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气候与特产 > 益州特产

益州特产

发布时间:2021-04-28 10:02:03

1、成都为何叫做锦官城

蜀锦是成都的一大特产,历史悠久。东汉时期,朝廷就在成都设置了专门管理机构“锦官”,其官署就在成都东南的“流江”岸边,后世称成都为“锦官城”即源于此

2、江油有什么民风民俗,什么特色?

江油风土民俗

今江油市境域大致囊括了历史上的江油、彰明两县。据北宋乐史《太平环字记》载,江、彰两县风俗同于益州(以成都为代表的川西一带),即《蜀记》所概括的“刚悍生其方,风谣尚其文”,《汉书》所概括的“人食稻鱼,俗不愁苦,而轻易淫泆。然地沃人骄,奢侈颇异,人情物态,别是一方”。除此而外,唯江油(当指平武西南部、江油东北部一带)“山高水峻,人多瘿瘤痴聋,盖山水之气使然也”。清代旧志将境内风俗概括为“尚俭务农,不竞词讼。横经负耒,士有古风。恶衣陋室,人无侈志”。清未明初,“文明渐启,士则讲求经术,兼究中西实学。农工商贾,莫不勤于执业”。(光绪二十九年版《江油县志》)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形成的江油风土民俗与川西北各县基本相同,且有一定的稳固性,即使进入民国时期也仍然大体保留了旧的习俗特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由于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社会经济及科教文化事业等均有了飞速发展,社会习俗也相应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以下从家庭与宗族、婚嫁与生育、寿庆与丧葬、社交礼节、传统节日、现代节日及纪念日等六个面对江油的风土民俗作简要的记述。

一、 家庭
旧时的家庭以年长辈分高的男子为一家之主,掌管全家经济收支及生产、生活安排、主持婚嫁丧葬及对外事务。家中子孙取名皆以同宗族谱规定的字派辈分为序。并以大家庭聚居,三世同堂甚至四世、五世同堂为荣耀和光彩。建国后,男女平等,婚姻自由,家庭关系也一改男子当家的封建旧习。除聚族而居的部分农村区域外,尤以城市人口为主,已不再看重按族谱规定的辈分派给子孙取名。那种三至五世同堂的大家庭也逐渐少见。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因独生子女渐次居多,三口之家已成为家庭结构的主体部分。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城市居民的住房也由原来木构建筑的传统民居过渡到钢筋水泥的现代高层建筑的单元式住房。农村的住房条件也不断改善,钢筋水泥的新式楼房从城市或城镇周围向边远山乡辐射而不断增多。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不少经济条件好的家庭住进了豪华的商品房。
二、 宗族
旧时普遍看重宗族的凝聚力,同姓同宗者均以建立“谱会”、“清明会”一类的宗族组织负责订立族规族法,修建或维修祠堂,编修家谱、族谱,筹办每年清明节的扫墓、祭祀活动,乃至训诫后辈、调解处理族内或外族的纠纷,惩治本族的不法之人等。
建国后宗族组织不复存在,族内的活动自然停止。20世纪80年代以后,少数地方又有新修或续修家谱、族谱的活动兴起。90年代后至21世纪初,新修家谱或族谱的活动逐渐有所增多,与此相关的一些家族联谊活动也不时地在一些地方有所开展,类似旧时“清明会”一样的宗族联谊活动也在某些地方某些家族不定期地举行。
三、
一、婚嫁
旧时的男婚女嫁仍以遵从“父母之命,媒约之言”的封建陋俗为主流。除父母包办、明媒正娶的婚姻外,尚有“童养媳”、“纳妾”等陋俗。“再嫁”被视为耻辱而备受歧视,但也有一些寡妇为生活所迫而不得不再次嫁人。民国时期国民政府虽也提倡自由恋爱和文明结婚,但民间旧习一时难改,仅在机关单位少数知识分子中有所影响。
建国后,人民政府宣传贯彻新婚姻法,禁止包办买卖婚姻,实行一夫一妻制,提倡恋爱自由和婚姻自主。逐步革除了旧时婚俗中的繁文缛节,实行婚事新办。20世纪80年代后,城市青年大都在宾馆、酒店举行婚礼,其一般程序大致是:典礼开始,鸣放鞭炮;新郎新娘亮相,依次向双方父母、主婚人、证婚人及来宾鞠躬;新郎新娘相互鞠躬,喝交杯酒;主婚人、证婚人、父母及亲友依次讲话;来宾致贺词;新郎新娘致答谢辞;礼成后,酒宴开始的同时也开始表演文娱节目……在酒宴的进行中,新郎新娘依次向每一桌的来宾敬酒。酒席完后宾客散去,晚宴的客人仅一部分至亲好友而已。晚上新郎新娘入洞房和宾客闹洞房大体与旧俗同。农村青年也形成自由恋爱的风气,靠近城市、城镇的一般也在酒店、宾馆举行婚礼,边远地区的虽在家里举行,其婚礼程序也大致与城市相同。
二、生育
旧时受封建传统影响普遍存在着早生、多生及重男轻女的思想。产前产后有“催生”、“洗三”、“取乳名”、“吃满月酒”“抓周”等习俗。
建国后,实施计划生育政策,20世纪80年代后严格规定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重男轻女的习俗逐渐有所改变。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到医院生小孩的渐次增多,至20世纪80年代后一般都是到医院生小孩,旧有的“洗三”习俗也随之发生了一些变化。建国初期取乳名的习俗尚很普遍,70、80年代后则渐次消失。至于“催生”、“抓周”等习俗也逐渐消失,唯“吃满月酒”尚在少数人群中流行。
四、
一、寿庆
旧时中老年人庆贺生日称为“寿庆”,亲朋好友备寿仪登门祝寿,已出嫁的女儿要做寿帽、寿鞋送给老人,主人则备寿酒设宴款待宾客。小孩过生日,父母或长辈做点好吃的,也表示庆贺。
建国后寿庆习俗仍然存在,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后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提高,讲究庆贺生日的愈来愈多。经济稍好的人家则大摆酒宴,极尽豪奢。加之80年代后多是独生子女,又形成了为小儿做生的新风,往往大摆酒宴招待宾客。贺寿的亲朋好友或同事一般送现金,于小儿做生也有送生日蛋糕、衣物或玩具的。
二、丧葬
旧时崇尚土葬,办理丧事主要有送终、烧倒头纸、撤帐子、出煞、净身和穿老衣、点路灯和守灵、披麻带孝、报丧和发讣告、入殓、出丧、烧七、烧百期和周年等程序和习俗。
建国后提倡丧事新办,以上程序逐渐减化。后来机关及企事业单位时兴开追悼会(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不再开追悼会,而代之以遗体告别仪式),戴黑袖套、白花表示哀悼。加之党和政府提倡火葬,先在城市和近郊推广,20世纪80年代后无论城市和乡村,全部以火葬代替了土葬。
五、 社交礼节
一、称谓
旧时习俗称“先生”、“太太”、“小姐”等。建国后,20世纪50至60年代“同志”为最一般的称呼。70年代后时兴称“师傅”、“老师”。80年代末期又逐渐复兴“先生”、“太太”、“小姐”一类的称谓。只是到了90年代中后期,“小姐”的称谓由褒义而渐渐转为贬意。
二、招呼应酬
旧时熟识的人相见,若在吃饭时,往往以“请吃饭!”、“请了!”相互招呼;若在吃饭前后这一段时间内,则相互以“吃了不?”、“吃了!你吃了不?”招呼;若在其他时间,则根据具体情况以询问的口气打招呼,如“上街哇?”、“买菜哇?”之类的;也有的仅点头致意而已。20世纪80年代末期,兴起以相互问“你好?”招呼应酬,旧有的招呼用语渐次废弃。
三、见面礼节
旧时的人见面以拱手、鞠躬的形式相互致礼。民国时期,西方式的握手礼开始在知识界流行。建国后则渐渐以握手礼为致礼的主要形式。20世纪90年代后,除了握手致礼的主要形式外,也有少数人喜欢以抱拳或拱手致礼。
四、请客
旧时婚嫁、丧葬、寿诞、迁居、做生意开张、建房上梁、过年请春酌等,都要向亲友发送请帖,设家宴款待。婚嫁请客为三天,第一天“知客”,第二天“正酒”,第三天“谢客”。建国后旧俗在农村尚存,城市和厂矿、企事业单位就有了很大变化,如婚嫁请客便不再是三天了。客人接请帖后,须备礼金或礼品按时前往。
五、馈赠
旧时凡遇逢年过节或亲友家有红白喜事,皆要馈赠礼品相互过从,以增强联络和情感。礼品多少不拘,视财力和关系亲疏而定。婚礼、嫁礼、葬礼、建新房礼、迁居礼、生日礼、寿礼、拜年礼、端阳礼、中秋礼、月礼、慰问伤病礼等各有大致不同的内容。建国后馈赠习俗虽仍然存在,但礼品内容无论城乡都有很大变化,总的来说没有较具体的格式,视自身财力与受礼人关系亲疏以及送礼的具体情况而定。自20世纪90年代后送现金渐渐成为时尚
六、 一、春节
旧时农业社会过年从正月初一一直延续到正月十五。初一旧时亦称“元旦”,因系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又称为“三朝”。天未明之前便摆上果品佳肴,点燃香烛,焚化纸帛,恭敬地祭祀祖先后,再根据当年历书标明的吉利方向,燃香鸣爆竹,打着灯笼,出门向喜神方向跪拜,称之为“迎喜神”。也有的到附近香火旺盛的寺庙行香拜菩萨,祈祷来年。回到家里后则关上门,等待天明,叫做“闭财门”。这天只拜父兄宗族,初二才开始到亲友家拜年,以肉、面、果、饼等相馈送。如果宗族邻里数十人为群沿门称贺,则称之为“大拜年”。此后直到正月十五,狮舞龙灯,箫鼓嗷嘈,爆竹声声,游人络绎……十五民间称为“过大年”,又叫“元宵节”或“上元节”,有舞龙、舞狮、猜灯谜、玩花灯等活动。这天家家户户都要吃汤圆,象征月圆人圆,事事如意。
建国后春节如旧,只是随着社会结构的变化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略有更革而已。比如节期,国家规定机关、学校、厂矿、企事业单位只放三天假,农村亦相应有所缩短,尤其是在评大寨工分的年月。亲友间拜年也少了旧的仪程,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但吃团年饭,给小孩压岁钱,燃放爆竹,舞龙舞狮,正月十五吃汤圆等旧俗,仍一如既往地遵循。同时兴起了单位团年、慰问军烈属、开展游乐活动、办灯会等新风。只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过年仅一家人团聚,弄点好吃的而已,一切新旧活动皆无形中停止。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祭祀祖先之风再度兴起。80年代中期以后,初一到寺庙拜菩萨的旧俗又逐渐恢复,不少人看过除夕的春节联欢晚会节目后,于新旧年子夜之交时到寺庙(如江油城区的一般到附近的罗汉寺或灵官庙)拜菩萨,争烧子时香,直到午后,一直人流如潮,络绎不绝。
二、清明节
民间有扫墓祭祖的习俗,但一般在清明节前几天进行。
建国后逐渐不太时兴,20世纪80年代中期后又逐渐恢复。
三、浴佛节
农历四月八日为释迦牟尼佛诞辰,民间有放生嫁毛虫的活动。建国后此俗消失,惟20世纪80年代落实党的宗教政策后,佛教僧侣和信众要在这天举行诵经法会和拜佛、祭祖、施舍僧侣的纪念活动。
四、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传说为爱国诗人屈原的忌日。这天家家门上挂陈艾、昌蒲、屋内放硫磺烟驱邪,儿童胸前挂内装樟脑、冰片等药物并做成鸡、猴、狗或苹果、辣椒等形状的香包。中午饮雄黄酒,吃包蛋及苋菜等,并开展龙舟竞赛等活动。此俗至今仍存,唯自20世纪70年代后,饮雄黄酒的人渐次减少。
五、晒衣节
农历六月六日,民间习于在这天晒衣被、书画等以防虫蛀或霉变。
六、七夕

农历七月七日,旧时民间妇女在这天于院坝内设瓜果祭品,燃烛焚香揖拜,祈求织女星赐于智巧,故名“乞巧”。建国后此俗消失。
三合镇喻观村有在这天举行“七七鹊桥会”(物质交易会)的旧习,不知起源于何时。建国后“文化大革命”期间改为“秋季物质交易会”,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后又恢复为“七七鹊桥会”。
七、中元节
俗称“七月半”,指农历七月十一至十五日期间。本为佛教的盂兰盆会,但江油民间却习于祭祀祖先,设供品、燃香烛并焚化纸钱。祭祖一般在十一至十四日,根据各家族习俗而各有不同。十五日则焚纸钱、撒水饭以施舍孤魂野鬼。此俗建国后逐渐消逝,20世纪80年代后又渐次兴起。
八、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日,时值秋收之后,于此日晚上备月饼、梨、枣、核桃、花生及糖果等祭月赏月,合家团聚,喜庆丰收。建国后不再祭月神,但吃月饼赏月的习俗仍存。
九、重阳节
农历九月初九日,旧时有登高的习俗,民间亦在这天蒸重阳糕,酿重阳酒。建国后此俗消失,唯20世纪80年代后政府或单位于此日慰问退休老干部,召开座谈会,赠送纪念品并聚餐,逐渐形成一个尊老敬老的节日。
十、腊八节
农历腊月八日,这天早上家家户户以籼米、糯米、肉、豆子、豆腐干、面条以及红白萝卜、白菜等各类蔬菜煮“腊八粥”吃,据说此俗随佛教自印度传来。释迦牟尼苦行六年后于腊月八日夜睹明星而悟道成佛,后人不忘他成道前所受的苦难,便在这天吃粥纪念他。
十一、祭灶日
腊月二十四日,这天家家户户打扫卫生,晚上张灯烛,设果饼祭祀灶神。建国后祭灶神之俗消失,唯打扫清洁卫生之习俗仍存。
七、 十二、除夕
腊月最末一天。这天张贴对联、门神、年画,祭祀祖先后合家欢聚吃团年饭,然后长辈给晚辈取压岁钱,再“围炉”守岁。夜里灯烛辉煌,爆竹声不绝于耳。
建国后旧俗仍存,自1984年中央电视台播出春节联欢晚会节目后,除夕之夜,合家团聚收看春节联欢晚会节目成为新的习俗。子时之交,家家户户燃放炮竹。90年代中期后曾一度禁止燃放炮竹,世纪之交后又渐次恢复。

3、四川雅安的名人、景点、小吃、特产是哪些?还有什么风俗习惯?

四川美食网,选择雅安分类频道!但只是介绍吃的

4、云南有什么特产: 香烟 : 酒: 吃的

诺邓火腿。

5、蜀相特色是什么

这首诗是杜甫在漂泊西南时,为追怀诸葛亮所作。这首诗在艺术上颇具特色:一是抓住祠堂典型环境的特征,来渲染寂静、肃穆的气氛,把诗人对诸葛亮的怀念表现得十分真切。二是对诸葛亮的政治活动作概括的描述,勾画出了一个有为的政治家的形象。结尾两句,更从诸葛亮功业未遂留给后人无限怀念,表达了对诸葛亮的赞美和惋惜之情。这两句苍凉悲壮,是千古传诵的名句。

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力扶王室,志清宇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伟大形象,成为后世忠君爱国的士大夫们崇拜学习的榜样。每逢国家动荡之秋或偏安之时,总有一些诗人们将诸葛亮形诸笔墨,通过热切地呼唤英灵来寄寓自己希望当代英豪站出来平定天下的理想。杜甫此诗作于上元元年(760)初到成都之时。这时持续了五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尚未平定,国家命运仍在风雨飘摇之中,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杜甫到成都郊外的武侯祠去凭吊,写作此诗,自然不单是发思古之幽情,而是含有忧时忧国的深心的。读着这首诗,我们脑际浮现的,决不只是往古英雄诸葛亮的形象。还有抒情主人公伤时感事、叹息哭泣的荧荧泪光。这是一首感情极为浓烈的政治抒情诗,它的悼惜英雄、感伤时事的悲痛情绪渗透在每一句每一字之间,但表现手法却颇有奇特之处。它既不直言抒情,也不婉转托意,而是采取前半描写景物,后半纯乎用事与议论的办法,以写景时的心理活动线索开启出对于凭吊对象的精当评论,从中自然透发出诗人满腔的激情。诗的前四句,描写祠堂之景,在描写中隐然流露出同样是忠君爱国者的杜甫对于诸葛亮的迫切仰慕之情。首联二句,自为问答,记祠堂之所在,但目的不是为了交代地理位置,而是为了寄寓感情,故用“何处寻”以显访庙吊古心思的急切。次联二句,写祠庙荒凉之景,“自”、“空”两个虚字是此联之眼,其作用有二:一是感叹碧草娇莺无人赏玩,显出英雄长逝,遗迹荒落;二是惋惜连与英灵作伴的草木禽鸟不解人事代谢,不会凭吊那位伟大的古人。“白春色”“空好音”的叹息,流露出对诸葛亮的深沉悲痛。以此景中含情的描写,过渡到后半篇作者自己站出来对诸葛亮进行评论与哀悼,便显得前后紧密呼应,感情十分真挚强烈。宋代以后,有不少诗话家不主张诗中发议论。认为诗以不犯本位为高,议论便落言筌,不是诗的本色。明清有些论者,甚且以为老杜的包括《蜀相》在内的许多名篇是“纯乎议论”之作。我认为,诗既然要表达作者喜怒哀乐之情,就免不了有时要议论,问题不在于能不能议论,而在于议论得好不好,有没有分寸,是否有助于深化作者的感情和篇中的意境。此诗后半的四句议论,就是可为后世诗人效法的成功范例。首先,这段议论从生动的写景中自然地引发出来,丝毫也不生硬枯燥,而是饱含情韵。既切合吟咏对象的形象内涵,又带着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强烈感情,它精辟而凝炼,将全篇的主题思想升华了。其次,议论中用的就是诸葛亮本人的故事,它们具有极高的概括性,本身便含有形象思维,能够唤起读者对于渚葛亮一生的联想。“三顾”句令人想起三顾茅庐和隆中决策,“两朝”句与“出师”句更令人怀念诸葛亮辅佐先主刘备、后主刘禅两朝,取两川、建蜀汉, 白帝托孤、六出祁山和病死五丈原等等感人事迹。这与一般抽象议论绝然不同,是既能寄托作者感情、又能启发读者激情的诗化的议论。从全诗抒情层次来讲。“天下计”推崇其匡时雄略,“老臣心”赞扬其报国忠忱。老杜本人的忧国之心也隐隐然寄托其中。有这两句的沉挚悲壮,末联再作痛心酸鼻的哀哭之语,才显得全篇精神振起,有震撼人心的巨大力量。末联二句,道出千古失意英雄的同感。唐代永贞革新的首领王叔文、宋代民族英雄宗泽等人在事业失败时都愤然诵此二语,可见这首诗思想内容与艺术技巧所铸成的悲剧美是如何历久不衰了。

6、四川的人文,历史,特色有什么???

四川位于我国大陆地势三大阶梯中的第一级和第二级,即处于第一级青藏高原和第二级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过渡带,高差悬殊,西高东底的特点特别明显。川西贡嘎山海拨7556米,为省内第一高峰;川东巫山附近的长江河谷,海拨仅80米左右,两者相差7000余米。东西差异大,是四川地貌的总特征。大致经龙门山、大相岭、大凉山为界,以西为高原山,海拨都在3000米以上;经东为四川盆地,由海拨750米以下的盆地底部和2000米左右的盆周山地组成。

http://sichuan.scol.com.cn/scgk/scdl/

简 称: 川或蜀
面 积: 约48万平方千米
人 口: 8323万
省 会: 成都
民 族: 有汉、藏、回、羌等民族
地 形: 本省东部为海拔约5OO米的四川盆地,这里有富饶的成都平原。四川西部为高原山地,属青藏高原东缘,海拔3000-4000米。邛崃山、岷山一带设有卧龙等自然保护区多处。气候:复杂多样,盆地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冬暖夏长。西南山区干湿度分明。川西北高原长冬无夏,较为干寒。年降水量约一千毫米
工 业: 四川省是我国内地综合性工业基地。成都电器、量具刃具,攀枝花钢铁、川中油气田、自贡盐化工、内江制糖、泸州宜宾等地的酿酒工业等都很有名
农 业: 四川农业发达,号称"天府之国"。是我国水稻、小麦、油菜籽、甘蔗、黄红麻、桑蚕、茶叶、水果的重要产区。川西高原、山地分别为本省重要牧区和林区
地理位置: 地处我国西南地区、长江上游。春秋战国时为蜀国地。秦代置蜀郡。汉属益州。唐属剑南道。宋置川陕四路。元置四川行省。明清起为四川省
管辖范围: 设重庆直辖市后四川省辖12地级市、4地区、3自治州,18县级市、124县、3自治县。其中有50余个市县对外开放

7、江南特产

蚕丝是一种生态学非污染的天然纤维。具有其它纤维及加工品无可替代的独特性能和无可比拟的旺盛生命力。经过染织而成的各种色彩绚丽的丝绸面料,更易缝制加工成各种高级成衣和室内装饰品、旅游纪念品及众多工艺美术品,难怪国外消费者将丝绸誉为“美的源泉”。那么,以真丝绸为衣料做成的丝绸服装,对人体有哪些保健作用呢?下面从四个方面逐一加以详叙。

第一,舒适感。真丝绸是由蛋白纤维组成的,与人体有极好的生物相容性,加之表面光滑,其对人体的摩擦刺激系数在各类纤维中是最低的,仅为7.4%。因此,当我们的娇嫩肌肤与滑爽细腻的丝绸邂逅时,它以其特有的柔顺质感,依着人体的曲线,体贴而又安全地呵护着我们的每一寸肌肤。

第二,吸、放湿性好。蚕丝蛋白纤维富集了许多胺基(-CHNH)、氨基(-NH2)等亲水性基团,又由于其多孔性,易于水分子扩散,所以它能在空气中吸收水分或散发水分,并保持一定的水分。在正常气温下,它可以帮助皮肤保有一定的水分,不使皮肤过于干燥;在夏季穿着,又可将人体排出的汗水及热量迅速散发,使人感到凉爽无比。正是由于这种性能,使真丝织品更适合于与人体皮肤直接接触,因此,人们都把丝绸服装作为必备的夏装之一。

丝绸不仅具有较好的散热性能,还有很好的保暖性。它的保温性得意于它的多孔隙纤维结构。在一根蚕丝纤维里有许多极细小的纤维,而这些细小的纤维又是由更为细小的纤维组成。因此,看似实心的蚕丝实际上有38%以上是空心的,在这些空隙中存在着大量的空气,这些空气阻止了热量的散发,使丝绸具有很好的保暖性。

第三,吸音、吸尘、耐热性。真丝织物有较高的空隙率,因而具有很好的吸音性与吸气性,所以除制作服装外,还可用于室内装饰,如真丝地毯、挂毯、窗帘、墙布等。用真丝装饰品布置房间,不仅可以使屋子纤尘不染,而且能保持室内安静。由于蚕丝具有吸湿、放湿性能以及保湿性、吸气性和多孔性,还可调节室内温湿度,并能将有害气体、灰尘、微生物吸掉。另外,真丝纤维的热变性小,比较耐热。它在加热到100℃时,只有5~8%左右脆化,而大多数合成纤维的热变度要比真丝大4~5倍。蚕丝的燃烧温度在300~400℃,属难燃纤维,而合成纤维的燃烧温度在200~2600C,即易燃、易熔。因此,采用蚕丝纤维作为室内装饰的原料,不但可以起到吸音、吸尘、保温作用,还有起到阻燃功能。

第四,抗紫外线。丝蛋白中的色氨酸、酪氨酸能吸收紫外线,因此丝绸具有较好的抗紫外线功能。而紫外线对人体皮肤是十分有害的。当然,丝绸在吸收紫外线后,自身会发生化学变化,从而使丝织品在日光的照射下,容易泛黄。

8、四川特产有什么?

四川特产:

是指只有四川地区才有的东西,包括四川特产风味名特产有成都蜀绣,蜀锦(帛),漆器,瓷胎竹编,南充竹帘画,自贡,宜宾竹制工艺品,荣昌,会理陶瓷,自贡剪纸,名茶川红茶,峨芯茶,蒙山顶茶,名果合川红橘,江津广柑,及川芎,川贝,川莲等中药材。

拓展:

1、四川简介:

四川省简称川或蜀。位于我国西南地区、长江上游.汉末三国时为蜀国地。秦代置蜀郡。汉属益州。四川以益利梓夔四路得名。唐大部属剑南道和山南东、山南西道;宋设川峡路(注:非川陕路),后分设西川路和峡西路,再分西川路为益州路和利州路,分峡西路为梓州路和夔州路,合称四川,其间设四川制置使,为四川得名的开始,后改益州路为成都府路,改梓州路为潼川府路,分利州路为利州东、西路。元置四川省和四川行省和西蜀四川道;明置四川省,后改四川布政使司;清改四川省;建国初分为川东、川南、川西、川北四行署,后合并恢复四川省,省名至今未变。截至2007年底,四川省辖18个地级市、3个自治州;43个市辖区、14个县级市、120个县、4个自治县;4544个乡镇、239个街道办事处。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中,社区居民委员会4822个,村民委员会50182个。

四川,在商周时期四川地区建立了两个国家一个是川西地区以古蜀族为中心建立的蜀国,一个是川东地区(今川东地区和重庆地区)以古巴族为中心建立的巴国,所以四川古称"巴蜀",是中国西南部的一个大省,2008年末常住人口8138万人。周边同重庆市、贵州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区、青海省、陕西省接壤,四川地大物博,历史悠久,自古以来就享有“天府之国”的美誉。新中国成立以后,四川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经过50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20多年的改革开放,四川的经济建设突飞猛进,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四川是全国的农产品供应大省,是国家最大的粮、油、猪生产基地之一。四川农业发达,号称“天府之国”,是我国小麦、水稻、油菜籽、黄红麻、甘蔗、桑蚕、水果的重要产区。川西高原、山地分别为本处重要牧区和林区。盛产林特产竹子、白蜡及中药材川贝、麋香、虫草等,银耳、生漆、毛竹等产品享誉全国。

四川也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本省是我国内地综合性工业基地。成都电器、量具刃上,攀枝花钢铁、川中油气田、自贡盐化工、内江制糖、泸州和宜宾等地的酿酒工业等都很有名。其中冶金、采矿、化工、机械、宇航、电子工业等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攀枝花钢铁公司、成都飞机工业(集团)公司、长虹集团、希望集团、中国第二重型装备厂、东方电机、东方汽轮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闻名国内外。

四川的交通通讯发展迅猛。水陆空交通日趋完善发达,微波、光纤、卫星、程控电话、无线寻呼、图文传真、INI联网等现代通信遍布全省各市、地、州、县及部分乡村,初步形成了现代交通、通信网络。

与益州特产相关的内容

其他城市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