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气候百科 > 气候与气温带之间的瓜葛

气候与气温带之间的瓜葛

发布时间:2021-06-18 21:03:06

1、世界主要气候类型与气压带风带的关系。 麻烦了~~谢谢大家~~

明确受气压带、风带影响的气候有:
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受赤道低压带影响。
热带草原气候,主要受赤道低压带与信风带交替控制。
热带沙漠气候,主要受副热带高压控制。
地中海气候,受中纬西风与副热带高压交替控制。
温带海洋性气候,主要受中纬西风控制。
冰原气候与苔原气候,主要受极地高压控制。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受到副极地低压影响,但也有别的因素。
季风气候、高山高原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的成因主要不是单纯受气压带风带影响,但有其影响。

2、大气环流和气候的关系

大气环流和气候

在高纬与低纬之间、海洋与陆地之间,由于冷热不均出现气压差异,在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形成地球上的大气环流。大气环流引导着不同性质的气团活动、锋、气旋和反气旋的产生和移动,对气候的形成有着重要的意义。常年受低压控制,以上升气流占优势的赤道带,降水充沛,森林茂密;相反,受高压控制,以下沉气流占优势的副热带,则降水稀少,形成沙漠。来自高纬或内陆的气团寒冷干燥,来自低纬或海洋的气团温和湿润。一个地区在一年里受两种性质不同的气团控制,气候便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如我国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则是受极地大陆气团和热带海洋气团冬夏交替控制的结果。大气环流,关于此,要注意气压带与风带的季节性一定。地表受热不均,近地面形成高低气压地区,产生气压带。从赤道说起,近地面高温,形成低压,气流上升。至高空,气流无法继续上升,向两侧扩散。由于地转偏向力的作用,气流下沉,大概于南北纬30度,下沉到近地面后,近地面形成高压,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气流又流向赤道,形成低纬环流。如此类推,地球上的大气环流为三圈环流。由于太阳直射点于南北回归线处做往返运动,气压带风带也因此有季节性的移动。也由于此,影响世界上的气候。譬如地中海气候,夏季气压带风带往北移动,所以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炎热干旱;冬季气压带风带往南移动,所以受西风带影响,带来降水。因此,地中海气候是典型的因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的一个气候。也如热带沙漠气候等都是如此。全球大部分气候都是如此而形成的。要留意的是,季风气候很特殊,它是因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而形成的气候。一但大气环流发生异常,将会影响很大范围的气候。
四,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成因/特点)
1,热带雨林气候:南北纬0°~10°,亚马逊河流域,刚果河流域,印度尼西亚等/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全年高温多雨。
2,热带草原气候:南北纬10°~南北回归线,非洲中部,巴西、澳大利亚南部和北部,阿根廷南部/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干湿季明显交替。
3,热带季风气候:南北纬10°~南北回归线的大陆东岸,亚洲中南半岛,印度半岛/冬夏季风交替控制/全年高温,降水集中。
4,热带沙漠气候:南北回归线~南北纬30°的大陆内部和西岸,撒哈拉,阿拉伯半岛,澳大利亚中、西部/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全年高温,干旱少雨。
5,亚热带季风气候:25°~35°的大陆东岸,我国秦岭-淮河以南地区/冬夏季风交替控制/冬季低温少雨,夏季高温多雨。
6,地中海气候:30°~40°的大陆西岸,地中海沿岸,美国西岸,澳大利亚南岸,智利中部等/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
7,温带海洋性气候:40°~60°的大陆西岸,西欧,智利南部,加拿大西岸/终年受西风带控制/全年温和多雨,气温年较差小。
8,温带季风气候:35°~55°的大陆东岸,中国华北、东北,朝鲜半岛,日本/冬夏季风交替控制/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
9,温带大陆性气候:40°~60°的大陆内部,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内陆地区/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冬寒夏热,干燥少雨。
10,极地气候:极地附近,亚欧、北美大陆的北冰洋沿岸,格陵兰岛,南极大陆/终年受极地或冰洋气团控制/全年严寒,降水稀少。

3、积雪变化特征及与气候之间的关系

气候主要是通过温度、湿度、光照、风、大气压力和降水等方面对建筑进行影响。这些气候因素的变化与人体健康程度的关系极为密切,气候的变化会直接影响我们的心理和生理活动。人类对气候的反应最明显也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在自己的居住上,不同地区的人民往往会根据居住的环境的不同建造出适合当地气候的房屋。

2.1、光照对建筑的影响
光照是气候影响建筑中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对于住宅室内的日照标准一般是由日照时间和日照质量来衡量。保障足够或最低的日照时间是对日照要求的最低标准。
中国地处北半球的温带地区,居住建筑一般总是希望夏季避免日晒,而冬季又能获得充足的阳光照射。在我国一般民用住宅设计规范中要求冬至日的满窗日照时间不低于1小时。只有日照时间和日照面积都得到保障,才能充分发挥阳光中紫外线的杀菌作用。
由于建筑物的配置、间距或者形状造成日影形状是不同的,对于行列式或组团式的建筑,为了得到充分的日照,南北方向相邻的建筑楼间距不低于日照间距。
北半球中高纬地区房屋多坐北朝南,南半球中高纬地区房屋则多坐南朝北,赤道地区房屋朝向比较杂乱,这与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有关。气温高的地方,往往窗户较小或出檐深远以避免阳光直射。埃及的房屋墙厚窗小,既可以避免灼热的阳光,又可以防止风沙侵袭。气温低的地方,窗户一般较大,以充分接收太阳光照,提高室内温度。但其窗户往往是双层的,以避免寒气侵袭,保持室温。

2.2、温度对建筑的影响。
由于世界各地气候条件不同,不同地方气温也不同靠近南北极的地区气候寒冷而靠近赤道的地区气候炎热因此就有不同的建筑。这些建筑的特征主要表现在墙体的厚度与房址的选择上。气温高的地方,往往墙壁较薄,房间也较大,这样有利于加速房屋内空气流通,降低室内温度;反之则墙壁较厚,房间较小,以起到保温保暖的作用。曾有人通过调查西欧各地的墙壁厚度发现:英国南部、荷兰、比利时墙壁厚度平均为23 cm,德国38 cm,波兰、立陶宛50cm,俄罗斯则超过63 cm。这也说明了气温越高墙壁越薄;反之墙壁越厚。

4、天气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人类活动是全球气候系统中的重要成员之一,也是气候变化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人类活动对气候变化的影响以及两者之间的联系,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热门话题。由于近百年来全球气温有变暖的趋势,同时科学家们又注意到人类向大气中排放的微量气体浓度明显增加,因此,两者之间是否有因果联系等,是各国科学家、公众和政策制定者关注的问题。

在人类出现于地球后的数万年发展过程中,绝大部分时间是被动地适应居住环境和相应的气候条件。在此期间,人类并未对环境和气候产生足够大的影响,气候仍在其基本因子的作用下变化着。但在世界工业革命后的200年间,地球上人口剧增,科学技术发展和生产规模的迅速扩大,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和对气候的影响越来越大,地球表面及大气的自然状态受到破坏。由于砍伐森林和燃烧矿物燃料,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迅速增加,造成温室效应加剧。20世纪60年以来,氯氟烃等微量气体的增加,又加速了这一过程。同时,由于过渡放牧,破坏原始森林及自然植被改变了地表的物理状况,城市的扩展造成热岛效应,大气污染,平流层臭氧受到破坏使南极臭氧洞扩大。这些都直接或间接改变了气候系统的状况。目前,这种因人类活动造成的气候变化,在数十年到百年时间尺度的气候变化中,其影响程度已可达到和自然因子影响同等的程度。因此,若不加以合理规划和控制,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将日渐加剧,不仅会破坏人类赖以生存的居住环境,还将危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人类活动对气候和环境的影响,许多可以后延数十年乃至上百年,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难以恢复。如何评价人类活动对气候环境的影响,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存利去弊,以改善人类居住环境和气候状况,确保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便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一个重大问题,也是摆在各国政府面前的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我国处于世界气候脆弱带,全球变暖必将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重大影响。

人类活动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人类活动给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不仅直接影响到气候的冷暖与干湿,而且对生态环境、经济贸易仍至国际政治关系产生广泛的影响,同时环境与经济的改变反过来又会影响到气候变化。可以说当前的全球气候变化是迄今人类遇到的一个最复杂的地球系统科学问题之一。世界气象组织主持制定的世界气候影响计划提出了气候对人类影响的十个研究方向:1.人类的健康和工作能力;2.住房建筑和新住宅区;3.各类农业;4.水资源开发和管理;5.林业资源;6.渔业和海洋资源;7.能源的生产和消费;8.工商业活动;9.交通和运输;10.各种公共服务。其中,由于气侯变化而引起的海平面升降、农业和粮食的供给、环境污染、生态系统变化、淡水资源以及人类健康等方面的影响问题最受关注。

人类活动引起的温室效应增强,是目前最为重要的全球环境问题之一。在寒冷地区的农业生产中,为使农作物如蔬菜等能够在寒冷气候中正常生长,经常建造玻璃(或透明塑料)房屋,将农作物种植在里面。利用玻璃可以让太阳短波辐射通过的原理,保持白天室内足够温暖的温度。又利用夜晚室内地面长波辐射被玻璃返回地面的原理,继续保持室内夜间温暖的温度。人们称这样的玻璃房屋为温室。大气中有些微量气体,如水汽、二氧化碳、氧化亚氮、甲烷等,能够起到类似玻璃的作用,即大气中的这些微量气体能够使太阳短波辐射的某些波段透过,达到地面,从而使近地面层变暖;又能使地面放射的长波辐射返回到地表面,从而继续保持地面的温度。人们把大气中微量气体的这种作用称为大气中的温室效应,而把具有这种温室效应的微量气体称作“温室气体”。据研究,如果大气中没有这些温室气体,地表平均温度要比现在低33℃。所以这些温室气体的存在,对于在地表形成今天这样适宜生物生存的温度是十分重要的。

自从工业革命(1750 年)以来,人类由于使用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以及加速毁林和破坏草原,大气中温室气体如: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二氮的浓度分别增加了 30%,145%,15%(1992年资料),这些变化主要归因于人类活动。许多温室气体可在大气中存在很长时间(例如,二氧化碳和甲烷可存在几十年到数百年),具有增温作用。因此,它们将在很长时间内起作用。

近百年全球变暖的证据,除气温外,还表现在诸多方面,近几十年的观测记录表明,从地表到对流层低层和中层均存在增暖特征,陆地土壤温度及海洋表层海温也在变暖。另外,探测资料还显示,对流层高层与平流层低层有变冷的趋势。此外,全球大部分陆地区域的日最低温度明显变暖,因此日较差明显减小。近百年全球海平面平均上升了20~30厘米;全球中高纬度冰雪融化,冰川范围向高纬度收缩,尤以北美与欧亚大陆北部最为明显,高山雪线也明显收缩。

气候变化与经济和社会发展息息相关。全球变暖对农业生产造成极大危害,在一些农业生产脆弱区,虫害增加和干旱可能造成粮食减产,从而改变粮食贸易格局。此外,全球变暖对自然地球生态系统影响也十分明显,由此造成的社会经济后果将非常严重,特别是对于生态脆弱区。这些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严格依赖于自然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改变,将对粮食、燃料、医药和建筑材料等产生影响,危及人类生存。

全球变暖对水循环的影响,在脆弱的干旱与半干旱地区更加明显。例如,我国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区近50年来有明显变干的趋势,一些河流和湖泊已经干枯。全球变暖将可能使华北地区变暖变干,造成该地区干旱加剧,水资源更加短缺。水循环变化,将改变农业、生态系统和其它方面的用水方式,这将对本已处于干旱状态的区域 (如非洲撒哈拉地区)的农业和水力发电等造成严重后果。一些对水资源脆弱和敏感的地区,将可能承受不了这种压力。

全球变暖及相应的一系列气候变化,对人类健康也会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全球变暖,夏季高温日数将明显增加,心脏病和高血压病人犯病和死亡率都将增加。气候的急剧变化,如寒潮爆发或春季强冷空气的入侵等,对人的健康会有影响,尤其是一些病人和体弱的人群。全球变暖引起的病虫害增加和细菌繁殖,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极大。例如高温与高湿可能造成蚊蝇孳生,导致霍乱病、疟疾病和黄热病等发病率增加。高温与干旱可能导致一些传染病增加,这在人口聚集区危害更大。温度和降水的变化,可能从根本上改变病媒传染的疾病和病毒性疾病的分布,使其移向较高纬度地区,令更多人口面临疾病危险。许多发展中国家由于医疗设备和药物条件较差,而面临更大威胁。

全球变暖造成冰雪大量融化和海水热膨胀,将加快海平面上升,改变海洋环流和海洋生态系统,对社会经济造成重大损失。全球海平面上升将直接危及到低岛屿、低海岸带,及地势低洼地区和国家,许多城市坐落在海岸附近,那里人口密集,工农业发达。海平面上升,海水可能淹没农田,污染淡水供应,还可能改变海岸线。

全球变暖将对人类居住环境、能源、运输和工业等部门产生影响。人类居住环境对于发展迅速的气候变化的潜在响应是脆弱的,世界上一些三角洲地区对海平面升高的响应很脆弱,这包括埃及的尼罗河三角洲、孟加拉国的恒河三角洲、中国的长江和黄河三角洲、中印半岛的湄公河三角洲、南美的亚马逊河三角洲、美国的密西西比河三角洲等。海面上升、海水入侵,还将使巴西、阿根廷和中国等国家沿海人口密集的工业区经济蒙受极大损失。海面上升:降淹没耕地,迫使人口大规模迁移,同时还会影响渔业生产。

5、自然带与气候类型的一一对应关系11种

热带:
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雨林带
热带草原气候:热带草原带
热带沙漠气候:热带荒漠带
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雨林带
亚热带:
亚热带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亚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温带:
温带草原气候:温带草原带
温带海洋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
亚寒带: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亚寒带针叶林带
寒带:
冰原气候:寒带冰原带
苔原气候:寒带苔原带
高山高原气候(无自然带)

6、温带草原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气候之间关系

1、温带草原气候和温度大陆性气候都处于温带,是属于温带的气候类型。
2、温带大陆性气候包括温带草原气候和温带荒漠气候,一般通用温带大陆性气候表示。
3、具体而言,温带大陆性气候区的植被包括温带荒漠带,温带草原带和温带混交林和温带阔叶林带。

7、地理高人解释一下:气候与带的关系,例如:温带沙漠气候对应温带荒漠带啊,一类的,要全部!在线等!

陆地自然带 气候类型
1 热带雨林带百 热带雨林气候
2 热带季雨林带 热带季风气候
3 热带草原带 热带草原气候
4 热带荒漠带 热带沙漠气候
5 亚热带度常绿硬叶林带 地中海气专候
6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亚热带季风气候和季风性湿润气候
7 温带落叶阔叶林和温带混交林带 温带季风气候
8 温带草原带属 温带大陆性气候
9 温带荒漠带 温带大陆性气候
10 亚寒带针叶林带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11 苔原带 极地气候
12 冰原带 极地气候

8、高中地理中温度密度与气候的关系

气候一个地区长时期大气物理状况的平百均概括,一般主要看的指标是热量(用积温表达)和水分(年降水量度)。温度密度这些大气物理指标就一个地区来说有时间(季节变化和日变化)和空间(这里主要指垂直变化)两种分布情问况,它们是天气里的一些物理指答标,与气候不能说没有联系,但不能直接表达气候特征。
比如海口积温水平在8000度以上是热内带,重庆在4500到8000度之间是亚热带,哈尔滨在1600到3400度之间是中温带,但很容有可能在某一天哈尔滨(天气)气温是最高的。

9、温度带和气候类型的关系

如果黄赤交角变成0°,热带只有赤道才有,热带雨林气候还存在。

赤道附近,气温高,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形成赤道低气压带;受赤道低压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全年多雨,形成热带雨林气候。
希望对你有帮助。

与气候与气温带之间的瓜葛相关的内容

其他城市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