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气候与特产 > 明清时候的特产

明清时候的特产

发布时间:2021-04-28 02:01:03

1、明清时期的秋千具有哪些民族特色?

在明清时期,除了普通秋千外,还有以下几种带有民族特色的秋千。

其中的一种秋千叫做“胡悠”,也叫“木驴”。这种秋千是在秋千主杆上端绑个铁轴,轴头顶在横梁的正中间。而横梁两头各吊一个小铁千,人们或是站着,或是坐着,分别在两头的秋千上,一边悠荡一边转圈。

还有一种叫做“过梁悠”。这是清代道光年间一种比较复杂的秋千,做法也相当繁琐。人们先是在牢固的木架上架起一个方形大木轮,轮子四角各吊着一副小秋千。

然后4个人同时坐在踏板上,由其他人摇动摇盘,使大木轮转动。秋千上的人随着大木轮子的转动,或高或低,自在悠荡,非常惬意。

最后一种秋千叫做“板不煞”,就是在秋千架的横梁上穿一个辘轳头,上面绕一条粗绳,让粗绳两头垂下来,其中一根绳头上固定一个脚踏板。

人们开始耍时,两只脚需要踏在踏脚板上,然后两腿夹住粗绳,两手紧拽另一个绳头,使绳子这头往下转,而粗绳那头的秋千便可以带着人往上升。

秋千横梁上头的半圆形荆条吊着花生、糖果、酒等奖品,如果谁能升到上头,牢稳地固定在辘轳头上,那他就可以伸手向上去摸赏品,摸着哪一种奖品,就要将这件奖品奖给这个人。

一般人往往上不去就会摔下来,或者上去了没把紧辘轳头,又滑溜下来。秋千架下垫着松软的沙土或柴草,根本不用担心会出危险,这种秋千很流行,人们也很喜欢。

其实,在明清时期,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也有很多荡秋千的传统。那里还流行有“磨秋”、“风车千秋”等独特的秋千形式。

“磨秋”又可分成两种,一种叫“转磨秋”;另一种叫“磨担秋”。转磨秋是在秋千的中间有一个立柱,顶上有一个轴,上面系着4根粗绳,绳末各有一环,由4人抱环旋转,好像推磨一样,所以叫做“转磨秋”。

“磨担秋”的玩法是,取一根硬木固定竖于场地上,顶端削细做轴,再选一根直径与木柱相当的木杆,中间凿凹,横置于立柱顶上,也就搭成了“磨担秋”。

木杆两端骑坐对等的人数,骑坐者用脚蹬地略跑数步后,迅速骑上木杆或匍匐杆头,木杆便会旋转起来了。而这个秋千两端上下不断升沉,好像人在挑扁担时扁担的上下起伏,所以称它为“磨担秋”。

“磨担秋”在我国西南傣、景颇、苗、壮、哈尼、布依和仡佬族都很流行,其中以哈尼族的最为典型。

哈尼人打“磨秋”主要在五六月份,他们称5月为“五月年”,也叫做“苦扎扎”节。“五月年”便是磨秋节。

风车秋千又叫“车秋”、“转秋”、“转转秋”、“转秋千”和“纺车秋”等,因它的形状略似风车,所以叫做“风车秋千”。风车秋千的结构比“吊秋”和“磨秋”都要复杂。

首先,人们在场地中立两根木柱,还要在秋千柱顶架起了一个横梁,横梁中央套一个木制的十字形滚轴。滚轴上有4对平行踏板,粗绳上拴着一个木板,形状好像秋千一样。

人们玩时,需要4个人各坐在木板上,使滚轴转动,然后秋千便会上下升降。秋千就会做圆形旋转,转速快时,就好像飞旋的大风车,很是好看。

在明清时期的黔东南苗族地区,风车秋千的每块坐板上可坐两人,4块坐板能坐8个人,这样的风车秋千叫做“八人秋”。

风车秋千在苗、阿昌、傈僳等民族中很是流行,其中以傈僳族的最为典型。傈僳族转风车秋千的多为女子。在节日里,她们穿着盛装前来比赛,秋千像纺车一样开始转动,越转越快,如同转起缤纷的旋转绣球。在我国东北的朝鲜族也很喜欢荡秋千这一传统竞技游艺活动。这一活动常在节日里举行,有时还要进行比赛。节日里,朝鲜族姑娘们身穿色调艳丽的彩裙,围在秋千旁,她们争试高低,飘逸的长裙,叮当悦耳的铃声,惊险的秋千摆荡,令人叹为观止。云南西北及川南纳西族也有荡秋千的习俗,俗称“秋千会”

2、明清时的民间出现了哪些特色的刺绣工艺?

明清时封建王朝的宫廷绣工规模很大,民间刺绣也得到进一步发展,先后产生了“四大名绣”,即苏绣、粤绣、湘绣、蜀绣。此外还有各具特色的顾绣、京绣、瓯绣、鲁绣、闽绣、汴绣及苗绣等,历久不衰。这一时期绣品的主要用途包括台布、枕套、靠垫等日用生活用品,屏风、壁挂等陈设品,生活服装及表演服饰等。针法有齐针、扎针、套针、长短针、打子针、戳纱等几十种。

3、明清怎样的时代特点

政治上:君主专制加强(明朝开始废宰相设内阁,清朝雍正设立军机处)
经济上:明朝中后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思想上:科举考试开始出现八股取士,禁锢人们思想
对外:郑和下西洋之后中国基本走上海禁和闭关锁国的道路。

4、明清文化的特点

明清文化具有如下特点:
第一,“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相继占据文化宗主地位;
第二,早期启蒙思潮应运而起;
第三,进入古典文化总结时期;
第四,进入“西学东渐,中西文化汇合”的初级阶段.
以上四点,是就明清两代文化的共通特色而论的.若就明清两朝之间言之,彼此又有明显的差异.

5、试述我国唐宋元明清时期饮食文化特色

宋元是饮食文化的高峰,过分讲究“素蒸声音部、罔川图小样”,最具代表性的是烧尾宴。
明清是宋元饮食文化的继续和发展,同时又混入满蒙的特点,饮食结构有了很大变化,主食:菰米已被彻底淘汰,麻子退出主食行列改用榨油,豆料也不再作主食,成为菜肴,北方黄河流域小麦的比例大辐度增加,面成为宋以后北方的主食,明代又一次大规模引进,马铃薯,甘薯,蔬菜的种植达到较高水准,成为主要菜肴。肉类:人工畜养的畜禽成为肉食主要来源。满汉全席代表了清代饮食文化的最高水平

6、明清茶文化有什么特色?

明清时期,我国茶业出现了较大的变化,唐宋茶业的辉煌,主要是表现在茶学的深入及茶叶加工,特别是贡茶加工技术精深。

而明清时期的茶学、茶业及至茶文化,因经过宋元时代发生了很大变化,形成了自身的特色。

7、明清时期历史特点

明清时期(1368年—1840年)是我国封建制度渐趋衰落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巩固时期
明清时期的文化,具有新的时代特征。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封建制度的衰落,使思想领域出现了反对君主专 制、追求民主的思想家和著作。明清文学以小说和戏剧为主流,也反映了鲜明的时代特色。我国的传统科技仍 然走在世界前列,集大成的科技巨著相继问世,但近代科学始终未在中国诞生。绘画、书法艺术成就突出,至 今对我国书画界有很大影响。
明清时期的历史特点可概括为:(1)实现了中国古代的第三次大一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2) 君主专制统治空前强化,并达于顶峰;(3)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和缓慢发展;(4)从对外开放走向闭关自守;(5)反 封建民主思想的产生和传统科技依然处于世界前列。
http://www.hcxx.sde.net/%BD%CC%D3%FD%C2%DB%CE%C4%BC%AF/%D1%A7%BF%C6%BD%CC%D3%FD/%C0%FA%CA%B7/%CC%B8%CC%B8%D6%D0%B9%FA%B9%C5%B4%FA%CA%B7%B5%C4%D5%FB%CC%E5%D6%AA%CA%B6%BD%E1%B9%B9_825.html

8、明清时期有五大商帮,各自有什么特点?

商帮就是由地域关系形成的由许多商人自发的组成的一个商业集团,他们各自都拥有这巨大的财富,并且在所在的区域有着有着非常发达的商业对我国历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明清时期形成了五大商帮,他们分别是晋商、徽商、浙商、鲁商和粤商。虽然在不同的时期出现短时他们却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着当时的全国经济。

晋商,就是指山西的商人,主要是以盐业、茶叶以及票号为主导的产业,其中又形成了非常有名的帮队分别负责不同的业务模块,其中驼帮主要从事一些对外的茶叶贸易。将中国的茶叶通过驼帮出口到俄罗斯和蒙古等。晋商还发明了票号,我国社会上对晋商有着很高的评价。晋商善于理财与意大利商人能够相提并论。

徽商就是指徽州的商人,兴盛在明代,主要的经营范围在盐、典当、茶和木材为主要,其次就是米、谷、丝绸、墨和瓷器等。徽商的人一直都崇尚商业的精神,与晋商一样他们的商业精神就是爱国。进取、勤俭、风险和团队精神等,不同的就是经营范围。

浙商就是浙江籍的商人,不过都是以实业为主,明代时期我国早期资本主义萌发的地点就在浙江。浙江先后湖州商帮、绍兴商帮、温州商邦、台州商帮和义乌商帮等,这些商帮都是浙商的集团,浙商的特点就是和气、共赢、敢闯、低调。

鲁商就是指山东的商业群体他们的商业思想就是以德为本、以义为先、以义得利的商业思想,鲁商有着独具特色的商业文化就是以酒会友。而粤商就是通过广东商品流通的发展而兴起的商帮。

9、元明清时代的纺织品各有什么特色?

元代纺织品以织金锦“纳失失”最负盛名。此外,元代棉纺业在黄道婆的技术推广下有了长足的发展。黄道婆家乡的“乌泥泾被”名扬天下,纺织工具也有了很多革新创造。

明清时期纺织品以江宁、苏州杭州“江南三织造”生产的贡品技艺最高,其中各种花纹图案的妆花纱、妆花罗、妆花锦、妆花缎等富有特色。

富有民族传统特色的“四大名锦”——蜀锦、宋锦、织金锦和妆花锦,以及“四大名绣”苏绣、粤绣、蜀绣和湘绣,通过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远销亚欧各国。

10、明清的文化特色

明清文化具有如下特点:
第一,“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相继占据文化宗主地位;
第二,早期启蒙思潮应运而起;
第三,进入古典文化总结时期;
第四,进入“西学东渐,中西文化汇合”的初级阶段。
以上四点,是就明清两代文化的共通特色而论的。若就明清两朝之间言之,彼此又有明显的差异。

与明清时候的特产相关的内容

其他城市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