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气候百科 > 大气环流对气候影响导学案

大气环流对气候影响导学案

发布时间:2021-06-22 18:31:00

1、大气环流包括哪些因素?它们又是分别如何影响气候的

(一)太阳辐射作用
太阳辐射对大气系统加热不均是大气产生大规模运动的根本原因
(二)地球自转作用
地球自转是全球大气环流形成和维持的重要因子.
(三)地表性质作用
海陆间热力性质的差异所造成的冷热源分布和山脉的机械阻滞作用
(四)地面摩擦作用
除以上因子外,还同大气本身的特殊性质有联系

2、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是怎样的?

大气环流引导着不同性质的气团活动、锋、气旋和反气旋的产生和移动,对气候的形成有着重要的意义。常年受低压控制,以上升气流占优势的赤道带,降水充沛,森林茂密;相反,受高压控制,以下沉气流占优势的副热带,则降水稀少,形成沙漠。来自高纬或内陆的气团寒冷干燥,来自低纬或海洋的气团温和湿润。一个地区在一年里受两种性质不同的气团控制,气候便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从全球来讲,大气环流在高低纬之间,海陆之间进行着大量的热量和水分输送。在经向方向的热量输送上,大气环流输送的热量约占80%。

大气环流对大气中的水分输送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大气中水分输送的多少、方向和速度与环流形势密切相关。北半球,水汽的输送以北纬30°附近为中心,向北通过西风气流输送至中、高纬度;向南通过信风气流输送至低纬度。我国的水汽输送,主要有两支:一支来自孟加拉湾、印度洋和南海,随西南气流输入我国;另一支来自大西洋和北冰洋,随西北气流输入我国。南方一支输送量大,北方一支输送量小,两者的界线是黄淮之间和秦岭一线,基本上相当于气候上的湿润和半湿润的界线。

降水的形成离不开天气系统,离不开云、水汽的输入和空气的垂直上升运动。这一切都和环流形势紧密相连。例如,降水量的多少和进入各种天气系统的水汽量有关,暖湿赤道空气的流入能在几小时或一小时以内产生100毫米的降水;雷暴降水量的多少可和流入积雨云内水汽量的多少成正比。

大气环流在气候的形成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不同的环流控制下就会有不同的气候,即使同一环流系统,如环流的强度发生改变,则它所控制的地区的气候也将发生改变;如环流出现异常情况,则气候也将出现异常。

大气环流状况的变化,可用经向环流和纬向环流的强弱和转换来表示。某地区在较长时间内的大气环流的变化都有一个该时期的平均状况。当某年某一段长时间内的经向环流和纬向环流的持续时间和转换频率,大大超过该时期的平均状况时,则称某年某一段长时间内的大气环流状况为环流异常。如1972年的主要环流特征,北半球有两个稳定而强大的长波槽脊存在,12月~次年3月在欧洲上空和北太平洋上空为阻塞高压,大西洋西部和亚洲为低槽,5~9月,欧洲和北美西部为阻塞高压,北美东部和东亚为大槽。整个一年里,北大西洋、北太平洋、欧洲东部和东北部、亚洲西部大部分地区在强大的大范围阻塞高压控制之下,故对于北半球而言,1972年为环流异常年。

由于环流异常,就必然引起气压场、温度场、湿度场和其他气象要素值出现明显的偏差,从而导致降水和冷暖的异常,出现旱涝和持续严寒等气候异常情况。

总之,大气环流因子在气候形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通过环流的纬向分布影响气候的纬度地带性,而且还通过热量和水分的输送,扩大海陆和地形等因子的影响范围,破坏气候的纬度地带性。当环流形势趋向于长期的平均状况时,气候也是正常的;当环流形势在个别年份或个别季节内出现异常时,就会直接影响该时期的天气和气候,使之出现异常。

3、大气运动对气候有什么影响?

大气环流对天气、气候的影响(2.4全球性大气环流)

三圈环流在地球表面的具体表现是全球性的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地球表面气压带和风带对各地区天气和气候的形成及变化有着重要影响。

分布在南北半球的信风本来是干热稳定的,经过广大洋面时变得愈来愈潮湿,这两支高温潮湿的气流在赤道地区会合上升,凝云致雨,形成赤道地区湿热多雨的气候特征。赤道地区的降雨多为雷阵雨,主要发生在午后。一年中平均100天左右有雷阵雨,个别地区如爪哇的茂物,年雷雨天数竟达320天。

在赤道上空的大气又以反信风的方向向副热带流去,这支由赤道向副热带流动的高空气流性质已经变得干热,因为大气中的水汽大部分都以降雨的形式落在赤道地区了。这支干热的气流在副热带下沉,又发生增温作用,变得更加干热。副热带下沉气流笼罩着副热带地区,形成这里的干热气候,使这里成为世界上最干最热的地区。由副热带近地面奔向赤道的稳定而干热的信风,长途流经于广大洋面上,变得愈来愈潮湿不稳定,最终又归缩于赤道地区。

中纬环流与低纬、高纬环流有很大的不同,中纬低空盛行西南气流,而高空是西北气流,所以中纬环流的垂直剖面不是一个封闭的环流圈。为什么中纬环流高空盛行偏西气流呢?现在还没有一个公认的令人满意的解释。有人认为,高纬、低纬环流的高空都盛行偏西气流,受它们的牵制作用,中纬高空也就形成了偏西气流。

中纬环流的高低空都盛行偏西气流,所以中纬地区的西风带非常深厚。在中纬地区来自高纬的冷空气和来自低纬的暖空气交汇,使得西风带很不稳定,出现波动,通常称为长波,表现为大槽大脊的形式,还经常有锋面、气旋活动(它们常相伴而生,叫锋面气旋),形成西风带不稳定的天气,尤其是在海洋上常多风暴天气。特别是在南半球中纬地区,强劲的西风,有咆哮的西风带之称。

在航海路线上,为了确保安全,常选择稳定的信风带航线,而不走多风暴的西风带航线,所以很早以来信风就有“贸易风”之称。

4、大气环流对世界气候的影响

大气环流
atmosphere,general circulation of

大气大范围运动的状态。某一大范围的地区(如欧亚地区、半球、全球),某一大气层次(如对流层、平流层、中层、整个大气圈)在一个长时期(如月、季、年、多年)的大气运动的平均状态或某一个时段(如一周、梅雨期间)的大气运动的变化过程都可以称为大气环流。
大气环流是完成地球- 大气系统角动量、热量和水分的输送和平衡,以及各种能量间的相互转换的重要机制,又同时是这些物理量输送、平衡和转换的重要结果。因此,研究大气环流的特征及其形成、维持、变化和作用,掌握其演变规律,不仅是人类认识自然的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还将有利于改进和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率,有利于探索全球气候变化,以及更有效地利用气候资源。大气环流通常包含平均纬向环流、平均水平环流和平均径圈环流3部分。
①平均纬向环流。指大气盛行的以极地为中心并绕其旋转的纬向气流,这是大气环流的最基本的状态,就对流层平均纬向环流而言,低纬度地区盛行东风,称为东风带(由于地球的旋转,北半球多为东北信风,南半球多为东南信风,故又称为信风带);中高纬度地区盛行西风,称为西风带(其强度随高度增大,在对流层顶附近达到极大值,称为西风急流);极地还有浅薄的弱东风,称为极地东风带。
②平均水平环流。指在中高纬度的水平面上盛行的叠加在平均纬向环流上的波状气流(又称平均槽脊),通常北半球冬季为3个波,夏季为4个波,三波与四波之间的转换表征季节变化。
③ 平均径圈环流。指在南北-垂直方向的剖面上,由大气经向运动和垂直运动所构成的运动状态。通常,对流层的径圈环流存在3 个圈:低纬度是正环流或直接环流(气流在赤道上升,高空向北,中低纬下沉,低空向南),又称为哈得来环流;中纬度是反环流或间接环流(中低纬气流下沉,低空向北,中高纬上升,高空向南),又称为费雷尔环流;极地是弱的正环流(极地下沉,低空向南,高纬上升,高空向北)。

5、请问洋流和大气环流是怎么影响气候的?

在高纬与低纬之间、海洋与陆地之间,由于冷热不均出现气压差异,在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形成地球上的大气环流.大气环流引导着不同性质的气团活动、锋、气旋和反气旋的产生和移动,对气候的形成有着重要的意义.常年受低压控制,以上升气流占优势的赤道带,降水充沛,森林茂密;相反,受高压控制,以下沉气流占优势的副热带,则降水稀少,形成沙漠.来自高纬或内陆的气团寒冷干燥,来自低纬或海洋的气团温和湿润.一个地区在一年里受两种性质不同的气团控制,气候便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如我国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则是受极地大陆气团和热带海洋气团冬夏交替控制的结果.大气环流,关于此,要注意气压带与风带的季节性一定.地表受热不均,近地面形成高低气压地区,产生气压带.从赤道说起,近地面高温,形成低压,气流上升.至高空,气流无法继续上升,向两侧扩散.由于地转偏向力的作用,气流下沉,大概于南北纬30度,下沉到近地面后,近地面形成高压,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气流又流向赤道,形成低纬环流.如此类推,地球上的大气环流为三圈环流.由于太阳直射点于南北回归线处做往返运动,气压带风带也因此有季节性的移动.也由于此,影响世界上的气候.譬如地中海气候,夏季气压带风带往北移动,所以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炎热干旱;冬季气压带风带往南移动,所以受西风带影响,带来降水.因此,地中海气候是典型的因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的一个气候.也如热带沙漠气候等都是如此.全球大部分气候都是如此而形成的.要留意的是,季风气候很特殊,它是因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而形成的气候.一但大气环流发生异常,将会影响很大范围的气候.
四,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成因/特点)
1,热带雨林气候:南北纬0°~10°,亚马逊河流域,刚果河流域,印度尼西亚等/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全年高温多雨.
2,热带草原气候:南北纬10°~南北回归线,非洲中部,巴西、澳大利亚南部和北部,阿根廷南部/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干湿季明显交替.
3,热带季风气候:南北纬10°~南北回归线的大陆东岸,亚洲中南半岛,印度半岛/冬夏季风交替控制/全年高温,降水集中.
4,热带沙漠气候:南北回归线~南北纬30°的大陆内部和西岸,撒哈拉,阿拉伯半岛,澳大利亚中、西部/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全年高温,干旱少雨.
5,亚热带季风气候:25°~35°的大陆东岸,我国秦岭-淮河以南地区/冬夏季风交替控制/冬季低温少雨,夏季高温多雨.
6,地中海气候:30°~40°的大陆西岸,地中海沿岸,美国西岸,澳大利亚南岸,智利中部等/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
7,温带海洋性气候:40°~60°的大陆西岸,西欧,智利南部,加拿大西岸/终年受西风带控制/全年温和多雨,气温年较差小.
8,温带季风气候:35°~55°的大陆东岸,中国华北、东北,朝鲜半岛,日本/冬夏季风交替控制/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
9,温带大陆性气候:40°~60°的大陆内部,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内陆地区/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冬寒夏热,干燥少雨.
10,极地气候:极地附近,亚欧、北美大陆的北冰洋沿岸,格陵兰岛,南极大陆/终年受极地或冰洋气团控制/全年严寒,降水稀少.

6、大气环流是怎么影响气候的?

大气环流形成的主要因素

(一)太阳辐射作用

大气运动需要能量,而能量几乎都来源于太阳辐射的转化。大气不仅吸收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和地球给予大气的其它类型能量,同时大气本身也向外放射辐射。然而这种吸收和放射的差额在大气中的分布是很不均匀的,沿纬圈平均在35°S—35°N之间是辐射差额的正值区,即净得能量区。由35°S向南和由35°N向北是辐射差额的负值区,即净失能量区。这样自赤道向两极形成了辐射梯度,并以中纬度地区净辐射梯度最大。净辐射梯度分布引起了地球上高、低纬度间的大气热量收支不平衡,使大气中出现了有效位能,形成了向极的温度梯度。大气是低粘性、可压缩流体,温度和气压的改变可能引起膨胀或收缩。结果,低纬大气因净得热量不断增温并膨胀上升,极地大气因净失热量不断冷却并收缩下沉。在这种温度梯度下,为保持静力平衡,对流层高层必然出现向极地的气压梯度,低层出现向低纬的气压梯度。假设地球表面性质均一和没有地转偏向力,则气压梯度力的作用将使赤道和极地间构成一个大的理想的直接热力环流圈,见图4·31。环流使高低纬度间不同温度的空气得以交换,并把低纬度的净收入热量向高纬度输送,以补偿高纬热量的净支出,从而维持了纬度间的热量平衡。因此,太阳辐射对大气系统加热不均是大气产生大规模运动的根本原因,而大气在高低纬间的热量收支不平衡是产生和维持大气环流的直接原动力。

(二)地球自转作用

大气是在自转的地球上运动着,地球自转产生的偏转力迫使运动空气的方向偏离气压梯度力方向。在北半球,气流向右偏转,结果使直接热力环流圈中自极地低空流向赤道的气流偏转成东风,而不能迳直到达赤道;同样,自赤道高空流向极地的气流,随纬度增高,偏转程度增大,逐渐变成与纬圈相平行的西风。可见,在偏转力的作用下,理想的单一的经圈环流,既不能生成也难以维持,因而形成了几乎遍及全球(赤道地区除外)的纬向环流。纬向风带的出现,阻挡着经向气流的逾越,引起某些地区空气质量的辐合和一些地区空气质量的辐散,使一些地区的高压带和另一些地区的低压带得以形成和维持。结果,全球气压水平分布在热力和动力因子作用下,呈现出规则的纬向气压带,而且高低气压带交互排列(图4.34)。而气压带的生成和维持又是经圈环流形成的必需条件。因而地球自转是全球大气环流形成和维持的重要因子。

(三)地表性质作用

地球表面有广阔的海洋、大片的陆地,陆地上又有高山峻岭、低地平原、广大沙漠以及极地冷源,因此是一个性质不均匀的复杂的下垫面。从对大气环流的影响来说,海陆间热力性质的差异所造成的冷热源分布和山脉的机械阻滞作用,都是重要的热力和动力因素。

海洋与陆地的热力性质有很大差异。夏季,陆地上形成相对热源,海洋上成为相对冷源;冬季,陆地成为相对冷源,海洋却成为相对热源。这种冷热源分布直接影响到海陆间的气压分布,使完整的纬向气压带分裂成一个个闭合的高压和低压。同时,冬夏海、陆间的热力差异引起的气压梯度驱动着海陆间的大气流动,这种随季节而转换的环流是季风形成的重要因素。北半球陆地辽阔,海陆东西相间分布,在冬季,大陆是冷源,纬向西风气流流经大陆时,气流温度逐渐降低,直到大陆东岸降到最低,气流东流入海后,因海洋是热源,气温不断升温,直到海洋东缘温度升到最高,这样便形成了图4·32所示的温度场。即大陆东岸成为温度槽,大陆西岸形成温度脊。夏季时,温度场相反,大陆东岸为温度脊,大陆西岸为温度槽。根据热成风原理,与温度场相适应的高空气压场则是,冬季大陆东岸出现低压槽,西岸出现高压脊,夏季时相反。可见,海陆东西相间分布对高空环流形势的建立和变化有明显影响。

地形起伏,尤其是大范围的高原和高大山脉对大气环流的影响非常显著,其影响包括动力作用和热力作用两个方面。当大规模气流爬越高原和高山时,常常在高山迎风侧受阻,造成空气质量辐合,形成高压脊,在高山背风侧,则利于空气辐散,形成低压槽。东亚沿岸和北美东岸,冬半年经常存在的高空大槽,虽然其形成同海陆温差有关,但同西风气流爬越巨大青藏高压和落基山的动力减压亦有一定关系。如果地形过于高大或气流比较浅薄,则运动气流往往不能爬越高大地形,而在山地迎风面发生绕流或分支现象,在背风面发生气流汇合现象。地形对大气的热力变化也有影响。比如青藏高原相对于四周自由大气来说,夏季时高原面是热源,冬季时是冷源,这种热力效应对南亚和东亚季风环流的形成、发展和维持有重要影响。

夏季极冰的冷源作用改变了太阳总辐射所形成的夏季经向辐射梯度,使对流层大气的夏季热源仍维持在低纬,冷源维持在高纬极区,这种夏季极冰冷源作用是影响大气环流运动的又一重要因素。

由上可见,海陆和地形的共同作用,不仅使低层大气环流变得复杂化,而且也使中高层大气环流有在特定地区出现平均槽、脊的趋势。

(四)地面摩擦作用

大气在自转地球上运动着,与地球表面产生着相对运动。相对运动产生着摩擦作用,而摩擦作用和山脉作用使空气与转动地球之间产生了转动力矩(即角动量)。角动量在风带中的产生、损耗以及在风带间的输送、平衡,对大气环流的形成和维持具有重要作用。

角动量为空气质点旋转速度与它到旋转轴距离的乘积。单位质量空气相对于地轴运动的角动量公式为

ω为地球自转角速度,R为地球半径,u为大气纬向风速,为纬度。

式中第一项表示当空气和地球一起以ω角速度旋转时所具有的角动量,又称ω角动量。第二项为大气相对于地球运动的角动量,又称u角动量。

地球上的气流基本上呈纬向流动着,在中高纬度主要是西风带,低纬度是广阔东风带。在西风带地球通过摩擦作用给大气一个自东向西的转动力矩,所以西风带中大气将损耗西风角动量而地球将获得西风角动量。在东风带地球通过摩擦作用给大气一个自西向东的转动力矩,所以在东风带中大气获得地球给予的西风角动量,而地球将支出西风角动量。照此下去,西风带因不断损耗西风角动量,近地层西风要减弱;东风带因不断获得西风角动量,近地层东风也要减弱。然而长期观测事实证明,东、西风带的平均风速没有发生明显变化,地球自转速度也没有发生变化。这表明大气中的角动量是守恒的,东、西风带由地球获得或损耗的西风角动量是相等的。同时也表明大气中必有一种从东风带向西风带输送西风角动量的过程存在。

角动量的输送包括水平和垂直输送。水平输送主要通过平均纬向环流上叠加的大型涡旋(槽线呈东北-西南向)和平均经向风速来完成u角动量的输送。垂直输送主要靠平均经圈环流来实现。ω角动量随纬度有变化,纬度愈低,ω角动量愈大。在低纬经向环流圈中,赤道上升气流向上携带的ω角动量大于纬度30°附近下沉气流向下携带的ω角动量,因而有净余的ω角动量向上输送。赤道上空获得的ω角动量向北运行时,在绝对角动量守恒定律支配下,转化为u角动量以补充大型涡旋向北输送u角动量的需要。同理,中纬逆环流圈中靠极一侧上升气流向上携带较小ω角动量,而靠低纬一侧下沉气流向下携带较大ω角动量,结果有净余ω角动量向下输送,然后在低空于向北运动中转化为u角动量,补充地面西风带的损耗。通过角动量输送过程保持了东、西风中角动量平衡,使东、西风带能够长期维持稳定状态。由上可见,地面摩擦作用是大气环流中纬向环流与经圈环流形成和维持的重要因素。

大气环流的形成和维持,除以上因子外,还同大气本身的特殊性质有联系。

7、大气环流形式是如何影响气候类型分布的 详细

答:受全球性的大气环流的影响下:热带热带雨林气候赤道两侧 :受赤道低气压带的影响下形成的全年高温多雨茂密的热带雨林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的南北两侧夏季受赤道低压带控制:冬季受信风带控制。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热带草原热带季风气候亚洲南部和东南部 :季风环流的影响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热带季雨林热带沙漠气候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和内陆地区 :受副热带高压和信风带的控制终年炎热干燥热带荒漠温带温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亚洲东部 :季风环流的影响四季分明,季风显著。夏季风来自低纬海洋,高温多雨;冬季风来自高纬大陆,寒冷干燥亚热带常绿、温带落叶阔叶林地中海气候中低纬大陆西岸 :夏季副热带高压的控制,冬季盛行西风控制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亚热带常绿硬叶林温带大陆性气候 :地处内陆终年单一的大陆气团控制中纬大陆内部冬冷夏热,温差大,降水少,集中夏季草原、沙漠温带海洋性气候中纬大陆西岸 :终年盛行西风控制终年受来自海洋暖湿气流的影响,温和多雨,气温和降水年变化小温带落叶阔叶林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北极圈附近中高纬地区 :极地大陆气团控制冬季严寒,夏季温和亚寒带针叶林

8、大气环流形式是如何影响气候类型分布的 详细

答:受全球性的大气环流的影响下:热带热带雨林气候赤道两侧 :受赤道低气压带的影响下形成的全年高温多雨茂密的热带雨林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的南北两侧夏季受赤道低压带控制:冬季受信风带控制。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热带草原热带季风气候亚洲南部和东南部 :季风环流的影响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热带季雨林热带沙漠气候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和内陆地区 :受副热带高压和信风带的控制终年炎热干燥热带荒漠温带温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亚洲东部 :季风环流的影响四季分明,季风显著。夏季风来自低纬海洋,高温多雨;冬季风来自高纬大陆,寒冷干燥亚热带常绿、温带落叶阔叶林地中海气候中低纬大陆西岸 :夏季副热带高压的控制,冬季盛行西风控制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亚热带常绿硬叶林温带大陆性气候 :地处内陆终年单一的大陆气团控制中纬大陆内部冬冷夏热,温差大,降水少,集中夏季草原、沙漠温带海洋性气候中纬大陆西岸 :终年盛行西风控制终年受来自海洋暖湿气流的影响,温和多雨,气温和降水年变化小温带落叶阔叶林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北极圈附近中高纬地区 :极地大陆气团控制冬季严寒,夏季温和亚寒带针叶林

9、大气环流是如何影响气温的?

大气环流是如何影响气候的?

在高纬与低纬之间、海洋与陆地之间,由于冷热不均出现气压差异,在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形成地球上的大气环流。大气环流引导着不同性质的气团活动、锋、气旋和反气旋的产生和移动,对气候的形成有着重要的意义。常年受低压控制,以上升气流占优势的赤道带,降水充沛,森林茂密;相反,受高压控制,以下沉气流占优势的副热带,则降水稀少,形成沙漠。来自高纬或内陆的气团寒冷干燥,来自低纬或海洋的气团温和湿润。一个地区在一年里受两种性质不同的气团控制,气候便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如我国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则是受极地大陆气团和热带海洋气团冬夏交替控制的结果。大气环流,关于此,要注意气压带与风带的季节性一定。地表受热不均,近地面形成高低气压地区,产生气压带。从赤道说起,近地面高温,形成低压,气流上升。至高空,气流无法继续上升,向两侧扩散。由于地转偏向力的作用,气流下沉,大概于南北纬30度,下沉到近地面后,近地面形成高压,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气流又流向赤道,形成低纬环流。如此类推,地球上的大气环流为三圈环流。由于太阳直射点于南北回归线处做往返运动,气压带风带也因此有季节性的移动。也由于此,影响世界上的气候。譬如地中海气候,夏季气压带风带往北移动,所以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炎热干旱;冬季气压带风带往南移动,所以受西风带影响,带来降水。因此,地中海气候是典型的因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的一个气候。也如热带沙漠气候等都是如此。全球大部分气候都是如此而形成的。要留意的是,季风气候很特殊,它是因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而形成的气候。一但大气环流发生异常,将会影响很大范围的气候。
四,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成因/特点)
1,热带雨林气候:南北纬0°~10°,亚马逊河流域,刚果河流域,印度尼西亚等/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全年高温多雨。
2,热带草原气候:南北纬10°~南北回归线,非洲中部,巴西、澳大利亚南部和北部,阿根廷南部/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干湿季明显交替。
3,热带季风气候:南北纬10°~南北回归线的大陆东岸,亚洲中南半岛,印度半岛/冬夏季风交替控制/全年高温,降水集中。
4,热带沙漠气候:南北回归线~南北纬30°的大陆内部和西岸,撒哈拉,阿拉伯半岛,澳大利亚中、西部/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全年高温,干旱少雨。
5,亚热带季风气候:25°~35°的大陆东岸,我国秦岭-淮河以南地区/冬夏季风交替控制/冬季低温少雨,夏季高温多雨。
6,地中海气候:30°~40°的大陆西岸,地中海沿岸,美国西岸,澳大利亚南岸,智利中部等/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
7,温带海洋性气候:40°~60°的大陆西岸,西欧,智利南部,加拿大西岸/终年受西风带控制/全年温和多雨,气温年较差小。
8,温带季风气候:35°~55°的大陆东岸,中国华北、东北,朝鲜半岛,日本/冬夏季风交替控制/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
9,温带大陆性气候:40°~60°的大陆内部,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内陆地区/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冬寒夏热,干燥少雨。
10,极地气候:极地附近,亚欧、北美大陆的北冰洋沿岸,格陵兰岛,南极大陆/终年受极地或冰洋气团控制/全年严寒,降水稀少。

与大气环流对气候影响导学案相关的内容

其他城市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