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气候百科 > 生命与气候中考语文

生命与气候中考语文

发布时间:2021-06-08 06:31:40

1、如何给地球降温事理说明文阅读理解

事理说明文是说明文的一种.它是阐释事物的本质.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的说明文.事理说明文是中考试卷中较为常见的文体,例如2006年陕西省课改区中考语文题选文《生命与气候》、江西省中考语文题选文《城市给了我们什么》、浙江绍兴市中考语文题选文《掀开“巫山人”神秘的面纱》等,部属于这类文体.
总结近年来的中考试题,我们发现事理说明文的考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考查对文章的整体惑知能力;2.根据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等特点命题;3.对文章的说明技法的认知和对说明顺序的把握;4.考查捕捉文章信息、恰当设计图表归纳事理的能力;5.联系生活实际的能力;6.领会文章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的能力.
从近两年的中考选文来看.文章内容偏重于关注自然环境等社会热点.预计2007年这类文章仍将是中考的热点,另外.关注未来发展的文章也正在被命题者关注.同学们可以在课外阅读时适当加以重视.
【精题展示】
生命与气候
林道之
你能想到吗?千百万年以来,地球的气候是由地球的两大生命王国——动物界与植物界的斗争所决定的.动物吸进氧气而呼出二氧化碳.植物则吸进二氧化碳而放出氧气.二氧化碳为温室气体.因此可以得出结论:动物能使地球升温.而植物则使地球-降温.如果哪一方占上风,那么地球就会面临温室效应或又一次严寒期.
五亿多年前的“寒武纪大爆炸”时期,地球被各种各样的生物占领着.当时的土壤中到处都是把二氧化碳释放到空气中的节肢动物,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舍量高达今天的20倍,当时的气候极其温暖.
但是,植物很快进行了反击.化石显示,4.5亿年前,含有木质素的植物首次出现木质素使细胞壁坚硬,这样植物就得以长大,地球上出现了第一批树木.随着全球的植物空前大量生长,毫无约束的光合作用使植物从空气中吸取着二氧化碳.使二氧化碳含量大大减少.而不能吸收木质素的、饥饿的节肢动物对此无能为力——地球进入了严寒期.
动物再次通过进一步进化进行了回击.当时的主角是白蚁和恐龙,它们学会了如何食用木质素.如何繁荣昌盛.它们粗重的呼吸及对植被的破坏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高达今天的3倍.地球大部分地区酷热潮湿.又恢复了温室效应.
然而植物并没有被消灭.在6500万年前恐龙因为小行星的碰撞或其他灾难而彻底损失后,植物抓住了这一机会,突破点是第一批草地的出现.青草本身不会保存很多二氧化碳,但能形成软土.软土可以保存大量的二氧化碳.从而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降低.事实上,草地生态系统含有的碳比森林生态系统还多.
过去约4 000万年.大量草地布满全球,取代了许多年以前的森林地带.在草地的影响下,地球逐渐降温.终于在200万年前进入冰川期.
大约1万年前.由于人类活动的显著增强.地球空气的二氧化碳含量再度升高.尤其是近百年来,地球的温室效应愈来愈明显.
也许.地球上的整个生物圈就像我们所熟知的生物个体调节其体内环境那样,不停地调节着地球大气环境.使气候能适合地球上生物进化的需要.换句话说.地球的生物圈是在主动地调节环境,而不是在被动地适应环境.果真如此,数十亿年的气候变迁不仅仅是太阳或地球的原因,生物为了自己的利益也深深参与其中了.
(选自《大科技》2002年第3期,有改动)
1.根据文章内容,简要概括气候与生命的关系.
2.请写出本文的说明顺序.采用这样的顺序与说明内容有什么关系?
3.本文最后一段中加点的词语“果真如此”不能删去的理由是什么?
4.联系本文内容,调动你的知识积累说说今后若干年地球的气候可能发生怎
样的变化,并简述理由.
(2006年陕西省课改区中考语文题)
【试题分析】
本试题选文是一篇关注自然环境的事理性说明文.文章使用生动活泼的语言为大家讲解了生命和气候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文章具有科学性、知识性和趣味性,是一篇很适合中学生阅读的说明文.此文设置了四个小题,难度都不是太大.
第1题,考查了考生对文章的整体感知能力.既然是事理说明文.那么这篇文章讲了怎样的一个事理呢?读完文章.大家会发现,文章是在讲生命和气候之间的相互关系,它们是相互作用、共同进化的.
第2题,此题第一问是对说明顺序的考查,第二问则是要求思考说明顺序与说明内容的关系.第二问有些难度.很显然,文章是按照时间发展的顺序来写的,而时间的发展也正是生命与气候相互作用、共同进化的,细细分析,我们还是能够找到它们之间的关系的.
第3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和严密性的特点.“果真如此”意思是说如果前面的道理成立,那么就会有下面的结论.语段的结论是建立在前文假设的基础上的.如果去掉“果真如此”这个短语.那么后文的结论就少了基础.
第4题,此题是一个联系现实的题目,不过答案却可以在文中找到.根据生命与气候之间的发展规律,我们可以想象得到:未来的气候也会像以往一样随着地球上的生命的变化而变化,可能会有温室效应,也可能会出现严寒交替.注意,回答时不要忘记加上气
候变化的前提.
[应试方法]
怎样阅读事理说明文呢?根据事理说明文的字面意思,我们可以想到,阅读事理说明文时需要在一个“理”字上下工夫.
一、熟知内容,把握事理.
事理说明文的目的是为了阐释事物的本质及内在联系,揭示因果关系等科学原理的.所以同学们在阅读时,一定要找到事物之间的纽带,找到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例如同学们在阅读《生命与气候》这篇文章时,一定要弄明白生命和气候之间的关系,明白了这个关系也就明白文章的主旨了.
说明文顺序大致有三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时间顺序就是按事情发展的先后次序说明;空间顺序指按事物的空间存在形式,如从外到内、从前到后等次序说明;逻辑顺序是按事理的内在逻辑关系来说明,有从现象到本质、从原因到结果、从主要到次要、从概括到具体、从整体到部分、从特点到用途等.事理说明文多用逻辑顺序,也有按照时间顺序的,如《生命与气候》这篇文章就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写的.明白了说明顺序就理清了
文章的条理,就能够从整体把握文章.也就便于分析文章所体现出的其他问题了.
三、说明得当.方法合理.
说明文常用的说明方法很多,不同的文章往往根据说明的事理不同而选用不同的说明方
法.例如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能使说明显得具体实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能突出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明效果:打比方可使说明语言形象生动,增强可读性,让读者易于了解;分类别可以把事物的不同属性分成若干类,使说明显得条理分明.避免重复交*.分析文章的说明方法,是全面理解文章的一个重要途径.
四、语言严密.丝丝入理.
说明文的语言具有科学性和严密性的特点,事理说明文对语言的要求更为严格.因而阅读时要注意文中起限定作用的词,体会其用语的特点与表意的严密性.如《生命与气候》的第3小题考查“果真如此”的作用,就是对说明文语言严密性的考查.
【参考答案】
1.生命与气候共同进化.或:气候是由两大生命系统的斗争决定的.或:动物占上风,地球产生温室效应;植物占上风,地球进入严寒期. 2.以时间为说明顺序.本文的说明内容是生命与气候共同进化,进化的前提是时间的推移. 3.“果真如此”表明如果前面的观点成立,就能产生后面的结果.所以不能删去. 4.温室效应得到控制.
气温升高的速度减缓.人类对温室效应的危害有充分的认识,已开始采取一系列措施进行控制.或:温室效应加剧,气温进一步升高.人类活动增强,植被减少.或:温室效应与严寒期交替出现.主要看动物和植物哪一方占上风.

2、2009.2008.2007.陕西省语文.物理.化学.历史中考题

2007年陕西省课改实验区中考语文试题
一、 积累和运用(共5小题,计16分)
1.请将下面一句话抄写在田字格中。要求书写正确、规范、工整。(2分)
智者不惑,仁者不忧。

古诗文默写(第(1)、(2)题任选一题。)(6分)
(1)① --------,--------- 。-------- ,-------- 。(唐•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4分)
②周敦颐《爱莲说》中“ ----------,-------- 。”道出荷花庄重质朴、洁身自好、不落尘俗的品格。(2分)
(2)①海内存知己,----------- 。(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大漠孤烟直,--------- 。(唐•王维《使至塞上》)
-------------- ,浅草才能没马蹄。(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 ,柳暗花明又一村。(南宋•)陆游《游山西村》)
②刘禹锡在《陋室铭》一文中借陋室喻志的句子是:“--------,---------- 。”(2分)
3.文学名著填空。(3分)
文学名著陶冶着我们的性情,砥砺着我们的意志,丰富着我们的情感和想象。
《三国演义》中关羽 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英勇无畏的形象;《格林童话》篇篇富含人生哲理,如《 》;罗曼•罗兰的《名人传》为我们展现出 、米开朗琪罗、列夫•托尔斯泰的崇高人格和生命激情……
4.根据提示,修改下面一段文字。
① 人无论有多么困难的情况下都应该想到帮助别人。②我们或许不是富人,也不是强
者,但我们同样能对他人穷苦的处境给予同情,并力所能即地提供一些实际的帮助。③即使微不足道,也足以温暖曾经寒冷的心。④人生的幸福,就在于是否能够相互搀扶。
第②句中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1分)
改为
第④句中有一处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横线上。(2分)
改正:
5.逸夫中学举办“追念王选,勇于创新”座谈会。根据下面提供的材料,请你以会议主持人的身份把王选简要介绍给同学们(不超过30字)。(2分)
材料:王选(1937-2006),江苏无锡人。王选同志是著名的科学家、中国计算机汉字激光照排技术创始人。曾一手创办了北大方正集团,生前任北大方正集团董事、方正控股有限公司首席科技顾问。他领导科研集体研制出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为新闻、出版全过程的计算机化奠定了基础。
二、综合性学习(9分)
6.请你参加与传统文化有关的学习活动,并完成下列题目。(9分)
(1)根据所提供的信息填写相应的节日名称。(2分)
①农历九月初九日,有敬老和登高的风俗。( )
②公历5月第二个星期日,用康乃馨花表达感恩之情。( )
(2)请根据下表显示的调查结果,回答下面问题。(7分)
认同程度调查结果统计表
认可度 快乐度
项目对象 老年人 中年人 青年人 老年人 中年人 青年人
春节 高 高 中 高 中 低
圣诞节 低 中 高 低 中 高

①请简要概括青年人对中国传统节日和“洋”节日的认同情况(不超过25个字。)(2分)
②你认为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请谈谈看法。(2分)
答:
③结合“相关链接”,就如何“保卫”传统节日提出你的建议。(3分)
答:
相关链接:
a.早在一千多年前,从中国起源的端午节就传到了韩国。从1967年开始,“江陵端午祭”就被韩国定为“重要无形文化遗产”,受到国家的保护与扶植。后又经过二十多年的精心准备,韩国的“江陵端午祭”于2005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定为“人类口头及无形遗产”。
b.2006年春节前夕,著名民俗学家高有鹏教授发表了《保卫春节宣言》,提出要保
护春节等民俗节日和传统文化。他认为,文化不仅是一个民族的传统而且是一种尊严。针对韩国的“江陵端午祭”申遗成功,他认为“这既是中国文化的光荣,也是我们这一代的尴尬。”
c.一些传统节日的衰微不是因为节日本身太过陈旧,而在于我们的生活模式发生了变化。对于传统节日文化的弘扬而言,真正有用的永远是我们愿意并能够将之作为生活的一部分。
二、读(共14小题,计45分)
(一)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7-10题。(13分)
生命与气候
林道之
你能想到吗?千百万年以来,地球的气候是由地球的两大生命王国-动物界与植物界的斗争所决定的。动物吸进氧气而呼出二氧化碳,植物则吸进二氧化碳而放出氧气。二氧化碳为温室气体。因此可以得出结论:动物能使地球升温,而植物则使地球降温。如果哪一方占上风,那么地球就会面临温室效应或又一次严寒期。
五亿多年前的“寒武纪大爆炸”时期,地球被各种各样的生物占领着。当时的土壤中到处都是把二氧化碳释放到空气中的切肢动物,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高达今天的20倍,当时的气候极其温暖。
但是,植物很快进行了反击。化石显示,4.5亿年前,含有木质素的植物首次出现木质素使细胞壁坚硬,这样植物就得以长大,地球上出现了第一批树木。随着全球的植物空前大量生长,毫无约束的光合作用使植物从空气中吸取着二氧化碳,使二氧化碳含量大大减少,而不能吸收木质素的、饥饿的节肢动物对此无能为力-地球进入了严寒期。
动物再次通过进一步进化进行了回击。当时的主角是白蚁和恐龙,它们学会了如何食用木质素,如何繁荣昌盛。它们粗重的呼吸及对植被的破坏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高达今天的3倍,地球大部分地区酷热潮湿,又恢复了温室效应。
然而植物并没有被消灭。在6500万年前恐龙因为小行星的碰撞或其他灾难而彻底水失后,植物抓住了这一机会,突破点是第一批草地的出现。青草本身不会保存很多二氧化碳,但能形成软土。软土可以保存大量的二氧化碳,从而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降低。事实上,草地生态系统含有的碳比森林生态系统还多。
过去约4000万年,大量草地布满全球,取代了许多年以前的森林地带。在草地的影响下,地球逐渐降温,终于在200万年前进入冰川期。
大约1万年前,由于人类活动的显著增强,地球空气的二氧化碳含量再度升高。尤其是近百年来,地球的温室效应愈来愈明显。
也许,地球上的整个生物圈就像我们所熟知的生物个体调节其体内环境那样,不停地调节着地球有大气环境,使气候能适合地球上生物进化的需要。换句话说,地球的生物圈是在主动地调节环境,而不是在被动地适应环境。果真如此,数十亿年的气候变迁不仅仅是太阳或地球的原因,生物为了自己的利益也深深参与其中了。
(选自《大科技》2002年第3期,有改动)
7.根据文章内容,简要概括气候与生命的关系。(3分)
答:
8.请写出本文的说明顺序。采用这样的顺序与说明内容有什么关系?(3分)
答:
9.本文最后一段中加点的词语“果真如此”不能删去的理由是什么?(3分)
答:
10.联系本文内容,调动你的知识积累,说说今后若干年地球的气候可能发生怎样的变化,并简述理由。(4分)
答: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1-15题。(18分)
爱 处 无 声
安 宁
自从我开始记事的时候,父亲就几乎不开口说话了。一声大病将他的听力完全毁掉。他自己又是个极自尊的男人,便唯有这样一年年沉默下业。
记得小时候,我走在他的身边,常有淘气的男孩子在后面跟着高喊“哑巴”。他当然听不见,照例大踏步地往前走。我被他的大手紧紧拉着,想停下来跟那些男孩子拼一架连时间都没有。那时候的我,总是莫名其妙地生出一种保护他的欲望。
后来我读了中学,他每隔两天就送我最爱吃的饭菜到宿舍传达室,留下字条,告诉我下次他再来时将换下的衣服放在楼下就好。他知道一开口就会给我丢面子,所以他宁肯不见我,只给我一张张面孔与他一样严肃冷淡的字条。我是很少给他写什么字条的,有什么事能自己做的,就尽量地不去依靠他。我不知道他是否心里难过。听朋友说,他们在叛逆的年龄,常常会和父母大声地吵闹,我有时候会羡慕他们这样的经历。其实读书时的我,与他们一样,想把郁积在心里的东西,通过某种方式发泄出来;可是站在我对面的父亲,却是什么也听不见。即便他看见我皱了眉头,又能怎样呢?顶多是轻拍一下我的肩,剥个可以安神静气的香蕉递过来,仅此而已。
所以在我最不可一世也需要父亲来安慰的时候,我选择了与他一样的“失语”。我带着男孩子到家里来玩,将电视开得震天响,还关起门来在书房里疯狂地跳舞。那些没有礼貌的男孩子都会觉得抱歉,怕吵得父亲无法休息。我听了从来都是只有一句话:他要对我还有一点点的爱,为什么不说出来呢?那时候的我,一直是这样认为的,父亲对我的爱,远远没有对他自己的多。他躲在无人注意且不会被嘲弄的角落里,守着一颗敏感高傲的心,过自己的寂寞日子。他是自私的,他宁肯冷落我,也不会在我的同学面前用高得惊人的声音说一句关爱的话给我。而我,为什么不也自私地在他将棉衣盖在我身上的时候,假装睡着了翻身,将衣服抖到冰冷的地板上去?
这样不出声地与他较劲,持续了我整个的青春期,直到我后来工作了,彼此离得远,才慢慢地学会对他好。而父亲,也开始用写信的方式,将以前没有对我说的话,一点点地邮给我看。每有来信,同事们都惊奇地说,都什么时代了,怎样还有人给你这么执著地两周写一封信?我淡淡地笑称父亲不会发短信,也不会用电脑。其实,只有我自己才知道,那么聪明的父亲,他什么学不会?只是在与我交流上,他很执拗地选择了写信的方式。尽管每次我收到了他的信,都是用电子邮件或短信简短地回复给他。
我结婚的时候,他开心地写信祝我幸福,并寄来了礼物,他自己却以路远为由没有出席。结婚前一天,我躲开所有人,一个人一遍遍地看父亲寄来的礼物。那是一张他自己制作的光碟。他用DV继继续续地拍了一年的时间。春夏秋冬,每一个季节里,都有对我的思念,无声地录在他拍摄的故事里。上面的文字,很少,但我看得懂每一个镜头里的含义。我会说话时,他给我买的识字磁带;我开始读书时,他送我的漂亮背包;我从一年级到高中毕业得到的所有奖状和证书;被我揉皱了的小熊枕;为了学习,我忍病剪下来的长长的辫子;每年生日时,他帮我在门框上刻下的长大一岁的印痕;我在他怀里几欲挣脱掉的照片;他给我送饭时专用的保温盒;他打印出来的我写给他的所有的短信和邮件……那么多琐碎的旧物和细节,我以为他与我一样在时间的流逝里忘记了。没想到的是,他一样不差地记得那么清晰!
那盘碟,像一部无声电影,不需要任何语言,便能将所有的爱与温情,全部深深刻到人的心里去。
(选自《读者》2006年第9期,有改动)
11.文中的“我”对父爱的理解经历了哪几个阶段?请简要概括。(4分)
答:
12.请结合具体语境,理解文章中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
① 顶多是轻拍一下我的肩,剥个可以安神静气的香蕉递过来,仅此而已。
答:
② 只是在与我的交流上,他很执拗地选择了写信的方式。
答:
13.父亲寄来的DV上面的文字很少,为什么“我”会看懂每一个镜头的含义?(3分)
答:
文章运用了第一人称的写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
答:
15.文章第四段画波浪线部分的文字,真实地反映了处于青春期的“我”对父亲的态度。请针地这部分内容谈点感想。(3分)
答:
(三)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6-20题。(14分)
南昌某,父为国子助教,随任在京。偶过延寿字街,见书肆中一少年数钱买《吕氏春秋》,适堕一钱于地,某晴以足践之,俟其去而俯拾焉。旁坐一翁,凝视良久,怒起,叩某姓氏,冷笑而去。
后某以上舍生入誉录馆,谒选,得江苏常熟县尉,束装赴任,投刺谒上台。时潜庵汤公巡抚江苏;十谒不得一见。巡捕传汤公命:“今某不必赴任,名已挂弹章矣。”问所劫何事,曰:“贪。”某自念;尚未履任何得有赃款必有舛误。急欲而陈。巡捕入禀,复传汤公命曰:“汝不记昔年书肆中事耶?为秀才时,尚且一钱如命,今侥幸作地方官,能不为纱帽下之窃贼乎?请即解组去。”其始悟日前叩姓氏者即潜庵汤公,逐渐愧罢官而去。
(清•沈起凤《谐铎》)
注释:①国子:国子监,古代最高教育行政机构兼最高学府。②上舍生:太学生的一种,可通过公试授官。③誉录馆:古代考试机构。④谒逸:在吏部等候选派。⑤刺:名片。⑥上台:上司。⑦潜庵汤公:汤斌,字孔佰。清代某著名清官。⑧弹章:弹劲的奏章。⑨舛:音chuan,差错。⑩解组:解下印纹,指辞官。
1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3分)
⑴适堕一钱于地 ( )
⑵俟其去而俯拾焉 ( )
⑶急欲面陈 ( )
17.下面方框中的文字出自《古代汉语词典》。文中“某暗以足践之”中的“践”应选择的义项是 (只填序号)。(2分)
践jiàn①履行,实行,实践。《左传•倍公十二年》:“往~乃职,无逆朕命。”②登。《管子•大匡》:“庄公自怀剑,曹刿亦怀剑一坛。”③踩,践踏。《庄子•马蹄》:“马,蹄可以~霜雪;毛可以御风寒。”④排成行列,排列整齐。《诗经•幽风•伐柯》:“我觏(gòu)之子,笾豆有~。”jiǎn⑤通“翦”。消灭,除掉。《战国策•楚策四》:“今燕之罪大而赵怒深,故君不如北兵以德赵,~乱燕,以定身封,此百代之一时也。”
18.认真阅读全文,用“/”号给画波浪线的文字断句。(2分)
尚未履任何得有赃款必有舛误。
19.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
某始悟日前叩姓氏者即潜庵汤公,遂惭愧罢官而去。
20.请简要说说潜庵汤公是怎样一个人。(3分)
答:
四、写作(共2小题,计50分)
21.请从下面两个作文题中任选一个,写一篇作文。(45分)
要求:①有真情实感,中心明确,语言通顺,表达力求有创意。②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若写诗歌则不少于20行。③凡涉及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英文大写字母A、B、C……代替。
(1)命题作文
题目:和你在一起
(2)话题作文
人总是要仰望点什么,一轮红日,一弯新月,一座山峰,甚至一种精神……只要能起你心底的波澜,哪怕是激起一丝涟漪。当你仰望时,一股庄严神圣的力量,一个崇高伟大的形象,还有那难以磨灭的记忆就会从心底涌起……请以“仰望”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参考答案:
1、略2、(1)①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②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2)①天涯若比邻;长河落日圆;乱花渐欲迷人眼;山重水复疑无路②斯是陋室,惟吾德馨。3、刮骨疗毒(单刀赴会,千里走单骑或过五关斩六将等);《灰姑娘(白雪公主/小红帽/青蛙王子/大拇指等)》;贝多芬4、(1) 即 改为 及(2)人生的幸福,就在于能够相互搀扶。或:人生幸福与否,就在于是否能够相互搀扶。5、王选是著名科学家,汉字照排技术与北大方正集团创始人。6、⑴①重阳节②母亲节⑵①青年人对“洋”节日的认同度高于中国传统节日。(或对“洋”节日认同度高,对中国传统节日认同度低。)②示例:“洋”节日较传统节日形式新颖活泼,新鲜感强,符合青年人好奇和求新的心理。或:认同感高的“洋”节日生活气息和人文色彩较浓厚,符合人们的情感需要和精神追求。③示例:加强保护传统节日的宣传力度,提高认识,增强保护意识。或:加大政府保护和扶植力度,尽早将一些重要且影响较大的传统节日纳入“申遗”程序。或:进一步加强国际间文化交流,扩大中国传统节日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认同感。或:保护传统节日也要树立品牌意识,可精心打造一批知名节日。或:应坚持继承、保护、改造、创新并重原则,挖掘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使其更生活化,人文化。7、示例:生命与气候共同进化。或:气候是由两大生命系统的斗争决定的。或:动物占上风,地球产生温室效应;植物占上风,地球进入严寒期。8、示例:以时间为说明顺序。本文说明内容是生命与气候共同进化,进化的前提是时间的推移。9、示例:“果真如此”表明如果前面的观点成立,就能产生后面的结果。所以不能删去。10、示例:温室效应得到控制,气温升高的速度减缓。人类对温室效应的危害有充分的认识,已开始采取一系列措施进行控制。或:温室效应加剧,气温进一步升高。人类活动增强,植被减少。或:温室效应与严寒期交替出现。主要看动物和植物哪一方占上风。11、示例:经历了四个阶段。童年不懂父爱,反而将父亲视为需要保护的弱者;上中学(青春期)渴望得到如他人一样的父爱,却不能理解父亲无声的爱;工作后开始理解父亲的爱,并开始学着爱父亲;结婚时看到父亲寄来的DV,才真正理解了父亲虽无声却含蓄、深沉、真挚的爱。12、①示例:表现了“我”因无法理解父亲的温情和深爱,而产生的不满和抱怨。②示例:表现了父亲对“我”的爱的含蓄、深沉、真挚和独特。13、示例:DV上的那么多琐碎的旧物和细节记录着“我”的成长过程,包含着父亲对“我”无微不至的关爱。14、示例:第一,便于作者抒发真实感情,表达深深的内疚和悔恨之意。第二,增加文章的真实性。15、示例:这是成熟后的“我”的自我剖析,同时包含着深深的歉意和悔恨。虽然这只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的小插曲,可也只有博大深沉的父爱才能包容我们的无知和幼稚;误解、刁难、对抗。父亲是一本大书,需要我们用一生的时间来阅读。父爱的无私和博大需要我们用一生来回报。16、⑴落,掉⑵等待,等候,到……时候⑶陈述17、③18、尚未履任/何得有赃款/必有舛误。19、那个人才明白此前(或当年,或早年)问「自己」姓名的人就是潜庵汤公,于是「十分」羞愧辞官离开了。20、善于以小事观察人(善于以小见大,或见微知著,或窥一斑而知全豹);僧恶贪官;清正、刚直。21、略

http://zhongkao.zhyww.cn/mtbk/200806/10415.html(08语文)

3、关于修改液的事理说明文

事理说明文是说明文的一种。它是阐释事物的本质.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的说明文。事理说明文是中考试卷中较为常见的文体,例如2006年陕西省课改区中考语文题选文《生命与气候》、江西省中考语文题选文《城市给了我们什么》、浙江绍兴市中考语文题选文《掀开“巫山人”神秘的面纱》等,部属于这类文体。
总结近年来的中考试题,我们发现事理说明文的考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考查对文章的整体惑知能力;2.根据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等特点命题;3.对文章的说明技法的认知和对说明顺序的把握;4.考查捕捉文章信息、恰当设计图表归纳事理的能力;5.联系生活实际的能力;6.领会文章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的能力。
从近两年的中考选文来看。文章内容偏重于关注自然环境等社会热点。预计2007年这类文章仍将是中考的热点,另外。关注未来发展的文章也正在被命题者关注。同学们可以在课外阅读时适当加以重视。

4、语文和我的专业 事理说明文

事理说明文是说明文的一种。它是阐释事物的本质.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的说明文。事理说明文是中考试卷中较为常见的文体,例如2006年陕西省课改区中考语文题选文《生命与气候》、江西省中考语文题选文《城市给了我们什么》、浙江绍兴市...

5、《生命与气候共同进化 》 木质素是( ) 本文的题目和内容是什么关系? 急!!!答得好,给分!!!

?

6、事理说明文首先要交代清楚事情的

事理说明文是说明文的一种.它是阐释事物的本质.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的说明文.事理说明文是中考试卷中较为常见的文体,例如2006年陕西省课改区中考语文题选文《生命与气候》、江西省中考语文题选文《城市给了我们什么》、浙江绍兴市中考语文题选文《掀开“巫山人”神秘的面纱》等,部属于这类文体.
总结近年来的中考试题,我们发现事理说明文的考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考查对文章的整体惑知能力;2.根据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等特点命题;3.对文章的说明技法的认知和对说明顺序的把握;4.考查捕捉文章信息、恰当设计图表归纳事理的能力;5.联系生活实际的能力;6.领会文章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的能力.
从近两年的中考选文来看.文章内容偏重于关注自然环境等社会热点.预计2007年这类文章仍将是中考的热点,另外.关注未来发展的文章也正在被命题者关注.同学们可以在课外阅读时适当加以重视.
【精题展示】
生命与气候
林道之
你能想到吗?千百万年以来,地球的气候是由地球的两大生命王国——动物界与植物界的斗争所决定的.动物吸进氧气而呼出二氧化碳.植物则吸进二氧化碳而放出氧气.二氧化碳为温室气体.因此可以得出结论:动物能使地球升温.而植物则使地球-降温.如果哪一方占上风,那么地球就会面临温室效应或又一次严寒期.
五亿多年前的“寒武纪大爆炸”时期,地球被各种各样的生物占领着.当时的土壤中到处都是把二氧化碳释放到空气中的节肢动物,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舍量高达今天的20倍,当时的气候极其温暖.
但是,植物很快进行了反击.化石显示,4.5亿年前,含有木质素的植物首次出现木质素使细胞壁坚硬,这样植物就得以长大,地球上出现了第一批树木.随着全球的植物空前大量生长,毫无约束的光合作用使植物从空气中吸取着二氧化碳.使二氧化碳含量大大减少.而不能吸收木质素的、饥饿的节肢动物对此无能为力——地球进入了严寒期.
动物再次通过进一步进化进行了回击.当时的主角是白蚁和恐龙,它们学会了如何食用木质素.如何繁荣昌盛.它们粗重的呼吸及对植被的破坏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高达今天的3倍.地球大部分地区酷热潮湿.又恢复了温室效应.
然而植物并没有被消灭.在6500万年前恐龙因为小行星的碰撞或其他灾难而彻底损失后,植物抓住了这一机会,突破点是第一批草地的出现.青草本身不会保存很多二氧化碳,但能形成软土.软土可以保存大量的二氧化碳.从而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降低.事实上,草地生态系统含有的碳比森林生态系统还多.
过去约4 000万年.大量草地布满全球,取代了许多年以前的森林地带.在草地的影响下,地球逐渐降温.终于在200万年前进入冰川期.
大约1万年前.由于人类活动的显著增强.地球空气的二氧化碳含量再度升高.尤其是近百年来,地球的温室效应愈来愈明显.
也许.地球上的整个生物圈就像我们所熟知的生物个体调节其体内环境那样,不停地调节着地球大气环境.使气候能适合地球上生物进化的需要.换句话说.地球的生物圈是在主动地调节环境,而不是在被动地适应环境.果真如此,数十亿年的气候变迁不仅仅是太阳或地球的原因,生物为了自己的利益也深深参与其中了.
(选自《大科技》2002年第3期,有改动)
1.根据文章内容,简要概括气候与生命的关系.
2.请写出本文的说明顺序.采用这样的顺序与说明内容有什么关系?
3.本文最后一段中加点的词语“果真如此”不能删去的理由是什么?
4.联系本文内容,调动你的知识积累说说今后若干年地球的气候可能发生怎
样的变化,并简述理由.
(2006年陕西省课改区中考语文题)
【试题分析】
本试题选文是一篇关注自然环境的事理性说明文.文章使用生动活泼的语言为大家讲解了生命和气候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文章具有科学性、知识性和趣味性,是一篇很适合中学生阅读的说明文.此文设置了四个小题,难度都不是太大.
第1题,考查了考生对文章的整体感知能力.既然是事理说明文.那么这篇文章讲了怎样的一个事理呢?读完文章.大家会发现,文章是在讲生命和气候之间的相互关系,它们是相互作用、共同进化的.
第2题,此题第一问是对说明顺序的考查,第二问则是要求思考说明顺序与说明内容的关系.第二问有些难度.很显然,文章是按照时间发展的顺序来写的,而时间的发展也正是生命与气候相互作用、共同进化的,细细分析,我们还是能够找到它们之间的关系的.
第3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和严密性的特点.“果真如此”意思是说如果前面的道理成立,那么就会有下面的结论.语段的结论是建立在前文假设的基础上的.如果去掉“果真如此”这个短语.那么后文的结论就少了基础.
第4题,此题是一个联系现实的题目,不过答案却可以在文中找到.根据生命与气候之间的发展规律,我们可以想象得到:未来的气候也会像以往一样随着地球上的生命的变化而变化,可能会有温室效应,也可能会出现严寒交替.注意,回答时不要忘记加上气
候变化的前提.
[应试方法]
怎样阅读事理说明文呢?根据事理说明文的字面意思,我们可以想到,阅读事理说明文时需要在一个“理”字上下工夫.
一、熟知内容,把握事理.
事理说明文的目的是为了阐释事物的本质及内在联系,揭示因果关系等科学原理的.所以同学们在阅读时,一定要找到事物之间的纽带,找到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例如同学们在阅读《生命与气候》这篇文章时,一定要弄明白生命和气候之间的关系,明白了这个关系也就明白文章的主旨了.
说明文顺序大致有三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时间顺序就是按事情发展的先后次序说明;空间顺序指按事物的空间存在形式,如从外到内、从前到后等次序说明;逻辑顺序是按事理的内在逻辑关系来说明,有从现象到本质、从原因到结果、从主要到次要、从概括到具体、从整体到部分、从特点到用途等.事理说明文多用逻辑顺序,也有按照时间顺序的,如《生命与气候》这篇文章就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写的.明白了说明顺序就理清了
文章的条理,就能够从整体把握文章.也就便于分析文章所体现出的其他问题了.
三、说明得当.方法合理.
说明文常用的说明方法很多,不同的文章往往根据说明的事理不同而选用不同的说明方
法.例如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能使说明显得具体实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能突出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明效果:打比方可使说明语言形象生动,增强可读性,让读者易于了解;分类别可以把事物的不同属性分成若干类,使说明显得条理分明.避免重复交*.分析文章的说明方法,是全面理解文章的一个重要途径.
四、语言严密.丝丝入理.
说明文的语言具有科学性和严密性的特点,事理说明文对语言的要求更为严格.因而阅读时要注意文中起限定作用的词,体会其用语的特点与表意的严密性.如《生命与气候》的第3小题考查“果真如此”的作用,就是对说明文语言严密性的考查.
【参考答案】
1.生命与气候共同进化.或:气候是由两大生命系统的斗争决定的.或:动物占上风,地球产生温室效应;植物占上风,地球进入严寒期. 2.以时间为说明顺序.本文的说明内容是生命与气候共同进化,进化的前提是时间的推移. 3.“果真如此”表明如果前面的观点成立,就能产生后面的结果.所以不能删去. 4.温室效应得到控制.
气温升高的速度减缓.人类对温室效应的危害有充分的认识,已开始采取一系列措施进行控制.或:温室效应加剧,气温进一步升高.人类活动增强,植被减少.或:温室效应与严寒期交替出现.主要看动物和植物哪一方占上风.

7、在线等待!急急急!!! 语文精通中考里的 现代文阅读部分2013的 急啊!!!

现代文阅读规范答法类解 记叙文
一、词语:答题时一定要在文段句词的前后找答案或找解答的依据。
(1)能理解词语的表面意义,以及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并能理解其表达的效果 ;
(2)能确定词语指代的内容:一般出现在上文,找出后代入原文,看是否通顺合理.
二、概括文章情节
1、例题:08河南
请以“梨苹果”为线索,概括故事的主要情节。(3分)
起因:图画课上,尤里卡画了一个梨苹果,米哈朵夫老师责罚了他。
经过:
结果:梨苹果嫁接成功,米哈朵夫老师真诚地请尤里卡再画一幅梨苹果。
2、其他叫法:
(1)简要复述本文的故事;
(2)概括这篇文章的情节;
(3)简要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等等。
3、答题指津:
(1)抓住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2)套用格式——“谁+做什么事+结果”或“何时何地+发生何事+结果”。
三、分析人物形象
1、例题:07河南
我的母亲是怎样一个人?请结合文中具体事例简要分析。(写出两个方面即可) (4分)
2、其他设题方法:
(1)简要概括★ ★的性格(或:形象)特点 ;
(2)请简要分析★ ★形象 ;
(3)谈谈你对★ ★的看法;等等。
3、答题指津:
(1)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描写以及事件来总结其性格、品质特点,注意文章中作者对人物的评价的词语,可能还要答出其身份(如农民、知识分子、等);
(2)套用答题格式——“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或:身份、称谓)”;
(3)具体分析即举例说明,(要结合文中的事例或描写)谈看法还需答出态度。
4、注意事项:
(1)要使用概括性词语作答,不能对人物进行具体描述。如:“母亲是一个愿意把眼角膜捐献给女孩的人”;就是错误的答法。
(2)注意分值,多多益善;概括特点,由主到次。
四、把握文章主题
1、例题:
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07河北《江南陶公柳》
品读全文,指出文章所表达的主题是什么? 08南充《泪水中收获力量》
文章结尾,作者借“上帝”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07陕西《浇花》
2、答题指津:
(1)、从分析文章标题入手。有的题目直接概括了文章的主题。
(2)、从分析文章开头、结尾入手。有的文章,“开篇点题”,在开头点明或暗示了中心;有的文章卒章显志,在结尾处点明或深化了中心。
(3)、从分析文章的议论抒情句入手。议论抒情句往往具有点题之效。
(4)、有些记叙文委婉含蓄,文中没有直接点明,应从概括段意或分析人物入手。这些文章的主题隐含在对人物、景物、事件的记叙、描写中,经过分析归纳才能明确。
(5)、从分析文章的写作背景入手。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有助于准确概括主题。
(6)、自己总结,套用“通过记叙何事表达(抒发、赞美、批判等)了+何种主题(思想感情、精神、思想等)” 格式。
五、理解描写作用
1、例题:08河南
文中画线的三个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对刻画人物有什么作用?(3分)
参考答案:外貌描写(神态描写或细节描写)作用:巧妙地表现了米哈朵夫老师不同的心情,使人物形象更鲜明、更丰满。(答出描写方法,1分;分析作用2分。共3分)

种类
分类
注释
作用

正面描写
(直接)
动作描写
又叫行为描写
通过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的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突出其性格、品质等。
语言描写
含:对话和独白
外貌描写
含:肖像、服饰和神态
心理描写

侧面描写
(间接)
以景衬人
环境描写还有其他作用
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性格特点鲜明突出。
以人衬人
含:正衬和反衬
以物衬物

细节描写: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也是刻画人物的一种重要方法,它是对于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环境和场面的细微末节所作的描写。)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包括:场景、服饰、动作、语言、心理等方面的细节描写。)
2、答题指津:
“理解描写作用”就是分析运用这些描写方法对于刻画人物、推动情节、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
一般地,外貌、动作、语言、心理或曰细节描写都是为刻画人物形象、表达人物感情服务的。
环境描写的作用:
1.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
A、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
B、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以《孔乙己》为例,开篇关于咸亨酒店格局及人物的介绍便属于社会环境描写,它揭示了当时社会等级森严,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冷酷势利,为主人公的出场做了铺垫。
2.自然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
A烘托、渲染……气氛,为下文埋下伏笔。
(《孔乙己》“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悲凉气氛)
B表现人物……的心情。
(《我的叔叔于勒》)“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表现人物沮丧失望的心情。)
C暗示社会环境。
(《变色龙》“四下里一片沉静,广场上一个人也没有”——暗示社会环境,反映沙皇统治的黑暗)
D结合具体语境:设置了……的背景,烘托形象,深化主题,与开头形成照应,使文章形象、生动、细腻,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增强文章感染力。(例:《驿路梨花》中关于“梨花树林”的描写)。
E散文中景物描写作用——用景物衬托所歌咏的对象的特征,为后文作铺垫。
环境描写的作用。可以从以下六种情况判断:是否烘托了人物的心情,是否渲染了气氛,是否设置了背景,是否烘托了人物形象,是否深化了主题,是否推动情节的发展。
六、欣赏写作手法
(一)、例题:08潍坊
小说在多个方面运用了对比手法,请从文中选择一个方面做简要分析。
答案示例2:以前人与人和谐地交往和交流,现在人人封闭,缺乏沟通和交流。(结合具体内容)对比手法的运用鲜明地表现了前后变化,强烈地表达出主人公对和谐人际关系的热爱和怀念。(“鲜明地”“强烈地”属一般作用,“表现了前后变化”“表达出……怀念”是具体作用)
(3分。前后情况比较1分,表达效果1分,表达的情感1分)
(二)、答题指津:
1、如无明确提示,首先需正确辨识运用的手法;
2、结合具体内容,说明在表现人物,表达思想感情、主题等方面的作用;
3、指出使用这种手法的表达效果;
4、套用 “一般作用+具体作用”格式。其中一般作用指使用这种手法的普遍作用,具体作用指结合本文具体内容、形式产生的作用。
(三)、试题分析:
“欣赏写作手法”就是分析运用这些写作手法对于人物刻画、主题表现、文章结构、吸引读者等方面有什么作用。
(四)、常见的写作手法:
写作手法含义广泛,众说不一。就初中记叙文阅读来说,大致有以下几种:
白描、象征、对比衬托、联想想像、铺垫伏笔、过渡照应、开篇点题、卒章显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抑扬结合(欲扬先抑等)、虚实结合、动静结合等。
甚至,有人把标题拟定、人称使用、线索设置、详略安排、倒叙插叙等也列入此项,也是有道理的。
(五)、欣赏写作手法举例:
1、标题拟定
例如:文章为什么要以“六个馒头”为题目? 06河南第9题
解题思路:通读全文,思考“六个馒头”在叙事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着重从推动情节发展,表现人物性格方面思考。
答案:(1)、以极平常的六个馒头为题目,引起读者的阅读情趣。(2)、六个馒头是本文的线索。(3)、六个馒头凝聚的同学们的丰厚友谊,是文章的主题得以表现。
文章标题通常的作用:
(1)、吸引读者的阅读情趣。
(2)、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3)、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4)、表现人物品质或突出中心。
2、人称使用
文章运用了第一人称的写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07陕西第14题
作用:
第一人称: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和感染力,显得真实可信
第二人称:便于作者与文中的人物或读者感情交流,显得特别亲切、感人。
第三人称:可以多角度描写,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3、顺序、倒叙、插叙:
例题:文中插入了一段“男人哭诉”的情节,这段插叙有什么作用?07长沙第23题
顺序的作用:叙事有头尾,条理清晰,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倒叙的作用:造成了……的悬念,使故事情节更曲折,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插叙的作用:
(1)、使故事情节更完整,内容更充实。
(2)、使人物形象更丰富。
(3)、使中心更突出。
答题方法:补充交代了……使故事情节更完整,内容更充实(或者使人物形象更丰富,使中心更突出。)
4、铺垫伏笔
(1)、例题:
本文在写鼓神奇迹般的表演之前作了多处铺垫。请细读原文,指出其中两处并作简要分析。07汕头第16题
关于“小火柴”的真实身份,小说在前半部分有多处伏笔,请找出一处简要分析。07荆州第22题
(2)、铺垫和伏笔的区别:
铺垫:行将来临的事物的衬托。例如,鲁迅在《孔乙己》中写道:“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我整天的靠着火,也须穿上棉袄了”,文中这里通过自然环境的描写,暗示当时天气已经很冷了(秋风越来越凉,初冬,靠着火,穿棉袄),为下文写孔乙己的悲惨遭遇作了铺垫。
伏笔:文章或文艺作品中,在前段里为后段所作的提示或暗示。例如,冰心的作品《小桔灯》的第一自然段,特意交代竹凳、墙上的电话,暗示下文中主人公小姑娘将和这两件物件打上交道。果然,第三自然段中,小姑娘“挪动竹凳” 、“登上竹凳想去摘墙上的听话器” ,原来,小姑娘的妈妈生病了,她想打电话叫医生来为妈妈看病。这些物件的提前出现,为故事情节的发展埋下了伏笔。
5、线索设置
例题:贯穿全文的感情线是——。 08江西第18题
答题指津:
(1)、记叙线索的形式:实物;人物;思想感情变化;时间;地点变换;中心事件。
(2)、找线索的方法:标题;反复出现的某个词语或某个事物;抒情议论句。
6、详略安排
本文以书桌为线索贯穿全文,选材详略得当,质朴情深。从文章内容上看,作者详写了与书桌有关的那几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08长春第18题
7、象征(托物言志)
本文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说明。 08陕西第14题
8、联想想像
美学家认为“要发现生活的美,必须透过想像力这副眼镜”。请联系文章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修牙刷的呼喊声”使作者产生了哪些联想想像?(写出两例) 08厦门第22题
9、过渡照应
例题:第三段在文中是如何起到承上启下作用的? 08吉林第19题
文中两次写到“弟弟”和“哥哥”的对话,试分析第二次对话描写的作用。(照应) 08长沙第24题
过度:文章中用一定词句和段落,提示前后意思之间的联系,使它们有机联系起来,自然而然地由上文转入下文,这就是过渡.
常见的过渡方式有下面几种:
(1)、用小标题过渡.
(2)、用一个句子过渡,承上启下.
(3)、用承上启下的过渡段落.
(4)、用关联词过渡.(通常是表示转折的关联词为多)
(5)、用提示句过渡.
(6)、用表示时间或空间的词语过渡.
照应,是篇章间的伏笔照应,又叫呼应。一篇文章要有头有尾,前后内容要有内在联系。前面交待过的话,后面得有照应;后边要照应的话,前边得先有个交待。这样,文章前后才能贯串,使读者容易掌握全文的脉络。
(1)照应的作用。照应能使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紧溱。
(2)交代。交代是文章中,为同后面所写的内容相呼应,而在前面所作的提示或暗示,又叫伏笔。伏笔是用预示、重复等方法,埋伏下情节发展的线索,为人物的出场和事件的发生准备条件,以叫到结构严密、情节跌冗起伏的艺术效果,又叫伏线,在相声艺术中叫包袱。
(3) 照应的种类。
1)、 首尾照应。开头与结尾的照应。
2)、 扣题照应。围绕主题反复照应。
3)、 伏笔照应。先设伏笔,后予交代的照应。
在一些诗歌中,诗人往往采用今昔、他我、物我对照的方式,来抒发自己或他人情感,如: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析:此诗共分两阕,下阕照应上阕。“心在天山”与“当年”句相应;“身老苍州”与“关河梦”句相应,目的在于构成对照,抒发了词人心酸遗恨的苍凉心情。
10、卒章显志
请从内容和形式方面说说这篇小说结尾的作用。07扬州第23题
七、品味语言
1、例题: 08河南
结合语境,品味下面加点文字的表达效果。(2分)
每一节课都是一次折磨——他不敢看缩在墙角的尤里卡,更害怕同学们对尤里卡的嘲笑,那些尖锐的笑声像锥子似的扎在他的心上。
2、答题指津:
(1)从“修辞手法”或“句式特点”或“用词特点”方面分析。
(2)套用“语言表达特点+此特点的一般作用+在文中的具体作用” 格式。
(3)上例答案: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此特点的一般作用)写出了米哈朵夫老师内心深深的痛苦(在文中的具体作用)。
3、各种修辞方法及表达作用:
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 ,表达了 情感。
排比:表现了 ,抒发了 ,增强了语势,加强了感情。
反复,夸张:突出了(强调了) (的情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设问:自问自答,引起读者思考 ,使文章有起伏。
反问:加强语气,增强语势,表达了 (的情感),使文章有起伏。
模式: (1).点明何种表现手法 (2). 表现了什么内容(3).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此句运用了……从而生动形象表现了……表达了……
八、拓展型试题
1、例题: 05河南(《宝石项圈》)
文末处隐去了本文的结尾。如果让你从下面A、B两项中选择,你会选哪一个作结尾?请把所选序号填在下面的括号里,并说说选择的理由。
A.有吗? B.有吗?
有吧。 有!
选择:( ) 理由:
例题: 06河南非课改(《妹妹扮演的角色》)
爸爸的一句话,让妹妹改变了态度,让“我”40年后仍然记忆犹新。青少年在成长的过程中,应该怎样对待长辈的引导?请结合具体事例谈谈你的看法。(3分)
例题: 07河南非课改(《13元“遗产” 》)
文章第10段处省略了人物在此时景下的表现。请发挥你的想象,补写一段话。(要求有人物语言或动作描写)(4分) 。
这几道试题,均要求根据考生对文意的理解,或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发表看法感想;或发挥自己的主观想象,丰富文章内容,完成对文本的解读。
这些试题有着这样一个共同点,就是:突出考生作为文本读者的主体参与意识。
08年批注题如从理解感悟方向答题,也可理解为这道题是拓展型试题。
说明文
一、概括说明要点
1、例题:08河南
利用高科技结合人体运动力学原理研究出来的跑鞋有哪些特点?(4分)
2、答题指津:
(1)先确定范围:全篇或几个段落或一段之内,然后划分层次,概括层意(要点);
(2)概括层意的方法——“直接找中心句”或“提取关键词”。
(3)分条、标序。
参考答案:①材料特殊 ②重量轻 ③避震效果好 ④附着力强 ④有回输功能。
二、理解说明方法
1、例题:08河南
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一种说明方法?请结合文意分析其作用。(3分)
2、答题指津:
(1)指出说明方法;
(2)指出其一般作用;
(3)结合文意说明其具体作用。
参考答案:举例子。以刘易斯、玛丽安·琼斯和刘翔的跑鞋为例,具体说明高科技跑鞋的特点和作用。(指出说明方法,1分;结合文意分析作用,2分。共3分)
说明方法
一般作用
举例子
具体地说明事物
列数字
具体、准确地说明事物
作比较
通过比较具体、鲜明地说明事物
打比方
形象、生动、通俗易懂地说明事物
下定义
简明、准确揭示事物的本质
分类别
清楚地说明事物
画图表
直观、具体地说明事物
作诠释
清楚地解释事物某一方面的特点
摹状貌
形象、具体地说明事物
引资料
使说明内容更充实具体

下定义和作诠释的区别
虽然通常都用“某某是某某”句式,但下定义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作诠释解说事物某一特点。
区分方法:“是”字前后能互换,则是下定义;如不能,则是作诠释。
三、品味说明语言
1、例题:05河南(《钧瓷》)请从第⑵段第⑹段画横线的甲、乙两处句子中任选一处,对其语言特点作具体分析。
2、答题指津:
(1)说明文语言特点主要是准确,其次也可能有生动的特点;
(2)确定准确或生动后,如属于准确,则套用“某词+说明了事物某特点,+使表达准确、严密”格式。如属于生动,则套用“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等+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某特点”格式。
(3)如问“能否却掉”,则套用“原词表达了什么意思+去掉变成了什么意思+这样与事实不符(表达不够准确严密)+所以不能去掉”格式。
参考答案:甲: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钧瓷“窑变”色彩与图案的瑰丽多彩、千变万化的特点(答出打比方、生动形象,答出说明的具体内容即可。) 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窑变”的可控程度,使表达准确和严密(或:准确地说明了“窑变”还没有完全得到控制)(答出“语言准确严密”,说明的具体内容即可)
四、分析说明思路
1、例题:
请写出本文的说明顺序。采用这样的顺序与说明内容有什么关系? 06陕西《生命与气候》第8题
第4段结构上的特点是什么?内蒙古赤峰第14题
2、答题指津:
这类题可以分为分析说明顺序和把握说明结构两类。
(1)说明文的顺序有三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前两种容易把握,逻辑顺序往往可以分为:由主到次、从整体到局部、由现象到本质(由表及里)、由因到果(由果到因)等几种情况;
(2)说明文的结构一般也是三种:总分总、总分、分总。
五、欣赏写作手法
1、例题:07江西《“植物大熊猫”——四合木》、本文以“‘植物大熊猫’——四合木”为标题,你认为好在哪里?
2、说明:
说明文的写作手法相对较少,本题赏析标题拟定,可以理解为对写作手法的欣赏。像苏教版教材中《国宝——大熊猫》开头表现大熊猫受欢迎的场面描写也可以看作是渲染的手法。
这种情况和记叙文类似,此处不再分析。
参考答案:本文标题新颖巧妙,别具一格,意在说明四合木珍贵,以引起读者关注,唤起人们保护意识。(2分,符合题意,语句通顺即可)
六、解决实际问题
1、例题:08陕西《生命探测仪》
在“5·12”汶传大地震救灾中,我国救援队可能主要使用的是哪一种生命探测仪?请结合本文相关信息进行推测,并找出三条依据。(4分)
2、答题指津:
(1)运用文中说明的知识来解决识记生活中的问题,是比较新颖的一种题型;
(2)作答的原则是:首先提取选文信息,然后运用这些信息来分析题目问题,在比较判断之后,作出正确选择,再做条理清楚地回答。
参考答案:推测结果:【答案】红外生命探测仪
依据:【答案】1、红外生命探测仪主要用于地震等引起建筑物倒塌后人员被困时。2、红外生命探测仪良好的性价比,普遍应用于各国救援部门。3、目前,音频生命探测仪仅限于英、美、法国救援队使用。4、雷达生命探测仪目前未广泛使用,未来将发挥更大作用。
议论文
一、概括文章论点
1、例题:07河南《年轻人更要善于反省》第13题、本文的中心论点是——————。(2分)
2、答题指津:
(1)论点,是作者对论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它应该是一个表意明确的陈述句,而不应该是一个疑问句、感叹句,也不应该使用什么修辞手法;
(2)一般议论文都有直接表述论点的句子。论点通常出现在:标题、开头、结尾,直接引述即可。
(3)也有些论点的表述不很集中,这可以:①分析文章内容,②结合论据,③结合标题确定。
(4)用一个完整的陈述句概括。
参考答案:年轻人更要善于反省
二、理解论证方法
1、例题:08成都《善待挫折》第12题、第③自然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采用这种论证方法有什么好处? (3分)
2、答题指津:
(1)理解议论文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2)明确各种论证方法的作用;
(3)套用“运用了何论证方法+这种方法在文中的具体体现+论证了何论点+这种方法的一般作用”格式。
举例论证、通过……事例,有力地证明了……
道理论证(引证法):引用……来 ……,使说理更充分、更深刻。
比喻论证:用……来比喻 ……,把……这一深奥的道理,说得浅显易懂。
对比论证:把……和……放在一切比较对照,显得论证严密,说服力强。
参考答案:主要运用了事实论证方法(或:例证法)。文中运用司马迁和贝多芬的事例,更有力地论证了“历史上许许多多仁人志士在与挫折斗争中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这一观点,进一步增强了说服力。 (明确方法计1分,准确说出好处计2分)
说明方法
定义
一般作用
举例论证
用确凿典型的事实来证明论点
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道理论证(引用论证)
用权威性言论证明观点(名言警句、民间谚语及公认的事理)
具有权威性,使论证有力
对比论证
用正反两方面的事实和道理进行鲜明对比
从而有力证明论点
比喻论证
通过形象的比喻来证明论点
使论述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三、分析结构层次
1、例题:08山西《让有些话穿耳而过 》第19题、从结构上看,③④⑤⑥段之间的关系是—————。
07北京《创新不言败 》第22题、请简要分析第5段的论证过程。
2、答题指津:
(1)分析结构层次,实际上考的是梳理文章思路;
(2)其他问法有: ①标出结构层次,②指出段落关系,③简述写作思路,④分析论证过程,⑤指出句子文章结构上的作用,⑥在某处选择最恰当的句子(一般是过渡句),等等;
(3)不论提问方式怎样变化,解答时: ①划分层次,②概括层意,③根据提问作答。
参考答案:并列关系。(山西)这一段的论证过程是:首先指出创新之路充满艰险;然后用王安石的话证明要想创新,就必须具备坚定的信念;接着提出创新者要有愈挫愈勇、知难而上的豪气,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创新。(北京)
四、品味议论语言
1、例题:07河南《年轻人更要善于反省》第13题
说说第④段画线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有何作用。(3分) (……,就可能取得同样的成功、避免同样的失误。)
08河北《学习语文不能要求速成 》第17题、第④段中,作者反复说“是办不到的”,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 (3分)
2、答题指津:(品味语言)
(1)品味议论语言,一般是考查其准确、严密性,提问方式一般是:分析词语有何作用,或问词语能否去掉;
(2)前者表述方式可套用“结合文意说明用该词表达了什么意思+使用该词使语言准确严密”格式;后者和说明文此种题目回答格式相仿;
(3)有时也考查语言生动性,如例2河北卷。这需要注意词句使用的修辞手法:比喻、反复、对仗等。上例即用了反复修辞,起强调作用。
参考答案:表明“取得同样的成功、避免同样的失误”是有可能但也不确定的结果,语言准确、严密。 (结合原句2分,“准确严密”1分。共3分)
五、欣赏写作手法
1、例题:07河南《年轻人更要善于反省》第13题
第①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2分)
2、答题指津:(考察议论文开头故事的作用)
议论文的写作手法考点相对较少。
本题分析第①段在文中的作用,其中答案②“引出论题(答“引出论点”也可) ”、 ④“引起读者阅读兴趣”可以理解为对写作手法的欣赏。
参考答案:①强调反省的重要 ②引出论题(答“引出论点”也可) ③作为论据论证论点 ④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一点1分,答出两点即可。共2分)
六、发表看法、补充论据
1、例题:08深圳《做人要有立体感 》第13题
请联系本文,谈谈你对“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这句话的看法。(4分)
08南宁《习惯的力量 》第24题
请你为第⑤段横线处补充一个正面或反面的事实论据。(3分)
07河南《年轻人更要善于反省》第17题、下列名言名句中最适合用作本文论据的一项是[ ](2分)
2、答题指津:
(1)发表看法,一般要首先亮明观点,再举例、引用证明观点,即需采用“总分式”结构;
(2)发表看法,要充分理解原文作者态度,看法要积极、阳光;
(3)补充论据,需要调动平时的积累。如像河南07,则需正确理解几句名言的真实含义,辨析其细微区别。
参考答案:深圳:答案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要求能扣住论点、联系实际、表述清楚)南宁:事例应表明某种习惯对人的具体影响。河南:A

8、跪求2007年常德市中考语文试题卷及答案!

07年常德中考语文
语 文(新课标卷)考生请注意:本学科试卷共三道大题,满分l50分,考试时量l5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根据拼音填写汉字。(4分) .
这篇散文对沅江凝lià n( )而优美的描述,把我们带人了“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shèng( )境。是啊,人生之旅常常充满暗礁险滩,但只要我们善于借助、jià( )驭“水势”,就可以获得杜甫所说的“江流大自在,坐稳兴悠哉”的大自在和大安xiáng( )。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3分) ( )
A.创造快乐,体验快乐,分享快乐,这是我们送给孩子最好的节日礼物。
B.善良在村庄流淌,“感动中国”的林秀贞用30年的热心,温暖了世道。
C.即将到来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需要我们每个人都释放文明的热情。
D.岁月不居,时不我与,那么,又有谁能阻挡得住青春韶光的流失呢?
3.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答题。(3分)
一对父子在林间散步。父亲突然停下来问儿子:“除了小鸟的歌唱之外,你还听到了什么声音?”儿子仔细听了听,说:“我还听到了远处的马车声。”父亲说:“对,是两辆马车。”儿子问父亲:“您又没看见,怎么知道是两辆马车?”父亲说:“从声音我就能轻而易举地分辨出来。一辆是载物的马车,一辆是空马车。”儿子更疑惑了。父亲接着说:“载物马车所发出的声音是和谐悦耳的,而空的马车发出的是喧嚣的噪音。”儿子听着父亲的话,若有所悟。
儿子“悟”到了什么呢?请将儿子可能悟到的内容写在下面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联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学样式。对联有不同的种类,如春联、喜联、挽联等。下列春联对偶不太工整的一项是(2分) ( )
A.丰年兆瑞三冬日,佳节呈祥二月花。
B.岁岁年丰添美满,家家幸福庆团圆。
C.和风万里风景好,盛世百行气象新。
D.神州南北春风意,海峡东西明月心。
5.古诗文默写。(每空l分,共10分)
(1)此中有真意,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饮酒 ))
(2)力尽不知热,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观刈麦》)

Section targeting

(3)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____________________。(李煜《相见欢》)
(4)群臣吏民,___________________,受上赏;__________________,受中赏;___________________,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邹忌讽齐王纳谏》)
(5)“舍生取义”是中国古代文人所推崇的一种生死观,文天祥《过零丁洋》中的一句诗正是这种生死观的真情表白,这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月亮”是古人笔下常见的意象之一。请从你的语文积累中找出一句含“月”的诗词,写在下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列文字选自《三国演义》第一回“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它们分别写到的人物是( )( )( )(3分)
(1)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
(2)生得身长七尺五寸,两耳垂肩,双手过膝,目能自顾其耳,面如冠玉,唇若涂脂
(3)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风眼,臣蚕眉
7.某校九年级准备举办中外戏剧知识大赛。大赛内容涉及戏剧种类、戏剧作品、戏剧情节和人物、剧作家等。(5分)
(1)请你为大赛组委会提供一道竞赛题并给出答案。(2分)
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你是大赛主持人,颁奖时会对获奖者表示怎样的祝贺呢?请将你的祝贺语用排比句式写下来。(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60分)
(一)懒惰的智慧(课文节选)
(美)凯利
我们从小就听长辈们说起过懒汉,仿佛懒惰很不体面。实际上,没有我们的这些懒汉,恐怕就没有社会的进步;没有我们的这些懒汉,勤劳的人面对的恐怕只会是( )的劳作。比如晚饭后,露茜帮妈妈收拾餐具。她( )地把碗碟摞得高高的。这时妈妈冷言冷语地责备说:“真是懒汉干活儿!”用不着经过几番这样的训诫,这孩子就会养成滥用力气的习惯,即:每次少拿一些碗碟,多跑几趟路,把力气花在不必要的往返上。等她长大了,就会总是忙忙碌碌,一副倦容。
大多数勤劳的人都比懒惰的人容易衰老。本只需要走一两步,他们却不在乎走上十步。他们宁愿( ),落个( ),也不肯运用心智去偷懒取巧。懒惰的饭店服务员往往是最令人满意,最优秀的。他总是一次就把餐具都送到餐桌上,他讨厌哪怕多走半步路。只有那些勤快的伙计才会端上咖啡不带方糖和勺子,他们不在乎多往
返几趟,每趟只拿来一样东西,结果咖啡都已经凉了。人类的一切进步想必都出自懒汉们想少走几步路的良苦用心。我们的远祖住在条件恶劣的山洞里,每次喝水,都要走到溪水旁边才行。于是他们发明了最初的水桶,这样他们一次就可以把足够喝一天的水提回家去。不过,倘若他们懒得连水桶也不愿意提,不用说,他们下一步就会铺设管道,这样水便可以顺着管道,从溪边一直流进他们的屋子里。为了避免执着水翻山越岭,水泵和水车就被发明出来了,这些都是懒汉们后来的成就。同样,我们的某个祖先想到湖对岸去,可他又不愿沿着湖边绕过去。这时第一条船就诞生了,它就是把一段树干掏空以后做成的。
8.将下面四个短语放回上文括号中,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①疲惫不堪②单调乏味③循规蹈矩④小心翼翼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②④③①D.③②④①
9.上文所举的例子,就范围上看,从____________________到职业劳动,再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小到大,步步深人;就论证上看,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后是正面论证,逻辑严密,元懈可击。(4分)
10.根据语境,说说文中加点词的含义。(4分)
(1)懒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勤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在作者看来,“人类的一切进步想必都出自懒汉们想少走几步路的良苦用心。”他主要是用事例来支持这一观点的,你还能补充一个上文以外的事例吗?(3分)
(二)奇妙的对称世界
孙强
许多大哲学家、大思想家和大科学家都相信,宇宙是被一种无比完美的对称规律支配的。
整个动物世界,最明显的特点是躯干部分两侧的对称性。以一匹马为例.通过鼻子到两腿中间可以作一条中轴线,在其两侧有完全对称的器官:眼睛、耳朵、鼻孔、腿……动物为什么会演变出这种对称性呢?大家知道。任何动物在其所处的环境中,左和右两面的情况是基本相同的,它们为了更好地适应环境,需要在两面都能同样的看、听、嗅、触摸,于是就形成了这种对称性。艺术家则利用对称创造出关。铜器、漆器、雕刻、壁画、织锦、刺绣……其中的图案,一概少不了对称。在被称为“立体的画”、“凝固的音乐”的建筑艺术中,也留下了对称的足迹。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故宫是其中的典范。从天安门到端门、午门形成了一条中轴线,各种各样的建筑都围绕这条中轴线铺开。三大殿更是依据对称的原则而建,整体形成了一种端庄凝重、气势恢弘的美,传达着王权的威严。
为什么对称就美呢?万花筒里杂乱无序的碎玻璃片并不美,奥妙就在于三片反光镜构成了三重反射对称,使得杂乱无序的彩色碎玻璃片经过镜面反射后,形成对称的美丽图案。可见,对称的美在于:在杂乱中形成规律,在无序中引入秩序。对称的现象引发了科学家对未知领域的探索。我们知道原子内有原子核,核外有电子。电子质量很微小,带有负电;原子核内还有质子,质子的质量要比电子大的多,却带正电。这种情况是不大对称的。那么,会不会存在着带正电荷的“ca子”,带负电荷的“质子”呢?1932年,人们果然发现了带正电荷的电子——反电子。后来又发现了反质子、反中子。总之,粒子和反粒子的对称,已经是千真万确的

事实了。那么,会不会存在反氧、反氢、反水,以至于反行星、反宇宙呢?科学家正是运用对称原理,在进一步提出和探索这些问题呢。
12.根据文意填空。(7分)
(1)文章依次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三个方面说明了对称是宇宙中普遍存在的现象。(3分)
(2)文中举故宫的例子是为了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举万花筒的例子是为了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
13.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 )
A.动物的对称性是它们为了做到对环境两面都能同样看、听、嗅、触摸而形成的。
B.我国的建筑,不论是古代的宫殿,还是近代的一般住房,都是符合对称的原则的。
C.对称美的奥妙在于杂乱无序的彩色碎玻璃片经镜面反射形成了对称的美丽图案。
D.科学家对反电子、反质子、反中子和反氧、反氢等的发现是运用对称原理的结果。
14.对称可以创造美,同样,不对称也可以创造美。请根据本文并结合《苏州园林》的相关内容,说说“对称美”和“不对称美”各有什么特点。(4分)
“对称美”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对称美”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借你一个微笑
杨保中
试卷一发下来,我发现李俊的眉头又锁在一起,他只考了58分。一个考试从来不能及格的学生,自信心有多差就不用说了。
我合上教素,面元表情地走出了教室,李俊跟了上来,他喉头动了一下,眼泪就要掉下来了,我站住,等他说话。同学们也围了上来,他的脸涨得通红。我静静地站着,希望他能开口。但他的嘴唇好像紧紧锁住了似的。
他递过来一张纸条:老师,我的物理太差,您能不能每天放学后为我补一个小时的课?
我可以马上答应他,但面对这样的一个学生我决定“迂回”下。我牵着他的手到僻静处说:“老师答应你的要求,可这两天我太忙,你等等好不好?”他有些失望,但还是点点头。我知道他中计了,接着说:“你必须先借一样东西给我!”他着急起来。可还是说不出一句话。
“你每天借一个微笑给我,好不好?”
这个要求太出乎他的意料,他很困惑地看着我。我耐心地等待着,他终于眼噙泪花艰难地咧开嘴笑了。
第二天上课,我注意到李俊在抬头注视我。我让全班一起朗读例题,然后再让他重读一遍。他没有感觉到我为难他;大大方方地站起来读了。也许想起了昨天对我的承诺,读完后。他困难地对我笑了笑。见他这样,我又给他设置了一道障碍。我说,你复述一下题目的要求,这回他为难得要哭了。不少同学对他的无能表现得很不耐烦,七嘴八舌地争着说起来,我制止住了大家。他终于张口,语无伦次。我笑着让他坐下。

Section targeting

他开始和同学来往了,一起上厕所,回教室,……这样过了好长一段时间,我都没提为他补习的事。一天下课,李俊又拦住我,我知道他要干什么,一耸肩,向他摊开手。他一愣,老师你要干什么?我说,你写给我的纸条呀。他笑了:我不写纸条了,您给我补补课吧。我面带笑容:“功课你不要急,到时我会主动找你的,但我向你借的你还没给够我。”
“好的,我一定给足你。”等他高高兴兴准备离开时,我递给他一张纸,那里有我为他准备的一道题。我告诉他,一天之后把它做出来,可以和同学讨论。也可以独立完成。我知道,他宁可“独吞”,也决不会和同学讨论的。下午他说还没做好,我有点不高兴,说晚自习你还没有做好,我可要收回承诺了。自习时,我见他站在一个男生边上,忸忸怩怩,很不自然的样子。就这样,我先后为他写了4张纸条,题目一次比一次难。后来,纸条一到手他就迫不及待地和同学们争论开来。
期末考试李俊成绩科科及格一看来我为他补得也差不多了,新学期刚开学,李俊休学了,因为他爸遇到车祸瘫痪了。我有点担心,一个连话都不愿意说的少年,能担负起养护父亲的责任吗?
星期天,我和几位朋友到茶室聊天。刚坐下,就被一群小孩子围上了.硬要为我们擦皮鞋。只有一个小孩没冲进来,在外面吆喝着:擦皮鞋!……离开茶室,我从那个小孩予面前走过时,发现那孩子竟是李俊!
“老师,让我为你擦一次皮鞋吧。”他说,脸上没有腼腆也没有沮丧。我答应了,伸过鞋子,他很用心地擦着。他一边擦一边说,他虽然不缠人,生意却不错。顾客告诉他,他的笑容很好看。
我说是吗?他又笑着告诉我,不久他还会复学的。他学会了笑,他的笑让他挣半天钱也能养活他和爸爸了。
我也高兴起来,我说我一定等他回来。可转过身,我的泪水就出来了。李俊在后面大声地喊,老师您要笑呀,您不要哭!我点点头,反而呜咽有声了。我终于没有给他补课,是他为我补了一堂人生课。
(选自《感动大学生的100篇微型小说》,有改动)
15.文中“我”设了一个什么“计”?为什么这样做?(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说说下列句子表现了李俊怎样的性格特点。(每题2分,共6分)
(1)他的脸涨得通红。我静静地站着,希望他能开口,但他的嘴唇好像紧紧锁住了似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习时,我见他站在一个男生边上,忸忸怩怩,很不自然的样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又笑着告诉我,不久他还会复学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文中说“看来我为他补得差不多了”,又说“我终于没有给他补课”,这两句话矛盾吗?为什么?(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联系全文,谈谈你对小说结尾处“是他为我补了一堂人生课”的理解。(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Section targeting

(四)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宋濂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曲伸,弗之息。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 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3分)
(1)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走:_________________
(2)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媵人持汤沃灌 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用“/”给下面这段话断句。(2分)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2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白语文。(每句2分,共4分)
(1)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文中从哪几个方面叙述了作者求学的艰难?试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4分)
23.读书苦,是当今许多中学生的共同感受。了解到宋濂的求学经历后,你又是怎样看待读书之苦的呢?说说看。(4分)
三、写作(60分)
24.请从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60分)
(1)_______________的假期(快乐、烦人、我梦想中……)
(根据括号中的提示补全题目,文体不限。)
(2)“知道周迅(著名演员)的越来越多,知道鲁迅的越来越少”,是当今中学生中的一个普遍现象,为此也又一次引发了关于偶像问题的大讨论。你有自己的偶像吗?你是怎么看待偶像问题的呢?请以“偶像”为话题,联系自己的经历、体验、见闻和认识,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

常德市2007年初中毕业会考参考答案
~、l.练胜驾详2.D 3.如:做人要踏踏实实;要不断充实自己;看人不要只看外表,而要注重内涵;越是

Section targeting

有学问的人越谦虚,相反,越是空洞的人越浮华;人生要负载一定的责任。等等。(答出一点即可计3分) 4.B 5.(1)欲辨已忘言 (2)但惜夏日长 (3)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4)能面刺寡人之过者上书谏寡人者能谤讥于市朝 (5)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6)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关夜鸣蝉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错字、添字、减字均不予记分) 6.张飞刘备关羽7.(1)举例一、《日出》的作者是:A舒庆春B.曹禺c.沙叶新答案:B举例二、《钦差大臣》的作者是谁?答案:果戈理举例三、有人说,戏剧人物通过对话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这一说法:A正确8.不正确答案A (2)注意措辞要符合特定的情境和主持人的身份,要恰当运用排比句式。如:恭喜你!获奖只是一个美妙的开端,明天的你一定会有更加顺利的发展,更加精彩的高潮,更加辉煌的结局!又如:不是所有的花都艳丽,但牡丹做到了;不是所有的树都挺拔,但白杨做到了;不是所有的人都能获奖,但你做到了。祝贺你!
二、8.C.9.家务劳动社会进步反面论证正反对比论证10.(1)肯运用心智去发现省时省力的方法,不盲目苦干,不满足于现状,不因循守旧;(2)笨拙,一味吃苦受累,不愿动脑筋想办法,缺乏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11.如:人们为了免除步行之苦,于是发明了汽车、火车等交通工具;为了方便消费者,人们发明了方便面,并由此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快餐市场。 l2.(1)动物世界的对称性艺术世界的对称性科学世界(未知领域)的对称性(大意对或用原文回答均可) (2)建筑艺术中存在对称之美 为什么对称会美13.A l4.有序、匀称、端庄;自然、灵活l5.每天借一个微笑给“我”;因为“我”了解他学习上最缺乏的不是知识,而是自信心l6.(1)内向,腼腆,缺乏自信 (2)内向,羞涩,好强,自尊 (3)开朗,乐观,对未来充满信心17.不矛盾。“看来我为他补得差不多了”的意思是李俊的成绩有了进步,“我”在心理上给“他”补了课,帮助他建立起了自信;“我终于没有给他补课”的意思是没有真正在物理知识上给他补课。 18.答案要点:生活中可怕的不是困难、挫折和痛苦,而是自轻、自卑和自弃,李俊面对困境和厄运积极乐观、决不言弃的人生态度为“我”树立了榜样,给了“我”教益和启迪,值得“我”敬佩和学习。 l9.(1)跑。 (2)曾经。 (3)热水。 20.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错一处扣l分,错两处扣2分) 21.(1)有时遇到他斥责人,(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一句话也不敢辩说。(2)寄居在旅店主人那里,每天吃两顿饭,没有鲜美的食物可以享受。22.四个方面:幼时家贫读书的艰难;成年求师叩问的艰难;从师旅途的艰难,求学生活的艰难。(读书之难,求教之难,拜师之难,生活之难。)(意思对即可) 23.答案要点:(1)我们现在的读书环境是优越的,与宋濂的苦与累比较,我们所谓的苦,简直可以说是微不足道。(2)“学海无涯苦作舟”,求学之路是艰难坎坷的。只有不畏艰难,勇于攀登,才能学有所成,勤奋是取得学业成功的重要前提。 (3)“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苦”现“乐”是相对的,我们应树立志向,培养兴趣,变苦为乐。(答对某两个方面即可给满分,如有创造性回答并言之成理,亦可)三、24.作文(略)

9、2007年中考语文的试题答案 常德市的

湖南省常德市2007年中考语文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
1.请用楷体根据拼音写成语,要求书写准确、规范、美观。
àn bù jiù bān
qiè ér bù shě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A.烙(lào)印 分泌(mì) 乳臭(xiù)未干
B.惬(qiè)意 冗(rǒng)长 怒不可遏(è)
C.阔绰(zhuò) 参差(cī) 拈(niān)轻怕重
D.丰腴(yú) 蜿(wān)蜒 姹(chà)紫嫣红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横亘 销声匿迹 不可明状
B.赘言 络绎不绝 孤陋寡闻
C.慷慨 一泄千里 无济于事
D.逻缉 人情世故 未雨绸缪
4.下面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解释不当的一项是( )
A.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这里指水草有意夸大声势,用力摇摆,引人注意);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徐志摩《再别康桥》)
B.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名地园林的标本(喻指具有代表性的事物),各地园林多少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叶圣陶《苏州园林》)
C.(常四爷对二德子说)要抖威风,跟洋人干去,洋人厉害(强横,难对付)!英法联军烧了圆明园,尊家吃着官饷,可没见您去冲锋打仗!(老舍《茶馆》)
D.我已经到了望九之年,我的经历可谓多矣。要讲后悔之事,那是俯拾皆是(这里形容后悔的事很多,可以随便举出事例)(季羡林《永久的悔》)
5.用课文原句填空。
①无丝竹之乱耳, 。(刘禹锡《陋室铭》)
② ,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③ , ,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④ ,卷我屋上三重茅。(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⑤箫鼓追随春社近, 。(陆游《游山西村》)
⑥蒹葭苍苍, 。所谓伊人, 。(《诗经•蒹葭》)
⑦ ,若出其中; ,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⑧李白在《行路难》中的两句诗“ , ”充分张扬了其豁达、放旷的个性。这两句诗今天还经常被人们引用,用以表明自己对前途充满乐观自信。
⑨孔子的“ , ”这两句话阐述了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告诉我们,学习上既要勤奋积累,也要善于思考。
⑩说到洞庭湖的广阔浩淼,人们往往容易联想到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相关描述:“衔远山,吞长江, ,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在这种阔大的景象描写中也包容着作者的开阔襟怀。
6.课堂内外,我们已接触了不少中外文学名著,请从供选篇目中任选一部,填写下面的读书卡片。(供选篇目:《西游记》、《水浒传》、《鲁滨逊漂流记》、《哈利•波特与魔法石》)
读书卡片
书名: 作者:
主要内容:
7.下面是2006年5月27日《常德日报》的一则消息,请给它拟一个标题(要求简洁明了)。
标题:
本报讯 5月20日,石门县博物馆通过了相关评审,正式成为湖南省科普基地。据悉,这次被列入科普基地的单位,全省仅17人,常德有石门、汉寿两县通过了评审。
石门县博物馆是一座以文物收藏、陈列开放、宣传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职能的综合性博物馆。多年来,该馆以常德市惟一幸存的县级文庙——石门文庙为馆舍,充分发挥宣传教育职能,大力开展科普教育,为人们学习科学、反对迷信、尊重知识、尊重历史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石门县博物馆已成为该县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接受科普教育的重要场所。
8.下面是一位同学的旅游日记,这段话在语言组织上有不够妥当的地方,请按要求帮助修改整理;在内容安排上也有不足之处,请提出改善意见。
好不容易等到周末的时候,老师终于带我们出发了。汽车行驶两个多小时后,我们便到达了向往已久的人间仙境——桃花源。我们欢呼雀跃,兴奋不已。一下车,我们就直想往里奔,老师连忙招呼我们,要我们稍稍休息一下,告诉我们买了门票后才能进入。买好了门票我们便在一位导游小姐的带领下欢快入场。我们穿过桃树林,观赏了好些古香古色的建筑,浏览了许多精美的石碑石刻,还上山顶饱览了景区全貌,最后来到泰人村,穿越泰人洞,结束了这次短暂而愉快的旅行。通过这次旅游,使我获得了不少收获。我既感受到了大自然景物的优美,也感受到了人文景观的优雅,还感受到了师生之间、同学之间融洽相处的愉快。真是一次难以忘怀的旅行!
①开头的一句话不简洁,可去掉多余的文字,宜删除:
②“通过这次旅游,使我获得了不少收获。”这句话有语病,应作这样的修改:
③这段文字其实可以划分为两个段落,请在文中用“//”标出段落界限。
④从内容安排上看,这段文字也有明显的不足,你的改善意见是: 二、阅读
风筝(课文节选)
鲁迅
但我是向来不爱放风筝的,不但不爱,并且嫌恶他,因为我以为这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艺。和我相反的是我的小兄弟,他那时大概十岁内外罢,多病,瘦得不堪,然后最喜欢风筝,自己买不起,我又不许放,他只得张着小嘴,呆看着空中出神,有时至于小半日。远处的蟹风筝突然落下来了,他惊呼;两个瓦片风筝的缠绕解开了,他高兴得跳跃。他的这些,在我看来都是笑柄,可鄙的。
有一天,我忽然想起,似乎多日不很看见他了,但记得曾见他在后园拾枯竹,我恍然大悟似的,便跑向少有人去的一间堆积杂物的小屋去,推开门,果然就在尘封的什物堆中发现了他。他向着大方凳,坐在小凳上;便很惊惶地站了起来,失了色瑟缩着。大方凳旁靠着一个蝴蝶风筝的竹骨,还没有糊上纸,凳上是一对做眼睛用的小风轮,正用红纸条装饰着,将要完工了。我在破获秘密的满足中,又很愤怒他的瞒了我的眼睛,这样苦心孤诣地来偷做没出息孩子的玩艺。我即刻伸手折断了蝴蝶的一支翅骨,又将风轮掷在地下,踏扁了。论长幼,论力气,他是都敌不过我的,我当然得到完全的胜利,于是傲然走出,留他绝望地站在小屋里。后来他怎样,我不知道,也没有留心。
然而我的惩罚终于轮到了,在我们离别得很久以后,我已经是中年。我不幸偶而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才知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于是二十年来毫不忆及的幼小时候对于精神虐杀的这一幕,忽地在眼前展开,而我的心也仿佛同时变了铅块,很重很地堕下去了。
但心又不竟堕下去而至于断绝,他只是很重很重地堕着,堕着。我也知道补过的方法的:送他风筝,赞成他放,劝他放,我和他一同放。我们嚷着,跑着,笑着。——然而他其时已经和我一样,早已有了胡子了。
我也知道还有一个补过的方法的:去讨他的宽恕,等他说,“我可是毫不怪你呵。”那么,我们会面的时候,是脸上都已添了许多“生”的辛苦的条纹,而我的心很沉重。我们渐渐谈起儿时的旧事来,我便叙述到这一节,自说少年时代的胡涂。“我可是毫不怪你呵。”我想,他要说了,我即刻便受了宽恕,我的心从此也宽松了罢。
“有过这样的事么?”他惊异地笑着说,就像旁听着别人的故事一样。他什么也不记得了。
全然忘却,毫无怨恨,又有什么宽恕之可言呢?无怨的怨,说谎罢了。
我还能希求什么呢?我的心只得沉重着。
9.文学常识填空。
本文作者鲁迅,原名 ,浙江 人。他是中国现代伟大的 、 和革命家。选入我们课本的鲁迅作品别有四篇,它们是 、 、《鲁迅自传》、《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10.在第一、二段中找出直接描写“小兄弟”的语句,并在原文中用横线标出。
11.就选文第一、二段的叙述与描写,简要分析“小兄弟”的人物形象。
12.注意文中划线的句子,按要求简明回答。
①“这一节”是指哪一件事件?
②“胡涂”在这里是指不明哪一事理?
13.在第三、四段中,文章反复强调“我”的心情很沉重:“很重很重地堕下去了”,“很重很重地堕着,堕着”。你对“我”此时心情的“沉重”是怎样理解的?
14.文章后面又说“我的心只得沉重着”,你对“我”此时心情的“沉重”又作怎样的理解?
(二)生命与气候共同进化
你能想到吗?千百万年以来,地球的气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地球的两大生命王国——动物界与植物界的斗争所决定的。动物吸进氧气而呼出二氧化碳,植物则吸进二氧化碳而放出氧气。二氧化碳为温室气体,因此可以立即得出结论:动物能使地球升温,而植物则使地球降温。如果哪一方占上风,那么地球就会面临温室效应或又一次严寒期。
五亿多年前的“寒武纪大爆炸”时期,地球被各种各样的生物占领着,当时的土壤中到处都是把二氧化碳释放到空气中的节肢动物,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高达今天的20倍,当时的气候极其温暖。
但是,植物很快进行了反击。化石显示,4.5亿年前,含有木质素的植物首次出现,木质素使细胞壁坚硬,这样植物就得以长大,地球上出现了第一批树木。随着全球的植物空前大量生长,毫无约束的光合作用从空气中吸取二氧化碳,使二氧化碳含量大大减少,而不能吸收木质素的、饥饿的节肢动物对此无能为力——地球进入了严寒期。
动物再次通过进一步进化进行了回去。当时的主角是白蚁和恐龙,它们学会了如何食用木质素,如何繁荣昌盛。它们粗重的呼吸及时植被的破坏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高达今天的3倍,地球大部分地区酷热而潮湿,又恢复了温室效应。
然而植物并没有被消灭。在6500万年前恐龙因为小行星的碰撞或其他灾难而彻底消失后,植物抓住了这一机会,突破点是第一批草地的出现。青草本身不会保存很多二氧化碳,但能形成软土,软土可以保存大量的二氧化碳,从而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降低。事实上,草地生态系统含有的碳比森林生态系统还多。
过去约四千万年来,大量草地布满全球,取代了许多年以前的森林地带。在草地的影响下,地球逐渐降温,终于在200万年前进入冰川期。
大约1万年前,由于人类活动的显著增强,使地球空气的二氧化碳含量再度升高,尤其是近百年来,地球的温室效应愈来愈明显。
也许,地球上的整个生物圈就像我们所熟知的生物个体调节其体内环境那样,不停地调节着地球的大气环境,使气候能适合地球上生物生存进化的需要。换句话说,地球的生物圈是在主动地调节环境,而不是在被动地适应环境。果真如此,数十亿年的气候变迁不仅仅是太阳或地球的原因,生物为了自己的利益也深深地参与其中了。
15.根据文意填意。
①在生命与气候的共同进化过程中,如果 ,那么地球就会面临温室效应;如果 ,那么地球就会面临严寒期。
②地球上出现第一批树木的时间大约是 ,出现第一批草地的时间大约是 。
16.以下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在节肢动物繁盛的“寒武纪大爆炸”时期,地球上也应该有植物的存在。
B.在含有木质素的植物大量出现之后,地球上也还存在着节肢动物。
C.恐龙的消失是因为小行星撞击地球而造成了毁灭性的灾难。
D.地球的气候变迁还与太阳的活动和地球本身的地理地质状况相关。
17.下面是地球气候变迁的五个阶段,请依据文意合理排序。
①“寒武纪大爆炸”时期,地球气温高。②恐龙消失,草地遍布,地球进入冰川期。③白蚁和恐龙主宰地球,地球恢复温室效应。④树木大量生长,气温下降,地球进入严寒期。⑤人类活动显著增强,温室效应愈来愈明显。
正确顺序是:
18.近百年来,地球的温室效应愈来愈明显,为了遏止这一势头,请你提出几条合理化建议。
(三)许多事不必在乎
人生在世,有些事是应该在乎的,比如我们的人格,我们的尊严,做人的道德操守,人生的价值取向等等。如果这些你根本不在乎,那你就枉自顶着一个人头,空来人世一遭。然而人要活得豁达、潇洒,又有许多事是不必在乎的。
宠辱不必在乎。人生是个曲折过程,有得有失,有升有沉,可以得人宠信,也会遭诬受辱。古往今来,这样的人和事演绎了千千万万,谁能数得清?故达观者宠亦淡然,辱亦泰然,早就有“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之说。我们自然也应学会从容面对。
名利不必在乎。名利取之有道不是个坏东西,但决不可做功名利禄的奴隶,否则,一定活得不自在,活得很累,其甚者不择手段攫取之,还将造成祸害和罪恶。我们如果淡泊,量力而拼,从容而搏,坦然自若地去追求属于自己的那一份真实,有也自然,无也自在,如淡月清风一般来去不觉,不是要轻松得多吗?
成败不必在乎。“失败乃成功之母”,“成功若不正视,也可能变为失败之母”,这都是智者哲人掷地有声的金石之言。懂得了成败之间的这种辩证关系,我们便没有多少理由因失败而苦恼沮丧,或因成功而骄傲狂妄。在成功面前,最该提醒自己的是:胜不骄,败不馁,既不骄纵自己,也不隳颓自己。
人言不必在乎。许多人之所以举手畏触,抬足畏坠,患得患失,诚惶诚恐,一辈子干不成什么大事,与其说是缺乏才智,倒不如说是丧失了自己。他们成天跪伏在别人的阴影里,太在乎上司的脸色,太在乎老板的眼神,太在乎周围人对自己的态度,对别人的一言一行,甚至一声咳嗽都煞费猜度,尽力迎合,完全没有了自己的精、气、神。要治好这种精神上的“侏儒症”,就要挺起脊梁,堂堂正正做人,自己该做什么就做什么,“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至于那些不涉原则的纷争、鸡零狗碎的恩怨、飞短流长的中伤、亲朋同事的误解等等,都只能算是生活中的小插曲,更不必在乎。人生一世,不如意事常八九,哪能处处认识一致,事事无怨无艾,人人对你理解?要学会自我调节,化解块垒,放下那些不必要的精神负担。对那些烦人的小事说一声“不在乎”,对别人是一种宽容,对自己也是一种解脱。
许多事不必在乎,是修养,是气度,也是睿智。它能使我们沉迷时变得清醒,贪求时变得淡泊,对任何事也便拿得起,放得下,甩得开。人达到了这种境界,精神的天空晴空一碧,云卷云舒,是那么令人神往。
19.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分论点又有哪些?请简要作答。
20.说说划线的句子在文中所要表达的中心意思。
①“成功若不正视,也可能变为失败之母”
②“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③人生一世,不如意事常八九,哪能处处认识一致,事事无怨无艾,人人对你理解?
21.题目是“许多事不必在乎”,而文章开头却说“有些事是应该在乎的”,揣摩作者这样开头的用意。
22.试分析文章在论述“宠辱不必在乎”这层意思时的论证过程和论证方法。
(四)秋水
《庄子》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已。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23.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词。
①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辩:
②东面而行,不见水端 端:
③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长:
2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字的意思和用法,有一项不同于其他各项,它是( )
A.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B.野语有之曰
C.少仲尼之闻
D.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25.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①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②道闻百,以为莫己若。
26.以下是对文章的分析理解,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河伯起初觉得自己的天地最广大,是因为他所拥有的天地确实阔大,他当初的认识有局限是情有可原的。
B.河伯看到广阔的大海,发出了由衷的感叹,承认自己的原有认识是错误的,这一认识转变是值得肯定的。
C.在河伯的感叹里,河伯觉得有些人对孔子和伯夷的看法是不正确的,他们不应该认为孔子的学识少,也不应该认为伯夷的道义轻。
D.河伯的感叹里还表达了这样的意思:自己有幸来到大海,增长了见识,否则,因见识短浅而自以为是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27.也许你能从这则寓言中受到不少启发,请谈谈自己最深的感受。
三、作文
28.请从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①以“绿色”为题作文。
②先阅读下面的小诗,再根据提示和要求作文。
春姑娘成了冬婆婆,
那是时令变了;
阴沉沉化作晴朗朗,
那是天色变了;
水窝子成了聚宝盆,
这是世事变了;
愁容化作笑靥,
这是人情变了。
自然、社会、人生都处于不断的变化发展过程中,请以“变化”为话题,联系自己的经历、见闻和感受,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或者叙说故事,写一篇记叙文;或者发表见解,写一篇议论文;或者说明一种事物或一个过程,写一篇说明文;也可写成叙议结合的散文。但不要写成诗歌或戏剧。
请自觉拒绝抄袭,也不要利用本试卷所提供的诗文进行扩写、缩写和改写!
参考答案
1.按部就班 锲而不舍 2.C 3.B 4.A 5.①无案牍之劳形 ②海日生残夜 ③庭下如积水空明 水中藻荇交横 ④八月秋高风怒号 ⑤衣冠简朴古风存 ⑥白露为霜 在水一方 ⑦日月之行 星汉灿烂 ⑧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⑨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⑩浩浩汤汤 横无际涯 6.参考:①《西游记》吴承恩 前几回写孙悟空出世和大闹天宫;后面写他与猪八戒、沙和尚一同保护唐僧西天取经,一路上,他们降妖伏魔,历尽千难万险。书中充分表现了孙悟空的神异本领和大无畏的斗争精神。 ②《水浒传》施耐庵 写的是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位英雄好汉,聚义在梁山水泊,杀富济贫,抗拒官府,造反起义的故事。塑造了一群反抗压迫的英雄形象,反映了官逼民反的主题。 ③《鲁滨逊漂流记》笛福(或丹尼尔•笛福)小说写水手鲁滨逊遭遇海难,漂流到孤岛顽强生存二十多年的故事。歌颂了人类的冒险精神和生存意志。 ④《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罗琳《或J.K.罗琳》哈利•波特从小失去父母,缺乏关爱,十一岁那年,他来到了神奇的魔法学校,这里诡谲离奇,不可思议。种种神秘而有趣的经历,友谊的力量,正义与邪恶的较量,与命运抗争的勇气都在书中表现得震撼人心。 7.石门县博物馆成为省科普基地(或:石门县博物馆通过了省科普基地的资格评审/或:石门县博物馆被确定为省科普基地) 8.①“的时候” ②去掉 “通过”(或去掉“使”) ③“//”标在“通过”之前 ④把中间观赏游玩的内容写具体细致(大意如此即可) 9.周树人 绍兴 文学家 思想家 《孔乙己》《故乡》 10.横线打在两处:第一段中的“和我……他高兴得跳跃”。第二段中的“他向着大方凳……瑟缩着。” 11.要点:“小兄弟”特别喜欢风筝,具有一般儿童天真活泼的天性,但在他的身上更多的是压抑和受委屈,他瘦弱多病,胆小怕事,遭受欺负。 12.①指“我”当初毁掉弟弟的蝴蝶风筝 ②“ 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也可用自己的话作答) 13.当“我”明白了游戏和玩具对儿童的重要性的道理后,觉得当初毁掉弟弟的风筝是一种精神的虐杀,因而感到深深地自责、愧疚和懊悔,所以心情沉重。而这种沉重的心情由于时空的缘故暂时无法排解,便只得“堕着、堕着”。 14.要点:想得到弟弟的宽恕而不得,因而心情不能宽松起来,显得依然沉重;为弟弟的被虐杀而不自知感到悲哀,为这种愚昧麻木感到沉重;为虐杀和被虐杀的普遍现实感到沉痛。 15.①动物占上风 植物占上风 ②4.5亿年前 6500万年前 16.C 17.①④③②⑤ 18.保护已有植被,大量栽树种草,增加植被总量;使用清洁能源,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总量;加强科技研发,人工消解温室气体等。19.中心论点:人要活得豁达、潇洒,有许多事是不必在乎的。分论点:宠辱不必在乎,名利不必在乎,成败不必在乎,人言不必在乎,生活中的烦人小事不必在乎。 20.①不必在乎成功(不要因成功而骄傲狂妄),因为成功也可能变为失败 ②不必在乎人言,自己该做什么就做什么 ③不必在乎烦人的生活小事,因为这些事情的发生是情理之中的。 21.要点:作者是想把自己的议论建立在科学严密的基础之上,一方面要尊重一般事情,尊重人们的一般认识,这是作者建立新观点的基础;另一方面,把两种相对的意思都说出来,是一分为二的观点,是一种辩证的态度。这样开头,既显得观点的新颖独特,又显得论述的科学严谨。 22.文章在这里是先提出问题(论点)——宠辱不必在乎,再从一般事理出发,讲宠辱不必在乎的道理,接着试图举例论证,指出得宠受辱的人和事很多,然后再以达观者的正确态度和有说服力的名言论述了“宠辱不必在乎”的道理。最后,以“我们自然也应学会从容面对”作结。这段文字,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论证过程相当清晰,论证的方法主要是道理论证。 23.①同(通)“辨”,分辨。 ②尽头。 ③长久,永远。 24.B 25.①秋天里的洪水按时到来,众多河流的水注入黄河。 ②听到了上百条(不少)道理,便认为没有人比得上自己了。 26.C 27.可能的感受:①现有的见识往往是有限的,我们不应囿于已有的见识而骄傲自大; ②个人的见识是有限的,即使是博学的孔子也有被人认为学问少的时候,因此我们一方面没有骄傲的理由,另一方面也要不断学习充实自我;③河伯善于反省自我的态度,勇于承认错误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④见识短浅,学识浅陋就会遭人耻笑,因此我们要不断学习,不断进步。28.略

与生命与气候中考语文相关的内容

其他城市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