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气候百科 > 气候导弹

气候导弹

发布时间:2021-06-18 00:31:33

1、世界上最先进的空对空导弹是什么?

从可靠的公开数据上看我认为是美国的AIM120,俄罗斯的R-77稍微次点,中国的PL-12嘛,这个一直都没有官方承认数据,我不好说,就按知道的说吧。
美国的AIM120,俄罗斯的R-77射程都是120KM,据说中国的霹雳12也肯定超过100千米(具体多少不知道);都号称具备所谓“中距离拦截,近距离格斗”,由于AIM120的雷达较好(美国雷达技术的确要胜老毛子一点点,中国就更差些了),真正射后不理式,抗干扰能力强,在中距离拦截上算是第一。
谈到近距离格斗嘛!(指5千米内)。中俄的导弹技术同出一脉,相差无几,但老毛子的导弹要成熟点PL12还不够成熟,更不留面子点就是还不如R-77。美国的AIM120过载不如俄罗斯的R-77好,气动性能差不多。这样在近距离格斗上考虑导弹机动性能R-77就是第一了。(问题是近距离格斗距离太近,真瞄准了谁也躲不开,导弹之间的那点小机动性能优势不足考虑)。但俄国的R-77和我国PL-12都有配合头盔瞄准系统(这个就牵扯到飞机其他系统了),在格斗中很方便瞄准锁定对手。
谈到这里我感觉这样比导弹不科学。这些武器都是飞机整体系统中的一个部分,到时候是要看整个系统的整体效能的,实战中考虑的因素太多,单单讲两架飞机在同等理想气候、后勤、情报、速度、高度等状态下分别带不同导弹对抗,也要考虑到两架飞机的雷达性能、飞机的雷达截面积啊、飞行员采用的技战术水平、临场反应等等因素,如果单单说导弹本身实在没价值。
干脆点讲,这三个倒都算一个档次的,但老美的AIM-120的确好,略好半分,中国的PL-12最差,只能算勉强入档(不少方面数据都要打折扣)答案补充 这三款空对空导弹都宣称是视距外主动雷达制导导弹,都据说有所谓全方位攻击能力、强抗干扰能力等等。但老美的实战过最靠谱,老毛子的起码也出来不少年,也出口过,多少好点,中国的最飘渺,一直都是传闻占主导地位,官方很少说话,连到底是不是已经量产都难确定啊,自然有点玄。不过即便PL12的性能都是实打实的到达所说的水平,也不够。
讲工艺水平,老美和俄国各有长处,老美的感觉更精致点,中国的要次一等。(没办法,制造业水平问题)
从性能上看我认为是美国的AIM120,然后俄罗斯的R-77,中国的PL-12怎么比也不是第一(除非意淫)。(备注:AIM、R77都有不少型号,指最新的那款)

2、风雨雷电和军事气象学的关系是怎么样的?

降雨(融雪)、洪水、洪灾三者既有内在联系又有本质差别。降雨(融雪)不等于洪水,必须在一定流域下垫面和水系情况下才能造成洪水。洪水也不等于洪灾,造成洪灾有多方面原因。因此水文气象预报力图将大气环流等气象条件与水文特征紧密联系起来,把降雨的天气模型与洪水模型结合起来。

一般在进行降雨预报的同时,还根据河流流域地貌、流域水分状况、水利工程质量和标准,以及降雨和径流的关系等因素,针对防洪要求作出未来暴雨、洪水可能发生地区的预报;鉴别和判断流域发生非常洪水的可能性;洪水发生后,预测洪水发展趋势,以及库区来水预报等。

为了提高暴雨落区、落点、落时预报的精度,已发展一种以气象卫星、气象雷达、常规气象观测资料相结合的暴雨监视和短时预报,预报时效为几小时到十几小时,预报精度较高。它有可能将降雨预报和洪水预报完全结合起来,从而延长洪水预报时效并提高洪水预报精度。

最大降水量估算是指特定流域范围内,一定历时可能的理论最大降水量。这种降水量对于大型水利枢纽的设计运用是十分重要的。一般这些工程要采用最大可能洪水作为保坝标准,推求可能最大洪水的方法之一,就是先确定可能最大降水。

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由于降水稀少,可能蒸发率大大超过供水能力,流域的年总蒸发接近或等于年降水量。湿润地区,流域总蒸发和本区的水面蒸发接近或相等。半湿润地区的陆面蒸发介于上述两种情况之间,即受供水条件或可能蒸发的控制。就海洋和大陆而言,海洋上的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大陆上的蒸发量小于降水量,因此必须有海洋向大陆的水分输送。

中国海军舰队

军事气象学是根据战争的需要,在军事学和其他科学技术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基于气象条件对各军兵种和武器装备使用的影响不同,军事气象学的研究逐步扩大到海军、空军、炮兵、导弹、化学武器、生物武器和核武器等领域,并开展了军事气候和用于军事目的的人工影响天气方面的研究工作。

海军舰艇部队领域的军事气象源于航海气象,主要研究气象条件对舰艇航行、作战和训练的影响,舰艇防范或规避航危天气,以及对舰艇部队实施气象保障的方法等。影响海军舰艇航行和作战的主要气象因素是风、海雾、风浪等。

航空兵领域的军事气象,主要研究气象条件对飞机飞行、作战和训练的影响,以及对航空兵部队实施气象保障的方法。对航空兵行动影响较大的气象因素是风、云、大气能见度(雾、降水和其他视程障碍现象)、雷暴铅直气流等。

导弹

炮兵领域的军事气象主要研究气象条件对火炮射弹飞行、命中精度和声测侦察的影响,以及对炮兵射击渚元进行气象条件修正和对炮兵部队实施气象保障的方法。气象条件对射弹飞行和命中精度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改变作用在射弹上的空气动力和空气动力矩,并进而改变其弹道诸元(速度、弹道系数和弹道倾角)来实现的。主要影响要素是风、气温、气压等。

导弹气象主要研究气象条件对导弹发射,飞行、命中精度、制导和生存能力的影响。由大风造成的侧向风载荷,可使竖立在发射台上的导弹产生弯矩和翻转力矩,甚至翻倒,阵风还可引起导弹摆动;发射场周围一定范围内出现的闪电,常常可引起泄漏或外溢的氢化推进剂燃烧或爆炸,有时甚至可击毁导弹和地面设备;与对炮弹的影响类似,风、空气密度、铅直气流和大气湍流都影响导弹(主要是再入大气段)的飞行和命中精度;云、雾、降水等视程障碍现象妨碍天文导航。

一些国家十分重视把人工影响天气用于军事目的,其军事设想包括:为己方的军事行动创造有利的气象条件;为敌方军事行动和后方国民经济制造困难的气象条件;直接以改变了的大气条件为武器,杀伤破坏对方的有生力量和技术兵器。已试用的主要手段有人工消云、人工消雾和人工降水等。

3、中国向哪些地方投了气象导弹?

?

4、导弹 天气

导弹种类和性能各不相同。目前世界上比较新的导弹均能在任何气象条件下发射
其中受天气影响比较大的主要是弹道导弹,尤其是液体燃料的弹道导弹,发射时主要是要避免狂风。所以要顺利发射就要抓住大风的间隙起竖,然后迅速发射

5、南方大雪跟美国的气候武器有关系吗

现在网络有传言是气象武器,但只是传言而已(制造这样的大灾害,可是要冒天下之大不讳的,而且量老美和小日本目前也没那么大的本事)。自然灾害可能性占99.9%,遭到气象武器攻击可能行占0.1%。
解释一下什么叫气象武器:

所谓“气象武器”是指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人为地制造地震、海啸、暴雨、山洪、雪崩、热高温、气雾等自然灾害,改造战场环境,以实现军事目的的一系列武器的总称。随着科学和气象科学的飞速发展,利用人造自然灾害的“地球物理环境”武器技术已经得到很大提高,必将在未来战争中发挥巨大的作用。变天气为武器,让“雷公”、“电母”下凡参战,已不是异想天开。
温压炸弹
温压炸弹是美国国防部降低防务威胁局在2002年10月组织海军、空军、能源部和工业界专家,利用两个月时间突击研制的,并成功应用于阿富汗战场。温压炸弹爆炸时能产生持续的高温、高压,并大量消耗目标周围空气中的氧,打击洞穴和坑道目标效果显著。除去用温压炸弹打击洞穴、坑道和掩体等狭窄空间目标外,美国海军陆战队还计划利用便携式温压炸弹打击城市设施,包括建筑物和沟道等。

制寒武器
美军曾在距地面17千米的高空试验引爆一颗甲烷或二氧化碳炮弹等制寒武器,爆炸后的炮弹碎片遮蔽太阳,天气骤然变得异常寒冷,这足以将热带丛林中的敌人活活冻死。

高温武器
通过发射激光炮弹,使沙漠升温,空气上升,产生人造旋风,使敌人坦克在沙暴中无法行驶,最终不战自败;其钢制弹壳内装有易燃易爆的化学燃料,采用高分子聚合物粒状粉末,以便提高武器系统的威力和安全性;爆炸发生时会产生超压、高温等综合杀伤和破坏效应。这种炮弹既可用歼击机、直升机、火箭炮、大口径身管炮、近程导弹等投射,打击战役战术目标,又可用中远程弹道导弹、巡航导弹、远程作战飞机投射,打击战略目标。

热压气雾武器
目前,英军正研制一种利用热浪、压力和气雾打击目标的精确打击武器。这种武器运用的是先进的油气炸药原理。这种武器在撞击后弹体燃料会马上被点燃,从而产生大量的浓雾爆炸云团,通过热雾和压力摧毁建筑物内的目标,并且能够在很大范围内杀伤敌人,在目标区域内的敌人很快会被压力压死、气雾憋死。

云雾炮弹
这种炮弹又叫燃料空气炸药炮弹,通常使用环氧乙烷、氧化丙烯等液体炸药,将其装填在炮弹内,通过火箭炮或迫击炮发射到目标上空。第一代云雾炮弹属于子母型,即在母炮弹内装3枚子炮弹。每枚子炮弹装填数十千克燃料空气炸药,并配有引信、雷管和伸展式探针传感器等。当母炮弹发射击到目标上空后,经过1~10秒钟的时间,引信引爆母炮弹,释放出挂有阻力伞的子炮弹,并缓缓地接近目标,在探针传感器的作用下,子炮弹在目标上空预定的高度进行第一次起爆,将液体炸药混合,形成直径约15米、高约2.4米的云雾,将附近的地面覆盖住,经过0.1秒的时间,子炮弹进行第二次引爆,使云雾发生大爆炸。目前,云雾炮弹已经发展到第三代,其性能又有较大的提高,使用的范围也更加广泛。

人工消云、消雾武器
人工消云、消雾是指采用加热、加冷开播撒催化剂等方法,消除作战空域中的浓雾,以提高和改善空气中的能见度,保证已方目视观察、飞机起飞、着陆和舰艇航行等作战行动的安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军曾使用一种名为“斐多”的加热消雾装置,成功地保障了2500架次飞机在大雾中安全着陆。1968年,美军为保障空军飞机安全着陆,曾使用过人工消雾武器。

人工控制雷电
人工控制雷电,是指通过人工引雷、消雷的方法,使云中电荷中和、转移或提前释放,控制雷电的产生,以确保空中和地面军事行动的安全。人工控制雷电的方法有:利用对带电云团播撒冻结核,改变云体的动力学和微物理学过程,以影响雷电放电;采用播撒金属箔以增加云中电导率,使云中电场维持在雷电所需临界强度以下抑制雷电;人为触发雷电放电,使云体一小部分区域在限定的时间内放电。

太阳武器
这是一种利用太阳光来消灭敌方的武器。实际上利用太阳光作为武器,早被使用过。1994年,俄罗斯卫星曾在轨道上安放了一面镜片,镜片的反射光在夜间擦过地球,这说明目前的技术已经能够在4万米高空集中镜面反射光。据计算,聚集的热源中心温度可达数千度,可以毁灭地球上的一切。这种武器也很有可能出现在新世纪的战争中。

化学雨
化学雨武器是从早先的气象武器演变过来的一种新型武器,在海战中的作战效能尤为明显。它主要由碘化银、干冰、食盐等能使云层形成水滴,造成连续降雨的化学物质和能够造成人员伤亡或使武器装备加速老化的化学物质组成。该武器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永久性的,一类是暂时性的。永久性的化学雨武器主要用隐形飞机或其他无人飞行器运载,偷偷飞临敌国上空撒布,使敌军武器加速腐蚀,进而丧失作战能力;而暂时性的化学雨武器主要是使敌部队瞬间丧失抗击能力,它由高腐蚀性、高毒性、高酸性物质等组成。

海啸风暴
提起海啸,人们无不为之胆战心惊、毛骨悚然。自然界中,海啸是由风暴和地震所引起的。据有关材料记载,1965年夏天,美国在比基尼岛上进行的核试验激发了军事科学家们研制海啸武器的浓厚兴趣。那次核爆炸中,在距爆炸中心500米的海域突然掀起60米高的海浪,海浪在离开爆炸中心1500米之后,高度仍在15米以上。这一试验表明,未来的海啸武器如运用于海战,将会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巨浪
对于军舰和海洋设施以及登陆作战来说,风浪是一种不可小视的重要因素,巨大的风浪常常导致舰毁人亡,军事设施毁坏。因此,利用风浪和海洋内部聚合能使大洋表层和深层产生海洋潜潮,从而造成敌海军舰艇、水下潜艇以及其他军事设施的倾颠和人员死亡。军事科学家认为,巨浪武器还可用于封锁海岸,达到遏制敌军舰出海进攻之目的。不过,到目前为止,真正引起巨浪的方法未问世,只是引发了一些小浪级的浪涛,这也算得上是巨浪武器运用成功的前兆。

6、中国到底有多少导弹呢

导弹??这个意义是在是太广了,给楼主搜集了一下,请看:

中国导弹系列 

 001 中国“东风3号”地对地导弹 1970年发射成功的中、远程导弹,射程约2500千米。在“东风3号”和“东风4号”的基础上,1980年5月中国又成功发射了“东风5号”战略弹道导弹。该弹最大射程12000千米(射程大于8000千米的称为洲际导弹),核弹头威力400~500万吨TNT当量(相当于产生同样能量所需的黄色烈性炸药重量),命中偏差250米,其精确度相当于用箭射中百米以外的一只蚊虫。
002 中国CY—1型反潜导弹 从水面舰艇发射,能对付隐藏在水下150~300米深,以33节(1节=1.852千米/小时)速度在水下航行的潜艇。它的战斗部是一枚鱼雷,可以发射和接收声波,利用声波制导而导向目标。
003 中国XW—41巡航导弹 中远程导弹,可以从陆地或空中发射,用于攻击大型舰船和地面目标,重量轻、射程远、维护方便。
004 中国KS-1“凯山1号”地对空导弹 用于对付中、高空飞机和导弹。长5.6米,直径400毫米,最大速度1200 米/秒,最大射程42千米,最小射程7千米,最大射高25千米,采用先进雷达制导,可同时追踪、拦截多个飞行目标。
005 中国“红旗2号乙”地对空导弹 1979年开始研制,用于对付中、高空飞机。可全天候、全方位(从各个方向攻击)作战,抗干扰性能好,且有敌我识别能力。弹长10.8米,直径650毫米,最大速度M4.2,作战高度27千米,射程35千米,采用雷达和电视制导技术,单发命中率92%。
006 中国M型地对地战术导弹80年代开始,开发了第一代M—9型和新型M—11型战术导弹。射程大于400千米,命中偏差小于200米,采用惯性制导或利用地形制导,弹头有效杀伤半径约1000米
007 中国“红旗61号”地对空导弹 图为车载机动发射型,1988年定型。整个系统结构紧凑,操作方便。除雷达制导外,还采用了电视跟踪技术,从而提高了导弹的作战适应能力。
008 中国C801反舰导弹1987年设计定型的多用途导弹,可从飞机、舰艇和地面车辆上发射,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命中精度高、作战威力大等特点,采用主动雷达制导,“发射后不用管”。弹长5.814米,直径360毫米,重815干克,速度M0.9,射程42千米(舰射型)和50千米(空射型)。导弹发射后先爬高、加速,再下降至20米高度处平飞,接近目标时降至5~7米掠海飞行,随后俯冲,在舰船水线附近命中目标,命中率为95%。一枚即可重创或击毁一艘3000吨级驱逐舰。其性能指标部分优于法国“飞鱼”导弹。
009 中国“红旗61型”舰对空导弹 1988年定型。弹长3.99米,直径286毫米,最大射程10千米,最大射高8千米,采用半主动雷达制导,单发命中率可达80%。舰首、舰尾各配一套,可同时攻击不同来向的飞机。
010 中国“海鹰3号”岸对舰导弹 中国继C101超音速反舰导弹之后发展的弹头威力更大,射程更远的岸对舰导弹。弹长9.85米,直径0.76米,飞行速度M2。有效射程可达180千米,采用主动雷达制导,“发射后不用管”。
011 中国C101超音速反舰导弹 1985年发射试验成功,有舰射型及空射型(可装于轰6丁轰炸机上)。弹长6.5米(舰射型)或7.5米(空射型),直径540毫米,飞行速度M2,巡航高度50米,掠海飞行高度5米,有效射程45千米,主动雷达制导。
012 中国“海鹰1号”岸对舰导弹 1974年定型,主要用于对付入侵的大、中型水面舰艇。弹长5.8米,直径760毫米,飞行 速度M0.8,巡航高度100~300米,有效射程85千米,主动雷达制导,“发射后不用管”。以后又改进为“海鹰1号甲”,提高了抗干扰能力,于1987年通过技术鉴定。
013中国“海鹰1号”舰对舰导弹 1983年定型,装备导弹驱逐舰,用于对付水面舰艇。该弹用3联装旋转发射器进行发射,测试时取得4发全中的成绩
014中国“海鹰4号”岸对舰导弹 70年代中期开始研制。弹长7.36 米,直径760毫米,飞行速度M0.9,有效射程135千米,采用主动雷达制导。
015 中国“飞龙2号”舰对舰导弹 飞龙1号”的改进型。1986年公开展示。弹长6米,直径540毫米,飞行速度M0.9,有效射程50千米,主动雷达制导
016 中国“海鹰2号”岸对舰导弹 1967年研制成功,以后又不断改进,发展了多种改进型,其中“海鹰2号乙”弹长7.36米,直径760毫米,飞行速度M0.9,巡航高度30~50米,有效射程95千米,采用主动雷达或红外制导。机动性好,发射及撤离时间短,弹头威力可击沉或重创3000吨级以上的中大型军舰。
017 中国C802反舰导弹比C801导弹长一些、轻一些(弹长6.392米,重715千克),而性能更好一些,射程从42千米增至120千米,也是可空射、舰射和岸射的多用途导弹,岸射型配备4辆发射车,每辆3枚导弹。可以封锁160度以上的扇形海域。
018 中国“飞龙7号”舰对舰导弹 飞龙”系列中的最新发展型。弹长6.6米,直径540毫米,飞行速度M1.4,有效射程30千米。
019 中国“上游1号”舰对舰导弹 1966年底,中国仿制前苏联“冥河”导弹成功,命名“上游1号”,1983年完成改进型“上游1号甲”。与此同时,中国自行研制了“上游2号”,该弹体积小、速度快、抗干扰能力强,1980年试验成功。
020 中国“海鹰2号甲”岸对舰导弹 “海鹰2号”的改进型,用红外制导取代主动雷达制导,提高了抗干扰能力,1982年定型。以后又改进了制导技术,可全方位攻击并可降低飞行高度。
021 中国“霹雷7号”空对空导弹 中国空对空导弹的研制始于50年代末期,现已形成“霹雷”系列。“霹雷7号”是1986年鉴定的中国第二代空对空导弹,装备中国歼—7M歼击机,有效射程0.5~14千米,采用红外制导技术,具有空中格斗、自动搜索、捕获和跟踪目标的能力。
022 中国“霹雳9号”空对空导弹 中国第三代空对空导弹。弹长3米,直径160毫米,速度M2。最大作战高度21千米,最小作战距离500米,最大射程15千米。采用红外雷达制导,可自动搜索、截获和跟踪目标,“发射后不用管”,有较高的机动性和近距格斗能力。
023 中国“红箭8号”反坦克导弹 中国第二代反坦克导弹,可供步兵携带,单兵发射,也可车载机动发射,弹长875毫米,直径120毫米,射程3000米,破甲厚度大于900毫米,抗干扰能力强,命中率大于90%,由行军转为战斗状态不到1分钟。采用光学瞄准和红外制导。不怕恶劣气候,也经得起路面不平引起的颠簸。
024 中国台湾“天弓二型”地对空导弹 台湾自行研制的防空导弹。“天弓一型”1989年服役,射程30~40千米。“天弓二型”为改进型,射程增至100千米,采用主动雷达制导。具有敌我识别、同时攻击多个目标的能力,反应时间短,抗干扰能力强。一型和二型分别用于取代从美国购买的“雷克”和“奈基Ⅱ”导弹。
东风-31是采用固体燃料的3级机动导弹,射程可达8000公里。(由媒体猜测,官方仅公布有此计划。)

由于种类太多,太杂,数量不好统计。望楼主见谅。

7、雾霾防导弹是什么意思

张召忠提出,雾霾可以防止美国的激光武器攻击。

 在导弹的设计和研制中,一般都是对导弹自身性能、抗电磁干扰等因素比较注重,但对气候条件的考虑一般都按相对理想的状态来设计,考虑的不是很周全。

而导弹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却往往缺乏提供实际环境条件的有效保障。导弹能否按预定的路线飞行,能否准确击中目标,在一定程度上受气象条件的制约,尤其是受雾霾、大风天气等因素的影响。

假如这些因素出现在战争中,不仅能导致战争的有利进行,甚至还可能造成各种误伤。

据统计,在一次海湾战争中,美军由于目标识别错误造成的误炸39%都是跟恶劣天气条件有关。

例如,1991年2月,美军在与伊拉克的交火中,突然刮起沙尘暴,阿帕奇直升机发射的导弹偏离目标,击中自己人,造成美军士兵2人死亡,多人受伤。在伊拉克战争开战初期,美英部队因天气原因多次出现误伤,其中就有美军导弹误炸、误伤英军飞机、爱国者导弹基地被F-16战机误炸等事件出现。

导弹命中精度低

对于雾霾天气来说,导弹命中率要想和没雾霾天气的时候一样高,存在不小的困难,这其中的原因就在于,目前世界上导弹的制导方式一般都是采用电视制导、激光制导、红外成像制导和GPS制导这几种方式,而前两种导弹制导方式受雾霾天气影响较大。

比如,雾霾天气可以使电视制导和激光制导导弹的作战效能大打折扣,虽然能够发射,但命中率不高。其中,电视制导导弹和可见光学侦察雷达有些类似,它需要操纵人员确实看到目标才能瞄准、锁定、实施攻击。如果遇到雾霾天气,看不见目标自然就锁不定、打不准。

而激光制导导弹的基本原理则是用激光器发射激光束照射目标,装于导弹体内的激光接收装置接收照射的激光信号或目标反射的激光信号,通过不断调整飞行轨迹,最终命中目标。

由于激光本来在大气内的损耗就较大,再加上雾霾中微小颗粒的影响,势必会进一步导致激光照射距离大大缩短。

巡航导弹在战争中的命中精度同样会受到雾霾等天气的影响。

比如,巡航导弹在快要接近攻击目标的时候,需要对目标进行快速拍照,然后和导弹原先就输入到弹体系统内的目标卫星照片进行对比,如果因为雾霾天气严重,就很可能造成巡航导弹无法发现和识别目标而导致目标丢失。

以海湾战争期间为例,由于受到沙尘天气和云雾等天气的影响,美国发射的战斧巡航导弹命中率只有50%~60%,远低于平时的命中率。

8、中国用弹道导弹击落风云-1号气象卫星用时多长?

你这问题能答出来的也是白扯的。当时击落卫星时,zhongguo是十分低调的,即使外国沸腾起来了,中央新闻也只是一个小小的报道而已。这种官方态度,又怎么可能公布具体的数据? 但是既然你问了,从专业的角度来看,我也得白扯一下。 风云一号属于低轨道卫星,中国发射卫星,从地面到达风云卫星这高度,大概用时半小时(应该不到),由于不清楚当时导弹是否经过变轨击落,所以假如是一种追及式的击落,大概就和发射一个低轨道卫星差不多。但是因为是导弹击落卫星,导弹的速度是比长征系列火箭要低的,总的来说,半小时左右应该行了。(以上数据全为个人主观推断,不真实)

9、雾霾可以防导弹是什么意思?

这句话是误传的,原本是张召忠在2014年2月的一期《海峡两岸》中说的“激光武器最怕雾霾”,利用雾霾中的细微金属颗粒大幅削弱激光的功效,张召忠的原话是雾霾可以防激光武器。

10、气象为什么会影响导弹的命中精度

气温的变化,会改变液体燃料和氧化剂的混合比,影响火箭在主动段飞行时的重;气压的变化,直接影响到火箭的推力,导弹的飞行速度,从而影响导弹的命中精度

与气候导弹相关的内容

其他城市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