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气候百科 > 气候变化调节与服务价值

气候变化调节与服务价值

发布时间:2021-07-26 08:31:37

1、草原生态系统具有调节气候、防止水土流失等功能这主要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什么价值

间接价值
它的间接使用价值一般表现为涵养水源、净化水质、巩固堤岸、防止土壤侵蚀、降低洪峰、改善地方气候、吸收污染物,并作为二氧化碳汇集在调节全球气候变化中的作用,等等。

2、矿区土地生态服务价值评估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评估,是识别土地利用生态价值的依据。土地利用的生态系统服务的核算可以较好地修正土地利用的生态效益,使土地利用的生态效益更加直观和科学性,土地利用方式合理性增强。矿业用地是矿业城市重要的土地利用类型,评估矿业用地生态服务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4.3.2.1 生态服务价值

20世纪70年代起,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被生态学领域所认识,1998年Lubchenco等人设计了全球自然环境为人类提供服务的价值测算体系,生态服务指标体系,他把全球生态系统提供的生态服务功能分为17种[172]。谢高地等在青藏高原生态资产的价值评估中,将生态服务划分为气体调节、气候调节、水源涵养、土壤形成与保护、废物处理、生物多样性维持、食物生产、原材料生产、休闲娱乐共9类,同时也给出了农田、森林、湿地、草地、水体、荒漠系统生态服务价值[77]。在我国生态资产价值评估主要以Costanza等人对全球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的部分成果为参考,同时综合了对我国专业人士进行的生态问卷调查结果,建立了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单位面积服务价值表(表4.2)。

表4.2 中国不同陆地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

续表

因此,在武安市生态服务(表4.2)价值评估中,为便于计算和使数据具有可比性,各类用地生态服务价值以谢高地等人的研究结果(表4.2)为基础,结合武安市的特点,作出修正后使用。但该研究成果对矿业及建设用地没有给出价值,下面以西石门矿区为例,建立各类用地生态服务价值标准,测算矿区生态服务价值。

4.3.2.2 西石门矿区生态服务价值评估

在生态服务价值评估中,对于矿业用地、建设用地对生态服务价值负面影响研究较少,忽略了矿山用地、建设用地对于区域生态服务价值变化的影响。

(1)矿山生态服务价值影响效应识别。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在为人们生产和生活提供所需的各种物质财富的同时,引起了生态赤字,使原有土地的生态服务价值或状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土地的生态服务价值产生负面影响。矿区在经过生态重建后,形成新的人工植被,使矿区内自然生态系统转化为半人工半自然的生态系统,土地的生态服务价值也产生好转。

评估矿区及其重建后生态服务价值,显示其在环境治理前后的生态服务价值变化,是矿业用地规划、生态管理的基础。因此,首先需要依据陆地生态系统生态服务功能,进行矿山生态服务价值影响效应识别,也就是要辨别出生态服务价值中需要控制的对象。在识别受影响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种类的基础上,对各服务功能的影响效应进行识别,判别出影响程度(表4.3)。

表4.3 矿区生态服务价值影响效应识别

(2)气体调节生态服务价值。

主要指矿业用地固定CO2和释放O2价值。根据采矿用地足迹含义,采矿用地足迹可以用固定一定数量太阳能或吸收一定数量CO2的绿色植物(森林)的面积来表示。由于耕地、草地、林地、建筑用地、化石燃料用地(采矿用地)和水域等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单位面积生产能力差异很大,因此对每一土地面积乘以均衡因子,以转化为统一的、可以比较的土地面积,耕地和建筑用地的均衡因子为2.82,林地和化石能源用地为1.14,草地为0.54,水域为0.22。采用采矿用地固定CO2和释放O2价值可以用林地固定CO2和释放O2价值相反值,矿区气体调节生态服务价值估算值为-0.31万元/(hm2·a)。

(3)气候调节生态服务价值。

主要指植被破坏引起生态价值负价值。在区域和流域范围内,植被影响云量、水蒸气量和降雨,而云量的变化将影响到辐射和大气热量交换,从而起到调节气候的作用[173]。在矿区,由于采矿损毁植被、设施建设与采矿废弃物堆置清除植被,使原生态系统的所有功能丧失或削弱,造成矿区小气候恶化,使矿业用地气候调节功能产生负面影响。依据谢高地等中国不同陆地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表,采矿用地气候调节价值参照农田用地787.5元/(hm2·a),依据西石门矿采矿引起土地破坏面积比重(27.72%)确定为-0.02万元/(hm2·a)。

(4)水源涵养生态服务价值。

主要指水调节与供水生态服务功能。工矿在水分消耗、水源涵养方面对生态系统的负影响,单位面积水源涵养负影响包括单位面积工矿用水、单位面积废水处理两方面价值。

工矿用地对水的负影响主要依据用水量及其相应水价格[174]确定,采用西石门矿1996年开采矿石、精矿所需水生态包袱进行水分供应服务估算。王青等以中国铁矿资源开发为研究对象,计算其1991~2000年的生态包袱。结果表明,2000年平均1t铁原矿、精矿的水生态包袱分别为0.58t,5.77t[79]。因此,依据用水量及其相应水价格确定工矿用水水分调节生态服务功能(表4.4)。

表4.4 工矿用水水分调节生态服务功能

矿区面积650hm2,产量180.35×104t,用水总价298.83万元,矿区水分消耗价值折合-0.46万元/(hm2·a)。

工业废水主要是开采过程产生的矿坑水和各种选矿工艺产生的选矿废水。

矿坑内排水采用分区、分段接力泵排水方式,日排水能力为5.4×104t/d,洪水期为20.0×104t/d。该区的矿坑排水有两面性:其一,因为它是来自奥陶系灰岩中的岩溶裂隙水,水质较好;其二,它在矿坑下已受到人为污染,采矿及选矿利用后再排放,已成为污水。实际上,现存的矿坑排水是以上二者的混合物[110]。

一般来说,有色金属选矿中,处理1t矿石浮磁联选用水23~27m3[175],按20m3计算,矿区选厂年矿石生产能力200.0×104t/a,用水量4000.0×104m3/a,循环使用率75%,外排水25%,产生废水2.74×104m3/d,即正常情况下日处理废水2.74×104t,常规水处理方法成本取10元/m3[176],则处理废水费用27.4万元/d,年处理费用10000万元/a,单位面积处理费用-15.38万元/(hm2·a)。

水调节与供水生态服务价值为工矿用水和废水处理之和共计-15.84万元/(hm2·a)。

(5)土壤形成与保护生态服务价值。

土壤是植被建立的基础。生态系统对土壤的保护主要是由植物承担的。由于缺乏资料研究,这里使用参照对比法估算森林的土壤形成价值。根据宗跃光、陈红春等人1999年对宁夏灵武市的研究,林地土壤形成的价值平均为0.01万元/(hm2·a)[177]。采矿引起植被破坏面积占35.64%,则矿区土壤形成与保护生态服务价值折合为-0.003万元/(hm2·a)。

(6)废物处理生态服务价值。

矿山主要排放废渣、尾矿两种固体废弃物。大量的废渣、尾矿等固体废弃物,主要处理处置方式有综合利用(如充填矿井、用作建筑材料等)和堆存,固体废物的堆存和处理处置方式的不妥应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如矿渣堆存渗出液对地下水的污染、扬尘对农作物和人体健康的影响、尾矿飘溢物对农作物和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等[178]。由于数据的局限性,在这里仅计算工业固废堆存造成堆存直接经济损失和占地损失。

堆存直接经济损失包括修建堆存场、尾矿坝的投资以及附属的处置废物的装置、设备费,修缮设备费用,交通运输、人工管理费用等,采用市场价值法进行计算。矿区每年生产矿石200.0×104t、精粉110.0×104t,排放尾矿90.0×104t、矿渣17.4×104t。扣除尾矿综合利用(如充填矿井、用作建筑材料等)量,尾矿实际堆存量9.58×104t。据调查,武安市处理尾矿、矿渣的费用(含征地补偿、基建费、维护费)分别为7.53元/t[197]、13.67元/t,则矿区废弃物堆存损失费折合为-0.48万元/(hm2·a)。

堆存占地损失采用类比法进行计算,即假定这些土地是农用地,都能用于种植粮食、蔬菜等农作物,用其获得的生态功能价值来代表固体废物堆放造成的占地损失。据调查,矿区尾矿占地35.03hm2、矿渣占地46.68hm2,按农田生态价值标准1451.2元/(hm2·a)折算,则矿区废弃物堆存占地损失费折合为-0.02万元/(hm2·a)。

废物处理生态服务价值为堆存损失和占地损失之和,合计为-0.50万元/(hm2·a)。

(7)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服务价值。

生物多样性保护参照荒漠(因废弃地较多)价值0.03万元/(hm2·a)。

(8)娱乐休闲生态服务价值。

传统采矿用地娱乐休闲为0。

(9)各类生态服务功能总价值。

以上各类生态服务功能的价值合计为-16.65万元/(hm2·a)。

4.3.2.3 矿山公园建设后西石门矿区生态服务价值

按照上述西石门矿区生态服务价值评估标准,矿山公园建设后矿区生态服务价值评估如下:

(1)气体调节生态服务价值。

矿区内复垦后组成渣堆整治绿化121hm2,荒山天然封山育林绿化165hm2,林业用地共286hm2,占总面积40%。由于绿化初期林木覆盖度较低,因此初期按照草地生态服务价值标准计算,矿区气体调节生态服务价值为0.03万元/(hm2·a)。

(2)气候调节生态服务价值。

依据植被覆盖率,按草地生态服务价值标准计算,气候调节生态服务价值为0.04元/(hm2·a)。

(3)水源涵养生态服务价值。

矿区年生产矿石110.0×104t、精矿80.0×104t,水价0.85元/t,矿区水分消耗价值折合-0.58万元/(hm2·a)。

(4)土壤形成与保护生态服务价值。

矿山公园建设后林地覆盖率40%,矿山公园土壤形成与保护生态服务价值0.004万元/(hm2·a)。

(5)废物处理生态服务价值。

矿山公园范围内农田占25%,林地覆盖率44%,则矿山公园废物处理生态服务价值按农田、林地所占面积比例参考农田、林地废物处理生态服务价值,得0.08万元/(hm2·a)。

(6)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服务价值。

取农田生物多样性保护服务价值为0.06万元/(hm2·a)。

(7)娱乐休闲生态服务价值。

矿山公园建设预计投资3600.3万元;矿山公园建成后,依据规划游客容量,每年游客人数在30.0×104人左右,游客主要来自武安、邯郸邢台,以及省城石家庄北京、河南等地。与开发建设较早的铭河源各景区如京娘湖、古武当山、长寿村—摩天岭等共同成为旅游景区。年门票及索道收入可望实现600万元,扣除30%管理费180万元,每年盈利420万元。建设投资按50a使用期,平均每年投资72万元,收益348万元,单位面积用地生态服务价值0.54万元/(hm2·a)。

(8)各类生态服务功能总价值。

矿山公园建成后生态服务价值0.17万元/(hm2·a)。

4.3.2.4 西石门矿区居住用地生态服务价值评估

为进行区域土地生态服务价值计算,需对居住用地(包括村落、矿山生活区)生态服务价值评估。建设用地会排放大量的污染物,除达标部分被净化处理外,超标部分排入其他系统,因此这部分将生态服务价值表现为负价值。

(1)气体调节。

参照草地气体调节标准,按居住区绿地率占比重计,1996年占30%,2006年占40%。

(2)气候调节。

居住用地气候调节价值以产生的废气处理价值成本为依据计算其负价值。根据《武安市区环境规划》,居住区废气主要源于生活燃煤。考虑煤中含有10%~20%不可燃的无机硫,对燃煤进行0.8~0.9的系数修正。按人均耗煤量1.08t/人·a、废气处理价格40元/t[179]标准,矿区土地废气处理成本计算结果如表4.5。

表4.5 矿区居住用地废气处理成本

(3)水源涵养价值。以居住用地产生污水排放量治理成本计算其水源涵养负价值。

根据《武安市区环境规划》,生活污水排放量的计算公式为:

丘陵矿区土地利用安全格局研究

式中:t———计算时间,取365d;

R———用水人数,单位:人;

n———排水系数,取用水量的80%:

m———用水指标,单位:L/(人·d)。

p———生活污水排放率取80%1996,2006年取50%。

污水处理价格0.45元/t,则生活污水处理成本计算结果如表4.6。

表4.6 矿区居住用地污水排放处理成本

(4)土壤形成与保护。

参照荒漠用地土壤形成与保护价值。

(5)废物处理。

以居住用地产生生活垃圾污染物处理成本计算其废物处理负价值。根据《武安市区环境规划》,生活垃圾污染物处理价格20.71元/t,则废物处理成本计算结果如表4.7。

表4.7 矿区居住用地废物处理成本

(6)生物多样性保护。

以绿地率占比重,1996年和2006年分别占30%和40%,参照草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

(7)娱乐休闲。

以绿地占地比率,1996年占30%,2006年占40%,参照草地娱乐休闲价值测算。

(8)各类生态服务功能总价值。

根据以上结果,矿区居住用地各类生态服务功能总价值如表4.8。

表4.8 矿区居住用地生态服务总价值

4.3.2.5 矿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体趋势

通过矿区生态服务价值结果分析,表明工矿、城镇等人类活动剧烈的土地利用方式产生了巨大的生态系统服务负价值,尤其以工矿用地最为突出。西石门采矿用地生态服务价值为-16.65万元/(hm2·a),对周围环境产生负价值,需要其他土地的正生态价值的补充。西石门矿区经矿山环境治理与矿山公园建设后,生态服务价值0.17万元/(hm2·a),对周围生态服务价值产生正向影响。矿区居住用地生态服务总价值,1996年为-76.7元/(hm2·a),2006年为16.5元/(hm2·a)。生态价值提高充分说明近年来矿区环保力度逐步加大,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同时表明矿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具有明显的环境质量判别作用。

3、气候变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气候变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生物学一、简述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生物多样性具有直接价值、间接价值、选择价值、遗传价值及存在价值,还具有巨大的无形资产。

1、直接价值

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表现在当地消耗使用价值(如食物,消费等)和生产使用价值(野外收获进入贸易市场)。地消耗使用价值,是指诸如猎物、薪柴等在当地消耗而不进入国内或国际市场的物品的价值。生产使用价值是指从野外收获、在国内或者国际商品市场销售的产品价值。

2、间接价值

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使用价值一般表现为涵养水源、净化水质、巩固堤岸、防止土壤侵蚀、降低洪峰、改善地方气候、吸收污染物,并作为二氧化碳汇集在调节全球气候变化中的作用,以及宜人价值(生态旅游、自然史与教育)等。

3、选择价值

生物多样性的长期价值也是选择价值或者潜在价值。今天,没有人敢确定现在还未被利用的那些物种在将来也不会有利用的价值(一些具药用的物种)。栽培植物的野生亲缘种究竟能提供多少对农林业发展有用的遗传材料也很难确定。

4、存在价值

生物多样性的存在价值,指伦理或道德价值,自然界多种多样的物种及其系统的存在,有利于地球生命支持系统功能的保持及其结构的稳定。存在价值常常受保护愿望来决定,反映出人们对自然的同情和责任。一个物种的存在价值有多大,它的消失究竟带来多大的损失,目前人们还难以准确评估,正如人们不能评估一只恐龙的存在价值一样。 生物多样性的存在价值也可以是收益价值或遗产价值——为保护子孙后代的某种价值而愿意支付的价值总和。

二、论述全球气候变化对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全球变暖研究最早从1824年法国物理学家Fourier提出温室效应的概念开始,至今己开展了将近200年,现在全球变暖己成为一个公认的事实。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指出,1880-2012年全球地表平均温度己升高0.85℃。自1950年以来,气候系统的许多变化是史无前例的,科学家认为1983-2012年可能是北半球近1400年来最暖的30年,如果没有积极有效的措施,预计到21世纪末,全球年平均气温将比前工业时代至少上升1.5℃[1]。

1950-2010年间,全球有约5.7%的陆地面积发生了主要气候类型的转变,包括:干旱气候类型以及高纬度大陆气候类型的扩张、极地和中纬度大陆性气候类型的缩减、温带、大陆性以及极地气候的显著向极移动、热带和极地气候的海拔增长[2]。在中国,到2010年,己经能在气候带交界地区(约全国7.5%的陆地面积)诊断到气候带的变化,包括:东北地区温寒混交林气候向温带落叶林气候的转变:青藏高原苔原气候(ET)的消失;中国西南地区温带冬早气候的西进北抬。到21世纪末,全国将有超过52.6%的面积发生气候类型的转变[2]。

全球气候变暖对生物多样性具有大尺度的综合性影响。过去的气候变化已使物种物候、分布和丰富度等改变,使一些物种灭绝、部分有害生物危害强度和频率增加,使一些生物入侵范围扩大、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改变等。未来的气候变化仍将使物种物候和行为、分布和丰富度等改变,使一些物种灭绝、使有害生物爆发频率和强度增加,并将可能使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发生改变等[3]。

4、为什么说森林有重要的环保价值

长期以来,人们大都认为只有采伐木材和生产林产品,森林才有价值。对于森林生态价值,总因无法测量而不能被社会认可。近日中国林科院发布的中国森林生态服务评估研究成果给出了具体数据。

■ 生态服务总值每年10万亿元

“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服务总价值为每年10万亿元,大体上相当于目前GDP总量30万亿元的1/3。”中国林科院院长张攻守介绍,这是中国首次对森林生态服务功能进行物质量和价值量评估,它包括涵养水源、保育土壤、固碳释氧、积累营养物质、净化大气环境与生物多样性保护6项功能。

涵养水源,即调节水量和净化水质的年价值量达4.06万亿元。中国森林生态系统年涵养水源量4947.66亿立方米,相当于12个三峡水库2009年蓄水至175米水位后库容量。

保育土壤,即森林固土和保肥的年价值量为0.99万亿元。中国森林生态系统年固土量达70.35亿吨,相当于全国每平方公里土地减少730吨土壤流失。如按土层深度40厘米计算,每年森林可减少土地损失351.75万公顷。森林年保肥量为3.64亿吨,如按含氮量14%计算,折合氮肥26亿吨。

固碳释氧,即森林固碳和释放氧气的年价值量达1.56万亿元。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的年固碳量3.59亿吨,年释氧量为12.24亿吨。

积累营养物质,即森林植物通过生化反应,在大气、土壤和降水中吸收氮、磷、钾等营养物质并贮存在体内各器官的年价值量为0.21万亿元。中国森林生态系统每年林木积累营养物质量达0.17亿吨,这对于降低下游面源污染及水体富营养化有重要作用。

净化大气环境,即森林提供负离子、吸收污染物和滞尘的年价值量为0.79万亿元。中国森林年吸收大气污染物量达0.32亿吨,年滞尘量达到50.01亿吨,相当于数以亿计的空气净化设备。

生物多样性保护,即森林生态系统为生物物种提供生存与繁衍场所,对其起到保育作用的年价值为2.40万亿元。中国森林生态系统为数以万计的植物和动物提供了生存和繁衍场所,具有强大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

■ 森林碳储量逐年增加

森林碳储量反映了森林生态系统吸收固定二氧化碳的总体情况。通过植树造林、森林管理和控制毁林,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森林植被累计储碳量已达78.11亿吨,相当于燃烧109亿吨标准煤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森林碳密度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每公顷36.9吨碳增加到目前的41吨。有专家表示,我国森林的碳储量还将会逐步增加。

评估成果表明,中国森林植被生物量总量达157.7亿吨,其中乔木林133.91亿吨,占全国森林植被生物量总量的84.91%。有专家表示,对于生态环境的改善而言,同样面积的乔木功效是灌木的几倍、草坪的几十倍。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林科院研究员蒋有绪介绍,全国乔木林总生物量中,天然林占83.29%,人工林占16.71%。中国森林植被生物量总量主要分布在西南和东北地区,占全国森林植被总生物量的59.95%,这些地区乔木林单位面积生物量大于全国平均水平。

“全国主要森林类型的生物量与碳储量对于客观反映我国森林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贡献,明确中国在《京都议定书》等国际公约中的国家责任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中国林科院资源信息研究所森林经理学专家李海奎表示。

■ 森林生态效益将有偿使用

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的确立使中国步入了有偿使用森林生态效益的新时代。2009年,中央政府对重点公益林补偿资金达52.47亿元、补偿面积10.49亿亩,其数量均达2001年开展有偿使用森林生态效益试点时的5倍。

有专家表示,当前政府手段仍是我国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的主要措施,但生态效益补偿不能单靠政府补贴,应引进市场补偿机制,促使补偿主体多元化,补偿方式多样化,学习发达国家的商业规划、碳汇交易、生态旅游、生态产品认证、信托基金与捐赠基金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森林生态补偿市场化措施。

“经过共同的努力,到2020年,中国应完成森林生态补偿的‘三步走’战略——近期补偿基金完善阶段、中长期补偿基金与生态税双轨并行阶段、长期的生态税独立运行阶段,完成完备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使森林生态资源管理走向规范化、科学化。”中国工程院院士、生态学和森林学家李文华说。

5、植物的直接价值和间接价值

直接使用价值,指对人类的社会生活有直接影响和作用的价值,如:药用价值、观赏价值、食用价值和生产使用价值(野外收获进入贸易市场)等.间接使用价值,一般表现为涵养水源、净化水质、巩固堤岸、防止土壤侵蚀、降低洪峰、改善地方气候、吸收污染物,调节碳氧平衡,在调节全球气候变化中的作用,主要指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的作用等等.潜在价值.今天还未被利用的哪些物种在将来会有利用的价值.栽培植物的野生亲缘种究竟能提供多少对农林业发展有用的遗传材料,是不可估量的.可见植物能防风固沙、保持水土,这是植物的间接价值.
故选:B

6、下列对生物多样性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植树造林可以涵养水份和调节气候,是利用了生物多样

A、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包括直接价值、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 直接使用价值,指对人类的社会生活有直接影响和作用的价值,如:药用价值、观赏价值、食用价值和生产使用价值(野外收获进入贸易市场)等.间接使用价值,一般表现为涵养水源、净化水质、巩固堤岸、防止土壤侵蚀、降低洪峰、改善地方气候、吸收污染物,调节碳氧平衡,在调节全球气候变化中的作用,主要指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的作用等等.潜在价值.不符合题意.
B、生物多样性的内涵包括基因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符合题意.
C、袁隆平利用野生水稻与普通水稻多次杂交,培育出产量很高的杂交稻新品种,这是利用了生物多种多样的基因,即基因(遗传)的多样性.不符合题意.
D、建立自然保护区,将生物连同其生活的环境一起加以保护,这样不但是为了保护珍稀动植物,也包括各种典型的生态系统.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生物多样性有哪些价值

自有人类以来,即倚赖周遭生灵万物维持人类存续与文明繁衍。举凡粮食医药、工业特化、建材能源、生态服务、休闲游憩、乃至美学与精神文明等,均须仰赖形形色色的生命所供应。
丰衣足食及健康不受到疾病的威胁,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而饱暖与医药,几乎完全仰赖生物多样性,是一般生活经验中所可容易体认的。在温饱之余,人类须再藉助遗传多样性所提供的特用化学、工业、燃料、建材等的服务,进一步提升生活质量。而这些生物与遗传多样性资源,所以能生生不息的永续繁衍,也在于其间相互协助的生态系统服务,包括稳定水文、调节气候、促进养分循环以及维持物种演化等功能;土壤微生物和动物可分解有机质,释出植物所需的养分;植物生产氧气、净化空气、调节大气、过滤有害物质;蜜蜂、蝴蝶、蝙蝠、鸟类等为各种植物授粉;绝大多数作物的害虫都可以天敌控制;湿地生态系吸收并循环养分、净化废物;热带雨林及海洋有平衡碳、氧、调节气候的功能。人类文明的价值,更在休闲游憩与文化体验中,追求精神与心灵上的满足,此乃美学价值,包括宠物、钓鱼、狩猎、运动、旅游等每年数十兆美金以上的价值,也都衍生自丰富的生态系、物种、与遗传多样性所构筑的大自然之美之上。
过往由于需求所致,人类经常不得不大量且不当的使用生物多样性资源,导致部份资源之耗竭而严重威胁整体生态环境体系之平衡。因而,逐渐有所谓保育的推动。但人类的需求,不会因有崇高理想而减少,也因此保育与利用上,常有冲突矛盾。现在,则由于观念与科技的进步,人类已可真确体认到,而且实务与技术上做的到,不须再竭泽而渔滥用生物资源,即可满足人类生理与精神的需求。此乃生物都样性所楬橥兼顾保育、利用与分享的精神及目标。确实,在二十一世纪的今日,许多大自然中生物多
样性所提供的遗传资源,可以经由现代精准卓越的科技,将所提供的蓝本精致与放大,而成就人类所需的生物产业,且同时保育原有生物多样性的存在空间。这其实就是生物多样性公约中,所强调与鼓励的永续利用之所在。

8、80分高悬赏…简析北极地区在世界交通位置中的重要性,并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提升北冰洋海运价值的影响?

北冰洋周围由亚洲、欧洲和北美三大洲环绕,北冰洋上空是亚洲北部(日本、中国,韩国、俄罗斯远东部分)、北美北部(美国、加拿大)、欧洲北部(北欧、东欧、西欧)三个地区之间来往的重要空中走廊和最短的航线。如:从日本东京一北极一丹麦的哥本哈根的航空线,由15600千米缩短了2700千米。
答案:全球气候变暖对北冰洋海运价值的影响:是联系欧洲、亚洲和北美洲的捷径。浮冰或冰盖融化,利于航行。
阅读资料:
北极航道——气候变暖的“意外收获”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3月18日 01:30 经济参考报
从16世纪起,欧洲国家就一直梦想能打通经北冰洋到达东方的便捷通道,由于自然条件限制,北极航道探险虽兴盛一时,终因不具备商业航运价值而沉寂。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北极海冰加速融化,一些科学家乐观预测,在未来30年内北冰洋将出现夏季无冰年,北冰洋“黄金水道”开通成为可能。北极航道打通对整个世界海洋运输格局的影响、北冰洋区域蕴藏的丰富资源以及随之带来的巨大商业利益,吸引了世界的眼球,我们希望这组稿件能为关注北极航道话题的读者提供多角度的参考。
北极航道:或成我国第九条远洋运输航线
随着北极航道的开通有望从梦想变成现实,目前,国际上正在兴起“北极航道通航运动”,越来越多的国家及公司对北极航道的开通跃跃欲试。专家预计,“北极航道”一旦贯通,必将成为沟通亚洲、欧洲、北美洲一条新的“海洋交通大动脉”。
2009年夏天,在没有俄罗斯破冰船开道的情况下,德国布鲁格航运公司的两艘货船“友爱”号和“远见”号从韩国装货出发,一直向北航行,途径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港(海参崴)后,继续北上,成功穿越传说中冰封无法通航的北冰洋“东北航道”,顺利抵达俄罗斯西伯利亚的扬堡港,最后抵达荷兰鹿特丹港,完成了贯穿整个东北航道的全部航程。
国际航运界普遍认为,德国布鲁格航运公司的此次航行在北极航运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在一定程度上宣告了一条新商业航线的诞生。
改写世界海洋运输格局
目前,在环球海上航行中,只能通过巴拿马运河或苏伊士运河来连接太平洋(5.97,0.00,0.00%)和大西洋(10.08,0.25,2.54%),甚至需绕道非洲南部好望角,与这些航线相比,北极航道一旦开通将大大缩短航程,带来巨大的商业利益和经济利益。如日本的集装箱从横滨到荷兰的鹿特丹港,经非洲的好望角需要航行29天,若经新加坡的马六甲海峡、经苏伊士运河需要22天,但如果同样的船舶采用北极航线,则仅需15天就可以到达。
此外,北极航道一旦开通,还可减轻马六甲海峡、苏伊士运河日益严重的拥堵,避开日益猖獗的索马里海盗的威胁。
江南社会学院陆俊元教授分析认为,北极航道开通不仅会直接改变原有的世界海洋运输格局,还将使北极地区的战略地位整体提升。新航线将带动沿线经济发展,催生一些新的居民点,促进现有港口、城市规模壮大,航线经过的国家在世界上的地缘政治影响力也将随之增强。
同时,新航线将分散一部分原有航道的贸易货物,降低原全球航运线的分量和地位,航线所在国的影响和地位也将受影响。地球中路战略地位下降,北极地区战略地位抬升,这种变化将导致世界重心向北方偏移,一定程度上改变世界格局。
随着北极地区越来越成为国际地缘政治热点地区,有关北极航道的国际纷争也日趋激烈。中国海洋大学郭培清副教授认为,东北航道之争主要发生在俄罗斯与美国、欧盟等国间,而西北航道之争主要发生在美加间。
俄罗斯坚持对北极东北航道的控制,而欧盟和美国以及日本则提出在个别航段享有无害通过权和自由通行权。加拿大主张西北航道属于加拿大内水,而美国则坚持西北航道属于国际通道。
对我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我国作为近北极国家,北极的“黄金水道”一旦开通对我国的意义十分重大。
据中国极地研究中心战略副主任张侠研究员分析,目前,海运承担了我国90%以上的国际贸易运输,我国外贸主要有八条海运远洋航线,分别是中国—红海航线、中国—东非航线、中国—西非航线、中国—地中海航线、中国—西欧航线、中国—北欧、波罗的海航线、中国—北美航线、中国—中南美航线。
如果北极航道顺利开通,将使我国现有东、西向两条主干远洋航线上增加两条更为便捷的到达欧洲和北美洲的航线,不仅减少海上运输成本,降低和分担途经马六甲海峡、巴拿马运河、索马里海域和苏伊士运河等高政治敏感区所带来的风险,还有利于开辟我国新的海外资源能源采购地。
目前,我国石油主要进口地区是中东、非洲、俄罗斯和南美。北极地区资源储藏丰富距离比较非洲、南美洲更接近我国,一旦北极航道全面开通,将大大增加其作为我国能源和原材料海外采购目的地的战略地位。
北极地区油气资源非常丰富,被誉为“第二个中东”。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2008年完成的最新估计,北极地区未探明的石油储量达到900亿桶,天然气47万亿立方米,可燃冰440亿桶,是地球上可与中东媲美的油气资源战略储备仓库。
世界平均水深最浅的北冰洋,半数以上大陆架区水域深度都不超过50米,为能源开发提供了方便。北冰洋沿岸有可能成为世界上主要石油、天然气产区之一。北极地区的煤炭资源极为丰富,而且煤质优良。据地质学家估计,总储量约10000亿吨或者更多,超过全世界已探明煤炭资源总量。
北极航道对于我国海外贸易的商业价值也十分明显。据专家研究,利用北极航道,我国沿海诸港到北美东岸的航程,比巴拿马运河传统航线大约节省2000到3500海里;到欧洲各港口的航程更是大大缩短,上海以北港口到欧洲西部、北海、波罗的海等港口比传统航线航程短25%到55%。
此外,北极航道的开通,还将大大拉近我国与欧洲、北美等市场的距离,导致国际分工和产业布局发生变化,进而影响我国沿海地区产业分工和经济发展战略布局。
韩国积极寻求“北极航道”利益
目前,韩国政府、高等院校和专业研究机构正积极合作寻求本国的北极航道利益,韩国首艘破冰船“泛海”号计划于今年9月前往北极执行考察任务。
据介绍,釜山是韩国离欧洲最近的城市,一旦北极航道开通,它将成为韩国受益最大的港口城市,并对韩国产生巨大的经济影响。目前,从釜山经苏伊士运河到达鹿特丹航程为20100公里(约24天)。北极航道开通以后,从釜山经北极航道再到鹿特丹航程将缩短至12700公里(约14天),大大降低航运物流成本。
去年底,位于釜山的韩国海洋大学成立了北极航道研究中心。韩国海洋研究机构、商业海运公司和一些专家还共同组成了“北极航道协议组织”,合作研究“北极航道开通与釜山发展战略”。韩国海洋大学金吉秀教授曾公开表示:“如果韩国能够有效地利用北极航道,韩国在运费上比新加坡和香港更具有竞争优势,这将给韩国的造船业及其他相关产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收益。”
韩国第一艘极地考察的破冰船“泛海”号于去年底正式下水,并首航南极。“泛海”号为6950吨级破冰船,总投资超过1004亿韩圆(约一亿美元),船上装备有自动导航和自动驾驶设备以及全天候卫星通讯设备。
“泛海”号上有两台船机,最大功率达到6800马力,是同级别船只马力的三到四倍,最大续航能力为一次补给可连续70天航行约两万海里(3 .7万公里)。此外,“泛海”号还具有非常好的机动能力,能够在原地回转360度。为了适应极地航行的特殊需要,该船头部设计成了可以破除冰层的尖锐的“冰刀”形状,钢板厚达39 .5厘米,相当于韩国最厚船舶“独岛”号(厚20厘米)的两倍。船的表面还涂刷了一层特殊材质的涂料,使整艘船如同石头一般坚硬。
“泛海”号上安装了60多种尖端的实验探测设备,能够满足各种极地研究所需,包括以声波探测海底地形和地质结构、进行海底资源分析等。其中,最昂贵的装备是“多频音波探测器”,它能够从多个角度发射音波,显示海面下的三维影像画面,韩国仅进口此装备就花费了27亿韩圆。
专家建议:我国应加强“北极航运中心”战略研究
在中国极地研究中心日前召开的相关研讨会上,专家建议:依靠我国强有力的国际贸易地位和接近北极核心贸易区域的有利地理位置,国家有关部门应加强北极航运中心战略的研究,充分利用北极航道开通条件逐渐成熟的契机,完善我国国际航运中心布局。
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70年代,世界贸易中心经历了从地中海到大西洋、从大西洋到太平洋的转移,并由此而形成了西欧、北美和东亚地区三大贸易中心;与此同时,国际航运中心的布局也经历了伦敦、纽约、东京三个阶段。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贸易中心向太平洋地区的进一步转移,在环太平洋一带崛起了多个世界经济与贸易城市,如洛杉矶、香港、新加坡、神户、大阪、高雄、釜山等,这些城市中不少已经或正在形成新的国际航运中心。
专家认为,目前,我国正逐步成为世界贸易强国,处于东亚贸易的核心位置,对世界经济的影响逐渐增强。北极航道一旦开通,将成为连接东亚、北美和西欧新的海上通道,而在这个新的航运中心的形成过程中,我国占据有利位置。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的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方面取得举世瞩目的进展,形成了南、北、中三大国际航运中心的基本构架。即南部的香港国际航运中心,以香港为中心,以深圳广州和珠三角港口群为支撑;中部的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以上海为中心,以江浙为两翼;北部的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以大连为中心,以营口锦州丹东为两翼。这三大航运中心的确立,奠定了我国沿海港口总体布局以20个主枢纽港为骨干、区域性重要港口为辅助、地方中小港口为补充的主要框架。
专家认为,虽然我国建设国际航运中心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从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来考察,在总体布局上尚存进一步研究和完善之处。随着北极航道的有望开通,我国应加紧研究对北极航运中心的战略研究,完善我国的国际航运中心总体布局。
北极航道:梦想和可能
从16世纪起,欧洲国家就一直梦想能打通经北冰洋到达神秘而富庶东方的便捷通道,但由于北冰洋上重重冰山和厚厚海冰的阻挡,使北极航道探险虽然兴盛一时,但终因不具备商业航运价值而沉寂已久。
而今,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北极海冰的加速融化,不久的将来,人们梦寐以求的北冰洋“黄金水道”有望开通。
据美国《科学》杂志的最新报告,全球气候变暖已经逆转了北极的自然冷却趋势,北极地区的温度目前处于近2000年来的最高水平。观测表明,北极春季已提前到来,而且更加暖和;温暖的秋季持续的时间延长;夏季海冰温度平均每10年增加1.22度,海冰融化的季节每十年要提前10-17天。
目前,北极地区平均地面温度上升幅度是全球平均温度上升幅度的两倍,北极科学委员会报告(2004)预测北极在下一世纪气温会增加4-7℃。IPC C气候变化第四次评估报告认为,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未来100年升温幅度最大,北极在未来80年中将增温3℃。这一升温幅度足以带来巨大的变化。
北极升温、北冰洋增暖,使北极海冰快速减少。据A C IA (北极气候影响评估)报告,北极海冰面积大约在50年前开始减少,而最近20—30年,减少速度加大,在夏季这一趋势最为明显。科学家预测,2010年北极海冰的年平均面积将再减少10-50%左右。最新的气候预测结果还表明,北极海冰未来的融化速度将是目前的四倍左右。
相关链接
北极航道,是指穿过北冰洋,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海上航道。
16世纪,由于绕过非洲和拉美南端的航线被葡萄牙和西班牙垄断,西欧和北欧的探险家希望从北大西洋寻找一条穿越北冰洋,与财富遍地的东方建立起直接贸易关系的新航线,由此展开了长达两个多世纪的航道探险。
目前人们所指的北极航道主要包括“东北航道”和“西北航道”。
东北航道也称为“北方海航道”,大部分航段位于俄罗斯北部沿海的北冰洋离岸海域。从北欧出发,向东穿过北冰洋巴伦支海、喀拉海、拉普捷夫海、新西伯利亚海和楚科奇海五大海域,直到白令海峡。在东北航道上,连接五大海域的海峡多达58个,其中最主要的有10个。
西北航道大部分航段位于加拿大北极群岛水域,以白令海峡为起点,向东沿美国阿拉斯加北部离岸海域,穿过加拿大北极群岛,直到戴维斯海峡。这条航线在波弗特海进入加拿大北极群岛时,分成2条主要支线,一条穿过阿蒙森湾、多芬联合海峡、维多利亚海峡到兰开斯特海峡;一条穿过麦克卢尔海峡、梅尔维尔子爵海峡、巴罗海峡到兰开斯特海峡。
此外,北极航道理论上还有一条穿越北极点航线。这条航线从白令海峡出发,不走俄罗斯或北美沿岸,直接穿过北冰洋中心区域到达格陵兰海或挪威海。由于北冰洋中心区域为多年累积的海冰所覆盖,海冰最为密集和厚实,这条航线预计将是最后开通的和被利用的。

9、下列不属于生物多样性间接价值的是()A.调节气候B.净化环境C.改良土壤D.提供粮

直接使用价值,指对人类的社会生活有直接影响和作用的价值,如:药用价值、观赏价值、食用价值和生产使用价值(野外收获进入贸易市场)等.间接使用价值,一般表现为涵养水源、净化水质、巩固堤岸、防止土壤侵蚀、降低洪峰、改善地方气候、吸收污染物、调节碳氧平衡、在调节全球气候变化中的作用等,主要指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的作用等等.潜在价值,今天还未被利用的那些物种在将来会有利用的价值.提供粮食属于直接使用价值,而调节气候、改良土壤净化环境属于间接使用价值.
故选:D.

与气候变化调节与服务价值相关的内容

其他城市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