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气候百科 > 夏季气候特征是6

夏季气候特征是6

发布时间:2021-06-10 01:30:50

1、各种气候的特征?

你好,
各种气候的特征有
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
冬季温和多雨。
热带草原气候是全年高温。
温带海洋性气候是全年温和多雨。
热带雨林气候是全年高温多雨。

2、中国的气候特点

我国气候具有三大特点:分别是季风气候显著,雨热同期,气候复杂多样。

1、我国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

2、冬季我国要比世界上同纬度地区冷;夏季比世界上同纬度地区热。因此,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气温年较差比较大。

3、季风气候显著:冬季,我国盛行偏北的冬季风,来自中、高纬度大陆的气流寒冷干燥;夏季,我国主要盛行偏南的夏季风,来自低纬度太平洋、印度洋的气流暖热并且含有丰富的水汽,因此我国大多数地区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暖热多雨,这种气候叫季风气候。

4、气候复杂多样:我国东部为季风气候区,西北距海远,为非季风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青藏高原由于海拔高属于高原气候区。东部季风区由于所跨温度带较多,又分别以秦岭—淮河一线和北回归线为界,自北向南为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

(2)夏季气候特征是6扩展资料:

中国的气候类型分布

1、热带季风气候。

包括台湾省的南部、雷州半岛和海南岛等地。年积温>=8000℃,最冷月平均气温不低于16℃,年极端最低气温多年平均不低于5℃,极端最低气温一般不低于0℃,终年无霜。

2、亚热带季风气候。

我国华北和华南地区属于此种类型的气候。年积温在4500--8000℃之间,最冷月平均气温-8--0℃,是副热带与温带之间的过渡地带,夏季气温相当高(侯平均气温>=25℃至少有6个侯,即30天),冬季气温相当低。

3、温带季风气候。

我国内蒙古和新疆北部等地属于此种类型的气候。年积温低于1600--3400℃之间,最冷月平均气温在-28--8℃、夏季侯平均气温多数仍超过22℃,但超过25℃的已很少见。

4、温带大陆性气候。

广义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包括温带沙漠气候、温带草原气候及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包括温带沙漠气候、温带草原气候。

5、高原山地气候。

我国青藏高原及一些高山属于此种类型的气候。年积温低于2000℃,日平均气温低于10℃,最热的气温也低于5℃,甚至低于0℃。气温日较差大而年较差较小,但太阳辐射强,日照充足。

3、夏季的气候特点有哪些?

夏季是指从立夏之日起,到立秋之日止的时间。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大暑、小暑正值其间。夏季气候炎热,万物生机旺盛,其问各节气的特点分述如下:

7.立夏每年公历5月5日左右为立夏,处于太阳黄经45度。“夏”原意为“大”的意思。万物至此皆已长大,故名立夏也。习惯上人们将立夏作为夏季的开始,此时气温显著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植物进入生长旺季,是一个重要节气。立夏后,大部地区平均气温可达18℃左右,最高气温可达35℃以上。

立夏三候为:“一候蝼蝈鸣;二候蚯蚓出;三候王瓜生。”即是说这一节气中首先可听到蜊蜊(即蝼蛄)蛄在田间的呜叫声(一说是蛙声),接着大地上便可看到蚯蚓掘土,然后王瓜的蔓藤开始快速攀爬生长。

8.小满每年公历5月21日左右为小满,处于太阳黄经60度。从小满开始,大麦、冬小麦等夏收作物,已经结果、籽粒饱满,但尚未成熟,所以叫小满。古有“大落大满,小落小满”之谚语。“落”是下雨的意思,雨水愈丰沛,将来愈是大丰收。本节气在江南一带,气温平均22~C左右,最高气温可达35℃以上。此节气雨水充沛,光照充足,温度适宜,对小麦灌浆和舂播作物生长有利。但有些年份降水少,干热风频繁,对作物生长尤其是对小麦灌浆危害很大。有时大风伴有雷雨。

小满三候为:“一候苦菜秀;二候靡草死;三候麦秋至。”是说小满节气中,先是可以看到苦菜已经枝叶繁茂,并且可以采食了。接着是喜阴的一些枝条细软的草类在强烈的阳光下开始枯死,然后是麦子已经成熟可以收割了。

9.芒种处于太阳黄经75度,时值公历6月5日左右。意即有芒的作物(主要指麦类)开始成熟收割,亦为夏播作物播种时节,这时最适合播种有芒的谷类作物,如晚谷、黍、稷等。此时已经进入典型的夏季,农事种作都以这一时节为界,过了这一节气,农作物的成活率就越来越低。农谚“芒种忙忙种”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小暑三候为:“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鹰始鸷。”意思是说一到小暑节气,大地上便不再有一丝凉风,而是所有的风中都带着热浪。《诗经·七月》中描述蟋蟀的字句有“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文中所说的八月即是夏历的六月,也就是小暑节气的时候,由于此时天气炎热,所以蟋蟀离开炎热的田野,到庭院的墙角下以避暑热。在这一节气中,天空中可以看到老鹰飞翔在练习搏击的方法,也就是说老鹰因地面气温太高而在清凉的高空中活动。

芒种前后我国中部的长江中、下游地区,雨量增多,气温升高,空气非常潮湿,天气异常闷热,各种器具和衣物容易发霉,一般人称这段时间为霉雨季节,又因为此时正是梅子黄熟之时,所以也称之为梅雨天或黄梅雨。梅雨季节要持续约一个月左右,梅雨的多少,对禾谷的丰收有着重要的意义,所以梅雨很受老百姓的重视。

10.夏至处于太阳黄经90度,时值公历6月21日前后。“夏至”顾名思义是阳极之至的意思。夏至正是盛阳覆盖其上,而阴气始生于下,所谓“阴阳争死生分”的时节,表示喜阴的生物开始滋生,而喜阳的生物将逐渐死去。从夏至这一天起,进入炎热季节,天地万物在此时生长最旺盛。所以古时候又把这一天叫做日北至,意思是太阳运动到最北的一日。过了夏至,太阳逐渐向南移动,北半球白昼一天比一天缩短,黑夜一天比一天加长。从夏至日起,我国气温开始进入最热的阶段。由丁夏至后的天气局部地区对流强,降雨范围小,所以有“夏雨隔田坎”的说法。

夏至三候为:“一候鹿角解;二候蝉始鸣;三候半夏生。”糜与鹿虽属同科,但古人认为,二者一属阴一属刚。鹿的角朝前生,所以属阳。夏至日阴气生而阳气始衰,所以阳性的鹿角便开始脱落。而糜因属阴,所以在冬至日角才脱落。第二候的“蝉始呜”的蝉,在古代写作“蜩”,蝉的种类有很多,有良蝉(五彩蝉)、唐蝉(大蝉)、寒蝉(秋天而鸣)、夏蝉(夏天呜叫)等很多种。夏蝉也叫知了,雄性的知了在夏至后因感阴气之生便鼓翼而鸣。夏至第三候“半夏生”的半夏是一种喜阴的药草,因在仲夏的沼泽地或水田中出生所以得名,也是一种阴性的植物。由此可见,在炎热的仲夏,一些喜阴的生物开始出现,而阳性的生物却开始衰退了。

11.小暑处于太阳黄经105度,时值公历7月7日前后。此时天气已热,尚未达到极点,昕以称作“小暑”。时至小暑,已是绿树浓荫,炎热之感渐渐袭上来,最高气温可达40℃以上。小暑是全年降水最多的一个节气,并会出现大暴雨、雷击和冰雹,“大暑小暑,灌死老鼠”的农谚,便是说这段时间雨量很大。

芒种三候为:“一候螳螂生;二候乌始鸣;三候反舌无声。”也就是说在这一节气中,螳螂在去年深秋产的卵因感受到阴气初生而破壳生出小螳螂。接着喜阴的伯劳鸟开始在枝头出现,并且感阴而呜。与此相反,而能够学习其它鸟鸣叫的反舌鸟,却因感应到了阴气的出现而停止了呜叫。由此可见,在我国传统的哲学理论中,认为世间万物都是久盛必衰,衰久必盛的。在天气炎热的时候,却也正是阴气初生的时候。

12.大暑处于太阳黄经120度,时值公历7月22日前后。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比小暑还要热,所以称之为大暑。此时正值二伏前后,长江流域的许多地方,经常出现40℃以上的高温天气。在这酷热难耐的季节,防暑降温工作不容忽视。这个节气雨水多,谚语说“小暑、大暑,淹死老鼠”。

大暑三候为:“一候腐草为萤;二候土润溽暑;三候大雨时行。”世上萤火虫约有二千多种,分水生与陆生两种,陆生的萤火虫产卵于枯草上,大暑时,萤火虫卵化而出,所以古人认为萤火虫是腐草变成的。《红楼梦》中最短的一个谜面便是“花”,答案为“萤”,即取其“草化为萤”之意。第二候是说天气开始变得闷热,土地也很潮湿。第三候是说时常有大的雷雨会出现,这大雨使暑湿减弱,天气开始向立秋过渡。

4、六种世界上主要的气候类型以及它们有何特点

1、热带雨林 气候 ; 气候 特点:终年高温多雨。
2、热带草原 气候 ; 气候 特点: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
3、热带季风 气候 ; 气候 特点: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4、热带沙漠 气候 ; 气候 特点:全年炎热干燥。
5、亚热带季风 气候 (亚热带季风性湿润 气候 ); 气候 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6、地中海 气候 ; 气候 特点: 气候 特点:夏季炎热干燥, 冬季温和多雨。
7、温带季风 气候 ; 气候 特点: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8、温带海洋性 气候 ; 气候 特点:全年温和湿润。
9、温带大陆性 气候 ; 气候 特点:冬季严寒,夏季炎热,全年干旱少雨。
10、亚寒带针叶林 气候 ; 气候 特点:夏季温暖短促,冬季严寒漫长,降水量少。
11、苔原 气候 ; 气候 特点:长冬无夏,降水稀少。
12、冰原 气候 ; 气候 特点:终年严寒干燥。
13、高原山地 气候 ; 气候 特点:垂直变化显著。

5、夏季六节气的气候有什么特点?

夏季是指从立夏之日起到立秋之日止的时间。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正值其间。夏季气候炎热,万物生机旺盛,其间各节气的特点分述如下:

(7)立夏

每年公历5月5日左右为立夏,处于太阳黄经45度。“夏”原意为“大”的意思。万物至此皆已长大,故名立夏也。习惯上人们将立夏作为夏季的开始,此时气温显著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植物进入生长旺季,是一个重要节气。立夏后,大部地区平均气温可达18℃左右,最高气温可达35℃以上。

立夏三候为:“一候蝼蝈鸣;二候蚯蚓出;三候王瓜生。”即是说这一节气中首先可听到蜊蜊蛄(即蝼蛄)在田间的鸣叫声(一说是蛙声),接着大地上便可看到蚯蚓掘土,然后王瓜的蔓藤开始快速攀爬生长。

(8)小满

每年公历5月21日左右为小满,处于太阳黄经60度。从小满开始,大麦、冬小麦等夏收作物,已经结果、籽粒饱满,但尚未成熟,所以叫小满。古有“大落大满,小落小满”之谚语。“落”是下雨的意思,雨水愈丰沛,将来愈是大丰收。本节气在江南一带,气温平均22℃左右,最高气温可达35℃以上。此节气雨水充沛,光照充足,温度适宜,对小麦灌浆和春播作物生长有利。但有些年份降水少,干热风频繁,对作物生长尤其是对小麦灌浆危害很大。有时大风伴有雷雨。

小满三候为:“一候苦菜秀;二候靡草死;三候麦秋至。”是说小满节气中,先是可以看到苦菜已经枝叶繁茂,并且可以采食了。接着是喜阴的一些枝条细软的草类在强烈的阳光下开始枯死,然后是麦子已经成熟可以收割了。

(9)芒种

处于太阳黄经75度,时值公历6月5日左右。意即有芒的作物(主要指麦类)开始成熟收割,亦为夏播作物播种时节,这时最适合播种有芒的谷类作物,如晚谷、黍、稷等。此时已经进入典型的夏季,农事种作都以这一时节为界,过了这一节气,农作物的成活率就越来越低。农谚“芒种忙忙种”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小暑三候为:“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鹰始鸷。”意思是说一到小暑节气,大地上便不再有一丝凉风,而是所有的风中都带着热浪。《诗经·七月》中描述蟋蟀的字句有“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文中所说的八月即是夏历的六月,也就是小暑节气的时候,由于此时天气炎热,所以蟋蟀离开炎热的田野,到庭院的墙角下以避暑热。在这一节气中,天空中可以看到老鹰飞翔在练习搏击的方法,也就是说老鹰因地面气温太高而在清凉的高空中活动。

芒种前后,我国中部的长江中、下游地区,雨量增多,气温升高,空气非常潮湿,天气异常闷热,各种器具和衣物容易发霉,一般人称这段时间为霉雨季节,又因为此时正是梅子黄熟之时,所以也称之为梅雨天或黄梅雨。梅雨季节要持续约一个月左右,梅雨的多少,对禾谷的丰收有着重要的意义,所以梅雨很受老百姓的重视。

(10)夏至

处于太阳黄经90度,时值公历6月21日前后。“夏至”顾名思义是阳极之至的意思。夏至正是盛阳覆盖其上,而阴气始生于下,所谓“阴阳争死生分”的时节,表示喜阴的生物开始滋生,而喜阳的生物将逐渐死去。从夏至这一天起,进入炎热季节,天地万物在此时生长最旺盛。所以古时候又把这一天叫做日北至,意思是太阳运动到最北的一日。过了夏至,太阳逐渐向南移动,北半球白昼一天比一天缩短,黑夜一天比一天加长。从夏至日起,我国气温开始进入最热的阶段。由于夏至后的天气局部地区对流强,降雨范围小,所以有“夏雨隔田坎”的说法。

夏至三候为:“一候鹿角解;二候蝉始鸣;三候半夏生。”糜与鹿虽属同科,但古人认为,二者一属阴一属阳。鹿的角朝前生,所以属阳。夏至日阴气生而阳气始衰,所以阳性的鹿角便开始脱落。而糜因属阴,所以在冬至日角才脱落。第二候的“蝉始鸣”的蝉,在古代写作“蜩”,蝉的种类有很多,有良蝉(五彩蝉)、唐蝉(大蝉)、寒蝉(秋天而鸣)、夏蝉(夏天鸣叫)等很多种。夏蝉也叫知了,雄性的知了在夏至后因感阴气之生便鼓翼而鸣。夏至第三候“半夏生”的半夏是一种喜阴的药草,因在仲夏的沼泽地或水田中出生所以得名,也是一种阴性的植物。由此可见,在炎热的仲夏,一些喜阴的生物开始出现,而阳性的生物却开始衰退了。

(11)小暑

处于太阳黄经105度,时值公历7月7日前后。此时天气已热,但尚未达到极点,所以称作“小暑”。时至小暑,已是绿树浓荫,炎热之感渐渐袭上来,最高气温可达40℃以上。小暑是全年降水最多的一个节气,并会出现大暴雨、雷击和冰雹,“大暑小暑,灌死老鼠”的农谚,便是说这段时间雨量很大。

芒种三候为:“一候螳螂生;二候鸟始鸣;三候反舌无声。”也就是说在这一节气中,螳螂在去年深秋产的卵因感受到阴气初生而破壳生出小螳螂。接着喜阴的伯劳鸟开始在枝头出现,并且感阴而鸣。与此相反,而能够学习其它鸟鸣叫的反舌鸟,却因感应到了阴气的出现而停止了鸣叫。由此可见,在我国传统的哲学理论中,认为世间万物都是久盛必衰,衰久必盛的。在天气炎热的时候,却也正是阴气初生的时候。

(12)大暑

处于太阳黄经120度,时值公历7月22日前后。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比小暑还要热,所以称之为大暑。此时正值二伏前后,长江流域的许多地方,经常出现40℃以上的高温天气。在这酷热难耐的季节,防暑降温工作不容忽视。这个节气雨水多,谚语说“小暑、大暑,淹死老鼠”。

大暑三候为:“一候腐草为萤;二候土润溽暑;三候大雨时行。”世上萤火虫约有两千多种,分水生与陆生两种,陆生的萤火虫产卵于枯草上,大暑时,萤火虫卵化而出,所以古人认为萤火虫是腐草变成的。《红楼梦》中最短的一个谜语便是“花”,答案为“萤”,即取其“草化为萤”之意。第二候是说天气开始变得闷热,土地也很潮湿。第三候是说时常有大的雷雨出现,大雨使暑湿减弱,天气开始向立秋过渡。

3.秋季六节气的气候特点

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处于秋季。秋季气候特点,由热转凉进入“阳消阴长”过渡阶段。其间各节气的特点叙述如下:

(13)立秋

时值公历的8月7日或8日,处于太阳黄经135度。“立”是开始的意思,立秋是秋季开始的标志。此时农作物快成熟了。

立秋即是禾谷开始成熟的意思。从这一天起开始进入秋天,秋高气爽,月明风清,气温由最热逐渐下降。有谚语说:“立秋之日凉风至”,即立秋是凉爽季节的开始,此时暑天的闷热天气已经没有了,人身上也不再有粘热的感觉。尽管天气还处于炎热之中,但素有“秋老虎”之称的高温天气却已不同于使人烦闷的暑热。

立秋三候为:“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这是说立秋过后,刮风时人们会感觉到凉爽,此时的风已不同于暑天中的热风。接着,大地上早晨会有雾气产生,并且秋天感阴而鸣的寒蝉也开始鸣叫。

(14)处暑

时值公历的8月23日或24日,处于太阳黄经150度。“处”有躲藏、终止和次的意思,处暑即表示炎热的夏季即将过去,快要躲藏起来;也含有秋季又见暑热气候,仅次于夏季的含义,俗称“秋老虎”。

著有《清嘉录》的顾铁卿在形容处暑时讲:“土俗以处暑后,天气犹暄,约再历十八日而始凉;谚云:处暑十八盆,谓沐浴十八日也。”意思是说,处暑后还要经历大约十八天的流汗日。

处暑三候为:“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此节气中老鹰开始大量捕猎鸟类,并且先陈列如祭而后食。接着天地间万物开始凋零,充满了肃杀之气。古时有“秋决”的说法,即是为了顺应天地的肃杀之气而行刑。《吕氏春秋》上说:“天地始肃不可以赢。”即是告诫人们秋天是不骄盈要收敛的季节。第三候“禾乃登”的“禾”指的是黍、稷、稻、粱类农作物的总称,“登”即成熟的意思。

(15)白露

时值公历的9月8日或9日,处于黄经165度。此时农作物即将成熟,“秋老虎”也将逝去,气候转凉,一天当中早中晚温差变化较大,早晚凉、中午热。因气温降低较快,夜间温度已达白露的条件,因此,露水凝结得较多、较重,呈现白露,故而得名。

白露三候为:“一候鸿雁来;二候元鸟归;三候群鸟养羞。”是说这个节气正是鸿雁与燕子等候鸟南飞避寒,百鸟开始贮存干果粮食以备过冬。可见,白露实际上是天气转凉的象征。

(16)秋分

时值公历9月23日或24日,处于黄经180度。此时,太阳又直射赤道上,即在黄赤道相交点上,昼夜平分,故称秋分。它是农作物成熟、收获的节气。因北半球天气转凉,候鸟大雁、燕子、杜鹃等都开始成群结队地从逐渐寒冷的北方飞往南方。

秋分以后,日降水量也不是很大,暴雨和大雨的机会非常小,但降水的次数却增多起来。正是“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好穿棉。”

秋分三候为:“一候雷始收声;二候蛰虫坯户;三候水始涸。”古人认为雷是因为阳气盛而发声,秋分后阴气开始旺盛,所以不再打雷了。第二候中的“坯”字是细土的意思,就是说由于天气变冷,蛰居的小虫开始藏入穴中,并且用细土将洞口封起来以防寒气侵入。“水始涸”是说此时降雨量开始减少,由于天气干燥,水汽蒸发快,所以湖泊与河流中的水量变少,一些沼泽及水洼处便处于干涸之中。

(17)寒露

时值公历的10月9日或10日,处于黄经195度。此时气温更低,露水更多,气候从仲秋的凉爽逐渐转寒,有成冻露的可能,早晚则更明显,故称寒露。

白露后,天气转凉,开始出现露水,到了寒露,则露水日多,且气温更低了。所以,有人说,寒是露之气,先白而后寒,是气候逐渐转冷的意思。此时我国有些地区会出现霜冻。北方已呈深秋景象,白云红叶,偶见早霜。南方也秋意渐浓,蝉噤荷残。由于此时阴天少,所以光照充足,是全年日照率最大的节气,素有秋高气爽之称。

寒露三候为:“一候鸿雁来宾;二候雀人大水为蛤;三候菊有黄华。”此节气中鸿雁排成一字或人字形的队列大举南迁。二候中的“大水”指的是大海,古时传说海边的蛤贝类,是由三种雀鸟潜入水中变成的。深秋天寒,雀鸟都不见了,古人看到海边突然出现很多蛤蜊,并且贝壳的条纹及颜色与雀鸟很相似,所以便认为是雀鸟变成的。第三候的“菊始黄华”是说在此时菊花已普遍开放。古人认为季秋是土德当令,土为黄色,所以此节令中的花为黄色的菊花。菊花是我国很早便有记载的花卉。夏小正九月篇有“荣鞠”之句,鞠是菊的古字,说明九月时菊花开放。

(18)霜降

时值公历10月23日或24日,处于黄经210度。此时气候已渐寒冷,夜晚下霜,晨起阴冷,开始有白霜出现。一天中温差变化很大,常有冷空气侵袭,而使气温骤降。

此时天气变得寒冷,露凝结为霜而下降,所以称之为霜降。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是秋季到冬季的过度节气,最低气温可达到0℃左右。

霜是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在地面或植物上直接凝华而成的冰晶,色白且结构松疏,霜遍布在草木土石上,俗称打霜,而经过霜覆盖的蔬菜,吃起来味道特别鲜美。在我国的文化中,对于霜,是不太有好感的。《淮南子》中说:“秋三月,青女乃出降以雪霜,霜者丧也,阴气所凝,其气惨毒,物皆丧也。”所以古人亦将死去男人的妇女称为遗霜。

霜降三候为:“一候豺乃祭兽;二候草木黄落;三候蜇虫咸俯。”这是说此节气中豺狼将捕获的猎物先陈列后再食用,大地上的树叶枯黄掉落,虫拆虫也全在洞中不动不食,垂下头来进入冬眠状态中。

6、夏季五个气候特征是什么

北半球的夏季气温高是最显著的气候特征,因地域、干湿环境的不同,会产生炎热干燥或者湿热多雨的
夏季风光
气候。在中国,沿岸地方在5月份因为内陆受热,西南地区形成低气压引起西南季风,西南季风在约5月到达中国沿海等地,此时东北季风会受到西南季风的阻挡,夏天很少被影响到。直到8月末到9月中旬,才会受到其影响。中国以第一批西南季风到达为标志,进入夏季。

5月夏天的北方天气依旧十分冷,北方的冷空气与南方的西南季风相遇,在南海地区形成低压槽,也就是广州一带雨季的开始,6月,副热带高压脊线移到华南地区,长江流域进入梅雨季,而到7月,副热带高气压随着时间而推移而到达中国长江流域附近,长江流域一带出现伏旱天气。

夏季是许多农作物旺盛生长的最好季节,充足的光照和适宜的温度给植物提供了所需的条件。大多地区会受到低气压影响,气候相对稳定。但是在赤道附近的海洋上会形成台风,容易对周围地区造成破坏影响。

7、我国夏季的气候特点

东部季风区夏季高温多雨、西北地区夏季炎热干燥、青藏高原区夏季凉爽,降水少。

由于大陆和海洋热力特性的差异,冬季严寒的亚洲内陆形成一个冷性高气压,东部和南部的海洋上相对成为一个热性低气压,高气压区的空气要流向低气压区,就形成我国冬季多偏北和西北风。

相反夏季大陆热于海洋,高温的大陆成为低气压区,凉爽的海洋成为高气压区,因此,我国夏季盛行从海洋向大陆的东南风或西南风。由于大陆来的风带来干燥气流,海洋来的风带来湿润空气,所以我国的降水多发生在偏南风盛行的夏半年5-9月。

可见,我国的季风特色不仅反映在风向的转换,也反映在干湿的变化上。形成我国季风气候特点为:冬冷夏热,冬干夏雨。这种雨、热同季的气候特点对农业生产十分有利,冬季作物已收割或停止生长,一般并不需要太多水分,夏季作物生长旺盛,正是需要大量水分的季节。

(7)夏季气候特征是6扩展资料:

中国气候类型

1、热带季风

包括台湾省的南部、雷州半岛、海南岛和西双版纳等地。年积温>=8000℃,最冷月平均气温不低于15℃,年极端最低气温多年平均不低于5℃,极端最低气温一般不低于0℃,终年无霜。

2、亚热带季风

中国华南大部分地区和华东地区属于此种类型的气候。年积温在4500--8000℃之间,最冷月平均气温0--15℃,是副热带与温带之间的过渡地带,夏季气温相当高(侯平均气温>=25℃至少有6个侯,即30天),冬季气温相当低。

3、温带季风

中国华北地区属于此种类型的气候。年积温3000--4500℃之间,最冷月平均气温在-28--0℃、夏季侯平均气温多数仍超过22℃,超过25℃的已很少见,属于比较温暖凉爽的。近几年来,由于气候变暖等原因,华北南部地区频频出现高温天气,但平均气温仍不超过25℃。

4、温带大陆性

广义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包括温带沙漠气候、温带草原气候及亚寒带针叶林气候。狭义的概念将湿润的后者除外,中国大部分北纬40°以北的内陆地区都是温带大陆性气候。这些地区降水稀少,年降水量在300-500毫米之间,气温日较差、年较差都很大,如我国新疆。

5、热带雨林

中国南沙群岛属于这种类型的气候。全年高温多雨,降水丰沛,年平均气温28到30度,年降水量2800毫米以上。 

8、什么是气候特征

气候最基本的要素是气温和降水两个,所以气候特征至少要描述一地气候的气温特征和降水特征,此外,还有盛行风向等。气温特征和降水特征主要是指其季节变化特征。

1.亚洲地跨寒、温、热三带,其气候基本特征是大陆性气候强烈,季风性气候典型,气候类型复杂。北部沿 海地区属寒带苔原气候。西伯利亚大部分地区属温带针叶林气候。东部靠太平洋的中纬度地区属亚洲地形图季风气候,向南过渡到亚热带森林气候。东南亚和南亚属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赤道附近多属热带雨林气候。中亚和西亚大部分地区属沙漠和草原气候。西亚地中海沿岸属亚热带地中海式气候,西伯利亚东部的上扬斯克和奥伊米亚康极端最低气温曾达摄氏-71度,是北半球气温最低的地方。
亚洲气候类型复杂多样的原因
1、南北跨的纬度多,热量条件相差大。
2、东西跨的经度多,降水条件差异大,
3、地形复杂,地形类形多样,海拔高差大
2.欧洲纬度是在北纬35度以北,大部分属温带气候,并向北延伸至北极圈,故北欧属寒带气候。在西风的吹拂及洋流的调节之下,西欧的气候四季分明,宜人居住。东欧则属大陆型气候,冬冷夏热。南欧紧邻地中海,夏乾冬雨,全球具有此类特徵的气候即被称为地中海型气候。
3.北美
北美洲地跨热带、温带、寒带,气候复杂多样。北部在北极圈内,为冰雪世界。南部加勒比海受赤道暖流之益,但有热带飓风侵袭。大陆中部广大地区位于北温带。由于所有的山脉都是南北或近似南北走向,故从太平洋来的湿润空气仅达西部沿海地区;从北冰洋来的冷空气可以经过中部平原长驱南下;从热带大西洋吹来的湿润空气也可以经过中部平原深入到北部,故北美洲的气候很不稳定,冬季时而寒冷,时而解冻,墨西哥湾沿岸的亚热带地区,冬季也会发生严寒和下雪的现象。

北美洲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低于0℃的地区,约占全洲面积的3/4;整个北极群岛(北美大陆以北、格陵兰岛以西众多岛屿的总称)及格陵兰岛的大部分地区都低于-32℃,格陵兰岛中部低达?0℃,成为西半球的寒极区。夏季全洲普遍增温,最热月(7月,沿海多为8月)平均气温格陵兰岛中部为0-3℃,成为北半球夏季最凉的地区;其余广大地区都在0-32℃之间,其中20℃以上的地区约占全洲面积一半以上,30℃以上的地区面积较小。美国西南部的死谷,极端最高气温曾达56.7℃,为全洲最热地区。

北美洲东部地区降水较多。加拿大和格陵兰岛的东南部、美国的东部、加拿大和阿拉斯加的太平洋沿岸地区年降水量约为500-300毫米;加拿大和阿拉斯加的太平洋沿岸高达2 000毫米以上,为北美洲降水最多的地区;佛罗里达半岛、落基山脉东麓及大平原、育空高原年降水量25000毫米;加勒比海地区属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

类型
北美洲幅员广阔,南北伸长,四周濒临大洋,在主要气候因素的作用下,气候类型多样,与亚洲不相上下。按1978年斯特拉勒气候分类,除高地气候外,计有13种,其中西岸海洋性气候为亚洲所无,冰原气候亚洲也告缺失。在亚洲东部和南部发育典型的季风气候(包括温带、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在北美洲都不发达,而分别为中纬湿润大陆性气候、亚热带湿润气候和低纬信风海岸(热带海洋性)气候。

北美洲的寒带和温带类型有冰原气候、苔原气候、高纬(亚寒带)针叶林气候、中纬湿润大陆性气候、中纬干旱气候、中纬西岸海洋性气候。冰原气候分布于格陵兰(沿海地带除外)。据埃斯米特站记录,格陵兰冰原7月平均气温仍低至-12℃,2月为—47℃,其极端性和严寒程度仅逊于南极洲。

北美洲温带大陆性气候虽占优势,但高纬针叶林气候比南面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范围更广。在斯特拉勒1978年的分类中,后者不是单一类型,而是中纬湿润(包括次湿润)大陆性气候和中纬干旱(和半干旱)气候两种类型的组合。这里气温年较差约20~40℃,按康拉德公式,大陆度介于40—60%之间。但同亚洲相比,北美洲温带大陆性气候不仅范围较小,而且大陆性也较弱。

结构格局
北美洲气候类型的结构,在世界各洲中自成一格。其北部和东部,气温是气候类型分异的主要标志,所以各有关类型都是南北更替、东西走向。落基山脉东侧及其以西的西部广大地区,降水量为主要分异标志。因降水量的变异是东西向的,所以各气候类型便显示为东西更替、南北走向。墨西哥和中美地峡实际上是西部山区向南延伸。这种在更替和走向上东西部相对立的结构图式,反映了纬度因素和地貌结构对分异的重要作用,并对土壤和植被的分异图式也产生巨大影响。

4.南美
南美洲大部分地区属热带雨林和热带草原气候。气候特点是温暖湿润,以热带为主,大陆性不显著。全洲除山地外,冬季最冷月的平均气温均在0℃以上,占大陆主要部分的热带地区,平均气温超过20℃。冬季远比北美洲暖和。
南美洲大部分地区夏季最热月平均气温介于26到8℃之间,远不及非洲和澳大利亚大陆的热带地区炎热。南美洲各地气温的年较差较小,不象亚洲、北美洲那样变化剧烈。全洲降水充沛,年降水量在1 000毫米以上的地区约占全洲面积的70%以上,为各洲中沙漠面积较小的一洲。

由于安第斯山脉影响西侧是温带海洋性气候,东侧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5.非洲 非洲的气候极大地受其横跨赤道两侧的位置影响。南北热带区的气温全年多半时间都很高,但是山地的高度和沿岸带的海洋潮流影响都可使高温有所缓解,例如,凉爽的本吉拉洋流(西南)和温暖的莫三比克洋流(东南)。
气候区
全洲分为8个气候区。它们是∶热沙漠区、半干旱区、热带乾湿季区、赤道区(热带潮湿区)、地中海区、副热带湿润海洋区、暖温带高原区和山区。
热沙漠区有常受干燥的热带大陆气团影响的撒哈拉沙漠和喀拉哈里沙漠;还有北肯亚-索马利沙漠,其干燥主要是由于全年都有稳定性质的海洋气团通过这里。这种海洋气团的稳定作用是由于它们经过近岸的阴凉水域所形成的。沙漠气候除了干燥外还以月平均气温高为特色,但是日气温幅度要比全年月平均气温的上下幅度更大。
半干旱气候区是沙漠区的边缘地带,包括尚比西河以南的大部分地区。它们与真正沙漠区的差别是,在其季节性变动过程中,它们正好处在热带辐合区,因此能接受较多的降雨量。气温与沙漠区雷同。
热带乾湿季区常常被称为热带稀树草原气候区。该区占有本洲总面积略少于一半的土地,从半干旱区向赤道延伸。本区气候最大的特点是其季节性的降雨。在大太阳时期,海上气团产生可长达6个月的降雨——雨季的长短要看是否离赤道近。其他的月份则均干旱。在少数地方,例如在茅利塔尼亚和塞内加尔海滨——太阳不大时也少量降雨。同沙漠和半干旱气候区一样,月平均气温也不如日气温变化大。西非的太阳暗淡时期与哈麦丹风季相一致。哈麦丹风是一种暖和、干燥、常带大量沙尘从撒哈拉南部刮出的东北风或东风。
赤道或热带潮湿型气候区的气候是非洲最潮湿的类型。有两个高峰降雨期与热带辐合区的两次过境相吻合。由于赤道气候型的地区经常被温暖的海洋气团所覆盖,它们每月、每日气温的变化不如在热带潮湿干燥地区的变化那样明显。
有时在赤道气候律动中发生显著变化,例如,降雨可随季风来临,第二个雨季几乎就不存在。但是最显著的反常现象可在西非海岸看到,大约在迦纳的三尖角(Cape Three Points),向东至贝宁,在这里,虽然普遍呈双峰降雨态,全年降水量却不及1,000公厘(40吋)。
本洲的极北和极南部的气候是干旱夏季副热带型或地中海型。只在冬季降雨(北非为12∼1月,非洲南部为6∼7月),尽管在某些地方可能在秋季降雨(北非9月,非洲南部4月)。月平均气温比热带气候低,冬季时下降至10℃(50℉)左右,夏季(北非6∼7月,非洲南部12∼1月)气温有时可超过热带气候型的温度。明净的蓝天为其特色。
副热带湿润海洋性气候只限于非洲东南海岸。该区特点是全年都有降雨,但降雨量以夏季为最大。南非的纳塔尔(Natal)南部的冬季降雨较为显著,气温则略低于北部。因而,在伊利莎白港有6个月温度低于17℃(62℉),而在德班(Durban)月平均气温未曾低于18℃(64℉)。
非洲南部的高草原(Highveld)属暖温带高地气候区。其降雨状况类似热带潮湿和干燥气候区,但气温受高度影响而大大地降低,例如,在赖索托有时就发生霜冻现象。近海滨的气候则显示出海洋性的特点,并有冬季降雨的现象。
山岳气候区包括衣索比亚高山区和东非湖区。从某方面说,类似暖温带高原气候,只是气温较均衡,高峰顶上的气温低些,有时还要降雪,诸如吉力马札罗山。降雨情况与邻近低地区域相似。
6.大洋洲大洋洲大部分地区处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绝大部分地区属热带和亚热带,除澳大利亚的内陆地区属大陆性气候外,其余地区均属海洋性气候。绝大部分地区的年平均气温在25.8℃之间。最凉月平均气温为北半球从夏威夷群岛最北面向赤道由16℃递增到25℃;南半球从南纬50°附近起向赤道由6℃递增到25℃;新西兰的南岛和澳大利亚东南部山区可达0℃以下。最热月平均气温,北半球从夏威夷群岛最北面起向马里亚纳群岛附近,由24℃递增到28℃以上;南半球从南纬50度附近起向澳大利亚西北部,由12℃递增到32℃。澳大利亚昆士兰州的克朗克里极端最高气温达53℃,为大洋洲最热的地方。澳大利亚中部和西部沙漠地区年平均降水量不足250毫米,是大洋洲降水量最少的地区。夏威夷的考爱岛东北部年平均降水量高达12 000多毫米,是世界上降水较多的地区之一。新几内亚岛北部及美拉尼西亚、密克罗尼西亚、波利尼西亚三大岛群属全年多雨的热带降水区,迎风坡年平均降水量多在2 000毫米以上。美拉尼西亚北部、新几内亚岛北部及马绍尔群岛南部,年平均降水量可达3 000 000毫米,背风坡则仅1 000毫米左右。澳大利亚北部和新几内亚岛东南沿海属暖季降雨区,年平均降水量750 000毫米,暖季降水量约占全年降水量的50%。澳大利亚东南部及新西兰属各月降水较均匀、但以冬季稍多的温带降水区,年平均降水量多在500毫米以上,个别地区高达5 000多毫米。澳大利亚西南部和西南沿海属地中海式冬季降水区,冬季降水量约占全年降水量的40-60%。
7.南极洲
南极洲气候异常寒冷、终年覆盖冰雪,为寒带冰原气候,号称世界风库、寒极、干极。全洲年平均气温为零下25℃,内陆高原平均气温为零下56℃左右,极端最低气温曾达零下89.2℃,为世界最冷的陆地。全洲平均风速17.8米/秒,沿岸地面风速常达45米/秒,最大风速可达75米/秒以上,是世界上风力最强和最多风的地区。绝大部分地区降水量不足250毫米,仅大陆边缘地区可达500毫米左右。全洲年平均降水量为55毫米,大陆内部年降水量仅30毫米左右,极点附近几乎无降水,空气非常干燥,极地高气压长年盘据,水汽少,但是因为气温长年在零度以下,所以积雪、积冰不化。有“白色荒漠”之称。

9、中国的气候特征是?

与夏季气候特征是6相关的内容

其他城市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