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年级科学空气在哪里教学视频实录
在哪里能找到空气在哪里的视频
2、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今天天气怎么样优秀课录像
教学目标:
1、知道可以用气温、湿度、降水量、气压、风力、风向等来描述天气。
2、知道了解天气情况的常用途径。
3、能够自己设计符号来表达天气情况,认识常见的天气符号。
4、意识到天气与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
教学对象分析:
小学生对天气变化并不陌生,他们的生活与学习经常受到天气的影响,由于生活经验的积累以及家长的指点,他们或多或少都对天气有所认识和了解。本课作为本单元的第一课,一方面引出单元研究主题,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关注天气现象、了解天气变化,认识天气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使学生学习关注生活,从生活中学习科学。另一方面,以关心天气变化为重心,过渡到认识天气预报和设计气象符号,激发学生的创作力和想象力。
教学媒体的选择和设计:
1、课前播放教师到禄市黄花梨基地游玩的照片,调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启发学生思考当时关注的问题,引出探究话题,让学生进入学习天气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播放各种天气的图片,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经历的各种天气状况,有没有影响自己的生活学习等。
3、手机拨打“12121”,收听广安本地天气预报,引起学生的共鸣,并以此让学生知道预报天气包括哪些内容。
4、出示各种常见的天气符号,并与自己设计的天气符号作比较,从而突破教学难点,正确认识各种天气符号。
5、播放现代天气情况获得的途径,让学生更形象地知道天气预报获得的渠道,了解气象工作者的工作情形。
6、播放古代劳动人民长期积累的天气谚语,让学生明白古代的劳动人民主要是通过观察动植物以及自然现象的变化来预测天气,从而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智慧。
教学准备:课前让学生搜集关于天气的谚语或能预测天气的现象及相关资料。教师主要准备相关课件、天气符号设计表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课件:大屏幕上出现美丽的梨花和教师本人在梨花丛中留影的照片,学生不时发出一声声惊叹。
设计意图:播放教师本人到本地游玩的照片,能有效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能激起学生对科学知识强烈的探究意识,引出天气的重要性,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师:同学们,认识照片上的人吗?
生:认识,是李老师。
师:知道照片上的地方是哪里吗?
生:禄市黄花梨基地
师:这是老师假期到黄花梨基地去玩时的留影,那时满山都是梨花,可美了。同学们想去吗?可是在去之前,要做一些准备,你认为要做哪些准备呢?
生:带上好吃的
生:准备水
生:要看下天气,要是下雨就不能出去玩了
师:出去游玩时,首先我们要关注一下天气。如果遇上下雨那多扫兴啊。
二、认识天气与我们生活之间存在密切关系
师:天气的好坏,往往会影响到某个活动的正常进行,请同学们再想一想,在什么情况下,还有谁同样会关心天气呢?
生:出去旅游的人
生:种地的农民
生:我爸爸是司机,他会关心天气
生:妈妈卖衣服,也会关心天气,天气好,逛街的人多,生意就好。
……
师:除了同学们说的这些人关心天气,他们也同样关心天气。
出示幻灯,播放图片(训练比赛的运动员、在太空旅行的宇航员……)
师:看来,天气与我们的生活密切联系,让我们共同关注天气。同学们,今天天气怎么样啊?(板书课题:今天天气怎么样)
生:今天阴(板书:阴)
生:有云(板书:多云)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除了会遇到像这样的天气状况,还会遇到怎样的天气状况呢?谁说说。
生:出太阳
师:出太阳就是晴(板书:晴)
生:下雨(板书:雨)
生:打雷、闪电(板书:雷阵雨)
生:下雪(板书:雪)
……(生交流,师相机板书各种天气状况)
点评:学生对于天气观察往往是无意识的。在他们的头脑中,天气只是停留在最直接的阴、晴、雨、雪上。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使学生逐渐意识到天气是复杂多变的,某种天气包含的内容也丰富多样的。针对学生观察粗略的特点,教学中设计了对“今天天气怎么样”的描述,通过归纳总结,指导孩子如何对一个事物进行较为全面的观察,这是一个重要的学习方法。初步了解天气后,学生必然会产生许多问题,设计中因势利导,让学生尽情表述心中的所感、所想、所问
三、小小设计师:设计天气符号
师:刚才同学们用语言交流描述了今天观察到的天气特征。除了用语言外同学们能不能想出更直观、更为形象、简洁明了的方法来描述或表示天气现象呢?
生:画画记录天气的符号
师:现在你们就是一名小小气象工作者,请同学们独立设计(绘画)你想象中的各种天气符号。
(生设计,在学生设计得差不多的时候,请一部分同学把自己设计的符号画在黑板上各种天气相应的词语下。)
师:同学之间交流一下各自设计的符号。
小组交流。
师:请刚才在黑板上画出符号的同学介绍一下自己的设计
生:我画的是一朵云,下面许多小点,表示下雨了。
生:我画的太阳,表示晴
……
师:还有哪些同学把你设计的天气符号展示给大家,
学生通过实物展示台展示自己的设计,教师适当的激励与点评。
师:同学们的想象非常丰富,那我们看看天气预报中的符号是怎么样的,和你的设计是否一样?
师出生幻灯,展示常用天气符号:这是人们常用的天气符号。
师:同学们都抓住了天气的特征,加上了自己的想象,设计非常好。
点评:科学就是要让学生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只有拥有丰富的想象力,才会有创新,科学才会进步。让学生设计想象中的天气符号,既能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能很好增强学生对天气现象的直观理解。
四、了解获取天气信息的方法
师:同学们一般都是通过什么途径来了解天气的呢?
生:看电视
生:上网
生:看报纸
生:短信查询
生:拨打电话
师:天气预报通常是从哪些方面说天气的呢?我们来听听看。
现场用手机拨打12121,通过扩音器让学生听,鼓励学生把听到的重点记录下来。
设计意图:由于学生的年龄特征,他们也许会对一些少儿节目,一些动画片感兴趣,但是他们不会对天气预报关注很多,所以他们对天气预报的内容了解的可能不是很全面,天气预报是从哪些方面描述天气的,他们也可能没有认真的思考分析过,所以在此环节中直接拨打12121,收听一段天气预报,是非常有必要的,让学生带着问题的认真的听天气预报,做记录,培养了学生边听边记的能力。
师:谁来说说天气预报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天气的?
生:介绍了今天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教师板书:气温)
生:今天吹的是南风
师:这就是风向(板书:风向),风有多大呢?
生:南风三到四级。
师:这就是风的大小——风力(板书:风力)
师:除了这些方面之外,如果今天下雨了,会介绍雨量的大小——降水量,(板书:降水量),如果天空有许多云,会介绍云层的情况。(板书:云层)
师:刚才预报员三言两语就把未来几天的天气情况说出来了,显得很轻松,其实这里面凝聚着许许多多气象工作者的辛勤劳动,你们知道他们是怎么了解天气情况的吗?
生:通过卫星。
生:通过观察记录天上的云的情况
……
播放课件:下面,我们来看一段录像,了解一下气象工作者是如何工作的?
设计意图:由于学生的年龄小,知识积累少,对现代人们观测天气的方法不是很了解,一些常用的测量仪器如:百叶箱、雨量器、风向标、风速仪等他们从来都没有接触过,如果只是单纯的出示图片,他们只能从外观上对这些测量仪器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而对于它们的内部结构究竟是什么样的以及它们是怎么观测天气的还是不清楚,所以在这一部分教学中,我亲自来到了我们的气象站并以实况录像的形式给同学们介绍了这些常用的测量仪器
师:看了录像,你有什么感受
生:天气预报需要通过许多高科技才能得到
生:气象工作者的工十分辛苦
……
点评:通过录像把抽象的问题以一个非常形象直观的形式展现给学生,获得真切感受,使他们可以更清晰、更准确、更深刻的了解这一知识点,解决了本课的教学难点,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五、了解、认识简单常用的天气谚语
师:现在通过先进的科学手段能够准确的进行对未来一周的天气进行预报,古代没有先进的科学手段,他们又是怎样预测天气的呢?
生:看到蚂蚁搬家,就知道要下雨了
生:蜻蜓飞得低也要下雨了
师:对,我们的祖先在很早以前就根据长期的对云、动物、天气现象的观察所得出的经验,总结出了许多天气谚语,进行简单的天气预报。同学们知道哪些天气谚语?
生:天上钩钩云,地下水淋淋
生: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生:有雨山戴帽
……
师:老师也收集了一些天气谚语,想和同学们一起分享。
出示幻灯:谚语
师:当我们要掌握了一定的天气谚语,在野外,即使没有天气预报,只要细心观察天气,也能进行天气预测。古代通过观察天气现象进行天气预测在农业、预防疾病和自然灾害、军事上都起到了重要作用。由此我要情不自禁地赞叹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智慧。
点评:追根溯源,“天气预报”早在我国古代就有了,通过出示天气谚语、,让学生感受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智慧,更深刻的认识到天气与人类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六、总结
师:天气对于我们的生活非常的重要。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天气吗?
播放沙尘暴录像。
师:看了这段视频,你有什么体会呢?
生:沙尘暴天气好恐怖哦
生:人们砍掉了很多树,才会造成沙尘暴
生:环境被破坏了,才会出现沙尘暴
师:是啊,人类破坏生态环境,使全球的气候发生了变化,沙尘暴天气的出现,全球气温的变暖,人们已经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因此让我们从现在起有保护环境的意识,有保护环境的行为。
点评:播放沙尘暴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到环境与天气的密切关系,从而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板书设计:
今天天气怎么样
阴 多云 晴 雨 雷阵雨 雪 雾 风 气温
风力风向
(学生设计的天气符号) 降水量
云层
3、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今天天气怎么样教案
1 今天天气怎样
教学目标 1、认识常见的气象符号.
2、知道 150 年前人们预报天气的一些方法.
3、意识到天气对人们工作和生活的影响,关注天气的变化.
教学准备 1、搜集不同年代观测气象的方法.
2、准备设计气象符号的文具.
教学内容
导入新课 1、 假期你们经常随父母出门旅游吗?出行前首先要了解什
2、 在什么情况下不便出门游玩?
自主学习 二次备课
1、 让学生说说今天我去哪里玩?出行前首先要了解什么?
学生汇报.
师生小结,板书:今天天气怎么样
2、 从哪里可以得到关天气的信息?天气预报常从哪些方面说 天气?
学生讨论.回忆天气预报包括的内容,以及获得天气预报的 饿不同渠道.
小组汇报.
师生小结.
认识晴、阴、多云、小雨、风力风向、雪等各种天气符号表示的 含义.
学生自己设计符号,记录各种天气情况.
引导学生认识各种表示天气的符号.
知道学生观看图片,了解现代天气预报的方法.
4、150 多年前,人们是怎样观察天气的?
小组讨论后汇报.(2) 师生小结.
大家想一想谁最关心天气?人们所从事的哪些活动,哪些地方受天气的影响,有哪些影响?分组讨论后汇报.师生小结.
(二) 课后作业.1、 收集和天气有关的词语.2、 设计天气符号.
4、三年级科学空气的作用和特征
1、空气是指地球大气层中的气体混合,因此空气属于混合物,它主要由氮气、氧气、稀有气体(氦、氖、氩、氪、氙、氡、气奥),二氧化碳以及其他物质(如水蒸气、杂质等)组合而成。其中氮气的体积分数约为78%,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21%,稀有气体(氦、氖、氩、氪、氙、氡)的体积分数约为0.934%,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约为0.04%(2017年最新数据),其他物质(如水蒸气、杂质等)的体积分数约为0.002%。空气的成分不是固定的,随着高度的改变、气压的改变,空气的组成比例也会改变。但是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空气是一种单一的物质,直到后来法国科学家拉瓦锡通过实验首先得出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结论。19世纪末,科学家们又通过大量的实验发现,空气里还有氦、氩、氙等稀有气体。
2、在自然状态下空气是无色无味的。它主要由氮气和氧气组成,对人类的生存和生产有重要影响。
3、由于地球有强大的吸引力,使百分之八十的空气集中在离地面平均为十五公里的范围里。这一空气层对人类生活、生产活动影响很大。人们通常所说的大气污染指的是这一范围内的空气污染。
4、空气是地球上的动植物生存的必要条件,动物呼吸、植物光合作用都离不开空气;大气层可以使地球上的温度保持相对稳定,如果没有大气层,白天温度会很高,而夜间温度会很低;臭氧层可以吸收来自太阳的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免受伤害;大气层可以阻止来自太空的高能粒子过多地进入地球,阻止陨石撞击地球,因为陨石与大气摩擦时既可以减速又可以燃烧;风、云、雨、雪的形成都离不开大气;声音的传播要利用空气;降落伞、减速伞和飞机也都利用了空气的作用力。
5、三年级下册科学书五单元看天气的是什么
通过学习看天气理解、掌握
1、依据天气谚语来预报天气。
2、会收集天气谚语等有关天气预报的资料。
3、知道人们是怎样预报天气的,提高学习的兴趣。
4、知道科学探究需要众多的人合作、需要各部门协同作战才能完成。
5、能列举天气变化对动物行为的影响。
6、知道天气谚语是人们长期观察天气现象的经验总结。
6、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今天天气怎么样》PPT课件
教材简析:
这是本单元的第一课,对于本单元的内容起到了引领作用。教材“从今天到哪玩”引起学生对于天气的关注和兴趣,继而展开学习其他天气知识内容。其实三年级学生说到天气一点儿也不感觉到陌生,也能够在他们的记忆力想象得到天气变化对于生活学习的影响。他们对天气的认识和了解大多来自经验的积累和别人的传授,因此这些是不全面的,有的还是不科学的。所以这课首先从引发学生兴趣入手,逐步让学生自觉关注天气现象,掌握天气变化,把天气变化和自己的生活学习紧密结合起来,从生活中学习天气方面的有关知识,其次是把一些天气现象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引入天气预报和气象符号等知识,让学生科学、准时、有效地了解天气变化和人类活动的联系。最后是让学生了解现代和古代人们掌握天气情况的手段与方法。
教学目标:
一、过程与方法:
1、通过猜谜语等活动,让学生初步感知有关天气方面基本知识;
2、通过观看课件等环节让学生知道天气预报的由来,了解现代掌握天气情况的主要途径;
3、组织学生自己自由设计喜欢的天气符号,逐渐让学生掌握常见的天气符号;
4、让学生搜集一些我们当地的天气谚语。
二、知识与技能:
1、了解用气温、湿度、降水量、气压、风力、风向等来描述天气;
2、能够自己设计符号来表达天气情况,认识常见的天气符号;
3、掌握了解天气情况的常用途径和天气预报的由来。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天气的变化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
2、明白天气预报制作过程和知道天气预报不是绝对准确的。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
1、认识一些常见的天气符号;
2、了解获得天气预报的各种途径。
二、难点:
1、知道运用天气指导自己的学习活动;
2、学会用气象符号记录当天的天气变化;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准备:
1、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节目的背景音乐和视频,各种天气的图片。
2、出示各种常见的天气符号和老师设计的符号。
3、介绍近代“天气预报”由来的视频。
4、各种民间天气谚语。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话题。
1、播放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的背景音乐《渔舟唱晚》,烘托课堂气氛,引领学生关注天气。
2、在背景音乐中,和同学们一起猜一猜谜语——“千根线,万根线,掉到河里都不见”。同学们猜出这是什么吗?
3、集体朗诵单元扉页的一段关于“风”的小诗“你见过它吗?你没见过,我也没见过……”
谈话小结:刮风和下雨是我们最为常见的天气现象。
4、提问:有谁能说说看,你都知道还有那些天气情况呢?
播放课件:各种天气现象的图片、声音等。
5、天气情况各种各样,它对我们的生活有没有影响呢?比如说……(组织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相互讨论)
6、提问:那大家来看一下,今天天气怎么样,有没有影响我们?谁来描述一下。(板书:今天天气怎么样)
(设计目的:通过大家熟悉的“天气预报”背景音乐、谜语和诗歌,启发学生回顾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出探究话题——天气。)
二、认识常见天气符号,把握特征并尝试自己设计。
1、谈话:看到书中的同学在准备外出活动之前,首先要了解一下当天当地的天气情况,不然会影响到他们的活动计划的。看来掌握一些天气知识对于我们来说尤为重要,我们一般是从哪里获得天气情况信息的呢?
2、提问:天气预报是从哪些方面来预报天气的?(天气、气温、风力风向、云层)。但是天气情况各种各样,变化无常,用文字写起来太麻烦,能不能用一些简单的符号来表示呢?
3、课件出示常见的天气符号。(1)讲解:就像交通标志一样天气状况也可以用符号表示。(2)说明用符号表示的特点:(板书)简单、直观、方便。
4、谈话:同学们能不能自己当一回设计师,设计出属于自己的天气符号呢?(1)要求:比一比谁的设计合理、科学、简单、好认。(2)图片展示老师自己设计的符号和部分优秀学生设计的符号。
同学们设计的天气符号各有特色,想不想看看电视上的天气符号是什么样的?和自己比较比较。(播放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视频)
5、我们除了用词语、符号能描述天气,还可以用动作、声音表示有些天气现象,请同学上讲台表演“寒冷、炎热、刮风、雷电等”
(设计目的:让学生设计天气符号和动作表示天气,渗透可以用多种形式进行记录观察到的现象的教学理念,通过这样一个活动,调动学生探究的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讲解天气预报符号的目的要让学生掌握有关科学的天气知识。)
三、了解获得天气信息的各种途径。
1、谈话:刚才呀,几位同学表演很到位,下面老师来给同学们讲一个小故事。(播放天气预报由来的视频)。
2、原来天气预报只有150多年的历史,那么在古代人们是怎么了解天气情况的呢?同学们请看课本44页。
(1)从动物、植物的一些反应来获取将来的天气情况。(课件补充一些天气谚语)
(2)观测云层、风、天象等获知天气信息。(补充相关谚语作为学生的积累)
3、提问:现代人们的生活工作节奏都很快,要想获得天气信息,都有哪些途径?组织学生自由讨论,教师适当引领得出结论。(板书:看电视、听广播、读报纸、上网、手机短信、打电话)
4、这些天气信息都是气象工作者辛勤劳动的结果,下面我记来看看他们是怎么样获得天气信息的?带领学生学习课本43页中关于天气预报制作过程的图片。
5、观看一段完整的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视频,全面了解天气预报从哪些方面播报天气的。
(设计目的:课件让学生更加形象地了解天气信息是怎么获取的,掌握一些基本的天气谚语。让学生经历一个天气预报的过程,学生的收获远远比获得一些天气知识更多、更重要。)
四、天气对于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1、讲述故事“西藏登山队准确测出珠穆朗玛峰高度”。(课件出示内容)
2、我们学校去年组织的首届冬季运动会,也要关注天气。
3、引领学生观察书中有关插图。
五、课外实践活动
1、学生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2、用自己设计的符号,记录最近一周天气情况。
7、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下册"气温有多高"课件
学情分析
教学内容:苏教版《科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二课《气温有多高》。
学生分析:本课与《今天天气怎么样》、《雨下得有多大》、《今天刮什么风》、《气候与季节》共同组成《关心天气》这一单元。本课是这一单元第一个指导学生进行测量活动的实践课,课文由如何使用温度计、怎样读写温度、测量和记录气温的实践活动、分析气温变化和思考相关问题这四个环节构成。第一环节,学习怎样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气温。通过引导学生讨论影响测量温度的准确性的因素,指出使用温度计测量的必要性。然后,认识温度计的组成部分,介绍温度计的读写方法和使用方法。这是本课的基础活动也是后面测量活动的基础。第二环节,开展测量气温的实验活动。要求学生在教室时不同地点下的气温,并记录测量结果。第三环节,发现白天气温变化规律。通过观察某地一天的气温变化曲线图,引导学生发现白天早晚气温较低、午后气温较高的规律,明白一天中气温最高时间在午后2点左右,不是在中午12点。引导学生通过自己测量获取数据来验证。第四环节,引导学生懂得测量的标准化及其意义。通过介绍百叶箱的标准、放置位置高低、观测记录时间统一等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为后面降水量、风向、风速测量的打下基础。
教学方法设计
讲授法 演示法 口头练习法 尝试法 实验探究法等
教学目的
过程与方法
1、能够正确地看、读、写温度。
2、能够较准确地测量不同环境下的气温并进行记录。
3、能利用气温变化记录的统计图找出一天中气温变化的规律。
知识与技能
1、懂得看、读、写温度的正确方法。
2、不同环境下气温是有差异的。
3、知道白天气温变化的一般规律是早晚气温低、午后气温高。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
2、有良好的科学观测意识,能实事求是地反映测量结果。
教学重点
学会使用温度计,并能正确读写温度。
教学难点;
1、通过观察记录了解一天中气温变化的规律。
教学准备
1.学生测量气温用的温度计。2.教学课件。3.实验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猜谜语:早穿棉袄午穿纱,晚围火炉吃西瓜,该地盛产哈密爪。(打一中国地名)(新疆)
你从这个谜语中看出了什么?
二、合作探究
1、认识温度计(实物结合课件)
⑴从刚才的谜语中,我们知道了新疆一天中气温的变化。那么大家知道我们教室里现在的气温有多高吗?
⑵测量教室的气温我们要用到什么工具?你见过哪些温度计?(课件出示)
⑶仔细观察每个小组中的温度计,看一看它有哪几部分组成?(课件分解)
⑷你试着看一看现在温度计上的温度是多少?(指明一学生上台示范)
温度计正确的使用方法(课件)
⑸你会认读温度计上的温度吗?尝试一下。
⑹课件互动认读温度计上的温度。
⑺小结:温度计上的温度特点。(课件分解:零度 零上 零下)
(过渡)掌握了温度计的读写,下面每个小组相互合作来完成一个实验。
2、分组实验
测量教室里的气温,并把所测得的数值记录在实验记录表上。
3、学生分组实验,老师巡视并抓拍“镜头”。
4、实物投影:学生实验记录表
为什么在同一地方有些组测出来的数值不太一样,知道是什么原因吗?我们来找一找其中的原因。
(回放刚才抓拍的学生实验镜头)
(过渡)刚才我们在不同的地方测量了一下教室中的气温。知道了在同一时间,不同地点的气温是有差别的。那么气象台的工作人员是怎样是使用温度计来测量气温的呢?我们来看一下他们还要借助什么工具?
5、简介百叶箱(课件)
(自己读一读)你对百叶箱有了哪些更更深入的了解?
7、小结
刚才我们通过实验知道了在同一时间不同地点的气温是有差异的,其实同一地点不同时间的气温也是不一样的。
这是从清晨到傍晚每隔1小时所测的白天的温度,请你仔细观察,看看这一白天中气温变化有什么规律?(早晚气温低,午后气温高)
(过渡)在同一地点不同时间的气温都有很大不同,在世界各地气温之间的差别就更大了,我们来看一看。
8、知识拓展(课件)
世界和中国气温之最。
三、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掌握了如何正确地使用温度计,并学会了利用温度计来测量气温。
请大家下课后利用所学测量方法,坚持测量一天的气温,每隔一小时测一次并做好记录,进一步了解一天中气温的变化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