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闭幕有那些值得回忆的瞬间?
此次大会上,之前因战火延绵无法参与国际气候谈判的叙利亚,成为第196个签署《巴黎协定》的国家。美国成为全球唯一“退群”者。
会场内数年来第一次没有了“美国馆”。但在会场外,前纽约市长、亿万富翁布隆伯格耗资100万美元,建了一个比所有国家馆都更大的“美国民间馆”,召集了美国各地方州长、市长、商界人物和NGO领袖,公开表明“我们美国民间仍会参与气候行动”。
会议结束前一天,“美国民间馆”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曾任奥巴马气候特使的托德•斯特恩(Todd Stern)。斯特恩可是联合国气候大会的熟人:他从2009-2015年每年带领美国代表团参加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也是他与中国代表团团长解振华经过近一年的秘密磋商,终于拿出来给全世界的“献礼”。他花了近七年时间,终于带着美国搞定《巴黎协定》,本以为功成身退,没想到特朗普当选让他前功尽弃。
如今他说自己感到“愤怒多过悲伤”,“烦躁和沮丧”。以往都是戴“谈判官员”牌子的斯特恩,这次戴的是“观察员”牌子——他不再是公务员,如今是华盛顿著名智库布鲁金斯学会的高级顾问。
今年66岁的斯特恩,毫不客气地批评特朗普退出《巴黎协定》是“死不悔改”(wrongheaded)。“(特朗普)说(全球变暖)是个骗局,说这毫无意义,说(巴黎协定)是个糟糕的协议并且全世界都在嘲笑我们上当,这真的太荒谬了!”
12岁斐济男孩向200国部长发言
会议第二周,在高级别部长会议开幕式上,12岁斐济男孩提摩西•纳努萨拉(Timoci Naulusala)面对近200个国家的部长,讲述自己的村庄在2016年遭遇飓风的故事。
因为紧张,小男孩的声音甚至有一点点发抖。但他勇敢地讲了下去。
“这(全球变暖)是真真切切在发生的,绝不只是一个梦。你准备好面对没有地球的生活吗?如果我们忽略这个现实,你知道会发生什么吗?”
“海洋正在吞噬村庄,侵蚀海岸,摧毁庄稼。人们失去家园,失去最亲爱的家人,因饥渴而死去。这是充满悲伤的灾难,这一切都是真真切切的。你以为气候变化只影响小国吗?你错了。没有一个国家——无论如何强大——能免除气候变化带来的灾害。像斐济这样的小国,更是无力。我来自一个小小的村庄,2016年,我们遭受了斐济史上最严重的飓风。我的家园,我的学校,食物、食水和所有积蓄都毁于一旦,生活完全被打乱。我在种植园里不停地走,搜寻食物,却只有绝望和沮丧。我那曾经美丽的村庄,我曾经的家园,如今成了荒凉的废墟。那之后好几个月,夏天越来越热,土壤越来越干,种不出任何东西。树木不再结果,水源逐渐干涸,鱼虾一一死去。我感到痛苦,不想上学,没有安全感。我看着身边所有从绿色转为黄色,又转为枯棕……这是人类消亡的征兆吗?我问自己:那只是一场五级飓风,接下来是什么?我还能活下去吗?我的村庄还能活下去吗?”
演讲结束时,全场部长们起立鼓掌。德国总理默克尔、法国总统马克龙、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一一过来跟小男孩握手。斐济总理姆拜尼马拉马甚至亲吻了小男孩的脸颊,把他抱起来放在椅子上,全球媒体的闪光灯亮成一片。
“拖堂”后的歌声
今年大会本来比以往各届大会都进展顺利。到会议结束前一天,所有人都眉飞色舞,看来今年大会很有可能是八年来唯一能按时收官的。
但最后大会还是拖堂了13个小时。导致“拖堂”的还是历届大会的“老大难”问题——资金。所谓“损失损害机制”希望由发达国家出资,对发展中国家遭受的极端气候灾难如飓风、洪灾、旱灾等进行资金补偿。
会议在第一周时,资金问题吵得不可开交。欧盟和澳大利亚表示,全球变暖并不能说是极端气候灾难的唯一原因,不能全部由发达国家买单。一位欧盟代表说:“并不是所有灾害都能归因到全球变暖的。”
到第二周,有国家提出,关于该机制的争论要不明年再来谈。发展中国家对这个建议非常不满,尤其是南非,一度威胁说如果不解决资金问题,大家就别谈其他了。
周五,按议程,闭幕大会应在下午三点开始,六点结束。大会主席、斐济总理在两点半紧急约见中国和印度的部长,商讨资金问题。
最终双方都有让步。发达国家同意,《京都议定书》中提到的“适应基金”将成为《巴黎协定》的条款。
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别代表解振华在闭幕大会上说,今年是就《巴黎协定》实施细则“做加法”,明年要“做减法”。所谓“做加法”,是把各方意见都写入案文;“做减法”则是寻求共识,消除分歧。“做加法同意,做减法很难,”他说,今年的谈判成果“虽然还有一些不尽人意之处,但平衡地反映了各方的关切”;“2018年的任务还很艰巨”。
熬了整整一夜后的早上七点,大会结束时,能容千人的大会堂已经没剩下多少人。大会主席、斐济总理弗兰克•姆拜尼马拉马也是一脸疲惫。
余下众人拉起手,合唱一首斐济告别歌曲“Las Lei”,大会在悠扬歌声中落幕。
下届大会在波兰“煤都”举行
下一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将于2018年12月3-14日在波兰南部城市卡托维兹举行。那将是波兰第三次主办联合国气候大会;上次举办是在2013年。
2013年华沙大会时,就有大量非政府抗议,因为波兰是欧盟最大产煤国。
这次会议举办点——卡托维兹,更是波兰著名的“煤都”,产煤占波兰的98%以上。
“卡托维兹以煤矿著称,但它自己也被严重的空气污染所困扰。实际上,整个波兰都因为产煤导致空气污染严重。这个城市在过去几年已经采取了一些积极措施,煤矿数量有所下降。这并不是因为他们自觉减排,更多是出于经济原因。对联合国气候大会来说,在这里办会有特别意义:它可以意味着告别肮脏的煤炭历史,重新建设更清洁的未来。波兰也许诺将采取更及时的减排行动。我们需要告诉世界,像卡托维兹这样的重煤地区,也能成功转向低碳经济,”非政府组织“气候联盟”的波兰专家厄苏拉•斯蒂芬诺维斯(Urszula Stefanowicz)说。
绿色和平全球总干事詹妮弗•摩根也表示:“波兰作为一个严重依赖化石能源的国家,明年关于巴黎协定规则书和促进性对话的谈判工作会比较艰难。我们希望波兰作为主席国能作出表率,确保各国兑现承诺。”
2、2009年12月19日,“联合国气候会议”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闭幕,“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阻止全球
A、太阳能不会产生污染,也不会生成二氧化碳,属于“低碳生活”方式,故A不符合题意;
B、增加绿化面积,建设生态园林城市,有利于二氧化碳的吸收,属于“低碳生活”方式,故B不符合题意;
C、出行时多开私家车,少乘公交车,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所以不属于“低碳生活”方式,故C符合题意;
D、严禁焚烧秸秆,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属于“低碳生活”方式,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联合国波恩气候变化大会闭幕了吗?
11月17号,联合国波恩气候变化大会在德国波恩闭幕。大会主席斐济总理弗兰克·姆拜尼马拉马在当天的闭幕式上表示,各方意识到采取果断行动应对气候变化的必要性,就商讨《巴黎协定》的实施细则取得进展。
2015年12月,近200个缔约方一致通过《巴黎协定》。这是继《京都议定书》后第二份有法律约束力的全球气候协议,为2020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作出了安排。根据《巴黎协定》,各方以“自主贡献”方式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目标是将全球平均气温升幅较工业化前水平控制在2摄氏度之内,并为把升温控制在1.5摄氏度之内而努力。
本次大会于6号开幕,来自195个缔约方的超过25000名代表参加。
本次大会通过了名为“斐济实施动力”的一系列成果,就《巴黎协定》实施涉及的各方面问题形成了平衡的谈判案文,进一步明确了2018年促进性对话的组织方式,通过了加速2020年前气候行动的一系列安排。
本次大会主席、斐济总理弗兰克·姆拜尼马拉马说:“考虑到达成多边共识采取果断气候行动的挑战,我很高兴本次大会取得成功。”
4、(16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10年12月11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墨西哥坎昆闭幕,联合国秘书长潘基
(1)①有利于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②有利于把经济增长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节约资源能源的轨道上来,以应对能源紧缺、资源环境压力增大的不利局面(4分)
(2)①国家利益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权益,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国的对外活动都是为了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
②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决维护国家利益。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勇于承担国际责任,凸显负责任大国地位,树立了良好的国际形象。
③主权国家在享有权利的同时也应承担相应的国际义务。面对全球气候问题,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为应对全球气候问题做出巨大的努力,积极承担相应的责任。
④中国主张在联合国的框架范围内,在遵守联合国宗旨和原则的基础上,世界各国共同应对全球气候问题,做到了维护国家利益与承担国际责任的统一。(回答到三点即可得6分)。
(3)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安徽省根据省情发展特色产业(2分) ②发挥意识能动作用,正确认识世界,制定的科学的规划(2分) ③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安徽省根据产业发展的趋势积极发展低碳产业(2分)
5、为什么每次气候大会都会延迟闭幕
各个国家意见不统一,某些国家扯皮是主要原因。
梳理那些年“从未按时结束”的气候变化大会
央广网北京12月12日消息(记者王宇)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从以往的历史上来看,历届气候变化大会的缔约方会议因为矛盾复杂,从未按时结束过。而且几乎每次大会的最后阶段,谈判都会非常艰难。
从1992年联合国通过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来,全球主要碳排放国家陆续开始关注气候变化的各种议题。关于如何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博弈,就一路无休无止的上演了20多年。
1997年12月,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国在日本京都达成关于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首个具有法律约定效率的京都议定书。这原本看上去是一个很完美的成果,然而当时的美国政府虽然在京都议定书上签了字,却最终并没有把协议成交到美国国会上形成立法。
实质上,京都议定书是一份缺失当时最主要碳排放国美国参与的协定。在京都议定书原本就不长的有效期一天天逼近时,在2009年的哥本哈根大会
上,缔约方雄心勃勃的试图为京都议定书准备一个有约束力,并且适合所有国家的后续协议,虽然大会之前的呼声是很高的,然而却因为被看成是少数几个大国关起
门来定下的程序不合法的协定。而在最后的投票当中,以拉美一些发展中国家为代表的国家投了反对票。哥本哈根会议最终是以失败收场。
在这次会议上,还出现了著名的“血手掌”事件,那是在2009年12月19号凌晨3、4点钟,原定于前一天结束的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仍然在彻夜讨论。与会者虽然都已经疲惫不堪,但是仍然不愿放弃表达自己意见的最后的机会,纷纷要求发言。
当时来自委内瑞拉的女性代表萨莱诺高举一只手,手掌是刺目的鲜红血液。会场顿时安静下来,大会主持由她发言,她说的第一句话就是,“难道我的国
家需要付出血的代价才能发言吗?”随后她表达了自己对大会进程的一些质疑,后来大家才知道,这是她戴的戒指划破了手指,才出现这样的情况。
接下来的大会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却始终没有能够达到一份可以接替京都议定书,继续敦促各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具有法律效益的协定。因此
2012年的多哈谈判上,缔约国折衷达成了京都议定书的多哈修正案,多哈修正案为京都议定书设立了从2013年1月1号到2020年12月31号的第二承
诺期。从此原本在2012年到期的京都议定书延期到2020年,然而加拿大、俄罗斯、日本和新西兰,当局就宣布不参与京都议定书的第二承诺期内。
更糟糕的是,多哈修正案要付诸实施,需要192个京都议定书的缔约国当中,四分之三的成员国提交正式的接受修正案的法律文件,也就是最少144
个国家,而算上这次巴黎气候大会召开当天,今年的11月30号,宣布改变主意,接受多哈修正案在内的新西兰,目前也只有55个国家履行了这个程序,换句话
说,多哈修正案最终要产生法律的效力,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6、经过马拉松式的谈判,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达成不具法律约束力的《哥本哈根协议》后闭幕。这句话有语病吗
有,谁经过了马拉松式的谈判?没有主语,在日常用语中可以这样省略,但考试就是病句。
7、2012年12月11日,联合国气候大会在南非德班闭幕,会议最终在《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绿色气候基金等方
1.C
2.A
3.D
8、在2009年9月25日匹兹堡闭幕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美国和中国这两个全球最大温室气体排放国的立场最受
(1)二氧化碳人为来源:燃烧矿物燃料;氟氯烃来源:冰箱、空调、电子产品、灭火器材、烟草、泡沫塑料、发胶、杀虫剂等产品。
(2)对流层中的二氧化碳对太阳的短波辐射的吸收非常少,但对地面辐射吸收的比较多,把地面辐射的热量储存到近地面的大气中,并通过大气逆辐射返还给地面,从而起到了保温作用。
(3)②;二氧化碳浓度不断加大,平均温度偏差呈现波动性上升,平均温度偏差随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而不断上升。
(4)丙;在南极大陆,由于几乎没有植物,所以二氧化碳浓度的季节变化小。
9、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当地时间2009年12月19日下午在达成( )后闭幕。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