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气候与特产 > 苏娘饼是哪里的特产

苏娘饼是哪里的特产

发布时间:2021-04-28 06:00:50

1、苏州有什么特产

【苏州特产】:
苏绣、太湖银鱼、津津豆腐干、阳澄湖大闸蟹、松鼠桂鱼、叫化鸡、桃花坞木刻年画、澄泥砚、苏州婚纱、常熟花边、红木家具和雕刻、玉石雕刻、丝绸服装、苏式灯彩、姜思序堂国画颜料、苏州檀香扇、等。

【苏州美食】:
[苏式招牌菜]:松鼠桂鱼、响油鳝糊、蟹粉蹄筋、清溜虾仁、汆糟、母油整鸡、太湖莼菜汤
雪花蟹斗、樱桃肉、酱汁肉、薰鱼、(鱼巴)肺汤、三件子、密汁火方、
暖锅、枣泥拉糕等。

[苏州小吃]:津津豆腐干、松子糖,玫酱粽子糖、西瓜子,虾籽鲞鱼,枣泥麻饼,方糕、
定胜糕、海棠糕、梅花糕、猪油年糕、苏式面条等。

[老字号苏式餐馆]:得月楼、松鹤楼、老苏州茶酒楼、朱鸿兴面馆、绿扬馄饨等。

[苏州文化美食街]:太监弄、十全街、学士街、李公堤、凤凰街等。碧凤坊、李公堤。

[特产茶叶]:洞庭山碧螺峰、剑门绿茶、镇湖贡茶。

[苏式糖果]:轻糖松子、粽子糖、浇切片、三色松子软糖、脆松糖、松子南枣糖等。

[苏式蜜饯]:金丝蜜枣、奶油话梅、金丝金桔、白糖杨梅、九制陈皮等。

[苏式小吃]:油氽紧酵、半紧酵小笼、半紧酵蟹粉小笼、小笼馒头、绉纱汤包、蟹粉汤包、
香菇青菜素包、鲜肉大包、鲜肉中包、豆沙馒头、开花馒头,荷花馒头、
寿桃包、秋叶包、素菜烧卖、凤尾烧卖、蟹粉烧卖、虾仁烧卖、金鱼烧卖、
鲜肉蒸饺、四喜蒸饺、青菜饺、蝴蝶饺、孔雀饺、鸡冠三角饺、知了饺、
沈永兴馒头、桂花糖油山芋、桂花糖芋艿、焐酥豆糖粥、三角棕、小脚棕、
桂花鸡头肉、八宝鸡头肉、桂花焐熟藕、鲜肉棕、灰汤棕、白沙棕、绿豆棕、
猪油夹沙棕、笔棕等。

2、山西还有哪些地方特产

老陈醋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老陈醋是山西省一种地方特色调味的汉族传统名产。古时候首先使用的酸性调味品为“梅”,由于梅并非一年四季都有,于是梅酱产生,古称“醯”。梅的使用,要比醋早一千多年。

清徐县地处省城太原市城郊,依山面川,交通便利,全县国土总面积609平方公里,辖四镇九乡,总人口28万人,清徐县历史悠久,是中国古典文学大师罗贯中先生的故乡,也是全国四大葡萄名产地之一和山西老陈醋的正宗发源地,素有“葡乡”、“醋都”之称。

晋祠大米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产于太原晋祠镇一带,这种大米,颗粒长,个头大,外形晶莹饱满,呈半透明状,米色微褐,做出饭来颗粒分明,香气扑鼻。吃到嘴里,味香甜,有韧性、粘性,有咬头。晋祠大米所以质地优良,是由于水上关系。生产这种大米的稻田,用晋祠难老泉水浇地,这种水,水温低,含有明矾等矿物质,加之晋祠附近村庄土地肥沃,土壤呈黑色,有利于水稻生长。

太原玉雕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历史悠久,雕刻工艺精致、细腻,所用原料石质精美,产品品种多样,它既是太原古老文化的象征,又是太原人民智慧的结晶。

太原小吃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头脑”,是由明末清初著名文人,医学家傅山发明,为药膳食品,对人体有滋补作用。太原小吃“头脑”又名“八珍汤”,是由黄芪、煨面、莲菜、羊肉、长山药、黄酒、酒糟、羊尾油配制而成,外加腌韭菜做引子。因为早年太原人天不亮就起来吃头脑,也叫“赶头脑”,需要挂灯笼照明,所以经营头脑的饭店门前都挂一盏纸灯笼作标志。

双合成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始创于1838年,是山西食品业的著名品牌企业。是著名的“中华老字号”。清道光18年(公元1838年) 李善勤、张德仁在河北省井陉县横口镇西街创建食品店,取“和气生财,二人合作,必能成功”之意,商号叫双合成。它将有一百多年发展历史的“中国味道、山西特色、双合成特质”的食品文化,演化为一个庞大的产品体系,即中式系列、西式系列、娘家系列、感恩月饼系列、喜庆系列、文化主题系列6大产品类别。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自己的营销网络,成为中国北方消费者信赖的、在中国很有影响力的食品生产企业。

六味斋酱肉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六味斋酱肉是太原市的传统名食。太原市六味斋酱肉店生产,已有40多年的历史。“六味斋”的酱肉的品种有酱肉、酱肘花、杂拌、香肠、蛋卷等,风味各异。特点是:“肥而不腻,瘦而不柴”。

3、苏州有哪些特产?

太湖银鱼 ,我以前爱吃。哈哈。

4、酒酿饼是哪里的小吃特产啊?

苏州copy的。
酒酿饼是江苏苏州的传统名点,春季时令点心,它的面是用清酒俩酿发的,往往只适合卖一个季度,一般是清明前后是吃苏州酒酿饼的最佳时机。
酒酿饼的外观和小月饼相百似,有荤有素,品种主要有玫瑰、豆沙、薄荷等味。热食为佳,酒酿饼的特点是甜肥软韧,油润晶莹,色泽鲜艳,滋味分明。
苏州酒酿饼一年只能吃到一季,代度表了苏州的特色点心。酒酿饼是用苏州当地的冬小麦和酒酿为主要原料。
苏州的酒酿饼哪里问最有名?
当然是苏州的著名老店同&万%兴制作的酒酿饼最好吃了,这里的酒酿饼历史悠久,而且用答料也十分讲究,很多当地人都会推荐去吃,味道也是比较正宗的。

5、江都特产

地方特产
银杏
银杏(Ginkgo biloba L.)又名白果,公孙树,鸭脚。明代李时珍曰:“原生江南,叶似鸭掌,因名鸭脚。宋初始入贡,改呼银杏,因其形似小杏而核白色,今名白果”。在3亿多年前,银杏类植物几乎分布于全世界,至中生代侏罗纪为银杏目的全盛时期。到了白垩纪晚期,地球的气候变得干冷,出现了高度进化且适应性强的被子植物,银杏类植物开始衰败。经过第四纪冰川运动,气候剧变,银杏类植物已在世界大部分地区灭绝。我国位于欧亚大陆的东北端,由于华北、华东、华中地区的特殊地理环境,受冰川侵蚀的作用较小,因此银杏得以遗存于中国大陆,成为银杏类植物唯一生存的后裔,也是现存种子植物中最古老的一个属,现存银杏目中仅一科一属一种。属国家二级保护的稀有植物。目前,世界上只有我国浙江西天目山、四川和湖北交界处的神农架地区以及河南和安徽邻接的大别山,尚残存少量呈野生和半野生状态的银杏。其余大部分地区的银杏为人工栽培,数千年前即遍及全国各地,这也是我国人民勤劳、珍惜大自然资源、为子孙造福的具体体现。我国早在晋朝左思撰写的《蜀都赋》(265-290年)中记载有“平仲果”,即为银杏。现存最早记载银杏药用价值的学著作为元代《饮膳正要》和《日用本草》。银杏枝干挺拔,叶形美丽奇特,历代文人墨客留下了很多赞颂银杏的脍炙人口的诗文。唐代有大诗人王维赞之为“文杏载为梁,香茅结为宇”,近代文学家郭沫若有诗曰:“亭亭最是公孙树,挺立乾坤亿万年。云去云来随落拓,当头几见月中天”。汉末三国时,银杏就已盛植于江南一带,以后历代广植全国各地。我国的许多风景名胜以及庵、寺、院中,有众多的古银杏树。据初步统计,我国现有百年以上的银杏树约20万株,其中500年以上的180余株。各银杏产地的“银杏之乡”更是不胜枚举。现在,银杏成为热门话题的原因已不仅仅是其美丽的外观和悠久的历史了。银杏的经纪价值正越来越为人们认识到。银杏叶含有的黄酮甙类及银杏内酯类是治疗疾病的重要原料,在国际医药市场上非常畅销。银杏的果实(白果)除了作为中药外,也是上好的食品。至于它的木材,由于其细腻的纹理木质,是雕刻及木工装饰不可多得的材料。银杏是现存种子植物中最古老的孑遗植物,为我国特有,在学术界被称为“活化石”,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小笼包子
小笼包子即杂色小笼,是江都的特色名点,由江都饭店著名厨师景开兴独创。江都杂色小笼,选料考究,制作精细,有生肉包子、菜包子、糯米烧卖、生肉蒸饺、千层油糕5个品种,后又开发出三丁包子、翡翠烧卖等10多个新品。杂色小笼,主料以精白面、猪肉、青菜、糯米、猪油等;辅料为虾籽、姜葱、酱油、盐、糖、味精、料酒、皮骨汤。上述材料经厨师制作成各种馅心后,由面点师傅加工成各种形状的点心,5个品种复数为一笼装入竹制笼中,用锅稳火蒸二十分钟即为成品杂色小笼。蒸熟后的杂色小笼,肉包子面皮绵韧、馅心鲜嫩;鸡丁、肉丁、笋丁为一体的三丁包子,其味津津,其趣洋洋;菜包子色泽碧绿,甜咸适中;翡翠烧卖,荷叶边的薄皮,包入青菜馅,形如石榴,底若金钱,面皮突露蓬头,口上点缀少量火腿茸,薄如纸的皮子透出碧绿的颜色,尤如翡翠;蒸饺皮薄,状如月牙,卤多味美;千层油糕,菱形块,芙蓉色,半透明,糕分64层,层层糖油相间,绵软而嫩,甜肥适口。在六十至八十年代,江都的杂色小笼,是地方百姓宴请宾客,以及假日首选的理想美味小吃,深受广大百姓的喜爱,后被江都邻近地区所仿效,成为颇具地方特色的维扬细点。
咸草头
江都市早晚小菜有限公司,现有职工198人,固定资产近500万元,现有苜蓿草种植基地3500亩,主要生产全国独家首创系列真空袋装早晚小菜-咸草头。该产品开发被列为2001年江苏省农业三项工程项目,是民间自然野生膳菜,无虫害,含有多种维生素、氨基酸。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干食益人,可久食,利五脏……。采用现代特殊工艺腌制而成的咸草头,鲜嫩芳香,风味独特,原汁原味,填补了国内外市场的空白。2000年已申请发明专利00119027.X、包装代图文专利已获国家批准ZL00316619.8,现已申报中国绿色食品标志,产品上市深受广大消费者的一致好评

邵伯绿菱甜
邵伯菱与宝应荷藕、高邮双黄蛋并称“运河三宝”。
邵伯是孕育菱的好地方,邵伯湖上滩头河汊,镇内的南塘,镇郊的艾菱湖、荇丝湖、星荡湖,河湖澄碧,水土肥沃,历史上都是邵伯菱的故乡。中秋前后是菱角飘香的季节,湖河水面上满是碧绿的菱盘,有的一大片一大片,或疏或密,构成了邵伯秋季所特有的旖旎风光。在菱角收获的时候,邵伯农村随处都会看见秋光潋滟的湖面上,农家姑娘荡着小圆盆,哼着曲子,采着菱儿。兴致好的姑娘还不时地把手伸到水里,采上几个菱角尝鲜。那大如指尖,白如莹玉的菱角肉,夹着湖水的清香,脆生生,甜丝丝。鲜菱采集后,很快就到集市上销售。这时的集市上,只见大木澡盆里堆的菱,大大小小的篮筐里放的菱,农民肩上挑的菱,自行车上挂的是菱,手上拎着的也是菱。人们尽情地享受家乡的秀水带来的甘甜。
《辞海》载:“菱角原产欧洲,惟改良种则产我国及印度。我国中部和南部栽培颇盛。”邵伯绿菱和嘉兴的风菱、太湖的红菱、里下河的饭菱,并列为我国江淮地区4大名菱。邵伯菱学名叫“羊角倾”,当地人喊俗了叫“羊角青”。与其它菱比较,它皮壳较薄,上下两角稍内倾环,左右两角抱肋,肚如雀脯。鲜菱绿得像翡翠,熟菱黄得像金子。古代邵伯是苏北运河段上的重镇,商船南来北往,樯帆林立,市场繁荣。如果适逢秋季,乘客经过此地必争相购菱,在船上剥菱消遣。清末民初,邵伯菱日产量最高达5万斤,镇上“八鲜行”有10多家,大宗收购外运至沪宁一带,浙江绍兴一带还将邵伯菱加工成淀粉,远销东南亚,邵伯菱也因之驰誉天下。新中国成立后,国务院还专门来信要邵伯寄些菱种,把它放养到中南海里供中外宾客品尝。
邵伯菱的吃法很有考究,若生吃,采摘开花后近20天的嫩菱,这时的菱进口鲜甜脆嫩,可以生津解渴;若熟吃,则要推迟一周采摘,这时的菱进口酥、粉、香、甜,可与良乡板栗媲美。菱不仅味道好,而且有丰富的淀粉、葡萄糖、蛋白质、维生素B、维生素C等营养物质。中医认为菱有解渴、醒酒、利尿、通乳之功效,有很好的药用价值。邵伯民间有用菱角烧焦研末,加麻油调和治黄水疮,用鲜菱茎捣汁搽青年性扁平疣、多发性寻常疣的便方。还听说,用菱米、薏米仁、河子、紫藤瘤各3钱,加水煎服,一天两次,对食道癌、胃癌有疗效。人们说,邵伯菱还真是一宝呢!
邵伯湖银鱼
邵伯湖有一特产——银鱼。由于邵伯湖水质特别好,因而邵伯湖银鱼,可与太湖银鱼齐名。银鱼个体细小,周身银白色,软嫩而发亮。渔民用特别的渔网捕捞。银鱼无鳞、无骨,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烹调银鱼方便快捷:银鱼可炒蛋、加上绿绿的葱末,好吃好看;银鱼可与盐卤点成的豆腐,加上生姜末、老葱花,烧成一盆银鱼豆腐汤,味道鲜美。银鱼打蛋汤、银鱼烧豆腐干子也是邵伯的家常菜。在捕鱼旺季时,除送往各大宾馆、饭店外,还可晒成银鱼干,便于保存,是送人的好礼品。
琼花早露桃
琼花早露桃(原代号江都I-6)系1981年江都市果木良种场以白花为母本,岗山早生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2001年通过省果茶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平均单果重137.6克,最大果重182.1克,果肉紧密,细韧,汁多,味甜,香气浓,外观艳丽,商品性极佳。该品种成熟期6月6-14日,采收期长。该品种花粉败育,需配制授粉树,定植后两年就能结果,盛果期亩产1200-1800公斤。
罗氏沼虾
94年左右,作为一个新的水产品,罗氏沼虾开始在小纪镇大面积推广。由于罗氏沼虾个大味美,养殖前景看好,因而很多农民都承包水面养起了罗氏沼虾。
苦瓜保健茶
“天绿华”牌苦瓜保健茶是江都市天绿华保健茶有限公司引进研制开发的绿钯保健食品、“99江苏省首届营养保健食品,保健用品及器材博览会”唯一指定用茶,“2000年世界友好城市市长会议”专用茶,扬州市政府对外馈赠专用礼品,2001年获得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颁发的绿色食品证书。现有种植基地300亩,2000年实现销售产值250万元,创利50万元,“山苦瓜扩种和深加工开发”已被列入江都市2001年十大农业开发项目。
蛤蟆方酥
江都的方酥,泰兴的黄桥烧饼,高邮的秦邮董糖,泰州的麻糕,这四式茶点一直是扬州郊县的名特产品。
方酥所以能成为江都有代表性的茶点,当是其质美,使未食者“闻香下马”,曾食者“知味停车”。首先是其用料讲究,需选上等的精白面、绵白糖、大糟麻油或花生油以及芝麻仁、香椽条等。其次是抓住季节特点,面肥大小、放碱多少、和面水温、和水量等都需随季节而变。再次是抓住擀脐的关键,做到长、宽、厚一样,拉齐后招头招在脐子的半中间,成方。最后注意烘焙,先以木柴空烧炉子,烧成熟后,刷炉腔,打炉油,看底火上下均匀后,方能贴炉。说起来容易,做起来细,单是烘焙就要4个小时,且要上下受火均匀,火候掌握不好,不是掉炉报废,就是扒不下来,成块铲碎,故又叫“功夫酥”。
方酥的口味实在好,看外表,上层芝麻粒粒饱满,晶莹透亮。体内层层相叠,薄如蝉翼,酥脆而不硬,绵软而不粘,入口即化,香甜怡人。好的方酥,离地一尺落地,触地即碎,其脆其酥都是难以用言语形容的。正因为如此,该食品不仅在扬州颇有影响,而且海外侨胞也常饶有兴致地谈到它,有人还编成顺口溜说:形像蛤蟆,名酥姓方;馈赠亲朋,耐人品尝;脍炙人口,既甜且香;弹指即碎,层次感强;江都特产,誉满一方。

6、苏州特产

苏州特产总汇
1、 阳澄湖大闸蟹 .........推荐度★★★★★

阳澄湖清水大闸蟹享有“蟹中之王”的美称,其外形特征:青背、白肚、黄毛、金爪、体壮。青背,蟹背青得发亮,清爽,半透明,烧熟后,显纯红,红得鲜艳。它不同于其它湖区螃蟹的灰色,色暗,泥土色重,熟后呈淡红,红中带灰。白肚,蟹肚呈白色,白得有光泽,给人以水亮玉质般美感(随着养殖业的发展,有些水深的地方也养殖阳澄湖大闸蟹,因而有少量其它湖区螃蟹肚灰白或灰色,或白得不清洁。黄毛,蟹螯上的绒毛、蟹爪上的须毛呈黄色。雄蟹绒毛密而软,不带泥土屑。蟹爪上毛须清爽,显黄色。其它湖区蟹毛带泥土色,不清洁。金爪,蟹爪尖上呈烟丝般金黄色。其它湖区的蟹,爪尖上没有明显的金黄色。体壮,阳澄湖大闸蟹体壮,墩厚,结实,两螯八爪粗壮有力,放在玻璃上能撑起,爬行自如。与其它湖区蟹相比,同样形体大小的蟹,阳澄湖大闸蟹体重重得多,它没有一壳水的现象。

阳澄湖大闸蟹为“蟹中之王”,其色、香、味妙不胜言,“螯封嫩玉双双满,壳凸红脂块块香”。那桔红色的蟹黄、白玉似的脂膏、洁白细嫩的蟹肉,造色、香、味三者之极,更无一物可之上,也是其它湖区蟹无法比拟的,难怪章太炎夫人汤国梨女士诗曰:“不是阳澄湖蟹好,此生何必住苏州”。

2、太湖三宝 .........推荐度★★★★★

太湖水产资源丰富,这为地处太湖之滨的苏州提供了丰厚的美食资源,盛产的银鱼、梅鲚和白虾并称为“太湖三宝”,驰誉中外。

银鱼

银鱼,俗称面条鱼,或面杖鱼,身长数寸,体长略圆,相传吴王食脍有余弃于水中,化而成鱼,古亦称脍残鱼(银鱼之名因其在湖中游洄,如银箭离弦之故)。可知太湖银鱼被开发为我国珍贵食用鱼种历史之久。

太湖银鱼有大银鱼、雷氏银鱼、短吻银鱼和寡齿短吻银鱼四种,前两者较大,后两者较小。整鱼除两眼为黑点外,全身洁白、透明、骨软、无鳞。产期集中于每年五月中旬至六月中下旬,此间是捕捞的旺季。明朝诗人王叔承所写的“冰尽溪浪缘,银鱼上急湍,鲜浮白玉盘,未须探内穴”诗篇就是对银鱼的赞咏,宋代张先写的“春后银鱼相下鲈”的诗句,则将银鱼和鲈鱼并举,列为鱼中珍品。

银鱼营养丰富,据分析,每100克银鱼含蛋白质8.2克、脂肪0.3克、碳水化合物1.4克、钙258毫克、磷102毫克、铁0.5毫克、热量41千卡,以及维生素B1、B2、尼克酸等多种营养成份。

新鲜银鱼经爆晒可制成银鱼干,其形如一尾玉簪,色、香、味经久不变。苏州荡口产的银鱼干,长不到两寸,体呈扁形,肉肥骨软,色白有光,列为上品。远销欧美,享有盛誉。

银鱼肉质细腻,洁白鲜嫩,无骨刺,无腥味,可用来烹制出多种味美可口的菜肴鲜汤。鱼嫩汤鲜的“银鱼球”和鲜嫩香肥的“银鱼摊黄菜”就是以太湖银鱼为主料,经名厨之手加工、烹制而成的两道传统名菜。食用银鱼干在烹制前,要用水浸泡,如若与鸡蛋合炒,鲜嫩味美,柔若无骨,是一道江南的应时名菜。

梅鲚

梅鲚,又名湖鲚,俗称毛叶鱼,体形略扁薄,头尖小而口大,两眼着生于头的前上端,腹部稍阔,尾则细狭,鳞细色白,整体呈窄长的毛竹叶状。

据晋代张华所著《博物志》中记载:传说春秋末年,越王勾践经过“卧薪尝胆”积蓄了力量,对吴国发起决战,报仇雪耻。当时吴王夫差因得西施,终日寻欢作乐,荒淫无度,残害忠良。吴军不愿为其卖命打仗,越军赢得有利战机,节节胜利,但后由于受阻于太湖水面,无法攻克吴国都城,战争相持不下。正当越军军粮快要吃尽,欲撤退之际,忽然在越军战船四周,浮游起成群结队的小鱼——即为梅鲚。越军捕捞食之,从而士气重振,很快地攻进了吴国都城(今苏州),灭了吴国。传说太湖梅鲚是由吴王夫差吃剩后倒入太湖里的脍鱼残肉、残骨而变,因其比银鱼要长,太湖渔民惯称梅鲚为银鱼的阿哥。

梅鲚每年三、四月间产卵,六月子鱼始见,随后即为捕捞汛期,民间故有“七月七,梅鲚齐”谚语,捕捞期可直到次年的二月中旬。

梅鲚,肉质细嫩,味极鲜美,营养丰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和磷、钙、铁等无机盐。特别应提到的是,嫩骨和卵中含有大量的钙质,约为银鱼的三倍,是人脑和骨髓的滋补品,尤其适合作为青年保健食品。

太湖渔民通常习惯把刚捕捞起来的梅鲚及时用木炭火缓慢烤干,制出了鲜美而无腥味的梅鲚干,为太湖著名特产,被人们视为席上珍品。

梅鲚鱼(鲜品)及其鱼干,烹调方法多种多样,清蒸或红烧均可,如取梅鲚鱼干辅以咸菜或豆腐等共烧煮,则是江南太湖一带群众的一道美味佳肴。

白虾

白虾,生长在太湖开阔的水域,属淡水虾类。体色透明,头部有须,胸部有爪,两眼突出,尾成*形。据《太湖备考》记载:“太湖白虾甲天下,熟时色仍洁白。”

太湖白虾多为生活在水草丰盛、风平浪静的浅滩处,其食性是以植物碎片、有机残渣和弱小无脊椎浮游生物为主要食料。每年五月到七月中下旬,是白虾产卵旺季。春季早批产卵孵化出的幼虾,经过二、三个月,六、七次蜕皮后,至六月中下旬长成大虾,八月底即可成熟产卵。无专门的汛期,通常农历六、七月间是吃虾的时令。

太湖白虾肉质细嫩鲜美,营养价值甚高,据科学分析,每100克食用虾中,含蛋白质20.6克,脂肪0.7克以及钙、鳞、铁等无机盐和维生素A等营养成份。除食用外,还可入药。当代药学家叶桔泉在《食物中药与便方》一书中说:“虾性味甘、温,托痘疮,下乳汁,壮阳道,是一种强壮补精药,内服有托里解毒之功”。

以虾为主料制作的菜肴,色、香、味俱全。“碧螺虾仁”、“炒虾饼”和“三虾豆腐”等名菜均出于技艺高超的厨师之手,食后令人赞不绝口。

3、碧螺春茶 .........推荐度★★★★★

碧螺春茶原产于苏州东、西山, 但关于碧螺春却有着许多美丽而动人的传说。一种传说讲:碧螺春兴于唐代、盛于宋朝,明清之际遍及江南。因色如碧、形似螺,又值春天之际,故而得名。据说,此茶为王母娘娘派仙鹤传的种,山人朱元正独得其妙,植于山崖下。初称其为“吓煞人香”,后清康熙南巡到东山,才改名碧螺春。另一类说法也就是目前比较认可的一种,传说认为碧螺春至今已有三百年历史,当初茶农采茶,因“筐不胜贮,置于怀中,茶得热气,忽发异香”,茶农于是惊呼“吓煞人格香”,“吓煞人香”于是便成为碧螺春的俗名。后适逢康熙皇帝南巡,江苏巡抚宋荦用此茶进献,甚得嘉许,但圣上以为名称不雅,遂钦赐“碧螺春”之名。于是,今天就有了人人传颂的碧螺春美称。

4、 昆石 .........推荐度★★★★

“孤根立雪依琴荐,小朵生云润笔床”,这是元朝诗人张雨在《得昆山石》诗中对昆石的赞美。昆石,因产于江苏昆山而得名。主要出自于城外玉峰山(古称马鞍山)。它与灵壁石、太湖石、英石同被誉为“中国四大名石”,又与太湖石、雨花石一起被称为“江苏三大名石”,在奇石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大约在几亿年以前,由于地壳运动的挤压,昆山地下深处岩浆中富含的二氧化硅热溶液侵入了岩石裂缝,冷却后形成石英矿脉。在这石英矿脉晶洞中生成的石英结晶晶簇体便是昆石。由于其晶簇、脉片形象结构的多样化,人们发现它有“鸡骨”、“胡桃”等十多个品种,分产于玉峰山之东山、西山、前山。鸡骨石由薄如鸡骨的石片纵横交错组成,给人以坚韧刚劲的感觉,它在昆石中最为名贵;胡桃石表皱纹遍布,块状突兀,晶莹可爱。此外还有“雪花”、“海蜇”、“荔枝”、“荷叶皴”等品种,多以象形命名。昆石总的看来是以雪白晶莹,窍孔遍体,玲珑剔透为主要特征。

昆石的开采历史很悠久,宋代《云林石谱》中就已作介绍。它的采制大致要经过选坯、曝晒、冲洗、剔泥、雕琢、浸泡等复杂工艺,方能完成,又因数量一直很少,故颇为名贵。玉峰山高才82米,方圆不过三华里,经过上千年不断采觅,现在山表已很难看到石坯了。

昆石一般大小仅尺许,大者极少见,据《清秘藏》作者介绍,他在嘉靖年间见到一块昆石,高有丈许,方七八尺,下半部状若胡桃块,上半部乃鸡骨片,色白如玉,玲珑可爱,后被松江一大姓以八十千钱买去了。现昆山亭林公园有两座一人高的昆石立峰,为明代旧物,一为“春云出峋”,一为“秋水横波”,陈列在顾炎武纪念馆前亭子中。这二株巨石,窈窕玲珑,窍孔遍布,是硕果仅存的巨峰佳品。更多的昆石小品则为民间所收藏,成为案几清供之品。

5、万三蹄 .........推荐度★★★

为周庄首选名菜,以精选的猪后腿为原料,配以佐料,经过煨煮或蒸焖而成。肉质酥烂脱骨,汤色酱红,肥而不腻,咸甜相宜,香酥味美,十分可口。原为周庄过年、宴庆中主菜,意为团圆,后变为招待贵宾的上乘菜肴,传为沈万三家中待客必备的菜肴。

6、万三菜苋 .........推荐度★★★

万三菜苋采用周庄本地所产的、在春天采摘的嫩菜芯为原料,经过精心腌制,放于小甏,甏口用箬叶和黄泥密封,存放数月而成。清香扑鼻,既可生食,也可烧汤炒菜。配料:菜芯、食用盐、白糖等。

7、 芡实 .........推荐度★★★

芡实是同里土特产的上品,产自同里西北荡的芡实(俗称“鸡头米”)被誉为“水中人参”。据《本草纲目》记载,芡实主治湿痹、腰脊膝痛、补中、除暴疾、益精气强志、令耳目聪明、开胃助气、止渴、益肾、治小便失禁等等。可作药膳之用,以水浸泡半天,用文火煮酥,可配红枣、莲子、桂圆更美味。

8、太湖莼菜 .........推荐度★★★

莼菜是一种多年生的水生植物,原来野生于长江以南的湖泊和池塘中,尤以苏南太湖、杭州西湖出产最多,也最著名。莼菜的叶子呈椭圆形、深绿色,背面分泌出一种类似琼脂的粘液,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葡萄糖等多种成份,可煮可炒,不仅是风味独特的珍贵蔬菜,而且有清热、润肺、利尿、消肿、解毒、健胃、止泻等功效。太湖莼菜从明末清初开始人工栽培,生长繁殖快,每年“清明”前后水底的地下茎开始萌芽生长。在这个时节采摘的莼菜嫩片称为“春莼菜”;“立夏”之后,气温上升,莼菜生长旺盛,到“霜降可大量采摘,称为“秋莼菜”。目前,以东册财团湖区和西册消夏湾的莼菜产量最多。每年夏秋,那里大片地布满了一簇簇莼菜,连绵数华里,仿佛给碧清如镜的太湖湖面绣上了翠绿的“花边”,美不胜收。莼菜除鲜莼菜可食用外,还可以由食品厂加工成瓶装或罐装莼菜保存或出口,太湖莼菜不仅畅销国内市场,还荣获外贸优质产品称号远销国外。用太湖莼菜加辅料烹调而成的“是火莼菜汤”、“芙蓉莼菜”,滑嫩鲜美,清香诱人,是苏式菜肴中的名菜,因此国内宾馆、饭店、招待所对太湖莼菜的需求日趋增加。人们还把太湖莼菜比喻为思乡之物。据《晋书》记载,历史上有位名张翰的官吏,在北方想起江南的莼羹,便弃官回乡,这便是“莼鲈之思”典故的由来。

9、 煽禽 .........推荐度★★

沙家浜煽禽有近100年历史,已逐渐发展成为江南名产。其主要原料为草鸡、草鸭,用沙家浜的传统工艺,配以十余种天然香料,采用现代真空包装和灭菌技术精制而成,不含任何添加剂。该产品开袋即可食,并能保证在储藏过程中不变质及保持原有独特风味,为旅游、家宴之佐餐和馈赠亲友之佳品
缂丝是一种古老的手工艺术,以前被用来生产帝王后妃们的龙袍和霞帔,是一种通经继纬的特殊手工织物。它以生丝作经线,彩色熟丝作纬线织造,在织品图案与素地结合的地方,微显高低,犹如搂刻而成,因而又称为,“刻丝”缂丝织成的屏风、中堂、和服腰带、日用物品是艺术精品。

苏塌

苏州生产的檀香扇、折扇、绢官扇、纸团扇等制作精巧、外观玲玫,富有艺术特色。特别是香气四溢的檀香折扇,运用刻花、拉花、烫花三种工艺,并饰以丝缨,显得雍容华贵,是一种高雅的艺术品。苏州玉雕玉雕也是苏州传统的工艺,古代宫廷都聘请苏州玉工为皇室琢造各种玉器。“良玉虽集京师,工巧则推吴郡。”

苏州玉雕

正在继承这一优良传统,重新焕发出青春。除了上述工艺品之外,其他如民族乐器、金银细工、红木器物、国画颜料、字画装裱,也都是著名的苏州工艺品。

苏式糖果蜜钱

选料讲究,制作精细,有独特的配方和工艺。糖果的配料以松子、核桃、芝麻、瓜子仁为主,形成苏式糖果的特色。苏式糕点甜松糯韧、香软肥润、细腻酥脆是苏式糕点的特点。它的品种繁多,不同式样、不同馅心的达170多种。碧螺春绿茶是中国绿茶中的十六名茶之一。因其茶色碧绿鲜嫩、叶形卷曲如螺,又采摘干早春,故名。它以色、味、形全优的特点,并列为极品绿茶。茉莉花茶苏州是全国茉莉花茶的重要产地,产量占全国三分之一。苏州的茉莉花茶香气高雅、浓而不腻,深受顾客欢迎。

7、苏州特产有哪些

苏州特产
1、 阳澄湖大闸蟹 .........推荐度★★★★★

阳澄湖清水大闸蟹享有“蟹中之王”的美称,其外形特征:青背、白肚、黄毛、金爪、体壮。青背,蟹背青得发亮,清爽,半透明,烧熟后,显纯红,红得鲜艳。它不同于其它湖区螃蟹的灰色,色暗,泥土色重,熟后呈淡红,红中带灰。白肚,蟹肚呈白色,白得有光泽,给人以水亮玉质般美感(随着养殖业的发展,有些水深的地方也养殖阳澄湖大闸蟹,因而有少量其它湖区螃蟹肚灰白或灰色,或白得不清洁。黄毛,蟹螯上的绒毛、蟹爪上的须毛呈黄色。雄蟹绒毛密而软,不带泥土屑。蟹爪上毛须清爽,显黄色。其它湖区蟹毛带泥土色,不清洁。金爪,蟹爪尖上呈烟丝般金黄色。其它湖区的蟹,爪尖上没有明显的金黄色。体壮,阳澄湖大闸蟹体壮,墩厚,结实,两螯八爪粗壮有力,放在玻璃上能撑起,爬行自如。与其它湖区蟹相比,同样形体大小的蟹,阳澄湖大闸蟹体重重得多,它没有一壳水的现象。

阳澄湖大闸蟹为“蟹中之王”,其色、香、味妙不胜言,“螯封嫩玉双双满,壳凸红脂块块香”。那桔红色的蟹黄、白玉似的脂膏、洁白细嫩的蟹肉,造色、香、味三者之极,更无一物可之上,也是其它湖区蟹无法比拟的,难怪章太炎夫人汤国梨女士诗曰:“不是阳澄湖蟹好,此生何必住苏州”。

2、太湖三宝 .........推荐度★★★★★

太湖水产资源丰富,这为地处太湖之滨的苏州提供了丰厚的美食资源,盛产的银鱼、梅鲚和白虾并称为“太湖三宝”,驰誉中外。

银鱼

银鱼,俗称面条鱼,或面杖鱼,身长数寸,体长略圆,相传吴王食脍有余弃于水中,化而成鱼,古亦称脍残鱼(银鱼之名因其在湖中游洄,如银箭离弦之故)。可知太湖银鱼被开发为我国珍贵食用鱼种历史之久。

太湖银鱼有大银鱼、雷氏银鱼、短吻银鱼和寡齿短吻银鱼四种,前两者较大,后两者较小。整鱼除两眼为黑点外,全身洁白、透明、骨软、无鳞。产期集中于每年五月中旬至六月中下旬,此间是捕捞的旺季。明朝诗人王叔承所写的“冰尽溪浪缘,银鱼上急湍,鲜浮白玉盘,未须探内穴”诗篇就是对银鱼的赞咏,宋代张先写的“春后银鱼相下鲈”的诗句,则将银鱼和鲈鱼并举,列为鱼中珍品。

银鱼营养丰富,据分析,每100克银鱼含蛋白质8.2克、脂肪0.3克、碳水化合物1.4克、钙258毫克、磷102毫克、铁0.5毫克、热量41千卡,以及维生素B1、B2、尼克酸等多种营养成份。

新鲜银鱼经爆晒可制成银鱼干,其形如一尾玉簪,色、香、味经久不变。苏州荡口产的银鱼干,长不到两寸,体呈扁形,肉肥骨软,色白有光,列为上品。远销欧美,享有盛誉。

银鱼肉质细腻,洁白鲜嫩,无骨刺,无腥味,可用来烹制出多种味美可口的菜肴鲜汤。鱼嫩汤鲜的“银鱼球”和鲜嫩香肥的“银鱼摊黄菜”就是以太湖银鱼为主料,经名厨之手加工、烹制而成的两道传统名菜。食用银鱼干在烹制前,要用水浸泡,如若与鸡蛋合炒,鲜嫩味美,柔若无骨,是一道江南的应时名菜。

梅鲚

梅鲚,又名湖鲚,俗称毛叶鱼,体形略扁薄,头尖小而口大,两眼着生于头的前上端,腹部稍阔,尾则细狭,鳞细色白,整体呈窄长的毛竹叶状。

据晋代张华所著《博物志》中记载:传说春秋末年,越王勾践经过“卧薪尝胆”积蓄了力量,对吴国发起决战,报仇雪耻。当时吴王夫差因得西施,终日寻欢作乐,荒淫无度,残害忠良。吴军不愿为其卖命打仗,越军赢得有利战机,节节胜利,但后由于受阻于太湖水面,无法攻克吴国都城,战争相持不下。正当越军军粮快要吃尽,欲撤退之际,忽然在越军战船四周,浮游起成群结队的小鱼——即为梅鲚。越军捕捞食之,从而士气重振,很快地攻进了吴国都城(今苏州),灭了吴国。传说太湖梅鲚是由吴王夫差吃剩后倒入太湖里的脍鱼残肉、残骨而变,因其比银鱼要长,太湖渔民惯称梅鲚为银鱼的阿哥。

梅鲚每年三、四月间产卵,六月子鱼始见,随后即为捕捞汛期,民间故有“七月七,梅鲚齐”谚语,捕捞期可直到次年的二月中旬。

梅鲚,肉质细嫩,味极鲜美,营养丰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和磷、钙、铁等无机盐。特别应提到的是,嫩骨和卵中含有大量的钙质,约为银鱼的三倍,是人脑和骨髓的滋补品,尤其适合作为青年保健食品。

太湖渔民通常习惯把刚捕捞起来的梅鲚及时用木炭火缓慢烤干,制出了鲜美而无腥味的梅鲚干,为太湖著名特产,被人们视为席上珍品。

梅鲚鱼(鲜品)及其鱼干,烹调方法多种多样,清蒸或红烧均可,如取梅鲚鱼干辅以咸菜或豆腐等共烧煮,则是江南太湖一带群众的一道美味佳肴。

白虾

白虾,生长在太湖开阔的水域,属淡水虾类。体色透明,头部有须,胸部有爪,两眼突出,尾成*形。据《太湖备考》记载:“太湖白虾甲天下,熟时色仍洁白。”

太湖白虾多为生活在水草丰盛、风平浪静的浅滩处,其食性是以植物碎片、有机残渣和弱小无脊椎浮游生物为主要食料。每年五月到七月中下旬,是白虾产卵旺季。春季早批产卵孵化出的幼虾,经过二、三个月,六、七次蜕皮后,至六月中下旬长成大虾,八月底即可成熟产卵。无专门的汛期,通常农历六、七月间是吃虾的时令。

太湖白虾肉质细嫩鲜美,营养价值甚高,据科学分析,每100克食用虾中,含蛋白质20.6克,脂肪0.7克以及钙、鳞、铁等无机盐和维生素A等营养成份。除食用外,还可入药。当代药学家叶桔泉在《食物中药与便方》一书中说:“虾性味甘、温,托痘疮,下乳汁,壮阳道,是一种强壮补精药,内服有托里解毒之功”。

以虾为主料制作的菜肴,色、香、味俱全。“碧螺虾仁”、“炒虾饼”和“三虾豆腐”等名菜均出于技艺高超的厨师之手,食后令人赞不绝口。

3、碧螺春茶 .........推荐度★★★★★

碧螺春茶原产于苏州东、西山, 但关于碧螺春却有着许多美丽而动人的传说。一种传说讲:碧螺春兴于唐代、盛于宋朝,明清之际遍及江南。因色如碧、形似螺,又值春天之际,故而得名。据说,此茶为王母娘娘派仙鹤传的种,山人朱元正独得其妙,植于山崖下。初称其为“吓煞人香”,后清康熙南巡到东山,才改名碧螺春。另一类说法也就是目前比较认可的一种,传说认为碧螺春至今已有三百年历史,当初茶农采茶,因“筐不胜贮,置于怀中,茶得热气,忽发异香”,茶农于是惊呼“吓煞人格香”,“吓煞人香”于是便成为碧螺春的俗名。后适逢康熙皇帝南巡,江苏巡抚宋荦用此茶进献,甚得嘉许,但圣上以为名称不雅,遂钦赐“碧螺春”之名。于是,今天就有了人人传颂的碧螺春美称。

4、 昆石 .........推荐度★★★★

“孤根立雪依琴荐,小朵生云润笔床”,这是元朝诗人张雨在《得昆山石》诗中对昆石的赞美。昆石,因产于江苏昆山而得名。主要出自于城外玉峰山(古称马鞍山)。它与灵壁石、太湖石、英石同被誉为“中国四大名石”,又与太湖石、雨花石一起被称为“江苏三大名石”,在奇石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大约在几亿年以前,由于地壳运动的挤压,昆山地下深处岩浆中富含的二氧化硅热溶液侵入了岩石裂缝,冷却后形成石英矿脉。在这石英矿脉晶洞中生成的石英结晶晶簇体便是昆石。由于其晶簇、脉片形象结构的多样化,人们发现它有“鸡骨”、“胡桃”等十多个品种,分产于玉峰山之东山、西山、前山。鸡骨石由薄如鸡骨的石片纵横交错组成,给人以坚韧刚劲的感觉,它在昆石中最为名贵;胡桃石表皱纹遍布,块状突兀,晶莹可爱。此外还有“雪花”、“海蜇”、“荔枝”、“荷叶皴”等品种,多以象形命名。昆石总的看来是以雪白晶莹,窍孔遍体,玲珑剔透为主要特征。

昆石的开采历史很悠久,宋代《云林石谱》中就已作介绍。它的采制大致要经过选坯、曝晒、冲洗、剔泥、雕琢、浸泡等复杂工艺,方能完成,又因数量一直很少,故颇为名贵。玉峰山高才82米,方圆不过三华里,经过上千年不断采觅,现在山表已很难看到石坯了。

昆石一般大小仅尺许,大者极少见,据《清秘藏》作者介绍,他在嘉靖年间见到一块昆石,高有丈许,方七八尺,下半部状若胡桃块,上半部乃鸡骨片,色白如玉,玲珑可爱,后被松江一大姓以八十千钱买去了。现昆山亭林公园有两座一人高的昆石立峰,为明代旧物,一为“春云出峋”,一为“秋水横波”,陈列在顾炎武纪念馆前亭子中。这二株巨石,窈窕玲珑,窍孔遍布,是硕果仅存的巨峰佳品。更多的昆石小品则为民间所收藏,成为案几清供之品。

5、万三蹄 .........推荐度★★★

为周庄首选名菜,以精选的猪后腿为原料,配以佐料,经过煨煮或蒸焖而成。肉质酥烂脱骨,汤色酱红,肥而不腻,咸甜相宜,香酥味美,十分可口。原为周庄过年、宴庆中主菜,意为团圆,后变为招待贵宾的上乘菜肴,传为沈万三家中待客必备的菜肴。

6、万三菜苋 .........推荐度★★★

万三菜苋采用周庄本地所产的、在春天采摘的嫩菜芯为原料,经过精心腌制,放于小甏,甏口用箬叶和黄泥密封,存放数月而成。清香扑鼻,既可生食,也可烧汤炒菜。配料:菜芯、食用盐、白糖等。

7、 芡实 .........推荐度★★★

芡实是同里土特产的上品,产自同里西北荡的芡实(俗称“鸡头米”)被誉为“水中人参”。据《本草纲目》记载,芡实主治湿痹、腰脊膝痛、补中、除暴疾、益精气强志、令耳目聪明、开胃助气、止渴、益肾、治小便失禁等等。可作药膳之用,以水浸泡半天,用文火煮酥,可配红枣、莲子、桂圆更美味。

8、太湖莼菜 .........推荐度★★★

莼菜是一种多年生的水生植物,原来野生于长江以南的湖泊和池塘中,尤以苏南太湖、杭州西湖出产最多,也最著名。莼菜的叶子呈椭圆形、深绿色,背面分泌出一种类似琼脂的粘液,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葡萄糖等多种成份,可煮可炒,不仅是风味独特的珍贵蔬菜,而且有清热、润肺、利尿、消肿、解毒、健胃、止泻等功效。太湖莼菜从明末清初开始人工栽培,生长繁殖快,每年“清明”前后水底的地下茎开始萌芽生长。在这个时节采摘的莼菜嫩片称为“春莼菜”;“立夏”之后,气温上升,莼菜生长旺盛,到“霜降可大量采摘,称为“秋莼菜”。目前,以东册财团湖区和西册消夏湾的莼菜产量最多。每年夏秋,那里大片地布满了一簇簇莼菜,连绵数华里,仿佛给碧清如镜的太湖湖面绣上了翠绿的“花边”,美不胜收。莼菜除鲜莼菜可食用外,还可以由食品厂加工成瓶装或罐装莼菜保存或出口,太湖莼菜不仅畅销国内市场,还荣获外贸优质产品称号远销国外。用太湖莼菜加辅料烹调而成的“是火莼菜汤”、“芙蓉莼菜”,滑嫩鲜美,清香诱人,是苏式菜肴中的名菜,因此国内宾馆、饭店、招待所对太湖莼菜的需求日趋增加。人们还把太湖莼菜比喻为思乡之物。据《晋书》记载,历史上有位名张翰的官吏,在北方想起江南的莼羹,便弃官回乡,这便是“莼鲈之思”典故的由来。

9、 煽禽 .........推荐度★★

沙家浜煽禽有近100年历史,已逐渐发展成为江南名产。其主要原料为草鸡、草鸭,用沙家浜的传统工艺,配以十余种天然香料,采用现代真空包装和灭菌技术精制而成,不含任何添加剂。该产品开袋即可食,并能保证在储藏过程中不变质及保持原有独特风味,为旅游、家宴之佐餐和馈赠亲友之佳品
缂丝是一种古老的手工艺术,以前被用来生产帝王后妃们的龙袍和霞帔,是一种通经继纬的特殊手工织物。它以生丝作经线,彩色熟丝作纬线织造,在织品图案与素地结合的地方,微显高低,犹如搂刻而成,因而又称为,“刻丝”缂丝织成的屏风、中堂、和服腰带、日用物品是艺术精品。

苏塌

苏州生产的檀香扇、折扇、绢官扇、纸团扇等制作精巧、外观玲玫,富有艺术特色。特别是香气四溢的檀香折扇,运用刻花、拉花、烫花三种工艺,并饰以丝缨,显得雍容华贵,是一种高雅的艺术品。苏州玉雕玉雕也是苏州传统的工艺,古代宫廷都聘请苏州玉工为皇室琢造各种玉器。“良玉虽集京师,工巧则推吴郡。”

苏州玉雕

正在继承这一优良传统,重新焕发出青春。除了上述工艺品之外,其他如民族乐器、金银细工、红木器物、国画颜料、字画装裱,也都是著名的苏州工艺品。

苏式糖果蜜钱

选料讲究,制作精细,有独特的配方和工艺。糖果的配料以松子、核桃、芝麻、瓜子仁为主,形成苏式糖果的特色。苏式糕点甜松糯韧、香软肥润、细腻酥脆是苏式糕点的特点。它的品种繁多,不同式样、不同馅心的达170多种。碧螺春绿茶是中国绿茶中的十六名茶之一。因其茶色碧绿鲜嫩、叶形卷曲如螺,又采摘干早春,故名。它以色、味、形全优的特点,并列为极品绿茶。茉莉花茶苏州是全国茉莉花茶的重要产地,产量占全国三分之一。苏州的茉莉花茶香气高雅、浓而不腻,深受顾客欢迎。

8、苏州特产是什么

苏州特产总汇
1、 阳澄湖大闸蟹 .........推荐度★★★★★

阳澄湖清水大闸蟹享有“蟹中之王”的美称,其外形特征:青背、白肚、黄毛、金爪、体壮。青背,蟹背青得发亮,清爽,半透明,烧熟后,显纯红,红得鲜艳。它不同于其它湖区螃蟹的灰色,色暗,泥土色重,熟后呈淡红,红中带灰。白肚,蟹肚呈白色,白得有光泽,给人以水亮玉质般美感(随着养殖业的发展,有些水深的地方也养殖阳澄湖大闸蟹,因而有少量其它湖区螃蟹肚灰白或灰色,或白得不清洁。黄毛,蟹螯上的绒毛、蟹爪上的须毛呈黄色。雄蟹绒毛密而软,不带泥土屑。蟹爪上毛须清爽,显黄色。其它湖区蟹毛带泥土色,不清洁。金爪,蟹爪尖上呈烟丝般金黄色。其它湖区的蟹,爪尖上没有明显的金黄色。体壮,阳澄湖大闸蟹体壮,墩厚,结实,两螯八爪粗壮有力,放在玻璃上能撑起,爬行自如。与其它湖区蟹相比,同样形体大小的蟹,阳澄湖大闸蟹体重重得多,它没有一壳水的现象。

阳澄湖大闸蟹为“蟹中之王”,其色、香、味妙不胜言,“螯封嫩玉双双满,壳凸红脂块块香”。那桔红色的蟹黄、白玉似的脂膏、洁白细嫩的蟹肉,造色、香、味三者之极,更无一物可之上,也是其它湖区蟹无法比拟的,难怪章太炎夫人汤国梨女士诗曰:“不是阳澄湖蟹好,此生何必住苏州”。

2、太湖三宝 .........推荐度★★★★★

太湖水产资源丰富,这为地处太湖之滨的苏州提供了丰厚的美食资源,盛产的银鱼、梅鲚和白虾并称为“太湖三宝”,驰誉中外。

银鱼

银鱼,俗称面条鱼,或面杖鱼,身长数寸,体长略圆,相传吴王食脍有余弃于水中,化而成鱼,古亦称脍残鱼(银鱼之名因其在湖中游洄,如银箭离弦之故)。可知太湖银鱼被开发为我国珍贵食用鱼种历史之久。

太湖银鱼有大银鱼、雷氏银鱼、短吻银鱼和寡齿短吻银鱼四种,前两者较大,后两者较小。整鱼除两眼为黑点外,全身洁白、透明、骨软、无鳞。产期集中于每年五月中旬至六月中下旬,此间是捕捞的旺季。明朝诗人王叔承所写的“冰尽溪浪缘,银鱼上急湍,鲜浮白玉盘,未须探内穴”诗篇就是对银鱼的赞咏,宋代张先写的“春后银鱼相下鲈”的诗句,则将银鱼和鲈鱼并举,列为鱼中珍品。

银鱼营养丰富,据分析,每100克银鱼含蛋白质8.2克、脂肪0.3克、碳水化合物1.4克、钙258毫克、磷102毫克、铁0.5毫克、热量41千卡,以及维生素B1、B2、尼克酸等多种营养成份。

新鲜银鱼经爆晒可制成银鱼干,其形如一尾玉簪,色、香、味经久不变。苏州荡口产的银鱼干,长不到两寸,体呈扁形,肉肥骨软,色白有光,列为上品。远销欧美,享有盛誉。

银鱼肉质细腻,洁白鲜嫩,无骨刺,无腥味,可用来烹制出多种味美可口的菜肴鲜汤。鱼嫩汤鲜的“银鱼球”和鲜嫩香肥的“银鱼摊黄菜”就是以太湖银鱼为主料,经名厨之手加工、烹制而成的两道传统名菜。食用银鱼干在烹制前,要用水浸泡,如若与鸡蛋合炒,鲜嫩味美,柔若无骨,是一道江南的应时名菜。

梅鲚

梅鲚,又名湖鲚,俗称毛叶鱼,体形略扁薄,头尖小而口大,两眼着生于头的前上端,腹部稍阔,尾则细狭,鳞细色白,整体呈窄长的毛竹叶状。

据晋代张华所著《博物志》中记载:传说春秋末年,越王勾践经过“卧薪尝胆”积蓄了力量,对吴国发起决战,报仇雪耻。当时吴王夫差因得西施,终日寻欢作乐,荒淫无度,残害忠良。吴军不愿为其卖命打仗,越军赢得有利战机,节节胜利,但后由于受阻于太湖水面,无法攻克吴国都城,战争相持不下。正当越军军粮快要吃尽,欲撤退之际,忽然在越军战船四周,浮游起成群结队的小鱼——即为梅鲚。越军捕捞食之,从而士气重振,很快地攻进了吴国都城(今苏州),灭了吴国。传说太湖梅鲚是由吴王夫差吃剩后倒入太湖里的脍鱼残肉、残骨而变,因其比银鱼要长,太湖渔民惯称梅鲚为银鱼的阿哥。

梅鲚每年三、四月间产卵,六月子鱼始见,随后即为捕捞汛期,民间故有“七月七,梅鲚齐”谚语,捕捞期可直到次年的二月中旬。

梅鲚,肉质细嫩,味极鲜美,营养丰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和磷、钙、铁等无机盐。特别应提到的是,嫩骨和卵中含有大量的钙质,约为银鱼的三倍,是人脑和骨髓的滋补品,尤其适合作为青年保健食品。

太湖渔民通常习惯把刚捕捞起来的梅鲚及时用木炭火缓慢烤干,制出了鲜美而无腥味的梅鲚干,为太湖著名特产,被人们视为席上珍品。

梅鲚鱼(鲜品)及其鱼干,烹调方法多种多样,清蒸或红烧均可,如取梅鲚鱼干辅以咸菜或豆腐等共烧煮,则是江南太湖一带群众的一道美味佳肴。

白虾

白虾,生长在太湖开阔的水域,属淡水虾类。体色透明,头部有须,胸部有爪,两眼突出,尾成*形。据《太湖备考》记载:“太湖白虾甲天下,熟时色仍洁白。”

太湖白虾多为生活在水草丰盛、风平浪静的浅滩处,其食性是以植物碎片、有机残渣和弱小无脊椎浮游生物为主要食料。每年五月到七月中下旬,是白虾产卵旺季。春季早批产卵孵化出的幼虾,经过二、三个月,六、七次蜕皮后,至六月中下旬长成大虾,八月底即可成熟产卵。无专门的汛期,通常农历六、七月间是吃虾的时令。

太湖白虾肉质细嫩鲜美,营养价值甚高,据科学分析,每100克食用虾中,含蛋白质20.6克,脂肪0.7克以及钙、鳞、铁等无机盐和维生素A等营养成份。除食用外,还可入药。当代药学家叶桔泉在《食物中药与便方》一书中说:“虾性味甘、温,托痘疮,下乳汁,壮阳道,是一种强壮补精药,内服有托里解毒之功”。

以虾为主料制作的菜肴,色、香、味俱全。“碧螺虾仁”、“炒虾饼”和“三虾豆腐”等名菜均出于技艺高超的厨师之手,食后令人赞不绝口。

3、碧螺春茶 .........推荐度★★★★★

碧螺春茶原产于苏州东、西山, 但关于碧螺春却有着许多美丽而动人的传说。一种传说讲:碧螺春兴于唐代、盛于宋朝,明清之际遍及江南。因色如碧、形似螺,又值春天之际,故而得名。据说,此茶为王母娘娘派仙鹤传的种,山人朱元正独得其妙,植于山崖下。初称其为“吓煞人香”,后清康熙南巡到东山,才改名碧螺春。另一类说法也就是目前比较认可的一种,传说认为碧螺春至今已有三百年历史,当初茶农采茶,因“筐不胜贮,置于怀中,茶得热气,忽发异香”,茶农于是惊呼“吓煞人格香”,“吓煞人香”于是便成为碧螺春的俗名。后适逢康熙皇帝南巡,江苏巡抚宋荦用此茶进献,甚得嘉许,但圣上以为名称不雅,遂钦赐“碧螺春”之名。于是,今天就有了人人传颂的碧螺春美称。

4、 昆石 .........推荐度★★★★

“孤根立雪依琴荐,小朵生云润笔床”,这是元朝诗人张雨在《得昆山石》诗中对昆石的赞美。昆石,因产于江苏昆山而得名。主要出自于城外玉峰山(古称马鞍山)。它与灵壁石、太湖石、英石同被誉为“中国四大名石”,又与太湖石、雨花石一起被称为“江苏三大名石”,在奇石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大约在几亿年以前,由于地壳运动的挤压,昆山地下深处岩浆中富含的二氧化硅热溶液侵入了岩石裂缝,冷却后形成石英矿脉。在这石英矿脉晶洞中生成的石英结晶晶簇体便是昆石。由于其晶簇、脉片形象结构的多样化,人们发现它有“鸡骨”、“胡桃”等十多个品种,分产于玉峰山之东山、西山、前山。鸡骨石由薄如鸡骨的石片纵横交错组成,给人以坚韧刚劲的感觉,它在昆石中最为名贵;胡桃石表皱纹遍布,块状突兀,晶莹可爱。此外还有“雪花”、“海蜇”、“荔枝”、“荷叶皴”等品种,多以象形命名。昆石总的看来是以雪白晶莹,窍孔遍体,玲珑剔透为主要特征。

昆石的开采历史很悠久,宋代《云林石谱》中就已作介绍。它的采制大致要经过选坯、曝晒、冲洗、剔泥、雕琢、浸泡等复杂工艺,方能完成,又因数量一直很少,故颇为名贵。玉峰山高才82米,方圆不过三华里,经过上千年不断采觅,现在山表已很难看到石坯了。

昆石一般大小仅尺许,大者极少见,据《清秘藏》作者介绍,他在嘉靖年间见到一块昆石,高有丈许,方七八尺,下半部状若胡桃块,上半部乃鸡骨片,色白如玉,玲珑可爱,后被松江一大姓以八十千钱买去了。现昆山亭林公园有两座一人高的昆石立峰,为明代旧物,一为“春云出峋”,一为“秋水横波”,陈列在顾炎武纪念馆前亭子中。这二株巨石,窈窕玲珑,窍孔遍布,是硕果仅存的巨峰佳品。更多的昆石小品则为民间所收藏,成为案几清供之品。

5、万三蹄 .........推荐度★★★

为周庄首选名菜,以精选的猪后腿为原料,配以佐料,经过煨煮或蒸焖而成。肉质酥烂脱骨,汤色酱红,肥而不腻,咸甜相宜,香酥味美,十分可口。原为周庄过年、宴庆中主菜,意为团圆,后变为招待贵宾的上乘菜肴,传为沈万三家中待客必备的菜肴。

6、万三菜苋 .........推荐度★★★

万三菜苋采用周庄本地所产的、在春天采摘的嫩菜芯为原料,经过精心腌制,放于小甏,甏口用箬叶和黄泥密封,存放数月而成。清香扑鼻,既可生食,也可烧汤炒菜。配料:菜芯、食用盐、白糖等。

7、 芡实 .........推荐度★★★

芡实是同里土特产的上品,产自同里西北荡的芡实(俗称“鸡头米”)被誉为“水中人参”。据《本草纲目》记载,芡实主治湿痹、腰脊膝痛、补中、除暴疾、益精气强志、令耳目聪明、开胃助气、止渴、益肾、治小便失禁等等。可作药膳之用,以水浸泡半天,用文火煮酥,可配红枣、莲子、桂圆更美味。

8、太湖莼菜 .........推荐度★★★

莼菜是一种多年生的水生植物,原来野生于长江以南的湖泊和池塘中,尤以苏南太湖、杭州西湖出产最多,也最著名。莼菜的叶子呈椭圆形、深绿色,背面分泌出一种类似琼脂的粘液,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葡萄糖等多种成份,可煮可炒,不仅是风味独特的珍贵蔬菜,而且有清热、润肺、利尿、消肿、解毒、健胃、止泻等功效。太湖莼菜从明末清初开始人工栽培,生长繁殖快,每年“清明”前后水底的地下茎开始萌芽生长。在这个时节采摘的莼菜嫩片称为“春莼菜”;“立夏”之后,气温上升,莼菜生长旺盛,到“霜降可大量采摘,称为“秋莼菜”。目前,以东册财团湖区和西册消夏湾的莼菜产量最多。每年夏秋,那里大片地布满了一簇簇莼菜,连绵数华里,仿佛给碧清如镜的太湖湖面绣上了翠绿的“花边”,美不胜收。莼菜除鲜莼菜可食用外,还可以由食品厂加工成瓶装或罐装莼菜保存或出口,太湖莼菜不仅畅销国内市场,还荣获外贸优质产品称号远销国外。用太湖莼菜加辅料烹调而成的“是火莼菜汤”、“芙蓉莼菜”,滑嫩鲜美,清香诱人,是苏式菜肴中的名菜,因此国内宾馆、饭店、招待所对太湖莼菜的需求日趋增加。人们还把太湖莼菜比喻为思乡之物。据《晋书》记载,历史上有位名张翰的官吏,在北方想起江南的莼羹,便弃官回乡,这便是“莼鲈之思”典故的由来。

9、 煽禽 .........推荐度★★

沙家浜煽禽有近100年历史,已逐渐发展成为江南名产。其主要原料为草鸡、草鸭,用沙家浜的传统工艺,配以十余种天然香料,采用现代真空包装和灭菌技术精制而成,不含任何添加剂。该产品开袋即可食,并能保证在储藏过程中不变质及保持原有独特风味,为旅游、家宴之佐餐和馈赠亲友之佳品
缂丝是一种古老的手工艺术,以前被用来生产帝王后妃们的龙袍和霞帔,是一种通经继纬的特殊手工织物。它以生丝作经线,彩色熟丝作纬线织造,在织品图案与素地结合的地方,微显高低,犹如搂刻而成,因而又称为,“刻丝”缂丝织成的屏风、中堂、和服腰带、日用物品是艺术精品。

苏塌

苏州生产的檀香扇、折扇、绢官扇、纸团扇等制作精巧、外观玲玫,富有艺术特色。特别是香气四溢的檀香折扇,运用刻花、拉花、烫花三种工艺,并饰以丝缨,显得雍容华贵,是一种高雅的艺术品。苏州玉雕玉雕也是苏州传统的工艺,古代宫廷都聘请苏州玉工为皇室琢造各种玉器。“良玉虽集京师,工巧则推吴郡。”

苏州玉雕

正在继承这一优良传统,重新焕发出青春。除了上述工艺品之外,其他如民族乐器、金银细工、红木器物、国画颜料、字画装裱,也都是著名的苏州工艺品。

苏式糖果蜜钱

选料讲究,制作精细,有独特的配方和工艺。糖果的配料以松子、核桃、芝麻、瓜子仁为主,形成苏式糖果的特色。苏式糕点甜松糯韧、香软肥润、细腻酥脆是苏式糕点的特点。它的品种繁多,不同式样、不同馅心的达170多种。碧螺春绿茶是中国绿茶中的十六名茶之一。因其茶色碧绿鲜嫩、叶形卷曲如螺,又采摘干早春,故名。它以色、味、形全优的特点,并列为极品绿茶。茉莉花茶苏州是全国茉莉花茶的重要产地,产量占全国三分之一。苏州的茉莉花茶香气高雅、浓而不腻,深受顾客欢迎。

9、苏州饼子特产

苏州特产
1、 阳澄湖大闸蟹 .........推荐度★★★★★

阳澄湖清水大闸蟹享有“蟹中之王”的美称,其外形特征:青背、白肚、黄毛、金爪、体壮。青背,蟹背青得发亮,清爽,半透明,烧熟后,显纯红,红得鲜艳。它不同于其它湖区螃蟹的灰色,色暗,泥土色重,熟后呈淡红,红中带灰。白肚,蟹肚呈白色,白得有光泽,给人以水亮玉质般美感(随着养殖业的发展,有些水深的地方也养殖阳澄湖大闸蟹,因而有少量其它湖区螃蟹肚灰白或灰色,或白得不清洁。黄毛,蟹螯上的绒毛、蟹爪上的须毛呈黄色。雄蟹绒毛密而软,不带泥土屑。蟹爪上毛须清爽,显黄色。其它湖区蟹毛带泥土色,不清洁。金爪,蟹爪尖上呈烟丝般金黄色。其它湖区的蟹,爪尖上没有明显的金黄色。体壮,阳澄湖大闸蟹体壮,墩厚,结实,两螯八爪粗壮有力,放在玻璃上能撑起,爬行自如。与其它湖区蟹相比,同样形体大小的蟹,阳澄湖大闸蟹体重重得多,它没有一壳水的现象。

阳澄湖大闸蟹为“蟹中之王”,其色、香、味妙不胜言,“螯封嫩玉双双满,壳凸红脂块块香”。那桔红色的蟹黄、白玉似的脂膏、洁白细嫩的蟹肉,造色、香、味三者之极,更无一物可之上,也是其它湖区蟹无法比拟的,难怪章太炎夫人汤国梨女士诗曰:“不是阳澄湖蟹好,此生何必住苏州”。

2、太湖三宝 .........推荐度★★★★★

太湖水产资源丰富,这为地处太湖之滨的苏州提供了丰厚的美食资源,盛产的银鱼、梅鲚和白虾并称为“太湖三宝”,驰誉中外。

银鱼

银鱼,俗称面条鱼,或面杖鱼,身长数寸,体长略圆,相传吴王食脍有余弃于水中,化而成鱼,古亦称脍残鱼(银鱼之名因其在湖中游洄,如银箭离弦之故)。可知太湖银鱼被开发为我国珍贵食用鱼种历史之久。

太湖银鱼有大银鱼、雷氏银鱼、短吻银鱼和寡齿短吻银鱼四种,前两者较大,后两者较小。整鱼除两眼为黑点外,全身洁白、透明、骨软、无鳞。产期集中于每年五月中旬至六月中下旬,此间是捕捞的旺季。明朝诗人王叔承所写的“冰尽溪浪缘,银鱼上急湍,鲜浮白玉盘,未须探内穴”诗篇就是对银鱼的赞咏,宋代张先写的“春后银鱼相下鲈”的诗句,则将银鱼和鲈鱼并举,列为鱼中珍品。

银鱼营养丰富,据分析,每100克银鱼含蛋白质8.2克、脂肪0.3克、碳水化合物1.4克、钙258毫克、磷102毫克、铁0.5毫克、热量41千卡,以及维生素B1、B2、尼克酸等多种营养成份。

新鲜银鱼经爆晒可制成银鱼干,其形如一尾玉簪,色、香、味经久不变。苏州荡口产的银鱼干,长不到两寸,体呈扁形,肉肥骨软,色白有光,列为上品。远销欧美,享有盛誉。

银鱼肉质细腻,洁白鲜嫩,无骨刺,无腥味,可用来烹制出多种味美可口的菜肴鲜汤。鱼嫩汤鲜的“银鱼球”和鲜嫩香肥的“银鱼摊黄菜”就是以太湖银鱼为主料,经名厨之手加工、烹制而成的两道传统名菜。食用银鱼干在烹制前,要用水浸泡,如若与鸡蛋合炒,鲜嫩味美,柔若无骨,是一道江南的应时名菜。

梅鲚

梅鲚,又名湖鲚,俗称毛叶鱼,体形略扁薄,头尖小而口大,两眼着生于头的前上端,腹部稍阔,尾则细狭,鳞细色白,整体呈窄长的毛竹叶状。

据晋代张华所著《博物志》中记载:传说春秋末年,越王勾践经过“卧薪尝胆”积蓄了力量,对吴国发起决战,报仇雪耻。当时吴王夫差因得西施,终日寻欢作乐,荒淫无度,残害忠良。吴军不愿为其卖命打仗,越军赢得有利战机,节节胜利,但后由于受阻于太湖水面,无法攻克吴国都城,战争相持不下。正当越军军粮快要吃尽,欲撤退之际,忽然在越军战船四周,浮游起成群结队的小鱼——即为梅鲚。越军捕捞食之,从而士气重振,很快地攻进了吴国都城(今苏州),灭了吴国。传说太湖梅鲚是由吴王夫差吃剩后倒入太湖里的脍鱼残肉、残骨而变,因其比银鱼要长,太湖渔民惯称梅鲚为银鱼的阿哥。

梅鲚每年三、四月间产卵,六月子鱼始见,随后即为捕捞汛期,民间故有“七月七,梅鲚齐”谚语,捕捞期可直到次年的二月中旬。

梅鲚,肉质细嫩,味极鲜美,营养丰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和磷、钙、铁等无机盐。特别应提到的是,嫩骨和卵中含有大量的钙质,约为银鱼的三倍,是人脑和骨髓的滋补品,尤其适合作为青年保健食品。

太湖渔民通常习惯把刚捕捞起来的梅鲚及时用木炭火缓慢烤干,制出了鲜美而无腥味的梅鲚干,为太湖著名特产,被人们视为席上珍品。

梅鲚鱼(鲜品)及其鱼干,烹调方法多种多样,清蒸或红烧均可,如取梅鲚鱼干辅以咸菜或豆腐等共烧煮,则是江南太湖一带群众的一道美味佳肴。

白虾

白虾,生长在太湖开阔的水域,属淡水虾类。体色透明,头部有须,胸部有爪,两眼突出,尾成*形。据《太湖备考》记载:“太湖白虾甲天下,熟时色仍洁白。”

太湖白虾多为生活在水草丰盛、风平浪静的浅滩处,其食性是以植物碎片、有机残渣和弱小无脊椎浮游生物为主要食料。每年五月到七月中下旬,是白虾产卵旺季。春季早批产卵孵化出的幼虾,经过二、三个月,六、七次蜕皮后,至六月中下旬长成大虾,八月底即可成熟产卵。无专门的汛期,通常农历六、七月间是吃虾的时令。

太湖白虾肉质细嫩鲜美,营养价值甚高,据科学分析,每100克食用虾中,含蛋白质20.6克,脂肪0.7克以及钙、鳞、铁等无机盐和维生素A等营养成份。除食用外,还可入药。当代药学家叶桔泉在《食物中药与便方》一书中说:“虾性味甘、温,托痘疮,下乳汁,壮阳道,是一种强壮补精药,内服有托里解毒之功”。

以虾为主料制作的菜肴,色、香、味俱全。“碧螺虾仁”、“炒虾饼”和“三虾豆腐”等名菜均出于技艺高超的厨师之手,食后令人赞不绝口。

3、碧螺春茶 .........推荐度★★★★★

碧螺春茶原产于苏州东、西山, 但关于碧螺春却有着许多美丽而动人的传说。一种传说讲:碧螺春兴于唐代、盛于宋朝,明清之际遍及江南。因色如碧、形似螺,又值春天之际,故而得名。据说,此茶为王母娘娘派仙鹤传的种,山人朱元正独得其妙,植于山崖下。初称其为“吓煞人香”,后清康熙南巡到东山,才改名碧螺春。另一类说法也就是目前比较认可的一种,传说认为碧螺春至今已有三百年历史,当初茶农采茶,因“筐不胜贮,置于怀中,茶得热气,忽发异香”,茶农于是惊呼“吓煞人格香”,“吓煞人香”于是便成为碧螺春的俗名。后适逢康熙皇帝南巡,江苏巡抚宋荦用此茶进献,甚得嘉许,但圣上以为名称不雅,遂钦赐“碧螺春”之名。于是,今天就有了人人传颂的碧螺春美称。

4、 昆石 .........推荐度★★★★

“孤根立雪依琴荐,小朵生云润笔床”,这是元朝诗人张雨在《得昆山石》诗中对昆石的赞美。昆石,因产于江苏昆山而得名。主要出自于城外玉峰山(古称马鞍山)。它与灵壁石、太湖石、英石同被誉为“中国四大名石”,又与太湖石、雨花石一起被称为“江苏三大名石”,在奇石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大约在几亿年以前,由于地壳运动的挤压,昆山地下深处岩浆中富含的二氧化硅热溶液侵入了岩石裂缝,冷却后形成石英矿脉。在这石英矿脉晶洞中生成的石英结晶晶簇体便是昆石。由于其晶簇、脉片形象结构的多样化,人们发现它有“鸡骨”、“胡桃”等十多个品种,分产于玉峰山之东山、西山、前山。鸡骨石由薄如鸡骨的石片纵横交错组成,给人以坚韧刚劲的感觉,它在昆石中最为名贵;胡桃石表皱纹遍布,块状突兀,晶莹可爱。此外还有“雪花”、“海蜇”、“荔枝”、“荷叶皴”等品种,多以象形命名。昆石总的看来是以雪白晶莹,窍孔遍体,玲珑剔透为主要特征。

昆石的开采历史很悠久,宋代《云林石谱》中就已作介绍。它的采制大致要经过选坯、曝晒、冲洗、剔泥、雕琢、浸泡等复杂工艺,方能完成,又因数量一直很少,故颇为名贵。玉峰山高才82米,方圆不过三华里,经过上千年不断采觅,现在山表已很难看到石坯了。

昆石一般大小仅尺许,大者极少见,据《清秘藏》作者介绍,他在嘉靖年间见到一块昆石,高有丈许,方七八尺,下半部状若胡桃块,上半部乃鸡骨片,色白如玉,玲珑可爱,后被松江一大姓以八十千钱买去了。现昆山亭林公园有两座一人高的昆石立峰,为明代旧物,一为“春云出峋”,一为“秋水横波”,陈列在顾炎武纪念馆前亭子中。这二株巨石,窈窕玲珑,窍孔遍布,是硕果仅存的巨峰佳品。更多的昆石小品则为民间所收藏,成为案几清供之品。

5、万三蹄 .........推荐度★★★

为周庄首选名菜,以精选的猪后腿为原料,配以佐料,经过煨煮或蒸焖而成。肉质酥烂脱骨,汤色酱红,肥而不腻,咸甜相宜,香酥味美,十分可口。原为周庄过年、宴庆中主菜,意为团圆,后变为招待贵宾的上乘菜肴,传为沈万三家中待客必备的菜肴。

6、万三菜苋 .........推荐度★★★

万三菜苋采用周庄本地所产的、在春天采摘的嫩菜芯为原料,经过精心腌制,放于小甏,甏口用箬叶和黄泥密封,存放数月而成。清香扑鼻,既可生食,也可烧汤炒菜。配料:菜芯、食用盐、白糖等。

7、 芡实 .........推荐度★★★

芡实是同里土特产的上品,产自同里西北荡的芡实(俗称“鸡头米”)被誉为“水中人参”。据《本草纲目》记载,芡实主治湿痹、腰脊膝痛、补中、除暴疾、益精气强志、令耳目聪明、开胃助气、止渴、益肾、治小便失禁等等。可作药膳之用,以水浸泡半天,用文火煮酥,可配红枣、莲子、桂圆更美味。

8、太湖莼菜 .........推荐度★★★

莼菜是一种多年生的水生植物,原来野生于长江以南的湖泊和池塘中,尤以苏南太湖、杭州西湖出产最多,也最著名。莼菜的叶子呈椭圆形、深绿色,背面分泌出一种类似琼脂的粘液,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葡萄糖等多种成份,可煮可炒,不仅是风味独特的珍贵蔬菜,而且有清热、润肺、利尿、消肿、解毒、健胃、止泻等功效。太湖莼菜从明末清初开始人工栽培,生长繁殖快,每年“清明”前后水底的地下茎开始萌芽生长。在这个时节采摘的莼菜嫩片称为“春莼菜”;“立夏”之后,气温上升,莼菜生长旺盛,到“霜降可大量采摘,称为“秋莼菜”。目前,以东册财团湖区和西册消夏湾的莼菜产量最多。每年夏秋,那里大片地布满了一簇簇莼菜,连绵数华里,仿佛给碧清如镜的太湖湖面绣上了翠绿的“花边”,美不胜收。莼菜除鲜莼菜可食用外,还可以由食品厂加工成瓶装或罐装莼菜保存或出口,太湖莼菜不仅畅销国内市场,还荣获外贸优质产品称号远销国外。用太湖莼菜加辅料烹调而成的“是火莼菜汤”、“芙蓉莼菜”,滑嫩鲜美,清香诱人,是苏式菜肴中的名菜,因此国内宾馆、饭店、招待所对太湖莼菜的需求日趋增加。人们还把太湖莼菜比喻为思乡之物。据《晋书》记载,历史上有位名张翰的官吏,在北方想起江南的莼羹,便弃官回乡,这便是“莼鲈之思”典故的由来。

9、 煽禽 .........推荐度★★

沙家浜煽禽有近100年历史,已逐渐发展成为江南名产。其主要原料为草鸡、草鸭,用沙家浜的传统工艺,配以十余种天然香料,采用现代真空包装和灭菌技术精制而成,不含任何添加剂。该产品开袋即可食,并能保证在储藏过程中不变质及保持原有独特风味,为旅游、家宴之佐餐和馈赠亲友之佳品
缂丝是一种古老的手工艺术,以前被用来生产帝王后妃们的龙袍和霞帔,是一种通经继纬的特殊手工织物。它以生丝作经线,彩色熟丝作纬线织造,在织品图案与素地结合的地方,微显高低,犹如搂刻而成,因而又称为,“刻丝”缂丝织成的屏风、中堂、和服腰带、日用物品是艺术精品。

苏塌

苏州生产的檀香扇、折扇、绢官扇、纸团扇等制作精巧、外观玲玫,富有艺术特色。特别是香气四溢的檀香折扇,运用刻花、拉花、烫花三种工艺,并饰以丝缨,显得雍容华贵,是一种高雅的艺术品。苏州玉雕玉雕也是苏州传统的工艺,古代宫廷都聘请苏州玉工为皇室琢造各种玉器。“良玉虽集京师,工巧则推吴郡。”

苏州玉雕

正在继承这一优良传统,重新焕发出青春。除了上述工艺品之外,其他如民族乐器、金银细工、红木器物、国画颜料、字画装裱,也都是著名的苏州工艺品。

苏式糖果蜜钱

选料讲究,制作精细,有独特的配方和工艺。糖果的配料以松子、核桃、芝麻、瓜子仁为主,形成苏式糖果的特色。苏式糕点甜松糯韧、香软肥润、细腻酥脆是苏式糕点的特点。它的品种繁多,不同式样、不同馅心的达170多种。碧螺春绿茶是中国绿茶中的十六名茶之一。因其茶色碧绿鲜嫩、叶形卷曲如螺,又采摘干早春,故名。它以色、味、形全优的特点,并列为极品绿茶。茉莉花茶苏州是全国茉莉花茶的重要产地,产量占全国三分之一。苏州的茉莉花茶香气高雅、浓而不腻,深受顾客欢迎。

与苏娘饼是哪里的特产相关的内容

其他城市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