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气候百科 > 相比较而言中生代的气候

相比较而言中生代的气候

发布时间:2021-06-28 16:31:05

1、相比较而言,埃摩森的水平怎么样?

比较省心。找到的人还比较优质。

2、相比较而言,哪个国家的人的守时观念更强? A美国 B印度

时间观念最强的国家应该是美国,因为它具有时间观念最强的基础。 美国已具备世界霸主的地位。他要求别国或别人遵守时间观念,你若不服,他可以制裁。因此,各国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不得不遵从美国所确定的时间。如此一来,他要想继续维持霸主位置,自己也就不得不遵从时间观念。但是,他为自己确定的时间,是经过充分考虑或准备的。换句话说,他为自己确定的时间,外在制约的条件太少,可以从容制定,不会带来过多的麻烦,只是出口慢一些而已。 其他国家则不具备这样的基础。像日本,在国内的社会活动、军事活动和经济活动中讲究时间观念是世界公认的。但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石油危机时,却背信弃义,别说是时间,连信用都不遵守了,甚至于被世人称为“经济动物”。 由此可见,时间观念是与一国的实力相匹配的,不仅自己能遵守时间,还有一定的强制力使别国不得不遵从约定的时间观念。 简而答之,仅供参考

3、中生代为什么气候潮湿温暖?为什么只有雨季和旱季没有春夏秋冬?

LZ您好

中生代气候潮湿温暖是由2个方面造成的

中生代初期,直至白垩纪前期,整块地球大陆是连在一起的,并且大部分陆地区域处于南北回归线之内,高纬度地区几乎全是海洋。这就是说有春夏秋冬四季分明的区域是绝对少数,大量陆生动植物集中于亚热带,热带地区。而相对着,有极昼极夜的两极高纬度地区根本没有大陆。

中生代时期氧气含量远低于现在(大约13~15%,而现在是21%),相应二氧化碳浓度比现在大得多,这就意味着温室效应比现在严重得多,高温促进海洋水蒸气蒸发,结果水蒸气是另一种温室气体,这就令全球上空时常覆盖浓厚的云层,并有效保护了地面热量向外太空中散失,即便长时间不受阳光直射或者日照少一点也不至于变冷太快。

总的来看,能出现极昼极夜一定有冬夏交替的地区不存在;而温室气体造成严重的温室效应,令热带,亚热带区域向两极扩张。所以当时的大部分陆地,找不到寒暑交替,终年温暖湿润。

后一个温室效应如果很难理解,您可以比较一下水星和金星现在的情况大概就知了,水星白天气温可以高达400度,夜间降低到-120度,而金星表面由于温室效应,是无论昼夜都是465度左右,但你可知道,金星的夜晚是水星的4倍还长,都这样了都造成不了金星夜间气温下降!所以温室气体保温作用是很可怕的。

4、目前地球处在什么气候时期

目前地球处于冰川间歇期,所以是处于温暖时期。
地球上气候的变迁:
通过对地层沉积物的广泛分析,证实整个地质时期地球气候曾经历了巨大的变化,反复有过几次大冰期,其中最近的三次大冰期(即震旦纪大冰期、石炭—二迭纪大冰期和第四纪大冰期)为科学家所公认,在三次大冰期之间为温暖的大间冰期气候。寒冷的冰期同温暖的间冰期相比是短暂的,在整个地球气候史中,大部分时期(占90%以上年代)为温暖气候,比现在温和。
震旦纪大冰期,发生在距今约六亿年以前。亚、欧、非、北美和澳大利亚的大部分地区,都发现了冰碛层,说明这些地方曾发生过具有世界规模的大冰川气候。我国东部和中部广大地区,也有震旦纪冰碛层,说明这里也曾经历过寒冷的大冰期。
寒武纪—石炭纪大间冰期,距今约3~6亿年,当时整个世界气候都比较温暖。特别是石炭纪是古气候中典型的温和湿润气候,森林面积极广,最后形成丰富的煤矿,树木也缺少年轮,说明气候具有海洋性特征。在我国石炭纪时期全处在热带气候条件下,但到石炭纪后期,从北到南出现湿润带、干燥带和热带三个气候带。
石炭—二迭纪大冰期,距今2~3亿年,主要是在南半球,北半球除印度外,目前尚未找到可靠的冰川遗迹,当时我国气候仍有温暖湿润气候带、干燥气候带和炎热潮湿气候带三个气候带。
三迭—第三纪大间冰期,距今约200万年~2亿年。整个中生代气候温暖,到新生代的第三纪世界气候更趋暖化,格陵兰也有温带树种。三迭纪时期,我国西部和西北部普遍为干燥气候;到侏罗纪,我国地层普遍分布着煤、粘土和耐火粘土等,说明当时是在湿润气候控制之下。侏罗纪后期到白垩纪是干燥气候发展的时期,当时我国曾出现一条明显的干燥带,西起天山、甘肃,南伸至大渡河下游到江西南部,都有干燥气候条件下的石膏发育。到了第三纪,我国的沉积物大多带有红色,说明当时气候比较炎热。第三纪末期,世界气温普遍下降,整个北半球喜热植物逐渐南退。
第四纪大冰期,约始于200万年前。大冰期中仍然是冷暖干湿交替出现的,当寒冷时期,即亚冰期,气温比现代气温平均约低8~12℃,高纬度地区为冰川覆盖,如最大的一次亚冰期(里斯冰期),世界大陆有十分之二、三的面积为冰川所覆盖。当时北半球有三个主要大陆冰川中心,即斯堪的纳维亚冰川中心,其冰流曾南伸到北纬51°左右;格陵兰冰川中心,其冰流也曾南伸到北纬38°左右;西伯利亚冰川中心,冰层分布于北纬60°~70°之间,有时可达北纬50°附近的贝加尔湖。冰川扩张,气候带南迁,生物群落也随之南移,如里斯冰期时,北方动物南迁,在克里木的旧石器时代(距今25万年以前)地层中曾发现过北极狐和北极鹿化石。
两个亚冰期之间的亚间冰期,气候比现代温暖,北极气候比现代约高出10℃以上,低纬度气温也比现代高℃左右。原覆盖在中纬度的冰盖消失了,退缩到极地区域,甚至极地的冰盖也消失了。冰盖退缩或消失,气候带北移,生物群落也随之北移,如北冰洋沿岸也有虎、麝香牛等喜热动物群活动,喜暖植物可一直分布到北极圈。

5、相比较而言哪个丑

第二个好看,阳光,发型干净利落,,,,第一张衣服老气,发型有待整理

6、中生代的天气

中生代约在2.3亿年到7千万年前之间,内分三迭、侏罗和白垩三个纪。

该时百期的主要气候特征有:

经过燕山运动后,地球上海陆配置基本完成,因此气候带在中生代晚度期已基本形成,从气候演化看,以干湿交替为特征,正因为这种新的气候条件,促进了中生代生物大飞跃。三迭纪时,受印支运动影响,海水在全球范围内退却,出现了干燥气候,生物为适应这回一环境,在发展中又出现多次飞跃。侏罗纪时这种湿润气候,使地球上森林密茂,因此侏罗纪是世界上的一个重要答成煤期。同时海洋浮游生物也大量繁殖,因此也是重要的石油成矿期。

7、中生代、古生代是什么时期,有什么特点?

古生代属于显生宙,上一个代是新元古代,下一个代是中生代。古生代包括了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 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又合称晚古生代。古生代(Paleozoic era)——地质年代的第3个代(第1、2个代分别是太古代和元古代)。约开始于5.7亿年前,结束于2.3亿年前。古生代共有6个纪(Period),一般分为早、晚古生代。早古生代包括寒武纪(Cambrian 5.4亿年前)、奥陶纪(Ordovician 5亿年前)和志留纪(Silurian 4.35亿年前),晚古生代包括泥盆纪(Devonian 4.05亿年前)、石炭纪(Carboniferous 3.55亿年前)和二叠纪(Permian 2.95亿年前)。动物群以海生无脊椎动物中的三叶虫、软体动物和棘皮动物最繁盛。在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相继出现低等鱼类、古两栖类和古爬行类动物。鱼类在泥盆纪达于全盛。石炭纪和二叠纪昆虫和两栖类繁盛。古植物在古生代早期以海生藻类为主,至志留纪末期,原始植物开始登上陆地。泥盆纪以裸蕨植物为主。石炭纪和二叠纪时,蕨类植物特别繁盛,形成茂密的森林,是重要的成煤期。中生代(英文名:Mesozoic Era;时间:距今约2.5亿年~距今约6500万年)显生宙第二个代,晚于古生代,早于新生代。这一时期形成的地层称中生界。中生代名称是由英国地质学家J.菲利普斯于1841年首先提出来的,是表示这个时代的生物具有古生代和新生代之间的中间性质。中生代从二叠纪-三叠纪灭绝事件开始,到白垩纪-第三纪灭绝事件为止。自老至新中生代包括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中生代时,爬行动物(恐龙类、色龙类、翼龙类等)空前繁盛,故有爬行动物时代之称,或称恐龙时代。中生代时出现鸟类和哺乳类动物。海生无脊椎动物以菊石类繁盛为特征,故也称菊石时代。淡水无脊椎动物,随着陆地的不断扩大,河湖遍布的有利条件,双壳类、腹足类、叶肢介、介形虫等大量发展,这些门类对陆相地层的划分、对比非常重要。中生代植物,以真蕨类和裸子植物最繁盛。到中生代末,被子植物取代了裸子植物而居重要地位。中生代末发生著名的生物绝灭事件,特别是恐龙类绝灭,菊石类全部绝灭。有人认为生物绝灭事件与地外小天体撞击地球有关,但真正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确定。古生代时的盘古大陆分裂成南北两片。北部大陆开始分为北美和欧亚大陆,但是没有完全分开。南部大陆开始分为南美,非洲,澳洲和南极洲,只有澳洲没有和南极洲完全分裂。古生代末期,联合古陆的形成,使全球陆地面积扩大,陆相沉积分布广泛。中生代中、晚期,联合古陆逐渐解体和新大洋形成,至中生代末 ,形成欧亚 、北美 、南美、非洲、澳大利亚、南极洲和印度等独立陆块。并在其间相隔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极海。中生代中、晚期,各板块漂移加速,在具有缓冲带的洋、陆壳的接触带上缓冲、挤压,导致著名的燕山运动(或称太平洋运动),形成规模宏大的环太平洋岩浆岩带、地体增生带和多种内生金属、非金属矿带。中生代气候总体处于温暖状态,通常只有热带、亚热带和温带的差异。

8、中生代的气候

<

9、中生代的古气候

中国中生代气候变化与全球气候变化规律一致。早、中三叠世为干燥气候时期,在南方出现飞仙关组杂色沉积和后期的含石膏沉积,在北方出现紫红色、杂色碎屑-泥质沉积。晚三叠世—中侏罗世早期,南、北方普遍发育含煤沉积,为潮湿气候期,其中北方植物群以真蕨类和银杏类为主,松柏类次之,苏铁类比较贫乏,为温暖潮湿气候区,而南方植物群以苏铁类最为发育,真蕨类、银杏类和松柏类均次之,说明当时气候为湿润的热带、亚热带特征。中侏罗世晚期—晚白垩世,干湿气候带分界线逐渐北移。分界线向北移至东北南部,东北北部为温带成煤气候区,东北南部、华北、西北地区为温带半干旱、半潮湿气候。晚白垩世,潮湿气候区进一步向北退缩。华南、西南地区一直为热带、亚热带干旱气候,是盐矿重要的成矿期。

与相比较而言中生代的气候相关的内容

其他城市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