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气候百科 > 气候异常的解决办法

气候异常的解决办法

发布时间:2021-07-07 02:01:31

1、为减少全球变暖带来的极端天气有哪些解决方法

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大气层遭到破坏,严重的污染以及温室效应全球变暖可能造成的影响 ,全球变暖将给地球和人类带来复杂的潜在的影响,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例如随着温度的升高,副极地地区也许将更适合人类居住;在适当的条件下,较高的二氧化碳浓度能够促进光合作用,从而使植物具有更高的固碳速率,导致植物生长的增加,即二氧化碳的增产效应,这是全球变暖的正面影响。但是与正面影响相比,全球变暖对人类活动的负面影响将更为巨大和深远。今年8月份CCTV报道,由于气候变暖的影响,珠穆朗玛峰的顶峰下降了1.3米。祁连山冰川缩减危及河西走廊:近年来,祁连山冰川融化比上个世纪70年代减少了大约10亿立方米,冰川局部地区的雪线正以年均2-2.6米的速度上升。专家分析,冰川退缩,雪线上升除自然气候因素外,另一个主要原因是人口膨胀,超载超牧,过度开垦,乱砍滥伐,滥采地下水有关。
1、海平面上升的影响
过去的百年海平面上升了14.4cm,我国上升了11.5cm。海平面升高的原因,主要是海水热膨胀,当海洋变暖时,海平面则升高。全球升温会引起地球南北两极的冰山融化,这也是造成海平面上升的主要原因之一。海平面上升的直接影响有以下几个方面:
(1) 低地被淹:
英国加高堤坝应对气候变暖,全球变暖使海平面升高,暴风雨频率增加,这使英国人不得政治面目 加高防洪堤坝。据英国官方近日公布的统计数据,在过去的20年中,由于泰晤士河的水位随全球变暖而升高,当地政府机构不得不先后88次加高防洪堤坝,以保障伦敦人的生命财产安全。,据悉,人们现在平均每年4次加高其堤坝。据估计,在2030年以前,其加高堤坝的频率会达到每年30次。钟和 中国环境报2004-10-19
(2) 海岸被冲蚀
(3) 地表水和地下水盐分增加,影响城市供水。
(4)地下水位升高。
(5) 旅游业受到危害(海平面上升50米,大连秦皇岛青岛北海三亚滨海旅游区向后31-366料,沙滩损失24%,北戴河沙滩损失60%。2002年中国国土资源公报报道,沿海旅游业已成为第一大产业,其产值为2503亿元,占海洋产业总产值的34.6%。
(6) 影响沿海和岛国居民的生活(占世界1/3的人口),使之受到威胁。如果极地冰冠融化,经济发达、人口稠密的沿海地区会被海水吞没,马尔代夫、塞舌尔等低洼岛国将从地面上消失,上海、威尼斯、香港、里约热内卢、东京、曼谷、纽约等海滨大城市以及孟加拉、荷兰、埃及等国也将难逃厄运。
2、对动植物的影响
气候是决定生物群落分布的主要因素,气候变化能改变一个地区不同物种的适应性并能改变生态系统内部不同种群的竟争力。自然界的动植物,尤其是植物群落,可能因无法适应全球变暖的速度而做适应性转移,从而惨遭厄运。以往的气候变化(如冰期)曾使许多物种消失,未来的气候将使一些地区的某些物种消失,而人些物种则从气候变暖中得到益处,它们的栖息地可能增加,竞争对手和天敌也可能减少。比如说桔子,过去20世纪70年代,它的最北的边界线是在黄山一线,宣城市也曾经试种过,但到冬天的一场大雪,树木就冻死了。但现在我 们校园里的桔子树都长得很好。又如,扬子鳄只生活在宣城、泾县和南陵这样狭 小的地带,如果北界线北移,扬子鳄可能会自然绝种。这是从我省的局部地区来 讲。从全国来讲,我国把冬季1月0度等温线作为副热带北界,目前这一界线处 于我国秦岭-淮河一带。研究发现,气温升高会使这一界线北移至黄河以北,徐 州、郑州一带冬季气温将与现在的杭州武汉相似。
3、对农业的影响
一年中温度和降水的分布是决定种植何种作物的主要因素,温度及由温度引起降水的变化将影响到粮食作物的产量和作物的分布类型。气候的变化曾经导致生物带和生物群落空间(纬度)分布的重大变化。如公元800-1200年北大西洋地区的平均温度比现在高1℃,使玉米在挪威种植成为可能,但到了公元1500-1800年,西欧出现小冰川期,平均气温也只比现在低1-2℃,就造成了挪威一半农场弃耕,冰岛的农业耕种活动则几乎全部停止。除此之外,全球变暖还会使高温、热浪、热带风暴、龙卷风等自然灾害加重。因此,全球气温升高后,世界粮食生产的稳定性和分布状况将会有很大变化。
4、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人类健康取决于良好的生态环境,全球变暖将成为下个世纪人类健康的一个 主要因素。极端高温将成为下世纪人类健康困扰变得更加频繁、更加普遍,主要 体现为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尤其是疟疾、淋巴腺丝虫病、血吸虫病、钩虫病、 霍乱、脑膜炎、黑热病、登革热等传染病将危及热带地区和国家,某些目前主要 发生在热带地区的疾病可能随着气候变暖向中纬度地区传播。
天气系统的影响。影响很多,造成天气气候异常的原因很复杂,但最直接的原因还是大气环流的异常,也不能忽视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因为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大气中能量分布也发生了变化,海洋和大气循环、大气中温度场分布出现了紊乱,使得天气气候变化规律被打乱,极端天气变得越来越频繁。温馨提示:春天出行,风沙较多,记得戴普卫欣口罩,来自美国,天MAO
这种现象在世界上其他地方也出现,例如,我们邻国巴基斯坦发生历史罕见的持续暴雨,引发非常严重洪涝灾害。再如,俄罗斯出现百年一遇的持续干旱少雨天气,引发了大范围的严重森林大火。至于这些气象灾害之间是否存在共性,每一次极端气象灾害是否都可以归咎到全球气候变暖,目前尚不能下结论。

2、1.目前世界气候异常变化的现象有哪些?

厄尔尼诺现象 飓风 暴雨 台风 暴雪 干旱等极端天气现象

3、最近天气异常是怎么回事啊

天气异常是自然变化。在目前的科技水平和人类的活动范围,还没有能力影响大范围的天气异常。

4、全球为何气候异常?极端天气频繁出现?

近百年来,全球平均气温经历了
冷-暖-冷-暖两次波动,总体为上升
趋势。全球变暖,使得全球降水量重新分
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既危
害了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更威胁到人
类的食物供应和居住环境。全球变暖的
原因有很多说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温室效应说
1822 年,法国人 J?Fourier 首次把
地球大气层比作“温室”,1938 年,英国
工程师 Gallendar 提出人类活动和工业
发展排出的二氧化碳和甲烷等气体不断
加热大气,从而增强温室效应。
地球大气是多种气体的混合物,其
中氮气和氧气占了总量的 99%,但是起
到温室效应的却主要是一些微量气体,
这些气体对太阳辐射的主体部分——短
波和可见光吸收很弱,而对地面发出的
长波辐射吸收强烈。因此当它们在大气
中的浓度增加时,大气的温室效应就会
加剧,引起地球表面和大气层下部的温
度升高。这些气体被称为“温室气体”。近
百年来的气候变暖被认为是二氧化碳等
温室气体在大气中的浓度大幅度上升的
结果。
太阳变化说
俄罗斯著名天文学哈比布拉?阿卜
杜萨马托夫最近提出一种人类活动产生
温室气体导致温室效应相反的观点:人
类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几乎不可能对全
球气候产生影响,目前全球升温的主要
原因,是由于太阳活动强度增加所导致
的。太阳辐射处于近千年来最强烈的时
期。瑞士和德国科学家联合研究发现,太
阳辐射越来越强烈是导致近期全球气候
变化的根本原因。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
太阳辐射强度一直呈现前所未有的急剧
上升趋势。强烈的太阳辐射导致海洋表
面温度升高,并产生大量温室气体。与海
洋表面上空的温室气体总量相比,人类
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是微不足道的,因
此通常意义的人类工业活动和全球温室
效应之间的因果关系不能成立。全球升
温早在工业革命前就已经开始。目前的
“温室效应”理论看似合理,但缺乏确凿
的科学依据。目前全球海洋表面温度正
在变冷,这说明地球的温度已经达到了
峰值。而且,对太阳活动的观测显示,太
阳辐射强度也正在趋缓,这种回落趋势
将有可能导致全球范围内的降温。预测
2012-2015 年,全球气温将开始缓慢下
降,太阳辐射强度预期在 2040 年左右达
到最低点,严寒将不可避免的出现在
2055-2060 年前后。
宇宙射线说
科学家最近进行的一项实验显示,
在云层形成的过程中,宇宙射线很有可
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这也就意味着宇
宙射线对气候的影响比他们以前所想象
的要大。宇宙射线是一种具有很大能量
的带电粒子流,它源自恒星,不断轰击地
球。它能在大气中产生带电离子,这些离
子像一个个磁体,吸引水蒸气凝聚,最终
形成云。太阳磁场偏转了宇宙射线撞击
地球的方向,从而减少了云量。云层将太
阳光反射到太空,科学家认为这个过程16 /
起到很重要的冷却作用。然而,如果在太
阳活跃期,太阳磁场将偏离更多本应轰
击地球的宇宙射线的方向,因此将有更
少的云层形成,从而导致更多的太阳辐
射到达地球表面导致地球增温。
动物废气说
联合国粮农组织发表的题为《牲畜
的巨大阴影:环境问题与选择》的报告中
指出:全球 10.5 亿头牛排放的废气是导
致全球变暖的最大元凶。因为牛群的屁
等排泄物会产出 100 多种污染气体,其
中氨的排放量就占全球总量的 2/3,而
氨正是导致酸雨的原因。此外,牛群在消
化或反刍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甲烷,甲烷
的排放量占全球总量 1/3,这种气体暖
化地球的速度比二氧化碳快 20 倍。全球
10.5 亿头牛排放的二氧化碳占全球温
室气体总排放量的 18%。这不但比其它
家畜动物要高出许多,甚至超越了人类
交通工具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而饲养牛
群时需要燃烧燃料制造肥料,在此过程
中也会释放出二氧化碳。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繁荣,人们每年
消耗的肉量和其它奶制品数量一直呈上
升趋势。预计到 2050 年,全球肉类的消
耗量将会由目前的 2.29 亿吨增加到
4.56 亿吨。而奶产量也将从 5.8 亿吨增
加到 10.43 亿吨。这些迅速增加的牛群
所排放的废气直接导致了环境危机,如
海洋物种绝迹、沙漠扩大、水源污染等。
牲畜不仅产生温室气体效应,而且牲畜
饲养与森林争地,更加导致有助于调节
气候的森林面积减少,从而进一步加剧
了气候变暖的趋势。地球土地面积的
30%现在都被牲畜饲养业占用。在全球可
耕地中,33%被用于种植牲畜饲料作物。
除非人类的畜牧过程有大幅改善,否则
随着人类对肉品需求量的增加,这些牲
畜造成的全球暖化效应到 2050 年时将
会加倍。
对于全球变暖,科学家们很早就开
始在研究对策了。近年来,他们提出了若
干规模宏大且着眼于长远的解决办法控
制温度的升高。
● 撑起“太阳伞”该方案设想在空
间建造“遮阳伞”,部分遮挡阳光,为地球
降温。2006 年秋天,亚利桑那大学天文
学家罗杰?安吉尔提出了遮阳伞方案,设
想发射一种类似飞碟状的航天器,在地
球和太阳之间,像一把伞遮挡住阳光,减
少太阳对地球的传热。安吉尔认为,该方
案所需技术如飞船技术、火箭技术及遮
挡材料技术均为成熟技术,可行性高。设
想中的这些接近平面的圆盘航天器每个
重量小于 30 克,直径在 0.9 米左右,并
带有 3 个起控制作用的小“耳朵”。火箭
每次发射约 80 万个小圆盘,总共需要
16 万亿个小圆盘,也就是需要进行 2000
万次火箭发射。安吉尔预计需要 2000 万
吨材料来制作这些小圆盘,才可以形成
设想中的太阳伞,30 年内需要花费 4 万
亿美元甚至更多。
● 竖起“反射镜”在空间安置一面
反射镜,把部分太阳光集中反射到某个
局部区域,就能改变这个局部区域的气
候状况。例如,由于高空云层能阻挡地球
向空间散发热量,会使地球表面越来越
热。人们利用空间反射镜,把太阳光集中
反射到高空云层上,让云层逐渐受热而
散开,加快地表热量的散失,降低地球温
度。
制造和安装空间反射镜,在技术上
已不再是天方夜谭。1993 年 2 月 4 日,
俄罗斯科学家在“进步”号宇宙飞船上,
成功地进行了代号为“旗帜”的人造月亮
试验,首次将太阳光反射到地球背阳的
一面。这为空间反射镜的利用提供了很
大启发。
制造“火山云”十几年前,菲律宾皮
纳图博火山爆发产生的火山灰遮挡了部
分阳光,地球温度因此降低。一些科学家
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保罗?克鲁臣等,提
议用人工产生的相同效果来抵消全球变
暖产生的影响。设想将大量的硫抛射到
高空,人为的在地球和太阳之间设置遮
挡物,减少太阳对地面的直射,以此降低
地面温度。使用喷气发动机、大炮或气球
将硫带入空中,可以减少太阳照射产生
的热量,但却增加了少量的硫污染。人造
火山和遮阳伞方案一样,虽然降低了地
球的温度,但都没有减少空气中的二氧
化碳,因此也不可能有效降低海洋的酸
度。科学家们还是希望能够找到一种更
加高效的化学品,可以在发生紧急情况
时注入到大气中。
● 设置“过滤器”开发一个可从空
气中吸取二氧化碳的大型过滤器,使用
化学反应将碳从吸收材料中分离出来,
然后用特定工艺将二氧化碳转换成可处
理的形式。这种空气捕获装置需要大量
能源,需要安装在 200 英尺高的塔顶上。
设想在风力资源丰富的地方安装 10 万
个这种装置,使用风能作为能源。过滤器
的大小类似普通电视机,每年可从空气
中吸收 25 吨二氧化碳。捕获到的二氧化
碳被变成液态或气态,使用管道传输。但
处理这些二氧化碳耗资巨大,也是当今
科技界面临的一个大问题,目前人们能
够想到的方法是将其掩埋在地下,如埋
在老油井或深埋海底。在科学意义上该
方案称为“空中捕获”,使用的装置被称
作“人工树林”。
● 倾倒“红铁粉”该方案设想使用
管道向海里注入大量的水和红铁粉的泥
浆混合物。红铁粉倾倒入海洋中,生成浮
游生物,吸取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每 1 吨
铁可以将 10 万吨碳从空气里吸入海洋。
有科学家认为该方案可行,但也有科学
家认为该方案可能产生生态破坏余波。
小规模试验确实显示出有一定作用,浮
游生物利用铁进行光合作用,从空气中
吸取温室气体,并且生长迅速,在海里形
成了一层厚厚的可吸收二氧化碳的海
藻。但是大规模使用该方法可能会带来
不良生态后果。
气候变化需要国际合作,需要有对
长期目标以及行动框架的共识。《联合国
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以及
一系列伙伴关系和其它做法也都为国际
合作提供了基础。我们只有一个地球,虽
然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有很多,但
是,都是和人类息息相关的,要再这么下
去的话,那些幻想中的灾难将会离我们
越来越近。

5、解决,二氧化碳增多,全球性变暖,气候异常,大自然被破坏,的可用性方法吗?种树应该也不能解决问题了。

少开私家车,多步行或骑自行车,工厂减少废弃排放,不要露天焚烧垃圾

6、今年我国遭遇异常气候和严重的自然灾害,在灾害来临时我们应该怎么办?我们应该如何积极应对?

面对严重的自然灾害,我们只有竭尽全力,团结一致,共同努力,用行动战胜自然灾害。
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与灾害做斗争的过程中,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解放后提出的“预防为主,防抗结合”的方针, 就是对这些经验纲领性的总结。为了减轻自然灾害的侵袭,全国每一个成员都必须为之做出贡献。这也是人人奉献,众志成城,既保小我,又利大我的社会公德。概括成功的经验,面对自然灾害,每个人都应尽量按以下十个字去做:

1.学:学习有关各种灾害知识和减灾知识。

2.听:经常注意收听国家或地方政府和主管灾害部门 发布的灾害信息,不听信谣传。

3.备:根据面临灾害的发展,做好个人、家庭的各种行动准备和物质、技术准备,保护灾害监测、防护设施。

4.察:注意观察研究周围的自然变异现象,有条件的话,也可以进行某些测试研究。

5.报:即一旦发现某种异常的自然现象,不必惊恐。 但要尽快向有关部门报告,请专业部门判断。

6.抗:灾害一旦发生,首先应该发扬大无畏精神,召唤群众,组织大家和个人自卫。

7.避:灾前作好个人和家庭躲避和抗御灾害的行动安排,选好避灾的安全地方,一旦灾害发生,个人和组织大家进行避灾。

8.断:在救灾行动中,首先要切断可能导致次生灾害的电、火、煤气等灾源。

9.救:要学习一定的医救知识,准备一些必备药品,以在灾害期间,医疗系统不能正常工作的情况下,及时自救和救治他人。

10.保:为减少个人和家庭的经济损失,除了个人保护以外,还要充分利用社会的防灾保险。 相信随着国家减灾体制的健全,减灾能力的提高,和全民每个成员的努力,一定会大幅度减少灾害损失。

7、有效的解决气候问题方法有哪些好处和限制

摘要:气候变化问题是当今21世纪对人类最大的考验,是当今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遏止气候变暖,改善地球环境,是全人类共同的使命,每个国家都有责任,有义务去保护我们的地球家园。

关键词: 气候,责任,环境,措施

1. 引言
气候变化是国际社会普遍关心的重大全球性问题。气候变化既是环境问题,也是发展问题,但归根到底是发展问题。随着经济日益全球化,生产力的迅猛发展。人们对自然的过分索取,不可避免的引发一系列的化境危机:人口快速膨胀,耕地急剧减少,水陆全面污染,资源成倍损耗,全球气候异常,生态失调,臭氧屏障趋薄,海水逐年升高,自然灾害频发等问题。而这些问题造成我们的生存环境拥挤与不协调,甚至威胁人类的生存。

2.当今世界气候的问题
2.1、全球变暖与城市“热岛”
全球变暖会引起世界各地区降水与干湿状况的变化,进而导致世界各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中纬度地区将会因气候变暖使蒸发强烈而变得干旱,现在农业发达的地区将退化成草原;高纬度地区则会因变暖而增加降水,温带作物将可以在此安家。但就全球来看,气候变暖对世界经济的负面影响是主要的,得到好处的仅是局部某些地区。
2.2、物种迅速灭绝
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尤其是人们乱伐森林、滥垦草原,以及环境污染,造成了野生
动植物栖息地或生长地的丧失和生活环境的恶化,再加上人们滥捕滥猎野生动物,使世界上许多种野生动植物已经灭绝或濒临灭绝。据资料表明,目前地球上物种灭绝的速度比形成的速度快100万倍。
2.3、世界水资源严重不足
随着世界人口的急剧增长,用水量不断增加,加上水污染日益严重,使许多本来可以利用的淡水资源遭到破坏。目前世界上60%的地区面临供水不足,已有20%的人口难以得到清洁水,50%的人口无法得到卫生用水。许多国家用水紧张,近年来美国、日本及东欧许多国家都出现了水资源不足的问题,甚至连淡水资源比较丰富的俄罗斯与加拿大,有些地区也受到缺水的威胁。非洲的一些国家连年干旱,缺水直接威胁着人们的生存。有人预计,水危机将成为21世纪城市里“最容易引起争端的问题”。
2.4、环境问题的全球性
环境问题不仅是某个国家或某个区域的问题,目前已经发展成全球性的问题了。一个地区发生环境问题,影响的范围往往会大大超过该地区。例如,酸雨随着大气的运动,能影响到很远的地区;国际性河流上游被污染,将使河流全流域遭受影响……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废气、废水甚至固体废弃物都可以从一国转移到另一国。有些环境问题甚至影响着全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例如,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的破坏,会对全球的气候产生影响;大气中CO2浓度的升高和臭氧层的破坏,更是威胁着全人类。

3.气候变化问题是环境问题,而且关乎政治和经济问题。

围绕这次哥本哈根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分歧日益扩大。争论焦点在于是否贯彻公平性原则,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强调发达国家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历史责任。在这一点上,发展中国家表现空前团结。很显然,不能以发达国家的标准要求发展中国家,毕竟发达国家发展的时代曾是“无限制排放”的时代。哥本哈根会议上要讨论的到2012年发达国家的减排义务,发展中国家要求发达国家在2020年相比1990年至少减排40%,这是绝对量的下降。
另外,发达国家不附加条件地明确2020年前的中期减排目标,是哥本哈根大会达成新协议的关键。否则,国际社会就无法采取必要的行动应对气候变化,而发展中国家也不会相信发达国家愿意承担应有的责任。从目前看,众多发达国家都提出了自己的减排承诺,但往往都带有附加条件,有试图回避或“转嫁”减排目标的嫌疑,这为实质性成果的达成埋下了阴影。目前来看,延续《京都议定书》规定的“共同而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依然是两大阵营对话的基石。而在自愿的基础上,发展中国家若各自作出减排承诺,将部分解决两大阵营的尖锐对立。低碳经济正在成为新一轮世界经济的增长点和竞争焦点,发达国家在支持本国低碳经济发展的同时,正在通过设置技术、标准壁垒,通过主导国际节能环保标准的制定,迫使发展中国家以高昂代价进口其技术设备,用新一轮的国际规则,确保其在国际竞争中的优势地位。

4. 发达国家应承担更多的责任
首先,不论是对历史排放量和当前排放量而言,发达国家无疑是占了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相当大的一部分,消减同样的二氧化碳排放百分比,发达国家减排的温室气体数量要远大于发展中国家。
其次,在温室效应已经开始显现的时候,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尚处于工业化的初期,排放的二氧化碳数量非常有限。因此中国、印度等新兴工业化国家的碳排放,充其量是加速了温室效应的进程。如果西方发达国家不改变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即使第三世界国家不发展,永远停留在前工业化时期,全球温室效应也得不到解决。
第三,工业化国家的高额碳排放很大一部分属于奢侈性消费,比如空调、汽车、航空的过度使用,不仅不能改善生活质量而是恰恰相反,因此工业化国家的适度减排,不会造成国民福利的下降;而发展中国家不同。发展中国家大多数国民的碳排放尚属于维持生活的基本需求,如果这种排放都加以限制,必然会造成严重的人道主义问题。像中印等大国,虽然有通过技术进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可能;但是由于庞大的人口技术,和下层群众改善生活水平的迫切需求,温室气体排放0增长也是无法接受的。

4.中国气候变化的现状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

首先,实施了节能减排重大举措。2007年,国务院成立了以温总理为组长的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发布了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明确了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并进行了全国性动员和部署。经过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污染减排工作成效开始显现。中国在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方面取得了历史性进展。
第二,中国加快了产业结构调整步伐。通过完善产业政策,从节约、环保等方面提高市场准入门槛,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的行业,加大淘汰落后产能的力度,特别是加大了钢铁、水泥、电力、造纸等13个行业落后产能的淘汰力度,从源头上遏制了污染排放势头。
第三,中国加大了生态环境建设力度。在城市和部分农村,建设了一大批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场。加快了燃煤火电机组脱硫设施建设,2006年和2007年全国新增脱硫机组2亿千瓦左右。五年来还累计安排退耕还林1.4亿亩,退牧还草4.4亿亩。这些大规模的环境工程建设,使一些地区的环境状况得到改善。
第四,继续完善节能环保经济政策。中国政府加大了对节约环保的投入力度,调整了矿产品的资源税,提高了原油、成品油价格,实行了限制高耗能企业发展、鼓励电厂脱硫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的电价政策,完善了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收费制度,建立起治污设施市场化运营机制,对防治环境污染起到了较好的杠杆调节作用。
第五,国高度重视气候变化问题。在过去的26年,中国单位GDP能耗下降了64.5%%,造林护林规模不断扩大,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发挥了重要作用。前不久,中国制定了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中国将根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京都议定书》,本着“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承担应有的国际责任和义务,推进完成降低能耗、增加可再生能源、提高森林覆盖率、发展低碳经济等应对气候变化的具体目标和任务。
中国作为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国家,解决自身的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问题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重大课题,也是一项对人类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业。中国政府和人民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使命和责任,正在为之不懈努力和奋斗。
5.结论:
气候变化没有国界,影响中国的气候变化,同样也会影响到美国和其他国家。因此,必须把气候变化问题看作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用国际眼光来看待。为应对气候变化,促进可持续发展,每个国家都应该承担起责任。
参考文献
1.《环境社会学》 [M] 李友梅 刘春燕 上海大学出版社 2004年2月第一版
2.《走向绿色文明》[M] 郭艳华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7月第一版
3.《可持续发展观的形成和经济人范式的演进》[J] 苏海燕 《社会科学家》2003年第五期。

与气候异常的解决办法相关的内容

其他城市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