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气候百科 > 气候变化对淡水湖影响

气候变化对淡水湖影响

发布时间:2021-06-22 15:00:41

1、如果山西省变成一个百米深的淡水湖,会对中国的环境产生什么影响?

如果真有如此大的湖泊出现,其发挥的生态效应是巨大的,对改善区域环境有着积极作用。不过,地质历史时期晋南大片区域确实存在过一些大的湖泊,它们是随着地质和气候环境的变化而逐步萎缩直至消失的,而要靠人为复原,简直天荒夜谭。山西因地处太行山以西而得名,从地形地貌来看,山西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二级阶梯上,境内总的地势呈现出东北高西南低的趋势,这也是为何流经山西的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和发源于山西境内的汾河等河流流向也大致呈东北——西南流向。

在介绍黄土高原一文中,提到了山西高原这个地理单元是黄土高原重要的组成部分,由此可见山西是一个典型的山地型高原,境内河谷纵横,地形起伏较大且地形类型较多,包揽了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平原这5种地形。

于我国地处东临太平洋,背靠亚欧大陆,季风气候最为明显,由于内陆地区距海较远水汽难以深入,而山西“大湖”的出现,夏季时可以为东南季风提供水汽,使得夏季风滋润区域扩大,而冬季时可以为干冷的冬季风增温增湿,华北、华中等地区冬季将变得相对湿润,不过大雪或暴雪等天气可能会增多,这就像美国东部以及日本海沿岸的日本广大区域多暴雪一样将山西全省打造成一个十几万平方千米的淡水湖,理论上也是可行的,

基于山西总的地势只需要在晋城至陕西省商洛市一带海拔较低处分别建造大坝即可,同时也要将山西东北部太行山脉向阴山山脉过渡地带的大同盆地桑干河谷一带给堵上。而这个湖泊形成以后,势必会产生巨大的生态效应,即“大湖效应”较为明显,而且肯定与北美的五大湖区有得一拼,毕竟二者纬度相差不大且都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

2、全球变暖对内陆湖泊的影响

全球变暖导致内陆湖泊的降水量持续下降,造成内陆湖泊大量减少沙漠面积持续增加。

3、近30年地球湖泊大规模增加,会对环境造成什么影响?

地球上超过70%的面积被海洋覆盖着,但是淡水资源却很少,我们日常生活中所需的是淡水资源,即使地球上的水资源一直在循环,听起来貌似有点取之不尽的感觉,可是人类使用水资源的速度超过了淡水资源出现的速度,所以最近几年来很多国家都面临水资源短缺的问题,科学家提倡人类节约用水,可仍然没有人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水资源大规模增加

最近几年环境持续恶劣,很多树木乱砍滥伐,加快了淡水资源流失速度,前几天,根据NASA传来的新消息,发现仅仅用了二十几年的时间,水资源含量增加了50%左右,让全球整体水资源含量增加了40%左右,虽然水资源增加是好事,但让气候变化出现严重变化,内陆再也没有出现过干旱问题,这一切并非生态环境好转的迹象。

根据珠穆朗玛峰附近的湖泊,可以观测到在近30年,湖泊面积一直在不断扩张,有一部分是受到冰川融化影响,增加湖泊的含水量,也有一部分湖泊是在近几年才刚刚出现的,它们的出现都是因为冰川融化造成的,虽然水资源大量出现是好事,可是我们不得不质疑一下,这样的水资源出现真的是一个好消息吗?

湖泊大规模扩大的原因

自从1998年开始,地球上很多冰川开始进入了融化阶段,这些大量的冰川进入到了海洋中,不仅仅让海平面持续增高,同时加快了生态环境变故,甚至还有一些冰川湖泊进入地下。虽然我们在短时间内无法得知地球上海水量到底增加了多少,从1996年NASA开始拍摄地球照片,能够分析出地球上的冰川一直在持续融化,湖泊一直持续上涨。

从这个一消息来看,对于人类社会有很大不利,冰川融化后会进入很多河流中,这些河流大部分来自于高山处的冰川中,有可能会威胁淡水资源,如果长时间的冰川融化,会让地球四季出现变故,导致地球上的淡水资源会越来越少,未来会有更多人缺少资源。

由此可以看出,节约用水根本不是说说而已,相信通过这一消息让很多人意识到,全球变暖严重性,最近几年人类仍然在持续破坏地球生态环境,加快冰川融化速度,目前珠穆朗玛峰已经出现了很多不知名冰川湖,部分冰川湖的出现已经给下游人民带来了影响。

4、全球气候变化有什么不好的影响

气候变化不仅会对动植物带来影响,同时还会干扰细菌、真菌和其他微生物的正常活动。微生物活动变化对全球生态系统的影响目前还不清楚。
大家知道,水质是由多种多样可测定的物质含量所确定的。对水质的一个负面影响显然与人为的营养入流(特别是硝酸盐),油类物质,肥料,激素物质的增加有关,此外,还有盐碱化,酸化和微生物的污染。流入河流和湖泊的磷酸盐和硝酸盐主要来源于流域内的农耕地和工业区。从而,通常会造成生态方面的不良后果如藻类的生长,含氧量的降低,水自净能力降低和鱼类的死亡。有些藻类还会产生有毒的物质,还会影响到水的味道和使水发臭。上述因素对水质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根据对水质参数的长期观测表明,除了上述入流的影响外,气候变化对水质也会产生负面的影响。另外,据气候变化政府间专家组(IPCC)的预料,未来的极端气候事件(干旱和洪涝)将会增加,研究这些极端气候事件的影响亦是十分重要的。

――在地球的历史上,自然气候的变化一直是存在的,亦正是有着这种气候变化才创造出生态环境和各种生物的千姿百态。但是,最近20年来,人为的因素对目前气候变暖趋势的影响正在增加。在世界范围内,全球空气温度平均增加了0.6%(当然各地区温度的上升是有很大不同的)。众所周知,空气气温的上升会促使更多水份的蒸发和水循环的加强。因而,形成降水增加,并伴随着在很短时间内空间差异性很大的暴雨的增加。对我们而言,关键之处是在于要把一般变暖的趋势与变异性的增加区别开,即使这两种现象是直接相关联的。

――一般而言,河流和湖泊水表面温度与空气温度密切相关。所以,在20世纪所观测到的空气温度的增加已导致缩短冰的覆盖时间和水温变暖,特别是处于高纬度地区的淡水。例如在欧洲,冰覆盖时间已大量缩短。湖泊结冰时间延迟,冰破裂融化时间提前(有时提前一个月),甚至有的湖面根本就不结冰。

以湖泊为例,已观测到水温的增加对于湖泊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带来严重的后果。首先,作为一种直接后果是在夏季大量湖泊分层时间的延长。这种分层――也被称为夏季滞止,的特点是上层水温较高,而深层水体温度较低。在此期间,这两层水体之间的交换很少。这种长时间的夏季滞止,特别在水较深(大于20m)又是富营养化的湖泊,当两层水体交换很少时,则会导致湖泊底层水体中含氧浓度的降低。这就会造成鱼类的死亡和泥土中营养物质释放的进一步增加。较高的营养物浓度加上较高的水温就会形成在夏季蓝绿藻类的暴发。不过,这种影响的大小则取决于湖泊的特征,如湖泊的形态等。

气候条件变化的另一直接影响是暴雨事件的增加。我们还是以湖泊为例,进入湖泊的水流主要由降雨多少决定,湖泊的形态则决定水体在湖泊中滞留时间,在这一时间段内,极大地取决于湖泊对于气候变化的敏感性。例如,湖泊较深而水体在湖泊中滞留时间较长,那么暖冬的影响仍然可以在其后的夏季被观察到,即在深层水体中保持着所增加的温度。

另一方面,可以说在水体滞留较短的湖泊中其影响时间则较短。湖泊流域的土地利用决定了营养物质的负荷和其他人为的物质。如果,夏季降水减少则河流中的水量减少,从而导致物质浓度增加,通常减少了水中的含氧量。在很多干旱地区,例如澳大利亚,这种过程意味着土壤的盐碱化并减少了农产品。随着频繁的暴雨事件的发生将增加流域土壤侵蚀的风险,同时含有营养物质和污染物的面流的点源污染的风险亦会增大。如果温度进一步增加则将减少土壤湿度和地下水位的降低(在降雨很少期间)。

上述所谈及的各种影响的很多方面仅仅是由于地区性的气候反常所导致的,例如2003年在中欧地区发生的极端“热夏”。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气候变化对淡水的影响不仅仅是由于局部条件,而且是由于地区的和全球的大气循环所引起的。

――众所周知,影响水质的主要因素之一是营养物质浓度。氮负荷主要来自农业区、工业区和大气沉积物;磷负荷主要来源于工业和家庭。另外,土壤亦含有大量的来自农业区的磷,它会逐渐释放和扩散,并成为目前又一个主要来源。

气候对水质影响由营养物质引起的联系作用是相当复杂的,亦因流域和湖泊的具体情况而异。必须要对气候、土地利用和水管理等方面的综合分析来研究。例如,芬兰的湖泊,在一个暖冬之后水体中氮浓度增加,这是由于在融雪期内有更多的水体流入湖泊。但是英国湖泊的情况却不同,在一个暖冬之后,水体中氮的浓度反而比较冷的冬季水中含氮浓度低。这可能是因为植物林木截取了流域内的氮,而且该地区很少在冬季有雪覆盖。由于气候变化磷的浓度在湖泊增加很多。根据瑞典湖泊的观测资料分析,如春节和夏季的水温较高,并且有较长期和较强的分层时期,湖泊底部水体的含氧量减少,形成泥沙中磷的大量逸出,从而促使富营养化。

观测资料还表明,如果水体在湖泊中有较长停滞时间(一年以上),即使没有营养物质从流域进入湖泊,这种情况对水质的恶化的风险更大。另外,暴雨事件的频繁出现则会把更多营养物质带入湖泊,从而加强了由于气候所引起的富营养化。

在夏季,水温增加和水体分层有利于富营养湖泊中藻类的生长,特别是蓝绿藻类在表面形成清晰可见的兰色或绿色的浮渣。这些水华中的某一些是有毒的,对人类有害。会引起肠胃病,呼吸问题,过敏反应,刺激皮肤,肝脏损坏,神经系统反应如手指和足趾发麻等等。

除了水质由于营养物质造成的影响外,水的颜色也受到很大的影响,此种现象在前十年,已在英国和北欧的很多河流中被观测到。

――上面仅仅介绍了一些对水质影响的某些风险。总体而言,气候变化对淡水的直接影响可归纳为:

5、湖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湖泊是气候变化风向标,巨大的蒸发量是调节湖区“小气候”的重要因素。也是影响周边动植物分布的主要因素。
我国青藏高原分布有众多的各种湖泊。
青藏高原湖泊是气候环境变化的记录档案库:湖泊以高分辨率沉积物敏感地记录着区域气候环境变化历史,它可进行全球变化的区域对比在藏北海拔4520米的错鄂湖盆钻取的近210米深的湖泊沉积岩芯记录了第四纪280万年来的气候环境变化历史;在若尔盖盆地海拔3400米钻取的300米湖泊沉积岩芯分析结果揭示了近100万年来的气候与环境变化过程;西昆仑山甜水海湖盆海拔4840米钻取的57米湖泊岩芯反映24万年来气候与环境变化历史成为全球海拔最高的有关气候环境变化过程的湖泊沉积记录。
青藏高原湖泊是区域气候的调节器:青藏高原湖泊在区域气候和水分循环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湖面蒸发为山地降水提供了水汽来源,山地冰雪融水又为湖泊生存补给水源,同时大湖面的存在对区域温度场也产生重要影响。
青藏高原湖泊是维系区域生态系统和保持生物多样性的平衡器:青藏高原湖泊的广泛存在,为维系寒区生态系统提供了基础,湖泊成为生物的良好栖息地和繁衍场所,也是低纬度寒区生物基因天然的保存库高原严酷的环境条件,一旦湖泊消失,就很容易形成荒漠。

6、如何反演湖泊生态系统的长期退化过程?气候变化和人为干扰导致云南高原湖泊浮游植物群落发生了什么变化?

种子裸露于种鳞之上,或多少被变态大孢子叶发育的假种皮所包,其胚由雌配子体的卵细胞受精而成,胚乳由雌配子体的其他部分发育而成,种皮由珠被发育而成

7、湖泊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湖泊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湖泊能够调节河川径流、发展灌溉、提供工业和饮用的水源、繁衍水生生物、沟通航运,并且还有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以及开发矿产等多种功能,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湖泊及其流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场所。

(一)提供水源:湿地常常作为居民生活用水、工业生产用水和农业灌溉用水的水源.溪流、河流、池塘、湖泊中都有可以直接利用的水.其它湿地,如泥炭沼泽森林可以成为浅水水井的水源;
(二)补充地下水:我们平时所用的水有很多是从地下开采出来的,而湿地可以为地下蓄水层补充水源.从湿地到蓄水层的水可以成为地下水系统的一部分,又可以为周围地区的工农生产提供水源.如果湿地受到破坏或消失,就无法为地下蓄水层供水,地下水资源就会减少.(三)调节流量,控制洪水:湿地是一个巨大的蓄水库,可以在暴雨和河流涨水期储存过量的降水,均匀地把径流放出,减弱危害下游的洪水,因此保护湿地就是保护天然储水系统.(四)保护堤岸,防风:湿地中生长着多种多样的植物,这些湿地植被可以抵御海浪、台风和风暴的冲击力,防止对海岸的侵蚀,同时它们的根系可以固定、稳定堤岸和海岸,保护沿海工农业生产.如果没有湿地,海岸和河流堤岸就会遭到海浪的破坏.(五)清除和转化毒物和杂质:湿地有助于减缓水流的速度,当含有毒物和杂质(农药、生活污水和工业排放物)的流水经过湿地时,流速减慢,有利于毒物和杂质的沉淀和排除.此外,一些湿地植物像芦苇、水湖莲能有效地吸收有毒物质.再现实生活中,不少湿地可以用做小型生活污水处理地,这一过程能够提高水的质量,有益于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六)保留营养物质:流水流经湿地时,其中所含的营养成分被湿地植被吸收,或者积累在湿地泥层之中,净化了下游水源.湿地中的营养物质养育了鱼虾、树林、野生动物和湿地农作物.(七)防止盐水入侵:沼泽、河流、小溪等湿地向外流出的淡水限制了海水的回灌,延安植被也有助于防止潮水流入河流.但是如果过多抽取或排干湿地,破坏植被,淡水流量就会减少,海水可大量入侵河流,减少了人们生活、工农业生产及生态系统的淡水供应.(八)提供可利用的资源:湿地可以给我们多种多样的产物,包括木材、药材、动物皮革、肉蛋、鱼虾、牧草、水果、芦苇等,还可以提供水电、泥炭薪柴等多种能源利用.(九)保持小气候:湿地可以影响小气候.湿地水份通过蒸发成为水蒸气,然后又以降水的形式降到周围地区,保持当地的湿度和降雨量,影响当地人民的生活和工农业生产.(十)野生动物的栖息地:湿地是鸟类、鱼类、两栖动物的繁殖、栖息、迁徒、越冬的场所,其中有许多是珍稀、濒危物种。

与气候变化对淡水湖影响相关的内容

其他城市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