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气候与特产 > 花岗岩是澳大利亚特产吗

花岗岩是澳大利亚特产吗

发布时间:2021-05-04 04:31:26

1、澳大利亚地质特征

澳大利亚大陆曾是冈瓦纳古大陆的一部分,有着世界上最漫长和最复杂的地质演化史。由太古宙克拉通地盾、元古宙褶皱带和沉积盆地及显生宙沉积盆地等构造单元组成。

1.太古宙克拉通地盾区

形成于距今28亿年左右的太古宙克拉通地盾是澳大利亚最古老的地质体,澳大利亚西部地区的伊尔冈、皮尔巴拉和高勒地盾是3个著名的太古宙克拉通地盾。3个地盾分别分布在西澳州西南部地区、西北部地区和南澳州中西部。各克拉通地盾被太古宙—元古宙褶皱带所包围和环绕。

伊尔冈克拉通地盾是澳大利亚最大、最重要的太古宙克拉通地块,主要由一个花岗岩片麻岩地体和3条花岗绿岩带地体组成。伊尔冈克拉通地盾也是澳大利亚最重要的成矿区,发育有大量金、镍、钽、铁、铜、锌和铂等矿床。皮尔巴拉克拉通地盾包含一个中太古代的花岗绿岩地体和上覆的火山沉积岩系列,在火山沉积岩系列中有巨型的铁矿发育。塔巴塔巴剪切带是东皮尔巴拉克拉通与西皮尔巴拉克拉通的主要分界线。高勒克拉通地盾含有金、金刚石、铜、镍、铁、铅锌和铀等矿床。

2.元古宙褶皱带和沉积盆地

元古宙褶皱带和沉积盆地主要分布在太古宙克拉通地盾周围,由片麻岩和火成岩组成的穆斯戈拉夫地块、由角闪岩相变质岩和花岗岩组成的阿润塔地块以及伊尔冈和阿润塔地块间的加斯科伊纳杂岩、戈兰加里盆地和班杰冒盆地等组成。发生在18亿年左右的卡普里科恩造山运动将伊尔冈和皮尔巴拉两个太古宙克拉通地块拼贴在一起,其他克拉通地块之间同样为元古宙造山带。元古宙—古生代奥非色盆地和阿马度斯盆地覆盖于伊尔冈和高勒两克拉通地块之上。

在澳大利亚东部,古元古代的主要地质特征为发生在南澳和新南威尔士州威利亚马超群以及奥拉里地块与布罗肯山地块上的多期次变形;而澳大利亚北部古元古代的代表性特征则是蒙特艾萨地块和复杂的褶皱冲断层带。在上述古元古代的沉积盆地中,相关的沉积主要是广泛的地台盖层沉积,包括白云岩盖层沉积和深水相含磷灰岩沉积。

3.显生宙沉积盆地

澳大利亚显生宙沉积盆地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地点均有发育。寒武纪西澳被动陆缘盆地形成,并发育盖层沉积,在西澳安特里姆有面积超过1.2×104km2的高原玄武岩,此时澳大利亚中部则发生了彼特曼造山运动,南澳州发育被动陆缘盆地;奥陶纪在拉克兰褶皱带发生了阿尔卑斯型造山运动,在新南威尔士州西部形成规模巨大的蛇绿岩带,同时在维多利亚和新南威尔士州东部形成深水磨拉石和复理石增生体,在澳大利亚东部发育火山岛弧,而新南威尔士和维多利亚州花岗岩侵入;泥盆纪发生的塔伯拉伯安造山运动导致塔斯马尼亚、维多利亚和新南威尔士州南部地区发生大面积褶皱,而新南威尔士州北部和昆士兰州地区则发生了挤压变形与褶皱,在新南威尔士州中部以及昆士兰州等地发生中酸性火山喷发;石炭纪澳大利亚大陆一半以上面积为冰川所覆盖;二叠纪—三叠纪澳大利亚与印度和非洲之间的裂谷开始形成,并发展成裂谷盆地,其他较重要的盆地还有伯温盆地、格勒达盆地、悉尼盆地、伊普斯威持盆地及克来瑞斯-毛里顿盆地等,并在天鹅海岸平原一带形成油气藏;侏罗纪在维多利亚州形成了吉普斯兰德和巴斯和奥特威等盆地,在南澳州和西澳州则形成了海上陆架盆地,赋存有石油和天然气,在西澳州珀斯盆地则发生了海侵序列沉积,在中澳地区发育海相地台盖层沉积;白垩纪在苏拉特等盆地发生沉积作用的同时,在大自流盆地基底高地边缘则有小规模的火山岩喷发,在亨特-伯温造山带被动大陆边缘型盆地形成,在近昆士兰州海域也有火山活动发生。

2、花岗岩成因

关于花岗岩成因的争论已有很久的历史,主要有岩浆派和交代派(花岗岩化派或变质论派)两大派的分歧。

1.岩浆成因论

认为花岗岩是由花岗岩浆冷凝结晶而成的,或由玄武岩浆分异的派生岩浆直接冷凝结晶而成,后者被越来越多的事实所否定。岩浆成因论依据如下:

1)相当于花岗岩成分的火山岩-流纹岩正在一些地方溢出。花岗岩侵入体与酸性岩密切共生;

2)花岗岩具有侵入体的产状,与围岩接触处有明显的界线,在内接触带有细粒冷凝边,围岩具热变质现象;

3)岩体内部从中央到边缘,可明显分出中央相、过渡相和边缘相,且具有流动构造,说明是由岩浆冷凝而成;

4)岩石中的矿物,具有从液态岩浆中结晶出来的顺序和结构特征,它们与人工熔融实验所得结果大致相符。

根据G.Faure(1972)所作500多个花岗岩样品87Sr/86Sr初始值和年龄值的投影(图6-4)可以看出,其中只有20%投影点落在陆壳增长线(87Sr/86Sr比值随时间而增长曲线)以上或其附近,代表了硅铝层物质熔融成的陆壳型花岗岩;有50%的投影点落在玄武岩源区,说明很少或没有受硅铝物质的混染,它可能是地壳下部玄武岩质层或上地幔部分熔融的产物,属幔源型花岗岩;还有30%的投影点落在两者之间,成因复杂,熔体可能来自地壳下部或上地幔,但受壳硅铝层的混染。

图6-4 花岗岩的87Sr/86Sr初始值和年龄关系

图中的“陆壳”是指陆壳增长线,阴影表示大洋玄武岩区近似的87Sr/86Sr比值,方框表示北美若干主要花岗岩岩基87Sr/86Sr初始比值和近似年龄(据G.Faure,1972)

2.交代成因论(花岗岩化)

该观点认为花岗岩类岩石是在一定条件下,来自地壳深处的富碱富硅稀薄溶液和变质热液以不同方式渗透交代原岩而形成。这种改造是在固体状态下进行的,无需经过岩浆状态,往往无空间位移,系原地形成,多分布于地槽褶皱回返的隆起区。

交代成因论的主要依据是:

1)能够解释巨大的花岗岩为什么能够占据庞大的空间问题,即现在被花岗岩占领的巨大的空间,原来是其他物质所充填,当花岗岩形成后,那么多的物质到何处去了?交代论认为早期形成的岩石经花岗岩化形成了花岗岩;

2)某些花岗岩体与周围的片麻岩呈渐变关系,岩体内部构造与周围的构造具有连续性;

3)岩体中的围岩交代残余体,与围岩方向一致,显然没有经过移动;

4)岩石的交代结构比较发育。

事实上,花岗岩体的形成同其他地质体一样,是长期、复杂地质作用的结果,地壳的不同部位所处的地质条件不同,经历的构造变动也不同,造成花岗岩成因的多样性。

3.花岗岩的成因分类

近年来,由于对花岗岩类岩石研究的不断深入,并运用了矿物共生分析、矿物地球化学和实验岩石学的大量资料,并结合板块构造理论,在国内外提出了不少有关花岗岩类岩石的成因分类,主要有以下几种。

(1)S型和I型花岗岩

怀特和查佩尔在研究了澳大利亚东南部拉克朗褶皱带的花岗岩类岩石后,于1974年提出了两种成因类型:一种是以壳层沉积物质为原岩(S型);另一种是原岩的物质未经地表风化作用的火成岩(I型)。S型花岗岩一般为铝过饱和,富含石英及黑云母,含有钛铁矿,Fe3+/Fe2+比值低,δ18O值大于10‰,87Sr/86Sr初始值为0.709~0.718。I型花岗岩常含角闪石及磁铁矿,Fe3+/Fe2+比值高,δ18O值小于10‰,87Sr/86Sr初始比值小于0.709。

(2)M型、I型、S型和A型花岗岩

皮切尔等根据花岗岩形成的构造环境,把花岗岩分成四种成因类型。

1)M型花岗岩:岩浆来自上地幔,为规模不大的大洋岛屿斜长花岗岩。

2)I型花岗岩:在活动大陆板块边缘和岛弧产出的、规模较大的辉长岩-石英闪长岩-英云闪长岩组合,以及在造山期后的隆起背景下生成的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

3)S型花岗岩:是地盾内部和大陆板块碰撞褶皱带内的铝过饱和花岗岩。

4)A型花岗岩:已稳定的褶皱带和地盾内隆起区的拉张性深断裂带及裂合带的碱性花岗岩。

(3)幔源型、同熔型和陆壳改造型花岗岩

我国一些学者通过对中国东南部花岗岩类进行系统分析、研究后提出,它们在岩石学、岩石化学、锶和氧同位素、形成时代、地质分布等方面具有明显差异,分成以下几种。

1)幔源型花岗岩类:沿元古宙江南地背斜西南侧(如东安期的桂北本洞英云闪长岩)和东南侧(如晋宁期的浙江绍兴西裘石英闪长岩)分布。与元古宙太平洋岩石圈板块俯冲带有关,该类花岗岩与超镁铁质侵入岩及基性火山岩有成因联系。有两种类型,一类是形成于超壳深断裂的碱性花岗岩,其岩石化学成分Na2O>K2O,此类花岗岩常与稀土、铌矿床有关;另一类是英云闪长岩-斜长花岗岩-辉长岩组合,往往与蛇绿岩套或海相基性岩浆岩共生,岩石化学具有高Ca、Mg、Co、Ti、V的特征。它的87Sr/86Sr初始比值小于0.705。δ18O值=6.7‰~8.1‰。

2)同熔型花岗岩类:由上地幔衍生物或地壳下部岩石部分熔融形成的岩浆,在上升过程中同化混染了硅铝物质或与由硅铝层熔融的岩浆混合而形成的岩石,往往与对应的火山岩共生。与西太平洋中生代板块活动有成因联系。它相对富Ca,其Al2O3/(Na2O+K2O+CaO)一般小于1,87Sr/86Sr介于0.705~0.710。δ18O值一般小于10‰。常与Mo、Cu、Fe、Pb、Zn、W、Sn等矿床有成因联系,如江西德兴大型铜矿的形成与之有关。

3)陆壳改造型花岗岩:由地槽沉积物或变质岩经花岗岩化或熔融等形式反复改造而成。以花岗岩为主,很少有对应的火山岩伴生;该类花岗分布最广,在我国华南广大地区、东北长白山、西北阿尔泰、秦岭地区都有分布。岩体常含各种形态的暗色残留体,并常含有董青石、红柱石、硅线石等富铝矿物,在化学成分上,Al2O3/(Na2O+K2O+CaO)一般大于1,富钾,87Sr/86Sr一般大于0.710,δ18O值>10‰。该类花岗岩与W、Sn、Be、Nb、Ta、U、Th等矿有成因联系,如我国的W、Sn就产在该类花岗岩分布区。

3、花岗岩类的分布与产出特点

花岗岩类岩石是大陆地壳中分布最广泛的岩石之一,是构成大陆地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陆地壳形成发展的历史中,花岗岩类占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长期以来,花岗岩类是地质科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之一。

图3-1 花岗岩类过渡种属关系示意图

(据高秉璋等,1991)

1.花岗岩的分布

从全球和区域构造带(造山带)的角度看,花岗岩类具有明显的区域成带状分布的特点,在时间上则显示出花岗岩浆多旋回活动的特点。由于同一个岩带内在不同地质时期有不同的构造环境,所以,常常形成不同成因类型花岗岩的转化、叠置和迁移,显示出多成因的特点,因此,花岗岩类在时、空分布上的“区域成带性”、“多旋回性”和“多成因性”是花岗岩类分布的基本特征。花岗岩类的形成、演化与大地构造环境和地壳演化有密切关系。

我国花岗岩类分布广泛,出露面积约85050km2,占侵入岩出露总面积86.5%,占全国陆地面积的9%左右。从太古宙到新近纪均有。

2.花岗岩类的产出特征

但从一个区域地质填图项目或从一个单独填图图幅范围来分析,花岗岩类的产出特点主要是指其在野外露头尺度的主要出露样式和位态。总的来说,由于大多数花岗岩类是通过主动强力就位争夺和占据空间而就位的地质体,其产出特点与前章沉积岩的产出和位态明显不同,主要有以下重要特点:

1)边界形态多为不规则的圆状、椭圆状、卵状、条带状、脉状和枝状等;

2)以大岩基和复式岩体群体产出或单独岩体产出,较之其他岩类,在填图区内的产出和延伸分布最不稳定;

3)大岩基和复式岩体群体产出的花岗岩类,一般岩性复杂,多时代岩体杂居,互相包裹和穿插关系复杂,且成因类型也相对复杂;

4)花岗岩类与其围岩是在两种或多种成岩环境分别形成的岩类,因此,在露头尺度具有明显有别于围岩的岩性特征和界线标志,因而有极好的可分性(可识别性);

5)较之沉积岩和火山岩类,花岗岩类的时代更难确定,通过岩体与围岩的侵入关系、含已知时代地层的捕虏体,有时还可借助不整合关系等大致判断岩体的相对地质时代,但这些间接方法确定的时代总是相对的。确切获得花岗岩类时代的最可靠方法仍是借助同位素测年工作;

6)在一个大的构造岩浆带或造山带,不同时期的花岗岩类会有多旋回性,但对一个区域地质填图的图幅内,尤其对一个独立产出且体积相对较小的岩体而言,一般受岩浆分异作用控制,岩性相对简单;

7)成岩过程中会有多种地质作用的参与或干扰,如岩浆与围岩间的同化混染作用,来自不同岩浆房的岩浆间的岩浆混合作用等,因而有多成因性(多成岩作用);

8)花岗岩类岩浆成因和演化理论研究历史悠久,分类体系多,不同理论指导下的分类方案呈现多样性,因此在区域地质填图工作中,选择能够正确指导建立花岗岩地质填图单位的分类理论就显得尤为重要。

3.花岗岩类的图幅图面结构特点

花岗岩类的特征,尤其是多源区、多期次、多成因、多旋回性,以及成岩过程中常常发生的岩浆混合作用和混染作用等复杂成岩作用,决定了其填图单位划分的多样性和接触关系的多样性。花岗岩类的产出特点,决定了其地质图面固有的特点,以广西六万大山地区1∶5万地质图(高秉章等,1991)为例,一幅以花岗岩类为主的地质图,总体图面结构和内容有以下特点:

1)地质体形态不规则,不一定总是平行于区域构造线展布。“红(色)”“花朵状”是图面总体结构特色。

2)地质体中常见被包裹与反包裹关系。切、穿、插、交织等关系多样。

3)地质体内部相对均一,总体显示为块状地质体,但各侵入体间界线类型多样,有侵入、突变、渐变多种。

4)产状变化大,有直立、外倾、内倾,且变化幅度大。尤其与围岩关系复杂,岩体对围岩在热、力、成分3个方面发生复杂作用,交代、蚀变、重结晶、围岩边部变形多见。

5)脉体发育,且多为与岩浆作用有关,脉体呈现岩类多、期次多、定向等特色。

6)花岗岩类中有较多包体、捕虏体。

4、澳大利亚有哪些重要的矿藏资源

【自然资源】
澳大利亚的矿产资源、石油和天然气都很丰富,矿产资源至少有70余种。其中,铅、镍、银、钽、铀、锌的已探明经济储量居世界首位。澳是世界上最大的铝土、氧化铝、钻石、铅、钽生产国,黄金、铁矿石、煤、锂、锰矿石、镍、银、铀、锌等的产量也居世界前列。同时,澳还是世界上最大的烟煤、铝土、铅、钻石、锌及精矿出口国,第二大氧化铝、铁矿石、铀矿出口国,第三大铝和黄金出口国。已探明的有经济开采价值的矿产蕴藏量:铝矾土约31亿吨,铁矿砂153亿吨,烟煤5110亿吨,褐煤4110亿吨,铅1720万吨,镍900万吨,银40600吨,钽18000吨,锌3400万吨,铀61万吨,黄金4404吨。澳原油储量2400亿公升,天然气储量13600亿立方米,液化石油气储量1740亿公升。森林覆盖面积占国土的20%,天然森林面积约1.55亿公顷(三分之二为桉树),用材林面积122万公顷。澳渔业资源丰富,捕鱼区面积比国土面积还多16%,是世界上第三大捕鱼区,有3000多种海水和淡水鱼以及3000多种甲壳及软体类水产品,其中已进行商业性捕捞的约600种。澳最主要的水产品有对虾、龙虾、鲍鱼、金枪鱼、扇贝、蚝、牡蛎等。

5、澳大利亚金矿

澳大利亚金矿勘查自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取得了突出成果。20年里发现8000吨金,90年代新发现了一些重要金矿床。最近几年金矿勘查仍在积极进行,项目多,也有不少发现。工作最多的是在西澳太古宙耶尔冈地块,卡尔古利、沃拉顿、里奥诺腊、杨达尔、散德斯通、南克罗斯、维卢纳附近仍不断有绿岩带金矿发现。卡尔古利金矿田自1897年发现以来已采出5000万盎司以上的黄金,早期生产在1903年达到高峰。50年代在高品位井采矿资源枯竭后生产几乎停息。随着金价上涨,80年代矿区复活,这时主要是合理化的大规模露采和先进的选矿技术的生产应用。在卡尔古利沿着“金英里”以前井采的一些矿床建成了“超大金坑”露采矿山。1989年开始开采,采坑最终长要达3.8公里,宽1.35公里,深逾500米。2004年该矿山产金27.6吨,还有剩余储量约1040万盎司(金品位2.2克/吨),至少可采13年。此外还有大量金资源。卡尔古利区金已采至深达1220米处,采的是“金英里”粗玄岩中的高品位矿体和旁侧的浸染状矿化。卡尔古利东南卡姆巴尔达附近St Ives矿山通过最近两三年勘查,导致发现200万盎司金。2004年还进行了可行性研究,拟开发大的低品位资源。卡尔古利附近Kunanalling矿地的Picante探区钻探发现了新的金矿带,4孔结果见矿2~24米,含金4.1~13.6克/吨。在散德斯通绿岩带东南角默奇逊矿田新发现了Lord Henry和Lord Nelson矿床,已有金资源约32万盎司。在一些老采坑底下、深部、旁侧也在钻探。如在里奥诺腊附近的Gwalia Deep项目,目前已有推测资源720万吨,含金7.4克/吨。其北约35公里的Tarmoola现露采坑西侧,要进行4万米钻探更好圈定花岗岩中金矿化(目前资源为5590万吨,含金1.2克/吨)。维卢纳金矿项目2004年初还幸运地偶然发现了Calais富矿体。维卢纳矿山已开采100多年,采出440万盎司金。矿山有些大而分散的矿体,包括2个3.5公里长的大矿体,各有100万盎司金。多年来有一种假设,认为东部断层带不可能有金矿体,所以一直未真正钻探。2003年才收购此矿山的公司,在钻探时偶然发现该带一富矿体(18米,含26.9克/吨金),现已打到一2公里长矿体,资源可达50万盎司。公司计划该项目金资源要从现有100万盎司增至400万盎司。南克罗斯绿岩带的Nevoria金矿属矽卡岩型,实际包含20多个金矿山(金资源分别有2~41吨),1887~2001年累计产金超过260吨。矿床特征是有高温脉石(富辉石、角闪石和磁黄铁矿),与该克拉通其他地方的含黄铁矿碳酸盐-黑云母、绢云母矿体明显不同,为变质后与花岗岩-伟晶岩侵入体有空间关系的矽卡岩金矿。西澳大利亚黑德兰港东南400多公里的特尔弗(Telfer)大金矿床项目建设在进行。金(铜)矿化产在元古宙变质粉砂岩、砂岩及白云质大理岩中,呈层状、网状和脉状(含石英硫化物脉),铜矿物主要为辉铜矿和黄铜矿。主穹窿构造中的矿化已查明至1.3公里深,西穹窿深至600米。至2003年6月底露采区有确定资源1.7亿吨,含金1.3克/吨、铜0.17%;包括井采资源和卫星矿床在内的推定资源有2.5亿吨,含金1.9克/吨、铜0.2%;还有推测资源1.1亿吨,含金1.2克/吨、铜0.15%。总共有2660万盎司(827吨)金、96万吨铜,矿山寿命20年。该矿床原已知存在,主要矿量是在1998年发现的(近1800万盎司金)。

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墨尔本西北历史悠久的本迪戈矿区,奥陶-泥盆纪浊积岩型金矿开采几十年后于20世纪50年代关闭。80年代起重新评价。据2004年报道,新本迪戈项目已有资源3360万吨,可年采160万吨矿石,准备2005年底投产,入选品位12克/吨,可采收金1270万盎司以上。墨尔本西面的东巴拉腊特项目现也有310万吨推测资源,含金11克/吨。该州中部Perseverance租地的Fosterville金矿山现有储量700万吨,含金4.5克/吨;资源2070万吨,含金3.7克/吨。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奥兰治附近的卡迪亚Cadia地区,在1851年前已有铜、铁、金矿开采,包括大、小卡迪亚矽卡岩铁铜金矿床,以及在斑岩体周边的高品位脉中采少量金,断续进入到20世纪。该区的斑岩金铜矿远景是90年代初以来才充分认识的。二战以后一些公司就在此区勘查,但收效不大。90年代初Newcrest公司的勘查最初也集中在大卡迪亚矿床,在发现于一微弱钾长石化二长岩侵入体中的石英脉伴生的金铜矿化后,很快转至卡迪亚山。于1991~1992年发现了大型的卡迪亚山斑岩型金铜矿化。矿化产在石英二长斑岩中,主要为席状脉,有矿石3.52亿吨,金平均0.63克/吨,含铜0.16%。1992~1993年发现了卡迪亚坑斑岩型矿床。1994年在卡迪亚山矿山旁断层东侧较深处发现了卡迪亚东大型矿床。沿北西向矿化带继续勘查导致在1996年又发现了大型的卡迪亚远东矿床和里奇韦矿床(我们在过去曾对里奇韦矿床的发现做过专门介绍),围岩均为古生代(晚奥陶—早志留世)石英二长斑岩及相邻的火山岩。矿化为脉系、网脉和浸染状矿化。在高品位带,自然金、黄铜矿和斑铜矿是主要矿石矿物。卡迪亚东和卡迪亚远东矿床经最近几年继续勘查,资源翻番,合计有推定的井采资源2亿吨,含金1.1克/吨、铜0.37%;推测资源9000万吨,含金0.85克/吨、铜0.33%;另有可露采的推测资源3亿吨,含金0.46克/吨、铜0.37%。此两矿床总资源有金435吨、铜210万吨。此外,巴里克公司在新南威尔士州的Cowal湖项目(主要是E42矿床),2002年有储量5640万吨,含金1.52克/吨(86吨)。在该州北部的Tooloom矿地的Phoenix项目,进一步钻探证实发现一新区中的露头矿。金矿化产在角砾岩筒内,激发极化测量表明岩筒为一大系统的一部分。所列4孔结果钻到42~63米矿化段,含金1.28~1.58克/吨,并且认为“在澳大利亚所有露头矿床都已发现”的观点是不可接受的。

6、我想知道关于澳洲红酒的知识

(以下可是我收藏了很久的资料,轻易不告诉人的,今天与你有缘,供参考吧)
澳大利亚葡萄酒产区主要分为四大区,分别是南澳、新南威尔士、维多利亚、西澳,各区产量比例依次为8:4:2:1。及昆士兰和塔斯曼尼亚。

南澳

南澳以得天独厚的优良环境,成为现今澳洲最重要的葡萄酒产区,有四大的著名产区:

一、巴罗莎谷(Barossa Valley)以产全澳最出名的西拉(穗乐仙)而闻名于世。它的西拉丰厚、辛辣,可久存。澳洲的两大酒王奔富Grange和汉斯基-神恩山Henschke - Hill of Grace都产于此区。

二、麦嘉伦谷(McLaren Vale)同样是以产西拉闻名。麦嘉伦谷的西拉新鲜、复杂而且果味甜美,与巴罗莎不完全一样的风格,从而满足不少饮家的爱好。

三、古纳华拉(Coonawarra)以产丰厚浓郁、略带香味泥土气息的赤霞珠(嘉本纳沙威浓)见称,是最早成名的澳洲赤霞珠产区。

四、嘉拉谷(Clare Valley)以产有力而高雅的赤霞珠和干爽怡人的雷司令(Riesling)著名。
南澳州横贯澳大利亚大陆中部,出产全国超过一半的葡萄酒,并以拥有世界上最古老的一些葡萄藤为荣。在南澳的Barossa Valley(巴罗莎谷)和Adelaide Hills(阿德莱得山区),人们发现了这些令人油然起敬的古老葡萄藤。由于与世隔绝,它们躲过了席卷整个北美和欧洲,稍后又肆虐澳大利亚东岸葡萄园,使大量葡萄藤毁于一旦的根瘤蚜大瘟疫,得以幸存下来。人们实施了严格的检疫制度,以免这里的葡萄藤受到根瘤蚜的侵害,以确保南澳保持其葡萄种植的重要地位。

除了拥有世界上最古老的葡萄藤,这个州的地区自然条件多种多样。Barossa Valley (巴罗莎谷)的气候相对温和,沿海的McLaren Vale (麦嘉伦谷)、Southern Fleurier (南福雷里卢)、Currency Creek (金钱溪)、和位于Fleurier (福雷里卢)的Langhorne Creek (兰好乐溪)属于海洋性气候,Adelaide Hills (阿德莱得山区)较为凉爽,而墨累河的Riverland (河岸地区)则比较炎热。这个州的东南部包括Limestone Coast (石灰岩海岸地区),这里的”terra rossa” (“特罗莎”)土壤覆盖在石灰岩上,为出产别具一格、风味清雅的Coonawarra (古纳华拉)红葡萄酒创造了良好条件。Limestone Coast(石灰岩海岸地区)也包括Padthaway(帕史维)、Wrattonbully (拉顿布里)和Mount Benson (本逊山地区),正为自己的葡萄酒建立名声,这里的酒不仅受到与该地区同名的石灰岩土的影响,而且带有临近南部海洋上柔和的微风气息。

南澳州的葡萄酒产区:Adelaide Hills (阿德莱得山区)、Adelaide Plains (阿德莱得平原)、Barossa Valley (巴罗莎谷)、Clare Valley (嘉拉谷)、Coonawarra (古纳华拉)、Currency Creek (金钱溪)、Eden Valley (伊顿谷)、Kangaroo Island (袋鼠岛)、Langhorne Creek (兰好乐溪)、McLaren Vale (麦嘉伦谷)、Mount Benson (本逊山)、Padthaway (帕史维)、Riverland (河地)、Southern Fleurieu (南福雷里卢)、Southern Flinders Ranges (南福林德尔士山区)、Wrattonbully (拉顿布里)

新南威尔士

新南威尔士州是欧洲殖民者落户澳大利亚后建立的第一个州,随后在这里种下了第一棵葡萄藤。这个州坐落于大陆的东部沿岸,拥有一系列变化多样的气候条件,从悉尼南面Shoalhaven Coast(肖海尔海岸)地区的海洋性气候,到大分水岭顶端的高山气候(那里的种植者常年在海拔500米以上辛勤劳作)。大分水岭的西侧与Murrumbidgee(毛兰毕吉河)和Murray River(墨累河)沿岸的内陆地区是气候温和的Riverina(滨海沿岸地区)、Perricoota(佩拉库特)、Swan Hill(天鹅山)北部地区和Murray Darling (墨累河岸地区)。澳大利亚最广为人知的葡萄产区Hunter Valley (猎人谷)也位于新南威尔士州。
在1960年,这个地区经历二十世纪的重生,有人说是现今整个猎人谷的发动机房,尤以生产附猎人谷地理特微的酒为然,这区比下猎人谷更盛产白酒,其葡萄园经常有高收成,可酿制柔和丰厚的「莎当妮」和 (比较上)成长得快的「圣美伦」。

此地区的分区有丹曼 (Denman)、卓利平原 (Jerrys Plains)、梅里华 (Merriwa)、密士维布 (Muswellbrook),和史康 (Scone)。

吹至下猎人谷的海风亦会向北吹到卓利平原和蜜士维布,所以此区的气候与下猎人谷相类似,但仍比其稍暖,而湿湿度和雨量都较低,不过在收割高峰期的一月和二月却是最多雨的。

从土质可看到,此区的葡萄园更为接近河流系统,主要是猎人河及高宾河,亦有些靠近河的支流 (例如知安溪 (Giants Creek)),加上周围巨石嶙峋的山坡背景,构成一幅有狂野美感的景象。 

新南威尔士州的葡萄酒风味多种多样。猎人谷出产世界一流品质的Semillon (赛美蓉)。这种酒随着年份的增长,越发芬芳清雅。有些Semillon (赛美蓉)可以存放长达10到20年,透着层次多样的果仁、蜂蜜、黄油和吐司的香气。Chardonnay (霞多丽)在新南威尔士州也非常流行。大部分的葡萄酒厂也生产有劲道的Shiraz (设拉子)和Cabernet Sauvignon (加本力苏维翁)。

新南威尔士州的葡萄酒产区包括:Hunter (猎人谷)、Mudgee (满吉)、Orange (奥兰治)、Cowra (考兰)、Southern Highlands (南部高地)、Shoalhaven Coast (肖海尔海岸)、Hilltops (希托普斯)、Riverina (滨海沿岸)、Perricoota (佩里库特)、Gundagai (刚达盖)、Tumbarumba (唐巴兰姆巴)、Sydney (悉尼)、ACT (首都行政区)

维多利亚

维多利亚的葡萄酒则具有相当多的类型,其内陆的产区以甜型的加烈葡萄酒闻名,东北部除了甜型酒外,也产酒色深浓、酒精度高、口味重的红葡萄酒。

维多利亚州坐落于澳大利亚大陆的东南角,墨累河沿岸气候温和的Murray River (梅里河谷)地区和Swan Hill(天鹅山) 都位于这个州的西北部。梅里河以东的Rutherglen (路斯格兰) 以出产独一无二的麝香之类的加度酒而闻名,这种酒的原料经过干燥漫长的秋季而浓缩了糖分,带有十分甘甜的果香。

中部 亚拉河谷离墨尔本市50公里远,是维多利亚州最早的葡萄园区,有30多家酿酒厂在他们酒窖门前售卖佳酿。1938年,来自新南维尔斯州的Ryrie三兄弟在亚拉河谷种下第一棵葡萄树以后,慢慢地这个区域发展到今天拥有55个酒庄的葡萄酒区。亚拉河谷每年二月会举行牧场节,超过20多家的酒园会一起庆祝,请来顶级的厨师炮制上等的美食,边吃边享受音乐。

南部 亚拉河谷位处内陆的地方,而摩宁顿半岛则临海,葡萄园区外还拥有无敌海景。由于摩宁顿半岛凉快的气候跟法国相似,成为葡萄生长的理想地点,摩宁顿半岛有超过150个葡萄园和50个酒庄。

西部 该区域气候凉爽,适宜生产高质量的有汽葡萄酒。巴拉瑞特市充满着维多利亚式建筑和豪华花园,附近的疏芬山是一座改于旧日金矿旁的复旧博物馆,游客可欣赏昔日淘金客的生活模型。

西北部 维多利亚最大的产酒区,产量占全州的三分之二以上。该区域包括梅里谷和天鹅山,是典型的炎热干旱区域,适合生产CHARDONNAR、CABERNETSAUVIGNON和著名的SHIRAZ。

东北部 典型的炎热大陆性,白天极其炎热,夜晚极其寒冷。帝皇谷是一个相当多样化的地区,生产的葡萄与维多利亚州其它酒的葡萄截然不同。本地生长最好的品种有MUSCAT、SHIRAZ和RISILING。
总体而言,维多利亚州其它的葡萄酒产区比位于西部和北部的产区要凉爽。Yarra River (亚拉谷) 地区离墨尔本只有半小时的车程,出产沁人心脾、细腻清雅的Chardonnay (霞多丽)和Pinot Noir (黑皮诺)。在Alpine Valleys (阿尔派谷),秋天早早来临,果农和葡萄酿酒师们总是赶着在霜冻之前使果实成熟,以免遭受损失。然而凡事有得有失,由于拥有凉爽的夏季,他们却得以产出芳香浓郁、口感层次多样的葡萄酒。

维多利亚州包括如下产区:Alpine Valleys (阿尔派谷) 、Beechworth (比曲尔斯)、Bendigo (班迪戈)、Geelong (吉龙)、Gippsland (吉普史地)、Glenrowan (格林罗旺)、Goulburn Valley (高宝谷)、Grampians (格兰皮恩斯)、Heathcote (西斯寇特)、Henty (亨提)、King Valley (国王谷)、Macedon Ranges (马斯顿山区)、Mornington Peninsula (莫宁顿半岛)、Murray Darling (梅里谷地区)、Pyrenees (帕洛利)、Rutherglen (路斯格兰)、Strathbogie Ranges (史庄伯吉山区)、Sunbury (山伯利)、Swan Hill (天鹅山)、Upper Goulburn (上高宝)、Yarra Valley (亚拉谷)

西澳
西澳产区则以位于伯斯东北的天鹅谷最负盛名,此地以出产白勃艮地的白葡萄酒而闻名。澳大利亚由于产地不同,葡萄品种也很多,不但能生产红白静态葡萄酒、雪利酒、波特酒、玫瑰红起泡葡萄酒,而且剩余的发酵汁还用于蒸馏制酒。亨特河流域主要生产酒体轻盈的饮料葡萄酒,适合于家庭消费,昆士兰和佩斯葡萄园生产限量的体轻和强化葡萄酒。澳大利亚葡萄酒的质量是好的,有些质量很好,但产量很小,出口量不大。

西澳主要的葡萄酒产区都集中在西南角,包括:(1) Swan Valley (2) Margaret River (3 )Pemberton (4) Great Southern。6年前西澳葡萄酒产量只有占全澳洲的1%,今天西澳葡萄酒的产量已超过4%。如此的快速成长除了要归功于近年来Margaret River产区葡萄酒在国际上知名度大增,主要还是拜澳洲葡萄酒大厂介入西澳葡萄酒市场所赐。
西澳洲是澳大利亚面积最大的州,纵横整个大陆西部三分之一的土地。不过,葡萄产区却几乎完全集中在州的西南部。这些地区包括靠近州府佩斯的天鹅地区,以及在更南面的Peel (皮尔)、Geographe (吉奥格拉非)、Blackwood Valley (黑林谷)、Pemberton (潘伯顿)、Manjimup (满吉姆)、Great Southern (大南部地区)和Margaret River (玛格利特河)。

二十年前,Margaret River(玛格利特河)以经典的河流和海水交接处的冲浪地带而闻名。然而,企业家们克服了这个地区在地理上与外部隔绝的局限,开发了众多的葡萄园和葡萄酿酒厂,使这里不仅在国内为人所知,更扬名世界。这个地区以出产充满活力的Sauvignon Blanc(长相思)、Cabernet Sauvignon (赤霞珠)和相当大胆的Zinfandel (增芳德)而闻名。

最近这几年来Southcorp买下了Devils Lair和Fifth Leg,接着BRL Hardy〈已成为世界最大的葡萄酒公司Constellation Brands(美国)旗下公司〉买下了Brookland Valley和Verse One。其它大厂如Tyrells、McWilliams和Berringer Blass也都开始生产标示西澳产区的葡萄酒。更震撼的是Orlando Wyndham已有着长期采用西澳葡萄到生产旗下Jacob's Creek系列葡萄酒的计划,据报导这个计划初步就需要20%现有西澳葡萄的产量!

Swan Valley西澳最早在1829年开始就有来自南斯拉夫、意大利和英国的移民在Perth(西澳首府)附近的Swan Valley种植葡萄,至今该区酒庄的酿酒传统与风格仍受着当时移民的影响。Swan Valley有着典型的年轻冲积土,该区深层且保湿性极佳的红土沙地,很适合种植葡萄。但Swan Valley最大的缺点就是其气温偏高的地中海型气候,该区一月平均气温为24.15度〈收成为一月底到三月底〉,然而这样的气候确非常适合生产Medium到full-bodied及full-flavored的高质量白酒,如Chenin Blanc、Verdelho、Chardonnay。目前西澳最大的酒庄Houghton就在Swan Valley,虽然该区有着30-40间酒庄,但好像没什么能让人眼睛一亮的知名品牌。

Margaret River1965年John Gladstones博士的一篇研究,发现Margaret River的土地和气候和法国波尔多区的St. Emilion和Pomerol非常相似,极适合种植酿酒葡萄。一篇研究就造就了1970年代Margaret River开发葡萄园的风潮,令人惊讶吧!更传奇的是,短短30年的经营,Margaret River的葡萄酒已经能和南澳知名葡萄酒产区相提并论,Margaret River甚至被认为是澳洲最棒的白葡萄酒产区。
Margaret River产区三面靠海,有着强烈海洋气候,但该区有着得天独厚的低年平均气温7.6度,适当雨量且少有霜害(一月平均气温为20度,收成为二月底到四月底)。Margaret River土质多为花岗岩和片麻岩的碎石或砂砾,渗透性佳,适合种植葡萄,但保湿性差,需要人工灌溉。早年Margaret River的Cabernet Sauvignon颇受肯定,但近年来该区的高质量Chardonnay和非常受到欢迎的Semillon Sauvignon Blanc blend(常被酒庄称为Classic Dry White)让Margaret River享誉国际。西澳知名酒庄几乎都聚集在这里,包括Brookland Valley、Cape Mentelle、Devil's Lair、Evans & Tate、Leeuwin Estate、Moss Wood、Vasse Felix、Voyager Estate、Xana等超过50间酒庄。

PembertonPemberton处于著名的Karri森林,原是木材集散地,近年来成为西澳葡萄酒新兴开发产区。Pemberton土质为砂砾加上红黏土,保湿性佳。平均气温8.55度,雨量丰沛,多数葡萄园不需要灌溉(一月平均气温为19.6度,收成为三月初到四月中)。虽然Pemberton产区还太年轻,很难对其产区特质下评论,但该产区重点种植的Chardonnay和Pinot Noir都有着不错的表现。

Great SouthernGreat Southern为西澳最冷的产地,包括Albany、Denmark 、Frankland River 、Mount Barker 和Porongurup地区,最早在1960年代末期由澳洲农业部在该区试种葡萄。农业部成功的试种吸引了酒厂进驻开发葡萄园。Great Southern土质和Margaret River类似,一月平均气温为19.25度,收成为三月底到五月,非常适合栽植Cabernet Sauvignon、Shiraz、Pinot Noir。但Great Southern面临着缺乏灌溉水源及其地处偏僻,造成目前发展瓶颈。由于该产区面积非常广大,大部份区域至今仍未开发,号称是西澳最具潜力的产区。知名酒庄包括Goundrey、Howard Park、Mad Fish等超过20间酒庄。

西澳的葡萄酒产区:Blackwood Valley (黑林谷)、Geographe (吉奥格拉非)、Great Southern (大南部地区)、Manjimup (满吉姆)、Margaret River (玛格利特河)、Peel (皮尔)、Pemberton (潘伯顿)、Perth Hills (佩斯山区)、Swan District (天鹅地区)

昆士兰

昆士兰产区内第一酿酒葡萄西拉在1965年种植,其后只有断断续续的发展,但看来应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段出现大幅怎增长,生产集中于霞多丽、赛美容、西拉和赤霞珠。
此地的分区有波兰甸(Ballandean)和史丹霍普(Stanthorpe)。

此地区在大分山脉的内侧或西脊,虽处于极北的纬度,但因为地势高(超过海拔800公尺),仍可成为餐酒产区,其气候与别不同,有春霜,种植季节初期和末段晚上寒冷,湿度比较上高,夏日最高气温因亚热带季候风调节而变得温和,种植季末不时出现滂沱大雨,此地有时被认为寒冷,有时却被认为炎热。但毫无疑问,此地区的气候比其晚收日子所意味为暖。真菌植物病的发病率相当高,因有春季结霜,葡萄园要格外小心。

花岗岩区是新英伦高原(New England Tableland) 最大端的延续,由大约二亿年前一次大幅花刚岩切入所形成。因岩石的硬度高,使这里的地形肯定高于周围的地方 (海拔600-1000公尺)。此地最壮观的景色在花岗岩区最南端,那儿的河流把花岗岩切割开,形成乱石堆栈的奇景。

就是不久以前,昆士兰作为葡萄酒产区还不为人所知。这是因为人们认为这里气候太热,难以产出上乘佳酿。不过,敏锐的葡萄种植者和酿酒师们注意到内陆那些海拔较高的山区,那里气候凉爽,有肥沃的火山土。正如早期去Granite Belt(格兰纳特贝尔)的葡萄种植者们所猜想的,海拔700到1000米会产生显著凉爽的效应,因此诸如Cabernet Sauvignon (赤霞珠)、Shiraz (西拉)、Chardonnay (霞多丽)和Viognier (维欧尼)这些品种得以在温暖的春夏和相对凉爽的秋天生长,使该地区得以产出一些令人赞叹的美酒佳酿。

昆士兰州葡萄酒产区:Granite Belt (格兰纳特贝尔)、South Burnett (南伯奈特)

塔斯曼尼亚

笛手溪(Pipers Brock):南纬41°07' 东经147°10' 海拔190-210公尺,朗沙仕顿(Launceston):南纬41°27' 东经147°10' 海拔81公尺。

笛手河 (Pipers River)和泰玛谷 (Tamar Valley)分区在地理上非常接近,但两地差异甚多,正好说明对塔斯曼尼亚一概而论是极大的谬误,亦显示了地点的选择、园地方向、无性选种及修剪幅度十分重要。笛手河分区适合出产细致白餐酒,尤其是「意斯林」和「莎当妮」,亦宜生产汽酒。「皮诺卢亚」的风格可以明颢反映种植季节的优劣,对于种植「加本力苏维翁」此地则嫌太冷和大风。泰玛谷却刚好相反,能出产色香味十足浓郁的「加本力」、成熟复杂的「莎当妮」及雄浑浓烈的「皮诺卢亚」。

此地的分区是笛手河和泰玛谷。

在澳洲正式认可的酿酒区中,笛手河是气候最冷的一个,可与法国香槟区 (Champagne)和德国莱茵谷相比。虽然总热量几属过最,但日照时间充足:在种植季末不见降雨的年份,葡萄可达致高糖份收成。此地的相对湿度比较高,有利于促进和加快葡萄的成熟过程。

泰玛谷的中气候明显深受泰玛河的宽阔河口影响。虽然此处的总热量并非高很多,但其实产酒的风格与气候资料不相符,意味实际气候比统计数字所示的暖得多。须知葡萄园是处于河口的上端而非在朗沙仕顿 (Launceston)盆地,其气候温暖,主要是河流放射热量和园地不当风所致。

7、花岗岩类的分类有哪些?

花岗岩的分类方案较多,包括矿物成分、化学成分、成因、构造分类以及综合性分类等。其中IUGS推荐的QAP矿物分类是基础,也是本手册采用的分类原则。QAP三角图是QAPF双三角图解(图3-1)的上半部分,该类岩石在图中位于20线和60线之间的位置(Q′=20~60),又根据斜长石比率P′划分为P′<10的碱长花岗岩、P′=10~35的正长花岗岩、P′=35~65的二长花岗岩、P′=65~90的花岗闪长岩和P′>90的英云闪长岩,它们分别位于QAP图中的2、3、4、5区,其中的正长花岗岩和二长花岗岩统称为花岗岩(图中3区)。

除上面介绍的最基础也是花岗岩类正确命名所必须的分类外,这里将简要介绍其他几种常用的成因分类,以便读者在深入研究花岗岩时作为参考。

1.I、S、M、A分类

这是20世纪70~80年代先后提出的几种分类。I型、S型花岗岩由澳大利亚学者Chappell和R.White提出,主要考虑的是花岗岩的源岩;M型、A型花岗岩分别由Pitcher和Collins等提出,考虑源岩和构造环境。这四种类型的花岗岩主要特征和最初含义是:

I型花岗岩 指源岩为基性程度高的火成岩、变质火成岩,即下地壳硅镁层(火成岩)物质经重熔和简单成岩过程而形成的岩石。它们属钙碱性花岗岩,Na较高,A/CNK<1.1(A—Al2O3,CNK—CaO+Na2O+K2O,以下同),87Sr/86Sr<0.705。20世纪90年代Castro等(1991)通过对西班牙Iberia地区花岗岩的研究,提出了Ⅰ型花岗岩是由幔源(M型)和壳源(S型)两端元岩浆混合而成的观点,称之为H型(hybrid type)花岗岩——混合(混染)花岗岩(周珣若,1994)。并根据该类花岗岩形成时混合岩浆两端元成分比例的不同,将其进一步划分为Hm、Hss、Hs型。其中Hs型花岗岩是S型(长英质)端元岩浆为主的混合花岗岩,其特点与S型花岗岩相近,属过铝质岩石,镁铁质包体较少,可见变质残留,岩石组合主要为二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Hm型花岗岩为镁铁质岩浆的作用超过长英质岩浆而形成的混合花岗岩,其特点是含有长英质岩浆派生的捕虏晶(石英、长石),镁铁质包体少见,几乎不见变质残余,铝饱和指数<1,K2O/Na2O<1,岩石组合为英云闪长岩;Hss型花岗岩是S型和M型岩浆近相等时所形成的混合花岗岩,特点是常含有镁铁质为主的暗色微粒包体,斜长石熔蚀现象明显,铝饱和指数近于1,K2O/Na2O近于1,岩石组合为花岗闪长岩和英云闪长岩。

S型花岗岩 源岩主要为沉积岩或变质沉积岩,即上地壳硅铝层(沉积岩)经重熔和简单成岩过程形成的岩石。它们属过铝的二云母花岗岩,岩石中可见铝硅酸盐矿物石榴子石、矽线石、堇青石等,岩体中可见变泥质岩残留体(包体)。A/CNK>1.1,87Sr/86Sr>0.707。

M型花岗岩 形成于大洋岛弧环境。母岩可能直接来源于地幔或俯冲到大洋岛弧之下的洋壳。岩体中可见基性岩捕虏体和捕虏晶。A/CNK<1.0,87Sr/86Sr<0.705,岩石中基性岩浆的元素(Cr、Ni、Co、V等)含量较高。

A型花岗岩 指富钾长石偏碱性的、非造山带的花岗岩,同时也包括一些非碱过饱和而铝较高的岩石。

除上述I(H)、S、M、A花岗岩分类外,在I、S分类方案提出前后,我国学者徐克勤在研究花岗岩与成矿关系时,于1982年根据花岗岩的物质来源提出了三种分类:同熔型(syntex type)、陆壳改造型(continental crust transfonnation type)和幔源型(mantle-derived type)。在同熔型花岗岩中较I型花岗岩更明确提出了幔源岩浆与壳源岩浆的混合作用和混染作用;在陆壳改造型花岗岩中则认为这种花岗岩岩浆的形成除包括陆壳部分熔融作用外,还包括未熔阶段的花岗岩化作用。

I(H)、S、M、A分类较好的概括了地球化学和源岩的关系,M、A型又考虑到与大地构造的关系,我国学者徐克勤的分类强调了花岗岩形成与其物质来源的内在关系,因此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这些分类在研究花岗岩成因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随着花岗岩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以上几种分类过于简单,已不能完全适应发展的要求。因此又出现了花岗岩与大地构造环境的分类以及综合性分类,有代表性的且被人们普遍接受的是20世纪90年代Barbarin提出的综合分类。

2.综合性分类

巴尔巴林(Barbarin 1996)根据矿物组合、岩石类型、野外关系以及地球化学、同位素等特征,并同时考虑到花岗岩的源区及其所处地球动力学环境,对花岗岩进行了综合性分类。具体划分为七种类型,如表3-2所示。其中MPG和CPG为过铝花岗岩类,属壳源,二者主要区别是前者含有大片原生白云母,而后者含有堇青石、矽线石,少量红柱石、小片原生白云母。KCG和ACG为钙碱性花岗岩类,属壳-幔混合源,二者区别是前者相对富钾,岩石中仅含少量角闪石,不含辉石,常见钾长石大斑晶是其特点,后者一般含有较多的角闪石少量辉石、榍石、磁铁矿。ATG、RTG和PAG均属幔源,其中ATG较少见,PAG特征的是岩石中含有碱性暗色矿物。

花岗岩类类型来源地球动力学环境含白云母过铝质花岗岩类MPG含堇青石过铝质花岗岩类CPG富钾钙碱性花岗岩类(高钾低钙)KCG含角闪石钙碱性花岗岩类(低钾高钙)ACG岛弧拉斑玄武质花岗岩类ATG洋中脊拉斑玄武质花岗岩类RTG过碱性及碱性花岗岩类PAG壳源过铝质花岗岩类混合源(地壳+地幔)偏铝质和钙碱性花岗岩类幔源拉斑玄武质钙碱性和过碱性花岗岩类大陆碰撞构造体制转换俯冲作用大洋扩张或大陆的隆起作用和裂谷作用

8、澳大利亚标志性建筑物是什么?

澳大利亚标志性建筑物是悉尼歌剧院。

“悉尼歌剧院”位于澳大利亚“第一大城市”悉尼市区北部的便利朗角,于1959动工建造,1973年正式投入使用,迄今已有40多年历史。

“悉尼歌剧院”特有的风帆造型,再加上悉尼港湾大桥作为背景,与周围的海景相辅相成、相映成趣,每天都会吸引大量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参观游览。这一地标式建筑由于造型酷似帆船,每天都会有不少人慕名而来,随处可见的便是游人在不停的拍照纪念。

(8)花岗岩是澳大利亚特产吗扩展资料:

悉尼歌剧院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由歌剧厅,音乐厅和贝尼朗餐厅组成。其中歌剧厅,音乐厅,休息厅是紧挨着的,建立在一个由4块巨型的大壳顶构成的花岗岩石基座上。这些形状不一的尖顶壳,看上去也是千姿百态。

悉尼歌剧院无疑是一项杰出的建筑杰作,不论是造工的精湛,还是卓越的工程成就,在世界上的影响可谓是极大的。悉尼歌剧院是极具观赏价值的,不过归根到底,这一伟大建筑是属于世界的伟大艺术纪念碑和雕塑像。

与花岗岩是澳大利亚特产吗相关的内容

其他城市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