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半坡聚落位于什么流域
依据所学,半坡聚落位于陕西西安,属黄河流域,河姆渡聚落位于浙江余姚,属长江流域;半坡原始居民生活在黄河流域,气候寒冷干燥,居住的是半地穴式房屋,主要种植粟,河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因为气候潮湿炎热,居住在干栏式房屋里,主要种植水稻;河姆渡聚落已会制作黑陶作品,半坡聚落会制造彩陶.BC表述正确.
故选BC.
2、从半坡与河姆渡聚落的生产、生活状况与以往比较,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
我知道房屋的区别~
半坡居民和河姆渡房屋有区别是因为气候环境不同.河姆度渡居民在南方,气候潮湿又要防止野兽的袭击所以建干栏式建筑,半坡居民则相反.
相同点:
半坡聚落和河姆渡聚落几乎是同时出现的,距今七千年至五千年
都是母系氏族公社的繁荣阶段,这一时期,人们过着定居生活,进入原始农耕时期,并且普遍使用石器,进入了新石器时代.
不同点:
河姆渡文化出现在长江流域,半坡文化出现于黄河流域
河姆渡居民种植水稻,而半坡居民种植粟
并且,半坡居民有较高的制陶技术,可以制作彩陶,会纺织.
3、半坡聚落和河姆渡聚落房屋结构不同的原因
房屋结构不同的原因:
1、地理因素:半坡聚落位于黄河流域,河姆渡位于长江流域,半坡聚落地处黄土高原,气候较干燥,黄土又有较好的支撑性,所以以半地穴,或地穴式的房屋为主。河姆渡聚落在江南地区,气候潮湿,蛇类,昆虫全年活动,为隔绝水汽,防止蛇虫危害,先民发明了干栏式建筑。
2、气候因素:半坡聚落是北方,气候干冷,所以建造的半地穴式房屋更温暖舒适。河姆渡聚落是南方,气候比较温暖潮湿,所以建造干栏式房屋。
4、半坡居民居住气候是怎样的?
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距今约6000多年的半坡聚落位于陕西西安半坡村,居住于半地穴式房屋,现存遗址面积约5万平方米。半坡聚落是黄河流域原始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5、半坡聚落的半地穴式房屋的特点是什么?出现这样特点的原因是什么?
特点就是 半地穴式房屋.
半坡遗址处于黄河流域,气候冬冷夏热、干旱少雨,因地制宜建造半地穴式的房屋冬暖夏凉.防止野兽攻击.
6、半坡遗址的生存环境的特点
半坡聚落的范围为不规则圆形。居住区在中央,分南北两片,每片有一座供公共活动用的大房屋,还有若干小房子,其间分布着窖穴和牲畜圈栏。居住区有濠沟环绕,沟北是公共墓地,沟东有陶窑场。据研究,此聚落是集聚两个氏族的部落住地。半坡居民的经济生活为农业和渔猎并重。出土斧、锄、铲、刀、磨盘、磨棒等石制农具,镞、矛、网坠、鱼钩等渔猎工具。还发现粟的遗存和蔬菜籽粒,以及家畜和野生动物骨骸。常见陶器有粗砂罐、小口尖底瓶和钵。彩陶十分出色,红地黑彩,花纹简练朴素,绘人面、鱼、鹿、植物枝叶及几何形纹样。从陶器上发现22种刻划符号,有人认为可能是一种原始文字。半坡成人死后埋入公共墓地,常随葬陶器及骨珠等装饰品。发现两座同性合葬墓,分别埋着 2个男子和4个女子 ,一般认为是母系氏族社会的葬俗。死亡儿童埋在居住区,多采用瓮棺葬。一座女孩土坑墓中随葬品精致丰富,有木板葬具,表明当时对女孩的爱重。
遗址占地面积约50000平方米,大致形状为南北稍长、东西略短的不规则椭圆形,分为大围沟围绕的居住区、围沟以北的氏族公共墓地和以东的制陶区三部分。在发掘的大约10000平方米范围内,发现和出土了丰富的遗迹和大量的遗物。
半坡遗址分为居住、制陶、墓葬三个区,居住区是村落的主体。半坡人属于新石器时代,使用的工具主要是木制和石器。妇女是半坡人中主要的生产力,制陶、纺织、饲养家畜都由她们承担,男人则多从事渔猎。该馆现有陈列室三个,遗址大厅一个。在这里,您既能看到人类童年时代的纯朴,也能寻觅到中华先祖艰辛的足迹。
半坡母系氏族村是半坡博物馆陈列的有机延伸。它以积极保护遗址为前提,依据考古发掘资料,将珍贵的遗产从地下搬到地上,立体地再现人类母系氏族社会。它丰富博物馆的内涵,弘扬华夏悠久文化历史,荟萃了黄河流域史前艺术、风俗人情、民居田园的生活。它发挥了文物的优势,集科研、考古、教学、旅游、娱乐于一体,被中外游客誉为“华夏第一村”
7、半坡聚落住房大多是 ,适应北方地区干燥寒冷的气候特点
半地穴式。这样可以增加湿度,减小温差。
8、半坡聚落与河姆渡聚落两地的原始居民在建造房屋时是怎样考虑的?由此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这是根据两个原始聚落不同的地理位置,和当地的地理条件所决定的,半坡聚落地处黄土高原,气候较干燥,黄土又有较好的支撑性,所以以半地穴,或地穴式的房屋为主,后来的窑洞,干打垒,和中国古代的夯土木结构建筑都是继承了半坡聚落的建筑方式,其中窑洞,干打垒式建筑现在仍有使用。 河姆渡聚落在江南地区,气候潮湿,蛇类,昆虫全年活动,为隔绝水汽,防止蛇虫危害,先民发明了干栏式建筑,中国传统的楼阁建筑就是其发展而来,在西南地区,干栏式建筑(吊脚楼)仍在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