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气候百科 > 水库建设与局地气候

水库建设与局地气候

发布时间:2021-07-04 00:01:15

1、水库对当地气候的影响

2 、人造地形气候学涉及到的技术问题
人造地形气候学遇到的最大问题是难以预见性,这是因为人造地形对气候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复杂的连锁的。1992年2月23日,笔者撰写出《三峡工程不建为宜》一文(曾投稿报刊,未能发表),该文指出:超大工程,对自然环境而言,无异于一种突发性的强烈的冲击;其复杂的连锁反应和后果,人类尚缺少足够的经验事前给以可靠的预见。对三峡工程来说,相当于把一条奔流不息数千万年的世界第三大河,在一二十年里突然拦腰截断。显然,任何人都没有资格说他能够预见到这种突变的全部后果;即使有人敢这样说,也是一种不负责任的大话,不能做为决策的可靠依据。
例如,三峡工程可能改变当地及附近的地质环境,地壳的承载力将会发生变化,这种变化有可能导致地震或其他有害、有利的作用。又如,三峡工程可能改变当地及很大范围的气候变化,季风的流动路线和降雨范围亦可能随之而变;干旱的地区可能变得雨水丰沛,但是原本风调雨顺的地区也可能变成缺水区。
应该指出的是,导致人造地形对气候影响的难以预见性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乃是因为学术界对人造地形气候学的研究尚处于刚刚起步阶段。随着对人造地形气候学的不断深入研究,难以预见的影响会逐渐减少,能够预见的现象会逐渐增加。
具体来说,深入定量研究人造地形对气候的影响,首先要解决参数测量问题。例如,研究水库大坝对水汽输送量的影响,需要在建水库大坝之前就进行长期的河道峡谷水汽流动的测量;在建成水库大坝之后,应该继续长期进行该河道的水汽流动监测。显然,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也不是短时间就能完成的工作。其中,涉及到的技术难题之一是,如何快速准确测量低层空气(海拔500米以下,或者相对高度500米以下)中的水汽含量,包括气态水汽的水含量和液态水汽的水含量,以及这些水汽的流动方向和流动速度。
其次要建立相应的数据库,以及高质量的人造地形水汽流动数学模型及其相应的电子计算机模拟系统。勿庸置疑,这同样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举例来说,新安江水库大坝的风阻效应与三峡水库大坝的风阻效应,并不仅仅与水库大坝的物理尺寸有关,而且还与周边环境有关,因此可能需要建立不同的数学模型。
道理很简单,不同地区不同地理环境背景下的水库大坝,其风阻效应对当地气候的影响范围和影响程度会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新安江水库大坝位于浙江省,这里距离海岸线非常近,海风和台风对当地水汽流动和分布发挥着主导作用。对比之下,长江三峡位于中国内陆,台风的影响相对较小,从东部(沿海地区)向西部(重庆和四川盆地)输送的水汽,其主要通道是三峡;因此在三峡修建大坝,对三峡大坝上游的水汽输送量,必然会产生相对比较大得多的影响。
进一步说,2006年夏季重庆、四川东部等地持续高温干旱,长江中下游及其支流水位持续走低(这可能是非常危险的信号),并非全部都是三峡大坝这一处人造地形的影响,应该还与横断山脉的怒江峡谷、澜沧江峡谷、金沙江峡谷已经建造和正在建造的水库大坝有关,后者甚至还起着更重要的作用。笔者曾多次撰文指出,南北走向的横断山脉三江峡谷乃是中国内地水资源的咽喉命脉,从印度洋北上的水汽经孟加拉湾穿越喜马拉雅山脉峡谷进入青藏高原,其中最重要的水汽通道,一是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二就是横断山脉大峡谷。此外,印度洋地区的自然环境变化(例如印尼地震海啸)和人造地形变化(沿岸城市带热墙效应),也在或多或少地影响着印度洋大气环流的走向和强度。问题是,对于上述广阔地域的巨系统气候变化与人造地形的关系,我们还缺少有效的手段去进行定量研究。
3 、人造地形气候学涉及到的相关学科
众所周知,水库大坝的出现,不仅对气候会产生影响,而且还对植物分布、动物分布,以及地表滑坡、地壳应力产生一系列的影响;上述影响既有相互抵消的情况,也有相互叠加的情况,这无疑进一步增加了人造地形气候学的研究难度。有鉴于此,开展人造地形气候学的研究,在必要的时候应该邀请各学科学者进行“会诊”,共同努力找到问题的症结,然后才能“对症下药”。
举例来说,水库大坝建成蓄水后,由于地壳应力发生变化而触发当地及其周边地区地震活动加剧的情况屡屡发生。幸运的是,三峡大坝建成蓄水后,并没有造成当地地震活动的加剧。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可以从此高枕无忧了,因为地壳应力的变化往往是有一个过程的。值得注意的是,2003年底,重庆市开县天然气井发生严重井喷,事故与工人操作不当有关,但是起因却是地壳应力的增加。2005年底,历史上很少发生地震的江西省九江地区,忽然发生5•7级地震,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2006年夏季,云南东北向的昭通地区盐津、鲁甸发生多次5级左右地震;2006年8月1日,四川省兴文、长宁发生4•2级地震。在三峡水库一东一西前后发生的地震,应该引起人们的密切关注。
2006年夏季,重庆地区发生持续高温(气温最高达44•5度,高温天气连续超过一个多月)和大面积干旱;历史经验表明,某一地区如果出现异常持续高温,有可能与地表地壳活动加剧有关,例如地表地壳应力变化导致的地热泄漏,或者地表地壳移动产生的摩擦生热效应。值得注意的是,重庆地区原本就有着发达的地热资源,綦江、巴南、北碚等地都有温泉,这表明该地理区域地下存在许多地裂缝隙。
与此同时,如果长江三峡大坝的风阻效应,减少了从下游向上游的长江水汽输送量的五分之一(源自太平洋水汽);建造在金沙江上的水库大坝的风阻效应,减少了从下游向上游的水汽输送量的五分之一(源自印度洋水汽);再考虑到长江支流水系上的水库大坝的风阻效应,以及长江流域城市热岛和城市带热墙的风阻效应;那么,长江水资源总量就有可能相应减少三分之一左右(准确数字有待实测)。这不仅会对长江流域的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对长江航运造成严重影响,而且也会危及到上海市的生存发展。这是因为,长江水量的减少,势必同时减少长江输送入海的泥沙量;而入海泥沙量的减少,将使上海市的沿海岸地带(包括浦东新区)和崇明岛遭受海水的侵蚀,这种侵蚀很有可能进一步演变成为沿海岸区域的地面沉降和沉陷。凡此种种,都是人造地形气候学所需要同时关注的相关学科的现象和问题

2、修建水库对区域环境的影响

修建水库对局部环境有一定的影响,首先,它可以调节水库周围的大气,,具有增湿的作用.夏天降温、冬天增温.。一般情况下,地区性气候状况受大气环流所控制,但修建大、中型水库及灌溉工程后,原先的陆地变成了水体或湿地,使局部地表空气变得较湿润,对局部小气候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降雨、气温、风和雾等气象因子的影响[ 1 ]。

1. 1. 1 对降雨量的影响

(1) 降雨量有所增加:这是由于修建水库形成了大面积蓄水,在阳光辐射下,蒸发量增加引起的。

(2) 降雨地区分布发生改变:水库低温效应的影响可使降雨分布发生改变,一般库区蒸发量加大,空气变得湿润。实测资料表明,库区和邻近地区的降雨量有所减少,而一定距离的外围区降雨则有所增加,一般来说,地势高的迎风面降雨增加,而背风面降雨则减少。

(3) 降雨时间的分布发生改变:对于南方大型水库,夏季水面温度低于气温,气层稳定,大气对流减弱,降雨量减少;但冬季水面较暖,大气对流作用增强,降雨量增加。

1. 1. 2 对气温的影响

水库建成后,库区的下垫面由陆面变为水面,与空气间的能量交换方式和强度均发生变化,从而导致气温发生变化,年平均气温略有升高。

1. 2 对水文的影响

水库修建后改变了下游河道的流量过程,从而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水库不仅存蓄了汛期洪水,而且还截流了非汛期的基流,往往会使下游河道水位大幅度下降甚至断流,并引起周围地下水位下降,从而带来一系列的环境生态问题:下游天然湖泊或池塘断绝水的来源而干涸;下游地区的地下水位下降;入海口因河水流量减少引起河口淤积,造成海水倒灌;因河流流量减少,使得河流自净能力降低;以发电为主的水库,多在电力系统中担任峰荷,下泄流量的日变化幅度较大,致使下游河道水位变化较大,对航运、灌溉引水位和养鱼等均有较大影响;当水库下游河道水位大幅度下降以至断流时,势必造成水质的恶化。

1. 3 泥沙淤积问题

三门峡水库为例说明水库淤积问题。水库于1960 年蓄水,一年半后,15 亿t 泥沙全部淤在潼关—三门峡河段,潼关河床抬高4. 5 m。淤积带延伸到上游的渭河口,形成拦门沙,两岸地下水位也随之抬高,从而造成两岸农田次生盐碱化

1. 4 对水体的影响

河流中原本流动的水在水库里停滞后便会发生一些变化。首先是对航运的影响,比如过船闸需要时间,从而对上、下行航速会带来影响;水库水温有可能升高,水质可能变差,特别是水库的沟汊中容易发生水污染,如水华现象的出现;水库蓄水后,随着水面的扩大,蒸发量的增加,水汽、水雾就会增多,等等。这些都是修坝后水体变化带来的影响。水库蓄水后,对水质可产生正负两方面的影响。

(1) 有利影响:库内大体积水体流速慢,滞留时间长,有利于悬浮物的沉降,可使水体的浊度、色度降低;库内流速慢,藻类活动频繁,呼吸作用产生的CO2 与水中钙、镁离子结合产生CaCO3和MgCO3 并沉淀下来,降低了水体硬度。

(2) 不利影响:库内水流流速小,降低了水、气界面交换的速率和污染物的迁移扩散能力,因此复氧能力减弱,使得水库水体自净能力比河流弱;库内水流流速小,透明度增大,利于藻类光合作用,坝前储存数月甚至几年的水,因藻类大量生长而导致富营养化;被淹没的植被和腐烂的有机物会大量消耗水中的氧气,并释放沼气和大量二氧化碳,同样导致温室效应;悬移质沉积于库底,长期累积不易迁移,若含有有毒物质或难降解的重金属,可形成次生污染源。

3、修建水库对当地气候的影响

?

4、水利工程的建设对周边环境会造成哪些方面的影响?

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理论与方法初探

2004-11-19

[摘 要] 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后评价指对已建水利工程项目进行回顾评价,它是基本建设程序的最后一个环节。环境影响后评价是工程后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对环境影响后评价的涵义进行了简要的阐述,对环境影响后评价的目的和作用进行了分析,对环境后评价的方法、步骤和内容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水利工程、环境影响、后评价

1 前言

水利工程后评价始于1993年,几年来先后进行了丹江口水利枢纽、高州水库、韶山灌区、潘家口水利枢纽、陈垓灌区等十几个工程项目的后评价,部分项目后评价包含有环境影响后评价的内容。为了编制水利水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规范,曾开展了盘锦灌区、三门峡水利枢纽等工程的环境影响专题回顾评价。水利工程环境影响后评价开展的时间不长,进行后评价的项目不多,环境影响后评价的理论支持和依据的规程规范比较缺乏。为了更好地开展环境影响后评价,需要对环境影响后评价的概念、作用、方法和内容等进行研究。

2 环境影响后评价的涵义

水利工程环境影响后评价是指建设项目建成并运行一段时间后,通过对实际发生的环境影响进行调查研究,和环境影响预测评价成果进行对比,复核项目对环境影响实际发生情况和预测评价成果的差异,以检验环境影响预测成果和环保设计的合理性,并对工程建成后的环境质量进行评价。简言之环境影响后评价就是评价项目对环境质量、自然资源利用和生态平衡实际产生的影响。

3 环境影响后评价的目的和作用

3.1 对环境影响预测和环保设计成果进行验证

环境影响评价和环保设计成果是在工程建设前,在调查研究、分析预测的基础上提出的。预测方法是否合理,参数选用是否恰当,结论是否正确,需要工程运行实践进行检验。通过环境影响后评价,将实际发生的环境影响与环境影响预测评价成果相对照,可以验证评价方法的合理性和评价结论的正确性。

3.2 为进一步加强工程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工程项目建成并运行一段时间后,工程项目引起的环境影响逐渐表现出来,环境影响后评价可以通过调查工程建设后环境变化情况,分析环境变化趋势,找出项目实际存在的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因素,提出进一步发挥工程的有利影响和减小不利影响的措施,为进一步加强工程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黄河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环境影响回顾评价,系统总结了工程建成三十多年的环境变化,分析研究了环境演变趋势,提出了主要影响因素,提出了控制污染、保护水源、消灭鼠害以及切实解决好移民遗留问题等的对策措施,并提出了进一步加强科学研究和环境管理的建议。

3.3 为其它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环保设计提供借鉴

水利工程一般规模大,影响范围广,影响因子多,环境影响预测评价比较困难。水利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在我国起步较晚,八十年代中期才相继开展,至今只有十几年的历史,环境影响评价的理论和方法还很不完善,环境影响预测评价有的还难以定量。通过环境影响后评价,可以探索环境影响评价的理论和方法,使预测方法更为合理,评价结果更加符合实际。环境影响后评价成果,还可为同类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和环保设计提供借鉴,如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环境影响回顾评价成果为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提供了技术支持,三门峡水温预测模型和参数,运用于小浪底水库水温预测,取得了较好效果。

3.4 检查工程项目环保设施“三同时”制度执行情况

《环境保护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规定,建设项目需要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环保设施竣工验收,应当与主体工程竣工验收同时进行。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是环境影响后评价的一种形式,通过竣工验收可以有效地检查建设单位是否按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要求建设环境保护设施;检查施工期间环境保护工作完成情况,一些受到破坏的环境是否已经恢复,检查施工期间环境监测的开展情况;检查环境管理机构设置和运行情况。隔河岩水利枢纽工程等通过环保竣工验收,对工程建设的环保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对项目“三同时”执行情况进行了全面的回顾和评价。

3.5 检查环境监测设施的运行情况,为环境监测断面和监测项目的调整和优化提供依据

工程项目的环境监测站网设计中,环境监测断面和监测项目是根据原有的环境条件在预测评价的基础上进行设置的,与工程运行后的环境状况可能存在差异,工程投入生产运行后,自然环境条件和社会环境条件也在发生变化,需要根据新的环境状况对原来的环境监测站网设计进行检验。环境影响后评价过程中,对工程投入生产运行后的环境状况进行系统的调查研究,对污染源的数量和分布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对监测数据进行系统分析,在此基础上,对环境监测断面和监测项目进行合理的调整和优化。

4 环境影响后评价的方法和步骤

4.1 环境影响后评价的方法

环境影响后评价的基本方法是有无对比法,即项目建成后实际产生的环境影响和环境质量状况,与项目建设前环境本底状况和项目决策过程中环境评价预测成果相比较,通过综合分析,对工程建成后的环境质量进行评价,确定项目实际存在的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因素,提出进一步发挥工程的有利影响和减小不利影响的措施。

4.2 环境影响后评价的步骤

4.2.1 调查收集资料

环境影响后评价需要收集以下五个主要方面的资料。

⑴环境影响评价成果。水利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环境影响评价成果资料是开展水利工程环境影响后评价的基础,工程建设前的环境背景,是环境影响后评价分析工程运行后产生环境影响和环境变化趋势的前提。各环境要素的预测成果也是后评价复核的主要内容。在环境影响后评价时应收集环境影响报告书及环保部门的审批意见,包括环境监测资料、各环境要素(水质、水温、气象、土壤、陆生生物、水生生物、人群健康等)的影响预测成果和拟采取的减免不利影响的环境保护措施等资料。

⑵环境保护设计成果。环境保护措施设计和环境监测站网设计成果是环境保护设施实施的重要技术文件,是检查环境保护设施“三同时”制度执行情况的依据,也是后评价需要验证的重要内容。后评价时应收集初步设计阶段的环境保护设计成果和审查意见。

⑶施工期间环境保护措施实施的有关资料。施工活动对周围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如排放废污水、排放废气、产生噪声、破坏植被等,后评价时应收集施工期间环境保护工作开展情况,施工期间环境监测资料,特别是施工临时占地的植被恢复和复垦情况。

⑷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资料。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是水利工程竣工验收不可缺少的内容,也是水利工程环境管理工作的新内容。环保设施竣工验收申请报告的内容一般包括前期环保工作及审批情况、应建的环保设施及运行情况、应采取的环保措施及完成情况、环保档案、环保人员和制度,以及环境监测报告等。后评价时应收集经批准的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报告以及有关资料,作为环境影响后评价的重要基础资料。

⑸环境监测资料。环境监测数据是环境质量状况最直接的反映,也是分析评价环境演变趋势的重要手段;环境监测数据的完整和准确与否,也是后评价成果是否合理正确的关键。后评价时应收集各监测站(点)历年来的监测资料,包括气象要素、水质、水温、陆生生物、水生生物等。

4.2.2 编制环境影响后评价工作大纲

通过对收集资料的分析,根据项目特性和环境影响程度,确定后评价的环境因子,制定环境因子评价的技术路线,在此基础上编写环境影响后评价工作大纲。

4.2.3 环境影响后评价的实施

根据工作大纲,分因子对工程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价,在单因子评价的基础上对工程项目的环境影响进行综合评价,提出工程环境影响的结论和趋利避害的措施。

4.2.4 编写环境影响后评价报告

环境影响后评价报告包括工程概况、工程建设前环境状况、工程环境影响后评价、综合评价及结论等几方面的内容。

5 环境影响后评价的主要内容

5.1 对局地气候影响

水利工程建设使水体面积、体积、形状等改变,水陆之间水热条件、空气动力特征发生变化,工程建设对水体上空及周边陆地气温、湿度、风、降水、雾等产生影响。环境影响后评价主要是复核工程兴建后气温、降水、风速、湿度和雾的实际变化,并与环境影响评价预测成果相对照,在此基础上预测气候的变化趋势,并提出对策措施。

气温影响主要复核工程影响区年平均气温,最低月平均气温、最高月平均气温、年极端最高气温、年极端最低气温的变化。

降水影响主要复核工程影响区年降水量和各季(月)降水量的变化。

风速影响主要复核工程兴建后水体上风岸与下风岸年、月平均风速以及瞬时最大风速的变化。湿度和雾主要复核工程影响区年月湿度和雾日数量的变化。

局地气候影响后评价主要采用统计对比法,将收集的水利工程建设前后气象要素监测资料进行比较,对比分析建库前后工程影响区气候因子的变化趋势,并与邻近地区工程建设前后参证站的气象因子统计值进行比较,确定工程兴建对局地气候的影响范围和气象因子的变化趋势。

5.2 对水温影响

水体的热量传输机理是经过水和大气的接触面输送,通过水体流动传递热量。天然河道水流湍急,水体表面吸收的热量通过水体紊动迅速传向整个过流断面,故天然河道水温呈混合型,水温变化滞后于气温,呈周期性变化。水库蓄水后,水深增大,水体交换速度减缓,从而改变了水气交界面的热交换和水体内部的热传导过程。典型的水库水温效应表现为水体的垂直方向上的热分层现象。

水温影响后评价复核内容是:①统计建库后实测的库内不同区域各月水温的垂直分布、横向分布、纵向分布以及水库各月下泄水温、下泄水温的沿程变化资料,调查下泄水温对水生生物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②将水温结构分层和下泄水温观测值与预测值进行比较,对环评时采用的经验公式和预测模型的适用性作出评价。

5.3 水质影响

筑坝建库,库区水面扩大,水深增加,河水流速变缓,使污染物的扩散能力减弱,库区水域污染物的浓度、分布都将发生变化。水库拦蓄营养物质氮、磷、钾,促进藻类生长,可能导致富营养化。灌区开发也会对水质带来不利影响。

水质影响后评价,对水库工程应复核水库蓄水后污染来源、分布,水库水质变化,水库富营养化趋势,库底淤积物污染物质的富集情况,出库水质和下游河段水质变化;对灌区开发项目,应复核灌溉对地下水水质的影响,灌溉回归水对河流或承泄区水质的影响。此外后评价时尚应收集工程运行后的水质监测资料,对环评中采用的水质模型和预测成果进行验证,对工程建设中和运行后水质保护措施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应进一步采取的水污染控制的对策措施。

5.4 环境地质影响

水库蓄水后,库水的附加荷载及水的渗透压力,可能改变岩体的应力状态,产生局部的应力集中,诱发水库地震。水库蓄水后,库水对岸坡的淘刷和浸泡,改变了库岸原有的稳定状态,可能产生滑坡塌岸,黄土库岸滑塌的可能性更大。

环境地质影响后评价主要是调查水库投入运行后水库诱发地震发生的时间、震级、震中位置,调查库岸滑塌的范围、滑塌量和滑塌区的地质条件,分析产生诱发地震和滑坡塌岸的原因,分析评价诱发地震和滑坡塌岸的发展趋势,提出工程的安全防范措施;根据实际发生的水库诱发地震和滑坡塌岸情况,对预测成果进行复核。

5.5 土壤环境影响

灌区开发可能导致地下水位上升,会产生土壤潜育化和次生盐碱化;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水利工程兴建如水资源分配不当,可能导致局部地区地下水位下降,使土壤发生沙化。工程施工和移民搬迁破坏植被,会引起新的水土流失。

土壤环境影响后评价主要是复核水利工程投入运行后发生沼泽化、潜育化、次生盐碱化、沙化的面积和分布及其原因,以及需采取的对策措施;复核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和建设后水土流失的发生和发展趋势以及需进一步采取的防治措施。

5.6 陆生生物影响

水库对陆生植物的影响主要是淹没影响,对野生动物的不利影响主要是栖息地丧失、觅食地转移、活动范围受到限制,许多动物在水库蓄水后被迫迁移。但水库蓄水后改善了局地气候,使库区周围的植被类型丰富;灌区开发后提供的湿生环境,适宜于一些水禽栖息。

陆生生物影响后评价,主要是复核工程投入运行后对植物、特别是珍稀植物的影响,复核工程投入运行后动物、特别是珍稀动物的影响;复核采取的珍稀动、植物保护措施的实施效果,并提出需进一步采取的保护措施。后评价可采用调查对比的方法。

5.7 水生生物影响

兴建水利工程将影响鱼类生活的环境条件。建库后下游河道天然水文情势改变,其中水流状态和涨水过程的变化对鱼类影响较大。水库蓄水后由于水库水文条件和营养物质的变化,也会对浮游动植物、底栖动物产生影响。

水生生物影响后评价主要是复核工程兴建后对浮游动植物、底栖生物、高等水生植物、鱼类及其它水生动物的影响,重点复核对珍稀水生生物的影响;复核对鱼类产卵场的影响;复核水生生物保护措施的效果,并提出需进一步采取的保护措施,后评价可采用调查对比的方法。

5.8 人群健康影响

水利工程兴建将不同程度地引发人群健康问题。由于大面积淹没、大批人口搬迁以及施工人员集中,为某些疾病的传播和扩散提供了可能。

人群健康影响后评价应复核水利工程兴建后周围地区疾病的发生及流行情况,包括:①自然疫源性疾病如血吸虫病、钩端螺旋体病、肺吸虫病、流行性出血热等的流行频率及强度;②介水传染病如肝炎、伤寒、痢疾等的疫情发生及发展趋势;③虫媒传染病如疟疾、乙型脑炎、丝虫病等的流行频率及强度;④地方病如地方性甲状腺肿、地方性克汀病、地方性氟中毒等的流行频率及强度等。并应与预测评价成果进行比较,分析产生疾病流行的原因,提出应进一步采取的防治措施。

评价可采用统计对比法,对比分析工程建设前、后各种疾病的发生流行趋势,并与邻近地区疾病发生流行趋势进行比较,评价工程兴建对人群健康的影响。

5.9 水文情势及下游影响

水利工程建设因拦蓄、调水等改变工程下游来水来沙过程,下游河段流速、流量、水位、泥沙运移规律等有所改变,可能影响下游工农业用水,河道冲刷也可能对下游的水利工程和桥涵等产生影响。

水文情势及下游影响后评价主要是统计分析工程投入运行后实测的下游来水来沙过程,实际的河道冲淤变化资料,调查对水利工程和桥涵存在的影响,提出进一步减免不利影响的措施;根据实际发生的影响,对环境评价预测成果进行复核。

5.10 文物景观影响

水利工程建设可能使自然景观和文物受到淹没、破坏或干扰,水库的形成也可能增添新的景观。文物景观影响后评价主要是调查自然景观和文物受影响的程度,分析评价保护措施实施的效果,提出进一步开发利用景观文物的措施。

5.11 环保设施和监测设施运行情况

环境保护设施指为工程服务和减免工程对环境不利影响需采取的环保设施,包括水质(水温)保护设施、土壤环境保护设施、陆生植物保护设施、陆生动物保护设施、水生生物保护设施、景观保护及绿化设施、人群健康保护设施和下游影响补偿设施。

环境监测设施指工程完建后为掌握环境要素的动态变化需要建设的监测设施,包括地表水水质(水温)监测设施,局地气候监测设施,生态监测设施,土壤监测设施,地下水监测设施等。

环境影响后评价主要是复核:①环保设施和监测设施是否按照“三同时”的要求进行建设,环保设施和监测设施是否投入运行,运行情况如何;②是否按环境影响报告书和环境保护设计确定的监测项目、监测断面、监测因子进行监测,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如何。③监测项目的设置是否能够反映水利工程投入运行后的环境质量状况和环境演变趋势。④在对监测数据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对环保设施和监测设施的运行情况进行评价,根据工程运行后产生的环境变化,提出调整监测断面、监测项目和增设环境保护设施的建议。

黄河规划设计 2004-11-19

5、兴建大型水库一般可使局部地区气候向什么方向转变

主要作用:防洪抗旱/防汛抗旱(最主要)、发电次要作用:灌溉、供水、航运、 渔业 、旅游. .兴建水库的弊端 1、增加库区地质灾害发生的频率及其影响兴建水库可能会诱发地震,增加库区及附近地区地震发生的频率 2、泥沙淤积.库区泥沙淤积造成水库。

6、修建水库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在此仅提供思路:
思路一:①:有利影响。比如改善局部小气候,合理分配流域内回水资源答等
②:不利影响。比如破坏生态环境,破坏生物多样性,加剧地质不稳定性,造成库区泥沙淤积,河水的水质的改变,移民问题和对库区风景、文物的影响等
思路二:①对自然环境。
②:对人文社会。水库的防洪作用,为附近的地区提供自来水及灌溉用水,发电,旅游观光价值,航运,水产养殖等
思路三:(主要适用于干旱地区)①:上游
②:中游
②:下游。土地的土壤盐碱化,库区及下游的水质恶化,下游河床被严重冲刷侵蚀等

7、三峡建设对库区气候可能有什么影响

三峡水库是一个典型的河道型水库,虽然对周围地区的小气候有一定的调节作用,但影响范围不大,最大不过周边20公里。
根据气候数值模拟研究表明,水域升高后,三峡库区水域变化对气候的影响范围在20公里左右。水域周边20公里以内地区气温表现为冬升夏降,变化幅度在0.5摄氏度左右,而降雨在接近水域地区稍减,远处稍有增加。超过20公里的范围,三峡工程对气候基本就没有什么影响了。
国家环保总局审查通过的《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环境影响报告书》对三峡水库形成后的气候问题进行科学分析后,基本结论是:“三峡水库建库后对库区及邻近区域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影响范围不大,对温度、湿度、风和雾的水平影响范围一般不超过10公里,水库附近表现最明显。各气候要素建库前后均有一定变化,但增减幅度不大。”
早在三峡大坝建立之前,为了评估三峡水库对局地气候的影响,南京大学、国家气候中心和湖北、重庆气象局等单位先后进行了几次考察研究,结论都认为,水库对大气候不会产生明显影响。
三峡水库自2003年6月蓄水以来,国内外都非常关注大坝建成之后是否会对周边气候造成明显的影响。国内外学者采用不同研究方法,结果都表明,三峡水库的建设不会对周边区域气候带来明显影响,在某些方面还会改善周边的气候特征。
此外,在三峡工程建设启动的同时,我国就启动了“长江三峡工程生态与环境监测系统工程”,经过多年的监测观察,并没有发现三峡库区蓄水量的变化对气候造成明显的影响。
在谈到今年夏季四川、重庆高温伏旱的原因时,叶殿秀说,这主要是气候系统内部自然变化的结果,既与全球变暖背景下极端气候事件发生频率增加有关,也与今年大气环流、下垫面热状况的异常有关。像今年夏季这样的严重高温伏旱灾害,在三峡水库建设之前的历史上曾多次发生,并不是三峡大坝建成之后才有的现象,它完全是气候异常自然变化的结果。
2004年9月四川、重庆发生特大暴雨灾害时,就曾有人质疑暴雨与三峡蓄水造成水汽蒸发量加大有关,而今年川渝发生高温干旱,又有人认为这是三峡蓄水的结果。事实上,三峡水库蓄水仅对局部地区的气候产生很小的影响,影响范围最大不超过20公里,发生在四川、重庆的这些旱涝灾害面积达数百公里,远远超出了三峡水库的影响范围,它们与三峡蓄水都不可能有什么直接关系

8、水库建设的区位条件

1、区域内必须有一个可供储水的盆地或洼地,这种地形的等高线呈口袋型,“袋大”腹地宽阔,库容量大。

2、大坝应建在等高线近于闭合地段以及峡谷最窄处,以减少工程量,节省投资,确保大坝安全。

3、地质结构需稳定。

4、考虑占地搬迁状况,尽量少淹良田和村镇。

5、还要注意修建水库时,水源要较充足。

(8)水库建设与局地气候扩展资料:

水库建成后,可起防洪、蓄水灌溉、供水、发电、养鱼等作用。有时天然湖泊也称为水库(天然水库)。水库规模通常按库容大小划分,分为小型、中型、大型等。

在水库管理运用阶段,如果能在汛期前用水,将水库水位降到水库限制水位,且水库限制水位低于溢洪道堰顶高程。

蓄在水库的一部分洪水可在枯水期有计划地用于兴利需要。当溢洪道设有闸门时,水库就能在更大程度上起到蓄洪作用。

9、修建水库对气候的影响好不好

据我所知,对气候影响不大。但对地质有一定影响。但是,每个水库的修建,都是当局再完美权衡利弊之后的利民利国之作。

与水库建设与局地气候相关的内容

其他城市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