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气候百科 > 沙漠气候中的生物

沙漠气候中的生物

发布时间:2021-07-04 15:01:19

1、沙漠的生物分别有哪些?

沙漠生态环境是干旱环境气候,主要生物包括耐干旱植物,如仙人掌,沙棘等,沙漠食肉动物,比如蛇类,蝎子等爬行动物昆虫,以及食草类动物,蜥蜴,沙鼠等沟通。

2、沙漠气候的生物

<

3、温带沙漠中的动植物有哪些?

温带沙漠气候区的典型生物有双峰驼、骆驼刺、蝎子、仙人掌等。因为许多沙漠的岩石较多,地表裸露,所以一般只能在零星的地方可以发现一小簇低矮的树木。沙漠的植物为了贮存水分适应干旱的气候,都多多少少的发生了一些进化。它们粗大茎变得粗大以减少水分的流失。而有些沙漠植物为了躲避太阳的照射而把大部分躯干都埋在地下变成根系。

尽管沙漠的土地十分贫瘠,生活条件残酷,但是这里的动物种类却多得惊人。有些小型哺乳动物白天躲在地下避开炎热的太阳,夜晚出来觅食。有些爬行动物则相反,它们需要先热身才能便于捕猎。沙漠中最常见的骆驼等大型哺乳动物,背部长着厚厚的毛是为了够阻挡热量,而腹部毛稀少是为了把多余的热量排出体外。因为它们可以把水贮存在体内,所以才能够在沙漠里坚强的活下去。

4、沙漠里都有哪些动植物

鸵鸟, 响尾蛇,角蝮蛇,沙蛇,眼镜蛇,唾蛇,、蜥蜴,蝎子,跳鼠
沙漠里一些小动物都具有耐旱的生理特点。它们不需要喝水,能直接从植物体中取得水分和依靠特殊的代谢方式,获得所需水分,并在减少水分的消耗方面有一系列的生理—生态适应机制。它们营穴居生活,保护自己避免一切侵害;在洞穴里,可以躲避敌人、避暑和在无饲期间蛰伏不食。
过穴居生活的主要是一些啮齿类动物,典型的代表为跳鼠,其中最常见的是三趾跳鼠和五趾跳鼠。它们喜欢在沙丘上挖洞居住,所以又有“沙跳”之称。体长约130~140毫米,共同的特点是后肢特长,足底有硬毛垫,适于在沙地上迅速跳跃,在风沙中也能一跃达60~180厘米。前肢极小,仅用于摄食和掘挖,而不用于奔跑。尾巴一般极长,有些种类的跳鼠尾巴末端有扁平的长毛束,就像“舵”一样,能在跳跃中平衡身体、把握方向。它们的头与兔子极其相似,耳朵很长,鼓室泡很大(利于听觉),眼睛也大。这些特点能够使它们顺利地在夜间作长距离的跳跃。由于沙漠中植物稀疏,并多为灌木而多刺,在这样的环境中,跳鼠主要以植物种子和昆虫为食。食物条件的限制,促使跳鼠营非群聚生活,夜间出来活动,长距离地觅找食物,有时一晚可以奔跳10公里之远。夜间,在沙丘的灌木、半灌木丛中,用灯光照射,就会很容易发现跳鼠的频繁活动,跳鼠的明亮眼睛在窥视着你,或者在你面前很快地跳过,使人感到沙丘戈壁的确是跳鼠的乐园。漫长的冬季,它们则以蛰眠而渡过。跳鼠是沙漠景观所产生的具有特殊生物形态的动物,能够与骆驼媲美。
作为沙漠中穴居动物代表的啮齿类动物,还有多种沙鼠:子午沙鼠、长爪沙鼠、柽柳沙鼠、大沙鼠等,它们均营群居生活,全年活动,但冬季活动减弱,以贮存饲料为生。大沙鼠体长超过150毫米,耳短小,耳长不到后足的一半。后足掌密毛,尾粗大,几乎接近体长。主要生活在新疆、甘肃、内蒙古的荒漠和半荒漠的灌木琐琐丛生的沙丘和沙土地,食琐琐的肉质、多汁的叶子;有惊人的筑洞能力,洞群往往连成一片,洞道密集,能贯穿整个沙丘或地面。长爪沙鼠与子午沙鼠栖息范围较大,亦常见于干草原地带的沙地。
上述啮齿类动物大都具有沙黄的体色,便于在沙漠中掩蔽。即使在夜间活动,它们这种与背景相同的体色也是有利的。水源的缺乏使它们都有依赖植物中汁液维持身体水分代谢的特性。
沙漠里的小动物,除穴居的啮齿类外,还有一些小的爬行类动物。最多的是沙蜥和麻蜥,特别是在沙丘地带,甚至每走几步就可碰见一个。沙丘上的许多小而偏的开口,就是它们的洞穴。它们具有一种特殊的适应沙漠环境的能力。它们的身上没有汗腺,在各种高温环境下,都不会出汗;眼睛具有防风的眼帘;遇烈日,它们还会爬上灌丛以躲避沙面难忍的炎热。这些沙栖蜥蜴(俗名“沙和尚”)在沙地上活动非常敏捷,遇敌可潜沙而遁。

5、热带沙漠气候的植被和动物

(

6、沙漠中有哪一些生物?

仙人掌; 肉苁蓉 大犀角 芦荟 秘鲁天伦柱 百岁兰 蒙古沙冬青 管花苁蓉 老鹰;多种沙鼠:子午沙鼠、长爪沙鼠、柽柳沙鼠、大沙鼠等;沙蜥和麻蜥;跳鼠,其中最常见的是三趾跳鼠和五趾跳鼠; 不同的沙漠有不同的生物,生活沙漠的动植物一般都有抗旱耐高温的特点。 温带沙漠的胡杨,骆驼刺是比较典型的植物 热带沙漠的枣椰树是比较典型的植物 典型的动物是骆驼(热带双峰,温带单峰)

7、沙漠中都生活着哪些动物?

1、非洲鸵鸟(学名:Struthio camelus)属鸵形目鸵鸟科,是世界上最大的一种鸟类,成鸟身高可达2 .5米,雄鸵鸟体重可达150千克。像蛇一样细长的脖颈上支撑着一个很小的头部,上面有一张短而扁平的、由数片角质鞘所组成的三角形的嘴,主要特点是龙骨突不发达,不能飞行,也是世界上现存鸟类中唯一的二趾鸟类,在它双脚的每个大脚趾上都长有长约7厘米的危险趾甲,后肢粗壮有力,适于奔走。

2、响尾蛇(xiangweishe)(crotalusadamanteus)脊椎动物,爬行纲,蝮蛇科(响尾蛇科)。一种管牙类毒蛇,蛇毒是血循毒。一般体长约1.5~2米。体呈黄绿色,背部具有菱形黑褐斑。尾部末端具有一串角质环,为多次蜕皮后的残存物,当遇到敌人或急剧活动时,迅速摆动尾部的尾环,每秒钟可摆动40~60次,能长时间发出响亮的声音,致使敌人不敢近前,或被吓跑,故称为响尾蛇。

3、眼镜蛇(学名:Naja)为眼镜蛇属动物的通称,是眼镜蛇科的一属,其成员大多被统称为眼镜蛇。虽然世上也有不少其他蛇类的名字包含“眼镜蛇”(Cobra)一称(如眼镜王蛇、水眼镜蛇、唾蛇),但它们因演化亲缘性不足而并不归为此属。

4、沙鼠(Gerbillinae)是一个包含共15属约110个物种的亚科,广泛分布于非洲、印度以及亚洲其他地区和欧洲的荒漠、草原、山麓荒漠、戈壁和沙漠。

5、蝎子是动物界节肢动物门蛛形纲蝎目种类的统称 ,蜘蛛亦同属蛛形纲。它们典型的特征包括瘦长的身体、螯、弯曲分段且带有毒刺的尾巴(后腹部)。陆地上最早的的蝎子约出现于四亿三千万年前的希留利亚纪(志留纪)。注:任何蝎子都有毒,毒性大小不同。毒性最小的蝎子:八重山蝎(澳链尾蝎)Liocheles australasiae 。

参考资料:

网络 鸵鸟

网络 响尾蛇

网络 眼镜蛇

网络 沙鼠

网络 蝎子

与沙漠气候中的生物相关的内容

其他城市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