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当前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主渠道是什么
一、原句:哥本哈根会议后,国际社会日益达成共识,应对气候变化的主渠道是发展低碳经济。
二、出自广西2013年低碳经济试题,部分如下:
1、巴西的低碳发展模式主要致力于发展生物质能以及相关的新能源汽车产业。
2、2010年4月1日我国实施的关于低碳转型方面的法律是《可再生能源法》。
3、太平洋东部和中部的热带海洋的海水温度异常地持续变暖,使整个世界气候模式发生变化,这被称之为厄尔尼诺现象。
4、碳关税的征收对象是进口的高能耗产品。
5、低碳经济的实质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创建清洁能源结构。
6、建筑能源消耗中,耗能最大的组成部分是北方城镇采暖能耗。
7、国际气候博弈的本质是发展权之争。
8、技术进步是应对气候变化和低碳转型的核心内容。
9、解除“碳锁定”的根本途径是开发或大规模使用低碳或零碳技术。
10、碳金融的兴起,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发展到量化温室气体减排阶段的结果。
三、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 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低碳经济”最早见政府文件是在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作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先驱和资源并不丰富的岛国,英国充分意识到了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的威胁,它正从自给自足的能源供应走向主要依靠进口的时代,按2003年的消费模式,预计2020年英国80%的能源都必须进口。
2、低碳生活倡议信,急急急急急急!!!!!!!!!!!!
低碳经济是一种经济,,,,,,,,
低碳经济是一种以能源的清洁开发与高效利用为基础,以低能耗、低排放为基本经济特征,顺应可持续发展理念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要求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
低碳经济是新的经济发展形态。低碳经济本质上就是可持续发展经济。低碳经济的核心是低碳产业、低碳能源、低碳技术和低碳消费,它是继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信息革命之后,世界经济形态新出现的革命浪潮,即低碳革命。低碳经济已成为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过渡的主要特征,成为未来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改善的主流模式。
发展低碳经济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低碳经济实质上就是对当代社会经济发展进行一场深刻的能源经济、能源技术和消费行为的低碳革命,是构建一种二氧化碳排放量最低限度的现代社会经济发展模式与消费方式。低碳革命的基本目标是努力推进两个根本转变:一是将社会经济发展由高度依赖能源消费向低能耗、可持续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二是将能源消费结构由高度依赖化石燃料向低碳型、可再生能源的根本转变。实现两个根本转变的中心环节是加快构建新型经济体系和产业结构, 着力推进低碳能源与低碳技术发展,使整个经济社会活动低碳与无碳化。
为什么要发展低碳经济
发展低碳经济是全球性的共识与探索。发展低碳经济作为协调社会经济发展、保障能源安全与应对气候变化的基本途径,正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国家认同。2003年,英国政府提出低碳经济概念,希望通过调整能源政策发展低碳技术,到2050年把英国从根本上变成一个低碳经济国家,力图引领世界潮流。2007年,日本政府倡导建立低碳社会,希望依靠社会整体的创新来推动温室气体的减排,实现富裕的可持续发展社会,力图提升国家软实力。美国奥巴马政府提出应对气候变化的低碳道路,希望通过发展新能源技术和建立碳交易市场,力图打造低碳技术的竞争优势。
发展低碳经济也是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然选择。从一定意义上说,对低碳经济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探索,就是探索我国未来发展的可能性问题,就是破解能源资源和温室气体排放约束的世纪性难题。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我国的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大量消耗能源资源来推动。这一过程的代价是巨大的,教训是深刻的。低碳经济是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是绿色经济发展的理想模式。发展低碳经济无疑是对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巨大挑战,也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推进绿色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从近期看,发展低碳经济,大力发展低碳产业、低碳能源和低碳技术,不仅是建设两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生态文明的重要载体,也是转变发展方式,确保能源安全,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根本途径。从长远看,发展低碳经济更是着眼全球新一轮发展机遇,实现我国现代化发展目标的重大战略任务。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发展低碳经济对我国现有发展模式提出了重大挑战。自然资源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资源的丰度(通常指自然资源的丰富程度)和组合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国家的产业结构和经济优势。世界各国的发展历史和趋势表明: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商品能源消费量和经济发达水平有明显关系。在目前的技术水平下,达到工业化国家的发展水平意味着人均能源消费和二氧化碳排放必然达到较高水平,世界上目前还没有出现既有较高的人均GDP水平又能保持很低的人均能源消费量的先例。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能源消费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必然还要持续增长。发展低碳经济,减缓温室气体排放,将使我国面临开创新型可持续发展模式的挑战。
发展低碳经济为我国实现经济方式的根本转变提供了难得的机遇。走低碳发展道路,既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根本途径,也是国内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发展低碳经济有利于突破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资源和环境瓶颈性约束,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有利于顺应世界经济社会变革的潮流,形成完善的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机制和制度保障体系;有利于推动我国产业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打造我国未来的国际核心竞争力;有利于推进世界应对气候变化的进程,树立我国对全球环境事务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的良好形象。
我国将如何发展低碳经济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目标是以相对较低的碳排放,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主要着力点在于大幅度降低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从长期看,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到2050年基本实现社会经济发展与二氧化碳排放的完全脱钩,通过低碳排放实现现代化发展“三步走”战略目标。从中期看,通过采取强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到2020年努力实现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40%左右的目标。低碳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模式的新探索,也是一个长期努力和实践的过程。“十二五”期间我国低碳发展的重点任务和重大举措应包括以下四个主要方面:
一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构建低碳发展产业。要按照党的十七大要求,努力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三个转变,并将其作为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的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推进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服务贸易,进一步强化抑制高耗能和高排放产品的出口政策,努力开发和生产高附加值、低能耗产品,实现整个产业结构的低碳化。
二是以节能降耗为抓手,推进低碳消费。继续制定全国及地区节能降耗约束性指标,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和总体要求,着力构建低碳型社会。大力推广节能省地绿色型建筑,强化新建建筑执行能耗限额标准监督管理,建立并完善大型公共建筑节能运行监管体系等,着力推进低碳建筑。加快城市快速公交和轨道交通建设,严格执行并适时提高乘用车、轻型商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推进替代能源汽车产业化,着力推进低碳交通。大力宣传低碳消费理念和低碳行为好的做法,引导城乡居民转变消费观念。
三是发展清洁能源,构建低碳能源供应体系。进一步落实可再生能源法及相关配套法规和政策,大力开发风能,加快开发生物质能,积极开发利用太阳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着力提升可再生能源的比重。提升新能源在国家能源战略中的地位,做好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加强新能源的技术研发,增加对新能源产业的投资,促进新能源的加快发展。加强低碳能源工程建设,着力推进大型核电、大型水电、西气东输、大型风电基地和清洁煤电基地等项目,着力提高天然气、核电等优质能源在国家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引导和鼓励农村居民发展户用沼气,生产生物质原料,为大中型生物质发电工程提供稳定可靠的燃料保障。
四是加大科技投入,促进低碳技术创新。把可再生能源、先进核能、碳捕集和封存等先进低碳技术作为提升国家技术竞争力的核心内容,列入国家和地区科技发展规划。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的重大科学、战略与政策的研究。
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抓手,也是一项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个方面的系统工程,需要统一认识、健全法规,完善规划、夯实基础,落实各项保障措施,全面推进我国应对气候变化事业发展与改革各项工作。
3、应对气候变化和低碳转型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一年前还是个陌生名词的“低碳经济”,在今年的省政协十届三次会议上,已然成为委员们关注的焦点。从生物固碳、开征碳排放税、低碳建筑到低碳城市,政协委员们从各方面为发展我省低碳经济献计献策。勾画低碳发展路线提案名:《关于及早开展我省低碳研究应对之策的提案》提案人:祝忠明、李仁年、张亚生提案内容与全国相比,我省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排放强度)较高。我省碳排放强度高与我省产业结构和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密切相关,在新一轮的减排行动中,我省将面临更多的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我省具有相对丰富的水力、风力和太阳能资源,在国家新一轮的能源结构调整行动中,有望继续扩大前一时期的可再生能源发展成果,如果抓住能源结构调整的机遇,新型电力有可能成为我省下一步发展的重要行业。提案建议加强对我省节能减排空间的评估分析和低碳发展路线图研究。根据我省社会经济发展的现状和未来需求,对我省的温室气体减排空间进行科学评估,确定切实可行又符合我省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减排和低碳发展路线图。积极开展宜林面积评估分析,推动我省植树造林和生物固碳工作。我省也可以借助因应对气候变化而带来的低碳转型的机会,加快我省产业升级和产业转型的进程,增强我省基于绿色能源和低碳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适时开征碳排放税提案名:《关于我省未来经济发展必须大力推行低碳经济的提案》提案人:九三学社提案内容我省走低碳经济发展之路,存在一些不利因素,如高碳能源结构模式、低技术能源利用、高碳特征能源消费、高能耗附加的贸易结构、低碳技术预研和储备不足等。但也存在潜在优势,如风能、太阳能、水能、核能资源丰富,具有构建低碳经济清洁能源的基础;能源管理效率低,利用技术改造可创造较大的二氧化碳减排空间;碳减排成本低,通过碳排放交易吸引国际资金进入碳减排项目的可能性大;低碳技术国际合作的机会在增加,技术合作潜力大等。提案建议省政府要尽快组织相关力量,制定我省未来低碳经济发展的战略规划。适时开征碳排放税,推行碳交易,积极构建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机制和市场机制。同时应该建立新能源法案、气候变化税、能源税、碳税、碳排放基金、碳信托交易基金。通过政策机制,督促企业改变生产方式,引导民众改变消费方式。同时,建立“低碳经济示范区”,形成包括技术——经济结构(生产结构)和社会——制度结构的低碳经济区域创新体系。为我省低碳经济的全面部署提供示范。力推绿色节能建筑提案名:《关于大力推行建筑节能,努力建设生态、低碳型城市的提案》提案人:刘永辉提案内容寻求和探索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革命,发展绿色建筑,推进低碳经济已经势在必行。而建筑产业规模大、能耗高,是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以建筑节能为先导,大力推广绿色建筑,对于促进我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建设生态、低碳型城市具有重要意义。提案建议推广绿色建筑,把建设生态、低碳型城市纳入我省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计划。推行能效认证、绿色环评和供热分户计量,以强制实施建筑节能65%标准为契机,把我省建筑节能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应切实加强新建建筑规划设计、建造管理、检测监控和评估;对既有建筑节能现状进行鉴定评估、制定节能改造方案逐步实施;对公用建筑实施节能监管;开展建筑能效标识认证工作、绿色环评和供热分户计量;加强建筑工程执行建筑节能强制标准的监管力度,将建筑节能专项检查制度化;以全面实施第三步65%的建筑节能标准为契机,把我省建筑节能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4、低碳经济的核心和实质
您好!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低碳经济实质是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欧美发达国家大力推进以高能效、低排放为核心的“低碳革命”,着力发展“低碳技术”,并对产业、能源、技术、贸易等政策进行重大调整,以抢占先机和产业制高点。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机遇和挑战并存。现阶段,我国能源结构以煤为主,经济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增长方式依然粗放,能源资源利用效率较低,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面临巨大压力。另一方面,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提高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也为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带来重要机遇。中国政府将以全面实施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方案,大力推进低碳经济发展等多重路径,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我国加快实施低碳经济模式,从国内角度看可以降低国内资源过度消耗和减少环境污染;从国际角度看,在经济复苏进程中,围绕碳排放交易标准和体系的博弈是主要经济大国关注的焦点之一,为获得一定相对优势及避免未来出口贸易受阻,低碳经济必将愈加受到政府重视。近年来,我国低碳领域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势。在2008年底政府4万亿的经济激励计划中,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新能源开发和能效提高为重点投资领域。北京环境交易所、上海能源环境交易所及天津排放权交易所相继建立,2010年中国将启动碳交易国内市场。
5、应对气候变化和低碳转型的核心内容是
通过阅读科普资料,我们可以知道,气候变化与我们人类生活和工农业生产有很大的关系。特别是气候变暖,人类大量炭排放是主要因素。人类之所以会制造大量炭排放,其根本原因是能源利用,人类从自然界获取有机物质,从而获取能量,用于生存和生活,以各种方式释放二氧化炭。同时,由于人们砍伐森林、开垦荒地、过渡放牧等活动造成地球生态失去平衡,使得绿色植物无力完成人类产生二氧化炭的转换。所以,该问题,我认为有两方面的内容:
1、顺应自然规律,改善地球环境。让我们拥有一个健康的地球,她能够将我们产生的二氧化炭及时转化成有机物质,释放出氧气。关键活动是植树造林。
2、开发清洁能源、减少炭排放。目前可利用的清洁能源有风能、太阳能、核能、生物能、地热能等,从而减少对有机物质燃烧造成的炭排放。
6、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行动计划是哪个国家提出的低碳转型计划
您好,英国政府于2009年7月中旬正式发布名为《英国低碳转换计划》的国家战略文件,提出到2020年将碳排放量在1990年基础上减少34%,其内容涉及能源、工业、交通和住房等多个方面。这项计划是英国到2020年的行动路线图。它要求所有方面都向低碳化发展,综合考虑了能源安全、产业发展和适应气候变化等多方面内容,是对气候变化挑战的有力回应。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给您带来帮助!
如果您满意,请采纳,如果您有疑问,可以继续追问。
您还可以向我所在的团队发出请求,将会有更加专业的人员来为您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