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气候百科 > 湟源县地理位置气候条件

湟源县地理位置气候条件

发布时间:2021-06-06 18:31:49

1、青海省湟源县四大名山是什么

截至2016年9月份,湟源县境内没有所谓的“四大名山”,较为知名的景点是:日月山(古称:赤岭)。

湟源,史称“丹噶尔”,位于黄河北岸,青海湖之东,湟水之源,被祁连山支脉大通山、日抄月山、华石山所环抱,海拔2470米—4 898米之间袭,相对高差2428米,湟水河自西北而东南斜贯县境北部,最大支流药水河由南奔北,两条河将湟源分成狭长的“丁”字形河谷盆地,构成“三峡”,即西石峡、巴燕峡、药水峡。


日月山,初唐时名赤岭。位于湟源县西南,在青海湖东南,既是湟源、共和两县的交界处,又是青海农区和牧区的分界线,海拔3520米,是游人进入青藏高原的必经之地,有“西海屏风”、“草原门户”之称。

日月山

地址:西宁市湟源县西南40公里处

2、青海省湟源县好还是门源县好?哪一个距离西宁近一点?

当然是湟源县了,你看看地图和政府网站就知道了啊!湟源县是西宁下辖县,离西宁很近,环境也很好,离青海湖很近。门源县离西宁很远,气候比较冷,但夏天的风景还是很震撼的。你要是综合考虑的话,当然要选择湟源县。

3、湟源有什么好玩的啊!

湟源县基本概况

湟源县位于著名的日月山脉东麓,湟水河源头,总面积1509平方公里,全县辖9乡2镇,147个行政村,7个居民社区,总人口14万人,有汉、藏、蒙、回等13个民族。
湟源县是青海省东部农业区与西部牧业区的结合部,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的结合部,藏文化与汉文化的结合部,扼唐蕃古道险塞,据南丝绸之路要冲,是通往青海西部牧区和西藏的重要门户,素有“海藏咽喉”、“海藏通衢”之称。距省会西宁48公里,109、315国道、青藏铁路穿境而过,西湟、湟倒一级公路也相继建成通车,全县乡乡通公路,交通十分便利。县内有110千伏变电所2座,35千伏变电所4座,省内最大的湟源和平330千伏2X24万千伏安变电所即将建成,全县建成和即将建成的小水电站装机容量可达20000千瓦。湟源县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其独特的冷凉气候,为发展特色蔬菜和中藏药材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畜牧业已成为一大支柱产业,通过西繁东育、自繁自育等措施,牛羊养殖已形成规模,2003年被省农行评为全国唯一一家“信贷信用县”。水利资源丰富,境内有大小河流86条,湟水河平均流量4.99立方米/秒,药水河平均流量2.58立方米/秒,现已建成和在建的梯级小水电站12 座。旅游景点星罗棋布,以大黑沟、西石峡、药水峡、华石山、宗家沟等自然生态旅游资源和日月山、城隍庙、扎藏寺、唐蕃古道等为主的历史人文旅游资源溶汇了瑰丽的宗教文化和雄浑的高原自然风光。生态环境良好,森林覆盖率达到24.75%,是全国绿化造林百佳县和全国生态农业试点县。湟源工业经过多年发展,已初步形成了冶炼、建材、畜产品加工、农副产品加工、小水电等五大行业体系。大华工业园区已确定为市级工业开发园区。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进一步深化对县情的再认识,提出了“生态立县、农业稳县、工业强县、科技兴县、三产活县、畜牧富民、城镇带动”的发展战略,力争经过几年的努力,把湟源建成集商贸、旅游、休闲、娱乐、农副产品加工为一体的西宁市卫星城镇。
经济现状湟源是典型农业县,经过50多年的建设,经济综合努力明显增强。2003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9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4.21%;工业增加值1.47亿元,增长17.8%;地方财政收入3043万元,增长24.3%;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486.44元,增长18.0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34亿元,增长10.03%;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57亿元,增长7.53%,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68‰。主要经济指标均达到两位数增长。
地理湟源县位于著名的日月山脉东麓,湟水上游,是青海省东部农业区与西部牧业区的结合部,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的结合部,藏文化和汉文化的结合部,扼唐蕃古道险塞,据南丝绸之路要冲,为通往牧区门户,向有“海藏咽喉”之称。湟源县海拨在2470--4898米之间,垂直高差2640米,县城所在地海拨2690 米,湟水河自西向东横贯境内,药水河由南向北,在县城东南汇入湟水河,把整个湟源分成三块。湟源县除湟水河、药水河沿岸有两条比较狭长的河谷地带外,全县均为山区地形。
气候湟源县深居内陆,属大陆性气候,光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气温日差大,春季多风,夏季凉爽,冬季干燥,无霜期短,冰雹、干旱频繁。最热的7月份平均气温为 13.9℃,最冷的元月份平均气温为-10.5℃,全年平均积温大于或等于0℃的为2062.6℃,大于或等于5℃的为1878.1℃,大于或等于10℃ 的为1182.1℃,年均气温为3℃,气候冷凉。年平均降水量为408.9毫米,多集中在7、8、9三个月。
——农业湟源县根据本地地形、土质及气候特点,因地制宜大搞农田水利建设,坚持走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的路子,农业基础设施得到加强,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全县建成了以南北两大灌区为主的国营和民营渠道117条654公里,控制农田灌溉面积15万亩,全县累计兴修梯田达21万亩,基本实现了浅山坡地梯田化、农田灌溉水利化、农田林网化、人畜饮水自来水化,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随着近几年农业经济结构的调整,湟源县的西芹、甘兰、胡萝卜、蒜苗、大葱、笋子等高原冷凉反季节蔬菜,以及大黄、薄荷、黄芪等高原中药材种植已初显端倪,为特色种植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人口 湟源县总人口13.44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76万人,农村人口10.68万人,有汉族、藏族、回族、蒙古族、土族、撒拉族、满族、俄罗斯族等13个民族.
面积湟源县位于北纬36度20分至36度52分,东径100度54分至101度25分之间,县境东与湟中县为邻,西与共和县相接,南与贵德县毗连,北与海晏县接壤。东西宽41公里,南北长62公里,总面积为1509平方公里。
行政区划 湟源县共有大华、城关2个镇和日月、和平、城郊、东峡、波航、申中、塔湾、巴燕、寺寨9个乡,147个行政村,7个社区居民委员会。
工业建国以来,湟源县积极发展“五小”工业,办起了农机、塑料、水泥、造纸、皮革、副食品加工等小型工业企业,其中皮革制品、湟源陈醋、塑料制品等产品在 70、80年代驰名省内外,湟源也成为全省工业发展比较领先的县份之一。近年来,特别是湟源划归西宁管辖后,积极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建成了以冶炼、建工建材、生化制品为主的大华工业园区,以资源开发与加工、能源利用转化为主的冶炼、建工建材、水能开发、农畜产品加工等产业格局已经形成,其中:年产 5000吨的湟源陈醋,年产60000吨的硅铁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并研制开发了具有较强国际市场竞争力并填补国内空白的干酪素和牦牛壮骨酱。
畜牧业湟源县充分利用紧靠牧区的区位优势和现有草场资源,以“自繁自育”为基础,以草业建设为支撑,以“西繁东育”为突破口,把畜牧业作为县域经济的一大主导产业来培育,截止2002年,年贩运羊 万只、牛万头,全县各类草食畜存栏达到17.19万头(只),其中:牛3.1万头、羊12.99万只,生猪存栏5.03万头,畜牧业总产值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达到37.5%。同时,以南山地区32个村为主的小群体、大规模的畜牧业发展格局初步形成,丹噶尔畜产品活畜交易市场一期工程130个高标准棚圈已经建成并开始运行。
旅游业湟源县有2000多年的历史,境内有丰富的人文和自然景观旅游资源,日月山等旅游景点享誉国内外。近几年,湟源县把旅游景点的开发建设作为促进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多方融资搞建设,投资741万元完成了日月山景点一期工程建设,以日月山为龙头,以城隍庙、北极山及其它自然景观为依托的旅游网络已初步形成。
商业贸易改革开发放以来,湟源县利用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广大农牧民,特别是城镇居民具有经商传统的优势,加快商业贸易和服务业的发展,逐步成为农村牧区的商品“集散地”和“中转站”,在商品流通领域形成了多种经济成份并存,多种经营方式相互竟争的流通体系,城乡购销活跃,已建成综合市场和蔬菜、畜产品交易、商品批零等市场多处。2002年,全县个体工商户达到4010户,从业人员5483人。
科教文卫全县现有普通中学11所,小学175所,教职工1526名,在校学生22615名,小学生入学率100%,初等教育16、18周岁完成率分别为99.9% 和90%,有中等职业技术学校1所,农业职业学校1所,文体主要设施有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档案馆、科技中心、新华书店、体育场、职工俱乐部、电影院等;全县有电视台1座,乡村地面工程接收站88座,广播站1个,有线电视用户达6100余户,占城镇用户的95.2%以上;农村闭路电视56个,开路电视村20个,城乡电视普及率达98.7%,全县有科技协会13个,研究会4个,有综合医院1所,中医院1所,乡镇卫生院11所;2002年人口出生率为 11.31‰,自然增长率为7.21‰。
交通、电力、通讯湟源县地理集团重要,交通便利,兰青铁路西至柴达木盆地的格尔木市,直连全国各地,109、315国道穿境而过,素有“海藏咽喉”之称,有客货铁路运输站 6处,全县乡乡通公路有110千伏变电所2座,35千伏变电所2座,全县程控电话、移动电话全部开通。

4、湟源是哪个省的?

湟源地处青藏高原东端的日月山下,湟水河上游。是青海省东部农业区与西部牧业区的结合部,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的结合部,藏文化与汉文化的结合部,扼唐蕃古道险塞,据南丝绸之路要冲,是通往青海西部牧区和西藏的重要门户,青藏铁路、109国道、青新公路穿境而过,素有“海藏咽喉”、“海藏通衢”之称。位于东经100°54ˊ至101°25ˊ,北纬36°20ˊ至36°53ˊ之间。东西宽41公里,南北长62公里,总面积1509平方公里。海拔在2470-4898米之间。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3.0℃,无霜期27-71天。湟源历史悠久,古为羌人居地,西汉始置临羌县。因交通便利,地理位置重要,早在唐宋时即成为“南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成为享誉汉藏地区的茶马互市集散地,被誉“小北京”。

5、西宁市湟源县海拔多少呀?

西宁市湟源县海拔在2470-4898米之间。

湟源县总面积1509平方公里。海拔在2470-4898米之间。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3.0℃,无霜期27-71天

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3.0℃,无霜期27-71天。 光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气温日差大,春季多风,夏季凉爽,冬季干燥,冰雹、干旱频繁。最热的7月份平均气温为13.9℃,最冷的元月份平均气温为-10.5℃,

全年平均积温大于或等于0℃的为.6℃,大于或等于5℃的为1878.1℃,大于或等于10℃的为1182.1℃,年均气温为3℃,气候冷凉。年平均降水量为408.9毫米,多集中在7、8、9三个月。

(5)湟源县地理位置气候条件扩展资料:

西宁市所属市县海拔高度:

乐都区(2000米)

碾伯镇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1800米)

川口镇

化隆回族自治县(2848米)

巴燕镇

互助土族自治县(2520米)

威远镇

循化撒拉族自治县(1860米)

积石镇

海晏县(3000米)

三角城镇

门源回族自治县(2880米)

浩门镇

祁连县(2810米)

八宝镇

刚察县(3300米)

沙柳河

共和县(2880米)

恰卜恰镇

同德县(2980米)

尕巴松多镇

贵德县(2205米)

河阴镇

兴海县(3306米)

子科滩镇

贵南县(3100米)

茫曲镇

同仁县(2480米)

隆务镇

尖扎县(1990米)

马塘镇

泽库县(3660米)

泽曲镇

河南蒙古族自治县(3510米)

优干宁镇

德令哈市(2980米)

格尔木市(2850米)

都兰县(3180米)

察汗乌苏镇

乌兰县(2960米)

希里沟

天峻县(3480米)

新源镇

大柴旦行政区(3176米)

柴旦镇

冷湖行政区(2755米)

冷湖镇

茫崖行政区(2940米)

花土沟镇

玛沁县(3730米)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湟源县

6、湟源县的地理环境

<

7、青海省湟源县最高海拔是多少?

青海省湟源来县海拔源在2470-4898米之间。
湟源县地处青藏高原东端的日月山下,湟水河上游。是青海省东部农业区与西部牧业区的结合部,宁格铁路、109国道、青新公路穿境而过,素有"海藏通衢"、"海藏咽喉"之称。位于东经100°54ˊ至101°25ˊ,北纬36°20ˊ至36°53ˊ之间。东西宽41公里,南北长62公里,总面积1509平方公里。海拔在2470-4898米之间。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3.0℃,无霜期27-71天。湟源历史悠久,古为羌人居地,西汉始置临羌县。

8、青海湟源县地名来源

曲曲唐蕃古道,滔滔河湟流水,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牵引着这里悠久的历史。以国山之祖,冰川之父闻名于世的昆仑山东北的日月山下,便是湟源县。
湟源,在三代(夏、商、西周)、春秋时,称“西戎氏地”。秦初,分全国为三十六个郡,当时,陇西郡实际控制着包括今湟源在内的青海东部地区。
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设立临羌县,湟源属临羌县地,归金城郡。曹魏期间,因军事需要,县治移驻湟水北岸。湟水是黄河上游的重要支流,《汉书》谓“湟水出金城临羌塞外,东入河”。湟源即:“湟水源头”之意,从后来在湟源境内发掘的青铜时代遗存的卡约文化和湟水下游发现的“仰韶文化”,足以说明湟水流域同祖国的中原一样,具有悠久而灿烂的历史。湟水源地处要隘,自古以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如今,湟水河作为青海人民的母亲河,养育了湟水两岸300多万人民,这300多万勤劳而智慧的河湟两岸人民所创造的产值占全省总产值的60%以上。
它是古代连接欧、亚、非三大洲的丝绸南路要冲,闻名于世的唐蕃古道,取道日月山而抵拉萨。它像一条金色的彩带,飘落在银装素裹的青藏高原,留下了汉藏人民世世代代友好往来的足迹和情深意长的美好传说,源源流长,经久不衰。
公元4年,王莽在高原明珠青海湖以东设西海郡(辖湟源地区),公元23年王莽政权崩溃,西海郡随之废弃,羌人复占湟源。三国(220--265年)时设立西平郡,依西平亭,增筑南、北、西三城,以为郡治,湟源复属临羌县地。西晋时(265--420年)先后建立前凉、后凉、南凉等地方割据政权,控制了今湟源及其以东的湟水流域地区。隋开皇五年(581年),在石堡山(今日月乡哈城村)修筑石堡城,设戍屯兵,吐蕃人称铁刃城,《读史方舆纪要》中写道:“石堡城(今指哈城)西三十里有山,山石皆赤。北接大山,南依雪山,号曰赤岭”(赤岭即今日月山)。日月山之所以驰名中外,一是它具有神奇瑰丽的迷人色彩,同时也因文成公主汉藏和亲成为汉藏人民友谊的象征,民族文化交流的见证;
唐(618--907)划全国为十道,废西平郡,置鄯州都督府,湟源为鄯城县地。唐开元二十二年(734年)改为吐蕃属地,湟源成为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茶马互市”,遂立碑于赤岭(日月山),以分唐与吐蕃界,从此,商贸交易频繁,成为中原通往牧区和西藏的要塞,有“日月山界限中外”之说,著名的“海藏咽喉”、“海藏通衢”之称因此得名。湟源不仅是军事、外交等方面的要冲,同时也是经济文化的枢纽,名噪一时的“环海商都”就是今日的湟源。宣宗大中五年(851年),沙州(今甘肃敦煌)汉人张义潮起义,恢复河西走廊,甘肃和青海东部又回到唐朝的管辖之下。五代十国(907--960年)期间吐蕃贵族失去对青海东部的控制,南宋、西夏期间湟源曾一度为金人和西夏所控制。
元(1227--1253年)宋理宗宝庆三年,成吉思汗亲率大军,攻克西宁州,湟源属元西宁州地。明(1368--1644年)洪武五年改西宁州为西宁卫,湟源为西宁卫地。明末,湟源属李自成农民军大顺政权西宁防御使管辖。雍正元年(1723年)蒙古亲王罗布藏丹津起事,曾以湟源为据点,进行反清活动,后经清抚边大将军年羹尧所奏,特准“以日月山为集,不准擅移”。
雍正五年(1727年)筑丹噶尔(湟源县城)城,乾隆九年(1744年)经西宁道佥事杨应琚以丹噶尔路通西藏,逼近青海,为汉、土、回、藏、蒙及蒙准噶尔往来交易之所为由,向清政府上奏,后特准“一切交易,俱在丹城,毫无他泄”,因此,湟源被誉为“小北京”。道光年间,因湟源海藏通商,中外咽喉,特设立丹噶尔厅,属西宁府。
期间民族贸易极为繁荣昌盛,大量畜产品、药材和矿产品云集丹城,内地各省商客辐辏,年终贸易总额白银达250万两,比当时西宁的贸易总额高六、七倍。特别是国际市场紧缺的羊毛、皮张,更是供不应求。为此,国内外商人合资经营的天津洋行,开始伸入西宁地区,以湟源为据点,大量收购羊毛,先后来湟源驻庄的外商有英商新泰光、仁记,美商泰和、怡和、居里、瑞记,俄商美最斯、瓦利等八大银行。
由于湟源皮毛在国际市场上负有盛名,转手之间,获利很大,丰厚的利润,对省内外大商巨贾有着极大的吸引力,于是清光绪时,钦差大臣命令全省皮毛集中于湟源。当时,有名商号已有四十多家,每年集散的羊毛总额就达400万公斤以上,各类皮张30多万张,湟源县城大中小商及手工业者达1000余户。湟源成为当时蒙藏牧民出入之门户,又成为全省皮毛的唯一集散地,故省内外商人前来湟源进货,市场繁荣、商务发展。每逢元宵佳节,商店用彩布蓬街,爆竹通宵,沿街吊灯排灯齐放光彩,火树银花,各路社火,顺街演唱,笙簧悦耳,人人喜形于色,可谓极一时之盛。
民国(1912--1949年)二年,西宁府改为西宁兵备道,丹噶尔厅改为湟源县。民国十八年(1929年),青海从甘肃省分出,成立青海省政府,辖西宁、大通、湟源、循化、化隆七县及青海蒙藏地区。
一九四九年九月九日湟源解放。
一九四九年十月至一九七八年九月,湟源为省直属县。一九七八年十月九日,海东行署成立,辖湟源县。
二000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湟源正式划归省会西宁市管辖。
丹噶尔因湟水发源地而遐迩闻名,日月山因文成公主掷日月宝镜而得此殊荣,因而,她在国内外颇有点名气,可说是蜚声中外了。
追踪历史,丹噶尔有过辉煌的过去,她的昔日繁华仍是难以抹去的历史。如今,当我们徜徉在县城街头时,尚存的古城小街、县衙门、清真寺、排楼、民俗宅院等等,雕梁画栋,建筑精美,风彩依旧,其豪华气派仍不减当年。
随着农牧业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湟源市场逐渐繁荣,虽几经兴衰,仍曲折向前,时至今日,湟源仍然是沟通农区与牧区以及汉藏贸易的重要枢纽。无论她曲折辉煌的过去,还是充满希望的未来,都将给我们以催人奋进的精神力量。莽莽昆仑山,涛涛湟水河,无论怎样审视都能找到历史的启迪,现实的激情和创业的凯歌。

9、青海省西宁市湟源县属于什么气候类型?

?

与湟源县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相关的内容

其他城市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