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气候百科 > 然乌湖气候流域主要特征

然乌湖气候流域主要特征

发布时间:2021-06-19 21:31:29

1、阿姆河流域的气候特点

阿姆河所在的中亚细亚位于大陆内部,离大洋很远,其北面的山峦并没有对它起到屏障作用,这些都决定着它的强烈的大陆性气候:夏季干燥而酷热,冬季凛冽寒冷;7月的平均气温26-30℃,冬季1月的气温有时会下降到-30℃或-30℃以下。该流域的山脉几乎是由东向西延伸,并顺着这个方向逐渐降低。山脉的这种位置使西面的潮湿气团能深入山区。近于饱和的气团与高的横断山脉相遇,引起水分的凝结和高地上的大量降水,而紧邻的平原和山麓降水却很少。山地的年降水量有的地方超过1000毫米甚至达2000毫米,而平原降水量却只有100毫米。

2、鄂毕河流域的气候有什么特点?

浩瀚的鄂毕河流域跨越数种自然带。严格来说,河流以半荒漠为主,北接干草原,中部地区为西西伯利亚平原,北部为辽阔的苔原带。由于鄂毕河流域位于俄罗斯的西西伯利亚地区,远离大西洋,并且邻近东西伯利亚,因此,该流域的气候属于典型的大陆性气候。

3、乌江流域最主要的气候类型和气候特征

气候类型:亚热带季风气候
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乌江为贵州省第一大河,长江上游右岸支流,古称黔江。发源于贵州省境内威宁县香炉山花鱼洞,流经黔北及渝东南酉阳彭水,在重庆市涪陵注人长江。
乌江干流全长1037公里,流域面积8.79万平方公里。六冲河汇
口以上为上游,汇口至思南为中游,思南以下为下游。较大支流有六冲河、猫跳河、清水江、湘江、洪渡河、芙蓉江、唐岩河等15条,天然落差2
123.5米,年均流量1
650立方米/秒。流域内年均径流深600毫米,但年内分配不均,汛期5~9月占全年径流量的80%。乌江水系呈羽状分布,流域地势西南高,东北低,由于
地势高差大,切割强,自然景观垂直变化明显。以流急、滩多、谷狭而闻名于世,号称“天险”。

4、说明巴里坤湖流域气候特点及成因

巴里坤湖的发源是由天山山脉余脉的巴里坤山和莫钦乌拉山等终年积雪的雪山融化的雪水以及四周自然泉水汇流注入而成的。

巴里坤湖,古称蒲类海,位于新疆巴里坤县西北18公里处,是一个高原湖泊,海拔1585米,巴里坤湖湖面略成椭圆形,东西宽约9千米,南北长13千米,面积113平方千米,四周有山峦起伏,湖东有大片沼泽湿地,湖周是辽阔的牧场草地。

巴里坤湖所在的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北部的一个边境县,位于天山山脉东段与东准噶尔断块山系之间的草原上,地理坐标为东经91°19′30″~94°48′30″、北纬43°21′~45°5′19″地处亚欧大陆腹地,平均海拔1650米。巴里坤县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受地质构造控制,大体可以分为高中山地、高原、盆地、戈壁荒漠、湖泊五大类。地形特征是三山夹两盆。南部是巴里坤山,中部是莫钦乌拉山,北部是东准噶尔断块山系。巴里坤山位于县境南沿,为天山山脉东段,绵延县境内160多公里,平均海拔3300米,最高峰是奎苏西南的月牙山,海拔4308.3米。在海拔3600米以上的山峰,终年积雪,分布着大量的冰川。巴里坤县中部是天山支脉莫钦乌拉山,莫钦乌拉山由西北向东南延伸,中部高,西部陷没,全长70公里,海拔在2800-3200米之间。最北部中蒙国界处是东准噶尔断块山系,东西走向,逶迤县境内170多公里,平均海拔在2000米左右。


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属温带大陆性冷凉干旱气候区,平均海拔1650米,冬季严寒,夏季凉爽,光照充足,四季不分明。年均气温1℃,极端最高气温35℃,极端最低气温-43.6℃。无霜期98—104天。年降水量仅220毫米左右,蒸发量1638毫米。

(图片来自百度知道提供的网页资料,仅供欣赏)

5、河流流域的水文气候有什么特点?

叶尼塞河有约一半的水是来自雪水,略超过1/3的水来自雨水,其余来自地下水。这一水系的大部以东西伯利亚水文模式为主:凶猛的春汛之后,首先是水位的骤降,接着慢降,夏秋降雨形成的洪水断断续续而来;冬季径流量锐减,但由于冰塞形成,水位依然很高。

6、黄河流域的气候特征

黄河流域幅员辽阔,山脉众多,东西高差悬殊,各区地貌差异也很大。又由于流域处于中纬度地带,受大气环流和季风环流影响的情况比较复杂,因此,流域内不同地区气候的差异显著,气候要素的年、季变化大,流域气候有以下主要特征。
一、光照充足,太阳辐射较强
黄河流域的日照条件在全国范围内属于充足的区域,全年日照时数一般达2000~3300小时;全年日照百分率大多在50%~75%之间;仅次于日照最充足的柴达木盆地,而较黄河以南的长江流域广大地区普遍偏多l倍左右。
黄河流域的太阳总辐射量在全国介于中间状况,北纬37°以北地区和东经103°以西的高原地带,为130~160千卡/平方厘米·年;其余大部分地区为110~130千卡/平方厘米·年,虽然不及国内西南部,尤其是青藏高原地区强,但普遍多于东北地区和黄河以南地区,为我国东部地区的辐射强区。
二、季节差别大、温差悬殊
黄河流域地区季节差别大,上游青海省久治县以上的河源地区为“全年皆冬”;久治至兰州区间及渭河中上游地区为“长冬无夏,春秋相连”;兰州至龙门区间为“冬长(六七个月)、夏短(一二个月)”;流域其余地区为“冬冷夏热,四季分明”。
温差悬殊是黄河流域气候的一大特征。总的来看,随地形三级阶梯,自西向东由冷变暖,气温的东西向梯度明显大于南北向梯度。年平均气温为-4℃左右的最低中心处于河源的巴颜喀拉山北麓,流域极端最低气温出现于河源区的黄河沿站,曾有过-53.0°c的记录(1978年1月2日)。年平均气温为12—14℃的高值区则位于黄河下游山东省境内,流域极端最高气温的记录出现在河南省洛阳地区的伊川站,其值达44.2C(1966年6月20日)。
黄河流域气温的年较差比较大,总趋势是北纬370以北地区在31~37℃之间,北纬370以南地区大多在21~31℃之间。
黄河流域气温的日较差也比较大,尤其中上游的高纬度地区,全年各季气温的日较差为13~16.5℃,均处于国内的高值区或次高值区。
三、降水集中,分布不均、年际变化大
流域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200~650毫米之间,中上游南部和下游地区多于650毫米。尤其受地形影响较大的南界秦岭山脉北坡,其降水量一般可达700~1000毫米,而深居内陆的西北宁夏、内蒙古部分地区,其降水量却不足150毫米。降水量分布不均,南北降雨量之比大于5,这是我国其他河流所不及的。
流域冬干春旱,夏秋多雨,其中6~9月降水量占全年的70%左右;盛夏7~8月降水量可占全年降水总量的四成以上。流域降水量的年际变化也十分悬殊,年降水量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比约为1.7~7.5,变差系数Cv变化在0.15~0.4之间。
四、湿度小、蒸发大
黄河中上游是国内湿度偏小的地区,例如吴堡以上地区,平均水汽压不足8百帕,相对湿度在60%以下。特别是上游宁夏、内蒙古境内和龙羊峡以上地区,年平均水汽压不足6百帕;兰州至石嘴山区间的相对湿度小于50%。
黄河流域蒸发能力很强,年蒸发量达1100毫米。上游甘肃、宁夏和内蒙古中西部地区属国内年蒸发量最大的地区,最大年蒸发量可超过2500毫米。
五、冰雹多,沙暴、扬沙多
冰雹是黄河流域的主要灾害性天气之一。据统计,黄河上游兰州以上地区和内蒙古境内全年冰雹日数多超过2天,其中东经1000以西的广大地区多于5天,特别是玛曲以上和大通河上游地区多达15~25天,成为黄河流域冰雹最多的区域,也是国内的冰雹集中区。
沙暴和扬沙主要由大风所引起,并且与当地(或附近)的地质条件及植被状况密切相关。据统计,流域的宁夏、内蒙古境内及陕北地区,由于多年平均大风日数均在30天以上,区域内又有腾格里沙漠、乌兰布和沙漠和毛乌素沙漠,全年沙暴日数大多在10天以上,扬沙日数超过20天;有些年份沙暴最多可达30~50天,扬沙日数超过50天。此外,在汾河上游和小浪底以下沿黄的河南省境内,还各有一个年沙暴或扬沙日数超过20天的区域,后者主要与黄河较大范围沙滩地的存在有关。
六、无霜期短
黄河流域初霜日由北至南、从西向东逐步开始,并且同纬度的山区早于平原、河谷和沙漠。如黄河上游唐乃亥以上初霜日平均在8月中、下旬,而黄河中下游一般在10月上、中旬;流域其余地区在9月份。流域终霜日迟早的分布特点与初霜日正好相反,黄河下游平原地区较早,平均在3月下旬,而上游唐乃亥以上地区则晚至8月上、中旬,其余地区介于两者之间。
由此可见,黄河流域无霜期较短,即使是黄河下游平原地区,其无霜日也只有200天左右;而上游久治以上地区平均不足20天,可以说基本上全年有霜;流域其余地区介于两者之间。

7、雅鲁藏布江流域地区的气候特征

雅鲁藏布江


流经中国、印度和孟加拉三国,流域面积超过71万公里²;被藏族视为“摇篮”和“母亲河”。以长度来说为中国第5大河(仅次于长江、黄河、黑龙江和珠江)、西藏地区第一大河,以水量来说是印度和孟加拉国的第二大河(仅次于恒河)。它的上游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大河,也是中国坡降最陡的大河。在藏语中雅鲁藏布江意为“高山流下的雪水”,雅鲁藏布大峡谷为世界第一大峡谷。


流域面积712035平方公里。平均海拔约4000米以上。


气候

下游地区高温多雨,流域中的乞拉朋齐曾测得过世界最高的年降雨量,上中游地区属高原温带气候,沿河而上,降水逐渐减少。



西藏境内的雅鲁藏布江


雅鲁藏布大峡谷

与然乌湖气候流域主要特征相关的内容

其他城市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