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自然地理》学术权威一直在告诫人类,人工控制气候“不可能实现”;如果学术权威没有说他心里的话,你想
1
2、《自然地理》敬一丹在《焦点访谈》上说:“人不可能胜天,人不可能管理气候 ”;学术权威不说,敬一丹凭
看了上面的小哥的回答我自己感觉你把人类的能力看得太高,事实回上,自然的规律答就在那里,就像太阳要照射到土地上,种子要发芽,肚子饿了要吃饭一样,谁也不可以改变,人类依赖技术强行改变规律,最后都要回到原点。你的思想我给你的建议是看看道家学说,不要说中国古代的学术研究都是屁,对现代科学都是虚妄的,我觉得只是语言不同带来认知上的不同,我们的祖先通过观察自然来总结并得出结论,这是研究科学的必要方法,不能说我们没有“科学”这个词我们就没有科学,几千年的文化必然有超越现代科学的智慧在里面,当然也要遵循八字箴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3、南方爆发暖冬,气候正变暖,但科学家为何说地球无需人类拯救了?
今天我们来讲一讲地球的气候史,如果仅从冷热的角度考虑问题,我们会发现一个非常矛盾的地方,去年的冬天比较寒冷,今年的冬天则比较温暖,特别是在我国的南方地区表现的尤为明显,去年的冬天阴冷潮湿,今天的冬天温暖如春,地球的气候好像是忽冷又忽热,那么,到底是全球气候变暖,还是全球气候变冷呢?其实,我们在讨论全球气候变化的时候,往往把两个概念弄混淆了,天气和气候是不一样的,我们不能把天气当作气候,与此同时,气候的变化也有长时段、中时段和短时段的变化问题。
地球
第一:盖娅假说
地球本身的自我修复能力非常强,所以,现在有的科学家才认为地球不需要人类拯救了,人类需要拯救的是自己的文明,为什么这么说呢?其实我们的地球自身也在进化,地球生命的历史与地球自身的历史,并不是两个毫不相干的故事,而是紧急相连的故事。
地球的生物圈可以看作是一个大的生物体,科学家称之为“盖娅”,盖娅是古希腊神话中大地女神的的名字。“盖娅假说”的理论,简单来说,就是认为地球的生物圈有自我调节的作用,使得地球更加适合生命的居住,整个地球的生物圈是一个整体,可以看作一个超级巨大的生物体。“盖娅假说”的理论最早是由詹姆斯·勒佛洛克在1972年提出来的,当时并未得到主流科学界的认可,后来有了计算机模拟,人们更加相信“盖娅假说”的真实性。
地球的生物圈是一个超级生物
我们在宇宙中寻找生命,常常会提出“适居带”的说法,在一个行星系统中,行星距离恒星的地理位置要适中,温度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但是,这种说法其实是不对的,行星与恒星之间的距离并不是十分的重要。太阳系适居带是在0.725至3.0个天文单位之间,1个天文单位是指地球与太阳之间的平均距离,太阳系的适居带上的星球不仅有地球,还有月球、火星、谷神星和金星,月球和谷神星的体积太小了,重力无法守住大气层,火星和金星是最有可能出现生命的,然而,火星和金星的环境同样不适合生命居住。
就算地球处于最好的地理位置,太阳的热量也是有所变化的,太阳的热量在46亿年的时间里增加了40%,而我们地球的平均温度在46亿年的时间里,可谓是一直处于稳定状态,地球的地表平均温度现在是15℃左右。地球的温度能够做到恒温,就在于生物的自我调节作用。
金星与地球
第二:全球变暖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儿
地球在一开始的时候,对生命是十分不友好的,今天的我们如果回到冥古宙时期(46亿年前至38亿年前)的地球上,会觉得这里的环境十分像今天的金星,到处都是炙热的岩浆,大气层中有高密度的二氧化碳,冥古宙时期的地球和月球,岩浆正在慢慢冷却,当时地球的地表温度在230℃左右,地球上的温度如果在100℃以上的话,海洋都沸腾了,为什么还会有水的存在呢?因为当时的二氧化碳浓度特别高,大气压强比现在大很多,气压越高,水的沸点就越高,所以,才有了液态水的存在。要说全球气候变暖的话,冥古宙的地球,全球温度是最高的。
冥古宙时期的地球表面就像今天的金星
地球上最早的生命出现于35亿年前的太古宙,太古宙的地表温度虽然比冥古宙要低一些,二氧化碳的浓度也降低了(海洋有溶解二氧化碳的功能),但是,同样不适合今天地球上的大部分多细胞生物的生存,当时的地球环境只适合细菌的生存。
地球在太古宙的漫长岁月里都是细菌的年代,最早的细菌是古菌,古菌生活在海底的底部或者是海底火山口的附近,它们吸取地表的化学物质为生,它们的能量来自于地球地表的温度和化学物质,这些古菌仍然存在于当今的地球上,它们大部分都生存在海底火山口或者温泉的附近,这里的环境处于高温状态。
地球现在的古菌仍然生活在高温的温泉中
太古宙时期(40亿年前至25亿年前)的地球,氧气含量十分的少,二氧化碳的浓度特别高,当时的地球是生机盎然的,但是,我们必须用显微镜才能看到这个生机盎然的世界,这一时期的生命主要是细菌。这里的环境十分适合细菌和单细胞生物的生存,但是却不适合人类和哺乳动物的生存,因为没有足够的氧气。
我们人类不仅通过吃食物、喝水以获得能量,而且还通过吸收氧气获得能量,动物可以一天不吃食物、不喝水,但是,却一刻都离不开氧气,我们人类停止呼吸30秒都非常难受,可见,氧气是比食物还重要的能量。有了氧气,我们人类才能走路、跑步,鸟儿才能在天空飞翔,没有氧气,地球上的生命就永远停留在细菌的阶段了,不可能有多细胞的生物,因为多细胞的生物是非常消耗能量的。氧气的活跃性,我们通过简单的实验也可以知道,如果我们在氧气瓶内燃烧一根火柴,火柴的火焰会特别明亮,这就是氧气所蕴藏的能量。如果我们的地球,大气层中氧气的含量再增多一些,地球上就会出现一米长的蚊子和蟑螂。
多细胞生物一刻也离不开氧气
氧气之所以会增多,是因为出现了一种称之为“藻青菌”的细菌,这种细菌的细胞中富含有叶绿素分子,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地球上的细菌本来都是靠吸收地球本身的热量存活,后来,有一个细菌开始尝试利用太阳的能量,于是,就出现了藻青菌,藻青菌就是我们现在所熟知的蓝藻,如果一个池塘中的水是死水,没过多久,就会漂浮上一层绿色的生物,这些生物就是蓝藻,蓝藻其实不是植物,而是细菌。
藻青菌在20多亿年的时间里,大量吸收二氧化碳,大量制造氧气,随着二氧化碳浓度的下降,地球的温度开始慢慢降低,开始变得适合多细胞生物的生存,但是,富含氧气的大气层对细菌是有害的,我们的地球上和我们的身体上,有大量的厌氧性细菌,这些细菌是讨厌氧气的,氧气对于它们来说就是“杀手”,厌氧性细菌不能暴露在空气中,在空气中是很难生存的,它们只能存在于缺氧的地方,我们人体的肠道内、口腔内的一些地方,是缺少氧气的地方,于是,这些厌氧性细菌在这这些适合它们生存的地方繁殖。
显微镜下的蓝藻,蓝藻其实是细菌
所以,氧气的出现,杀死了地球上大量的细菌,留出了空余的生态位,多细胞动物由此进化,但是,细菌并没有完全灭绝,部分细菌仍然存活了下来,它们在地球上的各个角落里繁殖,仍然是地球上种类最多的生物体。厌氧性细菌在缺少氧气的地方生存,还有一些细菌适应了富含氧气的大气层,这就是吸氧菌。厌氧菌之所以不能在富含氧气的地方生存,就是因为它们缺少复杂的代谢系统,不能通过氧气获得能量,而是通过发酵、光合作用等方式获得能量,显然,这种获得能量的方式,其效率是非常低的,也就是说在缺氧的大气层中,是找不到像老虎、狮子、人类这样的多细胞动物的,低效率的能量获得方式,不足于支撑庞大的身体。
氧气的出现,还促使了臭氧层的形成,臭氧层能够遮挡紫外线,在没有臭氧层的时候,地球的陆地是不适合生命生存的,生命都在海洋里,臭氧层的形成为生命走向陆地创造了条件。
回顾地球的生命简史,我们不能发现,地球的生物圈也在进化,是地球上的生命让地球更适合生命的居住,而不是地球上的单个物种依靠遗传和变异,自身就适应了地球的环境。
当然,整个生物圈实现这种合作关系,就来源于生物的共生现象。
第三:地球的自我修复能力
因为地球的生物圈本身就是一个超级生物体,所以,当我们人类破坏了某个地方的生态环境之后,这个地方的生态环境是可以自我修复的,例如,我们建造了大量的钢筋混凝土制造的高楼大厦,还制造了水泥路,使得城市的环境不适合植物的生长,也不适合野生动物的生存,但是,如果我们人类立刻离开这座城市,若干年以后,植物就会占领这座城市,植物会在墙壁的缝隙内扎根,为了争夺阳光,植物会逐渐长满整个墙壁,直到屋顶,随着植物根系的发展,墙壁就会松动,高楼就会发生坍塌,变成断壁残垣,植物占领了城市以后,野生动物也会慢慢进入城市,最后,这座城市会恢复到原始森林的状态。
人迹罕至的地方,往往野生动植物非常多
当人类离开一座城市之后,这里会变成什么样呢?在世界历史上其实是有例子的,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发生之后,人类是突然撤离了切尔诺贝利及其附近的城市和村庄,并且划了一个隔离区,若干年以后,这里的建筑物淹没在森林之中,变成了野生动植物的天堂,天鹅、棕熊、欧洲野牛、麋鹿、野猪、狼纷纷来的这里定居。虽然这里有核辐射,不适合人类的生存,但是,动物在这里却生活得挺好,它们似乎适应了这里的环境,也没有明显的证据表明这里的动物发生了基因突变,这就是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世界古代历史上,还有一些古城因为各种原因而遭到遗弃,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古城的城墙、建筑物也都淹没在了杂草、森林之中。
即将被植物占领的切尔诺贝利
我们人类其实不需要拯救地球,我们也没有能力拯救地球,只要我们停止对地球生态环境的破坏,地球的生态环境就会慢慢恢复。如果我们真的想保护一个地方的生态环境,就在这里设置一个自然保护区,撤离这个地方,没有人类的干扰,这里的生态环境会变得非常美好,成为野生动植物的天堂。
那么,关于全球气候变暖的问题,也是如此,地球拥有自我修复生态环境的能力,并且这种能力是非常强大的,超过了人类的想象力,人类自工业革命以来,增加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导致了全球平均温度的上升,然而,温室气体的排放,只是影响气候变化的众多因素中的一个因素而已,改变了一个变量,并不会绝对导致明天的气候是变冷,还是变热。地球本身也在适应这种变化,在自我修复生态环境。
“盖娅假说”说明了地球生物圈的自我完善、自我调节的功能之重要性,在地球漫长的岁月里,不仅人类能够使得大气层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地球自身的地质运动,也会改变地球大气层的氧气含量和二氧化碳的含量。
地球上历史上有六次生物大灭绝事件,其中的泥盆纪后期灭绝事件(3.75亿年前至3.60亿年前)和二叠纪-三叠纪灭绝事件(2.5亿年前)就是因为大气层中的含氧量发生了变化而导致的。
泥盆纪后期灭绝事件之所以会发生,是因为在泥盆纪(3.5亿年前至4.1亿年前),地球上的植物开始大规模登上陆地,绿色植物在陆地生态系统中大规模扩张,裸露的地表开始覆盖起茂密的森林,陆地森林系统的出现,改变了地球大气层的成分,植物制造了大量的氧气,吸收了大量的二氧化碳,由于温室气体的减少,地球的温度开始慢慢下降,并进入到冰河期,大量的生物灭绝。
泥盆纪的植物
植物进入到陆地以后,其根系还导致岩石分化,在雨水的作用下,土壤中大量的营养物质被带入到海洋,海洋中的营养物质一多,就出现了富营养化现象,大量的浮游生物疯狂生长,吸收了海洋中的氧气,造成海洋缺氧,导致大量的海洋动物灭绝。关于这一现象,在我们今天的地球上,我们也可以看得到,人类因为不合理地排放污水,导致自然水体中的营养物质过剩,大量的浮游生物生长,最后,整个湖泊的生态环境迅速恶化,大量的水生植物和动物死亡。
泥盆纪的植物吸收的二氧化碳去哪里了呢?二氧化碳中的碳被固化到了植物内部,形成了煤,泥盆纪是煤大量形成的时期,现在,我们人类把这些煤都挖了出来燃烧,泥盆纪植物吸收的碳,又被我们人类释放了出来,这就是全球气候变暖。
泥盆纪的后期虽然发生了生物大灭绝事件,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的地球还是重新调整了过来,地球上的生物又重新繁荣了。
到了2.5亿年前的二叠纪-三叠纪,地球又出现了一次生物大灭绝事件,这次生物大灭绝事件主要是由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的增加所导致,上一次是减少,这一次是增加。2.5亿年前,地球上的温室气体为什么会突然增加呢?因为这一时期,地球上发生了最激烈的火山喷发事件,史称“西伯利亚玄武岩火山喷发事件”,这一火山喷发事件持续了100多万年,我们在今天的西比利亚依然能够找到当时大规模火山喷发时遗留下来的证据。
西伯利亚火山大喷发,导致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二氧化碳的排放,引起了连锁反应,随着地球气温的升高,邻近火山浅海地区的海水温度也升高,可燃冰大量融化,可燃冰富含甲烷气体,甲烷是比二氧化碳更厉害的温室气体,甲烷气体大量增加之后,地球的温度不断升高,最终导致深海的可燃冰也融化了,温度进一步升高,地球上的动物就大量灭绝了。
所以,地球曾经经历过水深火热,不过,最终还是依靠生物圈的自我修复能力,恢复到了正常,维持在15℃的恒温条件下。
回顾地球的历史,我们不能发现,现在的全球气候变暖,与地质时期的全球气候变化相比,其实不算什么。但这是不是意味着,人类可以大规模排放温室气体呢?答案是否定的!
过多地排放温室气体,会导致地球的温度升高,并发生生物灭绝事件,但是,地球不会灭亡,生物也不会灭亡,灭绝的是物种,而已经灭绝了的物种是不会重新出现的,恐龙灭绝了,永远不会来到地球上了,即使恐龙灭绝之后,地球上的生物重新繁荣了,但是,单个的物种是不会重新出现的,即进化不会重置。如果我们人为地改变地球的气候,那么,首先受到冲击的,其实还不是我们人类这个物种,而是人类的文明,人类的文明最先受到冲击,人类文明一旦崩溃,我们重新回到森林里,是无法生存的,人类作为一个物种,在地球上有可能消失。
三叠纪红色土壤,证明当时的气温非常高
人类一旦从地球上消失,植物会占领城市、村庄,在地球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作用下,森林再度繁荣,二氧化碳的含量会减少,地球的温度会慢慢下降,会变得重新适合生物的生存,可是,我们人类已经不存在了,进化不会重新来过。
所以,人为地、过多地排放温室气体,全球气候不是变冷,还是变热的问题,而是会发生极端天气,发生剧烈的气候变化。人类文明一旦承受不起这样急剧的变化,我们的生存就会受到威胁。现在的地球上,有的地方的冬天,往往是忽冷忽热的,这恰恰是这种剧烈的、极端的变化的反映。我们人类应该担心的不是明天会变冷,还是会变热的问题,冷热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的文明能不能承受得起气候的极端、剧烈的变化。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就是极端的天气,诸如台风、暴风雪、龙卷风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那么,人为改变气候,会不会造成比台风、暴风雪还厉害的极端天气呢?事实上是有可能的。这就是地球历史上发生的“新仙女木事件”。
“新仙女木事件”的具体内容,限于篇幅,兹不赘述,1.3万年前,地球上的气候本来是处于温暖状态的,当时的气候比现在要温暖得多,此时,人类正处于新石器时代的后期,随着温度的慢慢升高,北极、格陵兰岛的冰川开始大量融化,冰川融化之后,大量的淡水注入到北大西洋,阻断了北大西洋暖流。
北极冰川融化,可能导致全球气候变冷
我们都知道暖流能够起到增温增湿的作用,寒流能够起到降温降湿的作用。北大西洋暖流停止流动之后,地球低纬度地区的热量,就不能通过北大西洋暖流被带到高纬度地区,于是,整个北美、西欧就发生了严重的气温下降事件,冰川大规模扩张。地球迎来了一个寒冷期,当时的气温比现在还要冷,随着植物、动物数量的减少,人类被迫开始从事农业,由食物的采集者变成了食物的生产者,人类恰恰就是在1.2万年前发明了农业。本来,人类生活在森林里是衣食无忧的,食物短缺之后,人类被迫从事农业。因此,全球气候变暖,并不会必然导致气温升高,有可能反而会导致气温下降,现在,全球气温升高,两极冰川融化,大量的淡水注入北大西洋,会不会造成北大西洋暖流停止流动呢?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我们保护环境,其实并不是在保护地球,而是在保护自己,是为了人类文明的可持续发展。我们理解了这一点,就不必纠结于全球气候到底是变冷,还是变热的问题了。破坏生态环境,污染环境,最后,会使得我们人类的文明承受不起这样的急剧的变化,要知道人为改变地球的生态环境,其变化速度是远远超过自然变化的。
保护生态环境,减少碳排放,其实也是在提高我们的科技水平,即使全球气候不是在变热,我们减少了碳排放,减少了对化石能源的依赖,最后,受益的还是人类自身,因此,我们不需要拯救地球,而是要拯救我们人类自己,拯救我们人类的文明、科技。
4、地球正在疯狂吸热,科学家说2021年气候可能大变,难道马上要大降温了?
根据地球持续变暖,如此的吸热做派,在科学界,对地球气候走向众说纷纭。毕竟,2020年拉尼娜现象已然形成,这意味着全球气候大变会进一步加强的可能性很大,而且拉尼娜现象对我国已经产生了一定影响。与此同时,地球的温室气体仍在继续增加。那么在2021年,气候会表现得更加疯狂绝不是危言耸听。
北极气候大变
北极冰盖逐步减少为374万平方公里,覆盖面积创历史第二低。以后北极夏季可能无冰,从如今全球变暖的发展程度来看温度上下,摆动如此之大,有些地方甚至没有收到夏天讯息!大气里二氧化碳的浓度高达17%,从这个数据上来判断,地球是在疯狂吸热的。
其中这份热量的吸收分析,是在2005年到2019年期间,地球吸收的太阳能与反射回太空的能量之间的差值约为一倍,所以这个结果让人瞠目结舌。本身地球吸热量行为就是在为自己平衡过剩热量,相当于说现在地球能量已经失去了平衡,依靠自循环来维持能量守恒,另一部分则毫无防备的流失。
一旦地球丧失平衡能力,自己无法调节,负面情绪持续增长,那么未来气候会更加极端化,甚至会出现人类难以现象的灾难性问题。所以人类虽然要警惕地球气候对生活带来的影响,这远远无法避免可能性面对的灾难性问题。
如何缓解
有的地区,路面的地板特别烫。所以,如果能够发明一种新型材料,吸热极少的。感觉就可以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同时为地球降温。所以新世代要依靠高科技的力量,毕竟城市几乎都是硬化路面。这样的水泥森林,一下暴雨就内涝,一暴晒就高温,缺乏基础的软化土壤空间。
昨天可能晒的皮疼,今天感觉就需要添件衣服。如此气候大变,说明环境污染过于负累,超出了正常极值。看起来,环境留给人类的友善已经不多了。诚然,人类发展进步如果特别过激,根本无法避免的加速地球资源的失衡消耗。思想与信仰的对立,必然会有这种矛盾冲突。我是特想多睡一会儿,半梦半醒与世界交手多年,依然光彩依旧,兴致盎然!让我和你一起用有趣的视角来打开这个世界!你的每一条点赞,我都认真地当成了喜欢。
5、在未来,人类会不会发生器官上的进化,来适应高温气候
人类的进化已不再单纯依靠自然进化。人类的医疗技术,干扰了自然进化。所以你说的情况不太可能。现在一个很糟的现象是,新一代对空调的要求,越来越多,这就减少了自然气候对人的影响
6、《自然地理》自己控制不了气候,还要说别人不可能控制气候,你看这是不是人类的一个最大的通病?
我觉得这是不可能的,人工控制气候,气候是可以控制的了的吗,气候是一个长期的概念,控制一下短时的天气都有困难,控制气候难道是要造假数字吗
7、人类无休止的贪婪生活,完全破坏了正常的地球气候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地球上的生命是由于陨石碰撞而产生的,地外生物理论上存在,但没有得到证实。 人们常说,天体演化、物质结构及生命起源乃是自然科学中的三大基本理论问题。的确,奇妙无比的生命从何而来?地球在46亿年前形成时,绝不会有任何活的机体,那么地球是什么时候开始“活”起来的呢?这一直是引人人胜的科学之谜。
西方早有上帝创世之说,我国古代则有“女娲造人”的美丽神话。一些古籍还记有“白石化羊”、“腐草化萤”之类的故事;古印度书上也有粪便能变苍蝇、汗水可化甲虫的记录……公元前 6世纪古希腊有位哲学家认为,太阳的热力使泥土起泡,泡一旦破裂,生命也就出现了,甚至亚里士多德对此说也深信不疑。
那么,地球上的生命究竟来自哪里呢?1950年,美国科学家卡尔文用两种普通无机物——水和二氧化碳作原料,竟然制造出了甲醛与甲酸两种有机物,实现了无机物向有机物的第一次飞跃。几年后,天体化学家尤里和他的研究生米勒进行了千次令世界轰动的著名实验:不停地用水蒸汽和电火花去轰击一种混合气体,它由3种无机物聚在一起:氨、甲烷和氢。几天之后,奇迹出现了,这个“米勒汤”中竟然出现了20多种有机物,有的还是相当复杂的分子,除了醋酸、乳酸、羟基乙酸外,还有11种氨基酸。
这个实验的意义在于:容器内原先的混合气体是模拟了太古时代地球上的大气,电火花相当于闪电,溶液就是大海……实验的结果表明,地球的原始海洋内,可以通过自然的途径孕育出原始生命来。
但是,也有科学家一开始就“放眼宇宙”。20世纪初,诺贝尔奖获得者、瑞典化学家阿仑尼乌斯提出了“孢子说”:地球上的生命发端于宇宙中的孢子,尽管宇宙空间是生命的绝对禁区:温度接近绝对零度,无从提供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缺少必要的水分,也会让生命难以维持生存;接近绝对真空的空间,很易破坏它们的机体;能量巨大的宇宙射线,则会将它们粉身碎骨。但无数的事实表明,生命又是极其顽强的,它们很会自我保护,孢子也会形成厚厚的包膜,让小生命蛰居其间。
这种有生命的孢子在恒星光的驱动下,在宇宙间到处飘荡,虽然宇宙间是空空荡荡,任何两个天体间都隔着难以想像的距离,但天文学上漫长的时间却又足以克服这空间障碍,任何时候,只要它一旦落到条件合适的星球上,它们便会“脱颖而出”,蓬勃地发展起来:地球生命的“老祖宗”,可能就是这种不起眼的小东西!
60年代后,天文学上众多新发现层出不穷,尤其是星际有机分子的大量涌现、在许多陨石中发现了氨基酸(现知已多达74种,其中有11种还具有生化作用)、彗星中含有大量有机分子,这三个科学事实使得原先少有人问津的这种“天外起源说”得到了活力,于是它也就东山再起,逐渐兴旺起来。
在著名的哈雷彗星80年代回归时,世界各国天文学家进行了规模空前的联测,甚至还专门发射了好几艘宇宙飞船去实地探测,它们确认其间有众多的含碳有机分子,其丰度远远超出了过去人们的想像,其他彗星也莫不如此。这样,在漫长的几十亿年岁月里,无论是它们曾经撞着过地球,或者是它们用那长长的彗尾扫过地球,都有可能给本是一片荒漠的地球送来至关重要的有机物,让生命走上“米勒汤”那样的发展过程。
还有些英国科学家认为,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世界上发生了全球性的流感,其起因很有可能就是彗星送来的“见面礼”;后来,甚至有人把最令人惧怕的“艾滋病”也算到了彗星的头上,认为是彗星在经过地球附近时,与地球的高层大气发生了某种复杂的化学作用,再通过雨水把这种病毒送到地面……
现代高科技又使人们能够在地球上的实验室内进行一些模拟实验,科学家们已经在接近宇宙空间的条件下,把一些由简单分子组成的水状混合物,变成为业已观测到的星际有机分子。陨石中的分子中更有大量的氨基酸,这一切都表明,即使在太空,生命的进化活动也不是不可能进行的。
当然,完全也有可能,生命起源的方式可能并不是只有一种。相信在未来的新世纪中,这一人人关注的千古之谜,水落石出之日不会太远了。
在世界范围内第一次掀起UFO研究的热潮,始于UFO研究史上最著名的“阿诺德事件”。UFO是英文缩写,意思是“不明飞行物”,也称“飞碟”或“幽浮”,是指一种会移动的飞行物或天文景象,可由肉眼观测或雷达监测到,而人类目前尚无法解释的现象。对UFO感兴趣的人,不仅推测这是来自比地球更进步的文明,并以现代人可能面临的问题,心理学上的推断来解释此现象。对UFO的描述有:快速地移动或盘旋;移动时悄然无声、飘忽不定或轰鸣异常;外形如碟子、雪茄、球形、环形或椭圆形,据目前统计,已达100多种不同的形态。
在世界范围内有关UFO的记载自古就有。但是,1947年6月24日,美国新闻界以首创的“飞碟”一词大篇幅地报道阿诺德目击飞碟事件,才把今世人都感到好奇的天外来客展现在人们眼前,而轰动全球。
然而,在对宇宙的探索中,对外星人的探索,最能激起人们的兴趣。虽然科学家鉴于星球间存在着巨大的距离,认为即使有外星人,也不可能飞抵地球,但他们并未否定外太空存在智慧生命的可能。
最近有两位科学家发现太阳系外有两颗行星可能有生命存在的条件,更激起一阵“地外文明”热。一些科学家认为,外星人肯定存在,但要找到一个像地球这样有生命存在的星球,是很不容易的。有行星不一定就有生命;有生命不一定就有高等生命,它要求行星到母恒星的位置必须恰到好处。根据这样的条件,在银河系中,大约只能有100万颗行星才有可能。而在这100万颗之中,还必须有形成生命的一系列条件,包括水、氧气和各种化学元素。而假如那些行星的外星人,已有高度发达的文明,其具有向高空发送无线电信号的历史比地球早得多,已有100万年了(我们地球才100年),那么算下来,有可能做到的星球只有250颗,若它们均匀地分布在银河系中的话,离我们最近的也有4600光年。而宇宙中,像银系中这样的河外星系,就有10亿个。
人类为了与可能存在的外星生物进行联系,迄今为止,已进行了50个搜寻外太空电波讯号的计划,虽均以失败告终,但人类寻找外星文明的另一种方式,即利用人造宇航器对外太空进行直接探测的努力,仍在进行之中。1966年,当时的联合国秘书长吴丹曾让UFO研究者冯.凯维茨基,研究如何才能把UFO列入联合国的议事日程。1978年,联合国第33届大会第一委员会通过也格林纳达政府提出的商议草案,建议各成员国协调包括UFO在内的外星生命的科学研究和调整。1979年,联合国第43届大会通过把UFO作为世界性课题进行研究的提案,在第47次会议纲要中指出:“对涉及到整个人类的UFO的研究,应当是人类为解决世界的社会、经济、政治等问题所作出的努力的一部分。”1977年讨论UFO的第一届国际大会在墨西哥召开。1983年二届UFO 代表大会在巴西举行。
1972年和1973年美国先后发射了“先驱”10号和11号、“旅行者”1号和2号宇宙飞船,探寻遥远的外太空。“先驱者”10号和11号各带有一封“写”在镀金盘上的问候信。“旅行者”1号和2号各携带了一张直经30.5cm名为“地球之音”的镀金唱片,并有放音设备,上面录有60种语言的问候语、113幅描绘地球风土人情的编码图片(其中一张有万里长城)、35种地球自然音响、27种世界名曲。“旅行者”宇宙飞船携带的“地球之音”还有美国总统卡特签署的给宇宙人的一份电文:“这是一个来自遥远的小小星球的礼物。它是我们的声音、科学、形象、音乐、思想和感情的缩影。我们正在努力使我们的时代幸存下来,使你们能了解我们生活的情况。我们期望有朝一日解决我们面临的问题,以便加入到银河系的文明大家庭。这个“地球之音”是为了在这个辽阔而令人敬畏的宇宙中寄予我们的希望、我们的决心和我们对遥远世界的良好祝愿。”
旅行者1号,2号的飞行速度约为每年5亿公里,如一切顺利的话,在2015年之前仍会把有关宇宙的资料送回地球。之后,它们便会因电力用尽而关闭所有的仪器,但仍旧默默地向着太阳系外的太空深处飞去。最后的希望来自于对未知的期待。如果旅行者1号,2号碰到具有智慧的外星人,或许他们能够明白:在遥远的一颗恒星旁围绕着9颗大行星,从中心数起第三颗,上有许多寂寞的智慧生命,他们衷心希望能在浩瀚的太空中找到一些“宇宙亲人”。
地外生命是存在的 地外生命是肯定有的!而人类本身也许也是地外生物的一次长途旅行经过地球时,不小时遗留下来的有机物构成的!~ :) 地球生物来自原始海洋里的原始小生物,地球生物还存在 地外生物应该存在 简单说:无机物---不断化学作用(巨量的作用产生微量的巧合)---生成氨基酸等有机物---不断化学作用(巨量的作用产生微量的巧合)---生成蛋白质---不断化学作用(巨量的作用产生微量的巧合)---生成单细胞生物---不断进化(大量进化筛选出小量有利进化)---多细胞生物---不断进化(大量进化筛选出小量有利进化)---原始海洋生物---不断进化(大量进化筛选出小量有利进化)……
地外生命,人们普遍认为存在,但目前未发现,并且在人类观测到的星系上没有能形成生命的自然条件。 人们常说,天体演化、物质结构及生命起源乃是自然科学中的三大基本理论问题。的确,奇妙无比的生命从何而来?地球在46亿年前形成时,绝不会有任何活的机体,那么地球是什么时候开始“活”起来的呢?这一直是引人人胜的科学之谜。
西方早有上帝创世之说,我国古代则有“女娲造人”的美丽神话。一些古籍还记有“白石化羊”、“腐草化萤”之类的故事;古印度书上也有粪便能变苍蝇、汗水可化甲虫的记录……公元前 6世纪古希腊有位哲学家认为,太阳的热力使泥土起泡,泡一旦破裂,生命也就出现了,甚至亚里士多德对此说也深信不疑。
那么,地球上的生命究竟来自哪里呢?1950年,美国科学家卡尔文用两种普通无机物——水和二氧化碳作原料,竟然制造出了甲醛与甲酸两种有机物,实现了无机物向有机物的第一次飞跃。几年后,天体化学家尤里和他的研究生米勒进行了千次令世界轰动的著名实验:不停地用水蒸汽和电火花去轰击一种混合气体,它由3种无机物聚在一起:氨、甲烷和氢。几天之后,奇迹出现了,这个“米勒汤”中竟然出现了20多种有机物,有的还是相当复杂的分子,除了醋酸、乳酸、羟基乙酸外,还有11种氨基酸。
这个实验的意义在于:容器内原先的混合气体是模拟了太古时代地球上的大气,电火花相当于闪电,溶液就是大海……实验的结果表明,地球的原始海洋内,可以通过自然的途径孕育出原始生命来。
但是,也有科学家一开始就“放眼宇宙”。20世纪初,诺贝尔奖获得者、瑞典化学家阿仑尼乌斯提出了“孢子说”:地球上的生命发端于宇宙中的孢子,尽管宇宙空间是生命的绝对禁区:温度接近绝对零度,无从提供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缺少必要的水分,也会让生命难以维持生存;接近绝对真空的空间,很易破坏它们的机体;能量巨大的宇宙射线,则会将它们粉身碎骨。但无数的事实表明,生命又是极其顽强的,它们很会自我保护,孢子也会形成厚厚的包膜,让小生命蛰居其间。
这种有生命的孢子在恒星光的驱动下,在宇宙间到处飘荡,虽然宇宙间是空空荡荡,任何两个天体间都隔着难以想像的距离,但天文学上漫长的时间却又足以克服这空间障碍,任何时候,只要它一旦落到条件合适的星球上,它们便会“脱颖而出”,蓬勃地发展起来:地球生命的“老祖宗”,可能就是这种不起眼的小东西!
60年代后,天文学上众多新发现层出不穷,尤其是星际有机分子的大量涌现、在许多陨石中发现了氨基酸(现知已多达74种,其中有11种还具有生化作用)、彗星中含有大量有机分子,这三个科学事实使得原先少有人问津的这种“天外起源说”得到了活力,于是它也就东山再起,逐渐兴旺起来。
在著名的哈雷彗星80年代回归时,世界各国天文学家进行了规模空前的联测,甚至还专门发射了好几艘宇宙飞船去实地探测,它们确认其间有众多的含碳有机分子,其丰度远远超出了过去人们的想像,其他彗星也莫不如此。这样,在漫长的几十亿年岁月里,无论是它们曾经撞着过地球,或者是它们用那长长的彗尾扫过地球,都有可能给本是一片荒漠的地球送来至关重要的有机物,让生命走上“米勒汤”那样的发展过程。
还有些英国科学家认为,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世界上发生了全球性的流感,其起因很有可能就是彗星送来的“见面礼”;后来,甚至有人把最令人惧怕的“艾滋病”也算到了彗星的头上,认为是彗星在经过地球附近时,与地球的高层大气发生了某种复杂的化学作用,再通过雨水把这种病毒送到地面……
现代高科技又使人们能够在地球上的实验室内进行一些模拟实验,科学家们已经在接近宇宙空间的条件下,把一些由简单分子组成的水状混合物,变成为业已观测到的星际有机分子。陨石中的分子中更有大量的氨基酸,这一切都表明,即使在太空,生命的进化活动也不是不可能进行的。
当然,完全也有可能,生命起源的方式可能并不是只有一种。相信在未来的新世纪中,这一人人关注的千古之谜,水落石出之日不会太远了。
在世界范围内第一次掀起UFO研究的热潮,始于UFO研究史上最著名的“阿诺德事件”。UFO是英文缩写,意思是“不明飞行物”,也称“飞碟”或“幽浮”,是指一种会移动的飞行物或天文景象,可由肉眼观测或雷达监测到,而人类目前尚无法解释的现象。对UFO感兴趣的人,不仅推测这是来自比地球更进步的文明,并以现代人可能面临的问题,心理学上的推断来解释此现象。对UFO的描述有:快速地移动或盘旋;移动时悄然无声、飘忽不定或轰鸣异常;外形如碟子、雪茄、球形、环形或椭圆形,据目前统计,已达100多种不同的形态。
在世界范围内有关UFO的记载自古就有。但是,1947年6月24日,美国新闻界以首创的“飞碟”一词大篇幅地报道阿诺德目击飞碟事件,才把今世人都感到好奇的天外来客展现在人们眼前,而轰动全球。
然而,在对宇宙的探索中,对外星人的探索,最能激起人们的兴趣。虽然科学家鉴于星球间存在着巨大的距离,认为即使有外星人,也不可能飞抵地球,但他们并未否定外太空存在智慧生命的可能。
最近有两位科学家发现太阳系外有两颗行星可能有生命存在的条件,更激起一阵“地外文明”热。一些科学家认为,外星人肯定存在,但要找到一个像地球这样有生命存在的星球,是很不容易的。有行星不一定就有生命;有生命不一定就有高等生命,它要求行星到母恒星的位置必须恰到好处。根据这样的条件,在银河系中,大约只能有100万颗行星才有可能。而在这100万颗之中,还必须有形成生命的一系列条件,包括水、氧气和各种化学元素。而假如那些行星的外星人,已有高度发达的文明,其具有向高空发送无线电信号的历史比地球早得多,已有100万年了(我们地球才100年),那么算下来,有可能做到的星球只有250颗,若它们均匀地分布在银河系中的话,离我们最近的也有4600光年。而宇宙中,像银系中这样的河外星系,就有10亿个。
人类为了与可能存在的外星生物进行联系,迄今为止,已进行了50个搜寻外太空电波讯号的计划,虽均以失败告终,但人类寻找外星文明的另一种方式,即利用人造宇航器对外太空进行直接探测的努力,仍在进行之中。1966年,当时的联合国秘书长吴丹曾让UFO研究者冯.凯维茨基,研究如何才能把UFO列入联合国的议事日程。1978年,联合国第33届大会第一委员会通过也格林纳达政府提出的商议草案,建议各成员国协调包括UFO在内的外星生命的科学研究和调整。1979年,联合国第43届大会通过把UFO作为世界性课题进行研究的提案,在第47次会议纲要中指出:“对涉及到整个人类的UFO的研究,应当是人类为解决世界的社会、经济、政治等问题所作出的努力的一部分。”1977年讨论UFO的第一届国际大会在墨西哥召开。1983年二届UFO 代表大会在巴西举行。
1972年和1973年美国先后发射了“先驱”10号和11号、“旅行者”1号和2号宇宙飞船,探寻遥远的外太空。“先驱者”10号和11号各带有一封“写”在镀金盘上的问候信。“旅行者”1号和2号各携带了一张直经30.5cm名为“地球之音”的镀金唱片,并有放音设备,上面录有60种语言的问候语、113幅描绘地球风土人情的编码图片(其中一张有万里长城)、35种地球自然音响、27种世界名曲。“旅行者”宇宙飞船携带的“地球之音”还有美国总统卡特签署的给宇宙人的一份电文:“这是一个来自遥远的小小星球的礼物。它是我们的声音、科学、形象、音乐、思想和感情的缩影。我们正在努力使我们的时代幸存下来,使你们能了解我们生活的情况。我们期望有朝一日解决我们面临的问题,以便加入到银河系的文明大家庭。这个“地球之音”是为了在这个辽阔而令人敬畏的宇宙中寄予我们的希望、我们的决心和我们对遥远世界的良好祝愿。”
旅行者1号,2号的飞行速度约为每年5亿公里,如一切顺利的话,在2015年之前仍会把有关宇宙的资料送回地球。之后,它们便会因电力用尽而关闭所有的仪器,但仍旧默默地向着太阳系外的太空深处飞去。最后的希望来自于对未知的期待。如果旅行者1号,2号碰到具有智慧的外星人,或许他们能够明白:在遥远的一颗恒星旁围绕着9颗大行星,从中心数起第三颗,上有许多寂寞的智慧生命,他们衷心希望能在浩瀚的太空中找到一些“宇宙亲人”。
一。
有观点认为是由外星天体撞击地球后,该天体上的有机分子就降生到地球上。
二
地球上的氧、氮、氢、碳等元素在太阳的紫外线和暴雷的作用下,形成了有机体可能是蛋白质或氨基酸;又很巧合的是地球正好处在距离太阳的适当距离,所以有了生命。在接着生命受到环境的约束而进一步进化。然后经过N亿年的进化,人类就产生了。。
我想第二种观点因该比较可信吧!!!
呵呵!地球既然有了生命存在,那么地外的生物一定也不例外啊!关于生命从何而来这个问题我相信永远都是一个迷啊!任何人都无法破解这个迷团!!! 都是娘生的!外星球有娘的话应该也有生命吧! "地球上的生命是如何而来的"这个问题说起来就比较复杂了,各种学界都有自己的理论.还有各种宗教信仰者认为是上帝或者是神创造的......等等;关于地外是否有生物这个问题,可以肯定的说是——有,绝对有。有的地外生物比我们科学更先进,UFO可能就是地外比我们科学先进的星球上的生物;还有的地外生物科学比我们更落后,我们发现不了他们,他们更是无法发现我们了。 地球上的生物是在一锅充满各种物质的“热辣”化学“浓汤”里经过亿万年的演化、发展、淘汰、更进一步……进化来的。
坚信外星生物一定存在,但其外在形式一定是多样的……我们不会是宇宙中的唯一,我们从来不曾孤单过,也不会孤单! 地球生命由有机体细胞分裂而来。
我一直坚信地外生物的存在,就象小时候看的《火星叔叔马丁》一样。他们默默地生活在宇宙的某个星球上,在他们自己的爱问上,正热烈地讨论着外太空是否存在生物的话题。 我是化学系的。
看完那篇长篇大论都累,不知从哪复制的,观点都是几十年前的。不管是认为生命是地球上产生的还是来自地外,都不可以回避这样一个问题:最初的生命怎么形成?
有人说到了米勒的那个经典实验,漏洞很大。可以负责任地告诉你,米勒那个实验不足以说明问题。从我们化学的角度讲,那个实验得到的化合物确实有氨基酸,但是那是消旋混合物,没有旋光性,而生物体内的氨基酸都是一种旋光性的,消旋混合物不可以形成生命。
生命体是高度有序的,能与外界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新陈代谢)并可以复制(繁殖),具备这样的条件就认为是生命体了。地球初期的化学反应产生有机大分子,这还不是生命。有机大分子要能够自我复制,就需要模板以及化学催化剂。早期的模板可能是某些矿物,有机分子通过化学键或范德华力附着在上面,由于这些矿务晶体高度有序,同样的分子附着,通过有机分子的自催化,形成大分子。
现在知道,蛋白质和有些RNA都有催化功能,而RNA是遗传物质,所以,早期RNA分子依靠自催化,进行复制。但这还不是生命体。
能自我复制的大分子与其它大分子通过化学键或范德华力结合,形成团聚物,由于表面电荷的缘故,与外界环境就隔开形成分子膜。由于化学势的存在,外界小分子可以进入体系,从而与外界有物质交换。维持这些体系的能量也由外界分子提供,通过分解外界进入的分子来获取能量,而分解反应的催化剂就是存在于体系中的有机大分子。
到此为止,真正的生命就诞生了。生命的化学演化阶段结束。以后就是生物进化了。
生命体是高度有序的,而在自发状态下,事物总是向着无序的状态进行,因此,维持生命必须要有外界的能量,而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也就必不可少。
总之生命体的形成其实是化学作用的结果。
在几亿年前世上是只有微生物的,他们是世上最早的生物,最后他们随着气候的变化逐渐变化, 地外生物应该存在,地球生物是从无机到有机,从低级到高级演化来的 我觉得很好笑.我们都很清楚至今人类还不能解决这一问题.可是好多人不 懂装懂.当然了可能他们非人类!
8、为什么人类连地球上的气候环境都不能随意掌控,却想着改造火星?
你买第二辆车是为了在第一辆坏的时候有车可用。
殖民另一个星球最重要的理由是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不然地球一旦出大问题,比如被小行星撞了,或者一旦擦枪走火打了核战,或者一个大型火山爆发造成全球粮食大减产之类的,全人类一起玩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