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气候百科 > 古生代的气候变化

古生代的气候变化

发布时间:2021-06-20 12:31:02

1、古气候变化原因分析

2.4.3.1 古板块位置决定了石炭纪—二叠纪古气候的总变化趋势

在早石炭世,北半球存在劳亚、中朝、西伯利亚、哈萨克斯坦等古陆,在南半球存在冈瓦纳古陆,在大陆中部赤道附近为古特提斯洋。古地磁资料研究表明,华北石炭纪—二叠纪古地理位置位于赤道以北的低纬度地区(杨振宇,马醒华等,1998)以及南北古陆的分布特征所形成的季风条件,使得晚石炭世研究区气候温暖潮湿。

早二叠世,冈瓦纳大陆发生向右旋转,在亚洲范围内,中朝地块之北与西伯利亚、蒙古之间仍有海域相隔,中朝地块与扬子地块进一步接近,到晚二叠世末期,南北大陆基本合并在一起,到三叠纪完全合并在一起,形成南北伸长状的联合大陆(王鸿祯,杨森楠等,1990;尚冠雄,1995)。大陆的聚拢使古地中海逐渐变小,东特提斯洋自东向西的强大暖流受到南北向联合古大陆的阻挡,东西向的季风中所含的湿气也逐渐减少,从而使得气候逐渐变得干旱。因此,研究区石炭纪—二叠纪气候由潮湿向干旱的总的变化趋势可能与当时大陆的合并有关。

2.4.3.2 海水的进退对石炭纪—二叠纪气候波动产生了重大影响

针对北美阿巴拉契亚晚古生代含煤旋回层研究表明,古气候的短周期变动是受周期性海侵的控制(Cecil,1990),而这种短周期的气候波动实际上是受冰川所控制的绝对海平面变化的表现(H eckel,1995),这种海平面变化控制着基准面的变化以及带到相邻陆地湿气量的变化,从而控制古气候变化。海侵能带来充足的水分,使气候变得潮湿,而海退空气中湿气减少,气候将变得较为干旱。华北地台在晚石炭世—早二叠世曾发生多次海平面的进侵(武法东,陈钟惠等,1993;李增学,魏久传,1996;彭格林等,1999;陈世悦,2000;张鹏飞,邵龙义等,2001),研究区在中晚石炭世和早二叠世早期处于海侵影响范围内,由于海水频繁侵入本区,加上当时古地中海潮湿气流的影响,造成了研究区该期总体上较为潮湿的古气候条件,而没有明显的气候波动现象。晚石炭世末期、早二叠世早期海水开始向南部退缩,使得本区气候逐渐向干旱转变,到早二叠世晚期(下石盒子期)和晚二叠世早期(上石盒子期),海侵的范围主要限于南华北地区如河南、淮南一带,只有偶尔的海侵能够到达研究区,加上当时中朝板块和扬子板块逐渐靠近,从而造成研究区以干旱为主的古气候条件。到晚二叠世晚期和三叠纪,由于古地中海的完全关闭,整个华北地区完全气候干旱。因此,海水进退所造成空气湿气量的变化是影响研究区石炭纪—二叠纪古气候波动的重要因素。

2、古生代时期的地球是个什么样子

寒武纪
(Cambrian )是地质历史划分中属显生宙古生代的第一个纪,距今约5.4亿至5.1亿年,寒武纪是现代生物的开始阶段,是地球上现代生命开始出现、发展的时期.寒武纪对我们来说是十分遥远而陌生的,这个时期的地球大陆特征完全不同于今天.寒武纪常被称为“三叶虫的时代”,这是因为寒武纪岩石中保存有比其他类群丰富的矿化的三叶虫硬壳.但澄江动物群告诉我们,现在地球上生活的多种多样的动物门类在寒武纪开始不久就几乎同时出现.
奥陶纪
(Ordovician Period,Ordovician),地质年代名称,是古生代的第二个纪,开始于距今5亿年,延续了6500万年.
志留纪(Silurian period)是早古生代的最后一个纪,也是古生代第三个纪.本纪始于距今4.35亿年,延续了2500万年.由于志留系在波罗的海哥德兰岛上发育较好,因此曾一度被称为哥德兰系.志留纪可分早、中、晚三个世.志留系三分性质比较显著.一般说来,早志留世到处形成海侵,中志留世海侵达到顶峰,晚志留世各地有不同程度的海退和陆地上升,表现了一个巨大的海侵旋回.志留纪晚期,地壳运动强烈,古大西洋闭合,一些板块间发生碰撞,导致一些地槽褶皱升起,古地理面貌巨变,大陆面积显著扩大,生物界也发生了巨大的演变,这一切都标志着地壳历史发展到了转折时期.
泥盆纪
(Devounian)地质年代名称,古生代的第四个纪,约开始于4.05亿年前,结束于3.5亿年前,持续约5000万年.“泥盆纪分为早、中、晚3个世,地层相应地分为下、中、上3个统.
早期裸蕨繁茂,中期以后,蕨类和原始裸子植物出现.无脊椎动物除珊瑚、腕足类和层孔虫(Stromatoporoidea,腔肠动物门,水螅虫纲的一个目)等继续繁盛外,还出现了原始的菊石(Ammonites,属软体动物门,头足纲的一个亚纲)和昆虫.脊椎动物中鱼类(包括甲胄鱼、盾皮鱼、总鳍鱼等)空前发展,故泥盆纪又有“鱼类时代”之称.晚期甲胄鱼趋于绝灭,原始两栖类(迷齿类(Labyrinthodontia)(亦称坚头类)开始出现.
石炭纪
(Carboniferous period)是古生代的第5个纪,开始于距今约3.55亿年至2.95亿年,延续了6000万年.石炭纪时陆地面积不断增加,陆生生物空前发展.当时气候温暖、湿润,沼泽遍布.大陆上出现了大规模的森林,给煤的形成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叠纪
(Permian period)是古生代的最后一个纪,也是重要的成煤期.二叠纪分为早二叠世,中二叠世和晚二叠世.二叠纪开始于距今约2.95亿年,延至2.5亿年,共经历了4500万年.二叠纪的地壳运动比较活跃,古板块间的相对运动加剧,世界范围内的许多地槽封闭并陆续地形成褶皱山系,古板块间逐渐拚接形成联合古大陆(泛大陆).陆地面积的进一步扩大,海洋范围的缩小,自然地理环境的变化,促进了生物界的重要演化,预示着生物发展史上一个新时期的到来.

3、晚古生代是什么发展的时代,气候以什么为主?

?

4、气候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那么,气候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呢?原来气候的变化要受到三方面因素的影响。它们分别是天文因素、地文因素和人文因素。

1.天文方面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

(1)太阳辐射强度的变化:太阳辐射可能在10~109年范围内变化。可见光辐射变化范围一般在0.05%~1.0%,最大不超过2.5%。太阳辐射的变化主要表现在紫外线到X射线以及无线电波辐射部分,当太阳活动激烈时,这部分辐射发生强烈扰动。如果太阳辐射变化1%,气温将变化0.65~2.00℃。

(2)太阳活动的准周期变化:研究表明,太阳活动的准周期变化与气候振动有密切关系。如太阳黑子的活动,其规律为11年、22年和88~90年。但目前人们想根据太阳变化规律来探索气候变化的原因,尚未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

(3)地球轨道要素的变化:地球轨道要素(地球公转轨道椭圆偏心率、自转轴对黄道面的倾斜度、岁差)的变化使不同纬度在不同季节接受的太阳辐射发生变化,通常用以解释第四纪冰期与间冰期的交替。

2.地文学方面的原因:地质时期中,下垫面的变化对气候变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其中以地极移动(纬度变化)、大陆漂移、造山运动和火山活动影响最大。

据地质学家考察结果发现,在整个地质时期中,气候史上最大的冰川活动时期都发生在地质史上最重要的造山运动之后。如第四纪大冰期发生在从第三纪开始的新阿尔卑斯造山运动之后,石炭—二叠纪大冰期发生在晚古生代的海西造山运动之后。

大气环流的变化也会影响气候变化。如北冰洋极地高压的扩大和加强,势必导致偏北风加强。

3.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近百年来世界气候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按其重要程度排序为:二氧化碳浓度变化、城市化、海温变化、森林破坏、气溶胶、荒漠化、太阳活动、O3、火山爆发及人为加热。由此可见,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的变化以被当作近代气候变化的首要原因。

5、大冰期与气候变化是怎样的?

地球形成为行星大约在55±5亿年前,从那时候开始直到46亿年前,地球上充满原始大气,并且逐渐逃逸。从46亿年前开始,地球进入到地质年代,逐渐产生次生大气,大约在30亿前,地球上出现生命,开始改造地球大气,到寒武纪,大气才被生物改造成现在这个样子。但是,对古生代以前的古气候,我们几乎是一无所知;到了古生代,古气候状况才逐渐清楚起来。

我们大体上知道,在地质时期反复经过几次大冰期,其中从古生代以来,就有3次大冰期。它们是:震旦纪大冰期、古炭一二迭纪大冰期、第四纪大冰期。大冰期之间是比较温暖的间冰期。

每两次冰期之间,大约是2~3亿年。为什么有这样长的周期呢?一种意见认为,可能与造山运动有关系。地质上的大造山运动,往往使地面起伏程度加大,全球变冷。因为山脉越高,引起大气的热机效率就越高,上升运动增强,云雨增多,反射率增大,地面接收的太阳辐射能量减少,地表变冷。

3次大冰期与地质时代3次强烈的造山运动相对应。震旦纪大冰期产生在元古代末地壳运动以后,石炭纪至二迭纪大冰期与海西运动相对应,第四纪大冰期与喜马拉雅运动对应。这不是偶然的,现在喜马拉雅山还在升高,造山运动并未停止,所以第四纪大冰期还远未结束。现在喜马拉雅运动还不到7000万年,第四纪大冰期还只有200多万年。所以这次大冰期还会延续下去,至少还要持续1~2万年。

另一种意见认为,地质历史上的大冰期和大间冰期,是由于地球的黄道倾斜的大波动造成的。这种观点认为,黄道倾斜的范围是在0°~54°之间,黄道倾斜大的时期代表着冰川流行的时期,在三次大冰期期间,黄道倾斜曾有过10°~23.5°的变化。

那么,造山运动为什么也有2~3亿年的周期呢?地球黄道倾斜为什么也有2~3亿年的波动呢?澳大利亚人威廉斯认为,这种气候变迁与地球在银河系的位置有关系。因为地球不停地绕太阳公转。整个太阳系也绕着银河系中心公转。这样转一圈的时间约2.5亿年,太阳系又回到原来的位置。

6、古生代是个什么样子的时代?

古生代(Paleozoic,符号PZ)是地质时代中的一个时代,开始于同位素年龄542±0.3百万年(Ma),结束于251±0.4Ma。古生代属于显生宙,上一个代是新元古代,下一个代是中生代。

古生代是显生宙的第一个代,上一个代是元古宙的新元古代,下一个代是中生代。古生代包括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其中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又合称早古生代,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又合称晚古生代。

7、古生代、中生代分别指的什么时期?

古生代(Paleozoic,符号PZ)是地质时代中的一个时代,开始于同位素年龄542±0.3百万年(Ma),结束于251±0.4Ma。古生代包括了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 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又合称晚古生代。 动物群以海生无脊椎动物中的三叶虫、软体动物和棘皮动物最繁盛。在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相继出现低等鱼类、古两栖类和古爬行类动物。鱼类在泥盆纪达于全盛。石炭纪和二叠纪昆虫和两栖类繁盛。古植物以海生藻类为主。距今约5.7亿年至2.3亿年前,占显生宙时期的2/3。

中生代(距今约2.5亿年~距今约6500万年)Mesozoic Era显生宙第二个代,晚于古生代,早于新生代。这一时期形成的地层称中生界。中生代名称是由英国地质学家J.菲利普斯于1841年首先提出来的,是表示这个时代的生物具有古生代和新生代之间的中间性质。自老至新中生代包括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

8、大冰期怎么影响气候变化的?

关于地球远古时代的气候,随着时代的久远,我们的认识有些模糊不清。地球形成为行星大约在55亿年前,从那时候开始直到46亿年前,地球上充满原始大气,并且逐渐逃逸。从46亿年前开始,地球进入到地质年代,逐渐产生次生大气。大约在30亿年前,地球上出现生命,开始改造地球大气,到寒武纪,大气才被生物改造成现在这个样子。但是,对古代以前的古气候,我们几乎是一无所知,到了古生代,古气候状况才逐渐清楚起来。

我们大体上知道,在地质时期反复经过几次大冰期,其中从古生代以来,就有3次大冰期。它们是:震旦纪大冰期、石炭纪二叠纪大冰期、第四纪大冰期。大冰期之间是比较温暖的间冰期。

每2次冰期之间,大约是2亿~3亿年。为什么有这样长的周期呢?一种意见认为,可能与造山运动有关系。地质上的大造山运动,往往使地面起伏程度加大,全球变冷。因为山脉越高,引起大气的热机效率就越高,上升运动增强,云雨增多,反射率增大,地面接收的太阳辐射能量减少,地表变冷。

3次大冰期与地质时代三次强烈的造山运动相对应。震旦纪大冰期产生在元古代末地壳运动以后,石炭纪二叠纪大冰期与海西运动相对应,第四纪大冰期与喜马拉雅运动对应。这不是偶然的。现在,喜马拉雅山还在升高,造山运动并未停止,所以第四纪大冰期还远未结束。现在,喜马拉雅运动还不到7000万年,第四纪大冰期还只200多万年。所以,这次大冰期还会延续下去,至少还要持续1万~2万年。

另一种意见认为,地质历史上的大冰期和大间冰期,是由于地球的黄道倾斜的大波动造成的。这种观点认为,黄道倾斜的范围是在0°~54°之间,黄道倾斜大的时期代表着冰川流行的时期,在3次大冰期期间,黄道倾斜曾有过10°~23.5°的变化。

那么,造山运动为什么也有2亿~3亿年的周期呢?地球黄道倾斜为什么也有2亿~3亿年的波动呢?澳大利亚人威廉斯认为,这种气候变迁与地球在银河系的位置有关系。因为地球不停地绕太阳公转。整个太阳系也绕着银河系中心公转。这样转一圈的时间约2.5亿年,太阳系又回到原来的位置。

与古生代的气候变化相关的内容

其他城市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