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奥地利的气候变化
奥地利位于中欧南部,是一个山地国家。北部与德国和捷克接壤,西面是瑞士和列支敦士登,南部与意大利和斯洛文尼亚相邻,东部的邻国是匈牙利和斯洛伐克。全国面积为83,850平方公里。
奥地利的形状象一只头朝东的蝌蚪。东西长580公里,而南北最细的地方仅有60公里。东西横贯奥地利的是发源于瑞士的阿尔卑斯山脉。因此奥地利西部多山,最高峰大格罗克纳山海拔3797米,许多村落海拔亦在2000米。阿尔卑斯山随着向东延伸,高度不断下降,中部地区有众多的湖泊和沼泽,在维也纳森林,丘陵地开始与平原相接。最重要的河流是多瑙河,它在奥地利境内的总长为350公里。多瑙河由德国流入,横贯奥地利东部地区,形成了景色怡人的瓦豪河谷,经过维也纳,奥地利的国土就成为平原,与匈牙利平原相接。
奥地利地处温带,气候类型处于从温和的、受大西洋影响的气候向东部的大陆型气候的过渡地带。西部受大西洋影响,冬夏和昼夜温差大且多雨。东部为大陆型气候,温差小,雨量也少。阿尔卑斯山区寒冬季节较长,夏季凉爽。冬季严寒,尤其在山区积雪量相当多,有时5月仍有积雪。起伏的地势和多变的气候使奥地利的动植物种类繁多。奥地利是欧洲森林面积最大的国家之一。
奥地利气候属中欧型气候。西部受大西洋影响,冬夏温差和昼夜温差大且多雨,东部 为大陆气候,温差小,雨量亦少。阿尔卑斯山地区寒冬季节较长,夏季比较凉爽, 7 月平均气温为 14-19摄氏度,最高温度一般为32摄氏度。冬季从12月到3月,山区5月 仍有积雪,气温达零下。
2、维也纳会后的欧洲政治特点
恢复欧洲旧的统治秩序;限制法
国,保证欧洲均势,按照大国的意志重新划分欧洲版图;分割海外殖民地,英国夺得了许多原属法
国的海外殖民地,进一步确立了世界殖民霸主地位;继续维护德意志和意大利的分裂局面。维也纳
会议确定的欧洲统治秩序和国家体系称为维也纳体系。
维也纳会议召开时(一八一四年九月十八日至一八一五年六月九日),塔列兰所提的正统原则,因有利于强权各国而被广泛采用,于是在正统原则的规范下,波旁王朝的路易十八复位统治法国。就这样,拿破仑战败后的欧洲政治问题获得了妥善安排,也满足了战胜国的偏爱;而战败的法国也藉此突破困境,保住固有江山并使国势政局化险为夷。此一结局,凸显了塔列兰机智的外交干才,也是会议外交旋转乾坤的典范,更是今后弱国外交战场上力图出奇制胜之可照明镜。
此外,维也纳会议又以补偿原则(Principle of Compensation)解决拿破仑战败后欧洲领土的重新调整,以满足各强权的扩张野心及战争损失之补偿要求。然而因俄国在波兰、普鲁士、萨克逊尼(Sayony)的扩张野心,引发英国及奥国之恐惧与不满而致双方争执不休。塔列兰乃又趁机从中协调,终得与四强国代表共同主控会议大局,使战败国获得与战胜国的同等地位。这种结局对法国国家尊严之防护、国家利益之固守及国家地位之提升,自有妙不可言之作用,实为弱国外交战场上可资运筹帷幄之借镜。
会议”除决定复辟法国和西班牙的封建王朝统治外,几个大国还对“战利品”进行了瓜分。沙皇俄国得到“华沙大公国”的大部分领土;普鲁士收回波兹南和波美拉尼亚,合并了莱茵省和威斯特伐利亚地区,占有萨克森北部地区;丹麦取得了两个德意志小公国——石勒苏益格及荷尔斯泰因。正是这最后一条为俾斯麦的第一次王朝战争埋下了伏笔。
在“维也纳会议”上,沙皇俄国和普鲁士炮制了一项《德意志联邦条例》。根据该条例,由34个自由城市组成“德意志联邦”,各邦国和自由城市都保持独立自主,拥有自己的邦政府、邦议会和军队;在法兰克福设立一个“联邦议会”,由各邦国和自由城市派代表参加,“联邦议会”通过的决议,对各邦国和自由城市均没有约束力。
3、维也纳属于哪一种气候类型.这种气候类型的气候特征是什么.主要分布在哪个气候带
温带大陆性气候
气候特征: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干旱少雨。冬季严寒,夏季炎热,气候变化大。
气温年、月较差为各气候类型之最。而且,越趋向大陆中心,就越干旱,气温的年、日较差也越大,植被也由森林过渡到草原、荒漠。
主要分布在哪个气候带:温带
4、全球变暖对人类的直接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具体方面?
1、炎热的气温 全球温度增长实际测量表明,全球总体温度的增长趋势十分明显。近年来,气温在持续地激烈上升。测量得25个最热的年份里,有20个都属于最近的25年。热浪已经开始出现,科学家们认为,如果全球变暖问题没有得到处理,此类热浪将更为常见。2003年夏天,欧洲遭受了一股强大的热浪,35000人因此丧生。 2、干旱导致的饥荒 气候变暖同时导致美国本土土壤水分蒸发加剧。随着二氧化碳含量的加倍,美国土壤中水分含量的变化。据科学家预测,如果不改变现行做法,在未来50年内,美国辽阔的种植区的土壤水分将流失达35%,还不计其他种种恶劣后果。无疑,干旱的土地将导致蔬菜水分减少,农作物减产,火灾次数增多。不仅如此,科学家们还警告,如果我们不及时采取措施控制导致全球变暖带来的污染,二氧化碳含量很快就会从2倍上升到4倍,这样土壤将流失达60%的水分。 干旱还带来政治动乱、战争。以非洲撒哈拉沙漠的边缘地带为例。让人难以置信的悲剧接二连三地发生,受影响的地区从苏丹南部一直延伸到乍得湖的东岸。在东岸的达尔富尔地区,种族屠杀屡见不鲜。在西岸的尼日尔,干旱横行导致的饥荒使得数百万人受到威胁。 3、生物物种的锐减 全球变暖打乱了不同物种间成百上千万种处于微妙平衡中的生态关系。再举一个我们所知道的关于全球变暖如何打破生态平衡的例子。瑞士南部每年出现地面霜冻现象的天数骤降,而同时,入侵的外来物种数量则急剧上升,它们迅速占据了新创造出来的生态位置。物种的变化可能导致整个生态链的断裂而进入恶性循环。 世界上许多物种如今正受到气候变化的威胁,其中有一部分已经灭绝。造成这一现象的部分原因是来自于气候危机,部分原因则是来自于人类对于这些物种曾经繁荣生存的地区的入侵。 4、带来更多的心脏问题 据美国媒体报道,在欧洲心脏病研究协会本周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举行的年会上,一些专家指出,众所周知,当气温高的时候人们会产生更多的心脏问题,因此全球变暖对心脏的影响问题应当受到更多的关注。 瑞典卡罗林斯卡学院的心脏病专家卡林.申克-古斯塔夫松医生说:“如果在未来50年中全球气温升高几度,人类将会有更多的心血管疾病。” 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心脏病学专家戈登.托马塞利说,心脏动脉的硬化就像汽车生锈,“温度越高生锈速度就越快,动脉硬化也是这样”。 医生们指出,气温较高时,人会通过出汗来减少身体的热量。在这个过程中,血液会涌向温度较低的皮肤表层,随之人的心率升高、血压下降。这两种情况的同时出现对老年人和那些心血管系统较弱的人来说非常危险。 5、臭氧增加,引发肺部疾病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臭氧浓度增加,低空中的臭氧是非常危险的污染物,会破坏人的肺部组织,引发哮喘或其他肺病。 6、加快传染病传播 温度升高会使病毒、细菌等微生物的繁殖速度加快,从而造成某些传染性疾病传播。 7、恶性气候所带来的影响 1)飓风 现在大家普遍认为飓风日益强大的破坏力与全球变暖有关,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研究表明四级和五级飓风的数量有了明显增多。 另一个研究预测,全球变暖将使飓风的威力在著名的五级分级标准上平均再增强半个级别。美国国家海洋大气局总结了这些新的调查研究中普遍出现的一些要素,当水温上升时,风速及风暴的湿度都会增加。 2)洪水 在世界上的许多地区,全球变暖还提高了降雨在每年降水量(包括雨、雪等)中所占的百分比,从而使春天和初夏发生更多洪灾。 当美国2005年一系列前所未有的强大飓风走向尾声时,欧洲正在经历数次可怕的洪灾。2005年8月26日,合众国际社这样总结当时许多欧洲人的感受:“在欧洲,大自然发疯了。” 亚洲的洪灾也明显地增加了。2005年3月,印度孟买24小时内降雨量达到900毫米,是目前为止印度任何一座城市一天内降雨量的最高记录。水平面上升至2.4米。 我们力所能及可以做的: 1、 选择节能型家用电器,减少家庭能源使用中的温室气体。减少待机状态的能源耗费。 2、减少交通带来的能源消耗和废气排放,多步行或骑自行车。 3、消费少一点,保护多一点。购买耐用的物品;在购物之前先循环利用以减少废弃物;循环利用;不要浪费纸张;请将食物和其他物品装入可重复使用的袋子里;请携带个人可重复使用的瓶子用来装水或者其他饮料;改变你的饮食,少吃一点肉等。
5、世界上第一个为全面控制二氧化碳等室温气体排放 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给人类经济和社会带来了不利影响的国际
1997年12月11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次缔约方大会在日本京都召开,促生了公约的第一个附加协议《京都议定书》。2005年2月16日,《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以法规的形式限制温室气体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