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气候百科 > 澜沧江的地形气候

澜沧江的地形气候

发布时间:2021-06-14 17:01:24

1、澜沧江区域可开发的水能资源极其丰富 ,从气候 地形 地势等方面说明其原因.

气候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充足,流量丰沛;
地处山区,山高谷深,水流湍急;
位于我国地势一二级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水能充足.

2、澜沧江的特征是什么?

澜沧江位居三江并流的中间,从滇藏高原沿云岭山脉绵延南去。是湄公河上游在我国境内河段的名称,是我国西南地区的大河之一,是世界第九长河,亚洲第四长河,东南亚第一长河。

澜沧江经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在越南南部胡志明市南面入太平洋的南海,总流域面积81万平方千米,是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被称为“东方多瑙河”。

澜沧江在我国境内长2179千米,流经青海、西藏、云南3省,其中在云南境内1247千米,流域面积16.5万平方千米,占澜沧江湄公河流域面积的22.5%,支流众多,较大支流有沘江、漾濞江、威远江、补远江等。

澜沧江上中游河道穿行在横断山脉间,河流深切,形成两岸高山对峙,坡陡险峻V形峡谷。下游沿河多河谷平坝,著名的景洪坝、橄榄坝各长8000米。

境内径流资源丰富,多年平均径流量740亿立方米。河道中因险滩急流较多,只有威远江口至橄榄坝段可行木船和机动船。

澜沧江百里长湖景观

3、简述澜沧江的主要水文特征

澜沧江是湄公河上游在中国境内河段的名称,是中国西南地区的大河之一,是世界第九长河,亚洲第四长河,东南亚第一长河。澜沧江河源扎曲,发源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的杂多县吉富山,源头海拔5200米,主干流总长度2139公里,澜沧江流经青海、西藏和云南三省,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出境成为老挝和缅甸的界河后始称湄公河(Mekong River)。湄公河流经老挝、缅甸、泰国、柬埔寨和越南,于越南胡志明市流入中国南海。

澜沧江流域由北向南纵跨纬度13°,地势高亢,山峦重叠,起伏变化大,导致流域内气候差异很大,气温及降水量一般由北向南递增,海拔越高,气温越低,降水量越少。澜沧江流域跨越几个气候带,源头地区(青海南部)属高寒气候,地势高、气温低、降水量少,年平均气温-3~3℃,最热月平均气温6~12℃,年降水量400~800mm。
澜沧江西藏地区,属高原温带气候,气温由北向南递增,并有明显的垂直变化。海拔3000米以下河谷,气候干热,年平均气温10℃以上,最热月气温18℃以上;海拔3000~3500米地带,最热月平均气温15~18℃;海拔3500~4000米,最热月平均气温12~15℃。年降水量400~800mm,山区潮湿河谷干燥。
澜沧江中游滇西北区,属亚热带,高山峡谷,海拔多在3000米以上,高山超过5000米,峰谷相对高差超过1000米。气温垂直变化明显,气温由北向南递增,年平均气温12~15℃,最热月平均气温24~28℃,最冷月平均气温5~10℃。年降水量1000~2500mm,西多东少,山区多河谷少。
澜沧江下游滇西南地区丘陵和盆地交错,气温由北向南递增,属亚热带或热带气候。平均气温15~22℃,最热月平均气温20~28℃,最冷月平均气温5~20℃,年降水量1000~3000mm,由北向南递增,环谷降水小于山区。
全流域属西南季风气候,干、湿两季分明,一般5~10月为湿季,11月至次年4月为干季,约85%以上的降水量集中在湿季,而又以6~8月为最集中,3个月的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60%以上。暴雨多发在7、8两月。上游暴雨较少,中游暴雨强度较大,为流域的主要暴雨区。
流域径流以降水为主,地下水和融雪补给为辅。上游区地处青藏高原,气候寒冷,降水少,春季冰雪融水较多,上游河段河川径流以地下水补给为主,约占年径流量的50%以上,其次是雨水和冰雪融水补给。中下游河段两岸高山,支流短小,山巅有终年积雪,但冰雪融水占年径流量比重较小,中游区随着降水量的增加,融雪补给减少,河川径流补给为降水和地下水混合补给。下游河段处于亚热带和热带气候区,受季风影响,降水丰沛,河川径流降水补给为主,降水占年径流量的60%以上,其次是地下水补给。流域年径流深为450.2mm,其中:青海区年径流深为304.4mm,西藏区283.3mm,云南区583.8mm,国界处多年平均流量2180立方米/秒,允景洪水文站,实测最大流量12800立方米/秒,最小流量395立方米/秒,最大最小比值为32.4,其它各主要测站径流量。
流域内径流年内分配,春季占10%~15%、夏季约占45%~50%、秋季占30%~35%、冬季约占10%以下;上、中游6~9月、下游7~10月径流量是最大,连续4个月最大径流量上、中游和下游分别占年径流量的65%~70%。最大月径流量上游出现在7月,中下游出现在8月,约占年径流量20%以上。
流域内洪水主要由暴雨形成,上游河段融雪也有一定影响,年最大洪水出现在6~10月,其中7~8月出现次数最多,洪水历时较长,一般15~20天。澜沧江流域的洪涝灾害,主要发生在中下游的云南地区,根据50~80年代近30年的资料统计,洪涝灾害平均3~5年出现一次。全流域洪水以1905年、1924年及1966年洪水最大。1905年澜沧江下游和邻近的金沙江中下游和长江上游发生大水灾,澜沧江下游允景洪调查洪峰流量达17100立方米/秒,下游受灾严重。1924年澜沧江、金沙江和雅砻江发生大洪水,澜沧江下游允景洪站调查洪峰15000立方米/秒,云南36个州县受灾严重,金沙江下游淹死人畜数千。1966年澜沧江、金沙江发生有实测资料以来最大洪水,澜沧江允景洪站实测洪峰流量12800立方米/秒(20年一遇),30d洪量211亿立方米,洪水过程为高峰型。云南10个州28个县市受灾,冲淹农田1.9万公顷,倒塌房屋3713间,冲毁桥梁202座和3座小型水库,澜沧江下游景洪县3000公顷农田无收成。云南最大的公路桥澜沧江允景洪大桥在洪峰持续期一直处于危急抢险状态。
旱灾是澜沧江流域的主要自然灾害,尤以春旱最为频繁。据统计,中下游的云南地区50~80年代的近30年里,平均不到3年一大旱;旱灾的影响面广,对农业产生危害很大。
澜沧江平均年输沙量8460万吨,最大年输沙量12100万吨,最小年输沙量4520万吨,河流的含沙量的年内变化情况与径流变化大致一致,最大输沙量出现在7~10月,约占全年85%以上,自上游向下游递增。

4、澜沧江有哪些主要水文特征,是如何形成的

澜沧江是湄公河上游在中国境内河段的名称,是中国西南地区的大河之一,是世界第九长河,亚洲第四长河,东南亚第一长河.澜沧江河源扎曲,发源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的杂多县吉富山,源头海拔5200米,主干流总长度2139公里,澜沧江流经青海、西藏和云南三省,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出境成为老挝和缅甸的界河后始称湄公河(Mekong River).湄公河流经老挝、缅甸、泰国、柬埔寨和越南,于越南胡志明市流入中国南海.
澜沧江流域由北向南纵跨纬度13°,地势高亢,山峦重叠,起伏变化大,导致流域内气候差异很大,气温及降水量一般由北向南递增,海拔越高,气温越低,降水量越少.澜沧江流域跨越几个气候带,源头地区(青海南部)属高寒气候,地势高、气温低、降水量少,年平均气温-3~3℃,最热月平均气温6~12℃,年降水量400~800mm.
澜沧江西藏地区,属高原温带气候,气温由北向南递增,并有明显的垂直变化.海拔3000米以下河谷,气候干热,年平均气温10℃以上,最热月气温18℃以上;海拔3000~3500米地带,最热月平均气温15~18℃;海拔3500~4000米,最热月平均气温12~15℃.年降水量400~800mm,山区潮湿河谷干燥.
澜沧江中游滇西北区,属亚热带,高山峡谷,海拔多在3000米以上,高山超过5000米,峰谷相对高差超过1000米.气温垂直变化明显,气温由北向南递增,年平均气温12~15℃,最热月平均气温24~28℃,最冷月平均气温5~10℃.年降水量1000~2500mm,西多东少,山区多河谷少.
澜沧江下游滇西南地区丘陵和盆地交错,气温由北向南递增,属亚热带或热带气候.平均气温15~22℃,最热月平均气温20~28℃,最冷月平均气温5~20℃,年降水量1000~3000mm,由北向南递增,环谷降水小于山区.
全流域属西南季风气候,干、湿两季分明,一般5~10月为湿季,11月至次年4月为干季,约85%以上的降水量集中在湿季,而又以6~8月为最集中,3个月的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60%以上.暴雨多发在7、8两月.上游暴雨较少,中游暴雨强度较大,为流域的主要暴雨区.
流域径流以降水为主,地下水和融雪补给为辅.上游区地处青藏高原,气候寒冷,降水少,春季冰雪融水较多,上游河段河川径流以地下水补给为主,约占年径流量的50%以上,其次是雨水和冰雪融水补给.中下游河段两岸高山,支流短小,山巅有终年积雪,但冰雪融水占年径流量比重较小,中游区随着降水量的增加,融雪补给减少,河川径流补给为降水和地下水混合补给.下游河段处于亚热带和热带气候区,受季风影响,降水丰沛,河川径流降水补给为主,降水占年径流量的60%以上,其次是地下水补给.流域年径流深为450.2mm,其中:青海区年径流深为304.4mm,西藏区283.3mm,云南区583.8mm,国界处多年平均流量2180立方米/秒,允景洪水文站,实测最大流量12800立方米/秒,最小流量395立方米/秒,最大最小比值为32.4,其它各主要测站径流量.
流域内径流年内分配,春季占10%~15%、夏季约占45%~50%、秋季占30%~35%、冬季约占10%以下;上、中游6~9月、下游7~10月径流量是最大,连续4个月最大径流量上、中游和下游分别占年径流量的65%~70%.最大月径流量上游出现在7月,中下游出现在8月,约占年径流量20%以上.
流域内洪水主要由暴雨形成,上游河段融雪也有一定影响,年最大洪水出现在6~10月,其中7~8月出现次数最多,洪水历时较长,一般15~20天.澜沧江流域的洪涝灾害,主要发生在中下游的云南地区,根据50~80年代近30年的资料统计,洪涝灾害平均3~5年出现一次.全流域洪水以1905年、1924年及1966年洪水最大.1905年澜沧江下游和邻近的金沙江中下游和长江上游发生大水灾,澜沧江下游允景洪调查洪峰流量达17100立方米/秒,下游受灾严重.1924年澜沧江、金沙江和雅砻江发生大洪水,澜沧江下游允景洪站调查洪峰15000立方米/秒,云南36个州县受灾严重,金沙江下游淹死人畜数千.1966年澜沧江、金沙江发生有实测资料以来最大洪水,澜沧江允景洪站实测洪峰流量12800立方米/秒(20年一遇),30d洪量211亿立方米,洪水过程为高峰型.云南10个州28个县市受灾,冲淹农田1.9万公顷,倒塌房屋3713间,冲毁桥梁202座和3座小型水库,澜沧江下游景洪县3000公顷农田无收成.云南最大的公路桥澜沧江允景洪大桥在洪峰持续期一直处于危急抢险状态.
旱灾是澜沧江流域的主要自然灾害,尤以春旱最为频繁.据统计,中下游的云南地区50~80年代的近30年里,平均不到3年一大旱;旱灾的影响面广,对农业产生危害很大.
澜沧江平均年输沙量8460万吨,最大年输沙量12100万吨,最小年输沙量4520万吨,河流的含沙量的年内变化情况与径流变化大致一致,最大输沙量出现在7~10月,约占全年85%以上,自上游向下游递增.

5、澜沧江区域可开发的水能资源极其丰富 ,从气候 地形 地势等方面说明其原因。 地理=V=

气候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充足,流量丰沛;
地处山区,山高谷深,水流湍急;
位于我国地势一二级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水能充足。

6、澜沧江源头突出的自然地理特征是什么?

澜沧江上流有二源:北曰杂曲河,南曰邪穆曲河。考察队科学工作者,对两河数据进行了认真对比、分析、研究后,宣布认定扎阿曲河为扎曲的正源,也就是澜沧江-湄公河正源。
他们都是位于青藏高原。因此它们的自然地理特征是高寒。地势高,气温低,气候寒冷,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

7、澜沧江流域特征

澜沧江的流域特征:

---------山河相间,纵列分布,山高谷深,北高南低!

8、澜沧江的水文特征

澜沧江的水文特征:流域径流以降水为主,地下水和融雪补给为辅。上游区地处青藏高原,气候寒冷,降水少,春季冰雪融水较多,上游河段河川径流以地下水补给为主,约占年径流量的50%以上,其次是雨水和冰雪融水补给。中下游河段两岸高山,支流短小,山巅有终年积雪,但冰雪融水占年径流量比重较小,中游区随着降水量的增加,融雪补给减少,河川径流补给为降水和地下水混合补给。下游河段处于亚热带和热带气候区,受季风影响,降水丰沛,河川径流降水补给为主,降水占年径流量的60%以上,其次是地下水补给。流域年径流深为450.2毫米,其中:青海区年径流深为304.4毫米,西藏区283.3毫米,云南区583.8毫米,国界处多年平均流量2180立方米/秒,允景洪水文站,实测最大流量12800立方米/秒,最小流量395立方米/秒,最大最小比值为32.4,其它各主要测站径流量。
流域内径流年内分配,春季占10%-15%、夏季约占45%-50%、秋季占30%-35%、冬季约占10%以下;上、中游6-9月、下游7-10月径流量是最大,连续4个月最大径流量上、中游和下游分别占年径流量的65%-70%。最大月径流量上游出现在7月,中下游出现在8月,约占年径流量20%以上。

与澜沧江的地形气候相关的内容

其他城市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