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气候百科 > 海南应对气候变化岛屿

海南应对气候变化岛屿

发布时间:2021-07-04 10:30:44

1、关于海南一年的气候变化

海南是我国最具热带海洋气候特色的地方,全年暖热,雨量充沛,干 湿季节明显,常风较大,热带风暴和台风频繁,气候资源多样。 海南岛年太阳总 辐射量约 110-140千卡/平方厘米,年日照时数为1750至2650小时,光照率为50- 60%。 日照时数按地区分, 西部沿海最多,中部山区最少;按季节分,依夏、春、 秋、冬顺序,从多到少。各地年平均气温在23-25摄氏度之间,中部山区较低,西 南部较高。全年没有冬季,1至2月为最冷,平均温度16-24摄氏度,平均极端低温 大部分在5摄氏度以上。夏季从 3月中旬至11月上旬,7至8月为平均温度最高月份, 在25-29 摄氏度。 西、南、中沙群岛属于热带海洋气候,长夏无冬,全年平均气 温 26.5 摄氏度。海南岛大部分地区降雨充沛,全岛年平均降雨量在 1600毫米以 上。 东湿西干明显。多雨中心在中部偏东的山区,年降雨量约 2000至 2400毫米, 西部少雨区年降雨量约 1000至1200毫米。降雨季节分配不均匀。冬春干旱,旱季 自11月至翌年4、5月,长达6至7个月。夏秋雨量多,5至10月是雨季,雨季总降雨 量1500毫米左右,占全年降雨量的70-90% ,雨源有锋面雨、热雷雨和台风雨等。 海南岛全年湿度大,年平均水汽压约23百帕(琼中)至26百帕(三亚)。中部和 东部沿海为湿润区,西南部沿海为半干燥区,其它地区为半湿润区。

2、海南岛的牛岭对海南的气候分界和三亚地区成为纯热带地区的影响

牛岭位于陵水黎族自治县和万宁市之间,是两地的分界线。民间流传认为牛岭是海南热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但是有学者以为“海南全省都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也就是说全省都属于热带地区,牛岭只是我省一个特殊的地貌分界线,而不是气候的分界线,是我省南部和北部地貌分界线往东部的延伸。”在牛岭分界洲的南北气候变化是明显的。

3、海南三亚气候变化

三亚地处海南岛最南端,属热带季风气候区域。三亚没有真正的冬季,夏去秋来,秋去春至。盛夏,除中午短暂一段稍有炎热外,早晚有海风吹拂,感觉十分凉爽;严冬,北国冰封,万里雪飘,三亚却春意盎然,绿遍天涯。
与中国其它地区不同的是,三亚最热的月份是6月。冬暖如春,夏无酷暑,终年无霜,四季花香。冬季由于太平洋暖流的影响,即便是最冷的1月,三亚的平均气温和海水水温都在20度以上,仍然令人感到如春天般的温暖。

4、被影响的旅游业如何应对?

旅游业是严重依赖自然环境和天气条件的产业,受到气候变化的负面影响仅次于农业。全球变暖引起的冰盖融化,海平面上升,将会导致海岸和海岛风景地的变迁,这对像马尔代夫这些依赖旅游业发展本国经济的小岛国来说是灾难性的。气候变化使海平面不断上升,处在大洋中的斐济、库克群岛和我国海南省都因此而面临严峻问题。

气候变暖使地中海东部避暑胜地气温超过40℃的天数明显增加,使澳大利亚海滨上空的云层覆盖减少,游客们的皮肤越来越多地暴露在有害的太阳射线之下,这会让旅游者“望洋却步”。

气候变化改变了旅游和户外休闲活动营业季节的长短,这对旅游企业来说生死攸关。气候变暖导致了降雪减少和旅游季节缩短,地中海这对北美和阿尔卑斯山脉经营雪上和冰上项目的冬季休闲度假地已造成了损失。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的损失更大些。

气候变化还会造成传染病的传播,从而影响到旅游业。全球变暖和较大规模的气候波动在全球疾病大暴发中起着重要作用。全球范围内新传染病的出现以及疟疾、登革热和霍乱等疾病卷土重来,旅游业都是最直接的受害者。2003年流行的“非典”(SARS)已给我国的旅游业造成沉重打击。

值得注意的是,旅游业不仅是气候变化的受害者,也是造成气候变化的重要原因。其中影响最大的是空中飞行。现在,乘飞机旅行已成为温室气体排放增加最快的来源,份额占总排放量的3%,预计到2050年会达到7%。2000年的国际旅行者有6980万人,预计到2010年会达到1亿多人,到2020年将达到16亿人,旅游业的繁荣使空中飞行次数急剧膨胀,这给全球变暖造成了巨大影响,反过来又影响到旅游业自身的发展。

国际社会已经普遍认识到,要解决气候变化和旅游双向的负面影响,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旅游政策。提倡对环境友善的,以亲近自然、减少污染和能源消耗为特征的生态旅游。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5大旅游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居世界第2位,因此旅游业的健康发展和环保方面的国际义务,都要求我们实行可持续发展的旅游政策。

地中海是世界上最大的旅游胜地之一,每年都有上千万游客涌到这里。而科学家警告,某一天地中海的高温将可能驱散所有的游客,曾经热闹的海滩也许会冷清下来。

据英国《自然》杂志网站刊发的一篇文章称,这只是全球变暖影响旅游业的一个方面。2002年,热浪袭击希腊,法国南部森林失火;2003年更是不同寻常的温暖和干燥。但旅游业和政府迄今都没有计划应对气候变化可能带来的影响。

旅游业是全球最大行业之一,每年收入超过5000亿美元。对许多发展中国家而言,这是特别重要的一项收入。而《自然》网站的文章说:“如果(全球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马尔代夫等一些地方可能会消失。”这篇文章建议,除了稳定的政策等措施,投资旅游业需要放长眼光。它举例说,如果今天在加勒比海某岛屿建造旅游胜地,可能还没等到赢利,它已沉到海底。

目前,全球变暖已经在一些旅游地区发生影响,比如阿尔卑斯山脉积雪比50年前大幅减少,冬季在山坡上甚至会冒出青草,以致这个著名的滑雪胜地大不如昔。

5、我国海洋领域如何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为全面加强我国海洋领域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确保我国沿海地区及相关海洋机构做好应对气候变化的相关工作,国家海洋局现提出了8条具体意见:

(1)充分认识海洋领域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意义。沿海地区各级政府和各相关海洋机构要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海洋领域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全面贯彻国发[2007]17号文件中提出的海洋领域应对气候变化的各项措施。

(2)明确海洋领域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沿海地区各级政府和各相关海洋机构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安排海洋领域应对气候变化的相关工作,不断提高海洋领域抵御和适应气候变化的基础能力,采取积极措施,主动迎接挑战。

(3)加大对海洋开发活动的规划和监管力度。海洋开发过程中要提高防范海洋灾害的应对标准。沿海地区在编制海洋功能区划和海岸保护与利用规划时,要充分考虑气候变化的影响因素,严格控制围填海。在各类海洋开发活动中,坚决落实国务院关于“节能减排”的具体要求,严格执行海洋环境保护管理制度。

(4)切实提高海洋环境观测预警和监测能力。沿海地区要进一步完善海洋观测预报体系,合理规划海洋观测台站布局,重点加强风暴潮、海浪、赤潮、海平面上升等海洋灾害的观测、预报和预警工作,增加对海水中二氧化碳以及海水入侵、土壤盐渍化、河口海水倒灌等与气候变化紧密相关要素的监视监测工作,全面掌握气候变化对海洋的影响。

(5)全面推进海洋保护区建设管理和海洋生态建设。沿海地区应在气候变化影响的敏感区域开展一批典型海洋生态恢复示范工程,并建立典型海洋生态恢复示范区,对典型海洋生态系统实施统一监管,加大海洋生态执法力度;同时要加强典型海洋生态系统监控工作。

(6)进一步加强大洋和极地工作并开展相关领域国际合作。相关海洋机构要大力加强对大洋和极地区域的环境调查、观测、监测、预报能力建设,逐步形成和完善大洋、极地环境立体监视监测系统,为提高我国全球气候环境预报水平提供技术支撑。

各相关海洋机构要继续组织和积极参与全球海洋观测系统(GOOS)和国际ARGO计划等气候变化领域大型国际合作项目,加强与国际组织的信息沟通和资源共享,并进行二氧化碳海底封存试验和开展有关海洋环境影响评价,为控制温室气体提供技术选择方案。

(7)依靠科技创新引领海洋领域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各相关海洋机构要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基础和先导作用,通过自主创新完善和增强海岸带、近海以及影响气候变化的大洋及极地关键区域的长期观测和调查技术。

(8)完善海洋领域应对气候变化的组织领导、制度建设和公众宣传。沿海地区各级政府和各相关海洋机构应紧密围绕海洋领域应对气候变化的工作重点,统一思想,明确任务,加强组织领导和业务体系建设,完善海洋领域应对气候变化的工作协调机制。要大力增强海洋领域应对气候变化的宣传力度,提高公众的认识水平和防范意识。

6、我国应对气候变化有哪些措施

1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这是肯定的,气候变化的主因是二氧化碳增多,植物会吸收二氧化碳并转化为氧气,促进碳循环和碳氧平衡。  2另外,造成温室效应的最主要原因还是化石燃料的燃烧,如煤,天然气,石油。会释放二氧化碳。所以要大力开发新型能源,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 3汽车尾气排放会排放出温室气体,不只是二氧化碳,还有氮氧化合物等。所以现在有些城市已经推出了公共自行车系统,新能源【电动】出租车,和新能源公共汽车等,号召人们环保出行。 4 制定碳排放计划,限制全年总碳排放,制定法律法规,对汽车的碳排放量进行规定,关停不合格的工厂。 5加强公众环保意识教育,减少对木材资源,电资源,水资源的浪费。

7、如何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短时间的气候变化,特别是极端的异常气候现象,如干旱、洪涝、冻害、冰雹、沙暴等等,往往会造成严重的自然灾害,足以给人类社会带来毁灭性的打击。长期的气候变化也会产生很多影响,如水资源短缺、居住环境恶化、经济损失加剧、海平面上升、热浪袭击增加、人类健康受威胁、物种变化加剧等等。

我国提出五大措施应对气候变化:发展节水灌溉;调整作物布局;推广集雨灌溉,解决干旱缺水地区农村饮水和部分农业生产用水问题;人工影响天气;组织实施“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业、林业、水资源和沿海地区海平面的影响评估”等一系列与气候变化有关的科研项目。

8、气候变化导致海平面上升 五个太平洋小岛被淹没

中国网5月11日讯 据英国《卫报》5月10日报道,澳大利亚调研人员称,由于海平面上升以及海水的腐蚀,五个太平洋小岛被淹没,这是首次科学地确认气候变化对太平洋海岸线的影响。
《环境研究快报》五月份期刊上的一篇调查显示,沉没的岛屿是所罗门群岛的部分岛屿,据观察,所罗门群岛在过去的20年内,每年海平面会上升10毫米。被淹没的岛屿面积从1英亩(约4046平方米)到5英亩(约20234平方米)不等,属于无人居住的小岛。
但是另外六个岛屿有大片的土地被海水淹没,其中两个小岛上的村庄被毁,当地人被迫搬迁到别的地方。
在Nuatambu岛上居住着25户家庭,其中11户人家的房子被淹没。半片岛屿面积被毁。
调研人员在一个学术网站单独地评论道:这是对以往的传闻首次科学地认证,气候变化对太平洋海岸线及其居民产生了巨大的威胁。
科学家对比了1947年的航空卫星图像以及以往的植被覆盖图,当时有33个岛屿。
所罗门岛由几百个小岛屿组成,居住着大约640000人口,坐落在距澳大利亚海岸线1000英里的位置。
所罗门群岛的官员称这份调查引起了人们关于政府在决策制定上的角色的质疑。
国家减灾委员会总长Melchior的一段话被引用到评论中“这是最后的警钟,呼吁国际金融机构及发展伙伴如绿色气候基金的援助。”绿色气候基金由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绿色气候基金委员会设立,目的在于帮助各国应对气候变化。
在今年4月份的巴黎气候大会上,包括所罗门的的175个国家达成了统一的协议,控制气候变化。
Nuatambu岛上的居民被迫搬到附近海岸线较高的岛屿。94岁的Sirilo·Sutaroti是需要搬迁的居民之一,他告诉调研人员:“海水已经开始浸入内陆,我们不得不搬到更高的地方,在远离海水的地方重建家园。”(阳成希)

9、如何应对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是国际社会普遍关心的重大全球性问题.气候变化既是环境问题,也是发展问题,但归根到底是发展问题.《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下简称《气候公约》)指出,历史上和目前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最大部分源自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人均排放仍相对较低,发展中国家在全球排放中所占的份额将会增加,以满足其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气候公约》明确提出,各缔约方应在公平的基础上,根据他们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和各自的能力,为人类当代和后代的利益保护气候系统,发达国家缔约方应率先采取行动应对气候变化及其不利影响.《气候公约》同时也要求所有缔约方制定、执行、公布并经常更新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方案.
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发展中国家,对气候变化问题给予了高度重视,成立了国家气候变化对策协调机构,并根据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采取了一系列与应对气候变化相关的政策和措施,为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作为履行《气候公约》的一项重要义务,中国政府特制定《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本方案明确了到2010年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具体目标、基本原则、重点领域及其政策措施.中国将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认真落实《国家方案》中提出的各项任务,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减缓与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为保护全球气候继续做出贡献.

10、发达、发展中国家如何造成和应对气候变化?

发达国家将重工业企业建立在发展中国家,以此减少国内的污染和碳排放量。因此,发达国家要给予发展中国家技术支持。而发达国家,比如英国,存在许多历史遗留问题,因此要通过减少工厂或改进技术、更新设备来减少国内工业污染和碳排放量。发展中国家要开发新能源。因为发展中国家的发电依旧是以火力发电为主,而工业发展必然需要大量的用电,因此,发展中国家最紧要的任务是开发新能源以及资源的循环利用。(这是我自己的一点想法,能用最好,不能用也希望楼主和各位过客不要骂我。。嘿嘿^^~)

与海南应对气候变化岛屿相关的内容

其他城市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