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气候百科 > 环境气候变化以及什么是全球的热门话题

环境气候变化以及什么是全球的热门话题

发布时间:2021-07-02 21:00:37

1、 全球环境变化及其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近几年来,人类面对酸雨蔓延,暴雨、干旱、泥石流、雪崩、地震等灾难性气候和自然现象频繁发生,物种绝灭,厄尔尼诺现象加剧,越来越恶化的自然环境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一些有识之士一直向全人类呼吁保护自然和环境的重要性。早在1972年,世界科学家们就已经组织起来,向世界宣布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并在斯德哥尔摩发表了《斯德哥尔摩环境宣言》;进入80年代以后,特别是80年代后期,世界灾难性天气经常发生,人类多种新的疾病蔓延,动、植物物种绝灭的加速,热带雨林的持续破坏,厄尔尼诺现象加剧,地球自然环境的保护日益突出。地球是我们的家园,我们只拥有一个地球,现在全球环境问题已经引起了全人类的关注。为了正确预报未来的全球环境变化,就必须准确的掌握全球环境的变化规律。

在研究全球环境变化的过程中,世界各国科学家们已经就以下两个问题达成共识:

(1)认为世界自然环境正在逐步发生变化,而且近一个世纪以来其变化幅度超过了过去;

(2)通过对地球历史的研究,认为地球自然环境的变化有其自身的变化规律和变化周期,人类的活动只是增强或减少了这种变化。

目前,为了解决我们人类面临的自然环境恶化的难题,各国科学家们在各国政府的支持下,设立了许多国际性合作项目,著名的“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简称IGBP)”就是其中之一。这一计划将地球自然环境作为一个整体系统,分解为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地球自然环境是各圈层间相互作用的结果。我们人类希望在对未来环境演化过程中占据主动地位,有意识地避免和减少一些人类持续发展中由于人类活动所造成的灾害,并能预测一些不可避免的自然灾害,将这些自然灾害所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低水平。为了能够准确预报未来人类生存环境的变化趋势和变化范围,首先我们就必须准确的掌握过去地球自然环境的变化规律、变化周期和变化幅度,以现代自然环境的空间分布规律为基点,才能比较准确的预报未来人类生存环境的变化趋势。因此,“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IGBP)”将“过去全球环境变化(简称PAGES)”列为核心项目之一。同时,我国国家科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设立了一系列项目支持我国的全球变化研究,我国政府以此为契机,于1991年在北京由宋健主持召开了“全国气候变化与环境问题学术讨论会”,出席会议的科学家们广泛探讨了全球环境变化问题及我国政府和我国科学家在全球变化研究中应采取的立场、面临的使命和研究任务,会议纪要成为我国国家科委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未来10~20年重点资助的科研领域,同时会议总结报告成为李鹏总理代表我国政府参加巴西里约热内卢各国首脑环境会议的发言纲要。PAGES项目主旨是定量地解释过去地球的环境变化,揭示自然环境变量,从而使我们能够评估地球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的人类影响,通过国内外科学家们的一致协调和努力,寻求得到和解释预测气候模型的有效资料,综合和对比冰芯、大陆古地质记录,是提高古环境科学研究的一致性和基础方法。PAGES项目研究焦点集中在以下五个专门问题:

(1)过去全球的气候和地球的自然环境是怎样变化的?是什么因素引起了或控制了这些变化?怎样得到这些知识让我们了解未来气候和环境的变迁?

(2)人类活动在多大程度上改变了气候和全球的环境?我们怎样动态地解决从自然影响到外部驱动与内部系统导致的人类起源和发展变化?

(3)人类出现之前地球系统的内部条件是什么?

(4)自然温室气体变化的限度是什么?什么是对全球气候系统的自然反馈?在过去的环境变化中温室气体、地表气候和生态系统发生的系列变化是什么?

(5)在社会历史时间尺度中,什么是产生气候变化的重要驱动因素?在十年或百年时间尺度的准稳定气候状态下,是什么引起了灾变气候、环境事件和环境的快速过渡时期?

为了解决以上这五个问题,我们将PAGES分解成以下几个关键部分:①全球古气候和环境变量的研究;②极地地区的古气候和环境变量研究;③过去环境变化与人类相互作用研究;④气候系统敏感性与气候系统模型的研究;⑤各项目间的相互交叉和解释。

目前,国内外科学家们通过十几年对过去全球环境变化的研究,认为在时间尺度上,主要研究第四纪地质时期。第四纪地质时期是地球历史的最后一页,其间发生了一系列主要事件:①地球产生过全球尺度的气候冷暖变化;②地球极地和高山地区曾经产生过大规模的冰川;③全球洋面产生过大幅度振荡和升降变化;④人类的产生及其相伴生的植物、哺乳动物和海洋生物的蓬勃发展。由于气候的冷暖变化,其它环境条件相应发生大规模变化,从而导致了全球环境系统的变迁。现今人类的生存环境是第四纪地质时期开始形成并发展起来的,与之前任何地质时代的自然环境相差甚远,所以我们研究全球环境变化最大时间尺度是第四纪地质时期,即最近300万年以来。其二,由于气候冷暖具有周期性变化,根据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第四纪地质时期曾经有几次大规模冰川发育时期,即冰期,对应的两次冰期之间的温暖时期称为间冰期,研究最后一次间冰期和冰期的全球环境变化规律(即距今15万年以来)是第二种时间尺度。其三,全新世时期(距今10000年以来),人类文明经历了最后一次冰期的锤炼,在全球性气候转暖,动植物繁盛的促使下,产生了前所未有的飞速发展和进步,这是研究的第三时间尺度。最近2000年来,人类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不断改变自然环境,从早期的砍伐森林,耕作农业的兴起,大量捕杀大型食草动物,到工业革命之后对山川河流的改造,自然资源的开采,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作用越来越显著,这时人类活动已经成为引起自然环境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这是研究全球环境变化的第四时间尺度。我们研究过去全球环境变化就是提取第四纪地质时期堆积物中环境因子的时空变化,利用“将今论古”的方法,恢复当时的全球环境的空间分布。通过各国科学家们的努力,已经确认气候变化是控制全球环境变化的主导因子之一。现在对黄土、冰芯、深海沉积物、湖泊沉积物和岩溶堆积物(五种第四纪堆积物)这五个能够反映过去全球环境变化的关键领域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并且在黄土、冰芯、深海沉积物这三个方面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国际公认的完整的高分辨率的古气候变化系列,因而使世界古气候和过去全球环境变化研究达到了一个新高度。

湖泊沉积物连续,沉积厚度大,而且分布在地球大陆内各个不同的纬度和地域范围,这样为进行全球对比成为可能,湖泊不仅是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等各圈层作用的连接点,还是人类活动的聚居地,环境信息含量丰富。正因为如此,1995年在德国召开的国际第四纪学术讨论会上,与会的各国科学家密切关注着湖泊沉积物的古气候和古环境变化的研究动态和前沿问题,并且认为今后几年内对湖泊地区的气候变化、环境变化及其人地关系的研究将成为过去全球变化研究新的增长点和突破的热点问题。

2、全球十大环境问题是什么?

1.全球气候变暖是一种和自然有关的现象,是由于温室效应不断积累,导致地气系统吸收与发射的能量不平衡,能量不断在地气系统累积,从而导致温度上升,造成全球气候变暖。

由于人们焚烧化石燃料,如石油,煤炭等,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即温室气体,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透过性,而对地球发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吸收性,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导致地球温度上升,即温室效应。

全球变暖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不仅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还威胁人类的生存。

2.臭氧层耗竭是指高空25千米附近臭氧密集层中臭氧被损耗、破坏而稀薄的现象。即臭氧层破坏。

臭氧浓度较高的大气层约在10~50公里范围内,在25公里处浓度最大,形成了平均厚度为3毫米的臭氧层,它能吸收太阳紫外辐射,给地球提供了防护紫外线的屏蔽,并将能量贮存在上层大气,起了调节气候的作用。

臭氧层的破坏会使过量的紫外辐射到达地面,造成健康危害;使平流层温度发生变化,导致地球气候异常,影响植物生长、生态的平衡等后果。

3.生物多样性概念 生物多样性biodiversity是指一定范围内多种多样活的有机体(动物、植物、微生物) 有规律地结合所构成稳定的生态综合体。

4.酸雨为酸性沉降中的湿沉降,酸性沉降可分为「湿沉降」与「干沉降」两大类,前者指的是所有气状污染物或粒状污染物,随着雨 、 雪 、 雾或雹等降水形态而落到地面者,后者则是指在不下雨的日子,从空中降下来的落尘所带的酸性物质而言。 酸雨又分硝酸型酸雨和硫酸型酸雨。

5.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对维持陆地生态平衡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是,最近100多年来,人类对森林的破坏达到了十分惊人的程度。

人类文明初期地球陆地的2/3被森林所覆盖,约为76亿公顷;19世纪中期减少到56亿公顷;20世纪末期锐减到34.4亿公顷,森林覆盖率下降到27%。

森林锐减直接导致了全球六大生态危机。

6.土地荒漠化就是指土地退化,也叫“沙漠化”。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对荒漠化的概念作了这样的定义:"荒漠化是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等因素,使干旱、半干旱和具有干旱灾害的半湿润地区的土地发生了退化。

土地沙漠化简单地说土地沙漠化就是指土地退化,也叫“沙漠化”。

7.大气污染是指大气中一些物质的含量达到有害的程度以至破坏生态系统和人类正常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对人或物造成危害的现象。

大气污染物由人为源或者天然源进入大气(输入),参与大气的循环过程,经过一定的滞留时间之后,又通过大气中的化学反应、生物活动和物理沉降从大气中去除(输出)。

如果输出的速率小于输入的速率,就会在大气中相对集聚,造成大气中某种物质的浓度升高。当浓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就会直接或间接地对人、生物或材料等造成急性、慢性危害,大气就被污染了。

8.海洋污染(marine pollution)通常是指人类改变了海洋原来的状态,使海洋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有害物质进入海洋环境而造成的污染,会损害生物资源,危害人类健康,妨碍捕鱼和人类在海上的其他活动,损坏海水质量和环境质量等。

海洋面积辽阔,储水量巨大,因而长期以来是地球上最稳定的生态系统。由陆地流入海洋的各种物质被海洋接纳,而海洋本身却没有发生显著的变化。然而近几十年,随着世界工业的发展,海洋的污染也日趋严重,使局部海域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并有继续扩展的趋势。

9.水体污染:当进入水体的污染物质超过了水体的环境容量或水体的自净能力,使水质变坏,从而破坏了水体的原有价值和作用的现象,称为水体污染水体污染的原因有两类:一是自然的,二是人为的。

特殊的地质条件使某种化学元素大量富集、天然植物在腐烂时产生某些有害物质、雨水降到地面后挟带各种物质流人水体等造成的水体污染,都属于自然污染。

10.固体废物按来源大致可分为生活垃圾、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三种。此外,还有农业固体废物、建筑废料及弃土。固体废物如不加妥善收集、利用和处理处置将会污染大气、水体和土壤,危害人体健康。

3、全球环境问题有哪些?

普遍引起全球关注的环百境问题主要有:全球气候变化、酸雨污染、臭氧层耗损、有毒有害度化学品和废物越境转移和扩知散、生物多样性的锐减、海洋污染等。还有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道的生态环境专问题.如水污染和水资源短缺、土地退化、沙漠化、水土属流失、森林减少等。

4、全球10大环境问题是什么?

一、全球10大环境问题: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酸雨蔓延,森林锐减,土地荒漠化,大气污染,水体污染,海洋污染,固体废物污染。

二、我国环境状况

1、大气污染属煤烟型污染,以尘和酸雨危害最大,污染程度在加剧。

2、酸雨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地区及四川盆地。华中地区酸雨污染最重。

3、江河湖库水域普遍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除部分内陆河流和大型水库外,污染成加重趋势,工业发达城镇附近的水域污染尤为突出。

4、七大水系(珠江、长江、黄河、淮河、海滦河、辽河、松花江)中,黄河流域、松花江、辽河流域水污染严重。

5、大淡水湖泊总磷、总氮污染面广,富营养化严重。

6、四大海区以渤海和东海污染较重,南海较轻。

7、渔业水域生态环境恶化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并呈加重趋势。

8、城市环境污染呈加重趋势。

9、城市地面水污染普遍严重,呈恶化趋势。绝大多数河流均受到不同程度污染。

10、全国2/3的河流和1000多万公顷农田被污染。

(4)环境气候变化以及什么是全球的热门话题扩展资料:

全球10大环境问题的解决方法:

1.转变经济发展模式

转变经济发展模式,从本质上说,就是从黑色发展模式转向绿色发展模式。它包含四个相互关联和互补的方面:一是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二是建立环境友好型社会;三是大力提倡循环经济;四是积极发展低碳经济。特别是后者,既是新生事物,更是新的发展方式。

2.加强科学研究

这里所说的科学研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环境问题的研究,是指对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对自然环境的破坏程度以及对策等方面的研究;是对环境技术的研究,如清洁能源、新型材料以及在节能减排技术等方面。针对环境问题和环境技术的科学研究面临三个方面的困难:一是资金问题;二是人员问题;三是技术转让和信息共享问题。

3.加强环保教育,改变人们的生活、消费观念

国际社会普遍认为,贫困和过度消费导致人类无节制地开发和破坏自然资源,这是造成环境恶化的罪魁祸首。富裕的人们追求高消费,使环境污染加剧;贫困的人们一边忍受着最恶劣的环境,一边还要为改善基本的生活条件过度地开采地球的有限资源。人们首先需要满足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于是消费地球的生态环境资源.这一点无可厚非工业文明之前,人类的消费和地球的自我恢复能够维持一个基本的平衡:进入工业文明之后,这一平衡被打破首先是因为人口不断增加,其次是人类不满足于基本生存需要,不断追求更高级别的享受甚至奢侈的生活,人类和地球的供给平衡被打破,世界环境开始不断遭到破坏 。

5、气候变化为什么会成为近年来最“热”的全球话题之一?

?

6、气候变化为什么是一全球性问题

气候变化(Climate change)
气候变化是指气候平均状态统计学意义上的巨大改变或者持续较长一段时间(典型的为10年或更长)的气候变动。
什么是气候变化?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第一款中,将“气候变化”定义为:“经过相当一段时间的观察,在自然气候变化之外由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地改变全球大气组成所导致的气候改变。”UNFCCC因此将因人类活动而改变大气组成的“气候变化”与归因于自然原因的“气候变率”区分开来。
造成气候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气候变化的原因可能是自然的内部进程,或是外部强迫,或者是人为地持续对大气组成成分和土地利用的改变。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在人为因素中,主要是由于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特别是发达国家工业化过程的经济活动引起的。化石燃料燃烧和毁林、土地利用变化等人类活动所排放温室气体导致大气温室气体浓度大幅增加,温室效应增强,从而引起全球气候变暖。据美国橡树岭实验室研究报告,自1750年以来,全球累计排放了1万多亿吨二氧化碳,其中发达国家排放约占80%。 气候变化会带来哪些影响? 气候变化导致灾害性气候事件频发,冰川和积雪融化加速,水资源分布失衡,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气候变化还引起海平面上升,沿海地区遭受洪涝、风暴等自然灾害影响更为严重,小岛屿国家和沿海低洼地带甚至面临被淹没的威胁。气候变化对农、林、牧、渔等经济社会活动都会产生不利影响,加剧疾病传播,威胁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报告,如果温度升高超过2.5℃,全球所有区域都可能遭受不利影响,发展中国家所受损失尤为严重;如果升温4℃,则可能对全球生态系统带来不可逆的损害,造成全球经济重大损失。据2006年我国发布的《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气候变化对我国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农业、水资源、自然生态系统和海岸带等方面,可能导致农业生产不稳定性增加、南方地区洪涝灾害加重、北方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加剧、森林和草原等生态系统退化、生物灾害频发、生物多样性锐减、台风和风暴潮频发、沿海地带灾害加剧、有关重大工程建设和运营安全受到影响。
国际应对气候变化有哪些主张?
尽管还存在一点不确定因素,但大多数科学家仍认为及时采取预防措施是必需的。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针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响应是随着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条约的发展而逐渐成型的。1979年第一次世界气候大会呼吁保护气候;1992年通过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确立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阐明了其行动框架,力求把温室气体的大气浓度稳定在某一水平,从而防止人类活动对气候系统产生“负面影响”;1997年通过的《京都议定书》(以下简称《议定书》)确定了发达国家2008年~2012年的量化减排指标;2007年12月达成的巴厘路线图,确定就加强UNFCCC和《议定书》的实施分头展开谈判,并将于2009年12月在哥本哈根举行缔约方会议。
到目前为止,UNFCCC已经收到来自185个国家的批准、接受、支持或添改文件,并成功地举行了6次有各缔约国参加的缔约方大会。尽管目前各缔约方还没有就气候变化问题综合治理所采取的措施达成共识,但全球气候变化会给人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气候变化会使人类付出巨额代价的观念已为世界所广泛接受,并成为广泛关注和研究的全球性环境问题。
容易理解的定义:
气候变化是指气候平均值和离差值两者中的一个或两者同时随时间出现了统计意义上的显著变化。
平均值的升降,表明气候平均状态的变化;离差值增大,表明气候状态不稳定性增加,气候异常愈明显。
气候变化的影响
气候变化的影响是多尺度、全方位、多层次的,正面和负面影响并存,但它的负面影响更受关注。全球气候变暖对全球许多地区的自然生态系统已经产生了影响,如海平面升高、冰川退缩、湖泊水位下降、湖泊面积萎缩、冻土融化、河(湖)冰迟冻于早融、中高纬生长季节延长、动植物分布范围向极区和高海拔区延伸、某些动植物数量减少、一些植物开花期提前等等。自然生态系统由于适应能力有限,容易受到严重的、甚至不可恢复的破坏。正面临这种危险的系统包括:冰川、珊瑚礁岛、红树林、热带雨林、极地和高山生态系统、草原湿地、残余天然草地和海岸带生态系统等。随着气候变化频率和幅度的增加,遭受破坏的自然生态系统在数目上会有所增加,其地理范围也将增加。
气候变化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可能以负面为主。农业可能是对气候变化反应最为敏感的部门之一。气候变化将使我国未来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增加,产量波动大;农业生产部门布局和结构将出现变动;农业生产条件改变,农业成本和投资大幅度增加。气候变暖将导致地表径流、旱涝灾害频率和一些地区的水质等发生变化,特别是水资源供需矛盾将更为突出。对气候变化敏感的传染性疾病(如疟疾和登革热)的传播范围可能增加;与高温热浪天气有关的疾病和死亡率增加。气候变化将影响人类居住环境,尤其是江河流域和海岸带低地地区以及迅速发展的城镇,最直接的威胁是洪涝和山体滑坡。人类目前所面临的水和能源短缺、垃圾处理和交通等环境问题,也可能因高温多雨加剧。
由于全球增暖将导致地球气候系统的深刻变化,使人类与生态环境系统之间业已建立起来的相互适应关系受到显著影响和扰动,因此全球变化特别是气候变化问题得到各国政府与公众的极大关注。
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不仅是科学问题、环境问题,而且是能源问题、经济问题和政治问题。

7、在全球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尤其是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巴西有一种自然资源受到全球关注,这种资源是什么?为什

热带雨林。
因为热带雨林被誉为“地球之肺”,拥有全球最大生物量的陆地生态系统,其作用远远不只是维护生物多样性和基因库的稳定,从区域来看,它是土著人的家园、天然药物资源库、生态功能的载体,从全球角度来看,热带雨林对大气碳氧平衡和气候的调节具有显著的作用,
一旦遭到破坏,势必影响到全球的生物多样性,导致物种减少,水土流失,以及全球的水分及热量的循环。加剧全球气候变暖,生态环境恶化。热带雨林的减少,不仅仅影响某一地区,而是全球正在严加关注的重大问题。

8、全球气候变暖是人们关注的热点社会问题吗?现在有哪些社会热点问题呀

全球变暖人们往往听的多,了解的少,对于这个问题的原因、过程、急迫程度、带来的后果以及解决的方法等问过很多人,回答往往很模糊。
下面是我自己整理的材料,希望对你有帮助
1750年工业革命以后,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急速增加,从1945年到1980年人类开始讨论全球是否在变暖,否定观点占绝对上风。讽刺的是,人类失去了防止全球变暖的最佳机会。1980年之后,气温一路上升,人为影响力超过自然,直到今天。随着气温上升,在引发一系列灾难性事件(如05年亚马逊大旱,美国卡崔娜飓风,09年台湾莫拉克风灾、以及去年到今年的中国异常寒冷、干旱,日本等地的雪灾,等均与全球变暖有关)发生的同时,还在将人类以及整个自然界缓缓退向末日。如果不加以制止,据预测自然界将最早在4、50年内遇到毁灭性打击,这是一个严肃的问题,一个必须面对的问题,一个我们人人责无旁贷的问题。请一起加入环保的行列,一起守护我们共同的世界与未来。
126784323,新未来协会QQ群,欢迎关注社会问题的您的加入
推荐资料:纪录片《愚昧年代》《改变世界的6度》《+-2度——台湾必须面对的真相》《不愿面对的真相》

倡议书

1992年6月,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在里约热内卢召开,153个国家和欧盟代表签署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1997年12月11日在日本京都举行的第三次缔约方大会上,各缔约方代表签署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京都议定书》。
2005年2月16日,《京都议定书》终于开始生效。
2007年12月15日,180多个国家和地区代表在印尼通过了“巴厘岛路线图”。
2009年12月7日,世界气候大会在哥本哈根召开,192个国家的谈判代表出席峰会……
世界,究竟发生了什么?
2005年夏季,亚马逊雨林发生大旱,亚马逊河几近干涸,森林火灾导致2500平方公里热带雨林被毁。同年8月29日,美国史上最强飓风卡崔娜袭击美国南部,纽奥良市八成市区被淹,上百万难民被迫撤离家园。
2009年6月开始,中国大范围普降暴雨,导致重大水患。8月8日,莫拉克台风造成台湾有历史记录以来最惨重的灾害。9月,土耳其暴雨造成洪水淹没伊斯兰堡古城。
同一时期,东非却严重干旱,2300万难民缺水缺粮。澳洲、美国、希腊大范围发生森林火灾。
今年冬季,北半球大范围异常寒冷、干旱或雪灾严重。
1996年至2005年,全球冰川的消融速度达到过去2-4倍,由于气候变化引发的全球冰川消退和融化威胁到数亿人口的淡水供应。据科学家预测,最快10年以后北极冰川将完全消失,而格陵兰岛冰川的消融速度则将决定本世纪人类的命运。
这一切,又为何发生?
1750年工业革命以后,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急速增加,从1945年到1980年人类开始讨论全球是否在变暖,否定观点占绝对上风。讽刺的是,人类失去了防止全球变暖的最佳机会。1980年之后,气温一路上升,人为影响力超过自然,直到今天。
现今世界上所有机构,包括哥本哈根大会、欧盟、日本、美国、中国、印度、大型跨国企业、绿色和平组织、政治团体,等等,全都同意全球气温应控制在升温2摄氏度以内。原因是一旦跨过了2度的门槛,将会导致全球温室效应完全失控。树木、土壤和西伯利亚永冻层中的甲烷等巨量的碳元素会被释放,进入大气层的温室气体将导致全球均温上升6度以上,最终大部分生命将会灭绝。
2摄氏度成了人类存亡的关键。
为了控制全球升温在2摄氏度以内,到2015年必须让二氧化碳排放量稳定下来,以后逐年降低,通过开发利用新能源等让整个人类文明转型成低碳的经济模式,在2065年左右降到零。
2015年,从现在开始,还有4年。也就是说,我们的时间正在一分一秒的过去,现在到了我们必须面对的时刻。
这可能是人类史上最艰巨的任务,却也是人类最后的机会。
气候变迁是真实存在并且由人类造成的问题,阻止全球变暖,是我们必须承担的责任!

我们还有时间

我们还有恰好的时间

你还只是把这看完忧郁无力一下就好吗

你还只是看完以后抱怨人类为何这样残骸地球而已吗

不要犹豫了!请一起加入环保的行列吧!

每天多坐大众交通工具,少开车,少骑机车

每周选择一两天吃素,平常也尽量少吃肉,肉类是碳排放的一大原因

随手关闭电源、打印影印使用双面或用单面废纸

夏日冷气调至26-28度即可……

还有很多很多可以为地球做的事情

现在再不下定决心,就会失去最后的机会

请告诉你的朋友、邻居、同事、同学

跟他们说明现在地球遭遇的状况

大多数的人并不是不愿意去做

只是不知道气候变迁后果的严重性,和它的急迫程度

每个人的一点点力量,就可以造成很大的改变

阻止全球的暖化,就差你一个而已

你的一切行动,都会影响到地球的未来!!!

今天就去开始行动!!

参考资料:纪录片《愚昧年代》《改变世界的6度》《+-2度——台湾必须面对的真相》《不愿面对的真相》

9、为什么说气候变化不仅是环境问题更是个全球性的政治问题?(要文章,叙述详细的)

气候变化从生态角度来讲是属于环境问题,但是在当今这样一个全球化的时代它却不仅仅是一个环境问题,而是一个国际政治问题。
哥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于2009年12月7日—18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12月7日起,192个国家的环境部长和其他官员们在哥本哈根召开联合国气候会议,商讨《京都议定书》一期承诺到期后的后续方案,就未来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行动签署新的协议。这是继《京都议定书》后又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全球气候协议书,毫无疑问,对地球今后的气候变化走向产生决定性的影响。这是一次被喻为“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的会议。
我们必须得注意到一个“全球”的字眼,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列席会议,希望达成共识,共同解决全球气候变化问题。首先它涉及到了国家这个层面,即主权国家是当然的国际政治行为体,其次,涉及到了国际关系理论中的国际合作,再次,在整个会议运作进行的程序都以国际关系的多项原则为准绳。我想从这三个层面就已经能够说明它不仅是环境问题,同时是个重大的国际政治问题。
就像本杰明·迪斯雷利说的“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关于大会的争论点也就处于此原因,更过都不愿意接受别国强加给自己的减排量。认为这样是对他们主权的侵犯,对他们话语权的无视。
基于气候的起点,竟然牵扯了国家制度,意识形态等等问题,无疑是将这一环境问题上升到了更高的政治层面。
美国人很“精明”,对于《京都议定书》老布什拒绝了他,克林顿接受了它,而小布什却又废除了它,理由是二氧化碳导致气候变暖,但却并无科学依据。而两年以后的今天,在哥本哈根,美国人又扬起了嘴角,向71国集团和拉美等发展中国家发起了挑战。
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将工业场地全部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不但不承担责任,现在反而用自己造成的后果来给别人施压,完全是反人道主义的做法。
美国人还要给中国人制定减排标准,但是我们不答应,可爱的总理说了我们绝不接受任何国家任何组织强加给我们的减排标准,中国人会根据中国人自己的情况制定,给全世界人民一个满意的回复。
就这一问题涉及到了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富裕国家,贫穷国家等各种利益主体的博弈问题,其政治属性是显而易见的。

10、全球10大环境问题

全球10大环境问题:

1.气候变暖 2.臭氧层破坏 3.生物多样性减少 4.酸雨蔓延 5.森林锐减 6.土地荒漠化 7.大气污染 8.水体污染 9.海洋污染 10.固体废物污染

我国环境状况:

1.大气污染属煤烟型污染,以尘和酸雨危害最大,污染程度在加剧。

2.酸雨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地区及四川盆地。华中地区酸雨污染最重。

3.江河湖库水域普遍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工业发达城镇附近的水域污染尤为突出。

4.七大水系中,黄河流域、松花江、辽河流域水污染严重。

5.大淡水湖泊总磷、总氮污染面广,富营养化严重。

6.四大海区以渤海和东海污染较重,南海较轻。

7.渔业水域生态环境恶化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并呈加重趋势。

8.城市地面水污染普遍严重,呈恶化趋势。

9.全国2/3的河流和1000多万公顷农田被污染。

(10)环境气候变化以及什么是全球的热门话题扩展资料

历年环境日主题:

一、1974年:只有一个地球

二、1975年:人类居住

三、1976年:水,生命的重要资源

四、1977年:关注臭氧层破坏、水土流失、土壤退化和滥伐

五、1978年:没有破坏的发展

六、1979年:为了儿童和未来——没有破坏的发展

七、1980年:新的10年,新的挑战——没有破坏的发展

八、1981年:保护地下水和人类和人类食物链;防止有毒化学品污染

九、1982年:纪念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10年,提高环境意识

十、1983年:管理和处理有害废弃物,防止酸雨

十一、1996年:我们的地球、家园、居住地

十二、1997年:为了地球上的生命

参考资料网络——环境问题

与环境气候变化以及什么是全球的热门话题相关的内容

其他城市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