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气候百科 > 潼关气候怎么样

潼关气候怎么样

发布时间:2021-06-19 21:01:47

1、十一号潼关天气

你好,
1,潼关,11日,白天 ,9/11℃,小雨,无持续风向 微风。
2,夜晚,8/9℃,小雨,无持续风向 微风。

2、谁了解潼关?

我就是潼关人,自小潼关长大 网络就比较详细
潼关历史
潼关历史悠久,闻名遐迩。古潼关居中华十大名关第二位,历史文化源远流长。马超刺槐、十二连城、仰韶文化遗址等名胜古迹星罗棋布;风陵晓渡、谯楼晚照、秦岭云屏等潼关八景,引人入胜。
潼关在东汉以前还没设关城,到东汉末,曹操为预防关西兵乱,才于建安元年(公元196年)始设潼关,并同时废弃函谷关。据《通□ 》载:"自渑池西入关有两路,南路由回阪,自汉以前皆由之。曹公恶路险,更开北路为大路。”建安时改山路于河滨。当路设关,始有潼关。
潼关以水得名。《水经注》载:“河在关内南流潼激关山,因谓之潼关。”潼浪汹汹,故取潼关关名,又称冲关。这里南有秦岭屏障,北有黄河天堑,东有年头原踞高临下,中有禁沟、原望沟、满洛川等横断东西的天然防线,势成“关门扼九州,飞鸟不能逾”。汉潼关城在今城北村南。
到隋大业七年(公元611年),移关城于南北连城间的坑兽槛谷,即禁沟口。唐朝天授二年(公元691年),又迁隋潼关城于黄、渭河南岸。宋熙宁元年十年(公元1068年月 1077年),遣侍御史陈洎扩建。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千户刘通筑城,明洪武九年,指挥金事马 增修城牌“依山势而曲折”筑城墙,后称明城。清朝增修扩建,北临黄河,南跨凤凰、麒麟二山,东断东西大路临黄河南延上麒麟山;西断东西大道靠河南沿上象山。城门开六处,每处各有两洞,中有瓮城相连。东门称金陡,先名“迎恩”,后改“平藩两陕”;西称“怀远”,后改“控制三秦”。南门有两个,东边的称作上南门,先名“凌云”,后改“麟游”,再改“览山”;西边的称下南门,先名“迎薰”,后改“凤□”。北门也有两个,靠西边的是大北门,先称“吸洪”,后改“霸英”。南北水关门有两个,南边北门筑闸楼七间,里设天桥;北边门筑闸九间。六大城门,除南门无楼外,东西城各有两个。潼水穿城而过,经潼津桥注入黄河。民国十六年(公元1927年),冯玉祥修筑潼河大桥。城内建有金陵寺、钟楼、望河楼、吕祖庙、阅书楼、象山祖师庙及牌坊、楼阁多不胜举,古称“金碧辉煌,映映川原。”
抗日战争期间,日本侵略军隔河炮击,飞机轰炸。国民党军队借修筑工事之机,拆毁大量建筑物,西城门楼和箭楼被焚。
解放后,党和政府又拨出专款,对县城部分建筑物又进行了修复。不过,五十年代末,中央决定修建三门峡水库,潼关城建筑物拆除。
[编辑本段]潼关地理
潼关县地处陕西省关中平原东端,居秦、晋、豫三省交界处。东接河南省灵宝市,西连本省华阴市,南依秦岭与本省洛南县为邻,北濒黄河、渭河同本省大荔县及山西省芮城县隔水想望。界于东经东经110°09’30”——110°25’32”北纬34°23’30”——34°39’00”之间南北长28.4公里,东西宽约24.6公里,总面积526平方公里。潼关县是陕西的东大门,是连接西北、华北、中原的咽喉要道,其地理位置具有战略意义。
地理位置优越,交通通讯便捷。居西安太原洛阳三大城市经济辐射圈的中心。陇海、同蒲铁路交汇于城西,310国道、101省道、西潼高速公路穿境而过。风陵渡黄河公路大桥、黄河铁路大桥使黄河天堑变通途。程控电话城乡均已开通。移动通讯与世界联网。
矿产资源丰富,开发潜力远大。境内金、银、铅、铁、铜、花岗岩、大理石、石墨、石英石等矿产十分丰富,有中央和地方所建金矿20余个,黄金采选、生产、加工已具有规模,年产黄金近20万两,是全国第三产金大县。
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潼关已成为西部开发的桥头堡,陕西省的东大门。随着党的十六大精神的深入贯彻和省委、省政府“一线两带”发展战略的实施,潼关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建设“一县两区”的新构想,确定了新的发展思路:南部山区抓黄金矿藏的深部勘探和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保龙头,争取全国金城;中部抓生态环境建设营造绿色文明和畜牧养殖业发展,保民富,扩大林牧业规模;北部抓人文历史资源和自然生态环境深度开发,促发展,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编辑本段]潼关气候

潼关属暖温带大陆性雨热同季的季风型干旱气候。南北差异大,光能资源较充足,热量和降水量偏少,时空分布不均。四季分明,冬夏长,春秋短,年平均风速3.2米/秒。
[编辑本段]潼关景观
十二连城、仰韶文化遗址、马趵泉、佛头崖、铁沟筐泉及黄河铁路大桥、港口高扬程抽水站、禁沟铁桥、太峪水库等
登上潼关,不禁令人凭吊这座古战场。公元211年,曹操与马超激战潼关,曹操以沙筑墙用水浇灌,一夜冰冻成垒,马超兵败西逃。公元756年,唐将哥舒翰统兵20万镇守潼关,玄宗听信杨国忠谗言,迫使哥舒翰出关作战,结果被反军安禄山打败。安禄山占据潼关西进,唐玄宗仓皇西逃。公元880年,黄巢起义军由洛阳进发潼关,唐将田令孜率兵10万镇守潼关,未料起义军由禁沟潜入,夺取潼关,直捣长安。元朝末年,朱元璋攻破潼关,从而安定陕甘。解放战争时期,陈庚、谢富治兵团在潼关一带打败国民党军,开辟了豫、陕、鄂根据地。迄今,潼关许多村庄以“军”、“营”为名。
[编辑本段]潼关八景
潼关八景,是潼关地区能够欣赏的八处胜景。八景是雄关虎踞、禁沟龙湫、秦岭云屏、中条雪案、风陵晓渡、黄河春张、谯楼晚照、道观神钟。兹分别介绍于下:
雄关虎踞
雄关,是指潼关故城东门的关楼。踞是蹲或坐的意思。虎踞,是指东门外麒麟山角形似一只猛虎蹲在关口。东门城楼北临黄河,面依麒麟山角,东有远望沟天堑,是从东面进关的唯一大门,峻险异常,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进关时,沿着东门外陡坡道拾给而上,举目仰望关楼和巍峨的麒麟山,恰如一只眈眈雄视的猛虎,守卫着陕西的东大门,它以威严雄险著称。
清。
淡文远胜赞《雄关虎踞》诗:
秦山洪水一关横,
雄视中天障帝京。
但得一夫当关隘,
丸泥莫漫觑严城。
注释:
(一)一二两句是说,秦岭和黄河之间横踞着一个潼关,它虎视中原保护长安。 中天指中原。帝京指长安。
(二)三、四两句是说,只要派一员将守住东门,关隘指东门,什么丸泥“东封函谷”,只不过是狂妄者的谰言。这里指东汉王元曾夸口用少数兵力即可东封函谷关,讥笑了他对潼关的轻慢态度。
禁沟龙湫
龙湫(qiu秋),上有悬瀑,下有深潭叫做“龙湫”。禁沟龙湫景致在禁沟口石门关北面禁沟水与潼河相汇处。北距潼关故城约2公里。
禁沟既长且深,下有流水,水源出自秦岭蒿岔峪,汇合沿途泉水流至沟口石门关。沟床突变,湍流直下,飞沫四溅,好似白练高挂。沟水下落与潼河相溶,汇为深潭。碧波荡漾,鱼跃兴波,绿树成荫,花香鸟语,颇有江南水乡风韵。
明。
林云翰咏《禁沟龙湫》诗云:
禁沟山下有灵源,
一脉渊深透海门。
龙仰镜天嘘雾气,
鱼穿石甃动苔痕。
四时霖雨资农望,
千里风云斡化云。
乘兴登临怀胜迹,
载将春酒醉芳尊。
注释:
(一)一、二句是说,禁沟口有瀑布深潭,一直通到海门。形容潭深水碧看不见 底。灵源,在这里喻指龙湫水景。古云“水不在深,有龙遇灵”。
(二)三、四句是说,神龙仰望天空吐着雾气。鱼儿穿梭,触动苔藓。嘘,吐气。甃(zhou 宙),潭边的石壁。
(三)五、六句是说,一年四季霖雨满足了农人的愿望,千里风云调和着大自然的变化。斡,调知。化云,即云化,指大自然的变化。
(四)七、八句是说,乘着兴致来此饱览胜景,带着春酒在芳草地上喝醉。尊,同樽,酒器。
秦岭云屏
屏,屏风。秦岭云屏,把秦岭云雾缭绕的自然的风光比作潼关的屏风。
潼关南面的秦岭峰峦起伏,苍翠清新,令人赏心悦目。每当雨雪前后,景象更为佳妙,峰峦中游云片片,若飘若定,似嵌似浮,来之突然,去之无踪。一会儿若龙腾跃,一会儿若马奔驰。有时如丝如缕,有时铺天盖地,或如高山戴帽,或如素带缠腰,或如绵团乱丝。千姿百态,变化无穷。迨旭日初露,锦幛乍开,五光十色,山为画,画为山,画山融为一体。《秦蜀驿程记》的作者曾欣喜地写道:“河南(黄河以南,指潼关一带)连山,绵绵不绝。……时见白云逢逢,自半山出,惝恍无定姿,心目为之清旷。”
现在,每当秦岭云屏出现的时候,人们仍可尽情欣赏这一胜景,分享自然美的乐趣。
清。
淡文远写《秦岭云屏》的诗云:
屏峙青山翠色新,
晴岚一带横斜曛。
寻幽远出潼川上,
几处烟村锁白云。
注释:
(一)一、二句是说,彩云象屏内一样直竖着,秦岭更加苍翠清新,天气放 晴,云气如带,横抹着夕阳的彩霞。岚(lan 栏),山里的雾气。曛,日落时 余光。
(二)三、四句是说,寻求美景,不辞远路奔波,来到潼洛川上,但见村落烟雾飘渺,处在白云之中。潼川,潼洛川,是潼河流经的川道。
中条雪案
中条指中条山,在今山西省。其西面端与潼关隔黄河相望,明代时为蒲州所辖。中条雪案,指中条山清幽的雪景。 在时代,潼关正是军事重镇,设防范围北跨黄河,在蒲州境内筑守御城,设千总,管辖蒲州一些关津渡口。潼关故城处 正是欣赏中条雪案的最好 位置。
大雪纷飞,苍翠的中条山换上了银装素裳。站在潼关城头北眺,但见“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满目皑皑,“大河上千,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银为树,玉作峰 ,粉塑栏杆,素裹山川。倘好雪后新晴,则银光四射,琼瑶失色,云游雾荡,观者恍惚置身于仙境之中。
凡是冬季到潼关来的游客,在大雪天和雪后放晴之日,都能欣赏到中条雪案的美景。

淡文远《中条雪案》诗云:
迢遥北望俯群山,
满眼平铺霜雪环。
疑是蓬莱山上石,
移来一片拱岩关。
注释:
(一)一、二句是说,站立潼关城头向北了望中条山,到处都被冰雪覆盖。迢遥,遥远。
(二)三、四句比喻:是谁把蓬莱仙岛上的琼瑶白玉般来了呢?蓬莱,相传神仙居住的仙山。岩关,指潼关。
风陵晓渡
风陵,神话传说中女娲氏之墓。位于潼关故城东门外黄河岸河滩。风陵处的渡口叫“风陵渡”。
潼关城地处黄、渭二河交汇处,早在春秋时期,就是交通枢纽,水路要冲。清雍正六年(公元1728年),风陵流就有“官船十一只,水夫八十四人”(《续潼关县志》)。还有私人和上下游经常过往客商船只。
每日拂晓,沉睡的黄河刚刚苏醒,岸上树影依稀可辨时,南来北往的客商就熙熙囔囔地朝风陵渡集结了。推车的,骑马的,赶牲口的,荷担的,负囊的……接踵而来。有的赶路,有的候渡,有有则已经坐在船头泛舟中流。遥望黄河上下,烟雾茫茫,桅灯闪烁。船只南北横驰,彩帆东西争扬,侧耳倾听,哗哗 的水声,吱吱的橹声,高亢的号子声,顾客的呼喊声,鸟声,钟声,……汇成一片,古渡两岸回荡着优美的清晨争渡的交响曲。

淡文远咏《风陵晓晓》诗:
洪波一片接天时,
几叶扁舟渡晓晴。
秦晋漫云南北限,
此陵自古达潼城。
注释:
(一)一、二句是说,黄河的巨浪,闪浮着黎明的曙光,几只小船在晴天的拂晓时竞渡。
(二)三、四句是说,秦晋两地虽被黄河横隔便从古到今内陵渡口却畅通潼关,连接秦晋(是春秋时两个国名),当时以黄河为界,后来成为陕西(秦)山西(晋)的简称。
黄河春涨
万物复苏,春暖花开,黄河上游的万山丛中,积雪消融,封冰解冻,黄河流量剧增。站在潼关城头北眺 东望,只风银光四闪的冰凌伴随着河水,汹涌而下,水于一色,眼前一叶叶冰船傲居浪头,忽高忽低,时隐时显,有的排着长队,中流争渡;有的单枪匹马,岸边徘徊。风声、水声、隆隆的冰块相撞声,威武雄壮,激荡情怀。

林云翰《黄河春涨》诗云:
冰泮黄河柳作烟,
忽看新涨浩无边。
飞涛汹涌警千里,
卷浪弥漫沸百川。
两岸晓迷红杏雨,
一篙春棹白鸥天。
临流会忆登仙事,
好借星槎拟泛骞。
注释:
(一)一、二句是说,黄河冰解,两岸绿柳如烟,忽然看见河水猛涨浩渺无边。泮(pan 判),冰块分解。
(二)三、四句是说,洪流奔腾,一泻千里,巨浪澎湃,百川汇流。
(三)五、六句是说,伫立岸边醉迷着杏花时节的清晨春雨,挥篙驱舟游荡在白鸥群中。棹(zhao赵),划船用的一种工具。
(四)七、八句是说,撑船在黄河中随波逐流,遐想着登仙之事,最好还是凭依着小船去效法张骞寻找黄河的源头。槎(cha茶),筏子。骞,张骞,西汉人。《荆楚岁时记》说张骞乘坐筏子寻找黄河源头,结果泛流到了天河,见到了织女和牛郎。
谯楼晚照
谯楼,古代建筑在城门上的楼,楼上驻兵,用以暸望,报警报时。谯楼晚照,指日落时候潼关谯楼(指西城门楼)的景致。
夕阳西下,晚霞似火,高大巍峨的谯楼----西城门楼披上锦乡,置身于彩云之中。雕柱斗角,飞檐钩心,光辉四射,谯楼暗亮分明,边沿折光,五颜十色。栏杆空处,红霞道道如束。谯楼四周“归鸿默默争先集,落雁翩翩入望中”。楼上游客,指点山川,似在画中赏景。

潘耀祖《谯楼晚照》诗云:
画楼突兀映麒麟,
斗角钩心满眼春。
待得夕阳横雁背,
鼓声初动少行人。
注释:
(一)一、二句是说,谯楼高耸同麒麟山交辉映,飞檐雕柱错综精密,光彩四放,满眼争春。突兀(wu 悟),含有高耸特出和突然两种意思。麒麟,山名,在潼关故城内。斗角钩心,同钩心斗角,形容楼台建筑的结构错综精密。
(二)三、四句是说,等到夕阳横照雁背之时,谯楼上响起戍鼓声,街上的行人渐渐少了。
道观神钟
道观指道教的庙宇。道观神钟,因道观里的异于一般的“神钟”而驰名。
相传在明万历年间(公元1590年左右)洪水泛滥,黄河汹涌澎湃,流有雌雄二 钟,摩荡有声,雌钟(铁钟)止于潼关,“出,扣拓阴晴”。而雄钟(铜钟)则流于陕州。万历二十四年(公元1596年)这口奇异的雌钟,被悬挂在麒麟山顶的钟亭上。钟亭周围绿树参天,白云缭绕,晨昏扣之,钟声抑扬顿挫。“宫商递变,律吕相生,声扬远闻”,清脆悦耳,山川生色。

潘耀祖《道观神钟》诗云:
大河水泛出鲸鱼,
仙院移来岗上居。
撞破尘缘声几点,
寒山遗响震穹庐。
注释:
(一)一、二句是说,浩荡的黄河冲来了巨大的神钟,道家把它移到山上的庙院。鲸鱼,比喻神钟。
(二)三、四句是说,几点钟声划破了红尘俗缘,山颠余音回荡在万仞高空。尘缘,出家人指尘世事务的烦扰。穹庐,指天空。寒山,指唐高僧寒山拾得二僧人曾住于寒山寺(在姑苏城外)。唐诗人张继有“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之名句。
潼关交通
陇海、同蒲铁路交汇于城西,310国道、101省道、西潼高速公路穿境而过。风陵渡黄河公路大桥、黄河铁路大桥使黄河天堑变通途。

3、渭南气候有什么特点?属于什么气候类型?如何描述气候特征?

渭南属于西北干旱区,北温带气候。
地势以渭河为轴线,形成南北两山、两塬和中部平川五大地貌类型区。中部渭河平原是关中地区最宽阔的地带。

4、陕西省关中地区的气候情况

关中盆地的年平均温度为12°~13.6°,属暖温带。四季分明,冬夏较长,春秋气温升降急骤,夏有伏旱,秋多连阴雨。西安市是本省夏季高温中心之一。东至潼关,西至宝鸡,其温差相差无几。无霜期207天。年降雨量604毫米,雨量集中在7~9月。近年来冬季及夏季平均气温有逐步上升的趋势。

5、如何理解“日照潼关”的含义?

就是阳光照在潼关上

荆山已去华山来

日照潼关四扇开

6、潼关概况

潼关历史
潼关历史悠久,闻名遐迩。古潼关居中华十大名关第二位,历史文化源远流长。马超刺槐、十二连城、仰韶文化遗址等名胜古迹星罗棋布;风陵晓渡、谯楼晚照、秦岭云屏等潼关八景,引人入胜。
潼关在东汉以前还没设关城,到东汉末,曹操为预防关西兵乱,才于建安元年(公元196年)始设潼关,并同时废弃函谷关。据《通□ 》载:"自渑池西入关有两路,南路由回阪,自汉以前皆由之。曹公恶路险,更开北路为大路。”建安时改山路于河滨。当路设关,始有潼关。
潼关以水得名。《水经注》载:“河在关内南流潼激关山,因谓之潼关。”潼浪汹汹,故取潼关关名,又称冲关。这里南有秦岭屏障,北有黄河天堑,东有年头原踞高临下,中有禁沟、原望沟、满洛川等横断东西的天然防线,势成“关门扼九州,飞鸟不能逾”。汉潼关城在今城北村南。
到隋大业七年(公元611年),移关城于南北连城间的坑兽槛谷,即禁沟口。唐朝天授二年(公元691年),又迁隋潼关城于黄、渭河南岸。宋熙宁元年十年(公元1068年月 1077年),遣侍御史陈洎扩建。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千户刘通筑城,明洪武九年,指挥金事马 增修城牌“依山势而曲折”筑城墙,后称明城。清朝增修扩建,北临黄河,南跨凤凰、麒麟二山,东断东西大路临黄河南延上麒麟山;西断东西大道靠河南沿上象山。城门开六处,每处各有两洞,中有瓮城相连。东门称金陡,先名“迎恩”,后改“平藩两陕”;西称“怀远”,后改“控制三秦”。南门有两个,东边的称作上南门,先名“凌云”,后改“麟游”,再改“览山”;西边的称下南门,先名“迎薰”,后改“凤□”。北门也有两个,靠西边的是大北门,先称“吸洪”,后改“霸英”。南北水关门有两个,南边北门筑闸楼七间,里设天桥;北边门筑闸九间。六大城门,除南门无楼外,东西城各有两个。潼水穿城而过,经潼津桥注入黄河。民国十六年(公元1927年),冯玉祥修筑潼河大桥。城内建有金陵寺、钟楼、望河楼、吕祖庙、阅书楼、象山祖师庙及牌坊、楼阁多不胜举,古称“金碧辉煌,映映川原。”
抗日战争期间,日本侵略军隔河炮击,飞机轰炸。国民党军队借修筑工事之机,拆毁大量建筑物,西城门楼和箭楼被焚。
解放后,党和政府又拨出专款,对县城部分建筑物又进行了修复。不过,五十年代末,中央决定修建三门峡水库,潼关城建筑物拆除。
潼关地理
潼关县地处陕西省关中平原东端,居秦、晋、豫三省交界处。东接河南省灵宝县,西连本省华阴市,南依秦岭与本省洛南县为邻,北濒黄河、渭河同本省大荔县及山西省芮城县隔水想望。界于东经东经110°09’30”——110°25’32”北纬34°23’30”——34°39’00”之间南北长28.4公里,东西宽约24.6公里,总面积526平方公里。潼关县是陕西的东大门,是连接西北、华北、中原的咽喉要道,其地理位置具有战略意义。
地理位置优越,交通通讯便捷。居西安、太原、洛阳三大城市经济辐射圈的中心。陇海、同蒲铁路交汇于城西,310国道、101省道、西潼高速公路穿境而过。风陵渡黄河公路大桥、黄河铁路大桥使黄河天堑变通途。程控电话城乡均已开通。移动通讯与世界联网。
矿产资源丰富,开发潜力远大。境内金、银、铅、铁、铜、花岗岩、大理石、石墨、石英石等矿产十分丰富,有中央和地方所建金矿20余个,黄金采选、生产、加工已具有规模,年产黄金近20万两,是全国第三产金大县。
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潼关已成为西部开发的桥头堡,陕西省的东大门。随着党的十六大精神的深入贯彻和省委、省政府“一线两带”发展战略的实施,潼关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建设“一县两区”的新构想,确定了新的发展思路:南部山区抓黄金矿藏的深部勘探和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保龙头,争取全国金城;中部抓生态环境建设营造绿色文明和畜牧养殖业发展,保民富,扩大林牧业规模;北部抓人文历史资源和自然生态环境深度开发,促发展,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潼关气候
潼关属暖温带大陆性雨热同季的季风型干旱气候。南北差异大,光能资源较充足,热量和降水量偏少,时空分布不均。四季分明,冬夏长,春秋短,年平均风速3.2米/秒。
潼关景观
十二连城、仰韶文化遗址、马趵泉、佛头崖、铁沟筐泉及黄河铁路大桥、港口高扬程抽水站、禁沟铁桥、太峪水库等
登上潼关,不禁令人凭吊这座古战场。公元211年,曹操与马超激战潼关,曹操以沙筑墙用水浇灌,一夜冰冻成垒,马超兵败西逃。公元756年,唐将哥舒翰统兵20万镇守潼关,玄宗听信杨国忠谗言,迫使哥舒翰出关作战,结果被反军安禄山打败。安禄山占据潼关西进,唐玄宗仓皇西逃。公元880年,黄巢起义军由洛阳进发潼关,唐将田令孜率兵10万镇守潼关,未料起义军由禁沟潜入,夺取潼关,直捣长安。元朝末年,朱元璋攻破潼关,从而安定陕甘。解放战争时期,陈庚、谢富治兵团在潼关一带打败国民党军,开辟了豫、陕、鄂根据地。迄今,潼关许多村庄以“军”、“营”为名。
潼关八景
潼关八景,是潼关地区能够欣赏的八处胜景。八景是雄关虎踞、禁沟龙湫、秦岭云屏、中条雪案、风陵晓渡、黄河春张、谯楼晚照、道观神钟。兹分别介绍于下:
雄关虎踞
雄关,是指潼关故城东门的关楼。踞是蹲或坐的意思。虎踞,是指东门外麒麟山角形似一只猛虎蹲在关口。东门城楼北临黄河,面依麒麟山角,东有远望沟天堑,是从东面进关的唯一大门,峻险异常,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进关时,沿着东门外陡坡道拾给而上,举目仰望关楼和巍峨的麒麟山,恰如一只眈眈雄视的猛虎,守卫着陕西的东大门,它以威严雄险著称。
清。
淡文远胜赞《雄关虎踞》诗:
秦山洪水一关横,
雄视中天障帝京。
但得一夫当关隘,
丸泥莫漫觑严城。
注释:
(一)一二两句是说,秦岭和黄河之间横踞着一个潼关,它虎视中原保护长安。 中天指中原。帝京指长安。
(二)三、四两句是说,只要派一员将守住东门,关隘指东门,什么丸泥“东封函谷”,只不过是狂妄者的谰言。这里指东汉王元曾夸口用少数兵力即可东封函谷关,讥笑了他对潼关的轻慢态度。
禁沟龙湫
龙湫(qiu秋),上有悬瀑,下有深潭叫做“龙湫”。禁沟龙湫景致在禁沟口石门关北面禁沟水与潼河相汇处。北距潼关故城约2公里。
禁沟既长且深,下有流水,水源出自秦岭蒿岔峪,汇合沿途泉水流至沟口石门关。沟床突变,湍流直下,飞沫四溅,好似白练高挂。沟水下落与潼河相溶,汇为深潭。碧波荡漾,鱼跃兴波,绿树成荫,花香鸟语,颇有江南水乡风韵。
明。
林云翰咏《禁沟龙湫》诗云:
禁沟山下有灵源,
一脉渊深透海门。
龙仰镜天嘘雾气,
鱼穿石甃动苔痕。
四时霖雨资农望,
千里风云斡化云。
乘兴登临怀胜迹,
载将春酒醉芳尊。
注释:
(一)一、二句是说,禁沟口有瀑布深潭,一直通到海门。形容潭深水碧看不见 底。灵源,在这里喻指龙湫水景。古云“水不在深,有龙遇灵”。
(二)三、四句是说,神龙仰望天空吐着雾气。鱼儿穿梭,触动苔藓。嘘,吐气。甃(zhou 宙),潭边的石壁。
(三)五、六句是说,一年四季霖雨满足了农人的愿望,千里风云调和着大自然的变化。斡,调知。化云,即云化,指大自然的变化。
(四)七、八句是说,乘着兴致来此饱览胜景,带着春酒在芳草地上喝醉。尊,同樽,酒器。
秦岭云屏
屏,屏风。秦岭云屏,把秦岭云雾缭绕的自然的风光比作潼关的屏风。
潼关南面的秦岭峰峦起伏,苍翠清新,令人赏心悦目。每当雨雪前后,景象更为佳妙,峰峦中游云片片,若飘若定,似嵌似浮,来之突然,去之无踪。一会儿若龙腾跃,一会儿若马奔驰。有时如丝如缕,有时铺天盖地,或如高山戴帽,或如素带缠腰,或如绵团乱丝。千姿百态,变化无穷。迨旭日初露,锦幛乍开,五光十色,山为画,画为山,画山融为一体。《秦蜀驿程记》的作者曾欣喜地写道:“河南(黄河以南,指潼关一带)连山,绵绵不绝。……时见白云逢逢,自半山出,惝恍无定姿,心目为之清旷。”
现在,每当秦岭云屏出现的时候,人们仍可尽情欣赏这一胜景,分享自然美的乐趣。
清。
淡文远写《秦岭云屏》的诗云:
屏峙青山翠色新,
晴岚一带横斜曛。
寻幽远出潼川上,
几处烟村锁白云。
注释:
(一)一、二句是说,彩云象屏内一样直竖着,秦岭更加苍翠清新,天气放 晴,云气如带,横抹着夕阳的彩霞。岚(lan 栏),山里的雾气。曛,日落时 余光。
(二)三、四句是说,寻求美景,不辞远路奔波,来到潼洛川上,但见村落烟雾飘渺,处在白云之中。潼川,潼洛川,是潼河流经的川道。
中条雪案
中条指中条山,在今山西省。其西面端与潼关隔黄河相望,明代时为蒲州所辖。中条雪案,指中条山清幽的雪景。 在时代,潼关正是军事重镇,设防范围北跨黄河,在蒲州境内筑守御城,设千总,管辖蒲州一些关津渡口。潼关故城处 正是欣赏中条雪案的最好 位置。
大雪纷飞,苍翠的中条山换上了银装素裳。站在潼关城头北眺,但见“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满目皑皑,“大河上千,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银为树,玉作峰 ,粉塑栏杆,素裹山川。倘好雪后新晴,则银光四射,琼瑶失色,云游雾荡,观者恍惚置身于仙境之中。
凡是冬季到潼关来的游客,在大雪天和雪后放晴之日,都能欣赏到中条雪案的美景。

淡文远《中条雪案》诗云:
迢遥北望俯群山,
满眼平铺霜雪环。
疑是蓬莱山上石,
移来一片拱岩关。
注释:
(一)一、二句是说,站立潼关城头向北了望中条山,到处都被冰雪覆盖。迢遥,遥远。
(二)三、四句比喻:是谁把蓬莱仙岛上的琼瑶白玉般来了呢?蓬莱,相传神仙居住的仙山。岩关,指潼关。
风陵晓渡
风陵,神话传说中女娲氏之墓。位于潼关故城东门外黄河岸河滩。风陵处的渡口叫“风陵渡”。
潼关城地处黄、渭二河交汇处,早在春秋时期,就是交通枢纽,水路要冲。清雍正六年(公元1728年),风陵流就有“官船十一只,水夫八十四人”(《续潼关县志》)。还有私人和上下游经常过往客商船只。
每日拂晓,沉睡的黄河刚刚苏醒,岸上树影依稀可辨时,南来北往的客商就熙熙囔囔地朝风陵渡集结了。推车的,骑马的,赶牲口的,荷担的,负囊的……接踵而来。有的赶路,有的候渡,有有则已经坐在船头泛舟中流。遥望黄河上下,烟雾茫茫,桅灯闪烁。船只南北横驰,彩帆东西争扬,侧耳倾听,哗哗 的水声,吱吱的橹声,高亢的号子声,顾客的呼喊声,鸟声,钟声,……汇成一片,古渡两岸回荡着优美的清晨争渡的交响曲。

淡文远咏《风陵晓晓》诗:
洪波一片接天时,
几叶扁舟渡晓晴。
秦晋漫云南北限,
此陵自古达潼城。
注释:
(一)一、二句是说,黄河的巨浪,闪浮着黎明的曙光,几只小船在晴天的拂晓时竞渡。
(二)三、四句是说,秦晋两地虽被黄河横隔便从古到今内陵渡口却畅通潼关,连接秦晋(是春秋时两个国名),当时以黄河为界,后来成为陕西(秦)山西(晋)的简称。
黄河春涨
万物复苏,春暖花开,黄河上游的万山丛中,积雪消融,封冰解冻,黄河流量剧增。站在潼关城头北眺 东望,只风银光四闪的冰凌伴随着河水,汹涌而下,水于一色,眼前一叶叶冰船傲居浪头,忽高忽低,时隐时显,有的排着长队,中流争渡;有的单枪匹马,岸边徘徊。风声、水声、隆隆的冰块相撞声,威武雄壮,激荡情怀。

林云翰《黄河春涨》诗云:
冰泮黄河柳作烟,
忽看新涨浩无边。
飞涛汹涌警千里,
卷浪弥漫沸百川。
两岸晓迷红杏雨,
一篙春棹白鸥天。
临流会忆登仙事,
好借星槎拟泛骞。
注释:
(一)一、二句是说,黄河冰解,两岸绿柳如烟,忽然看见河水猛涨浩渺无边。泮(pan 判),冰块分解。
(二)三、四句是说,洪流奔腾,一泻千里,巨浪澎湃,百川汇流。
(三)五、六句是说,伫立岸边醉迷着杏花时节的清晨春雨,挥篙驱舟游荡在白鸥群中。棹(zhao赵),划船用的一种工具。
(四)七、八句是说,撑船在黄河中随波逐流,遐想着登仙之事,最好还是凭依着小船去效法张骞寻找黄河的源头。槎(cha茶),筏子。骞,张骞,西汉人。《荆楚岁时记》说张骞乘坐筏子寻找黄河源头,结果泛流到了天河,见到了织女和牛郎。
谯楼晚照
谯楼,古代建筑在城门上的楼,楼上驻兵,用以暸望,报警报时。谯楼晚照,指日落时候潼关谯楼(指西城门楼)的景致。
夕阳西下,晚霞似火,高大巍峨的谯楼----西城门楼披上锦乡,置身于彩云之中。雕柱斗角,飞檐钩心,光辉四射,谯楼暗亮分明,边沿折光,五颜十色。栏杆空处,红霞道道如束。谯楼四周“归鸿默默争先集,落雁翩翩入望中”。楼上游客,指点山川,似在画中赏景。

潘耀祖《谯楼晚照》诗云:
画楼突兀映麒麟,
斗角钩心满眼春。
待得夕阳横雁背,
鼓声初动少行人。
注释:
(一)一、二句是说,谯楼高耸同麒麟山交辉映,飞檐雕柱错综精密,光彩四放,满眼争春。突兀(wu 悟),含有高耸特出和突然两种意思。麒麟,山名,在潼关故城内。斗角钩心,同钩心斗角,形容楼台建筑的结构错综精密。
(二)三、四句是说,等到夕阳横照雁背之时,谯楼上响起戍鼓声,街上的行人渐渐少了。
道观神钟
道观指道教的庙宇。道观神钟,因道观里的异于一般的“神钟”而驰名。
相传在明万历年间(公元1590年左右)洪水泛滥,黄河汹涌澎湃,流有雌雄二 钟,摩荡有声,雌钟(铁钟)止于潼关,“出,扣拓阴晴”。而雄钟(铜钟)则流于陕州。万历二十四年(公元1596年)这口奇异的雌钟,被悬挂在麒麟山顶的钟亭上。钟亭周围绿树参天,白云缭绕,晨昏扣之,钟声抑扬顿挫。“宫商递变,律吕相生,声扬远闻”,清脆悦耳,山川生色。

潘耀祖《道观神钟》诗云:
大河水泛出鲸鱼,
仙院移来岗上居。
撞破尘缘声几点,
寒山遗响震穹庐。
注释:
(一)一、二句是说,浩荡的黄河冲来了巨大的神钟,道家把它移到山上的庙院。鲸鱼,比喻神钟。
(二)三、四句是说,几点钟声划破了红尘俗缘,山颠余音回荡在万仞高空。尘缘,出家人指尘世事务的烦扰。穹庐,指天空。寒山,指唐高僧寒山拾得二僧人曾住于寒山寺(在姑苏城外)。唐诗人张继有“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之名句。
潼关交通
陇海、同蒲铁路交汇于城西,310国道、101省道、西潼高速公路穿境而过。风陵渡黄河公路大桥、黄河铁路大桥使黄河天堑变通途。

7、潼关到底是个地方还是人名?

地名!
潼关县地处陕西省关中平原东端,居秦、晋、豫三省交界处。东接河南省灵宝县,西连本省华阴市,南依秦岭与本省洛南县为邻,北濒黄河、渭河同本省大荔县及山西省芮城县隔水想望。界于东经东经110°09’30”——110°25’32”北纬34°23’30”——34°39’00”之间南北长28.4公里,东西宽约24.6公里,总面积526平方公里。潼关县是陕西的东大门,是连接西北、华北、中原的咽喉要道,其地理位置具有战略意义。

潼关历史悠久,闻名遐尔。古潼关居中华十大名关第二位,历史文化源远流长。马超刺槐、十二连城、仰韶文化遗址等名胜古迹星罗棋布;风陵晓渡、谯楼晚照、秦岭云屏等潼关八景,引人入胜。
地理位置优越,交通通讯便捷。居西安、太原、洛阳三大城市经济辐射圈的中心。陇海、同蒲铁路交汇于城西,310国道、101省道、西潼高速公路穿境而过。风陵渡黄河公路大桥、黄河铁路大桥使黄河天堑变通途。程控电话城乡均已开通。移动通讯与世界联网。

矿产资源丰富,开发潜力远大。境内金、银、铅、铁、铜、花岗岩、大理石、石墨、石英石等矿产十分丰富,有中央和地方所建金矿20余个,黄金采选、生产、加工已具有规模,年产黄金近20万两,是全国第三产金大县。

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潼关已成为西部开发的桥头堡,陕西省的东大门。随着党的十六大精神的深入贯彻和省委、省政府“一线两带”发展战略的实施,潼关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建设“一县两区”的新构想,确定了新的发展思路:南部山区抓黄金矿藏的深部勘探和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保龙头,争取全国金城;中部抓生态环境建设营造绿色文明和畜牧养殖业发展,保民富,扩大林牧业规模;北部抓人文历史资源和自然生态环境深度开发,促发展,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气候
潼关属暖温带大陆性雨热同季的季风型干旱气候。南北差异大,光能资源较充足,热量和降水量偏少,时空分布不均。四季分明,冬夏长,春秋短,处平均风速3.2米/秒。
交通
陇海、同蒲铁路交汇于城西,310国道、101省道、西潼高速公路穿境而过。风陵渡黄河公路大桥、黄河铁路大桥使黄河天堑变通途。

蒯文通,战国时期人;是金眼毛遂的弟子,毛遂与孙膑八拜之交,结为兄弟,是以与孙膑有叔侄之称

8、潼关在哪里

现在陕西省潼关县境内,属于陕西省内的一个县城
潼关位于陕西省渭南市潼关县北,北临黄河,南踞山腰。《水经注》载:“河在关内南流潼激关山,因谓之潼关。”始建于东汉建安元年(196年)。潼关是关中的东大门,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与潼关气候怎么样相关的内容

其他城市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