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联合国波恩气候变化大会开幕有何特点?
德国波恩11月6日消息,新一轮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6日在德国波恩开幕,本次大会将就《巴黎协定》的实施细则展开进一步商讨,预计将持续至17日。
在此期间,将举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下称《公约》)第23次缔约方会议、《京都议定书》第13次缔约方会议、《巴黎协定》首次缔约方大会第2阶段会议等多个相关活动。本次大会的一个主要任务是落实《巴黎协定》规定的各项任务,为2018年完成《巴黎协定》实施细则的谈判奠定基础。
本次大会主席国为太平洋岛国斐济,这是受到气候变化严重影响的小岛屿发展中国家首次担任联合国气候大会主席国。德国波恩作为《公约》秘书处所在地,是本次大会的举办地。
斐济总理弗兰克·姆拜尼马拉马在大会开幕式上说,气候变化导致飓风、野火、干旱、洪水和粮食安全等方面的威胁不断增多,在应对气候变化上没有时间可以浪费。他呼吁各方坚持国际共识,按照《巴黎协定》采取果断行动。
根据《巴黎协定》,各方以“自主贡献”方式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目标是将全球平均气温升幅较工业化前水平控制在2摄氏度之内,并为把升温控制在1.5摄氏度之内而努力。
2015年12月,《公约》近200个缔约方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上一致通过《巴黎协定》。2016年11月,《巴黎协定》正式生效。这是继《京都议定书》后第二份有法律约束力的全球气候协议,为2020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作出了安排。
据了解,本次大会有来自195个缔约方的超过25000名代表参加。中国政府派出了由有关部门代表和专家组成的代表团与会。
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别代表解振华在会前表示,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国领导人关于合作应对气候变化和推动构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指示精神,积极参加本次气候大会,为全球气候治理作出贡献。
2、1999年德国世界气候大会主题
COP5·德国波恩 1999年 通过了《公约》附件—所列缔约方国家信息通报编制指南、温室气体清单技术审查指南、全球气候观测系统报告编写指南,并就技术开发与转让、发展中国家及经济转型期国家的能力建设问题进行了协商。
3、说出在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召开时波恩的气候特征,分析形成该特征的主要原因
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全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15次会议,于2009年12月7-18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
此时,正直北半球的冬季。
德国的波恩是冬季,德国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冬季温和多雨。
德国位于欧洲中西部,一年四季受盛行西风的影响,风从大西洋吹来,温暖湿润,所以,德国的波恩气候也是全年温暖湿润。
4、波恩气候大会开幕,特朗普为何退出《巴黎协定》?
第一个原因是特朗普认为奥巴马曾经许下的承诺对美国不利。
美国的体制是自由式民主,或者叫党争民主比较合适。两党轮流执政是一个大致的规律,这种规矩并不要求总统为国家的长期利益做打算。相反,党争民主还要求总统尽量短视一点,因为一个任期就四年,四年以后谁当家还不一定。你今年采取一个政策,五年之后出了成果,结果是对方党派总统的政府,政绩归他,这是不是叫为他人作嫁衣裳?
奥巴马之前在巴黎协定上大放豪言,让美国承担最多的责任。反正他已经连任了,两届干完了就走人了,怎么实现都不是他的事儿,他不用负责。
所以特朗普当然不满意咯,凭什么奥巴马当好人,他来做好事呢?做得好,那是因为奥巴马当初就说好了,英明。做得不好,那是特朗普能力不行,没有实现奥巴马的承诺,这就扎心了。所以大家注意特朗普的发言,他并不是说非退协定不可,而是希望可以重新谈判。当然立即就被马克龙怼了回来,川帝这是自绝于人民,不给重新谈判的机会。
第二个原因是特朗普要追求连任。在竞选的时候,他就和煤炭工人搞得火热,成功地把自己搞成了无产阶级的代表。这些人是他杀进白宫的基本盘,未来还需要他们为自己争取连任,所作所为当然是要迎合他们的喜好。
特朗普为了无产阶级的票票,要努力达成制造业回归的执政目标,退协定以后,既然企业在海外可能遇到环保成本增加的问题,而美国国内没有。那么从经济人的角度出发,美国企业就应该会倾向于把工厂转移回国内。既然美国产品可能被征收关税,那往国内卖嘛。这和他雇美国人,买美国货的主张是一以贯之的。
最后一个原因可能是特朗普对奥巴马的怨念。
特朗普在医保,TPP,古巴,伊朗等问题上,全部和奥巴马唱反调,达到了丧心病狂的地步。凡是奥巴马支持的,特朗普就要反对,凡是奥巴马成就的,特朗普就要摧毁。短短几个月,奥巴马八年的政治成就已经快被特朗普摩擦了个遍。
看来,在2012年白宫的那个晚上,奥观海同志确实是伤到了老人家的心。
5、全球气候大会即将在波恩开幕,会议核心《巴黎协定》的生效意味着什么?
《巴黎协定》的目标是把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控制在2°C之内,其做法就是通过签署协议限制各个国家的碳排放量。
很多人只看到了这个协议的表象,确实,气候变化会给全球带来灾难,化石燃料的燃烧也给中国许多地区带来了雾霾等严重问题,所以,签署这样一个能够减少碳排放量,改善自然环境的协议是一件好事。
但是,什么能够产生碳排放?
是化石燃料,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这些化石燃料,是人类最重要的能源。
减少碳排放,也就意味着要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多利用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但是,新能源的成本是很高的,化石燃料有污染,但是便宜。
限制一个国家的碳排放量,就意味着限制这个国家化石燃料的使用,就意味着限制这个国家的工业规模,限制这个国家的发展。所以,在这个协定里争取碳排放权,就是争取一个国家的发展权。一个国家能排多少?排放量是按人口算还是按工业规模算?都是值得争的。
有的人会说,转型升级啊,改变能源结构啊。问题是,对于很多发展中国家来说,改变能源结构是需要很多钱的,还要有很多的技术,它们没有。如果发达国家不为发展中国家提供这些资金和技术,转型升级就是一句空话。
写这些并不是说环境保护不重要,而是想说气候协定并没有那么简单,背后有深意。
6、联合国波恩气候大会开幕呼吁什么?
波恩11月6日消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第23次缔约方大会(COP 23)6日在德国波恩开幕。参与本届气候大会的国际社会代表纷纷呼吁加快落实《巴黎协定》规定的各项任务,携手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本届大会主席国为斐济,这是首次由小岛屿发展中国家担任气候大会主席国。由于斐济基础设施不能胜任上万名代表的接待等要求,本届大会改由《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所在地德国波恩承办。
“全球各地为数众多的人们正在遭受气候变化所施加的强大威胁。”作为深受气候变化威胁的小岛屿国家,本届气候大会主席、斐济总理姆拜尼马拉马表示,各国领导人的职责就是竭尽所能去应对这些威胁,“这意味着要完整地兑现我们的承诺,而非逃避承诺。”
“我们需要勇往直前去实现将于2020年前到期的承诺。在这其中,资金和减排是关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埃斯皮诺萨呼吁在相关议题上尽快取得进展。她表示,本次波恩气候大会期间各国政府的重点工作首先是确保如期拿出《巴黎协定》的实施细则,并使得落实《巴黎协定》所需的工具和手段得到强化。
德国环境部长亨德里克斯重申了德国对联合国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支持。她宣布,德国今年将增加5000万欧元用于支持联合国气候变化适应基金。
就在大会开幕同一天,世界气象组织在一份报告中指出,2017年1月至9月的全球平均温度比工业化前时代约高1.1°C。2013-2017年已成为有记录以来最暖的五年期。
“全球气候每年都在变得更暖的事实毋庸置疑,这告诉我们,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需要立即开始,没时间浪费了。报告中的数据再次说明,气候变化前线的人们处境岌岌可危。这种情况必须要改变。”绿色和平全球总干事詹妮弗。摩根(Jennifer Morgan)表示,“今天,当谈判者们走进会议室时,心中就需要敲响应对气候变化刻不容缓的警钟。是时候履行巴黎协定承诺,实现气候雄心,承担时代赋予的责任了。”
本届波恩气候大会将持续至11月17日。德国总理默克尔、法国总统马克龙等领导人预计将出席并发表演讲。而作为美国宣布退出《巴黎协定》后举办的首次气候大会,美国代表团在本届大会上的表现亦受到各方关注。
7、联合国波恩气候变化大会取得什么积极成果?
联合国波恩气候变化大会11月18日清晨闭幕,比预期闭幕时间推迟一天。经过各方艰苦谈判,会议通过了一系列积极成果,为《巴黎协定》实施细则谈判如期完成奠定了良好基础。
本次大会通过了名为“斐济实施动力”的一系列成果,就《巴黎协定》实施涉及的各方面问题形成了平衡的谈判案文,进一步明确了2018年促进性对话的组织方式,通过了加速2020年前气候行动的一系列安排。
本次大会主席、斐济总理弗兰克·姆拜尼马拉马说:“考虑到达成多边共识采取果断气候行动的挑战,我很高兴本次大会取得成功。”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帕特里夏·埃斯皮诺萨说:“本次会议通过对促进性对话的安排,提供了通往下一阶段更高追求的跳板。”
中国代表团团长、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别代表解振华说,本次大会中发展中国家展现了空前团结,发达国家也表现出很大灵活性和建设性。虽然还有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但平衡反映了各方关切,为《巴黎协定》实施细则谈判如期完成、持续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和支持力度奠定了良好基础。资金是较难达成一致的问题,但大会各方还是努力作出了相应安排。
解振华表示,明年谈判任务还很艰巨,希望各方继续按照公平、“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和各自能力原则,推进谈判如期达成关于《巴黎协定》实施的一系列安排。希望各方抓紧批准《京都议定书〈多哈修正案〉》,发达国家继续落实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技术和能力建设支持。
中国将继续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和国际应对气候变化合作,继续采取强有力的应对气候变化国内行动,切实落实已经提出的自主贡献目标,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与国际社会一道推动《公约》《京都议定书》和《巴黎协定》的实施。
本次气候大会6日开幕,主要任务包括就《巴黎协定》实施细则展开进一步商讨,为2018年完成实施细则谈判奠定基础。
8、世界气候大会,历届国气候变化大会的举办地都是哪里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 是联合国政府间谈判委员会就气候变化问题达成的公约,于1992年6
月4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的地球首脑会议上通过。公约于1994年3月21日正式生效。目前,公约已拥有189个缔约国。公约第一次缔约方会议(COP)于1995年在德国柏林召开。
COP1·德国柏林 1995年
会议通过了《柏林授权书》等文件,同意立即开始谈判,就2000年后应该采取何种适当的行动来保护气候进行磋商,以期最迟于1997年签订一项议定书,议定书应明确规定在一定期限内发达国家所应限制和减少的温室气体排放量。
COP2·瑞士日内瓦 1996年
会议就“柏林授权”所涉及的“议定书”起草问题进行讨论,未获一致意见,决定由全体缔约方参加的“特设小组”继续讨论,并向COP3报告结果。通过的其他决定涉及发展中国家准备开始信息通报、技术转让、共同执行活动等。
COP3·日本京都 1997年
14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在大会上通过了《京都议定书》,它规定从2008到2012年期间,主要工业发达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要在1990年的基础上平均减少5.2%,其中欧盟将6种温室气体的排放削减8%,美国削减7%,日本削减6%。
COP4·布宜诺斯艾利斯 1998年
大会上,发展中国家集团分化为3个集团,一是易受气候变化影响,自身排放量很小的小岛国联盟(AOSIS),他们自愿承担减排目标;二是期待CDM的国家,期望以此获取外汇收入;三是中国和印度,坚持目前不承诺减排义务。
COP5·德国波恩 1999年
通过了《公约》附件—所列缔约方国家信息通报编制指南、温室气体清单技术审查指南、全球气候观测系统报告编写指南,并就技术开发与转让、发展中国家及经济转型期国家的能力建设问题进行了协商。
COP6·荷兰海牙 2000年
谈判形成欧盟-美国-发展中大国(中、印)的三足鼎立之势。美国等少数发达国家执意推销“抵消排放”等方案,并试图以此代替减排;欧盟则强调履行京都协议,试图通过减排取得优势;中国和印度坚持不承诺减排义务。
COP7·摩洛哥马拉喀什 2001年
在摩洛哥马拉喀什召开的COP7上,通过了有关京都议定书履约问题(尤其是CDM)的一揽子高级别政治决定,形成马拉喀什协议文件。该协议为京都议定书附件一缔约方批准京都议定书并使其生效铺平了道路。
COP8·印度新德里 2002年
会议通过的《德里宣言》强调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与可持续发展仍然是各缔约国今后履约的重要任务。“宣言”重申了《京都议定书》的要求,敦促工业化国家在2012年年底以前把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在1990年的基础上减少5.2%。
COP9·意大利米兰 2003年
在美国退出《京都议定书》的情况下,俄罗斯不顾许多与会代表的劝说,仍然拒绝批准其议定书,致使该议定书不能生效。为了抑制气候变化,减少由此带来的经济损失,会议通过了约20条具有法律约束力的环保决议。
COP10·布宜诺斯艾利斯 2004年
来自150多个国家的与会代表围绕《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生效10周年来取得的成就和未来面临的挑战、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温室气体减排政策以及在公约框架下的技术转让、资金机制、能力建设等重要问题进行了讨论。
COP11·加拿大蒙特利尔 2005年
2005年2月16日,《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同年11月,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市举行的COP11达成了40多项重要决定。其中包括启动《京都议定书》新二阶段温室气体减排谈判。本次大会取得的重要成果被称为“蒙特利尔路线图”。
COP12·肯尼亚内罗毕 2006年
大会取得了2项重要成果:一是达成包括“内罗毕工作计划”在内的几十项决定,以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二是在管理“适应基金”的问题上取得一致,将其用于支持发展中国家具体的适应气候变化活动。
COP13·印尼巴厘岛 2007年
会议着重讨论《京都议定书》一期承诺在2012年到期后如何进一步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通过了“巴厘岛路线图”,致力于在2009年年底前完成“后京都”时期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新安排的谈判并签署协议有关。
COP14·波兰波兹南 2008年
八国集团领导人就温室气体长期减排目标达成一致,并声明寻求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其他缔约国共同实现到2050年将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至少一半的长期目标,并在公约相关谈判中与这些国家讨论并通过这一目标。
COP15·丹麦哥本哈根 2009年
2009年12月7日起,192个国家的谈判代表将在哥本哈根召开COP15会议,商讨《京都议定书》一期承诺到期后的后续方案。这是继《京都议定书》后又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全球气候协议书,被喻为“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
COP16·墨西哥坎昆 2010年
这次谈判仍旧是失败而归,气候大会已经成为了政治筹码,都不愿意在经济发展问题上进行妥协
COP17·南非德班 2011年
谈判充满了政治色彩,美国、日本、加拿大以及新西兰这些国家仍旧是逆国际趋势,不签署《京都协议书》,一定城市上导致了这次气候谈判大会的失败
COP 18·卡塔尔多哈 2012年
这是一个富足而又充满吉祥的城市,很多大赛和会议在这里召开。希望这个城市给予气候大会好运!不过一开始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两个阵营就开始相互攻击,授予美国、日本等国家“化石奖”,意味着这次会议仍旧是一场异常艰难的谈判,人类在数次危机面前都团结起来,战胜困难。这次机会错过了接下来的预留的机会将不会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