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气候百科 > 气候变暖晴天减少

气候变暖晴天减少

发布时间:2021-06-21 20:32:21

1、决定气温变化的因素有哪些

一、自然因素

某地气温除了由于太阳辐射的变化而引起的周期性变化外,还有因大气的运动而引起的非周期性变化。实际气温的变化,就是这两个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

如果前者的作用大,则气温显出周期性变化;相反,就显出非周期性变化。不过,从总的趋势和大多数情况来看,气温日变化和年变化的周期性还是主要的。

热量平衡中各个分量,如辐射差额、潜热和显热交换等,都受不同的控制因子影响。这些因子诸如纬度、季节等天文因子有着明显的地带性和周期的特性。

而下垫面性质、地势高低,以及天气条件,如云量多少、大气干湿程度等,均带有非地带性特征。同时,不同地点,这些因子的影响也不相同,因而在热量的收支变化中引起的气温分布也呈不均匀性。

二、人类影响

(1)城市下垫面(大气底部与地表的接触面)特性的影响

城市内大量人工构筑物如铺装地面、各种建筑墙面等,改变了下垫面的热属性。城市地表含水量少,热量更多地以显热形式进入空气中,导致空气升温。

同时城市地表对太阳光的吸收率较自然地表高,能吸收更多的太阳辐射,进而使空气得到的热量也更多,温度升高。

(2)城市大气污染

城市中的机动车辆、工业生产以及大量的人群活动,产生了大量的氮氧化物、二氧化碳、粉尘等,这些物质可以大量地吸收环境中热辐射的能量,产生众所周知的温室效应,引起大气的进一步升温。

(3)人工热源的影响

工厂、机动车、居民生活等,燃烧各种燃料、消耗大量能源,无数个火炉在燃烧,都在排放热量。

(4)城市里的自然下垫面减少

城市的建筑、广场、道路等等大量增加,绿地、水体等自然因素相应减少,放热的多了,吸热的少了,缓解热岛效应的能力就被削弱了。

(1)气候变暖晴天减少扩展资料:

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

影响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有三,即纬度、海陆和高度。但是,在绘制等温线图时,常把温度值订正到同一高度即海平面上,以便消除高度的因素,从而把纬度、海陆及其它因素更明显地表现出来。

在一年内的不同季节,气温分布是不同的。通常以1月代表北半球的冬季和南半球的夏季, 7月代表北半球的夏季和南半球的冬季。对冬季和夏季地球表面平均温度分布的特征,可作如下分析。

首先,在全球平均气温分布图上,明显地看出,赤道地区气温高,向两极逐渐降低,这是一个基本特征。在北半球,等温线7月比1月稀疏。这说明1月北半球南北温度差大于7月。

这是因为1月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北半球高纬度地区不仅正午太阳高度较低,而且白昼较短,而北半球低纬地区,不仅正午太阳高度较高,而且白昼较长,因此1月北半球南北温差较大。

7月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高纬地区有较低的正午太阳高度和较长的白昼,低纬地区有较高的正午太阳高度和较短的白昼,以致7 月北半球南北温差较小。

其次,冬季北半球的等温线在大陆上大致凸向赤道,在海洋上大致凸向极地,而夏季相反。这是因为在同一纬度上,冬季大陆温度比海洋温度低,夏季大陆温度比海洋温度高的缘故。

南半球因陆地面积较小,海洋面积较大,因此等温线较平直,遇有陆地的地方,等温线也发生与北半球相类似的弯曲情况。海陆对气温的影响,通过大规模洋流和气团的热量传输才显得更为清楚。

例如最突出的暖洋流和暖气团是墨西哥湾暖洋流和其上面的暖气团,这使位于60N以北的挪威、瑞典1月平均气温达 0—15℃,比同纬度的亚洲及北美洲东岸气温高10—15℃。

盛行西风的40N处,在欧亚大陆靠近大西洋海岸,由于海洋影响,1月平均气温在15℃以上。在亚洲东岸受陆上冷气团的影响,1月平均气温在-5℃以下。

大陆东西岸1 月份同纬度平均气温竟相差20℃以上。在40N处的北美洲西岸1月平均气温靠近10℃,在东面大西洋海岸仅为0℃,相差亦达10℃。至于冷洋流对气温分布的影响,在南美洲和非洲西岸也是明显的。

此外,高大山脉能阻止冷空气的流动,也能影响气温的分布。例如,中国的青藏高原、北美的落基山、欧洲的阿尔卑斯山均能阻止冷空气不向南面向东流动。

再次,最高温度带并不位于赤道上,而是冬季在5—10°N 处,夏季移到20°N 左右。这一带平均温度1月和7月均高于24℃,故称为热赤道。

热赤道的位置从冬季到夏季有向北移的现象,因为这个时期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北移,同时北半球有广大的陆地,使气温强烈受热的缘故。

最后,南半球不论冬夏,最低温度都出现在南极。北半球仅夏季最低温度出现在极地附近,而冬季最冷地区出现在东部西伯利亚和格陵兰地区。

极端温度的度数和出现地区,往往在平均温度图上不能反映出来。根据现有记录,世界上绝对最低气温出现在东西伯利亚的维尔霍扬斯克和奥伊米亚康,分别为-69.8℃和-73℃。

1962年在南极记录到新的世界最低气温为-90℃。世界绝对最高气温出现在索马里境内,为63 ℃。在中国境内,绝对最高气温出现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吐鲁番,达到 48.9℃。

绝对最低气温在黑龙江省的漠河,1968年2月13日测得-52.3 二、气温的非周期性变化气温的变化还时刻受着大气运动的影响。

所以有些时候,气温的实际变化情形,并不像上述周期性变化那样简单。例如3月以后,中国江南正是春暖花开的时节,却常常因为冷空气的活动而有突然转冷的现象。秋季,正是秋高气爽的时候,往往也会因为暖空气的来临而突然回暖。

2、都说气候暖化,但为什么我们在冬天的实际生活中却感到越来越冷?

那是因为气候暖化,南北极冰川融化,冷空气下行。越暖融化越多,冷空气下行越多。但要融化足够影响全球气温的冰川量需要很长时间刚好将近一年。如果气候继续暖化,夏冬气温两极化会越来越明显。这只是个人猜测。虽然全球变暖了可是只对于那个冰川里的北极,那里的冰山融化,而我们这里的人还有的穿着棉袄呢,遇到好几天晴天偶尔会脱下来,可是每天早上人们还是穿着棉袄的。其次,科学界也在研究,是否全球变暖与冬季更冷反而有因果联系。一种解释是北极地区较暖和的气流减少了它与低纬度地区的温差,并因此削弱了极涡——导致天气寒冷的极地高空冷性大型涡旋。较弱的极涡更容易受到干扰,冷空气因此更容易向南偏移。

3、为什么暴风雨来临之前 天气总是那么晴朗

晚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相对稳定的气候条件下,晚霞千里,预示天气晴朗。晚霞满天,则有很大的可能下雨。天空呈现卷云,即云朵呈现纯白的马尾状,但渐渐变成暗色的,意味着眼下是晴天,但一天后可能下雨。天空呈现积乱云,即云层色暗层厚,预示将有雷雨和强风。天空中有薄薄的卷层云,半天之后可能下雨。假如山头不再有云雾盘绕,人的郁闷觉得减少,表示短期内不会下雨。 从动物的行为区分天气。 好天气的征兆1、早晨 麻省鸣叫表示天气晴朗一麻雀对天气变化非常敏感。天气愈好的日子里,叫得特别凶猛。2、云雀叫声进步表示天晴――从远方传来云雀轻快的叫声,就可证明是空气枯燥的好天气。3、早晨蜘蛛网上有水珠表示天晴――天气晴朗的日子里,早上温度低,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小水珠,挂在蜘蛛网上闪烁着,通常天气不会下雨。 下雨的征兆。青蛙鸣叫、燕子低飞等是下雨之先兆。另外还有几种:1、蚂蚁过马路――在空中挖洞生活的蚂蚁,觉得要下雨洞就会淹水即会在下雨之前溜之大吉。 2、蚯蚓出洞――空中湿润柔软,蚯蚓会爬出空中,表示天将下雨之征兆。其他下雨之先兆有蚊子成群结团,雨蚁成群呈现、猫洗脸等。 天气变坏的征兆: 1.白昼山谷的风从山顶吹向山谷,夜间从山谷吹向山顶 2.早晨呈现绢云,然后黑云增加,并冉冉下沉 3.云团行走很快,并有增加之趋向,着可是暴风雨的先兆 4.风向忽然变化,并愈吹愈大,同时还伴有乌云吹来 5.在干热或雾气洋溢过后,忽然能见度转好 6.清晨雾满山谷,至晚仍不消散 7.白昼太阳四周呈现大晕圈,夜间月亮四周呈现小晕,这是大风的征兆 8.在拂晓前星光闪烁不定 9.黄昏气温增高,夜间很暖,并有闷热感 10.半山谷的云雾上升,可能是暴风雨降临的兆头 11.此外,天气变化时,自然界和野生生物也会有所变化,假如你留意察看,也能预测出将来的天气情况 声音和气息:当空气湿度增加时,声音会传到更远,气息也更易于区分---饱和湿空气就如放大器,是良好的传导体。例如,在某些中央听不到火车行驶的声音,可在某日下雨前能分明的听到火车声。 身体变化:当天气变糟时,卷发者会觉得到头发变紧,更不易梳理--和-动物毛发一样,假如变得易于缠绕或者不再如通常那样挺直易于梳理,很可能将是一场暴风雨的降临,任何有风湿性关节炎,鸡眼或相关病症者,在空气湿度增加时都会感到疼痛和不舒适。 察看篝火:假如烟火稳稳上升,标明天气不会有太大变化,仍然会很好,假如烟火闪烁不定,或者升起又降下,可能会右边暴风雨。 天气好的时分,白昼与晚上的温差变化大,遇到冷空气的水蒸气就变成小水滴或结成霜,所以晚上愈冷,转天天气愈好,晚上有露水,转天天气也好,早晨若看见蜘蛛网上有水滴,则天将放晴,早晨若见到霜冻状况,则预示着又将是一个好天气
文章来源:http://www.5uwu.cn
原文地址:http://www.so4321.com/Ask/95525031.html

4、气温的变化受什么影响?

1)纬度 气温日较差随纬度的升高而减小。这是因为一天中太阳高度的变化是随纬度的增高而减小的。一般热带地区气温日较差为12℃左右;温带地区气温日较差为8.0~9.0℃;极圈内气温日较差为3.0~4.0℃。
(2)季节 一般夏季气温日较差大于冬季,但在中高纬度地区,一年中气温日较差最大值却出现在春季。因为虽然夏季太阳高度角大,日照时间长,白天温度高,但由于中高纬度地区昼长夜短,冷却时间不长,使夜间温度也较高,所以夏季气温日较差不如春季大。
(3)地形 低凹地(如盆地、谷地)的气温日较差大于平地,平地大于凸地(如小山丘)的气温日较差。低凹地形,空气与地面接触面积大,通风不良,热量不易散失,并且在夜间常为冷空气沿山坡下沉汇合之处,加上辐射冷却,故气温日较差大。而凸出地形上部由于海拔高和方圆面积小的关系,气温受地表影响小而主要受周围空气的调节,白天不易升高,夜晚也不容易降低 。 气温日较差通常比同纬度的平地小气温日较差小,平地则介于两者之间,山谷大于山峰;高原大于平原:如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质量、水汽、杂质相对较少。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大,晚上大气逆辐射弱,所以气温日较差较大;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水域面积大,大气质量、水汽、杂质集中在对流层底部。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晚上大气逆辐射强,所以气温日较差较小。
(4)下垫面性质 由于下垫面的比热特性和对太阳辐射吸收能力的不同,气温日较差也不同。陆地上气温日较差大于海洋,且距海越远,日较差越大。沙土、深色土、干松土壤上的气温日较差分别比粘土、浅色土和潮湿紧密土壤大,旱地比水田大。
(5)天气 晴天气温日较差大于阴(雨)天的气温日较差,因为晴天时,白天太阳辐射强烈,地面增温强烈,夜晚地面有效辐射强降温强烈。大风天的气温日较差较小。
(6)地势 不论什么地方,都是离地面越近,日较差越大,因为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长波辐射。

5、冬季少云晴天的原因?

我国冬天大多是受来自西伯利亚的冷空控制,而冷空气干燥寒冷含水量少,所以冬天除了下雪天,大多会以少云的晴天为主,而夏天我国大部分地区受来自太平洋的西南季风影响,这会带来大量的暖湿空气,一旦暖湿空气与冷空气接触就会下雨,少量的冷空气会带来云、雾(空气中含有大量的尘埃)天气,所以夏天多阴天或者下雨天!

6、预示天气变化的现象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相对稳定的气候条件下,晚霞千里,预示天气晴朗。朝霞满天,则有很大的可能下雨。天空出现卷云,即云朵呈现纯白的马尾状,但慢慢变成暗色的,意味着眼下是晴天,但一天后可能下雨。天空出现积乱云,即云层色暗层厚,预示将有雷雨和强风。天空中有薄薄的卷层云,半天之后可能下雨。如果山头不再有云雾围绕,人的郁闷感觉减少,表示短期内不会下雨。
从动物的行为辨别天气。
好天气的征兆:
1、早晨
麻省鸣叫表示天气晴朗一麻雀对天气变化十分敏感。天气愈好的日子里,叫得特别厉害。2、云雀叫声提高表示天晴――从远方传来云雀轻快的叫声,就可证明是空气干燥的好天气。3、早晨蜘蛛网上有水珠表示天晴――天气晴朗的日子里,早上温度低,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小水珠,挂在蜘蛛网上闪烁着,通常天气不会下雨。下雨的征兆。青蛙鸣叫、燕子低飞等是下雨之前兆。另外还有几种:1、蚂蚁过马路――在地面挖洞生活的蚂蚁,感觉要下雨洞就会淹水即会在下雨之前逃之夭夭。
2、蚯蚓出洞――地面潮湿柔软,蚯蚓会爬出地面,表示天将下雨之征兆。其他下雨之前兆有蚊子成群结团,雨蚁成群出现、猫洗脸等。

7、说出晴天和阴雨天气温变化的差异

晴天:白天太阳辐射强,气温高;夜间,大气逆辐射弱,气温低;昼夜温差大。
阴雨天: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强,太阳辐射弱,气温相对晴天低;夜间,大气逆辐射强,气温相对较高;昼夜温差小。

8、决定气温变化的因素有哪些?

气温变化:地势的变化,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纬度的变化,纬度越高,接受的太阳辐射越少,温度越低。
地表形态的变化会导致气温变化。气温主要受地面短波辐射强弱的影响,因此,在城市地区和沙漠地区植被少,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低,和反射率高的特点,导致了在植被稀少的地区白天气温明显高于植被茂盛的地区。
天气的变化会导致气温变化。不同地区气候的差异,会导致天气状况的有明显的差异。晴天日数多的气温升高。阴天日数多会导致气温变低。这主要是云层厚加强大气的削弱作用,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气温变低。
冷锋和暖锋过境。冷锋和暖锋是因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导致的。冷暖气团的移动,会导致地区在一段时间内气温,气压和天气状况发生明显的变化。

与气候变暖晴天减少相关的内容

其他城市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