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气候百科 > 亚洲季风气候降水受什么影响

亚洲季风气候降水受什么影响

发布时间:2021-06-29 10:31:29

1、亚洲季风气候的形成,主要影响他的因素是

中国的大部分地区位于北温带,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适宜人类居住与生存。大陆性季风气候是中国气候的主要特点。每年9月至次年4月,干寒的冬季风从西伯利亚和蒙古高原吹来,寒冷干燥,南北温差甚大。每年的4月至9月,暖湿的夏季风从东部和南部海洋吹来,普遍高温多雨,南北温差甚小。中国从南至北呈现出赤道带、热带、亚热带、暖温带、温带、寒温带六个温度带;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各地年平均降水量差异很大,东南沿海可达1500毫米以上,西北内陆只有200毫米以下。

形成原因

关于季风的成因问题,有人认为是海陆间热力差异以及这种差异的季节变化造成的;有人则认为是由行星风带的季节位移所致。我国的一些气候工作者认为,季风现象是海陆分布的热力作用、大气环流的季节变化和具体地形等三因子共同影响下的综合现象。例如印度季风之所以特别显著和稳定,是由于海陆分布所引起的季风和行星风带的季节变化正好是一致的。冬季印度在冷高压的南面,又处于信风带的位置上,因此印度东北季风特别稳定;夏季印度在热低压的南面,又处于赤道槽北移时西南风经过的地方,因此,西南季风也特别稳定。

由于亚洲是位于地球上最大陆块一亚欧大陆的东部,与面积最大的海洋—太平洋以及印度洋的紧密邻接,以及高空行星环流的季节变化和青藏高原的地形作用,遂形成亚洲特有的季风环流系统。冬夏海陆热力差异,引起海陆大气活动中心(即高低气压活动中心)的季节变化,使季风风向发生有规律的季节转换。

冬季,亚洲陆地辐射冷却很快,形成干冷的西伯利亚高压(又称蒙古高压),在北太平洋面上为冷湿的阿留申低压,二者都非常发育,尤其是前者势力十分强大,几乎控制全部亚洲大陆。它是大陆反气旋的中心和干冷的极地大陆气团源地,也是冬季大陆季风的源地。由于冬季副热带高压与大陆高压连成一片,二者复合,势力强大,成为亚洲大陆冬半年气候的主宰。高压干冷气流向外吹散,在太平洋沿岸冬季盛行西北风,印度洋沿岸为东北风,这就是东亚和南亚的冬季风,具有晴朗严寒、干燥等冬季高压天气特征。冬季风为干燥陆风,一般不易降水,但吹到日本的西北风,能形成大风雪。侵入长江以南地区的暧海变性极地大陆气团,能形成冬春阴暖或降雨天气。青藏高原,冬季阻挡西风气流,使之分为南北两支,形成北脊南槽的环流形势。由于高原北面高压脊的存在,十分有利于冬季风的南下,使冬季风影响加强,造成我国冬季的寒冷气候;而高原南面的低压槽,由于槽前带来大量的暖湿气流,对我国南方天气气候的影响也很大。又由于高原的阻挡,使高原北侧的南疆和河西一带,冬季干冷;而南侧印缅一带冷空气活动少,冬季干暖。青藏高原在冬季又是个冷源,这将加强高原邻近地区的下沉气流,从而也就加强了冬季季风环流。

夏季,亚洲大陆为热低压所控制,低压中心在印度西北、伊朗南部和阿拉伯,且与赤道低压连为一体。这时夏威夷高压西伸北进,势力最强,范围最大,因此就形成了从北太平洋高压的西部边缘吹向亚洲东部的东南季风。这就是东亚的夏季风,它是源于热带海洋气团的暖湿气流,夏季时对亚洲大陆影响最大。亚洲南部,这时由于行星风带北移,赤道低压移到北半球,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跨越赤道后转为西南风,这就是南亚的夏季风。当西南季风到达孟加拉湾再向北推进时,受阻于青藏高原而分为两支:一支沿喜马拉雅山向西,进而维持了印度西北部的热低压;另一支沿山脉走向,流向我国,扩大了西南季风对我国的影响范围。夏季时青藏高原对周围自由大气来说是热源,这必然要加强高原邻近地区的季风低压,从而起了加强夏季风的作用。
回答者:油漆工 - 举人 四级 3-17 16:39

季风气候
季风气候是大陆性气候与海洋性气候的混合型。夏季受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的影响,高温潮湿多雨,气候具有海洋性。冬季受来自大陆的干冷气流的影响,气候寒冷,干燥少雨,气候具有大陆性。

在季风气候条件下,夏季暖热,冬季寒冷。因此,气温年较差比海洋气候大。最冷月出现了1月,表现出大陆性气候特点,最热月出现在7~8月,秋季气温高于春季气温,又表现出海洋性气候特点。例如长沙,年较差24.6℃,最冷月1月平均温度4.7℃,最热月为7~8月。从月平均值来看,7月平均为29.3℃,8月平均28.7℃,7月只比8月高0.6℃,实际上在1951~1980年的30年中,有1/3的年份是8月温度高于7月,况且从平均最高温度看,则以8月最热,为31.2℃。再以南京为便,年较差为26.0℃,1月最冷,平均2.0℃,最热也在7~8月,7月平均28.0℃,8月平均27.8℃,从1951~1980年30年间,有14年是8月平均温度高于7月,平均最高温度也是8月最热,为30.5℃。

在季风气候条件下,夏季潮湿多雨,冬季干燥少雨。例如长沙年降水量1390毫米,3~8月就占71%;南京年降水量1031毫米,4~9月占74%;在季风气候条件下,降水量的多少,雨季的早晚,完全决定于季风进退的早晚和强弱。例如,长沙的雨季就比南京早一个月,到华北,雨季只6~8月,甚至只有7~8月是雨季。雨季的长短与夏季风控制有关系。在季风气候条件下,雨量极不稳定,逐年变化很大。在长沙,多雨年比少雨年的雨量多两部,南京则多三倍,北京更超过五倍。所以,在季风气候条件下,水旱灾害频繁,是对人们生产和生活极不利的一面。

季风气候的高温与多雨时期基本一致,虽然不免有闷热难熬之苦,却对发展农业十分有利。因为在作物生长旺盛,最需要水分的时候能有充足的雨水供应。

参考资料:http://.baidu.com/question/4989183.html
33

2、亚洲的季风气候的降水特点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

3、亚洲季风气候降水不稳定的补救措施?

季风气候本来就具有不确定性。影响降水的主要是夏季风,夏季风强,降水多,容易出现洪涝灾害。夏季风弱,降水少,容易干旱。如果降水极少,可以人工降雨,用干冰等催化剂,外因降雨。

4、亚洲受季风气候的影响,易发生旱涝灾害,其频繁多发的地区主要在哪

亚洲的季风类型有3种,这里以纬度的高低分别解释:
1.热带季风气候。这个气候主要分布在南亚地区、中南半岛上和菲律宾群岛。
2. 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我国江淮地区及其南部和青藏高原东部地区、朝鲜半岛南部、日本的九州岛、四国岛和本州岛南部。
3. 温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我国江淮以北黄土高原以东至俄罗斯堪察加半岛的沿海地区、日本的本州岛北部和北海道岛。
季风气候易发生旱涝灾害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季风的不稳定性造成的。以我国为例,在东南季风较强时期,由于季风前进速度过快,导致我过南方地区发生干旱、而北方地区由于过早降水和降水过量易形成洪涝灾害。日过东南季风较弱,则暖湿的云雨则停留在南方地区,导致南涝北旱。
另外,热带季风由于在热带地区,只有干季和湿季的区分,在干季,有长时间未下雨,加上热带地区高温作用,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形成干旱。而到了湿季,降水过程十分明显,许多低洼地形(比如恒河流域)极易发生洪涝灾害。
我用的是高中地理知识,希望能符合要求的答案。

5、什么是季风气候,季风是如何影响降雨?

您好:
=====================================================================
季风气候(monsoon climate)

============ 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或气压带风带随季节移动而引起的大范围地区的盛行风随季节而改变的现象
==========================================

季风如何影响降雨:

1 夏季受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的影响,高温潮湿多雨,气候具有海洋性。

2 冬季受来自大陆的干冷气流的影响,气候寒冷,干燥少雨,气候具有大陆性。

3 在季风气候条件下,降水量的多少,雨季的早晚,完全决定于季风进退的早晚和强弱。

4 由于季风强弱与进退时间每年不一,造成降水量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有时候比较集中造成---夏季暴雨

5 季风气候的高温与多雨时期基本一致,雨热同期
=================================

=========以上仅仅个人归纳 如有错误敬请修正=====================================================================

6、降水量受什么因素的影响?

降水量受很多因素影响:纬度、内陆/沿海、大陆西岸/东岸、大陆/岛屿等等等等
降雨分三种,其中一种是地形雨,就是暖湿气流沿着山体迎风坡爬升,温度下降,造成降雨

7、亚洲的什么是季风气候分布最广的容易造成什么灾害?

亚洲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分布最广的容易造成旱涝灾害。
亚洲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其中亚洲东部和南部属于季风气候,夏季降水要受季风影响明显。一般说来,夏季风强的年份,从海洋上带来的水汽多,降水越多;反之,夏季风弱的年份,降水越少。如果降水过多,就可能造成洪涝灾害;反之,降水过少,就可能形成旱害。因此,亚洲东部和南部,常受夏季风影响而易发生旱涝灾害。
(1)亚洲气候特点: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2)亚洲共有9种气候类型:亚洲分布最广的气候是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在中部,中部还有高原山地气候;亚洲东部是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南部是热带季风气候和南部岛屿的热带雨林气候;西部是地中海气候和亚热带和热带沙漠气候;北部是寒带气候。
亚洲大陆跨寒、温、热三带。气候的主要特征是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季风气候典型和大陆性显著。东亚东南半部是湿润的温带和亚热带季风区,东南亚和南亚是湿润的热带季风区。中亚、西亚和东亚内陆为干旱地区。以上湿润季风区与内陆干旱区之间,以及北亚的大部分为半湿润半干旱地区。
亚洲大部分地区冬季气温很低,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的地区约占全洲面积的2/3,上扬斯克和奥伊米亚康一带,1月平均气温低达-50℃以下,奥伊米亚康极端最低气温曾低达-71℃,是北半球气温最低的地方,被称为北半球的寒极区。夏季普遍增温,最热月平均气温除北冰洋沿岸在10℃以下外,其余地区均在10~15℃之间。20℃以上的地区约占全洲面积的50%。

8、降水都受什么气象因素影响

降水的影响

地形对降水分布的影响十分复杂,高大地形如青藏高原对亚洲降水分布影响范围极广,据最新气候模式研究结果:如果没有青藏高原存在,夏季的西南季风只能到达印度洋的南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是偏西风和西北风,受下沉气流控制。因此大陆将是水汽很少的干燥气候,即使印度和缅甸,也不会有现在这样的充沛雨量。而青藏高原的存在,对大规模气流的影响,首先诱使热带西南季风向印度、缅甸侵袭,造成高原雨季,同时西南季风的一部分长驱深入,到达我国东部形成江南雨区。如果没有青藏高原,那我国西部的干旱将更为严重,东部也将属于干旱气候。在青藏高原隆起之前,大约距今几干万年以前,从我国北方到长江流域都是广阔的干旱气候带,在喜马拉亚造山运动以后,距近几百万年时,大高原抬升,才建立了亚洲的季风气候。

地形对降水分布的影响还与坡向和高度有密切关系。当海洋气流与山地坡向垂直或交角较大时,则迎风坡多成为“雨坡”,背风坡则成为“雨影”区域,这可以从北美洲加利福尼亚海岸的圣克鲁斯附近到内华达高原一线地形与年降雨量之间的关系看出。当地盛行西风,自太平洋吹来,正好与南北行的海岸山脉垂直相交,在迎风坡气流上升,至山顶降水量达第一高峰。背风坡气流下沉,降水量即锐减。

当西来气流翻越内华达山脉后已经变得很干燥,因此内华达高原所获得的降水量只有170mm,比迎风坡少90%以上。再例如在夏季在青藏高原南坡正当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量特丰,最著名的如乞拉朋齐其年平均降水量超过11000mm,最多年降水量高达26461.2mm,其中7月份的降水量就有9300mm。西南季风到达高原上空时,水分已经大大减少,因此高原夏季雨量不大。例如地处喜马拉雅山脉主峰北麓的定日,海拔约为4300m,年降水量仅为318.5mm,再跨过高原,降水量更少于100mm。

在迎风山地,由山足向上,降水量起初是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递增的,达到一定高度降水量最大。过此高度后,降水量又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递减,此一定高度称为最大降水量高度(H)。H所在的高度因气候条件和地区而异,一般是气候愈潮湿,大气层结愈不稳定,H愈低。例如印度西南沿海山地空气异常潮湿,其最大降水高度H一般都在500—700m之间。我国皖浙山地如黄山、天目山其H大致在1000m左右。气候干燥的新疆山地H则出现在2000—4000m间。西藏高原H从高原外围向内部逐渐增高。在几个主要水汽来向的迎风面H皆在2000m以下,其中喜马拉亚山西端和印度北部最大降水高度H仅在1500m左右。高原内部因气候干燥大部分地区H都在5000m左右(图略)。

综上所述,高大山脉不仅本身具有特别的气候特征,而且还影响邻近地区的气候。有些山脉可以阻障或改变气流的活动情况,使北来的寒潮不易南下,南来的暖流滞缓北上,又可使湿润气团的水分在迎风坡大量成为降水降落,背风坡则变得异常干燥。所以在山脉两侧的气候可以出现极大的差异,往往成为气候区域的分界线。我国秦岭山脉就是一个佳例。秦岭山脉横亘东西,其一般高度约在2000—3000m,使冬季风的南下与夏季风的北上受到阻障,使华北、华中气候显然不同,成为我国北亚热带与南温带气候的重要分界线。

9、亚洲季风气候的形成,主要受什么的影响?

亚洲的季风气候主要是受巨大的海陆热力性质影响、地形因素影响(如孟加拉湾的水汽通道)以及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纬度位置的影响(副高纬度偏北盛夏北方易涝,南方地区易旱。反之副高纬度偏南,则会造成北旱南涝的局面)。

与亚洲季风气候降水受什么影响相关的内容

其他城市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