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气候百科 > 安微的省份气候历史人文特色

安微的省份气候历史人文特色

发布时间:2021-06-28 06:32:01

1、安徽介绍

安徽省,简称皖。中华人民共和国东部的内陆省份,省会合肥市,现辖16个地级市、6个县级市、56个县、45个市辖区和1522个乡镇、街道办事处。
安徽省域介于东经114°54′~119°37′,北纬29°41′~34°38′之间,地貌以平原、丘陵和低山为主。全省东西宽约450公里,南北长约570公里,总面积13.96万平方公里,户籍人口约6902万(2012年),与江苏省、浙江省、山东省、江西省、湖北省、河南省接壤。
安徽是中国史前文明的重要发祥地,自然景色锦绣多姿,文化古迹甚多,是中国旅游资源最丰富的省份之一。
安徽省在地理上属于华东地区,经济上属于中国中部经济区。辖江扼淮控湖,具有承东启西的战略地位,经济较繁荣,教育发达,文化昌盛。地跨长江、淮河南北,拥有徽文化、淮河文化、皖江文化、中原文化、吴越文化、明文化、楚文化等多元文化及地域特征,气候、植被同时具有南、北方的特征。
安徽省,因清初(1667年)江南布政使司东西分置而建省,并取当时安庆府、徽州府(今歙县)两府首字而得名。由于清代省会安庆府古为皖国,境内有皖山、皖水,故安徽简称“皖”。

2、安徽风土人情 地理介绍

一、风土人情

安徽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是徽商、徽墨、徽菜、徽戏的发祥地。

徽菜是中国八大地方菜系之一,随着徽商崛起而享誉大江南北,同时亦随着徽商的衰落而沉寂。

徽人经商源远流长,早在东晋就有新安商人活动的记载,但形成商帮集团则在明成化、弘治年间,明嘉靖以后至清乾隆、嘉庆时期,徽商达于极盛。

历史上,徽商不是一个单纯的以经商营利为唯一目的的商业集团,他们与文化有着不解之缘,从而形成了这个商业集团的独特风格,赢得了“儒商” 的美名。

产生了木雕、砖雕、石雕艺术和以民居、祠堂、牌坊为特征的徽派建筑,产生了合“五 方之音”、唱念做打并重的徽戏徽班;徽商后裔、一代宗师程大位发明了算盘 ……可谓群星璀璨,异彩纷呈。

安徽人爱唱黄梅戏。其特点是载歌载舞,长于行情,接近生活,唱腔优美,表演朴实细腻,韵味醇厚隽永,常以载歌载舞的形式、淳朴健康的格调表现人物。

二、地理环境

安徽省位于中国华东地区,濒江近海,有八百里的沿江城市群和皖江经济带,内拥长江水道,外承沿海地区经济辐射。地势由平原、丘陵、山地构成;地跨淮河、长江、钱塘江三大水系。

安徽省地处暖温带与亚热带过渡地区。淮河以北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淮河以南为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南北兼容。

地形地貌

安徽省平原、台地(岗地)、丘陵、山地等类型齐全,可将全省分成淮河平原区、江淮台地丘陵区、皖西丘陵山地区、沿江平原区、皖南丘陵山地五个地貌区,分别占全省面积的30.48%、17.56%、9.99%、24.91%和16.70%。

安徽有天目-白际、黄山和九华山,三大山脉之间为新安江、水阳江、青弋江谷地,地势由山地核心向谷地渐次下降,分别由中山、低山、丘陵、台地和平原组成层状地貌格局。

山地多呈北东向和近东西向展布,其中最高峰为黄山莲花峰海拔1873米。山间大小盆地镶嵌其间,其中以休歙盆地为最大。

安徽省在气候上属暖温带与亚热带的过渡地区。在淮河以北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淮河以南属亚热湿润季风气候。

其主要特点是:四季分明,春暖多变,夏雨集中,秋高气爽,冬季寒冷。安徽又地处中纬度地带,随季风的递转,降水发生明显季节变化,是季风气候明显的区域之一。

(2)安微的省份气候历史人文特色扩展资料:

安徽建省于清朝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省名取当时安庆、徽州两府首字合成,因境内有皖山、春秋时期有古皖国而简称皖。

安徽省是长三角的重要组成部分,处于全国经济发展的战略要冲和国内几大经济板块的对接地带,经济、文化和长江三角洲其他地区有着历史和天然的联系。

安徽文化发展源远流长,由徽州文化、淮河文化、皖江文化、庐州文化四个文化圈组成。截至2019年12月,安徽省下辖16个省辖市,9个县级市,52个县,44个市辖区。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一安徽

3、安徽省介绍?

安徽,简称“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省会合肥。位于中国华东,安徽界于东经114°54′-119°37′,北纬29°41′-34°38′之间,东连江苏、浙江,西接河南、湖北, 南邻江西,北靠山东,安徽省总面积14.01万平方千米。

安徽省居中靠东,沿江通海,地势由平原、丘陵、山地构成;地跨淮河、长江、钱塘江三大水系。安徽省地处暖温带与亚热带过渡地区。淮河以北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淮河以南为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安徽省是长三角的重要组成部分,处于全国经济发展的战略要冲和国内几大经济板块的对接地带,经济、文化和长江三角洲其他地区有着历史和天然的联系。安徽文化发展源远流长,由徽州文化、淮河文化、皖江文化、庐州文化四个文化圈组成。

(3)安微的省份气候历史人文特色扩展资料:

安徽省的自然资源:

1、植物资源

截至2012年,全省维管束植物3200多种,分属205科,1006属,约占全国维管束植物科的60.3%、属的31.7%、种的11.7%。其中蕨类植物34科、71属、240种,种子植物171科、938属。

2、动物资源

安徽省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截至2012年,有高等植物4245种,占全国种数的14.2%,其中国家一级保护植物6种,二级保护植物25种。脊椎动物44目121科742种,占全国种数的14.1%。

3、矿产资源

安徽省矿产种类较全,截至2011年,全省已发现的矿种为158种(含亚矿种)。查明资源储量的矿种126种(含普通建筑石料矿种),其中能源矿种6种,金属矿种22种,非金属矿种96种,水气矿产2种,探明储量的67种,煤、铁、铜、硫、磷、明矾、石灰岩等38种矿产储量居全国前10位。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安徽

4、安徽怎么样

安徽百科名片
安徽地图安徽,简称“皖”,为中国内陆省份,地理上属于华东地区,经济上属于中国中部经济区;兼跨长江、淮河,是国内南北地理交汇过渡地带。距东海约300公里,属近海内陆地区。省会合肥市,清朝后期和民国时期安庆曾为省会。
中文名称: 安徽
外文名称: Anhui Province
别名: 皖
行政区类别: 省
所属地区: 中国
下辖地区: 17地级市,5县级市,56县
政府驻地: 合肥
地理位置: 华东腹地
面积: 13.96万平方公里
人口: 6740.8万(2008年末)
方言: 北方官话、吴语、徽语
气候条件: 暖温带向亚热带的过渡型气候
著名景点: 黄山,九华山,天柱山,西递,宏村,凤阳明皇陵,太极洞
省树: 黄山松(迎客松)
省花: 黄山杜鹃
省鸟: 灰喜鹊

目录[隐藏]

【地理位置】
【行政区划】
【历史渊源】省名由来
历史背景
【安徽气候】一、季风明显,四季分明
二、气候温和,雨量适中
三、春温多变,秋高气爽
四、梅雨显著,夏雨集中
【安徽交通】
【经济概况】
【风景名胜】黄山风景区
九华山
天柱山
西递宏村
凤阳明皇陵
太极洞
楚皖遗珠
曹操地下运兵道
芜湖方特欢乐世界
安徽高校
安徽名牌
【文化特产】饮食文化
戏剧
历代名人
新闻出版
【地理位置】
【行政区划】
【历史渊源】 省名由来
历史背景
【安徽气候】 一、季风明显,四季分明
二、气候温和,雨量适中
三、春温多变,秋高气爽
四、梅雨显著,夏雨集中
【安徽交通】
【经济概况】
【风景名胜】 黄山风景区
九华山
天柱山
西递宏村
凤阳明皇陵
太极洞
楚皖遗珠
曹操地下运兵道
芜湖方特欢乐世界
安徽高校
安徽名牌
【文化特产】 饮食文化
戏剧
历代名人
新闻出版

[编辑本段]【地理位置】
安徽位于中国东南部,是我国东部襟江近海的内陆省份,跨长江、淮河中下游,东连江苏、浙江,西接湖北、河南, 南邻江西,北靠山东。
面积居华东第 3位,全国第22位。[1]其中:淮河流域6.7万平方公里,长江流域6.6万平方公里,新安江流域0.65万平方公里。[2]
[编辑本段]【行政区划】
安徽省会合肥市,共有17地级市,5县级市,45市辖区,55县。
1.合肥市 区号:0551 邮编:230000 车牌号:皖A
总面积7266平方公里,下辖庐阳区、瑶海区、蜀山区、包河区四区和长丰县、肥东县、肥西县,全市总人口486.74万。
2.蚌埠市 区号:0552 邮编:233000 车牌号:皖C
总面积5917平方公里,下辖蚌山区、龙子湖区、禹会区、淮上区四区和怀远县、固镇县、五河县,全市总人口352.4万人。
3.芜湖市 区号:0553 邮编:241000 车牌号:皖B
现下属三县(芜湖、繁昌、南陵),四区(镜湖、弋江、鸠江、三山)。全市面积3317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720平方公里。 2005年末,全市户籍人口226.88万人。
4.淮南市 区号:0554 邮编:232000 车牌号:皖D
辖田家庵区、大通区、谢家集区、八公山区、潘集区五区和凤台县,全市总面积2121平方公里,总人口239万人。
5.马鞍山市.区号: 0555 :邮编:243000 车牌号:皖E
辖雨山区、花山区、金家庄区三区和当涂县,总面积1686平方公里,总人口120万,其中市区面积301平方公里,人口53万。
6淮北市 区号:0561 邮编:235000 车牌号:皖F
总面积2725平方公里,下辖相山区、杜集区、烈山区三区和濉溪县,全市总人口213.7万人。
7.铜陵市 区号:0562 邮编:244000 车牌号:皖G
总面积1113平方公里,下辖铜官山区,狮子山区,郊区三区和铜陵县(现有传闻铜陵县今年将改区),全市总人口75万
8.安庆市 区号:0556 邮编:246000 车牌号:皖H
辖迎江区,大观区,宜秀区三区,桐城市 ,石牌区,怀宁县,潜山县,枞阳县, 宿松县,太湖县,望江县,岳西县七县一市一区。全市总人口约610万,其中市区约75万人。
9.黄山市 区号:0559 邮编:245000 车牌号:皖J
辖屯溪区 黄山区,徽州区,休宁县,歙县,祁门县,黟 县
10.阜阳市 区号:0558 邮编:236100 车牌号:皖K
总面积9775平方公里,下辖颍州区、颍东区、颍泉区三区和界首市、太和县、临泉县、阜南县、颍上县,全市总人口955万人
11宿州市 区号:0557 邮编:234000 车牌号:皖L
总面积9787平方公里,下辖埇桥区和砀山县、萧县、灵璧县、泗县,全市总人口604.52万人
12滁州市 区号:0550 邮编:239000 车牌号:皖M
总面积13987平方公里,下辖琅琊区、南谯区两区和天长市、明光市、凤阳县、定远县、全椒县、来安县,全市总人口440万人。
13.六安市 区号:0564 邮编:237000 车牌号:皖N
总面积17976平方公里,下辖金安区、裕安区两区和寿县、霍邱县、舒城县、金寨县、霍山县,全市总人口695.5万人。其中六安瓜片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
14.宣城市.区号:0563 邮编: 242000 车牌号:皖P
辖宣州区,宁国市,广德县,郎溪县,泾 县,旌德县,绩溪县,全市总人口273.78万
15.巢湖市.区号:0565 邮编:238000 车牌号:皖Q
总面积9423平方公里,下辖居巢区和无为县、庐江县、和县、含山县,全市总人口453.06万人。
16.池州市 区号:0566 邮编:247100 车牌号:皖R
辖贵池区 东至县,石台县,青阳县,全市总人口154.9124 万。
17.亳州市.区号:0558 邮编:236800 车牌皖S
总面积8522.58平方公里,辖谯城区和涡阳县、蒙城县、利辛县,全市总人口576万人。
[3]
[编辑本段]【历史渊源】
省名由来
安徽于公元1667年(清康熙六年)始建省(原江南省分为安徽,江苏两省),因最初江南左布政使司地辖安庆、徽州、宁国、池州、太平、庐州、凤阳七府,及滁、和、广(德)三州,官方文书便简称为“安徽宁池太庐凤滁和广等处承宣布政使司”,其后又成为“安徽布政使司”,最后从安庆[4]、徽州[5]各取两个首字,简称“安徽”。安徽地名由此出。东周时期安庆是古皖国所在地,“皖”为“美好”之意,“皖山皖水”意为“锦绣河山”,安徽省简称“皖”即由此而来。
历史背景
安徽省是中国史前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在繁昌县人字洞发现距今约250万年前人类活动遗址。在和县龙潭洞发掘的三、四十万年前旧石器时代的“和县猿人”遗址,表明远古时期已有人类生息繁衍在安徽这块土地上。亳州在商代曾为成汤之都,古寿春(今寿县)在春秋战国时曾为楚国首都。
[编辑本段]【安徽气候】
安徽地处中纬度地带,在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和地理环境的综合影响下,安徽属暖温带向亚热带的过渡型气候。在中国气候区划中,淮河以北属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淮河以南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主要的气候特点是:季风明显、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适中,春温多变、秋高气爽,梅雨显著、夏雨集中。综观而论,安徽气候条件优越,气候资源丰富。充沛的光、热、水资源,有利于农、林、牧、渔业的发展。但由于气候的过渡型特征,南北冷暖气团交绥频繁,天气多变,降水的年际变化较大,常有旱、涝、风、冻、霜、雹等自然灾害,给农业生产带来不利影响。
一、季风明显,四季分明
安徽省各地四季分明,“春暖”,“夏炎”,“秋爽”,“冬寒”的气候明显。若按候平均气温划分四季,候平均气温<10℃为冬季、>22℃为夏季,10—22℃之间为春秋,那么安徽省各地四季分配大致是:春秋各2个月,夏冬各4个月,冬夏长,春秋短。因南北气候差异明显,淮北冬长于夏,江南则夏长于冬。季节的开始日期,春夏先南后北,秋冬先北后南,前后约差5—15天,春季差别最大,夏季差别最小。
二、气候温和,雨量适中
安徽省年平均气温在14—17℃之间,属于温和气候型。冬季1月平均气温在-1~4℃之间,夏季7月平均气温为28~29℃左右,年较差各地小于30℃,所以大陆性气候不明显。除少数年份外,一般寒期和酷热期较短促。全省年降水量在750—1700毫米之间,有南多北少,山区多、平原丘陵少等特点。淮北一般在900毫米以下,江南、沿江西部和大别山区在1200毫米以上,1000毫米的等雨量线横贯江淮丘陵中部。山区降水一般随高度增加,黄山光明顶年平均雨量达2300毫米。从全国降水量分布图上看,安徽省雨量比较适中,一般年份都能满足农作物生长发育的需要。
三、春温多变,秋高气爽
4、5月是冬季风向夏季风转换的过渡时期,南北气流相互争雄,进退不定,锋面带南北移动,气旋活动频繁,天气气候变化无常,因此,时冷时暖、时雨时晴是我省春季气候的一大特色。春季气温上升不稳定,日际变化大,春温低于秋温,春雨多于秋雨。3、4、5月三个月降水量约占全年降水量的20—38%,自北而南增大。江南雨季来得早,全年雨量集中期在4、5、6三个月,沿江西部、屯溪、祁门一带春雨甚至多于夏雨。春温低、春雨多,特别是长时间的低温连阴雨,对早稻及棉花等春播作物的苗期生长不利。秋季,除地面常有冷高压盘据外,高空仍有副热带暖高压维持,大气层结比较稳定,秋高气爽,晴好天气多。
9-11月降水量只占全年降水量的15-20%左右,南北差异不大。因此,安徽省各地常出现夹秋旱和秋旱。少数年份,在夏季风撤退和冬季风加强过程中,气旋、锋面,带来的秋风秋雨,对秋收秋种不利。
四、梅雨显著,夏雨集中
梅雨期最长为(1954年)达57天,梅雨量超过正常年份降水量的1—2倍,发生了百年不黄山遇的洪涝灾害。1958、1959、1966、1967、1978和1994等年,由于梅雨期很短或者空梅,造成了严重干旱乃至百年未见的大旱。可见梅雨量的多寡与安徽省旱涝灾害及农业生产的关系极大。
夏雨集中是季风气候的特征之一,是雨带由南而北缓行的结果。我省夏雨集中的程度由南向北逐渐加大,6、7、8三个月雨量约占全年降水量的33—60%。
沿江、江南春、夏雨量几乎相当,江淮之间夏雨占40—50%,淮北大多数地区占50%以上。夏季是农作物生长旺盛的季节,需水量大,夏雨集中对农作物生长有利,但过于集中,雨量过大,则易出现涝灾,对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都有危害。
[编辑本段]【安徽交通】
公路运输
公路客车营运班线14857条,其中跨省班线1714条,跨区班线2567条,总营运里程271.671万公里。高速公路客运异军突起,零担和大件、集装箱货运满足了不同的运输需求。以合肥为中心,城市为枢纽,内联乡村,外联省际的客货运输网络初步形成。集装箱货运量逐年增长,大件运输生产初具规模。
自1986年以来,累计投资18791万元,建成黄山、安庆、芜湖等地市级汽车客运站14个,建成桐城、金寨、蒙城等65个县级汽车客运站,建成货运站20个和社会公用型汽车站65个。使旅客乘车环境、运输生产条件大为改善。
铁路运输
铁路线主要有京沪线、陇海线、京九线、阜淮线、宣杭线、皖赣线、宁西线、沪蓉线等。
建设西安南京铁路,形成横贯安徽的国家东西铁路通道,根本提高安徽在全国铁路网中的地位。建设铜陵至九江铁路,与沿江既有断头铁路连接,构成贯穿整个长江沿岸的沿江铁路通道。动工兴建京沪高速铁路(安徽段),形成高速铁路客运专用通道,逐步实现京沪线旅客运输和货物运输分线进行,根本解决现有京沪铁路运能不足的矛盾。对既有京沪铁路(安徽段)进行电气化改造,增建津浦铁路淮河复线桥(即津浦铁路K831线路所至蚌埠站第二线),提高运输能力和效益;建设宁芜复线,配合铜九铁路贯通沿江铁路通道;建设水家湖—蚌埠复线,局部改造皖赣线和宣杭线,适应芜湖大桥开通后分流路网运量和新增运量的要求。开展黄山—金华铁路、安庆—景德镇铁路等重要铁路项目前期工作。
合肥地铁
◆1号线:南北方向骨干线,起点位于合肥火车站北天水路,以地下线形式沿新蚌埠路向南,经北二环路,穿过合肥火车站,沿胜利路、马鞍山路向南,至望湖中路转向西,再向南沿佳洲路直穿高铁站,之后沿青海路、庐州大道、珠江路至线路终点徽州大道站。线路全长约28.99公里,全部为地下线。全线共设车站25座,全部为地下车站。已于2009年下半年开工,预计2012年底开通运营。
▼2号线:东西方向骨干线,西起长江西路与长宁大道交叉口东侧,终点至长江东路与大众路交叉口西侧处。全线长27.20公里。力争2011年开工,预计2014年底开通运营。
水路运输
疏浚合肥—裕溪口航道,形成合肥通江达海的水上通道;尽快实施淮河蚌埠复线船闸工程,早日扭转现有船闸闸底过高造成的碍航、滞航状况;实施沙颍河复航工程,恢复郑州—阜阳—淮河的水路运输;建设芜太运河,形成芜湖—太湖—上海的水路运输捷径。开展引江济淮涉及航运问题的相关研究工作。改造芜湖港现有集装箱码头,增建10万TEU集装箱码头,构筑安徽省集装箱中心港;建设芜湖散装水泥专用码头,形成皖南水泥铁水联运通道;扩建、改造马鞍山港9号码头,扩大件杂货和集装箱吞吐能力;建设池州港泥州港区一期工程,形成池州港新的散货、件杂货兼集装箱作业区;改造安庆港五里庙一期工程和19号、20号码头,增加件杂货、集装箱和散货吞吐能力;建设枞阳水泥专用码头,构成江北水泥生产基地的运输配套系统;扩建铜陵港磷矿码头和硫矿码头,适应铜陵市相关工业企业发展需要。
民航运输
主要民用机场为:合肥骆岗国际机场、安庆天柱山机场、黄山机场、阜阳机场,另外正在兴建合肥新桥国际机场和池州九华山旅游机场。
管道运输
配合国家西气东输工程,建设西气东输主管道安徽段,同步建设省内支线管道,实现安徽省管道运输“零”的突破。根据安庆石化工业发展的需要,开展南京—安庆输油管道的前期工作。
交通枢纽
重点建设合肥、芜湖、蚌埠、阜阳、安庆、黄山等中心枢纽,抓紧黄山等火车站建设,同步改造建设全省市级公路快速客运站。
[编辑本段]【经济概况】
2009年生产总值达到10052.9亿元。安徽省已经成为全国GDP万亿元俱乐部的第14个会员。
安徽方面将2010年GDP增长速度定在了10%以上,同时希望通过五年左右的努力,力争使全省经济总量翻一番,即到2015年,安徽省力争GDP达2万亿元。
[编辑本段]【风景名胜】
黄山风景区
黄山是中国著名风景区之一,世界游览胜地,黄山风景区(Huangshan Mountain)位于安徽省南部黄山市。主峰莲花峰,海拔1873m。黄山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内,由于山高谷深,气候呈垂直变化。同时由于北坡和南坡受阳光的辐射差大,局部地形对其气候起主导作用,形成云雾多、湿度大、降水多的气候特点。黄山集名山之长。泰山之雄伟,华山之险峻,衡山之烟云,庐山之瀑,雁荡山之巧石,峨眉山之秀丽,黄山无不兼而有之。明代旅行家、地理学家, 徐霞黄山客两游黄山,赞叹说:“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又留“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美誉。更有“天下第一奇山”之称。可以说无峰不石,无石 不松,无松不奇,并以 奇松、怪石、云海、温泉 黄山四绝著称于世。其二湖,三瀑,十六泉,二十四溪相映争辉。春、夏、秋、冬四季景色各异。黄山还兼有“天然动物园和天下植物园”的美称,有植物近1500种,动物500多种。黄山气候宜人,是得天独厚的避暑胜地,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疗养避暑胜地。1985年入选全国十大风景名胜,1990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是中国第一个同时作为文化、自然双重遗产列入名录的。2004年2月入选世界地质公园。蜚声中外,令世人难忘。古今有很多黄山诗词流传于世。 2007年5月8日,黄山市黄山风景区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九华山
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安徽九华山 九华山,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地藏菩萨道场,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它为皖南斜列的三大山系(黄山、九华山、天目山)之一。位于安徽省池州市东南境,西北隔长江与天柱山相望,东南越太平湖与黄山同辉,是安徽“两山一湖”(黄山、九华山、太平湖)黄金旅游区的北部主入口、主景区。风景区面积120平方公里,保护范围174平方公里。中心位置九华街地理坐标为东经117°,北纬30°。现为国家5A级旅游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被誉为国际性佛教道场。
天柱山
天柱山 安徽天柱山自古即为中华历史文化名山,公元前106年,汉武帝刘彻登临天柱山封号“南岳”。道家将其列为第14洞天、57福地;三祖寺是佛教禅宗的发祥地之一,传说中佛家三祖僧璨大师曾在此弘扬佛法,寺院有一座觉寂塔,可惜年久失修,如今已经不为游人所开放。天柱山又名皖山,安徽省简称“皖”由此而来。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句“天柱一峰擎日月,洞门千仞锁云雷”是对天柱山雄奇景象的精彩描叙。
天柱山属花岗岩峰丛地貌,地质遗迹丰富,是全球瞩目的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带的重要地段,还拥有国家首批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区、全国文明森林公园、中华十大名山等称号。2005年9月,经专家评审,国土资源部批准天柱山为国家地质公园,面积135.12平方公里。
西递宏村
宏村位于安徽省黟县城西北角,距屯溪65公里,距黟县县城11公里。该村始建于北宋,距今已近千年历史,原为汪姓聚居之地。古宏村人独出机抒开"仿生学"之先河,规划并建造了堪称"中华一绝"的牛形村落和人工水系,统看全村,就象一只昂首奋蹄的大水牛,成为当今"建筑史上一大奇观"。全村现保存完好的明清古民居有140余幢。民间故宫"承志堂"富丽堂皇,可谓皖南古民居之最。村内鳞次栉比的层楼叠院与旖旎的湖光山色交相辉映,动静相宜,空灵蕴藉,处处是景,步步入画。从村外自然环境到村内的水系、街道、建筑,甚至室内布置都完整地保存着古村落的原始状态,没有丝毫现代文明的迹象。造型独特并拥有绝妙田园风光的宏村被誉为"中国画里乡村"。
凤阳明皇陵
明皇陵位于中都城西南7公里处,陵墓中安葬着朱元璋父母及兄嫂、侄儿的遗骨。朱元璋出身贫寒,元至正四年(公元 1344年),其父母、兄嫂相继去世。朱元璋年仅10余岁,无力大办丧事,仅以“被体恶裳,浮掩三明皇陵尺”之礼,安厝亲人。20多年后,朱元璋受封吴王,命故臣汪文等赴濠州修缮父母陵寝。洪武二年,他下诏在家乡兴建中都城,同时诏谕因旧陵之地,培土加封。洪武八年,罢建中都,又用中都余材,再次营建父母之陵。到洪武十二年,皇陵的总体格局基本形式,外有城垣,内有护所、祭祀设施;又在陵前竖起高大的皇陵碑和成双成对的石像生。
太极洞

5、安庆的地形气候和人文环境

气候环境

气温
全市各地年平均气温14.8~17.8℃,市区17.8℃,较历史同期偏高0.3~1.1℃。其中2月气温较常年普遍偏低1.7~2.1℃,8月普遍偏低0.8~1.512;年极端最高气温36.4~37.9℃,望江出现在7月17日,岳西出现在8月11日,其他出现于8月12日;年极端最低气温一6.1~一11.2℃,分别出现在2004年12月31日至2005年元旦,其中市区2004年12月31日达到一6.1℃;市区全年≥35.O*C的高温日数多达27天,较常年多10.5天。

日照

全市各地年日照时数1580.7~1994.6小时,市区1711.8小时,太湖、望江、枞阳接近常年,其余各地偏少,桐城偏少达3成。其中2月,宿松出现当月最少日照时数的历史极值;3月,枞阳出现当月最多日照时数的历史极值;桐城成为有记录以来年日照时数最少的年份。

气候特点

安庆属于亚热带沿江季风性湿润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4.5°C-16.6°C,年平均降水量1300mm-1500mm,无霜期约248天。
冬季(2004年12月至2005年2月):气温偏低、降水偏多、日照偏少。全市各地季平均气温2.7~4.9℃,比历年同期偏低0.5~1.0℃,是多年来少有的冷冬;市区季平均气温4.9℃,比历年同期偏低0.5℃。12月31日市区出现自1991年以来的最低气温一6.1℃。季降水量在127.3~258.9毫米之间,较历年同期偏多约2~6成,宿松降水最多,市区210.3毫米,比历年同期偏多近4成。市区雪日14天,元月22日暴雪,2月3~19日出现长达17天的连阴雨,平1958年4月29日至5月15日的历史记录;由于雨雪日多,季日照时数245.5~361.7小时,普遍较历年同期明显偏少。
春季(3~5月):气温偏高,降水大部地区偏少,日照偏多。季平均气温14.8~17.9℃,较历年同期偏高0.8~1.8℃,市区17.912,比常年偏高1.8℃;4月28日市区气温达到32.2℃,仅次于当月历史同期极值(2004年4月20日33*(2)。季降水量全市238.9~380.4毫米,仅桐城略多于历年同期,其他均少于常年。全市季日照时数481.6~607.2小时,较历年同期普遍偏多,日照充足。市区季日照时数501.1小时,比常年偏多2成。
夏季(6~8月):气温偏高,大部地区降水偏少,日照偏少。梅雨期短、梅雨量偏少。季平均气温25.1~28.6℃,较历年同期偏高0.3~1.1℃;市区6月上旬(4日)气温37.2℃以及6月份平均气温28.3℃均属历史极值,季内≥35.0℃的高温日数市区23天。季降水量343.7~652.4毫米,市区、枞阳比常年偏多,岳西6月份降水不及常年的一半,宿松7、8月份降水只有常年的一半。全区梅雨期极短,6月26日入梅,6月29日出梅,市区梅雨量217.6毫米,较历年偏少39%。6月26日至6月27日,全区大部分地区出现一次大暴雨天气过程。其中,望江6月27日出现240.5毫米的特大暴雨,为建站以来最大的一日降水量。季日照时数437.8~637.7小时,除望江、枞阳较历年同期偏多外,其余略偏少或接近常年;市区6月较同期偏多27%,7月份持平,8月较同期偏少36%。市区7月出现3次大风,其中19日受台风“海棠”外围影响,最大风速达25.4米/秒。
秋季(9~11月):气温偏高,降水大部地区偏多,日照偏少。季平均气温16.6~19.9℃,较历年同期偏高1.1~2℃;市区季平均气温19.9℃,偏高1.912。季降水量173.8~1171.8毫米,市区季降水量277.2毫米,偏多2成,怀宁较历年同期偏少3成,岳西受13号台风“泰利”影响,为常年的4.7倍。季日照时数345.4~456.3小时,普遍较历年同期偏少,市区401.4小时,偏少15%;其中11月日照偏少较多,大部地区比常年偏少3成以上。

安庆人文

安庆,历史悠久,人文荟萃。2000多年前,这里就建立了古皖国,创造了灿烂的古皖文化。建于南宋时期的安庆城,至今已有800年的历史。从清朝乾隆二十五年(公元1760年)至1938年,其间170多年,安庆一直是安徽省府所在地,为全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太平天国安庆保卫战,辛亥革命时期徐锡麟起议、安庆马炮营起义等重大历史事件就发生在这里。

安庆人文荟萃。千百年来,在这块人杰地灵的土地上名人辈出,其代表人物有方苞、刘大魁、姚鼐、方东树、姚莹、吴汝纶等。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陈独秀,京剧鼻祖程长庚,书法篆刻家邓石如,章回小说家张恨水,黄梅戏表演艺术家严凤英,两弹元勋邓稼先,将军外交家黄镇和佛教领袖赵朴初等都生长在这片热土上。安庆市早在1992年和1995年曾成功举办过两届黄梅戏艺术节,推出了一批在全国范围内比较有影响力的作品,有效地扩大了安庆在海内外的知名度,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于是艺术节成为了安庆市对外开放的窗口,招商引资的平台。如今,安庆市政府决定将黄梅戏艺术节继续地更好地办下去,成为该市进一步发展的契机。
安庆是中华禅宗圣地。东汉初年,佛教传入中国。至唐宋年间,禅宗成为中国佛教的主流,中华禅宗开山鼻祖二祖慧可受达摩心法只身南下司空山,开宗立派,三祖僧璨完成了禅宗的理论体系。至今安庆境内仍留有二祖禅堂、三祖寺和迎江寺等诸多的佛教活动场所。

安庆是中国较早接受现代文明的城市之一。1861年,曾国藩在安庆创办的安庆内军械所,云集了诸如徐寿、华衡芳、李善兰等中国一流的科学家,制造了中国第一台蒸汽机和第一艘机动船。安徽的第一座发电厂、第一座自来水厂、第一家电报局、第一个图书馆、第一所大学、第一张报纸都诞生在这里。

安庆自然景观秀丽。有雄奇灵秀的古南岳——天柱山,长江绝岛——小孤山,海上蓬莱——浮山,南国古长城——白崖寨,蜿蜒似龙——大龙山,高山平湖——花亭湖,避暑胜地——妙道山和城中翡翠——大湖等旅游区。全市现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处,国家森林公园5处,国家地质公园1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l处,省级风景名胜区6处以及省级以上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1处,是八百里皖江北岸唯一的一座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6、求详细介绍安徽的人文地理和地方特色

?

7、安徽历史文化有哪些?

安徽历史文化: 文明源头:安徽于清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始建省,省名取安庆府与徽州府名第一字为安徽。安徽因历史上有古皖国和境内的皖山、皖河而简称"皖"。 安徽省是中国史前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在繁昌县人字洞发现距今约250万年前人类活动遗址。在和县龙潭洞发掘的三、四十万年前旧石器时代的"和县猿人"遗址,表明远古时期已有人类生息繁衍在安徽这块土地上。毫州在商代曾为成汤之部,古寿春(今寿县)在春秋战国时曾为楚国首都。

老、庄故里:安徽省是中国文化发达最早的地区之一,悠久的历史产生出对中国传统主流文化有重大影响的思想学派,至今仍影响着中国乃至世界文化。

道家学说:春秋战国时期老子(今安徽涡阳县人)、庄子(今安徽蒙城县人)创立了道家学说,老于主要著作有《道德经》,庄子主要著作有《庄子》。其主要哲学思想是:以道为世界的本原及万物运动变化的规律,以阴阳二气相互作用解释宇庙万物的产生。

天文历法:刘安系汉高祖刘邦之孙,封淮南王。西汉哲学家,主要著作有《淮南子》。他以道家思想的"道"和"阴阳二气"为理论解释四季变化,并创立了二十四节气历法,至今仍指导我国农业耕作。刘安在寿县八公山练丹求变,研制出中华美食-豆腐,现已成为世界性的食品文化。

理学学说:朱熹,祖籍安徽徽州婺源(今为江西省婺源)。南宋时期思想家、理学集大成者,也是著名教育家,主要著作有《资治通鉴纲目》。朱熹以人性有"天地之性"'和"气质之性"之分为定论阐发理学,完善了"二程"理学,并对孔子儒学思想作了进一步的发挥。

安徽文学:东汉末年由曹操、曹丕、曹植父子创立的建安文学,以其现实主义手法和清新的风格,形成建安学派,并对后世五言诗、七言诗产生深远影响。清初桐城人方苞、刘大槐、姚鼐主张散文应宣扬儒家思想,倡导唐宋古文传统,形成桐城文派,在清代文坛产生重大影响。

黄梅之乡:安徽是戏曲之乡,保存着有"戏曲活化石"之称的"傩戏"和古老的"目连戏";发源于安徽的徽剧则是京剧的前身之一。 黄梅戏已成为全国性的大剧种。安徽民间舞蹈丰富多彩,其中以淮河岸边流行的花鼓灯最为有名,被誉为"东方芭蕾"。黄梅戏原系皖鄂交界山区民间流行的采茶小调,经艺术家严凤英、王少舫演出《天仙配》、《女附马》等电影戏剧片,五、六十年代在全国产生广泛影响。进入八十年代、九十年代经新一代艺术家的再创作,并广泛出访欧美、东南亚,黄梅戏已成为中外广受欢迎的大剧种。

名人荟萃:安徽自古人杰地灵,这块土地上曾孕育出一大批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人物。科技方面,主要有在世界上最早用全身麻醉的方法施行外科技术的东汉医学家华伦,西汉天文历法创始者刘安,中国珠算的集大成者、明代数学家程大位,现代美籍物理学家杨振宁,中国两弹元勋、核物理学家邓稼先等;文化方面,主要有道家学说的创始人老子、庄子,汉末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曹操、曹丕、曹植,清初新安画派代表人物渐江、查士标、汪之瑞、孙逸,清代桐城散文代表人物方苞、刘大槐、姚鼐,清代小说家、中国古典文学名著《儒林外史》的作者吴敬梓,清代戏剧家、徽剧领袖程长庚,现代著名山水画家黄宾虹,著名学者胡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等;经济方面,主要有清代经济学家、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到的 唯一的中国人王茂荫等;政治、军事方面,主要有春秋时期政治家、经济学家管仲,三国时期的曹操和周瑜,北宋时期执法如山、为官清廉、被百姓誉为"包青天"的清官包拯,明开国皇帝朱元璋,清朝首任台湾巡抚刘铭传,近代中国洋务运动的创始人李鸿章,中国共产党和新文化运动创始人之一的陈独秀等。

8、安徽的气候状况

安徽地处中纬度地带,在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和地理环境的综合影响下,安徽属暖温带向亚热带的过渡型气候。在中国气候区划中,淮河以北属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淮河以南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主要的气候特点是:季风明显、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适中,春温多变、秋高气爽,梅雨显著、夏雨集中。综观而论,安徽气候条件优越,气候资源丰富。充沛的光、热、水资源,有利于农、林、牧、渔业的发展。但由于气候的过渡型特征,南北冷暖气团交绥频繁,天气多变,降水的年际变化较大,常有旱、涝、风、冻、霜、雹等自然灾害,给农业生产带来不利影响。
一、季风明显,四季分明
安徽省各地四季分明,“春暖”,“夏炎”,“秋爽”,“冬寒”的气候明显。若按候平均气温划分四季,候平均气温<10℃为冬季、>22℃为夏季,10─22℃之间为春秋,那么安徽省各地四季分配大致是:春秋各2个月,夏冬各4个月,冬夏长,春秋短。因南北气候差异明显,淮北冬长于夏,江南则夏长于冬。季节的开始日期,春夏先南后北,秋冬先北后南,前后约差5─15天,春季差别最大,夏季差别最小。
二、气候温和,雨量适中
安徽省年平均气温在14─17℃之间,属于温和气候型。冬季1月平均气温在-1~4℃之间,夏季7月平均气温为28~29℃左右,年较差各地小于30℃,所以大陆性气候不明显。除少数年份外,一般寒期和酷热期较短促。全省年降水量在750─1700毫米之间,有南多北少,山区多、平原丘陵少等特点。淮北一般在900毫米以下,江南、沿江西部和大别山区在1200毫米以上,1000毫米的等雨量线横贯江淮丘陵中部。山区降水一般随高度增加,黄山光明顶年平均雨量达2300毫米。从全国降水量分布图上看,安徽省雨量比较适中,一般年份都能满足农作物生长发育的需要。
三、春温多变,秋高气爽
4、5月是冬季风向夏季风转换的过渡时期,南北气流相互争雄,进退不定,锋面带南北移动,气旋活动频繁,天气气候变化无常,因此,时冷时暖、时雨时晴是我省春季气候的一大特色。春季气温上升不稳定,日际变化大,春温低于秋温,春雨多于秋雨。3、4、5月三个月降水量约占全年降水量的20─38%,自北而南增大。江南雨季来得早,全年雨量集中期在4、5、6三个月,沿江西部、屯溪、祁门一带春雨甚至多于夏雨。春温低、春雨多,特别是长时间的低温连阴雨,对早稻及棉花等春播作物的苗期生长不利。秋季,除地面常有冷高压盘据外,高空仍有副热带暖高压维持,大气层结比较稳定,秋高气爽,晴好天气多。
9-11月降水量只占全年降水量的15-20%左右,南北差异不大。因此,安徽省各地常出现夹秋旱和秋旱。少数年份,在夏季风撤退和冬季风加强过程中,气旋、锋面,带来的秋风秋雨,对秋收秋种不利。
四、梅雨显著,夏雨集中
梅雨期最长为(1954年)达57天,梅雨量超过正常年份降水量的1─2倍,发生了百年不黄山遇的洪涝灾害。1958、1959、1966、1967、1978和1994等年,由于梅雨期很短或者空梅,造成了严重干旱乃至百年未见的大旱。可见梅雨量的多寡与安徽省旱涝灾害及农业生产的关系极大。
夏雨集中是季风气候的特征之一,是雨带由南而北缓行的结果。我省夏雨集中的程度由南向北逐渐加大,6、7、8三个月雨量约占全年降水量的33─60%。
沿江、江南春、夏雨量几乎相当,江淮之间夏雨占40─50%,淮北大多数地区占50%以上。夏季是农作物生长旺盛的季节,需水量大,夏雨集中对农作物生长有利,但过于集中,雨量过大,则易出现涝灾,对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都有危害。

9、关于安徽省的常识有哪些?

安徽省简称皖,位于华东地区西北部,是一个临江近海的内陆省份,面积13.96万平方千米,地形多样,南高北低。安徽省在淮河以南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淮河以北属温带季风气候,长江、淮河穿境而过。安徽于清康熙年间始建省,省名取安庆府与徽州府名第一字,合为“安徽”。这里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历来都是人才辈出之地。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史册上书写了光辉的一页,留下了诸如徽派建筑、徽墨歙砚、徽戏等文化瑰宝。为中国的文化做出了卓越贡献。

地理概况

安徽位于中国华东地区西北部,东邻江苏、浙江,北接河南,西界湖北,南有江西,具有独特的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区位优势,被称为中国长江三角洲的腹地。安徽境内的主要山脉有大别山、黄山、九华山、天柱山。最高峰黄山莲花峰海拔1864米。

全省南北长约570千米。东西宽约450千米。地形地貌呈现多样性,长江、淮河横贯安徽。将全省天然的分成三部分——锦绣的江南山区、富饶的中部平原和肥沃的淮北平原,以及五个自然区域:淮北平原、江淮丘陵、皖西大别山区、沿江平原、皖南山区。

气候特点

安徽省季风气候显著,四季分明,终年温和湿润,并有明显的南北气候过渡特征。气温一般南部高于北部。年降水量南部多于北部,山地多于平原。夏季各月降水量的逐年变化更大,往往引起旱涝灾害。

自然资源

安徽省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其中。石灰岩、岩盐居全国前十位。安徽省境内的生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最著名的有扬子鳄、江豚等。濒危的动物59种。森林资源也较为丰富。森林覆盖率达到30%。

交通运输

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1747千米,东西南北出省口皆有高速公路相连接;铁路总里程2387千米,京沪、京九、陇海和宁西等铁路纵贯境内:有4个民用机场,与全国几十个大中城市通航;水运体系发达。芜湖、铜陵、安庆3个长江口岸实现了对外轮的开放。

经济概况

安徽省是中国主要粮食产区之一,农业大省。以水稻、小麦以主。农业兼具有南、北方的生产特征。全省渔业发达。经济鱼类达40多种。重工业以煤炭、机械、化工为主,是中国的煤炭和钢铁生产基地之一,形成了门类齐全的现代工业体系。安徽的古井贡酒、宣纸、徽墨、徽砚等闻名国内外,是安徽省的经济支柱之一。

文化习俗

安徽是南北文化交汇之地,这里地形复杂,受风土人情影响,文化习俗南北迥异。历史上,楚国统治安徽300多年,使这里打上了楚文化的烙印。其中,徽州文化最为典型。从北宋后期,徽州文化全面崛起,明清时达到鼎盛。徽州文化内涵丰富,徽派版画、徽派篆刻、徽剧、新安理学、徽派朴学、新安医学、新安画派、徽商、徽派建筑、徽州四雕、徽菜等,无不显示出独特的风貌。

省会:合肥

合肥市位于省境中部,长江淮河之间,沿江近海,具有承东启西、接连中原、贯通南北的重要区位优势。合肥属亚热带到暖温带的过渡区域。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全市总面积7266平方千米。合肥现辖3个县4个区。合肥市素以“三国旧地、包拯故里”闻名于世,具有“淮右襟喉、江南唇齿”的战略地位,常为兵家必争之地。名胜古迹众多。有三国古战场逍遥津、曹操训练弓弩手的教弩台、古钟长鸣的明教寺、呈宋代建筑风格的包公祠、包公墓园以及晚清重臣李鸿章故居、台湾第一任巡抚刘铭传故居等。

“三朝古都”:亳州

亳州市位于安徽省西北部,地处黄淮海平原,与苏、鲁、豫3省邻近。亳州唐朝以前称谯(谯县、谯郡),自唐代始称毫州;2000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县级亳州市升为地级亳州市。总面积8394平方千米,总人口521万。亳州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自。汤都于亳已有3700多年的历史,文物古迹遍布,历史名人荟萃,以三朝古都名扬天下。亳州是中医药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位居全国四大药都之首,有全国最大的中药材专业市场。

历史文化名城:寿县

寿县位于安徽省中部。淮河之滨,古称寿春。春秋为蔡侯重邑,战国时楚考烈王、西汉淮南王和东汉末年袁术均建都于此。东晋改称寿阳,隋称寿州,到近代始称寿县。寿县是一座有2000多年历史的古城。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城郊八公山是著名的东晋与前秦淝水之战主战场。此外,千古佳话将相和的主角之一廉颇也葬在八公山。寿县南30千米是著名的神州第一大塘安丰塘,相传此塘为春秋中叶楚相孙叔敖集民力所建。寿县文物古迹还有报恩寺、范公祠、孔庙、战国墓葬、寿县古城墙、清真寺、刘安墓、珍珠泉等。瓦埠湖银鱼、瓦虾是寿县最著名的水产。八公山豆腐和传统糕点大救驾闻名遐迩。

芜湖

芜湖市位于省境东南部,北临长江,面积3325平方千米,辖4区3县,人口231万。芜湖市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境内矿藏有铁、铜、石灰岩等。工业以轻纺为主,还有机械、造船等门类。农业以种植水稻、油菜、棉花为主。长江流经市境西北部,流程70余千米。漳河、青弋江、水阳江自南向北流贯平原。其间河湖交织,形成水网圩区。芜湖港为长江五大港口之一。

黄山

秦代的黄山被称为黟山,到了唐代天宝六年(747年),改名黄山。黄山素以奇伟俏丽、秀灵多姿著称于世,是一座资源丰富、生态完整、具有重要科学和生态环境价值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疗养避暑胜地,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俱佳,奇松、怪石、云海、温泉被称为黄山四绝。

徽州牌坊

在黄山市徽州区(古徽州)境内,保存有大量古代牌坊。因此,这里有“牌坊之乡”的美称。在封建社会,为了表彰在忠、孝、节、义等方面功勋显赫的官员,当朝政府常常批准在这些人的故里村头。修建“功德牌坊”。后来也用来旌表家庭内的贞烈妇女。这样的牌坊便是贞节牌坊。到明清时代,徽州牌坊一改以往木质结构为主的特点,几乎全部采用石料,且以质地优良的“歙县青”石料为主。这种青石牌坊坚固,雕刻造型精美,高大挺拔,恢弘华丽,是中国古牌坊建筑中的杰作。

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九华山

九华山古称陵阳山、九子山,唐天宝年间改名九华山;因有九峰形似莲花而得名,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位于安徽省皖南山区北部青阳县境内,面积百余平方千米。山势嶙岣嵯峨,共有99峰,其中以天台、莲华、天柱、十王等9峰最为雄伟。主峰十王峰海拔1342米,为九华山最高点。境内主要胜景有九子泉声、五溪山色、莲峰云海、平岗积雪、天台晓日、舒潭印月、闵园竹海、凤凰古松等数十处。名刹古寺林立,与自然风景巧妙结合,素有莲花佛国之称。寺庙始建于东晋,明清鼎盛时佛寺曾达三四百座,现存78座。

江南溶洞群

安徽的很多地区都有典型的岩溶地貌发育,江南水乡适宜的条件形成了许多大大小小的溶洞。这里溶洞中的石钟乳发育形成各种不同的造型。加之洞底积水,构成一个个景色优美的旅游胜地。在这些溶洞群中,最为著名的有贵池城南的大王洞、蓬莱洞、石台的鱼龙洞等。

包公祠

包公祠位于合肥市。占地约200平方米,是一座四合院。祠内的包公塑像冷静严峻,一身浩然正气。王朝、马汉、张龙、赵虎侍立两旁,并有龙头、虎头、狗头三铡。祠内两边厢房陈列着包公墓内的出土文物,包括《家训》及包氏家谱等展品。祠室内外。有许多匾额楹联,用以歌颂包拯的清廉无私。

西递古村落

西递古村落建筑被誉为“徽派古民居珍宝”、“中国传统文化的缩影”。西递村始建于北宋皇祐年间(1049~1054年),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整个村落呈船形,保存有完整的古民居122幢。民居建筑布局上高低错落,布置得当。这些清代民居的大门均采用黟县青石料砌成高大门坊,各种石雕、砖雕的门罩设在门坊上。民居大多有一处或多处因地制宜、依势而成的小庭院。院内布置有花坛、水池,围以漏窗、矮墙,饰以石雕、砖镂,整体建筑比例和谐,尺度适宜,在质朴中又见俊秀、典雅。各个民居单元还有青石为圈的水井。

宏村

在黟县有一种别具一格的村舍,这里的古人别出心裁地设计出牛状居民村落——宏村。环绕全村的山溪清泉流进各家庭院,被称为牛肠;而与此相连的一个半月形池塘,被看做是牛胃:一渠清水由牛胃注入胃南湖,好像进入宏大的牛肚。沿江河而聚居,是古人早已养成的生活习惯,而这种引山泉之水入村舍、进庭院的精心设计。则不仅满足用水之便,也显示出了美化环境、调节气候等更高层次的构想与追求。

许国石坊

歙县山城古为徽州治所,其中明代民居、牌坊、祠堂合称为歙县古建筑三绝。许国牌坊是一座跨街矗立、奇异独特的古牌坊,为中国古代石牌坊建筑中的罕见实例。牌坊大多为四脚。而许国石坊是八脚,也称八脚牌楼。石坊建于明万历十二年(1584年),平面呈口字形,三层四面八柱。主楼分为三层。最上层由斗拱承歇山顶屋檐,山面附楼各出两层挑檐。石坊通体为坚硬青石雕琢而成的仿木建筑。石坊四面雕为双龙盘边,镌刻着董其昌所书“恩荣”、“先学后臣”、“大学士”、“少保兼太子太保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许国”等题款,显示了被纪念者的身份、功业等。石上所刻飞龙走兽、彩凤飞禽。神态逼真。

天柱山

天柱山之名皆因山峰突兀云天,峭拔如柱而得,又名潜山、皖山。天柱山的主峰天柱峰,海拔高达1488米,号称中天一柱。山中层峦叠嶂,千岩万壑,遍布苍松、翠竹,怪石、奇洞、飞瀑、深潭。山中佛寺道观并存,现已成为中国的道教名山之一。

琅琊山

琅琊山面积约115平方千米,山中遗有唐、宋以来的多处摩崖、碑刻和古建筑。因有名山、名亭、名寺、名文、名泉、名洞、名士、名碑、名关而被称为九名胜境,素有“蓬莱之后无尉山”之誉。著名诗人韦应物、苏轼、欧阳修等均写有赞其美景的诗文。醉翁亭又名谓亭,创建于宋庆历年间(1041~1048年)。是当时的琅琊寺僧智仙为著名文学家欧阳修而建。

“现代宋街”:屯溪老街

屯溪老街位于黄山市西南隅,是市内现存最完好的一条宋代商业长街,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为全国所罕见。有现代“宋街”之誉。沿街房屋多为两层,间以三层,楼下开店,楼上为居室。沿街两侧有茶楼、酒店、书场、墨庄、商场等260多室,各色摊点200多个。门面多为单开门,宽3~5米。入内则深邃,连续多进,内院以华丽的天井相联结。一般是前店后库,前通街,后通江。

与安微的省份气候历史人文特色相关的内容

其他城市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