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气候百科 > 阿尔卑斯山80年代初气候状况

阿尔卑斯山80年代初气候状况

发布时间:2021-06-05 19:32:53

1、阿尔卑斯山

阿尔卑斯山(Alps)是欧洲最高大、最雄伟的山脉。它西起法国东南部的尼斯,经瑞士、德国南部、意大利北部,东到维也纳盆地,绵延1200千米。宽120—200千米,最宽处可达300千米。山势高峻,平均海拔约达3 000米左右。耸立于法国和意大利之间的主峰勃朗峰,海拔4 810米,因峰顶终年积雪而得名,是欧洲第一高峰。许多山峰岩石嶙峋,角峰尖锐,山区还有很多深邃的冰川槽谷和冰碛湖。直到现在,阿尔卑斯山脉中还有1 000多条现代冰川,总面积达3 600平方千米,比欧洲国家卢森堡还要大。 阿尔卑斯山区是古地中海的一部分,高大的褶皱山脉也是在喜马拉雅造山运动中形成的,角峰、冰川槽谷等是冰川的遗迹。当高大的阿尔卑斯山形成以后,近200万年以来,欧洲经历了几次大冰期,阿尔卑斯山区被厚达2 000米的冰层所覆盖 。冰川侵蚀岩石,凿地开道,形成了很多突兀的峭壁、尖锐的角峰和冰川槽谷,使山势显得特别险峻。 阿尔卑斯山是一个巨大的分水岭。欧洲的许多大河,如莱茵河、多瑙河等,都发源在这里,水力资源丰富。在勃伦纳、辛普朗、圣哥达等中、南欧的山口通道,筑有铁路隧道。法国和意大利合建的勃朗峰公路隧道,全长11 600米,使巴黎和罗马之间缩短了220千米。 阿尔卑斯山脉的植物呈带状分布,从山脚向上依次可以看到温湿带阔叶林、寒温带针叶林和高山草地。夏天,这里气候凉爽,是个避暑的好地方;冬天,这里又成了滑雪、观赏雪景的理想场所。 阿尔卑斯山可谓是瑞士最靓丽的一条风景线。“艾格尔峰”、“明希峰”、“少女峰”、三大名山均屹立在阿尔卑斯山脉。它位于瑞士的东南部,阿尔卑斯山区占瑞士总面积的69%。特殊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它独特的景观:高山植物和雪绒花,湍急的瀑布,岩洞中的石钟乳,独特的动植物等。世界著名的滑雪胜地——圣莫里茨高山滑雪场就位于阿尔卑斯山脉的中心地带,是高山滑雪的胜地,曾成功举办过两届冬奥会。这里有海拔超过3000米的高山滑道,让你可以化身为翱翔在白色世界里的雪域雄鹰。冬日的阿尔卑斯山,白雪皑皑,冰川连绵千里,银白色的山坡陡斜雄伟,是滑雪的最佳场所,也是冬季运动比赛的热门场地。除1928年和1948年的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外,1934年、1948年、1974年和2003年的世界滑雪锦标赛均在此举办,而奥林匹克雪橇赛和克莱斯特雪橇赛也都指定这里为比赛场地。 阿尔卑斯山系是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和美洲板块碰撞所产生的结果。阿尔卑斯山绵亘欧、非大陆,有五条主要的山脉:阿尔卑斯山(在瑞士、奥地利一带)、比利牛斯山(在西班牙、法国、安道尔交界处)、亚平宁山(在意大利半岛)、喀尔巴阡山(在巴尔干)和阿特拉斯山(在突尼斯和阿尔及利亚北部)。这五条山脉中,阿尔卑斯山主峰勃朗峰海(在瑞士境内)拔4810米,是瑞士也是欧洲最高峰,有“欧洲屋脊”之称。 但在2004年,瑞士有关部门的初步测量显示,阿尔卑斯山冰川厚度平均已减少了70厘米,2005年则平均减少了60厘米。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欧洲大陆冰川平均厚度消减了9.6米。 阿尔卑斯山是欧洲的旅游胜地,每年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滑雪爱好者,为当地旅游业创收数百万美元。但如果积雪不断减少,势必影响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历史概况: 阿尔卑斯山除了主山系外,还有四条支脉伸向中南欧各地:向西一条伸进伊比利亚半岛,称为比利牛斯山脉;向南一条为亚平宁山脉,它构成了亚平宁半岛的主脊;东南一条称迪纳拉山脉,它纵贯整个巴尔干半岛的西侧,并伸入地中海,经克里特岛和塞浦路斯岛直抵小亚细亚半岛;东北一条称喀尔巴阡山脉,它在东欧平原的南侧一连拐了两个大弯然后自保加利亚直临黑海之滨。 大约1.5亿年以前,现在的阿尔卑斯山区还是古地中海的一部分,随后陆地逐渐隆起,形成了高大的阿尔卑斯山脉。整个山区的地壳至今还不稳定,地震频繁。近百万年以来,欧洲经历了几次大冰期,阿尔卑斯山区形成了很典型的冰川地形,许多山峰岩石嶙峋,角峰尖锐,山区还有很多深邃的冰川槽谷和冰碛湖。直到现在,阿尔卑斯山脉中还有1000多条现代冰川,总面积达3600平方公里,比欧洲国家卢森堡还要大。 植被: 阿尔卑斯山脉的植物呈带状分布。山地南坡,海拔800米以下属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800~1800米为温带森林带,其下部为以山毛榉和冷杉为主的混交林带,上部为由云杉、冷杉、雪松等组成的针叶林;1800~2300米处,为森林上限;以上为高山草甸;再上则为裸露的岩石和终年积雪的山峰。夏天,这里气候凉爽,是个避暑的好地方;冬天,这里又成了滑雪、观赏雪景的理想场所。  气候: 在阿尔卑斯山区,因为四周有高山保护,越深的山谷越干燥,越高的山峰则有较多雨量。降雪量也是各地区不同。海拔700米的地区,有雪的日子每年约3个月;1800米地区,有雪的日子可达半年;2500米地区,有雪的日子可达10个月,2800米以上地区,则终年积雪。在冬天,阿尔卑斯山区经常阳光普照,而中部地方则相反,阴霾密布。故此冬天是旅游阿尔卑斯山的最佳季节。 语言:瑞士有四种“国语”,分别是德语、法语、意大利语和一种鲜为人知的“语言活化石”列托罗马语。列托罗马语仅在瑞士东部阿尔卑斯山区的 格里松州几条山谷地区5万多居民中使用,而且还分成5种彼此互不相通的方言。多少个世纪以来,讲列托罗马语的人数越来越少,被列为“濒危语言”,同时也受到瑞士各界的重点保护,顽强地在瑞士“大语言”的夹缝中保存了下来,被语言学界称为“语言活化石”当不为过。 列托罗马语源于罗马帝国时代 格里松州位于阿尔卑斯山脉东麓,是瑞士地域面积最广,语言种类最复杂,但人口密度最小的州,全州只有18万人。该州的“正式语言”有德语(65%)、列托罗马语(17%)、意大利语(11%)、其他语言(7%),德语、意大利语、列托罗马语为本州“正式语言”。 公元前15年,罗马帝国军团翻越阿尔卑斯山脉,横扫并征服了整个欧洲。当时,在包括今天瑞士格里松州、奥地利蒂洛和意大利伦巴地等地的列托凯尔特人操一种与罗马人所讲的拉丁语不同的方言。随着罗马帝国的统治和拉丁化,上述地区成为罗马帝国的一个行省,当地人不得不学习拉丁语,逐渐形成一种当地语与拉丁语混合的语言,这就是列托罗马语的源头,至今已有2000年的历史。 公元450年,列托罗马行省被来自北方的日耳曼人占领,开始了日耳曼化时代,讲德语的部落进入该地区,但一直到19世纪中叶,讲列托罗马语的人仍占多数。随着阿尔卑斯山脉南北交通通道的开发,越来越多讲德语的人从阿尔卑斯山脉北麓移民到格里松州,德语占了上风,讲列托罗马语的居民越来越少,逐渐集中到格里松州的山谷地区。记者跟随列维奥在格里松州的山区驱车而行,四周是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的皑皑雪峰,雪线以下寸草不生,与瑞士其他地区绿草遍野的田园风光形成强烈反差,山峰与盘山公路之间的落差超过1500米。可以想像,在交通极为不便的时代,当地的人员交往是多么的稀少。然而,正是这种封闭的、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使得格里松山谷成为列托罗马语的“诺亚方舟”。 如今,在格里松州,将列托罗马语作为交际语言或能听懂该语言的人数大约为5万人左右。多少个世纪以来,列托罗马语一直是格里松地区许多家庭的母语,也是除德语和意大利语之外的州立“正式语言”之一。1938年,经过瑞士全民投票,《联邦宪法》就瑞士的语言问题作出明确规定:德语、法语、意大利语和列托罗马语为瑞士联邦“国家语言”,但由于列托罗马语分成5种方言,各山谷使用的词汇和发音迥然不同,不算联邦的“正式语言”。 在联邦政府的帮助下,格里松州顶着压力,在列托罗马语各山谷居民中协调,邀请语言学家就发音、词汇和拼写等进行规范,历时20年,终于“规范”出一种被各山谷居民大致赞同的正规列托罗马语。1996年,瑞士联邦公民投票,以76%的赞成票通过了一项新的条款:联邦“正式语言”为德语、法语和意大利语,列托罗马语同样是“正式语言”,所有联邦政府的文件、司法条例等全部增加列托罗马语版本,并享有同等的法律效应。讲列托罗马语的议员可以在联邦议院使用列托罗马语辩论。

2、阿尔卑斯山脉四季气候

我来帮你吧,我们地理课刚讲过o(∩_∩)o...
气候:
阿尔卑斯山脉所处的位置,以及各山脉的海拔和方位大不相同,不仅使这些不同的小山脉之间,而且使某一特定小山脉范围内的气候极端不同。由於阿尔卑斯山脉地处欧洲中部,它受到四大气候因素的影响;从西方流来大西洋比较温和的潮湿空气;从北欧下移有凉爽或寒冷的极地空气;大陆性气团控制著东部,冬季乾冷、夏季炎热;南边有温暖的地中海空气向北流动。
差别悬殊的气温和年降水量都与阿尔卑斯山脉的自然地理有关。谷底之所以特别引人注目,是因为谷底较周围高地温暖而干燥。海拔1,524公尺(5,000呎)以上的地方,冬季降水差不多全都是雪,一般雪深3∼10公尺(10∼33呎)或10公尺以上,在海拔2,012公尺(6,600呎)处,积雪约从11月中旬延续到5月底,通常高山的山口被积雪封锁。在地中海沿岸的山中,谷底的1月平均温度为-5∼4℃(23∼39℉),甚至高达8℃(46℉),7月平均温度为15∼24℃(59∼75℉)。温度逆增很寻常,尤其在秋、冬季期间很常见;山谷常常是一连好几天布满了浓雾和呆滞沉闷的空气。这些时候,在海拔1,006公尺(3,300呎)以上的地方可能要比低洼的谷底较温暖、较阳光明媚。刮风可能在当天天气和当地小气候中发挥明显的作用。
焚风能持续2∼3天,风向视气旋的轨迹不同,可以是南-北向或北-南向。这种焚风的气团,在其爬上山顶的过程中被冷却,这就带来降雨或降雪并延缓其冷却速度。当这种比较干燥的空气在背风面降落时,空气由於压缩而按常速变暖,所以这时的空气比它开始向上流动时海拔高度相同之处的温度高一些。在受到影响的地方,雪迅速地消失了。
雪崩是巨大的自然力之一;在11月末到6月初这段时间内,雪崩是经常出现的危险。雪崩不仅会造成大面积的毁坏,而且由於它将大量岩石从山坡带到谷底,是侵蚀作用的重要催化剂。

3、为什么阿尔卑斯山脉大部分冰川将于20年后就会消失?

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环境的改变不容忽视。 瑞士有关部门的初步测量也显示,2004年阿尔卑斯山冰川厚度平均减少70厘米,2005年则平均减少了60厘米。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欧洲大陆冰川平均厚度消减了9.6米。

根据最新的气候变化模拟,如果人类造成的全球变暖在未来几十年大幅加剧,覆盖欧洲阿尔卑斯山脉的冰川可能在2100年前消失。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的气候科学家Harry Zekollari周二(4月9日)在维也纳举行的欧洲地球科学联盟(EGU)年会上对记者说:“如果情况不得到控制,阿尔卑斯山脉的冰川在未来几十年内几乎都会消失。”

Zekollari和他的同事发现,即使人类设法阻止全球变暖,到2050年冰川的体积仍将减少一半。研究人员用一个新的计算机模型模拟了欧洲阿尔卑斯山脉近4000个冰川的演变。科学家们将2017年作为基准年,冰川的初始体积约为24立方英里(100立方公里),相当于4000万个奥运会规模的游泳池。

研究人员根据联合国政府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 2013年提出的不同全球变暖情景,“即代表性浓度路径”(简称RCPs),研究了冰川将如何变化。研究人员发现,在最悲观的变暖情景RCP8.5下,约95%的冰层将消失。RCP8.5预测,到2100年,全球平均气温将上升至多8.6华氏度(4.8摄氏度)。这意味着全球冰川几乎都会逐渐消失。

4、阿尔卑斯山的气候怎样

阿尔卑斯山脉的气候为山地气候,冬凉夏暖。大致每升高200米,温度下降1℃,在海拔2000米处年平均气温为0℃。整个阿尔卑斯山湿度很大。年降水量一般为1200~2000毫米。海拔3000米左右为最大降水带。边缘地区年降水量和山脉内部年降水量差异很大。海拔3200米以上为终年积雪区。阿尔卑斯山区常有焚风出现,引起冰雪迅速融化或雪崩而造成灾害。

5、关于阿尔卑斯山的详细资料(越详细越好)

阿尔卑斯山是欧洲最高大、最雄伟的山脉。它西起法国东南部的尼斯,经瑞士、德国南部、意大利北部,东到维也纳盆地,绵延1200千米。宽120—200千米,最宽处可达300千米。山势高峻,平均海拔约达3 000米左右。耸立于法国和意大利之间的主峰勃朗峰,海拔4 810米,因峰顶终年积雪而得名,是欧洲第一高峰。许多山峰岩石嶙峋,角峰尖锐,山区还有很多深邃的冰川槽谷和冰碛湖。直到现在,阿尔卑斯山脉中还有1 000多条现代冰川,总面积达3 600平方千米,比欧洲国家卢森堡还要大。 阿尔卑斯山区是古地中海的一部分,高大的褶皱山脉也是在喜马拉雅造山运动中形成的,角峰、冰川槽谷等是冰川的遗迹。当高大的阿尔卑斯山形成以后,近 200万年以来,欧洲经历了几次大冰期,阿尔卑斯山区被厚达2 000米的冰层所覆盖。冰川侵蚀岩石,凿地开道,形成了很多突兀的峭壁、尖锐的角峰和冰川槽谷,使山势显得特别险峻。

阿尔卑斯山是一个巨大的分水岭。欧洲的许多大河,如莱茵河、多瑙河等,都发源在这里,水力资源丰富。在勃伦纳、辛普朗、圣哥达等中、南欧的山口通道,筑有铁路隧道。法国和意大利合建的勃朗峰公路隧道,全长11 600米,使巴黎和罗马之间缩短了220千米。

阿尔卑斯山脉的植物呈带状分布,从山脚向上依次可以看到温湿带阔叶林、寒温带针叶林和高山草地。夏天,这里气候凉爽,是个避暑的好地方;冬天,这里又成了滑雪、观赏雪景的理想场所。

阿尔卑斯山可谓是瑞士最靓丽的一条风景线。“艾格尔峰”、“明希峰”、“少女峰”、三大名山均屹立在阿尔卑斯山脉。它位于瑞士的东南部,阿尔卑斯山区占瑞士总面积的69%。特殊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它独特的景观:高山植物和雪绒花,湍急的瀑布,岩洞中的石钟乳,独特的动植物等。世界著名的滑雪胜地——圣莫里茨高山滑雪场就位于阿尔卑斯山脉的中心地带,是高山滑雪的胜地,曾成功举办过两届冬奥会。这里有海拔超过3000米的高山滑道,让你可以化身为翱翔在白色世界里的雪域雄鹰。冬日的阿尔卑斯山,白雪皑皑,冰川连绵千里,银白色的山坡陡斜雄伟,是滑雪的最佳场所,也是冬季运动比赛的热门场地。除1928年和1948年的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外,1934年、1948年、1974年和2003年的世界滑雪锦标赛均在此举办,而奥林匹克雪橇赛和克莱斯特雪橇赛也都指定这里为比赛场地。

阿尔卑斯山系是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和美洲板块碰撞所产生的结果。阿尔卑斯山绵亘欧、非大陆,有五条主要的山脉:阿尔卑斯山(在瑞士、奥地利一带)、比利牛斯山(在西班牙、法国、安道尔交界处)、亚平宁山(在意大利半岛)、喀尔巴阡山(在巴尔干)和阿特拉斯山(在突尼斯和阿尔及利亚北部)。这五条山脉中,阿尔卑斯山主峰勃朗峰海(在瑞士境内)拔4810米,是瑞士也是欧洲最高峰,有“欧洲屋脊”之称。

阿尔卑斯山是欧洲的旅游胜地,每年为瑞士和奥地利政府带来巨大的利润。

6、阿尔卑斯山好么?

阿尔卑斯山脉是吸引欧洲旅游者的一个巨大的磁石,从旅游资源说,它与地中海沿海并驾齐驱,每年有几千万国际旅游者到这里的各个国家旅游。阿尔卑斯山的基本核心部分在瑞士和奥地利境内,两国的旅游业因受阿尔卑斯山之惠而极其繁荣昌盛。阿尔卑斯山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其山地气候以夏季凉爽湿润,冬季寒冷而阳光明媚为特色;地形有犬牙交错的陡峭山峰,也有坡陡底平的宽谷,加上绿色植被覆盖,景色壮丽而变化万千;山地湖水和高山积雪可以满足多种旅游需要。夏季可进行避暑、疗养和风景观赏旅游,冬季可开展滑雪运动旅游。
本节将首先把阿尔卑斯山脉作为一个整体予以介绍,然后再分别介绍旅游业非常发达的山国瑞士和奥地利。

一、阿尔卑斯山脉

阿尔卑斯山脉是欧洲大陆山地骨架的主体。山脉的核心部分呈东西向延伸,而两端向南弯曲。西端向南弯曲并逐渐降低,到达法、意边界一带的利古里亚沿海,成为法、意两国海岸旅游地的背景山地。东端向南弯曲进入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等国。该山脉相当宽阔,山体大部分在瑞士和奥地利境内,但北坡扩展到德国南部,南坡扩展到意大利北部。
阿尔卑斯山地的旅游业发展历史较为悠久,而且欧洲各国旅游者对其不同部分有特殊的偏爱。

(一)阿尔卑斯山地的地形与景观
阿尔卑斯山地可分为高阿尔卑斯山、石灰岩山地、瑞士高原、侏罗山四个部分。其中山脊部分是它的核心。
高阿尔卑斯山由抗蚀性强的结晶岩构成,它们形成各种形态的山峰。鲁日峰(瑞士,海拔3650米)呈尖锥状,马特峰(瑞士-意大利,4477米)呈金字塔状,勃朗峰(法国-意大利,4807米)呈浑圆状。各高峰的山坡很陡峭,下部往往形成碎石堆;2750米高度以上有永久积雪及冰川。最长的冰川长达32公里。山地受古冰川侵蚀,形成深邃的U形谷。从谷底向上,植被种类随高度而变化。平坦的谷底种植着庄稼,谷坡上覆盖着森林。在2000米高度(森林分布上限)以上,高山草甸取代森林,成为优良的牧场。草甸每到春天百花盛开,绚丽多彩。再向高处,气候过于寒冷,植物不能生长,草甸逐渐过渡到高山冻原。因此,高阿尔卑斯山的景观很有旅游吸引力,既有田园风光,又有自然景观,森林遍布,风景美丽。这里地势崎岖,相对高差很大,视野中往往出现十分壮观、犬牙交错的背景线。有时在谷地内还有湖泊分布,更给大自然增加了光彩。冬季,高阿尔卑斯山的降雪量普遍很大,积雪厚度通常在7米以上,并可保存6个月之久,所以这里又有冬季体育运动旅游资源。
石灰岩山地分布于高阿尔卑斯山南北两侧。北侧在瑞士境内有著名的少女峰和艾格尔峰,向东与奥地利境内的蒂罗尔山相连。南侧伸展在意大利境内。在石灰岩山地,既有高耸的白色断崖和台阶状斜坡,又有尖峭的高峰。峡谷、洞穴、地下河等喀斯特地形随处可见,地表水系不发育,岩石裸露,比较荒凉。个别山地较高,山上有冰川发育,其景观和气候适宜冬、夏两个季节旅游。
瑞士高原是阿尔卑斯山脉向北伸延的部分,由较软岩石构成。它地形相对较低,在地表外力作用下,被切割成丘陵和浅缓的谷地。在发生古冰川作用的地方,有许多古冰川堆积物。该地区是肥沃的农业区,人口比阿尔卑斯山脊稠密得多。突出的旅游资源是湖泊,它们位于石灰岩山地的山麓,著名的有日内瓦湖、图恩湖和卢塞恩湖、博登湖等。
侏罗山位于瑞士高原西北,它沿瑞、法边界呈西南-东北向延伸,其高度比阿尔卑斯山低得多,景观也远不如阿尔卑斯山那样挺拔壮观,但它被一些河流所切割,形成不少峡谷;山水相映成趣,令人赏心悦目。

(二)阿尔卑斯山的气候
阿尔卑斯山具有大陆性山地气候特点,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温和凉爽,但随着高度而发生变化。冬季时,受中欧的高气压系统控制,形成晴朗、干燥、无风的天气,最适宜冬季山地体育运动,但在瑞士高原有降雪。春季时,高气压系统分裂,地中海地区的低气压系统与北欧的低气压系统有时相互合并,在阿尔卑斯山以北形成一个低气压区。在这样的条件下,会形成一种局部的地方风。干暖气流常常沿山谷自南吹向北。这种干热风春季经常出现,使积雪迅速融化,有造成雪崩的危险。有时,这种风在阿尔卑斯山北侧的山麓湖泊上形成暴风,并伴有雨、雪或冰雹。
夏季降水最多,午后还常常发生雷暴。降水量随高度上升而增加,但在同样高度上,朝西的向风坡降水量为背风坡的两倍。有些雨影区十分干燥,如位于瑞士西南部的罗讷河上游河谷,因处于勃朗峰的雨影区,年降水量仅609毫米,由于夏季干燥,因而农作物需要进行灌溉。而在朝西的向风坡,年降水量可达2450毫米。冬半年在高度大的地方,积雪时间长,但也受山坡方位影响。南坡阳光较充足,雪被保存时间没有北坡长久,北坡常常处在雨影区。阿尔卑斯山中的谷地,冬季日温差很大,白天增暖,夜间山上冷空气由于比重大而流入谷底,使温度大大降低。这种情况,加上山坡方位对日照的影响,决定了旅游住宿地常常被定位在南坡谷地两侧,山谷聚落的分布亦然。
西阿尔卑斯山受来自大西洋和地中海方向的气流影响较大,比山脉东段湿润,也略温和。从西到东,气候的大陆性不断增强,在奥地利东部,夏季极其炎热,且多雨,而冬季却十分寒冷。

(三)阿尔卑斯山旅游业的形成与发展
阿尔卑斯山的自然环境对农业不利,但农业却又是该山区的重要产业。山地农业属劳动密集型,随着时间的推移,农业变得愈来愈艰难,愈来愈无利可图。这导致年青人外流,偏僻山区人口减少。旅游业被看成是这些地区补充收入和提供就业机会的手段,因而瑞士和奥地利政府提倡和重视旅游业。于是农民开始经营高山旅游业,他们向旅游者出租房舍,并将旅游业与农业结合起来。这就开创了瑞士和奥地利两国家庭经营小规模旅游业的传统。
最初到阿尔卑斯山的旅游者,是夏季来瑞士观赏风景。19世纪初,有个别外国上层人士到瑞士的湖泊观赏美丽风光。接着,有许多英国人到这一山区度假旅游,瑞士的采尔马特和法国的夏梦尼山谷被开发成登山运动中心。19世纪70年代,铁路通到了阿尔卑斯山,旅游进一步扩大,一些温泉医疗在瑞士的圣莫里茨和奥地利的巴特伊施尔等地变得时髦起来。尽管在19世纪70年代,阿尔卑斯山从挪威引进了滑雪运动,此后十年又从荷兰引进了滑冰运动,但是直到20世纪20年代以前,来阿尔卑斯山的主要还是夏季旅游者。1924年,第一届冬季奥运会在阿尔卑斯山法国境内的夏梦尼山谷举行。从此滑雪设施开始在欧洲广泛兴建,法国建立了第一批旅游胜地,包括阿尔普迪埃、蒂涅和瓦勒迪泽尔。虽然滑雪中心仍然只为少数富有的上层人士服务,但到1924年时,冬季旅游者已经大大增加。当时到瑞士的以英国人为主,而到奥地利的以东欧和东南欧人为主。两次世界大战及其政治后果完全破坏了这种旅游地理格局。战后,瑞士的旅游业迅速恢复,在建立旅游中心的同时,也大力发展了旅游住宿地。直到1950年,在阿尔卑斯山的旅游业中,瑞士一直占有优势地位。同期,奥地利也开始重建其旅游业,发展速度极快。到1955年,奥地利超过了瑞士,成为阿尔卑斯山首要旅游区。而法国从1960年才开始迅速发展自己的旅游地。
到本世纪80年代,瑞士和奥地利的旅游业都停滞不前。原因之一是,西方国家经济不景气及其他旅游目的地的竞争,其二是,国家在使旅游基础设施现代化方面行动滞缓,旅游业不易得到资金来完成其现代化。
在这两国中,夏季的风光旅游人数大为下降,但冬季体育运动旅游人数仍稳步增长。
由于历史、语言、交通和经济因素的共同作用,欧洲各国旅游者向阿尔卑斯山不同区域的移动有一定的差别。瑞士和奥地利都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德国客源市场,但到奥地利旅游的德国人要多得多。荷兰人更喜欢去奥地利而不太喜欢去瑞士。比利时人差不多以相等的人数到瑞士和奥地利旅游。去意大利的德国人多集中于上阿迪杰。法国人主要进行国内旅游,但也有相当多的旅游者到瑞士的中部和东部,以及到奥地利和意大利西部旅游。

7、阿尔卑斯山的概况

欧洲最高大的山脉。位于欧洲南部。西起法国尼斯附近地中海岸,经意大利北部、瑞士南部、列支敦士登、联邦德国南部,东至奥地利的维也纳盆地,呈弧形东西延伸,长约1200公里,宽130~260公里,西窄东宽。平均海拔3000米左右。总面积约22万平方公里。

山脉主干向西南延伸为比利牛斯山脉,向南延伸为亚平宁山脉,向东南延伸为迪纳拉山脉,向东延伸为喀尔巴阡山脉。

阿尔卑斯山脉可分为西、中、东3段。西阿尔卑斯西起地中海岸,经法国东南至意大利和瑞士边境的大圣伯纳德山口附近,是山系最窄部分,也是高峰最集中的山段,阿尔卑斯山脉最高峰勃朗峰(4810米)位于法国和意大利边境。中阿尔卑斯介于大圣伯纳德山口和博登湖之间,宽度最大,有著名的山峰马特峰(4479米)和蒙特罗莎峰(4634米)。东阿尔卑斯位于博登湖以东,海拔低于西、中阿尔卑斯。

阿尔卑斯山系构造既年轻又复杂。它的形成与1.8亿年前北大西洋扩张,以及由此造成的非洲和欧洲间相对运动密切相关。上白垩纪,从非洲分裂出小板块向亚欧板块辐合。原先介于非洲与欧洲之间的暖海中,已出现了一连串岛屿。小板块不断北移,先后从晚始新世开始与欧洲板块辐合,并在均衡作用推动下形成了阿尔卑斯山系。阿尔卑斯造山运动时形成一种褶皱和断层相结合的大型构造推覆体,其成因在于板块辐合碰撞过程中多次构成剧烈的冲断层,使有些巨大岩体被掀移动数十公里覆盖到其他岩体之上,并形成了大型水平状的平卧褶皱。这种推覆体构造以西阿尔卑斯最为典型。

更新世时阿尔卑斯山脉是欧洲最大的山地冰川中心。山区为厚达1公里的冰盖所覆,除少数高峰突出冰面构成岛状山峰外,各种类型冰川地貌都很发育,冰蚀地貌尤其典型,许多山峰岩石嶙峋,角锋尖锐,挺拔峻峭,并有许多冰蚀崖、U形谷、冰斗、悬谷、冰蚀湖等以及冰碛地貌广泛分布。现在还有1200多条现代冰川,总面积约4000平方公里,其中以中阿尔卑斯山麓瑞士西南的阿莱奇冰川最大,长约22.5公里,面积约130平方公里。

阿尔卑斯山脉地处温带和亚热带纬度之间,成为中欧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和南欧亚热带夏干气候的分界线。同时它本身具有山地垂直气候特征。山地气候冬凉夏暖,阳坡暖于阴坡。高峰全年寒冷,在海拔2000米处年平均气温为O℃。山地年降水量一般为1200~2000毫米,但因地而异。海拔3000米左右为最大降水带。高山区年降水量超过2500毫米,背风坡山间谷地只有750毫米。冬季山上有积雪,如勃朗峰3000米高处,年降雪量厚达20米,因河河谷的因斯布鲁克,3月的积雪区下界为海拔900米,5月间升高至1700米,9月升至3 200米,再往上为终年积雪区。阿尔卑斯山区常出现焚风,所到之处,常引起冰雪迅速融化或雪崩而造成灾害。

阿尔卑斯山脉是个巨大的分水岭,欧洲许多大河如多瑙河、莱茵河、波河、罗讷河等均发源于此。各河上游都具有典型山地河流特点,水流湍急,水力资源丰富。

阿尔卑斯山地冰川作用形成许多湖泊,最大的首推莱芒湖,还有四森林州湖、苏黎世湖、博登湖、马焦雷湖、加尔达湖和科莫湖等。湖区往往是著名的游览胜地。

阿尔卑斯山脉的植被带具有明显的垂直变化。山脉南坡海拔800米以下属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800~1800米为森林带,其下部是以山毛榉和冷杉为主的混交林带,上部是由云杉、冷杉、雪松等组成的针叶林;1800~2300米处,寒冷多风,为森林线上限,以上为高山草甸,再往上则多为裸露的岩石和终年覆雪的山峰。动物有阿尔卑斯大角山羊和土拨鼠、山兔、小羚羊、雷鸟等。

阿尔卑斯山脉的布伦纳山口(海拔1370米)、辛普朗山口(2009米)、圣哥达山口(2112米)等,自古以来就是南北交通的要道。1871年法国和意大利之间的塞尼山开凿了第一条铁路隧道,以后又建成多条,其中于1922年竣工的瑞士和意大利间的辛普朗隧道(长19.8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铁路隧道之一。1958~1965年法国和意大利共同建成勃朗峰公路隧道(长11.6公里)。1980年建成的圣哥达隧道(长16.3公里),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公路隧道。

西阿尔卑斯和中阿尔卑斯风景幽美,设有现代化旅馆、滑雪坡地、登山吊椅等,为旅游、度假、疗养和体育运动胜地。山地坡麓与谷地建有不少村镇,如法国的格勒诺布尔、奥地利的因斯布鲁克、意大利的博尔扎诺等,山幽水清,环境雅静,每年吸引大量游客。

8、阿尔卑斯山的介绍

阿尔卑斯山位于欧洲中南部,覆盖了意大利北部、法国东南部、瑞士、列支敦士登、奥地利、德国南部及斯洛文尼亚。

阿尔卑斯山脉自亚热带地中海海岸法国的尼斯附近向北延伸至日内瓦湖,然后再向东北伸展至多瑙河上的维也纳。

阿尔卑斯山脉呈弧形,长1200千米,宽130千米--260千米,平均海拔约3000米,总面积大约为22万平方公里。

其中有82座山峰超过4000米的海拔,最高峰是勃朗峰,海拔4810米,位于法国、意大利和瑞士的交界处。

阿尔卑斯山脉地处温带和亚热带纬度之间,成为中欧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和南欧亚热带夏干气候的分界线。

高峰全年寒冷,在海拔2000米处年平均气温为O℃。山地年降水量一般为1200~2000毫米,但因地而异。

海拔3000米左右为最大降水带。高山区年降水量超过2500毫米,背风坡山间谷地只有750毫米。

阿尔卑斯山脉是欧洲最大的山脉,同时也是是个巨大的分水岭,欧洲许多大河如多瑙河、莱茵河、波河、罗讷河等均发源于此。各河上游都具有典型山地河流特点,水流湍急,水力资源丰富。

(8)阿尔卑斯山80年代初气候状况扩展资料:

阿尔卑斯山旅游求救规则:

1分钟6下哨声,停1分钟,1分钟6下哨声,停1分钟,以此重复。

如果对方收到呼救信号,应答为:

1分钟3下哨声,停1分钟,1分钟3下哨声,停1分钟,以此重复。

如果是夜间,也可同时使用头灯灯光作为信号源,规则和哨声相同。

与阿尔卑斯山80年代初气候状况相关的内容

其他城市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