常好。在那个气候湿润的关键时期,古巴比伦成为了一个辉煌灿烂的文明。如果没有两河流域充沛的流量,古人如何获得足够的水源去灌溉农田?如果没有季风带来的降雨,在干旱荒芜的土地上是很难诞生灿烂文明的。
而古埃及的情况,人们可能更为熟悉。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称古埃及为“尼罗河的赠礼”,尼罗河定期泛滥为古埃及人民提供了可耕作的肥沃农田。然而尼罗河为什么会定期泛滥呢?气候因子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作用。
尼罗河的重要支流青尼罗河发源于埃塞俄比亚高原上的塔纳湖,上游处于热带山地多雨区,水源丰富。该河降水有强烈鲜明的季节性,河水流量的年内变化很大。春季水量有限,6月开始涨水至9月初达到高峰。11月至12月水位下降,以后进入枯水期。由于青尼罗河的这个特性,使得尼罗河下游每年都会定期泛滥,进而催生了埃及文明。
两河流域古文明和古埃及都是在公元前2000年前后衰落乃至灭亡的。很多研究表明,在这一时期,气候在大范围内变得干旱。处于两河流域入海口阿曼湾的沉积表明在这一时期有一个持续约300年的干旱时期,对金字塔附近棺木的树木年轮研究也支持了这一结论。古代文明无力抵御长期干旱的危害,因此,这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它们的衰亡。
而处于印度洋与太平洋之间的古印度,有着得天独厚的湿润气候。过去,人们通常认为西方入侵毁灭了古印度文明,但事实上在雅利安人入侵之前,古印度文明早已开始衰落。气象学家在在印度发现了距今4000-3500年前强烈的干旱证据。因此气候突变成为古印度文明衰亡原因的一个可能原因。
气候事件:改变历史进程的自然“推手”
2007年,美国科学院院刊刊发了香港大学章典等研究人员关于气候变迁与战争相互关系的一份的研究报告。这项研究用数据论证了这样一个推论:战争发生频率和人口的变动,在百年尺度上与平均气温的变化周期相关。
这项研究认为,气候变冷将导致食物短缺,人类的生存环境压力增大。为了应对压力,最常见的形式是迁徙,或者说是流亡。由于成熟的农业社会在人口聚居地区会建立起政治疆界,这对于大规模的迁居起着限制作用,因而由气候变迁导致的食物短缺甚至饥荒引起大规模迁居发生时,其结果往往是发生战争。
在我国,气候变化导致的战争,最典型的莫过于农业社会与游牧社会的冲突。众所周知,在我国绵延不断的文明史中,位于北方的游牧部落始终与中原农耕社会构成一对矛盾。汉代的匈奴,唐代的突厥,宋代的契丹、女真乃至蒙古,明代的满洲……游牧民族始终威胁着农耕社会的安全与稳定。
在湿润温暖的气候下,无论是游牧地区,还是农耕地区,都处于相对宽裕的环境下。而一旦气候变冷,趋于干旱。由于游牧民族所处地区往往是高海拔、高纬度的寒冷地区,环境恶劣,资源匮乏。这些边缘地区总是首当其冲地承受气候变化的影响。他们的游牧范围向低纬度、低海拔的温暖地区转移。从而对农耕社会形成侵扰。
根据竺可桢所划分的我国历史上的四个温暖时期和四个寒冷时期,我们可以找到其中的对应关系。除第一个寒冷期外,从公元初年到公元600年第二个寒冷期,即东汉和魏晋南北朝时代,相对动荡;第三个寒冷期从公元1000年到1200年,对应两宋时代,当时,两宋先后与辽、西夏、金、元等多个少数民族政权并立;公元1300年至1900年的第四个寒冷期,来自北方的清朝直接消灭了明朝并取而代之。与之相对,在气候温暖的时期,和平和繁荣更为常见: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均发生在温暖时期。
而那些时间尺度上更小的气候事件,则更加数不胜数,它们中很多都曾或多或少地影响了历史进程。台风阻止了蒙古对日本的入侵,大西洋风暴摧毁了西班牙“无敌舰队”,拿破仑、希特勒的战争因俄罗斯的寒冷气候而失败。不过,这并不是人们所应注意的重点。我们应当认识到,气候在人类历史上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今后仍将继续下去。因而,全球气候变暖将带来怎样的影响,又如何应对,是目前全人类所共同面对的重要课题。
(来源:《中国气象报》 2015年3月22日3版 责任编辑:唐淼)


相关新闻
手机版|电脑版
版权所有:中国气象局

7、天气与人类的关系是怎样的?

天气和人类所从事的各项活动都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从工农业生产到体育比赛,从科学研究到国民经济建设,从我们的日常工作和学习到节假日的安排等等。在很多情况下,天气状况可以直接决定某一天甚至某一时刻,能做某一件事还是不能做某一件事,以及能否把这件事做好。古今中外的战争史上,既有许多因“天公不作美”而导致一场战争、一次战斗失败的战例,也有许多在有利天气的掩护下赢得胜利的战例。渔民不仅要在出海前收听当地气象部门的天气形势预报,而且在海上也要密切注意天气的变化情况。一旦将要有风暴来临,就必须迅速返航或到附近的岛屿躲避……

天气与人类的健康也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一些慢性病患者对天气的变化极为敏感,关节炎、陈旧性骨折痛、软组织损伤引起的疼痛等,在天气突变时会骤然加剧;胃病、冠心病、脑溢血、气管炎、偏头痛、肺病等,在寒流到来突然降温的时候,发病率急增;重病患者冬季死亡的人数高于夏季,而且多发生在气温和气压急速下降的时候……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天气和气候在人们的社会经济生活中的重要性愈来愈显著。人类也愈来愈需要了解自己周围的大气环境,观测它的状态,认识它的特点,掌握它的规律,预测它的未来变化,以便更好地为自身服务。

8、和人类有什么关系?说说你对气温的认识。

一、气候,是一种自然现象,是地球大气的长期状态。而这里的人类,是指人类自身及其社会的各种物质的和精神的财富及这些财富的生产和消费过程,即人类各项活动的总体。
1、气候对人类各项活动的影响 
气候对各个行业的影响有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气候是这许多行业的重要环境条件之一,可以说,这些行业的兴起都离不开适宜的气候条件的孕育;另一方面,各个行业在一定程度上都是人类社会对气候的直接感应。因此,气候对各个行业的影响可以作为气候对人类社会影响的初级阶段。
2、人类的各种活动主要是在地球表面上进行的,都离不开气候的影响。正是由于地球上的气候十分优越,才出现了绚丽多彩的生物世界,给人类提供了最好的活动舞台。人类依靠这样的气候条件,发展对衣食住行的各种生活需要,并在这基础上,改造和建设自己的家园。
二、气象学上把表示空气冷热程度的物理量称为空气温度,简称气温。认识:某地气温除了由于太阳辐射的变化而引起的周期性变化外,还有因大气的运动而引起的非周期性变化。实际气温的变化,就是这两个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如果前者的作用大,则气温显出周期性变化;相反,就显出非周期性变化。不过,从总的趋势和大多数情况来看,气温日变化和年变化的周期性还是主要的。

与气候与人类有什么关系6相关的内容

其他城市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