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黄岛到湖北宜昌宜都多少公里
驾车路线:全程约1250.0公里
起点:黄岛区
1.黄岛区内驾车方案
1) 从起点向正西方向出发,行驶160米,左转
2) 行驶230米,右转进入长江中路
3) 沿长江中路行驶290米,左转进入阿里山路
4) 沿阿里山路行驶1.0公里,过右侧的万利国际上流汇购物广场1号门约70米后,右转进入漓江西路
5) 沿漓江西路行驶7.5公里,直行进入滨海大道
6) 沿滨海大道行驶6.3公里,右转进入两河路
7) 沿两河路行驶880米,左前方转弯进入东岳中路
8) 沿东岳中路行驶440米,朝诸城方向,稍向右转进入东岳中路
9) 沿东岳中路行驶9.3公里,直行进入东岳西路
10) 沿东岳西路行驶1.8公里,左转进入胶南立交
2.沿胶南立交行驶1.0公里,过胶南立交,右前方转弯进入沈海高速公路
3.沿沈海高速公路行驶71.8公里,朝曲阜/临沂方向,稍向右转进入日照立交
4.沿日照立交行驶650米,过日照立交约520米后,直行进入日兰高速公路
5.沿日兰高速公路行驶469.0公里,朝许昌/南阳/S83/兰考方向,稍向左转进入兰南高速公路
6.沿兰南高速公路行驶1.1公里,直行进入兰南高速公路
7.沿兰南高速公路行驶113.4公里,直行进入永登高速公路
8.沿永登高速公路行驶26.3公里,朝平顶山/南阳/S83方向,稍向左转进入兰南高速公路
9.沿兰南高速公路行驶770米,直行进入兰南高速公路
10.沿兰南高速公路行驶167.1公里,朝邓州/G55/襄樊方向,稍向右转进入二广高速公路
11.沿二广高速公路行驶1.0公里,过陈官营枢纽,直行进入二广高速公路
12.沿二广高速公路行驶243.5公里,朝宜昌/成都/荆门南/荆门经济开发区方向,稍向右转上匝道
13.沿匝道行驶1.4公里,直行进入沪蓉高速公路
14.沿沪蓉高速公路行驶73.1公里,朝宜昌/恩施/重庆/G50方向,稍向右转进入老石高速公路
15.沿老石高速公路行驶19.6公里,朝三峡机场/荆州/武汉/重庆方向,稍向右转进入老石高速公路
16.宜都市内驾车方案
1) 沿老石高速公路行驶940米,直行进入沪渝高速公路
2) 沿沪渝高速公路行驶4.6公里,过宜昌长江公路大桥,朝滚装码头/秭归/夷陵大桥方向,稍向右转上匝道
3) 沿匝道行驶50米,朝宜都/五峰/S254方向,稍向右转上匝道
4) 沿匝道行驶650米,右转进入G318
5) 沿G318行驶6.2公里,直行进入S254
6) 沿S254行驶2.2公里,朝宜都方向,直行进入荆门山大道
7) 沿荆门山大道行驶2.6公里,直行进入S254
8) 沿S254行驶9.1公里,右转进入杨守敬大道
9) 沿杨守敬大道行驶1.1公里,直行进入S325
10) 沿S325行驶230米,左转进入杨守敬大道
11) 沿杨守敬大道行驶1.4公里,左转进入长江大道
12) 沿长江大道行驶1.1公里,右转进入五宜大道
13) 沿五宜大道行驶340米,左转进入园林大道
14) 沿园林大道行驶30米,右转
15) 行驶470米,右后方转弯
16) 行驶290米,到达终点
终点:宜都市
2、宜都的地理环境
<
3、湖北盛产什么水果
湖北主产水果有:各类柑橙桔子、黄桃、李子、麻梨等。
湖北特色水果介绍:
1、秭归脐橙
秭归脐橙品质优良,风味独特,夏橙成熟于四月中下旬,是调节水果市场的最佳果品,具有多汁化渣、酸甜适度、富有香气的特点。
2、清江椪柑
因清江河谷地带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在这种独特气候条件下生长的清江椪柑果形端正、色泽鲜艳、香甜可口、脆嫩化渣。
3、武当榔梅
丹江口市特产水果,既可鲜食,又可加工果酒、果脯、果冻。风味爽口,酸甜适度,营养价值丰富。
4、广水胭脂红鲜桃
“胭脂红”桃子是广水特产,成熟后的桃子果皮淡红,果肉呈深红色,食用后嘴唇像抹上了一层“胭脂红”唇膏,因此而得“胭脂红”之名。胭脂红”桃子以其保鲜期长、色泽鲜红、口感甜脆等优点,深受消费者喜爱。
5、汉水砂梨
汉水砂梨外形圆满,皮薄色浅,宛如水晶般透亮。肉质细、松、脆、汁液较多,甜酸适度,畅销全国。
(3)湖北宜都日照气候扩展资料:
湖北适合种植的水果
1、柑橘是我们常见的水果,它是橘、柑、橙等的总称,它是热带、亚热带常绿果树,性喜温暖湿润气候,有较强的耐寒力,是我国主要的种植水果。要想柑橘生长良好,它的生长环境极其重要,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温度,高温不利于柑橘的生长,但温度高于37度时,它的果实和根系会停止生长,而且温度还会影响到果实的品种。
另外它在生长时需要大量的水分,适宜生长在年降水量达1000毫米的地区,土壤含水量以60-80%为宜,多则造成积水,导致根系死亡,而湖北符合它这些生长条件,在这里种植柑橘的产量和品质都会略有提高。
2、桃子我们我吃过,桃树时蔷薇科桃属植物,它在花开极为灿烂,有不错的观赏价值,我国是桃树的故乡,在我国各地皆有栽培,现在世界各地均有种植。我国的桃的品种较多,常见的品种有水蜜桃、油桃、蟠桃,桃树对温度适应力广。
最佳生长适温在18-23度,而且耐干旱,如果雨水过多会影响到品质。所以一般种植时要根据当地的温度和降水量选择,可大致分为北方桃品种群和南方桃品种群,湖北地区适宜种植南方桃品种群。
4、湖北特产有哪些零食?
湖北省十大特产
1、房县黑木耳
该图片由注册用户"家的味道"提供,版权声明反馈
房县黑木耳产于湖北省房县。房县黑木耳因色鲜、肉厚、朵大、质优、营养丰富,赢得"房耳"盛誉。又因其"形似燕,状如飞",又被称为"燕耳",有"山珍之王"的美称。房县位于湖北省西北部、十堰市南部,介于大巴山和武当山之间,是中国著名的黑木耳生产基地县、驰名中外的"木耳之乡"。房县地势南北高,中部低,四周高山环绕,由两侧分向中部倾斜,略成盆地形势。全县的气温、日照、无霜期和地温,独特的地理位置、独特的气候和环境条件孕育了房县黑木耳独特的品质特征。
2、洪湖莲子
洪湖莲子,湖北省洪湖市特产,洪湖莲子产品颗大粒圆、皮薄肉厚,兼有清香甜润、微甘而鲜的风味。洪湖莲子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淀粉、磷脂、生物碱、类黄酮以及多种维生素等营养保健成分,可以制成多种饮料、食品。在医疗上莲子有止血、散淤、健脾、安神等功效,是一种滋补佳品。洪湖莲子产自湖北省荆州市下属的洪湖市。洪湖市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冬夏长,春秋短,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温和湿润,夏热冬冷,降水集中于春夏。年均气温16.5℃,年均降水量1300多毫米。非常适宜的生长。
3、宜城板鸭
宜城板鸭,又名宜城酱板鸭,产于湖北宜城市,是襄阳特产之一。宜城板鸭外表呈白色、淡黄色。腹腔内壁干燥、肌肉切面紧密呈玫瑰红色,咸淡适宜。鸭肉丰满细腻、肥而不腻、皮薄鲜香,具有高蛋白、低脂肪之功能。宜城优越的自然条件是成就宜城板鸭浓郁特色和优良品质的基础。制作上等宜城板鸭的原鸭,对温度、水分、光照、土壤等环境条件都有特定的要求,而宜城位于鄂西北部,地处汉江中游,地理和气候条件独特,境内山清水秀,是名副其实的优质原鸭产区。
4、宜都宜红茶
宜都宜红茶,产自长江与清江交汇的丘陵山区。宜都宜红茶条索紧细有金毫,色泽乌黑油润,香气甜香高长持久,滋味醇厚鲜爽,汤色红艳明亮,茶汤有“冷后浑”现象,是我国条形红茶的代表之一。宜红茶区地处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内,四季分明,冬冷夏热,雨量充沛,雨热同季,暴雨甚多。山间谷地热量丰富,山顶平地光照充足。境内垂直气候带谱明显,适合多种茶树生长。
5、羊楼洞砖茶(洞茶)
米砖茶成品棱角分明,外形美观,纹面图案清晰秀丽、砖面色泽乌亮,冲泡后汤色深红明亮、香气醇和、滋味醇厚,具有生津止渴、清心提神、暖身御寒、消脂瘦身等,饮用及保健功效。成品配上精雕木框便成为茶中工艺珍品。地处幕埠山脉和江汉平原接壤的丘陵地带,这里雨水充足,日照时间长,土地肥沃,具有得天独厚的茶叶生长环境。采茶的历史长达两千多年,远在盛唐,赤壁就被朝廷辟为"园户",宋元之时被定为"傕茶"之地。
6、随州泡泡青
泡泡青,学名皱叶黑白菜,十字花科白菜类不结球白菜,其营养体叶片具有营养丰富、叶色浓绿、叶片肥厚、柔软滑嫩、清爽可口的特点,有非常独特的风味。其种子在此范围以外种植虽能正常发芽、生长、开花结实,但品质降低,风味丧失。由于泡泡青的叶面上鼓着密密的泡泡,人们都叫它泡泡青。泡泡青对气候和地域环境有很强的选择性,只有在随州这种南北过渡地带冬季干冷霜冻的气候条件下,才能长出随州特色的泡泡青。因而泡泡青成为随州的特产蔬菜,全国独一无二,是随州人招待贵宾、馈赠外地亲朋好友的佳品。
7、竹山绿松石
绿松石是中国“四大名玉”之一,自新石器时代以后历代文物中均有不少绿松石制品。据国内知名宝石专家介绍说,绿松石是一种含有铜、铝、铁等化学元素的磷酸盐类矿物集合体。其颜色正是由它所含有的铜和铁的多少来决定的。如果铜含量高的时候,颜色就非常漂亮,是很漂亮的天蓝色,随着铜含量逐步下降,那么它的颜色会变淡。绿松石形成的必须含有铜、含有磷、含有铝,如果没有这样关键的元素,那就生成不了绿松石矿。
8、沼山胡柚
沼山胡柚是在沼山镇特产,沼山胡柚果实近球形、果型端正,具有本品种固有的特征,果径≥85mm以上或果径≥80mm或果径≥70mm,色彩呈金黄色或橙黄色。沼山胡柚种植、加工、水源来自于梁子湖水系;水源来自于天然降雨、地下水,主要靠长江、梁子湖积蓄水进行灌溉。2004年沼山胡柚获湖北省(武汉)农业博览会最佳畅销产品奖,同年该产品被评为湖北省农业厅优质柑桔,并颁发证书,成功登记注册“沼山牌”胡柚。
9、百里洲砂梨
百里洲砂梨是湖北省枝江市百里洲镇的特产。百里洲砂梨,梨大若拳、色若金、甜如蜜,有解暑降温,生津止渴、消热解毒、润脾健胃等独特功效。“百里洲”因四面环水、方圆百里而得名,她是万里长江中最大、最古老的江心沙洲,其地质年龄已过300万岁。百里洲砂梨适宜种植区为百里洲全镇,百里洲四面环水,庞大的水体营造出了独特的小气候,百里洲属亚热带季风型湿润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气候温和,无霜期长。非常适宜砂梨的生长。
10、钟祥葛粉
钟祥葛粉产于钟祥市,是钟祥市特产之一。钟祥葛粉呈粉末状,洁白细腻,无气味。开水冲调后,色泽透亮,粘稠性好,食之清香滑爽。钟祥葛粉营养丰富,品质独特,含有丰富的淀粉、铁、锌、钾、硒等10多种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钟祥市张集镇、客店镇土壤主要为黄棕壤土,自然肥力和熟化程度均较高,土层深厚,结构疏松,透气性较好。耐旱性强,供肥性良好。张集、客店镇植物生长季节日照充沛,雨量适中,热量条件可满足钟祥市钟祥葛粉生长。
5、湖北省宜都市风水宝地在哪
风水的实质用现代汉语表达就是:创造、选择具有更优越的生存条件、生存优势;合理利用自然客观条件和规律;符合规整、对称、必须、合理、舒服、实用、方便、有利、安全、美观、卫生的要点;合乎力学、科学原理;合乎常识、逻辑,就是好风水。不存在令人费解的特别神秘风水!古代风水,实质就是正确选择优越的自然条件,适应人类生存。不适合人类的地方,本人从见过的上百处遗址中的结论是:人类在那里已被彻底陶汰,没有再延续种群到今天。风水强调的就是有利、方便、实用,是更好地适合人类生存和生活。用传统风水理论,切入现代建筑设计领域,只怕是盲人摸象,用现代高科技术设计理论切入传统风水领域应游刃有余。对风水要有正确认识:比如植物,可以净化空气,美化环境,这些能促进人的身体健康,也就是植物有旺风水作用。身体健康,精力充佩,挣钱多,不需要耗费医药费用,也就是植物有旺财的效果。从科学、正面认识更能说明问题。比如高层空气好,卫生好,这是主要的。顶层,防渗漏,防雷击的措施要有力,当然还存在其它需要注意的事项。风水只能提醒从多角度思考,技术层面的事,现代科技更精准。传统建筑是以中心对称理论为主。现代建筑,以实用、功能为主。二者基础不同。打个比方,在传统古老建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古老风水理论,就象老式马车驾驶技术,能用于指导驾驶现代汽车吗?古代以自然风水为主,现代城市以人为风水为主,二者基础完全不同,怎能固守旧教条。
关于“创造、选择具有更优越的生存条件、生存优势”。古代以正确合理选择、利用优越的自然条件为主,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创造更优越的生存空间已成可能,现代化的改造力度为人类的生存条件奠定了很好基础,从而具备了创造优越风水的可能。人为风水更优于自然风水,原因是人为风水包含大量科技因素,从而更适宜于人类。多从科学、常识方向思考定然有益。
风水就是正确选择居住地形。本人在上百处遗址中的结论认为:那里大多数有风水理气、罗盘用事迹象特征,应有一定的罗盘文化含义,但基本是一票否决,是地形局限,没有留下延续的种群。本人在现实中找到的事例是,地形不合法,风水理气、罗盘用事如同儿戏,毫无意义。所以本人才有:”什么叫风水?多从科学角度思考更有益”的结论。过去很多地段无法建房,现在有钢筋、水泥、玻璃、自来水、电、气,可建、可造,克服了劣质地形的局限。木头、泥土、纸糊窗、提吊挑水、茅草、松木火光和钢筋、水泥、玻璃墙、自来水、电、气,决对是两种风水含义,也代表时代在进步,科学给人类带来前所未有的新天地。木头、泥土、纸糊窗、提吊挑水、茅草、松木火光的时代,只能选择背风向阳的低洼地段,房屋不能高,只能矮。低洼、低矮有一基本缺陷就是昏暗潮湿,通风条件差、潮湿而干燥性能差和空气质量差,易霉变,易病变。钢筋、水泥、玻璃墙、自来水、电、气,完全有可能使房屋建筑向高处走,高大建筑成为可能,高大、高处明显明亮、通风干燥性能好。比如台形高台地段,过去由于建材的限制,不适合建房,现在有建材的优势,不仅可以建房,而且从某些方面如明亮、空气流通和防水患性能的角度考虑,比洼地更好,更有利于人类的身心健康。
宝地处处有,科学更神奇。
人杰地灵风景美,物华天宝山川秀。全世界人迹可及的地方,自有人类以来,人类已用生命进行了若干次筛选,适合人类的风水宝地,人类已留下大量延续的种群,不适应人类的风水宝地,有待人类用更科学的方法去开发和利用。
当你去到那些穷乡僻壤的地方,你不要以为那里无人去过,其实那里有许多遗址,那些遗址证明有人到过那里,同时也会证明那些到过那里的人,曾经有过生与死考验。由于风水的差距,已被彻底自然淘汰。当你去到大城市,那里为什么留下那么多人口,答案是:那里具有更广泛的风水优势,自然选择使哪里的人群得以延续并得到扩涨。
农村基本是小气候地形,形成独立的塘局,这种小塘局中存在着不利于生存的空间。农村的自然筛选,自然淘汰,极其明显。在这些小环境中,地形位置选取不合理,罗盘用事即所谓风水理气再合理,也是没有意义。没有地形的合理,罗经用事成为儿戏。所以在这些小环境中,地形选取是第一位的,是基础;罗盘即罗经用事是第二位的,次要的。
事例说明一:如农村的障气地段建造房屋,出现聋、哑、残、障的家庭概率至少90%以上。什么是障气地,怎么样实地察看评估呢?最简单的看法就是:所谓障气地,就是大热天,上午九、十时后还不干露珠的地段。
事例说明二:某地一山区地形,在北南走向的小河边,大约五华里长的地段,原来所有人家全在靠东岸、即为当西晒的地段居住,现在居住人口全在西岸、即当东晒的地段居住。原东岸人家那里去了呢?据传闻,也据调查了解统计,大约有30%的人口迁到西岸,70%的人口在那里住不到一两代即自然消亡,只有一户在那里住了四代后也自然消亡。
事例说明三:还有另外一处也是山区小河水北南走向地形,目前正重复上述地形所呈现的特征,东岸面临人丁减少,西岸面临将会存在人口增加的优势特征,最奇怪的是现在那里两岸数十户人家中,仅只有西岸居住的三四户人家中,有一户人家有两小孩完成大专学业,其余人家基本上都是以小学状态走向社会。这两处为什么原来的人群要选取东岸居住,原因是东岸地形相对西岸开宽,便利于农耕及各类事项活动;为什么现在的人群又选取西岸定居,原因是西岸日照优于东岸,积温和温差相对明显高于东岸。象这种东西岸因阳光照射温差存在的差别。就不能用简单一个“迷信”就能概括说明问题的,也不能归罪于罗盘用错了,更不可能是“属相”不合的原因了。上述那些地方正在完成自然筛选和自然淘汰。
事例说明四:从调查的结论显示的是,山区小气候环境,绝大多数小塘局环境地形中,留下许多居住遗址和姓氏家庭小地名,有些有传闻,有些无传闻。有传闻的是,住一代至两代即人口自然消亡。许多地段过去有居住人口留下的遗址印迹现在无人居住,用科学思维的眼光去考量,这就是自然选择和自然淘汰在地形选择上存在的明显例证。由此也可推定,大环境、大气候条件,也是在数万年、数千年自然淘汰中才形成现在这样的格局。
当从那几百处遗址中走出来后,就会完全明白,什么是真风水:有利于人类生存的优越条件和空间,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风水。在那里,无论如何风水布局,无论用那一派观点去调理,结论只有一个,一票否决,不适宜人类生存的特定条件否决了所有风水学派的风水理气论点。当从那几百处遗址中走出来后,那里会教会你什么是风水:方便、实用、安全、美观、舒服才是风水的硬道理。那里不会告诉你:门相对,门窗对,床位放错了,灶的方位不对,或者其它诸多种种疑虑。但它会告诉你:不方便、不实用、不安全、不舒服,是真实的坏风水。
数十年前,一位老者曾经说过:一个小家庭,迁居到新地方,如果没有碰上好地形、好风水,是不能开基奠定人口延续基础的。现在回想起来,这话虽然简单扼要,但富含生活哲理。
与城镇相比较,农村不同: 1、农村地形相对城镇地形来说,农村是数千年自然淘汰和筛选留下的劣势地形。2、农村只能正确利用地形,没有大规模改造的调节能力。
城市风水,没有不好,只有更好。城镇不同,城镇是大气候、大环境。是数万年、数千年中人类用生命选择留下的精华:1、一般在一个较大范围内具有生存空间优势。能形成城镇的规模的地方,大多已经经历数万、数千年的自然历史的生生死死筛选,最后定格下来才是现在这样的格局。比较典型的是在西北,不能成为大小城镇的地方,除了留下遗址,有很多地方,现在就是历史传闻都没有,什么原因?不适宜居住,自然淘汰和自然消亡,人口彻底绝灭。2、现代化的城镇,改造力度的增强,扩展了城镇规模。没有现代化的改造力度,可以说,所有城镇只存在死角,没有活眼。城镇如果没有现代化的改造,人口承担能力最多是现在的三分之一。所以形成现在这样的城镇格局,是历史、自然筛选和现代化改造结果。
是有人类以来,人类用生命的代价在选取自然地理,能居住人类的地段,已形成居住群落,如城市。城市是人类用生命代价留下的瑰宝。不能居住人类的地方,人口已经绝灭消亡。如果没有特别的人类改造力度,再到那里居住,也许依旧会重复往昔的故事。城镇形成的经历,首先是自然筛选,然后是政治、经济、人文的介入,这些因素的加入,形成了政治地理、经济地理、人文地理,这些地理因素相互影响,与自然地理的结合,是现代城镇具有较大风水优势的根本原因。
6、湖北宜都镇强。在哪里?
宜都,是一座有着2100多年历史的古城,中华早期文明的发祥地之一。红花套城背溪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发现,证明7000多年前,中华民族的祖先曾在这里农牧渔猎。春秋战国时期,境属楚地,秦朝时县域属南郡,西汉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置县,名夷道县,至今已有2138年的建制史。
东汉建安十五年(210年)刘备改临江郡为宜都郡,宜都之名即始于此,取"宜于建都"之意,并派大将张飞为宜都太守。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吴大将陆逊占领宜都郡,获取夷道、夷陵、秭归等县,并任宜都太守在此筑城抗蜀,历史上著名的"夷陵之战"就发生在境内。市府所在地故称"陆城"。自古以来,宜都就有“楚蜀咽喉”、“鄂西门户”、“三峡门城”的美誉,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1949年7月宜都县解放,划属湖北省宜昌专区,1958年属宜都工业区,1961年宜都工业区撤销,仍属湖北省宜昌专区,1970年后属湖北省宜昌地区,1987年11月30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宜都县,设立枝城市,1998年,改称宜都市。
宜都人杰地灵。这里是晚清著名学者杨守敬的故乡,杨守敬在历史地理、书法、金石、版本目录、藏书等多个领域著述宏丰、学高品富,被日本书法界尊称为“开山鼻祖”,今天长江三峡的名称,就是由他所定,杨守敬纪念馆就座落在秀丽的清江之滨。宜都还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独臂将军贺炳炎、宜昌市第一个共产党员胡敌、湖北医科大学创始人朱裕壁的故乡。
宜都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地貌以丘陵为主,陆地面积中山区占11.7%,丘陵占79.5%,平原占8.8%。有长江、清江、渔洋河三条主河流,还有大小溪河39 条,均属长江水系。市境地貌特征构成"七山一水二分田"的格局。位于王家畈乡的帽子尖,海拔1064.6米,为境内最高峰,位于枝城镇的长江之渚--关洲,海拔38米,为全市最低处。
宜都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年平均气温16.7℃,无霜期273天,降雨量1350毫米,日照年均时数约1705小时,主导风为东南风。全市土壤质地以中性为主,共有红壤土、黄壤土、黄棕壤土、石灰岩土、紫色土、潮土、水稻土七个土类。植被类型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主要有杉木、马尾松、青冈栎、栓皮栎、竹林、乌桕、油桐、油菜、胡枝子、马桑、茅草和蕨类等。
宜都,是湖北省承东启西的最佳口岸。它隶属于三峡宜昌“半小时经济圈”,鄂、渝、湘三省市交界处,随着国家生产力布局由东至西转移,宜都区位交通优势进一步显现。境内建有两座长江大桥、两座清江大桥,从市区到三峡机场只需20分钟,贯穿南北的焦柳铁路及两江航道,形成了空中、陆地、水上立体运输网络,为人流、物流提供了方便、低成本的运输服务,有利于发展大进大出的工业项目。
宜都,矿产资源贮藏丰富。现已探明煤炭储量7500万吨,水泥石灰石6.8亿吨,重晶石、粘土、石英砂等矿产种类繁多,且品位高、易开采,非常适合基础工业的发展。
宜都,是华中地区最大的县级能源生产基地之一。它地处三峡、葛洲坝和清江水电梯级开发的中心地带,境内建有2个22万、8个11万伏变电站,其供电网络完备齐全、供电质量稳定可靠,可以满足每年30亿度左右的负荷量。市内还建有中南地区最大的成品油油库,河流星罗棋布,水资源充足,对于发展那些高耗能、无污染的大型工业项目,提供了便利条件。
工业是宜都经济的主体,占三分之二以上,并且将继续充当增长的“脊梁”。作为湖北省较早的“五小”工业基地和全国乡镇企业中西部合作示范区,宜都传统产品具有深厚的工业基础,在不断的技术改造中表现出不俗的业绩。建材、化工、医药、电子及农副产品加工是其主导产业。
随着龙头加工企业带动,宜都农业得到了巩固发展。全市围绕水果、茶叶、畜牧、蔬菜、水产、黄姜六个特色产业,先后培育引进了8个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其中国家级2个、省级1个、宜昌市级2个。宜都还是全国首批园艺产品和茶叶出口示范区,农业精品名牌荟萃,像宜红功夫茶、天然富锌茶、松云有机茶、波尔羊、光明柑、清江鱼等,都在全国享有盛名,远销海内外10多个国家和地区。
旅游业正成为宜都极具发展潜力的领域。这里山川秀美,水天一色,李白、杜甫、苏轼、陆游等历代文人墨客都曾留连于此,写下传芳百世的壮丽诗篇。古潮音洞素有“水旱相连、云雾缭绕、钟乳万千、潮音响彻”之妙景,号称“巴楚第一奇洞”。梁山层峦叠翠、奇峰屹立,佛道两教并存,香火络绎不绝,有“南武当”之美誉。新近发现的王家畈奥陶纪石林错落有致、姿态万千,古海洋生物化石形态逼真、保存完整,是一处集观光旅游、生态旅游、科普旅游于一体,展示地质奇观的天然博物馆。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工业立市、项目强市不动摇,突出工业主导地位,锲而不舍狠抓招商引资,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县域经济走上快速发展的轨道。2003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0.8亿元,财政收入2.72亿元,人均GDP和财政收入进入全省县市前列。与此同时,市里注重用现代工业理念统筹城乡经济,通过工业化带动产业化和城镇化,让产业化和城镇化促进工业化,呈现出三者良性互动、比翼齐飞的喜人局面。到2005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可以达到52亿元,财政收入4亿元。
7、湖北省宜都市在什么位置?历史上有什么意义?
宜都,是一座有着2100多年历史的古城,中华早期文明的发祥地之一。红花套城背溪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发现,证明7000多年前,中华民族的祖先曾在这里农牧渔猎。春秋战国时期,境属楚地,秦朝时县域属南郡,西汉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置县,名夷道县,至今已有2138年的建制史。 东汉建安十五年(210年)刘备改临江郡为宜都郡,宜都之名即始于此,取"宜于建都"之意,并派大将张飞为宜都太守。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吴大将陆逊占领宜都郡,获取夷道、夷陵、秭归等县,并任宜都太守在此筑城抗蜀,历史上著名的"夷陵之战"就发生在境内。市府所在地故称"陆城"。自古以来,宜都就有“楚蜀咽喉”、“鄂西门户”、“三峡门城”的美誉,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1949年7月宜都县解放,划属湖北省宜昌专区,1958年属宜都工业区,1961年宜都工业区撤销,仍属湖北省宜昌专区,1970年后属湖北省宜昌地区,1987年11月30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宜都县,设立枝城市,1998年,改称宜都市。 宜都人杰地灵。这里是晚清著名学者杨守敬的故乡,杨守敬在历史地理、书法、金石、版本目录、藏书等多个领域著述宏丰、学高品富,被日本书法界尊称为“开山鼻祖”,今天长江三峡的名称,就是由他所定,杨守敬纪念馆就座落在秀丽的清江之滨。宜都还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独臂将军贺炳炎、宜昌市第一个共产党员胡敌、湖北医科大学创始人朱裕壁的故乡。 宜都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地貌以丘陵为主,陆地面积中山区占11.7%,丘陵占79.5%,平原占8.8%。有长江、清江、渔洋河三条主河流,还有大小溪河39 条,均属长江水系。市境地貌特征构成"七山一水二分田"的格局。位于王家畈乡的帽子尖,海拔1064.6米,为境内最高峰,位于枝城镇的长江之渚--关洲,海拔38米,为全市最低处。 宜都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年平均气温16.7℃,无霜期273天,降雨量1350毫米,日照年均时数约1705小时,主导风为东南风。全市土壤质地以中性为主,共有红壤土、黄壤土、黄棕壤土、石灰岩土、紫色土、潮土、水稻土七个土类。植被类型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主要有杉木、马尾松、青冈栎、栓皮栎、竹林、乌桕、油桐、油菜、胡枝子、马桑、茅草和蕨类等。 宜都,是湖北省承东启西的最佳口岸。它隶属于三峡宜昌“半小时经济圈”,鄂、渝、湘三省市交界处,随着国家生产力布局由东至西转移,宜都区位交通优势进一步显现。境内建有两座长江大桥、两座清江大桥,从市区到三峡机场只需20分钟,贯穿南北的焦柳铁路及两江航道,形成了空中、陆地、水上立体运输网络,为人流、物流提供了方便、低成本的运输服务,有利于发展大进大出的工业项目。 宜都,矿产资源贮藏丰富。现已探明煤炭储量7500万吨,水泥石灰石6.8亿吨,重晶石、粘土、石英砂等矿产种类繁多,且品位高、易开采,非常适合基础工业的发展。 宜都,是华中地区最大的县级能源生产基地之一。它地处三峡、葛洲坝和清江水电梯级开发的中心地带,境内建有2个22万、8个11万伏变电站,其供电网络完备齐全、供电质量稳定可靠,可以满足每年30亿度左右的负荷量。市内还建有中南地区最大的成品油油库,河流星罗棋布,水资源充足,对于发展那些高耗能、无污染的大型工业项目,提供了便利条件。 工业是宜都经济的主体,占三分之二以上,并且将继续充当增长的“脊梁”。作为湖北省较早的“五小”工业基地和全国乡镇企业中西部合作示范区,宜都传统产品具有深厚的工业基础,在不断的技术改造中表现出不俗的业绩。建材、化工、医药、电子及农副产品加工是其主导产业。 随着龙头加工企业带动,宜都农业得到了巩固发展。全市围绕水果、茶叶、畜牧、蔬菜、水产、黄姜六个特色产业,先后培育引进了8个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其中国家级2个、省级1个、宜昌市级2个。宜都还是全国首批园艺产品和茶叶出口示范区,农业精品名牌荟萃,像宜红功夫茶、天然富锌茶、松云有机茶、波尔羊、光明柑、清江鱼等,都在全国享有盛名,远销海内外10多个国家和地区。 旅游业正成为宜都极具发展潜力的领域。这里山川秀美,水天一色,李白、杜甫、苏轼、陆游等历代文人墨客都曾留连于此,写下传芳百世的壮丽诗篇。古潮音洞素有“水旱相连、云雾缭绕、钟乳万千、潮音响彻”之妙景,号称“巴楚第一奇洞”。梁山层峦叠翠、奇峰屹立,佛道两教并存,香火络绎不绝,有“南武当”之美誉。新近发现的王家畈奥陶纪石林错落有致、姿态万千,古海洋生物化石形态逼真、保存完整,是一处集观光旅游、生态旅游、科普旅游于一体,展示地质奇观的天然博物馆。
8、宜都的冬天特色
北省宜都市位于长江中游南岸,版图面积135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2万亩,山林面积127万亩,水域面积13万亩,辖10个乡、镇、街道办事处,127个村,851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8.2万人。它隶属于三峡宜昌“半小时经济圈”,鄂、渝、湘三省市交界处,随着国家生产力布局由东至西转移,宜都区位交通优势进一步显现。境内建有两座长江大桥、两座清江大桥,从市区到三峡机场只需20分钟,贯穿南北的焦柳铁路及两江航道,形成了空中、陆地、水上立体运输网络,为人流、物流提供了方便、低成本的运输服务,有利于发展大进大出的工业项目。
宜都,是一座有着2100多年历史的古城,中华早期文明的发祥地之一。红花套城背溪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发现,证明7000多年前,中华民族的祖先曾在这里农牧渔猎。春秋战国时期,境属楚地,秦朝时县域属南郡,西汉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置县,名夷道县,至今已有2138年的建制史。
东汉建安十五年(210年)刘备改临江郡为宜都郡,宜都之名即始于此,取"宜于建都"之意,并派大将张飞为宜都太守。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吴大将陆逊占领宜都郡,获取夷道、夷陵、秭归等县,并任宜都太守在此筑城抗蜀,历史上著名的"夷陵之战"就发生在境内。市府所在地故称"陆城"。自古以来,宜都就有“楚蜀咽喉”、“鄂西门户”、“三峡门城”的美誉,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1949年7月宜都县解放,划属湖北省宜昌专区,1958年属宜都工业区,1961年宜都工业区撤销,仍属湖北省宜昌专区,1970年后属湖北省宜昌地区,1987年11月30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宜都县,设立枝城市,1998年,改称宜都市。
宜都人杰地灵。这里是晚清著名学者杨守敬的故乡,杨守敬在历史地理、书法、金石、版本目录、藏书等多个领域著述宏丰、学高品富,被日本书法界尊称为“开山鼻祖”,今天长江三峡的名称,就是由他所定,杨守敬纪念馆就坐落在秀丽的清江之滨。宜都还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独臂将军贺炳炎、宜昌市第一个共产党员胡敌、湖北医科大学创始人朱裕壁的故乡。
宜都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地貌以丘陵为主,陆地面积中山区占11.7%,丘陵占79.5%,平原占8.8%。有长江、清江、渔洋河三条主河流,还有大小溪河39 条,均属长江水系。市境地貌特征构成"七山一水二分田"的格局。位于王家畈乡的帽子尖,海拔1064.6米,为境内最高峰,位于枝城镇的长江之渚--关洲,海拔38米,为全市最低处。
宜都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年平均气温16.7℃,无霜期273天,降雨量1350毫米,日照年均时数约1705小时,主导风为东南风。全市土壤质地以中性为主,共有红壤土、黄壤土、黄棕壤土、石灰岩土、紫色土、潮土、水稻土七个土类。植被类型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主要有杉木、马尾松、青冈栎、栓皮栎、竹林、乌桕、油桐、油菜、胡枝子、马桑、茅草和蕨类等。
宜都,矿产资源贮藏丰富。现已探明煤炭储量7500万吨,水泥石灰石6.8亿吨,重晶石、粘土、石英砂等矿产种类繁多,且品位高、易开采,非常适合基础工业的发展。
宜都,是华中地区最大的县级能源生产基地之一。它地处三峡、葛洲坝和清江水电梯级开发的中心地带,境内建有2个22万、8个11万伏变电站,其供电网络完备齐全、供电质量稳定可靠,可以满足每年30亿度左右的负荷量。市内还建有中南地区最大的成品油油库,河流星罗棋布,水资源充足,对于发展那些高耗能、无污染的大型工业项目,提供了便利条件。
工业是宜都经济的主体,占三分之二以上,并且将继续充当增长的“脊梁”。作为湖北省较早的“五小”工业基地和全国乡镇企业中西部合作示范区,宜都传统产品具有深厚的工业基础,在不断的技术改造中表现出不俗的业绩。建材、化工、医药、电子及农副产品加工是其主导产业。
随着龙头加工企业带动,宜都农业得到了巩固发展。全市围绕水果、茶叶、畜牧、蔬菜、水产等特色产业,先后培育引进了8个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其中国家级2个、省级1个、宜昌市级2个。宜都还是全国首批园艺产品和茶叶出口示范区,农业精品名牌荟萃,像宜红功夫茶、天然富锌茶、松云有机茶、波尔羊、光明柑、清江鱼等,都在全国享有盛名,远销海内外10多个国家和地区。
旅游业正成为宜都极具发展潜力的领域。这里山川秀美,水天一色,李白、杜甫、苏轼、陆游等历代文人墨客都曾留连于此,写下传芳百世的壮丽诗篇。古潮音洞素有“水旱相连、云雾缭绕、钟乳万千、潮音响彻”之妙景,号称“巴楚第一奇洞”。梁山层峦叠翠、奇峰屹立,佛道两教并存,香火络绎不绝,有“南武当”之美誉。新近发现的王家畈奥陶纪石林错落有致、姿态万千,古海洋生物化石形态逼真、保存完整,是一处集观光旅游、生态旅游、科普旅游于一体,展示地质奇观的天然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