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根据国家气候中心统计,寒潮天气在以下哪个月出现最多?
11月
根据国家气候中心统计,寒潮天气在11月出现最多。
2、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能不能查到各地的年蒸发量
?
3、三峡大坝建成后,对气候有何影响?
有专家说三峡大坝的修建是功过参半,好的就不说了,它的主要负面影响是对整个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生态的一个冲击。虽然现在还看不出来大的影响,这种影响是滞后的。大面积的生态环境的突变,对原来已经适应并且生活的很好的动植物来说又是一个适应过程,砍伐了大量的树木也是降低了植物的水土保持的能力。容易引起大面积水土流失,生态遭到破坏!
以上只是本人的了解到的,以及自己的一些看法,仅供参考!
4、国家气候战略中心主任李俊峰是哪里人
姓名:李俊峰
单位: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中心和国际合作中心
职务:主任
所在行业:学术/科研
个人主页:http://www.chinavalue.net/834203/Default.aspx
详细介绍: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中心和国际合作中心主任,长期从事能源经济和能源环境理论的研究。先后组织并主持了我国第一部可再生能源法、国家中长期可再生能源规划的起草工作、参与了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纲要的研究和起草工作,完成了中国第一个清洁发展机制项目的组织与实施。组织了我国“十五”期间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光伏发电高技术计划的实施等工作。目前还担任国家发展和改革委能源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副所长,内蒙古自治区政府科技顾问,中国再生能源学会和中国沼气学会副理事长、国际风能理事会副主席、国际21世纪可再生能源政策委员会副主席。
5、怎样应对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
1、国家各部门要加强监测、预警、预报,尤其是中长期预报,特别是气象和海洋部门。
2、制定应对可能发生的重大灾害的预案,共同防御可能发生的多种形式的灾害。可能出现范围较大的群发性灾害,还应加强农、林、水、能源等部门的协调和多部门合作。
3、建立必须有长期的预防措施,尤其对干旱引起的可能灾害要多方做好准备。厄尔尼诺事件引起的气候异常是一个长达近1年至2年的持续过程。
4、注意厄尔尼诺时期引发的多种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如持续性暴雨、洪水,低温冷害,持续性高温热浪天气以及台风灾害等。
(5)国家气候中心电力排放系数扩展资料:
厄尔尼诺形成的前兆包括:印度洋、印尼与澳大利亚气压上升;大溪地和太平洋中央、东面的海面气压下降; 南太平洋的贸易风减弱或往东面吹; 秘鲁附近的暖空气上升,令当地沙漠下雨; 暖空气由太平洋西岸扩散至印度洋与太平洋东面。
发生厄尔尼诺现象时,太平洋东部和中部的热带海洋的海水温度异常地持续变暖,使整个世界气候模式发生变化,造成一些地区干旱而另一些地区又降雨量过多。
发生拉尼娜现象时,赤道附近东太平洋水温反常下降,表现为东太平洋明显变冷,同时也伴随着全球性气候混乱,拉尼娜一般出现在厄尔尼诺现象之后。
6、深圳市国家气候观象台(深圳市气候中心)怎么样?
深圳市国家气候观象台(深圳市气候中心),本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一般。
通过百度企业信用查看深圳市国家气候观象台(深圳市气候中心)更多信息和资讯。
7、2得v2年vv月3日,由国家气候中心和江苏省气候中心联合主办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监测业务系统V2.v培训暨极端
由于纬度因素影响,对于北半球来说,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角越低.我国北方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比南方低,得到的太阳光热少.所以,我国南北气温差别y.故选项了符合题意.
故选:了.
8、巴黎第21届联合国气候大会将给中国刮来什么风
第21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将于今年12月在法国巴黎正式召开,该会议将针对气候失常问题在全球范围内达成一项“有目标、有约束力”的协议。而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快速发展、能源消耗总量持续增加的阶段,如何能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兑现减排承诺,已成为中国未来必须面对的挑战。
气候大会:庄重承诺背后的大国责任
作为本届气候大会的主办国,法国为会议提出了四大目标:一是与会的196个国家与地区签署一份控温普遍协议,将全球温度上升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二是邀请气候大会参与国发表各国的减排贡献;三是要集中讨论融资与技术转让问题;四是吸纳非国家政府类参与者为各国的气候政策提供有效的补充与支持。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上责无旁贷,并已在国际社会中做出承诺。
今年6月份,中国政府正式向联合国提交“国家自主决定贡献”文件——《强化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中国国家自主贡献》。文件确定了中国2020年和2030年的行动目标:2020年的目标是,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15%左右;2030年行动目标是,二氧化碳排放2030年左右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达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20%左右。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对此表示欢迎,称中国的行动营造了积极势头,对今年底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上达成新的气候变化协议具有重要意义。
原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表示,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成就有目共睹。自2005年以来,中国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新增装机占全球增量的42%左右。2014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33.8%,相当于减少34.59亿吨二氧化碳排放,2011至2014年中国碳强度累计下降15.8%,有望超额完成“十二五”17%的规划目标。
“中国是一个大国,这份文件也反映了我们应对气候变化的最大努力,体现了中国深度参与全球治理、推动全人类共同发展的责任担当,”国家气候战略中心主任李俊峰说,“但是我们应该认识到,中国在发展的过程中依然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李俊峰举例说,控制碳排放,中国面对的一个很重要问题就是如何把煤炭消费控制住,中国电力行业的二氧化碳排放占全国的50%,如果未来更多的煤用于发电,该比例将会升至70%。中国现在约有9.6亿千瓦的燃煤发电厂,如果再增加3-4亿千瓦,那么当2030年中国达到排放峰值时,这些发电厂的平均年龄只有15年,这些装备显然还处于壮年期。而为了实现减排目标,中国如何淘汰这些“壮年期”的设备,从各个方面都是很艰难的选择。
同时,中国将进入工业化中后期阶段,工业能耗增速趋缓,部分高耗能产品产量将达到峰值。但伴随着城镇化进程快速推进,建筑、交通、居民生活用能仍将保持较快增长态势。
解振华指出,随着中国工业化进入中后期阶段,城镇化将成为未来中国碳排放和能源资源需求增长的主要领域。中国将在城镇化指导思想上树立绿色、低碳的理念,加强总体设计、科技创新、体制改革和政策支持,以避免在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碳排放的锁定效应。
可再生能源迎来战略机遇期
说起应对气候变化,人们首先会想到节能减排、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而减少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排放,制约着化石能源的使用。如何实现中国“以煤为主”能源结构的转型,已成为中国实现减排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司与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梁志鹏表示,到2050年,预计中国每年人均消耗能源将达到5吨标准煤,全国能源需求将达到70亿吨标准煤。如果按照目前的能源结构,预计届时每年煤炭的消耗量将达到65亿吨,为现在的两倍。因此,以煤为主的能源利用方式资源不可持续、环境难以承载。
“我们必须降低煤炭消费量,大规模提高可再生能源的比例,这是确保国家能源安全的一个战略考虑。”梁志鹏说。
2014年,中国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量位居世界首位。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已经达到了4.4亿千瓦,占全国总电力装机的32%,可再生能源发电量为1.3万亿度电,占总发电量的23%。在能源消费总量当中,可再生能源比重为10%。
中国在“国家自主决定贡献”文件中提出,到2020年和2030年,我国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将分别达到15%和20%左右。这意味着,未来中国的可再生能源将迎来新一轮快速发展的战略机遇期。
据李俊峰预计,到2030年,我国能源需求至少将达到60亿吨标准煤,而可再生能源比例要占20%,即要达到12亿吨标准煤。其中核电占5%,到时中国至少需要约1.3万亿千瓦时的核电,而现在只有1,200亿千瓦时,这意味着此间核电发电量需要增加10倍。同时,预计太阳能和风能将达到10-12亿千瓦,而现在只有1亿千瓦,也需要10-12倍。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可再生能源中心研究员时璟丽指出,我国提出2030年非化石能源要达到20%的目标,对于核电、水电、生物发电等或多或少有限制性的因素。而能够通过相应的机制和政策,可以显著影响规模和布局的领域就是风电和太阳能发电。
“我们觉得实现2030年非化石能源目标的关键就是风、光这两个区域。其中,太阳能发电的规模至少会达到5亿千瓦,这是在充分论证资源、电网条件以及消纳条件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时璟丽说。
“我国可再生能源的潜力是巨大的。风能资源总量约达到70亿千瓦,而我国70%以上的地区对于太阳能发电来说都是优良的、可以使用太阳能的地区,所以说从资源量上来说,可再生能源能够满足需求是毫无疑问的。”梁志鹏说。
节能——中国的第一大“能源”
犹如一对孪生兄弟,减排,自然少不了节能。破解能源约束困境,除了拓宽能源开发渠道之外,自然也要注重节约。
“中国推进能源消费革命,首先要树立节能是‘第一能源’、节约就是增加资源的理念,始终把节约优先放在能源战略的首要位置加以重视。”国家发改委环资司副巡视员冯良说。
解振华表示,通过加快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在工业、建筑、交通、生活消费等领域大力推进节能、提高能效,同时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增加森林碳汇,积极开展试点示范,中国在节能减碳取得显著成效。
发改委数据显示,在“十一五”节能目标基本完成的基础上,“十二五”的前四年,中国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13.4%,实现节约6亿吨标准煤,以能源消费年均4.3%的增速支撑了国民经济年均8.1%的增长,能源消费弹性系数由“十五”时期的1.04下降到“十二五”前四年的0.53。
但是,现阶段中国能源消费中依然存在诸多问题:一是节约意识不强,节能优先战略思想尚未融入到全社会发展的各领域;二是整体能效水平不高,“两高一资”行业的能耗比重过高,高附加值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有待进一步发展;三是节能改造、能源消费自动管控等技术水平不高,能源利用方式比较粗放;四是缺乏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难以推动企业和普通消费者主动节能。
对此,冯良提出,未来要大力推动能源消费的四个革命:即能源消费理念革命、能源效率革命、能源利用方式革命和节能管理体制革命。
“必须抑制不合理能源消费,坚决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有效落实节能优先方针,把节能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坚定调整产业结构,高度重视城镇化节能,树立勤俭节约的消费观,加快形成能源节约型社会。”冯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