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气候百科 > 镇雄气候条件

镇雄气候条件

发布时间:2021-06-09 06:34:05

1、云南昭通镇雄天气现状

04月10日(今天)

白天:多云
夜间:阵雨
11℃~23℃
微风
04月11日(星期三)

白天:阵雨
夜间:小雨
8℃~22℃
微风
04月12日(星期四)

白天:小雨
夜间:小雨
7℃~16℃
微风
04月13日(星期五)

白天:小雨
夜间:晴
8℃~15℃
微风

2、镇雄县的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镇雄位于云南省东北,云贵川三省结合部,地跨东经104°18′至105°19′,北纬27°17′至27°50′。东以赤水河为界与四川叙永相邻,南连贵州毕节、赫章,西毗彝良,北抵威信。
县属坡头乡德隆村,即“鸡鸣三省”之地。县境从东至西99公里,从南到北54公里,总面积3696平方公里。县城驻地乌峰镇,距省城昆明598公里,距贵阳326公里,距重庆505公里,距成都618公里,距昭通265公里。县城与毗邻市(县)城距离,距叙永182公里,距威信87公里,距赫章76公里,距毕节73公里,距彝良220公里。
地貌 镇雄位处云贵高原北部斜坡地带,境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全县无坝区,只有半山区、山区和高寒山区。地势西南高,东北低,中部和南部稍平缓。最高点是安尔乡麦车村的戛么山,海拔2416米;最低处为罗坎镇桐坪村大滩,海拔630米。
气候
镇雄大多数地方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少数河谷地区属北亚热带气候,年平均气温11.3℃,日照1341小时,无霜期218.6天,年平均降水量914.6毫米。

3、今年镇雄气候冷吗?

镇雄大多数地方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少数河谷地区属北亚热带气候,年平均气温11.3℃,日照1341小时,无霜期218.6天,年平均降水量914.6毫米。镇雄县境内有横江、赤水河、乌江三大水系,含大小河流39条,主要河流有白水江、罗甸河、翟底河等。全县每年降水量33.65亿立方米,地下水储量10.38亿立方米,水能理论蕴藏量26万千瓦,实际可开发量22万千瓦,现已开发3.69万千瓦。

4、镇雄是什么样的

锁钥南滇、咽喉西蜀:昭通古称朱提,唐以降称乌蒙。清雍正九年(1731),在完成改土归流并镇压了土司残余势力的叛乱后,云、贵、桂总督鄂尔泰以乌蒙"不昭不通之甚者也",题请雍正思准"举前之乌暗者,易而昭明;前之蒙蔽者,易而宣通",易名昭通府,附郭恩安县。

今昭通地区处云南省东北部,北纬21°34′-28°40′、东经102°52′-105°19′之间。西、北与四川凉山州、宜宾地区相望,东与贵州毕节地区界邻,南与本省曲靖市、昆明市接壤。辖昭通、鲁甸、巧家、大关、盐津、水富、绥江、彝良、永善、镇雄、威信11市、县,总面积22423平方公里,人口475万。地委、行署驻地昭通市,地处云、贵、川三省接合部中心位置,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区位优势明显,风景名胜怡人的发展中的城市。

全区处于四川盆地向云贵高原抬升的过渡地带,地质结构复杂,地貌特征显著。乌蒙山绵延于东北,横空出世,莽莽苍苍,大气磅礴,雄浑壮美。五莲峰迤逦于西南,峰出岩岫,人云表,灵秀俊伟,万千气象。山有水之源,水为山之灵。金沙江自巧家蒙姑入境,浩荡北流,穿越5个县、市,至水富出走.区内流长414公里。牛栏江东向西行,奔走于巧家、鲁甸两县间,区内流长113公里。横江由东向北,支流丛杂,百川融汇,蜿蜒曲折,清波跌宕,萦绕8个市、县,区内流长公里。两山矗立,三江环抱,山水相得益彰,造化韵致无穷,触目惊山重水复之幽深,举步得柳暗花明之情趣。

全区地貌属中山山原亚区,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海高差悬殊。区内最高点为巧家大药山,海拔4040米;最低为水富滚坎坝,海拔267米。受特殊的地形、地貌影响,形成全区亚热带、温带、寒温带共存的立体气候分布。民谚:"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在这片土地上行走,一日之旅,以领略从海南到北国不同纬度带的风光景致;可以追逐从海到北国时序转换奇妙而真实的足迹,春之温煦,夏之火热,风之悠然,冬雪之纯净。天之赋予,光风霁月,春华秋实;地予承载,明山秀水,风物胜景。这是一片富绕、美丽的土地。在片土地上,各兄弟民族亲密无间、和睦相处,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秦开"五尺道",汉族的先民溯横江而上,在乌蒙山、五莲峰若星罗棋布的山间坝子最早建立了生息繁衍的村落。几乎同时,彝族的先民也从千里迢迢的北方南来,在以堂琅山为中心的万山丛中点燃了拓荒的箐火。昭通是彝族先民六祖国统一他支的地方,是彝族的发祥地之一。《西南彝志》等典籍记述详备,昭通出土的"汉叟邑长"铜印是历史征信的实物证明。元末明初,或因自然迁徙,或因从征、屯垦、经商、入仕,苗族、回族也先后在昭通落藉。作为世居民族,汉族、彝族、苗族、回族和其他十个兄弟民族携手并肩,走过了历史的风雨沧桑,走过了历史的幸遇与挫折,为昭通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和各民族的繁荣昌盛做出了各自应有的贡献。同时,底蕴深厚的民族文化,瑰丽多姿的民族风情,无疑也是昭通这片富饶美丽的土地上一道人目耀眼的风景。

物华天宝、俊彩星驰:昭通,夏商属梁州地。周时称窦地甸、大雄甸。春秋称靡莫部。秦时为蜀郡地。西汉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置键为郡,领12县。内有朱提、南广、堂琅3县,境域约当今昭通地区全境及川东南和本省会泽县、昆明市一部。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设犍为南部都尉,领朱提、南广、堂琅、汉阳(今贵州威宁、水城一带)、存鄢(今宣威一带)5县。越二年,设犍为属国都尉,领朱提、汉阳2县;堂琅并入朱提,存鄢并入汉阳,南广仍属犍为郡。汉献帝建安二十年(215)改犍为属国为朱提郡。三国时为蜀地。两晋、南北朝时期仍置朱提郡,其间一度置南广郡。隋置恭州,后为开边县辖地。唐复置恭州,后分置曲州、靖州、协州;南诏时始称乌蒙部。"宋挥玉斧",今昭通地区为叙州羁縻之地,分设乌蒙、閟畔、易娘、易溪等部。元初置乌蒙万户、閟畔万户。元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立乌撒路、乌蒙路。十五年改称军民总管府。二十五年升为乌撒乌蒙宣慰司兼军万户,领乌撒路、乌蒙路、东川路、芒部部,隶四川行省。明洪武十四年(1318)改隶云南,十七年乌蒙、东川、芒部府升为军民府。明嘉靖五年(1526)改芒部军民府为镇雄军民府。清雍正五年(1727)改土归流,降镇雄州为镇雄直隶州,乌蒙府、东川府仍旧;从四川划隶云南。九年,改乌蒙府为昭通府,置恩安县附郭。民初,废府存县。民国32年,设昭通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辖昭通、巧家、鲁甸、永善、绥江、盐津、大关、彝良、威信10县;民国36年会泽县划人。1950年昭通解放,设专员公署,后改昭通地区行政公署。1958年会泽县划出。1981年新设水富县。

据考古发掘资料,昭通开发的历史还要追溯得更为久远。1982年在昭通市北闸镇过山洞出土距今五万年前的早期智人--学术上称"昭通人"--牙齿化石,说明早在五万年前就有人类生息繁衍在这片土地上。大约距今一万年左右,人类社会进入新石器时代,居住在昭通的早期智人逐步离开了洞穴,在依山傍水处建立定居点,开始了渔猎生活。全区有7个县先后发现新石器时期文化遗址,特别是鲁甸野石大型村落遗址及出土器物,为我们勾画出了新石器晚期先民们劳动生活的遥远而真切的情景。

西周末至春秋时期,今昭通诞生了一位"教民务农"的传说人物。据汉代扬雄《蜀王本纪》和晋代常璩的《华阳国志》、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记载,这位著名的人物名叫杜宇,"从天堕,止于朱提",和一位叫梁利的朱提女子结成夫妻。当时的蜀地还是渔猎社会,部落首领为"鱼凫氏"。"鱼凫氏猎于湔山,便仙去。"杜宇入蜀,"教民务农",得到了蜀民的拥戴,当了蜀帝,号日望帝,"功德高诸王,乃以褒斜为前门……以汉山为畜牧,南中为园苑。"建立了北至今陕南、西北达岷山,东南抵今昭通的蜀国。后来蜀中发洪水,娴于农艺的望帝却不擅于治水,只好把帝位让给了开明氏。史载:开明氏传至十二世,为秦所灭。杜宇的事绩虽不见于信史,但透露出这样一个信息:春秋时期,今昭、鲁坝区较蜀地更早地跨进了农耕经济的门槛,鲁甸马厂遗址出土的炭化粟可为佐证。

公元前250年,秦孝文王以蜀郡李冰开凿僰道。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为了进一步略通云南,派常安将李冰开凿的僰道延伸至建宁(今曲靖),史称"五尺道"。虽然当时朱提郡尚未建置,但其地居处"五尺道"枢纽,中原文化南渐,得风气之先,较早地接受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昭通市出土的"蜀郡千万"铁锄,鲁甸县出土的"蜀郡成都"铁锄,从形制、款识、书体推考,均为秦器无疑。说明因"五尺道"开通而得以加强的中原、巴蜀与云南经济文化的交流,极大地推动了农耕经济的发展。

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汉武帝采纳唐蒙的建议,改变汉初"闭蜀故徼"的封闭政策,开修"南夷道",在西南夷地区置郡县,扩大中原与西南边远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朱提郡建置,直接纳人中央政权的管理之下,商品自由运销,汉文化影响蔚然而成风气,昭通社会经济文化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

首先是农业。样潼人文齐任朱提郡都尉,"穿龙池、溉稻田,为民兴利",农业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朱提县,川中纵广五六十里,有大池泉水,僰名千顷池。又有龙池以灌溉种稻。"--多富足呵!方圆五六十里的昭鲁坝区在二千年前就成了鱼米之乡。文齐在调任益州郡太守后,把在朱提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的政绩在滇池地区又光大发扬了一番。"造起陂池,开通灌溉,垦田二千余顷。"使滇池地区出现了"甚得其和",安定、繁荣的局面。

与发达的农业相映生辉的是发达的矿冶业。据《汉书》、《后汉书》、《华阳国志》等文献记载,堂琅铜、朱提银,富甲天下,各省商民、厂民寻利而来,摩肩接踵,络绎于途。特别是朱提银,因成色好,与钱货的比值,比其他地方所产银高出50%。这就难怪,翻开今天的《辞海》,对"朱提"一词的解释中,就有一项是白银的代称。

经济的发展,为文化的繁荣提供了机遇:一是中原文化、巴蜀文化、楚文化的传入;二是朱提的士子外出游学;三是汉文化典籍及典仪、礼俗、服饰等浸染;春风化雨,当时的朱提郡"其民好学","多人士,为宁州冠冕"。汉碑、汉洗、汉印、汉画像刻石等出土文物,更是明白无误地表达了两汉时"朱提文化"与中原文化的渊源,也明白无误地表明了"朱提文化"在滇文化形成和发展中的领先地位。

蜀汉时期,诸葛亮在平定南中后推行"和抚"、创立"夷汉部曲"、"以农为本"等积极的政策,使朱提继续保持安定团结、稳定发展的局面。

三国归晋,南北朝继之,中原纷争不息,生产力遭受极大破坏,局促边地的朱提已很难如两汉时那样充分地接受中原文化的影响,发展迟滞。隋国祚不久,勃兴勃废。盛唐有大气,但天宝以后对云南行羁縻之策;"宋挥玉斧",大渡河以南不再由中央政权直接管理。其间,南诏、大理相继立国,昭通游移其间,既与中原文化疏离,又未能充分接受后进繁荣的南诏、大理文化的浸淫。历史冷落了昭通,云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由滇东北向滇中、滇西转移。元、明二朝迄至清雍正五年(1727)间,中央政权虽然也采取过诸如屯田、"土流兼治"、"府卫参设"等政策措施,但土司治理的局面并未受到触动,农奴制、奴隶制经济何以言发展?雍正五年厉行改土归流,促成了农奴制经济向封建地主经济的发展,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此后百年间,中央政权实施了一系列安定社会、发展生产、繁荣文化的方针政策,"以组豆化干戈,以衣冠易椎髻","变蛮夷渊薮而为文物之邦"。历雍正、乾隆、嘉庆三代,昭通社会经济文化又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

其一是招募开垦,兴修水利,推广新的农作物品种。仅恩安县,雍正十年(1732)安置七百余户;十二年(1734),从云南、曲靖、澄江三府招募一千户,"户三十亩,给牛具,颁籽种,发币金盖屋栖止",条件极为优厚;到乾隆二十一年(1756),招募共达7000余户,垦田地78000多亩。同时,兴修水利,引进玉米、马铃薯种植,农业经济发展,社会安定有了基本保障。其二,开发矿业,重振朱提银、堂琅铜雄风。乾隆时,乐马厂、金沙厂、茂麓、碌碌等银铜矿山鼎盛一时,厂民数十万人,年产银达30余万两、铜六七百万斤。其三,开浚金沙江、关河航运,修整入川、入黔驿道,外运银铜,返程运销油、米、布、帛、盐、茶,沿江、沿交通干线一批工商业集镇迅速崛起,恩安县城会馆、铺户、银楼达百余处,成为云、贵、川重要的商贸中心城市。其四,兴办教育,定学额、设考棚、建书院、义学,再现"冠冕宁州"的文物之邦的繁荣景象。有清一代,昭通人才辈出。魏定一、辛联玮、李开仁、吕清、张黄、谢文翘、谢祟基、饶起敬、饶起孝、肖瑞麟等才俊精英,或人仕而建功立业,或著书立说成一家之言,或终生执教培养人才,各有建树,史载留名。

民国时期,战乱频仍,匪祸猖獗,烟禁不禁,农耕不兴。龙云、卢汉先后主持滇政达盟年之久,云南党、政、军、警各界首脑中,昭通籍人十有五六,于乡邦故里各项建设不会不有所关爱。于工业交通,昆明至昭通公路通车、实业公司创办、昭通机场通航;于文化教育,省立二中、省立民中、十县女子联中、女师及各县中学,民众教育馆先后创建;于农业水利,修整昭鲁大河、兴办蚕林实验所、规划油桐、木漆、蚕桑基地;诸多项目,虽因负责实施者良莠不齐,有的失败,有的半途而废,但当其时,昭通一地的基础设施、基本建设,在云南仍处领先地位。抗战爆发后,地处大后方的昭通,因沦陷区及长江中下游各省商业、金融、贸易、文化事业的转移,而成为云、贵、川三省边区的经济文化中心,有"小昆明"之称。昭通一地中心城市的畸形繁荣,并不能掩盖边远地区社会经济的倒退。从边远山区走出来、风云际会而成为新权贵的官僚们,或与联姻等形式与土司遗裔嫁接,或出钱、出人、出枪支持亲属搞封建割据,独霸一方,在边远地区恢复农奴制或封建领主制统治。龙云的三公子、龙云的一位亲信、卢汉的七弟,先后到一个县继承了阿朵、阿白、木期古三家土司遗裔的遗产,三分天下,各霸一方,"民国无政府",况乎百姓?

1950年昭通解放。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在取得清匪反霸、减租退押、镇压反革命斗争决定性胜利的基础上,胜利地进行了土地改革,"耕者有其田"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接着又成功地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社会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解放了生产力,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是此前任何一个时期所无法比拟的。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转移,实施"科教兴国"及可持续发展战略,基础设施、基础事业、基础产业蓬勃向上,日新月异。

1997年,国内生产总值81.6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9.5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28.6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23.5亿元。作为"安天下的产业",农业改善生产条件,调整内部结构,加大科技含量,各种农、林、牧、副渔产品产量持续、稳定增长,由长期的短缺经济实现了总量平衡、丰年有余的转变。工业由几近空白发展到包括煤炭、铅锌、电力、化工、建材、烟草、食品、饮料等20多个行业、门类齐全,有相当生产规模的地方工业体系,能源、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在90年代初实现了跨世纪的飞跃。

1997年,全区发电量66709千瓦时;国道、省道、县道干线公路1673.4公里;程控电话市话容量10万门,长途全自动电路11700路端。以昭通为枢纽,通往周边地区中心城市如成都、重庆、西昌、宜宾、贵阳、毕节、六盘水、曲靖、昆明公路客车朝发夕至,昭通至昆明有定期航班。全区各级各类学校5648所,其中:高等学校2所、中等专业学校7所、技工学校1所、职业中学14所、普通中学138所、小学5486所;卫生机构240个、病床4471张、卫生技术人员5088人;公共图书馆12个,总藏书量64000册;文艺表演团体11个;文物管理单位6个;卫星电视地面站1281座,广播电视覆盖人口260万人,覆盖率56.3%。汉碑、晋墓、唐摩崖等重点文物建立了永久性保存设施,大批出土文物得以妥善保存收藏。以新编地方志和各类民族民间文艺集成为主的地方文献、文化资料收集、整理工作取得了巨大成果3在保护传统历史文物、文化遗迹的同时,黄连河风景区、扎西会议旧址、扎西革命纪念馆、罗炳辉旧居等风景名胜也已对公众开放。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晚清以降的百年间,昭通涌现出了一大批杰出的人才:有中共中央军委确认的人民解放军33位军事家之一的罗炳辉;有中共早期领导人刘平楷、李国柱;有辛亥革命元老、护国名将张开儒、禄国藩、赵端、李华英;有在云南军政界叱咤风云的龙云、卢汉、安思博、曾泽生、龙泽汇、潘朔端、杨宏光、曾恕怀、张维翰、张邦翰、陆祟仁、曾万钟、吴良桐、龚自知,他们中的不少人,在抗日战争、在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中都作出了贡献;有著名学者姜思敏、 姜亮夫、李士厚、陈一得、张希鲁、谢饮涧、邓子琴、包鸣泉等,一时俊彦,灿若繁星。

玉之在山、兰之在谷:昭通是一部书,一部古色古香、深邃隽永的典籍。不要企望惊鸿一瞥,浮光掠影的检阅就能入其堂奥,只能细细地解读,如琢如磨,才可能领悟个中三昧。

昭通是一轴画,一轴描摹万里河山、状写千秋风雨的长卷。它不是可以用作街头广告的招贴,而是古韵悠悠、翰墨馨香的珍藏。

"玉之在山,以见珍而自破;兰之在谷,虽无人而自芳。"--在这里,有站在高原高处的大药山、大雪山、大黎山,层峦耸翠,凌霄直上,疏离尘嚣,归宗自然,唯愿与知己者携手登临,作俯仰千古的神游。在这里,有走在大河河源的金沙江、牛栏江、横江,千回百转,奔涌跌宕,赏浊浪排空、日星隐曜之壮阔,观浮光跃金、静影沉壁之幽雅。在这里,世所珍奇的第四纪冰川的幸存者如珙桐、如桫椤、如银杏,仍有大面积的群落存在;绥江含笑、五针白皮松等举世罕见的树种,灵性自如地昂扬于蓝天碧云之下。仁者乐山,智者乐水,都能在乌蒙山水的性灵中荡涤胸襟,驰骋情怀,培仁者之大仁,见智者之睿智。

昭通是一部深邃隽永的典籍,是一轴翰墨馨香的长卷。汉孟孝琚碑在一个世纪前的苍烟落照中刚一出土,便让海内外硕学名儒如杨守敬、罗振玉、梁启超、陈荣吕、袁嘉谷、王仁俊、黄膺、赵藩、方树梅、袁丕钧、袁丕佑、李根源、吴其昌、由云龙、方国瑜等魂牵梦绕,为之序,为之跋,为之考释补阙。碑铭讲述的是一个平常却也多少有些惨恻凄婉的故事:一位姓孟名宗、字广宗的少年,4岁丧母,12岁随任武阳令的父亲到武阳任上读书。他博览群书,"习韩诗兼通孝经二卷";他希望自己的品德像玉石一样坚贞美好,于是改名为琼,字孝据。父亲深爱儿子的敦厚仁慈,替他婚聘了蜀郡何彦珍的女儿,可惜还未完婚他就过早地病逝了。永寿三年(157)十月癸卯的那一天,把他的棺木从祖坟西面暂时停放的地方取出来,在十一月乙卯的那一天安葬并立了碑。不幸呵!资质如此美好的一个青年就这样过早地告别了人世,对他的无限情爱,使活着的亲人心里充满悲痛,无以言说,只好在碑石上刊辞以为纪念。--就是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天命不永、世事无常的故事。显然,让那许多名重一时的硕学宏儒们食不甘味、寝不安枕的绝对不是故事本身,而是那方一千七八百年前的无言的墓碑,碑石、碑式、碑纹、碑铭,及至碑铭中"癸卯"、"乙卯"的干支纪年,都让学者们案牍劳形,倾注无穷心血。璞玉浑金,"寰宇稀世之奇珍!""海内第一石!"国宝,国之珍宝。

1963年在昭通后海子出土的东晋招魂墓壁画,海内鲜见,云南仅有。墓主霍彪坐像,"南中大姓"的红缨旌节、冠冕显赫、军府威仪,"夷汉部曲"武士形象,"八行题书",宗教神话故事,四壁墓画真实、形象地解答了史书载籍的诸多困惑:诸葛亮对南中行"抚和"之策,创制"夷汉部曲",究竟是何景象?汉隶到唐楷的递嬗演变脉络初见,霍彪其人及霍氏仕途宦绩迷踪释然,以及楚文化与滇文化的融汇,东晋时南中的民俗风情等等,都在壁画中得以昭示。难怪高龄83岁的方树梅在看到壁画摹本后禁不住"展阅狂喜……于史地、人物、风尚表现于四壁者,其价值不在孟碑之下。"李冰凿焚道,常安开修"五尺道",历史行色匆匆而又步履沉稳地走过了二千多年,唐蒙通夜郎、武侯南征、马可·波罗旅行、李京宣慰乌蒙、南方丝绸之路、"皇木"晋京、堂琅铜朱提银出省,"五尺道"上演出过一幕又一幕威武雄壮的活剧。其间让历史、让岁月最不能忘怀的还是发生在唐贞元十年的袁滋册南沼的民族团结的千古佳话。"西南使星去,远徼通朝聘。烟雨僰道深,麾幢汉仪盛。"--豆沙关题名摩崖灿然史册,辉映南滇。堂琅器、朱提洗、汉三联子母铜印、乐马厂遗址、汉建初刻石画,还有那悄然隆起在高原澄明天宇下的"梁堆",怀铅提椠,为历史存"史",历二千年不朽;昭通府回眸、古芒部寻踪、拖姑清真寺、石匠房栈道、乌蒙王故里、罗炳辉旧居,日月星辰为岁月写真,越千百载常存。

解读昭通,解读昭通的风物胜景,当然应该让人感受到轻松愉快,赏心悦目的乐趣。但仅只于斯显然是不够的,还应该有另一种眼光,别一种旨趣。明末著名诗人钟惺对于山水名胜的区别有一段议论,他说:"凡高者皆可以为山,深者皆可以为水也。……一切高深,可以为山水,而山水反不能自为胜;一切山水,可以高深,而山水之胜反不能为名;山水者,有待而名胜者也。"然则山水何所待而"名胜?"他的结论是:"曰事、曰诗、曰文,此三者,山水之眼也。"对钟惺的立论很难反驳,因为有道理。推而广之,不仅山水,民俗、特产、古树名木之类好像也应该有"眼",有"眼"才有魂魄,才有神韵。承认钟惺立论的精当,解读昭通和昭通的风物胜景便可能产生心有灵犀一点通的默契。清官亭、大龙洞、圆宝山、葡萄井、望海楼、翠华茶、摊戏、"打鼓草",何以名风物,何以称胜景?事也!诗也!文也!

昭通是一部古色古香、深邃隽永的典籍!昭通是一轴描摹万里河山、状写千秋风雨的长卷。解读昭通,用你的"眼",用你的道藏法眼。

5、镇雄这个气候适合种什么水果和粮食作物?

水果的话,比如苹果呀里呀都可以粮食的话,嗯,玉米小麦都行。

6、云南镇雄的情况?越详细越好

那你要问我这个昭通人啊
镇雄是我们昭通十个县中最大的(同时也是最乱的)
镇雄150多万人口,30多个乡镇
人多地杂
交通不是很方便(没火车,路况差,无高速)

镇雄人以打架著称,这在云南都很出名
其南大街打架杀人很多
其农井路红灯著名
总之镇雄在昭通别说昆明了名声不太好

但是这片土地上也有很多很好的地方
镇雄城大,在十个县中算第一
且还是有远大的发展前途的一个县
只是地方偏远,人口众多才造成今天的局面
不过现在环境也很好了
毕竟本人也生活在那几年了嘛(很不错)

但是,昭通市最好的还是水富县。。。
个人觉得大关县也不错(小而精)
来镇雄,希望她过得愉快,那里离贵州很近
只要她踏实在镇雄工作
我相信她会快乐的
并慢慢爱上这片神奇的土地

昭通欢迎你们。。。。

网上呀别太相信,镇雄没网上那些八婆说的那么恐怖贫困。。。。相信我没错

与镇雄气候条件相关的内容

其他城市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