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气象灾害百科 > 2017年四川省泥石流

2017年四川省泥石流

发布时间:2021-06-29 13:31:38

1、四川凉山发生泥石流6户17人如何避险?

7月13日凌晨6时左右,受强降雨影响,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冕宁县青纳乡马庄村2组孙家大沟泥石流(预案点)发生了泥石流灾害。由于监测员巡视、监测到位,预警预报及时,信息传递畅通,预案启动果断,避灾措施得力,实现了成功避险,避免了6户17人因灾伤亡。

7月12日下午,据凉山州气象局天气预报,州地灾办向17县市政府发布了等级为“风险较高”的3级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预计冕宁县12日晚到13日有中雨,局部地区大到暴雨。冕宁县地灾办收到预警信息后立即向各乡镇、县级相关部门、辖区内矿山企业及在建工程项目负责人及管理人员、村委会主任及村支部书记、预案点监测员、重点监控区预警人员进行了传达,要求各乡镇克服麻痹思想、严密防范,加强对滑坡、崩塌、泥石流等的监测、巡视和预警预报,并及时报送信息,切实防范因持续降雨可能引发的地质灾害造成人员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

7月13日凌晨3:27分,青纳乡马庄村2组孙家大沟泥石流监测员刘万兰被雨点惊醒,习惯性地看了一下手机上的时间后,披上雨衣、拿上手电筒就去沟边巡查,4点左右她发现雨越来越大,沟内水位开始上涨,并电话向青纳乡政府值班室作了报告,带班乡长知情后要求刘万兰遇到紧急情况要立即发出预警信号。05:10分左右,雨势凶猛,沟内水流逐渐变稠,根据州、县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培训和10余年的监测经验,刘万兰判断可能会发生泥石流,她立即发出预警信号,并于05:30分组织受威胁村民全部撤离到安全地带。

7月13日6时许孙家大沟爆发泥石流灾害,因泥石流危险区内所有群众提前避险转移,直接避免了6户17人伤亡,实现成功避险。

2、“8·”四川阿坝州汶川县映秀镇红椿沟泥石流灾害

红椿沟位于映秀镇东北侧,岷江左岸,沟口坐标:北纬31°04′01.1″,东经103°29′32.7″,行政隶属四川省汶川县映秀镇。8月14日凌晨3时,红椿沟发生泥石流地质灾害,泥石流冲出堆积物总量达80.5万立方米,规模为特大型。本次泥石流冲出物源进入岷江河床有40万立方米,沟口及沟道中下游堆积方量约40.5万立方米。使岷江河改道进入映秀新场镇,造成映秀新场镇数十栋楼房二层以下被淹,映秀新建自来水厂被淤埋,施工人员306人被困、21人失踪、10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达2亿元。但由于预警及时,成功避险近6000人。

泥石流全景

3、此次四川遭受的洪灾,涉及了哪些地区?

此次四川遭受的洪灾,涉及了哪些地区?

这次受灾涉及到地区应该是比较多的。因为现在的气候特征就是这样,我国的典型气候特征就是温带集成性气候,每年的夏季都会形成一股暖湿气流,这股暖湿气流在海上形成以后,会逐渐从海上向陆地移动,因为我国夏季吹的风是东南季风,所以这股风会把暖湿气流从海洋吹向陆地。

要知道夏季的时候气温非常高,所以海上的水分会逐渐蒸发,蒸发以后的水汽就会聚集在天空之中,这就是一股暖湿气流,这股暖湿气流在移动的过程中就会被东北季风影响,逐渐进入陆地。所以在夏季的时候,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普遍性的降水,但是今年的降水可能要大一些,而且持续的范围比较广。

就比如四川的价格就比较大因为四川地区他的地势特征也比较复杂他是一个盆地地形四周都是山而中间是平原是盆地。

所以在这种价情况之下。降水量会比较大的时候,就会从山脉上流下来一股水流,这股水流如果他们的水流量都已经饱满了。而且如果降水继续增加的话,山上的水流会逐渐的向低洼地区比较聚集,所以导致一些地区就会形成积水区域这种积水区域影响范围比较大的话,就会影响到一些农田。

所以我觉得现在这个降水量主要是影响到的四川地势比较低洼的地区,这些地区如果水量不能及时排出的话,可能会持续一段时间,到时候不仅会影响到道路的交通,因为人们上下班有可能都会受到影响。而且在这个过程中,有很多人觉得在这个过程中做的事情可能就会白白浪费掉,就比如一些商人他们囤积了一些茶叶,如果不及时卖出的话,有可能茶叶就会被洪水所淹没,到时候就会影响到他们的经济收益。

还有很多农村地区也会受到非常大的影响,因为农村地区最怕旱和涝,如果一旦出现旱灾和涝灾就会造成粮食减产,所以在这种情况之下,很多农民都是非常希望这种洪水尽快退去,因为农业减产的话,将会影响到农民的收入,农民辛辛苦苦的工作一年,就是指望着地里的庄稼能够有一些积蓄。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农村地区非常害怕有洪水的一个重要原因。

除了这些之外,大家还需要注意的就是及时的关注天气预报,在天气预报的指导之下进行相应的准备活动,避免来了洪水以后影响到自己的工作和财产。

以上就是我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喜欢的朋友可以在下方评论区点赞关注。

4、“7·6”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理县群发性泥石流

1 泥石流概况

2011 年 7 月 6 日 16 时 10 分,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理县大范围普降大雨,短时降雨量达 22. 9mm,导致理县境内发生群发性泥石流地质灾害。甲司口泥石流冲毁农田 150 亩、村机耕道 3km、桥梁2 座、轿车3 辆、货车1 辆、吊车1 辆、龙门吊1 座、民房 1 栋,牛圈 2 座,牛 100 头,1 人失踪,壅塞体堵塞河道形成堰塞湖造成甲司口电站闸首冲毁,致使 30 余名群众被困。古尔沟镇新桥村新桥沟发生泥石流堵塞河道形成堰塞湖,无人员伤亡。其他各乡镇也发生多处泥石流灾害,均造成一些损失,但无人员伤亡。

由于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汛前已提前紧密部署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县国土资源局制定科学有效的应急预案,各乡镇、村组领导干部及人民群众科学防范、积极应对。克服了突发灾害点多面广、移动信号中断、强降雨持续时间长等困难,组织受威胁群众及中小学生 13900 人成功避险。

理县位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东南部,青藏高原东南缘,地貌类型为低中山—中山—高山—极高山,是典型的中高山峡谷区。境内群山连绵,峰峦重叠,海拔1422 ~ 5922m。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及地形复杂,地貌类型多样,历来地质灾害频繁,灾情严重。特别是 2008 年 “5·12”汶川地震以来,该区地质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引发了大量次生地质灾害。

2 监测与应急避险

2. 1 排查、巡查与监测

理县国土资源局十分重视地质灾害日常的巡查与监测工作,逐个隐患点均严格落实防灾责任人和监测人,负责隐患点日常的巡查与监测工作,逐点编制防灾预案,向工作人员及群众发放工作明白卡和避险明白卡。

7 月 5 日下午 16 时,理县国土资源局接到省国土资源厅、州国土资源局和县气象局发布的关于未来 36 小时内有强降雨,地质灾害预警等级为 IV 级的警报。理县国土资源局值班人员立即通知县、各乡镇有关部门及各电站,要求各乡镇加强各监测点的监测与巡查,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如有异常情况及时上报,务必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7 月 6 日下午 16 时 10 分,理县境内普降大雨,不到半小时,多个乡镇负责人相继来电,反映即将发生山洪泥石流灾害。接到报告后,县国土资源局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并向上级报告。随后县委、县政府和相关部门领导冒着生命危险迅速奔赴抗击山洪泥石流第一线。

图 1 理县甲司口沟泥石流

图 2 理县杂谷脑镇打色尔沟泥石流

图 3 蒲溪沟泥石流

2. 2 应急避险

灾情发生后,各县级领导按照早期制定的方案火速赶往所负责的灾害点,开展抢险救灾工作,组织受威胁的群众进行转移。同时奋力抢修被阻断的 317 国道和 213国道,极力救援受困群众。通过各级领导以及人民群众的不懈努力,成功疏散和安全转移杂谷脑河流域受威胁的 6400 余人、县城受威胁的群众和学生 5000 人、朴头乡受威胁2000 余人、蒲溪乡色尔村受威胁100 余人、薛城镇南沟村受威胁200 余人、甘堡乡甘堡村板子沟组受威胁 200 余人,共计13900 余人。晚22 时25 分,在州、县领导及各相关工作人员的连夜奋战下,国道疏通,解救受困群众 2030 名。

3 经验与启示

在这次抗击山洪泥石流灾害中,各级领导干部、相关工作人员及广大群众不怕艰险,反应迅速,处置有力,成功转移受威胁群众和学生 13900 人,将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降到最低程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主要得益于以下几方面:

各级领导高度重视。一是成立了理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提前召开了全县国土资源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会议,对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做了具体安排,层层签订了防治目标责任书,防灾责任落实到乡镇、村组及隐患点监测人,建立了以驻地官兵、民兵为主的抢险应急队伍,健全了县、乡镇、村、组四级群测群防体系。二是编制完成并实施了切实可行的地质灾害防御预案与应急预案,对全县各隐患点安排专人监测,针对各点编制应急预案。三是出台了隐患点排查通知等相关文件,汛前进行隐患点排查工作。四是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了充足的经费保障。

各项防治措施落实有力。一是夯实工作责任。防治工作实行属地化管理,各乡镇人民政府对辖区内的安全防治工作负总责,乡镇长为第一责任人。县国土资源局是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主管部门。在这次抗击山洪泥石流过程中,县、乡镇、村组、监测点工作开展得井然有序,为同时开展多处山洪泥石流提供了坚实有力的保障。二是加大宣传力度。县国土资源局每年适时邀请地质专家采取多种形式深入田边地头和老百姓面对面交流。同时加大对防治管理人员、监测人员进行 《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及相关专业知识的集中培训,把宣传重点放在农村和乡镇,利用有线电视、广播、专刊、手机等各种宣传手段向群众宣传、传授防灾避险的基本方法,增强群众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能力。三是加强监测预警。全县各灾害隐患点防治责任都落实到监测人,实行动态监测和群测群防,随时掌握隐患点的变化趋势,准确捕捉灾害发生的前兆信息,及时做出预警预报,最大限度地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四是进一步巩固和完善群测群防体系,落实了县、乡镇、村、监测点四级责任制,强化督导检查,确保责任主体到位、工作措施到位,健全了地质灾害防治制度和工作机制,对隐患点周围群众发放“两卡”,巩固和完善了县、乡、村、组四级群测群防网络。

各个重点严格管理。主要表现在: 以泥石流、滑坡、崩塌为重点; 以预防、避让为重点; 以群测群防、群专结合为重点; 以人口密集区和重点建设工程为重点;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生命财产损失为重点。在明确重点基础上,科学划分危险区,准确判断险情,编制合理防治方案,明确防治责任。对威胁 30 人以上隐患点,制定“防、抢、撤”方案。认真开展灾害排查工作,严格执行汛期值班、险情巡查和灾情速报制度。加大与气象、广播电视等部门配合力度,开展汛期地质灾害预警预报。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初见成效。“5·12”地震后,理县国土资源局高度重视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采取领导片区负责制,加强对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的协调、管理、监督,确保了治理工程的质量和进度。理县 “一颗印泥石流治理项目”在“7·6”强降雨中起到了战斗堡垒作用,泥石流将刚建成的三道坝淤满后溢出,减缓了泥石流进程,为受威胁群众的安全转移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刚建成的 “通化乡甘溪沟口泥石流治理”、“桃坪乡曾头沟泥石流治理”等地质灾害治理项目在此次防灾工作中也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初见治理成效,确保了理县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本节基础资料由四川省国土资源厅提供 责任编辑 庄茂国)

5、四川为什么老是那么倒霉?又是地震又是泥石流······

不是四川倒霉,而是四川的地理位置处于地震带。这是大自然的现象,不可逆转,但是,可以预测。

6、四川哪些地方受水灾了

7月2日以来,四川东部持续强降雨,四川省长江流域嘉陵江支流渠江发生超保证水位洪水。据国家防总办公室介绍,洪灾导致渠江沿岸的广安、渠县、达州、平昌等4个县市的部分城区进水受淹。暴雨洪水共造成四川省11个市(州)、589万人受灾,死亡24人,失踪15人,倒塌房屋3.2万间,20多万人紧急转移

7、四川省哪些地方,哪些季节易发生洪水或泥石流灾害

四川省除了成都平原,其他地区都是山地丘陵地貌容易发生洪水和滑坡泥石头流等地质灾害。
从季节来看降水多的季节,也就是夏季和秋季洪水和泥石流多发。

8、“7·3”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茂县南新镇棉簇沟泥石流灾害

1 基本情况

2011 年 7 月 3 日 0: 10 分左右,茂县发生泥石流,泥石沟位于茂县南新镇棉簇村棉簇沟,地理坐标: 东经 103°44ཙ. 4″,北纬 31°35ང. 8″。此次泥石流为远程溃决性大型稀性泥石流灾害,本次共冲出固体物源约10 万 m3。灾害造成8 人失踪,鑫盐化工厂大量的基础设施被冲入岷江,8 户农房被冲毁,3 户房屋受损。

图 1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茂县南新镇棉簇沟泥石流平面示意图

2 区域地质环境条件与地质灾害特征

2. 1 区域地质环境条件

茂县南新镇棉簇沟地处川西高中山峡谷区,构造上属龙门山构造带,地处映秀茂大断裂西北侧,属扬子准地台西北边缘龙门山—大巴山台缘凹陷西部的龙门山褶断带,主要出露古生代寒武系凝灰质砂砾岩、砂岩夹千枚岩,志留系茂县群千枚岩夹砂岩、灰岩、页岩,以及元古宙晋宁—徵江期黑云母花岗岩。受构造挤压作用下,岩体节理裂隙十分发育,岩体较破碎,为本区的崩塌、滑坡及泥石流灾害提供物质基础。

该区域海拔最高为 4230m,最低为 1480m,相对高差 2750m,主沟长 15km。根据泥石流形成条件和运动机制及泥石流松散固体物源的分布,泥石的清水区位于2300m 以上的三道桥沟、小沟等,其中,主沟沟道平均比降 180‰,面积 31km2。物源区 (形成区)位于 1570 ~ 2300m 高程段,该沟道长 5. 5km,物源区面积 20km2,该段沟床比降 80‰,该区沟谷岸坡陡峻,构造复杂,在 “5·12”地震期间产生大量崩塌,为泥石流的发育提供了大量松散固体物源。流通堆积区位于 1480 ~ 1570m高程段,沟道长约 1. 5km,面积约 1km2,沟床平均比降 80‰,宽 50 ~ 150m 不等。该区纵坡较缓,为泥石流容易堆积区,南新工业园区也位于此区内。

2. 2 地质灾害特征

本次泥石流为远程溃决性大型稀性泥石流灾害,共冲出固体物源约10 万 m3。约有1 万 m3泥石流的固体物源残留于 213 国道以上沟口两侧长约 1km 地带,泥石流堆积物以细颗粒物质为主,直径大于 1m 的含量 5% ~10%,厚 1. 2 ~2. 5m,其余大量固体物质已冲入岷江之中。现场沟道泥石流断面实地调查,在泥石流出山口的堆积区沟床上断面和中部断面的泥石流超高分别为 1. 5m 和 2 ~3m。现场估算本次泥石流的峰值流速在 5m/s 左右 (调查期间其洪水流速在 2. 0m/s),峰值流量在 500m3/s ~600 m3/s,该峰值流量属 50 年一遇标准。

图 2 泥石流沟口堆积扇

2. 3 灾情险情

茂县南新镇棉簇村棉簇沟泥石流造成 8 人失踪,鑫盐化工厂大量的基础设施被冲入岷江,8 户农房被冲毁,3 户房屋受损。

图 3 受损的民房

3 地质灾害成因分析及趋势判断

3. 1 地质灾害成因分析

本次泥石流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受前述的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及地层岩性控制,在本区降雨、地震及人类工程活动的影响下,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处于高易发状态。本区属崩塌、滑坡、泥石流高易区。

由于此区紧邻映秀茂大裂带,“5·12”汶川地震在此地带作用强烈,在沟谷中上游地带形成大量崩塌堆积体、崩塌滑体,达 68 个,总固体物源量达 650 万 m3,有120 万 m3可参与泥石流形成 (据 601 队勘查报告)。另据现场调查,在沟的中上游地段有 3 ~4 个小型堰塞体,第一个堰塞体高约 20 ~30m。上述丰富的固体物源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物源条件。

暴雨是泥石流形成的水动力条件。据茂县气象局提供的资料表明,7 月 2 日9: 00 时至 7 月 3 日 13: 00 时阿坝州茂县出现小至中雨过程,局部地区出现大暴雨,虽然雨量不大,但由于该沟谷流域面积达 64km2,有利于雨水的汇流,产生较大洪流,当受阻时易引发泥石流灾害。

采石活动提供少量物源。人工弃土 4 处,总固体物源量达 20 万 m3,有 16 万 m3可参与泥石流形成 (据 601 队勘查报告)。

图 4 泥石流沟口

建设项目选址存在一定问题,防治工程设计偏低。公司选址位于棉簇沟下游沟口,属泥石流堆积区,属地质灾害危险性大区; 工程建设侵占部分沟道,设计的防护堤过低,影响沟道的正常排泄; 下游生活区沟段截弯取直改道工程设计过流断面偏小,且对有威胁对象地带没有设计足够高的防护堤。

综上所述,该泥石流系 “5·12”汶川地震在沟谷中上游区形成的小规模的堰塞体,2010 年 “8·13”洪灾以来的细颗粒物质不断充填其坝体,自身过水能力降低,在 7 月2 日 ~3 日的小到中雨作用下产生溃决,形成较大洪水,洪水携带固体物质,并在流动过程中不断冲刷沟谷两侧松散体形成泥石流。在沟下游平缓地段两侧岸坡进行堆积,同时对沟道两侧产生强烈冲击,从而导致沟右岸的西烨硅业公司和左岸的鑫盐化工厂房、下游生活区、村民房屋直接遭受破坏,致使前述 8 人失踪。

3. 2 趋势判断

现场调查表明,由于该地区的固体物源丰富,加之沟谷两侧的崩塌也较发育,在强降雨条件下可能再次产生泥石流,对南新镇棉簇村棉簇沟下游的 48 户 196 人居民仍构成威胁。

4 地质灾害应急防治

4. 1 应急响应与抢险救灾

省、市、县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泥石流灾害抢险救灾工作。灾害发生后,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国土、水利、交通等相关部迅速赶赴现场,迅速开展沟道疏导抢险搜救工作。

4. 2 应急处置与工程防治

4. 2. 1 应急处置

采取的应急处置有下面几点: 一是做好监测预警工作,并做好危险区居民的临时避险安置工作,并加强应急监测,确保当地居民安全; 二是进一步在危险区内开展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巡排查,对新发现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要迅速纳入预案,并落实防灾和监测责任人; 三是加强对失去联系人员的搜寻工作,及家属的安抚工作; 四是加强对当地群众地质灾害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尤其要提高基层企事业人员的防灾意识,切实避免类似事件发生。

4. 2. 2 工程防治

要求勘查单位尽快开展补充勘查及设计工作,治理方案应充分结合当地建设规划,治理措施宜拦、排结合,以拦为主,及时提交补充设计方案供地方政府进行施工处理。另外,由于该区属地质灾害危险性大区,建议该区企业另选新址重建,或进行必要工程防护措施后再进行恢复重建工作。

5 经验与启示

茂县南新镇棉簇村棉簇沟泥石流,由于预警及时,当地政府成功组织工人和村民 1000 余人提前撤离,取得了非常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本次泥石流仍然造成 8 人失踪,认为是一起重大地质灾害事件,说明仍需要加强对当地群众地质灾害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尤其要提高基层企事业人员的防灾意识,切实避免类似事件发生。

(本节基础资料由四川省国土资源厅提供 责任编辑 张楠)

9、“7·2”四川香格里拉县兴隆河特大型山洪泥石流

1 泥石流概况

2011 年 7 月 2 日凌晨,四川省香格里拉县金江镇兴隆村兴隆河暴发了特大型山洪泥石流灾害。灾害造成 450 亩农田被毁,1500 亩受灾,直接经济损失约 300 万元;10 户房屋 157 间被毁,直接经济损失约 200 万元; 造成兴隆河电站容量 500kW 装机毁坏,厂房、职工宿舍、开关站等大部分被淹埋,直接经济损失达 9130 万元; 公路受损 2500m,导致道路中断,直接经济损失约 50 万元; 冲毁桥梁 4 座,受损 1 座,导致 16 户村民所在村庄成为孤岛,直接经济损失约 50 万元; 输电线路受损 700m,钢架倒塌 1 座,倾斜 1 座,水泥电线杆数根,冲走车辆 8 辆,直接经济损失约 40 万元。冲走牛 13 头,猪 70 头,家禽120 只,直接经济损失约 20 万元; 掩埋水源 1 处,冲毁饮水管道约 3000m。共计造成经济损失约 1. 1 亿元,灾情等级为特大型。由于应急避险迅速,没有人员伤亡。

图 1 电站被摧毁情况

兴隆河为金沙江左岸一级支流,自北向南径流,流域呈树枝状,由左、右两支沟交汇而成。主沟长约19km,右支沟长约16km,左支沟长约8. 5km,两支沟交汇处距金沙江入水口约 3km,该河流流域面积约 103km2。流域内最高点位于河流东部山顶,海拔 4185m,最低点位于兴隆河与金沙江交汇处,海拔 1880m,相对高差2305m,主河道平均纵坡降 117. 5‰。

据调查,泥石流沟曾于 2007 年发生过灾害,当时冲毁沟渠约 500m。严重威胁兴隆村 1500 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此次泥石流形成区、流通区海拔大于 2300m,地形坡度较陡,大于 30°。沟谷多呈 “V”字形,蜿蜒曲折,沟宽 3 ~ 10m,沟底宽度一般小于 5m,深0. 5 ~2. 0m,为天然河流,未进行过治理,岸坡基本对称,植被较发育,人类工程活动强烈,滑坡及崩塌塌发育。沟谷内松散物源丰富,其中沟底堆积物较多,粒径 0. 1 ~ 1. 0m,两岸残坡积及强风化层较厚,结构松散。同时流通区电站及村民修建引水管渠开挖边坡,上下边坡均无支挡,弃渣均堆积于沟谷内,为泥石流提供了丰富的固体物源,在强降雨诱发下导致泥石流灾害发生。

堆积区地势平缓,植被弱发育,沟谷逐渐变宽,堆积扇明显,宽约 60m,长约100m,厚度 为 2 ~ 8m,体 积约 4 万 m3,堆积物粒径一般为 0. 1 ~ 1. 0m,最大为3. 0m。堆积扇内主要分布村庄、电站和农田,地形坡度小于 8°。

通过实地调查发现,目前泥石流沟内滑坡、崩塌发育,松散固体物源丰富,沟床纵坡降大,汇水面积较大,水动力条件充足,沟内无防护措施,若发生强降雨,再次爆发泥石流的可能大,对沟口村庄和农田造成极大的威胁,应采用科学的方式进行综合治理。

2 监测与应急避险

香格里拉县国土局注重地质灾害日常预报预警工作,建成比较健全的群测群防网络,灾害发生时,金江镇政府立即采取有效应急措施,及时有序的疏散受灾群众。本次泥石流虽然发生在凌晨,但无 1 人伤亡,成功避让 52 人,疏散人员 1500 人。

2011 年 7 月 1 日 23 时 30 分,居住在兴隆河电站村民李仕云忽然听到河中异常声响,出门查看,看到院内泥浆涌入,随即反身回屋抱起 10 岁的女儿赶到离家30 米远的电站职工宿舍,高声呼喊,叫醒电站职工,群众打电话向村干部报告了险情并撤离。当一行 10 人撤离到距电站 150m 远处安全地带不到十分钟,汹涌而来的泥石流吞没了电站及周围房屋。村干部接到报告后迅速组织位于河边的群众撤离至地势较高的安全地带,并向乡政府值班领导报告。金江镇各级领导接到报告后连夜赶赴现场,组织应急避险工作。同时启动应急预案,要求各单位立即开展抢险救援工作。在乡党委政府有序组织和村民的努力下,展开了应急避险大撤离,当晚共安全避险 52 人,紧急疏散群众900 多人。

3 经验与启示

此次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52 人成功避险,无 1 人伤亡。主要经验有:

县乡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入汛之初,香格里拉县人民政府组织国土、气象、水利等部门召开防汛工作会议,布置今年全县防汛工作。县乡两级成立防灾工作领导小组,做到宣传到位,防灾预案到位,基础工作到位,工作责任到位等 “四到位”。为有效防止地质灾害,最大程度减轻地质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损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国土部门及防汛部门扎实的工作。一是开展广泛宣传教育工作,群众对地质灾害的认识得到了进一步提高,能自觉参与防灾工作。县乡两级国土部门利用“4·22”地球日、“6·25”国土日对地质灾害防治知识进行广泛宣传,通过散发宣传材料、张贴图片,使地质灾害防治知识深入人心。二是入汛以来,县国土资源局及时安排人员深入乡镇开展巡查工作,指导乡镇的防灾工作。三是县乡两级人民政府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应急预案,使防灾工作临灾不乱,发灾时快速做出了反应。四是群众主动参与防灾,村民李仕云不计个人安危及财产安全,第一时间通知其他群众撤离,是此次成功避让的关键。

(本节基础资料由四川省国土资源厅提供 责任编辑 庄茂国)

图 2 兴隆河泥石流地质灾害分布图

图 3 沟岸岸塌现象

图 4 冲毁的房屋

与2017年四川省泥石流相关的内容

其他城市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