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气候百科 > 气候变化的案例新闻

气候变化的案例新闻

发布时间:2021-06-08 18:01:55

1、全球气候变化事件

全球变暖 负面影响加剧
全球变暖的负面影响多达10种,其中最明显的就是气候灾害越来越频繁。2009年8月,台风“莫拉克”肆虐中国台湾省,造成约500人丧生,7000人无家可归。

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墨西哥自2009年年初以来降水锐减,大部分地区遭遇了70年来最严重的旱灾;印尼也遭遇严重旱灾,水稻产量减少75万吨。世界气象组织表示,厄尔尼诺现象导致了全球气候异常,中国、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等国家均出现了干旱以及持续高温的异常天气,厄尔尼诺现象有可能持续到2010年第一季度。

全球变暖更造成了冰川融化。国际环保组织有关人士在北极科考发现,全球最大的冰川之一彼得曼冰川正在快速融化,海冰也在持续减少,这不但威胁北极熊等动物的生存,也威胁人类的生存。

全球变暖威胁小岛屿国家。马尔代夫有着“人间天堂”的美誉,然而这个天堂岛国却面临着消失的危险。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 IPCC )警告说,如果到2100年海平面上升18厘米~59厘米,足以让马尔代夫遭遇灭顶之灾。

是这个不?
希望采纳

2、人类活动导致气候变化的例子

http://www.gx.xinhuanet.com/ca/2007-02/05/content_9235115.htm

http://gb.cri.cn/1321/2007/02/03/1569@1435744.htm

3、急~全球变暖的极端气候事例

(投影)珠峰、岛国图瓦卢美丽海岸线、企鹅照片
1、据新华社沈阳2003年9月14日电(记者张玫、沈科)中国科学家测量发现,世界之巅——珠穆朗玛峰峰顶覆盖的千年积雪30余年来正在不断融化变薄。使珠峰的雪面高程33年持续下降了约1.3米。
2、2004年2月19日拍摄的照片显示了南太平洋岛国图瓦卢的美丽海岸线。这个四季风景如画的南太平洋小国目前正面临被海水吞没的危险。
3、据报道,南极地区的阿德利亚企鹅数目从1975年的1.5万对减少到目前的9000对左右。
对平均海拔只有1.5米高的印度洋岛国马尔代夫来说,气候变化关乎它的生死。根据科学家最新发布的在研究报告,如果全球变暖的趋势以目前的速度持续下去,那么这个由1192个小岛组成的国家将在本世纪消失。

在积极申请成为“世界新七大自然奇迹”之一的同时,马尔代夫在为最坏的情况做准备,那就是举国搬迁。总统纳希德说:“如果海平面没过我们的头顶,我们就必须搬迁。我们认为这种情形在60年至70年之内还不至于出现,但马尔代夫必须从现在开始就有所准备。”

纳希德去年11月上任总统不久时曾宣称将会成立一个主权基金,以便在马尔代夫受到海平面上升威胁时迁徙全国35万人民。今年较早前,他誓言透过使用可再生能源和减少国际航机排出的二氧化碳,在十年内把马尔代夫的碳气体净排放量降至零。

4、近期(近几年都行)关于气候时事新闻

今后异常天气出现可能更频繁印度遭严重高温干旱,最高气温逼近50℃;持续罕见寒流暴雪冻结“北半球”;近40年来最严重高温干旱引发俄罗斯森林大火;热浪席卷北半球多国;强风暴“辛加”横扫欧洲;大范围泥石流夺乌干达百条人命;严重雪崩肆虐亚洲中南部;近81年来最严重暴雨洪涝致巴基斯坦1800人死亡;强台风“鲇鱼”横行东南亚;巴西里约热内卢大暴雨创新记录。中国刚刚度过极端天气事件极为频繁的2010年。放眼全球,极端天气正在各地攻城略地。南半球的澳大利亚正遭受“200年一遇”的大洪灾;目前巴西已有超过800人在洪水和泥石流中丧生;斯里兰卡有36万人因洪水无家可归;日本、韩国出现数十年来的最低温。极端天气汹涌而至,人类正面临着来自大自然的新挑战。面对考验,气象界、科学界做好了应对准备没?极端天气发力2010年是有记录最热一年2010年是有记录以来最潮湿、最热的一年,共有18个国家出现史上最高温,而欧洲和澳大利亚的一些地区则经历了异常寒冷的一年。细捋去年的异常天气事件,很多人肯定还记得:西南地区特大干旱、暴雨频袭华南江南、海南遭遇罕见降水、强降水引发舟曲泥石流……广州“5·7”特大暴雨依然历历在目。去年5月6日至7日,广州市在3个小时内降下了213.1毫米的暴雨。在那一周内,三场暴雨接踵而至,一周降雨量高达440毫米,相当于广州年降雨量的1/4,冲破广州市百年纪录。“影响范围之广、降水强度之强、持续时间之长,为历史罕见。”广东省气象台首席预报员林良勋这样评价。“2010年气候影响综合评价为较差年景。”省气象局提供的报告显示,据不完全统计,去年广东各种气象灾害造成全省直接经济损失约142亿元、死亡145人、失踪41人。其中,对广东影响最大的天气是强台风“凡亚比”。去年9月21日起,“凡亚比”席卷广东大部分地区,给粤西等地造成了严重的泥石流灾害,导致超过百万人受灾,上百人死亡或失踪;倒塌房屋1.6万间;受灾农作物面积66.4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超过50亿元。华南地区的情况是全国的一个缩影。日前公布的《2010年中国气候公报》显示,2010年我国年降水量681毫米,比常年偏多11.1%,为1961年以来第二多,年暴雨天数比常年偏多21.5%,年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0.7摄氏度。“2010年我国极端高温和强降水事件发生之频繁、强度之强、范围之广历史罕见,是本世纪以来我国气候最异常的一年!”事实上,极端天气在过去一年席卷全球。印度遭遇严重高温干旱,最高气温逼近50℃;近40年来最严重高温干旱引发俄罗斯森林大火;近81年来最严重暴雨洪涝致巴基斯坦近1800人死亡……本月20日,世界气象组织发表公报指出,“2010年是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世界气象组织提供的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全球平均气温比1961年到1990年间的平均气温高出了0.53℃,专家将2010年、2005年和1998年共同列为全球有记录以来最热的年份(前者比后两者分别高出0.01℃和0.02℃),同时2001年到2010年也成为有记录以来最热的10年。大量的极端天气成为2010年的显著特点。2010年是有记录以来最潮湿、最热的一年,共有18个国家出现史上最高温。世界气象组织还表示,2010年非洲大部分地区、亚洲南部和西部以及北极地区的气温都高于往年,很多地方都刷新了最高温度记录,而欧洲和澳大利亚的一些地区则经历了异常寒冷的一年。世界气象组织专家阿斯拉尔说,计算机仿真研究显示,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今后极端天气现象的发生将更频繁,且强度更大,影响地区更广,例如以往100年才出现一次的热浪,可能变为20年出现一次。到了本世纪末,2003年欧洲夏季极端炎热,可能不再显得很特别。“近几年来,全球极端天气呈现出来的特点是,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突破(有记录以来)的极值也越来越大。”中科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匡耀求指出。据他分析,这种极值的不断突破是双向的,即最高气温可能会越来越高,最低气温可能会越来越低。“人们会感觉夏天的时候特别热,冬天的时候特别冷,而不只是向一个方向变化。”全球变暖作祟?有专家称祸首是“拉尼娜”全球气候变暖与极端天气事件增加之间肯定存在某种联系,但现在还没有充分的证据。但对于极端天气频发的原因,全球科学界几乎莫衷一是。出于严谨,鲜有科学家会对目前极端天气频发的具体深层次原因妄下定论。因为气候研究是一门统计科学,只有5到10年内不断重复,才能有定论。面对频发的气候灾难,气象界显然倍感压力。但对于其成因以及预测,气象界还是一筹莫展。相比圈外学者,气象专家更为忌讳回答极端天气频发成因等问题。“极端天气事件增加是事实,但它的成因是一个世界性难题,目前还没有定论。气象界是没法给出确切答案的!”面对南方日报记者的追问,广东省气象台首席预报员林良勋坦陈。在分析2010年我国天气气候异常的原因时,国家气候中心主任宋连春就曾表示,气候是受大气、海洋、冰雪、陆地和岩石等圈层影响的复杂系统。2010年我国天气气候异常与气候系统各圈层的异常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密切相关。对于最近南半球澳大利亚、巴西等多国爆发的洪水、泥石流灾害,很多专家认为,罪魁祸首是拉尼娜现象。拉尼娜是指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面温度持续异常偏冷的现象(与厄尔尼诺现象正好相反),意为“小女孩”(圣女婴),也称为“反厄尔尼诺”或“冷事件”。匡耀求介绍“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经常交替发生。从气象统计来看,它们往往跟干旱、洪灾联系在一起。去年中国发生的西南大旱,就很可能是受到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在“厄尔尼诺”消失后“拉尼娜”在去年7月开始逐渐形成。不过在气象专家看来,它们能够影响气候变化,但其影响主要集中在环太平洋地区,并不能完全作为解释全球极端气候事件频发的原因。从目前来看,认为极端天气事件频发是由全球变暖所导致的学者占多数。但对于其中机理,目前整个科学界尚无令人信服的成果和结论。宋连春也认为,全球气候变暖是极端事件增多、增强的大背景。近百年的全球气候变暖不仅表现在气温升高,也表现在气温变率加大,极端天气气候事件趋多、趋强。过去几十年一遇的极端事件更为频繁地出现,不仅会出现高温、热浪,极端冷事件也会出现,寒冷地区暴风雪的强度和频率增加,温暖地区暴风雪强度也会增加。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在广东省气象局首席专家杜尧东看来,这个命题既不能被证明,也不能被证伪。“全球气候变暖与极端天气事件增加之间肯定存在某种联系,但现在还没有充分的证据。”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也正从某些极端气候事件反馈过来,这被视为自然对人类的惩罚。极端天气就像“坏小子”考验各国政府世界气象组织专家阿斯拉尔表示,早在1990年,气候模型已经预测到:在一个变暖的地球上将会出现更强和更频繁的极端气象事件。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的首份评估报告称,高温事件的出现频率在未来将更频密,寒冷事件在当时预计出现频率会降低。空气流动的不断变化和它覆盖范围的改变所带来的影响也有所涉及,但是报告认为难以预测。事实上,极端天气就像是一个个调皮捣蛋的“坏小子”,不仅在广东、在中国,就是在全球,目前也对此基本束手无策。林良勋分析,异常天气分两种:渐进性天气和突发性天气。前者指的是一个累积过程所产生的,比如去年气温走低,使广东气温比历史上常年同期偏低3℃—4℃,还有干旱形成等。后者则指的是短时间产生的强烈天气,比如台风、强暴雨等。“对于渐进性极端天气,我们会有一个观察时期,在发生过程中会对其进行统计和监测,能够适时提供一些预测、预报和预警。”林良勋说,但对于后者,气象预报部门目前还难以准确预测。从某个角度说,人类发展史就是一部对人类征服自然过程的历史,随着人类科技水平的进步,自然似乎正在逐步被驯服,但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也正从某些极端气候事件反馈过来,这被视为自然对人类的惩罚。人与自然的关系正在被重新定位。在这一新的历史历程中,包括气象学家在内的全球科学家自然不能坐视不理。作为领衔广东气象预报领域的知名专家,林良勋表示,气象界要从全球气候变化当中去捕捉一些可能会发生极端气候事件的信号,比如在拉尼娜年和厄尔尼诺年会发生什么样的气候变化,还有青藏高原气温的变化、北极冰盖厚度和面积的变化,对人类有什么影响。通过这些研究,“去找一些前期信号,然后尽早提前发现极端天气发生的可能”。其次是做好预报预警工作,通过气象监测,在事件发生临近时向公众社会提供决策,包括如何去面对这种极端气候事件,不仅要防风防雨,还要防泥石流、山体滑坡等次生灾害。“气候和气候变化问题越来越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全球性问题。”宋连春表示,尽管气候变化是逐步的、渐进的,但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影响却是突然的、急剧的,极端气候给人类造成的影响是深远的,人类社会必须承担“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采取紧急行动,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南方日报记者 黄应来

5、举一个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全球气侯变暖

冬天的雪越来越少了,而且还小了

6、有关全球变暖,低碳生活,节能减排的事例,现象

12月7日至18日,联合国在哥本哈根召开“气候变化大会”。这次大会举世瞩目,被喻为“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有190多个国家和地区代表及众多媒体记者参加。

气候变化没有国界,它是一种“无声的危机”,是人类面临规模最大、范围最广、影响最为深远的挑战之一。科学研究证明,气候变化不仅影响和制约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甚至开始威胁到人类的生活、健康和生存。各种全球变暖背景下的极端气候影响在世界各地频频上演,暴雪、飓风、洪水、干旱……全球气候变暖还引起冰川崩塌消融、海平面上升、粮食减产、物种灭绝……这些严峻的现实都在警示我们,由气候变化引发的各种灾难并不遥远。转变现有发展方式和消费模式,掀起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绿色浪潮,有效遏制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刻不容缓。

科学研究表明,气候变化主要是由化石燃料燃烧排放大量温室气体造成的,其中二氧化碳的排放更是导致气候变暖的元凶,如能减排二氧化碳就可大大减缓全球气候的变化。正鉴于此,“低碳经济”、“低碳技术”、“低碳发展”、“低碳生活”、“低碳消费”、“低碳社会”、“低碳城市”、“低碳世界”等新概念、新政策在世界各国应运而生。可以说,低碳经济已经成为世界潮流,必将引领全球的生产模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国家权益发生深刻变革。而且,低碳并不遥远,它就在我们的生产、生活与消费中,正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阿西姆·施泰纳说,“在二氧化碳减排过程中,普通民众拥有改变未来的力量”。在国家推行环保政策越来越坚决的境况下,民众 “低碳”意识和环保观念的加强显得尤为重要。其实,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很多细枝末节,就与缓解气候变暖的大局息息相关。譬如,使用节能电器,节约洗浴用水,采用绿色出行方式,节约使用木、纸制用品等等。选择这种“低碳生活”,你我只在举手之劳间,就能为节能减排出力。今年的“世界地球日”,我国全民低碳行动试点项目在京启动,旨在倡导社会低碳生活方式,提高全民节能减排的意识。

专家认为,气候变化有90%的可能是人类活动造成的。地球是我们人类共有的家园,任何国家和个人都不可能独善其身。节能减排能否奏效?延缓全球气候变化能否成功?我们能否逃脱全球气候变化的各种灾难?答案由全人类的实际行动决定。选择消极以待还是拿出行动,是积极改善还是继续破坏,我们对全球气候变暖而做的所有举动,都会得到大自然相应的回应。在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的当下,低碳生活可以节省开销,让我们的身体更健康,让人类生活的环境更优美,不仅减轻了自身的负担,也减轻了地球的压力,何乐而不为呢?

气候变暖呼唤“低碳生活”,这不仅是一种时尚,更是高尚。从今往后,让我们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7、气候造福于人类和给人类带来灾难的例子

全球变暖将给地球和人类带来复杂的潜在的影响,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例如随着温度的升高,副极地地区也许将更适合人类居住;在适当的条件下,较高的二氧化碳浓度能够促进光合作用,从而使植物具有更高的固碳速率,导致
植物生长的增加,即二氧化碳的增产效应,这是全球变暖的正面影响。但是与正面影响相比,全球变暖对人类活动的负面影响将更为巨大和深远。今年8月份CCTV报道,由于气候变暖的影响,珠穆朗玛峰的顶峰下降了1.3米。 祁连山冰川缩减危及河西走廊:近年来,祁连山冰川融化比上个世纪70年代减少了大约10亿立方米,冰川局部地区的雪线正以年均2-2.6米的速度上升。专家分析,冰川退缩,雪线上升除自然气候因素外,另一个主要原因是人口膨胀,超载超牧,过度开垦,乱砍滥伐,滥采地下水有关。《中国环境报》2004-9-16
1、海平面上升的影响
过去的百年海平面上升了14.4cm,我国上升了11.5cm。海平面升高的原因,主要是海水热膨胀,当海洋变暖时,海平面则升高。全球升温会引起地球南北两极的冰山融化,这也是造成海平面上升的主要原因之一。海平面上升的直接影响有以下几个方面:
(1) 低地被淹:
英国加高堤坝应对气候变暖 全球变暖使海平面升高,暴风雨频率增加,这使英国人不得政治面目 加高防洪堤坝。据英国官方近日公布的统计数据,在过去的20年中,由于泰晤士河的水位随全球变暖而升高,当地政府机构不得不先后88次加高防洪堤坝,以保障伦敦人的生命财产安全。,据悉,人们现在平均每年4次加高其堤坝。据估计,在2030年以前,其加高堤坝的频率会达到每年30次。钟和 中国环境报2004-10-19
(2) 海岸被冲蚀
(3) 地表水和地下水盐分增加,影响城市供水。
(4)地下水位升高。
5) 旅游业受到危害(海平面上升50米,大连秦皇岛青岛北海三亚滨海旅游区向后31-366料,沙滩损失24%,北戴河沙滩损失60%。2002年中国国土资源公报报道,沿海旅游业已成为第一大产业,其产值为2503亿元,占海洋产业总产值的34.6%。
(6) 影响沿海和岛国居民的生活(占世界1/3的人口),使之受到威胁。如果极地冰冠融化,经济发达、人口稠密的沿海地区会被海水吞没,马尔代夫、塞舌尔等低洼岛国将从地面上消失,上海、威尼斯、香港、里约热内卢、东京、曼谷、纽约等海滨大城市以及孟加拉、荷兰、埃及等国也将难逃厄运。
2、对动植物的影响
气候是决定生物群落分布的主要因素,气候变化能改变一个地区不同物种的适应性并能改变生态系统内部不同种群的竟争力。自然界的动植物,尤其是植物群落,可能因无法适应全球变暖的速度而做适应性转移,从而惨遭厄运。以往的气候变化(如冰期)曾使许多物种消失,未来的气候将使一些地区的某些物种消失,而人些物种则从气候变暖中得到益处,它们的栖息地可能增加,竞争对手和天敌也可能减少。比如说桔子,过去20世纪70年代,它的最北的边界线是在黄山一线,宣城市也曾经试种过,但到冬天的一场大雪,树木就冻死了。但现在我们校园里的桔子树都长得很好。又如,扬子鳄只生活在宣城、泾县和南陵这样狭 小的地带,如果北界线北移,扬子鳄可能会自然绝种。这是从我省的局部地区来讲。从全国来讲,我国把冬季1月0度等温线作为副热带北界,目前这一界线处于我国秦岭-淮河一带。研究发现,气温升高会使这一界线北移至黄河以北,徐 州、郑州一带冬季气温将与现在的杭州武汉相似。
3、对农业的影响
一年中温度和降水的分布是决定种植何种作物的主要因素,温度及由温度引起降水的变化将影响到粮食作物的产量和作物的分布类型。气候的变化曾经导致生物带和生物群落空间(纬度)分布的重大变化。如公元800-1200年北大西洋地区的平均温度比现在高1℃,使玉米在挪威种植成为可能,但到了公元1500-1800年,西欧出现小冰川期,平均气温也只比现在低1-2℃,就造成了挪威一半农场弃耕,冰岛的农业耕种活动则几乎全部停止。除此之外,全球变暖还会使高温、热浪、热带风暴、龙卷风等自然灾害加重。因此,全球气温升高后,世界粮食生产的稳定性和分布状况将会有很大变化。
4、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人类健康取决于良好的生态环境,全球变暖将成为下个世纪人类健康的一个 主要因素。极端高温将成为下世纪人类健康困扰变得更加频繁、更加普遍,主要 体现为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尤其是疟疾、淋巴腺丝虫病、血吸虫病、钩虫病、 霍乱、脑膜炎、黑热病、登革热等传染病将危及热带地区和国家,某些目前主要 发生在热带地区的疾病可能随着气候变暖向中纬度地区传播。

8、全球气候变暖当前影响,近几年的具体事例?

1.太平洋岛国图瓦卢举国搬迁,因为全球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他们的国家有被淹没的危险;百
2.马尔代夫平均海拔只有一米,也面临着被淹没的危险;
3.厄尔尼度诺现象与拉尼娜现象都与全球变暖有关;
4.太平洋海域许多珊瑚的版死亡,也是由于全球变暖造成的;
5.北极冰川融化,格陵兰的冰川与过去50年相比,面积大大缩小,且每年缩小的速度都在加快。
目前只能想到这些了...要是以后想到了别的再补充吧,希望权能帮到你。

与气候变化的案例新闻相关的内容

其他城市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