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用地球物理方法确定滑坡体的边界范围及滑面深度
滑体边界或单个滑块间界线及滑面深度的确定是研究滑体地质结构的两个基本问题。
12.1.3.1 滑坡体的外部边界及各个滑块间界线的确定
原则上可以用面积或剖面地球物理测量进行地质填图,以确定滑坡体的范围。结合工区具体的地质和地球物理条件,选择行之有效的地球物理方法确定滑坡体的界线。例如:用航空摄影判别滑坡。年轻滑坡可根据其本身特征与周围斜坡区进行对比,在可见光频谱内,它们有斑点状和带状结构;用遥感技术观测(温度,无线电测量),提供有关滑体的补充信息。
用氡(Rn)射气测量来研究滑坡。通常,在滑坡范围内,氡射气场明显增高,出现了一系列的狭窄的局部异常,这些异常主要垂直于斜坡分布。根据氡射气场特征,不仅可以判断滑坡平面位置而且还能判定斜坡上滑坡的状态。图12.1.2为一活动滑坡上放射性氡气测量的结果。由图12.1.2可以看出,活动滑坡的多个断块与射气浓度异常区一致,断块处于应力最集中的部位。
12.1.3.2 滑面深度的确定
由滑坡体的物理-地质模型分析,可以得出这样的认识:当滑体沿着粘土与弱风化坚硬岩石间的滑面发生滑移时,对于使用地球物理方法确定滑面深度最为有利,但当滑体是由坚硬、半坚硬、塑性岩石交替组成时,用地球物理方法解决问题就比较复杂。电法、地震勘探资料解释的可靠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斜坡形态、滑坡范围及所研究滑面的深度。
成功地应用电法、地震研究构造滑坡的例子很多,由于滑坡体内外的电阻率和地震波速变化明显,故可借助电阻率测量和地震测量来圈定滑坡体的大致分布范围并确定出滑动面的深度。美国、前苏联利用这两种物探方法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图12.1.2 活动滑坡上的氡气测量结果
实例一。图12.1.3为伏尔加河河谷滑坡区的一条剖面。地电剖面的上部是由较干燥的滑坡沉积物组成,电阻率ρ1为20 Ω·m。第二层为滑坡体的主体,特征是含水量增高达34%~37%,因而ρ2显著降低,为4~5 Ω·m。第三层是未受滑坡影响的泥质岩石,其含水量为25%~28%,ρ3值与ρ1相当。根据测量结果,在滑坡体内电阻率测深曲线一般为H型(ρ1>ρ2<ρ3),而在滑坡体以外曲线类型就会改变。据此便可圈定滑坡体的范围并确定滑动面的深度。这一测量结果所反映出的规律具有普遍的意义。
图12.1.3 伏尔加河河谷滑坡的地电断面
实例二。图12.1.4是使用电法和地震资料研究滑坡的实例。该实例是高加索沿黑海一带众多滑坡中的一个。这个滑坡体由砂质粘土岩石构成,下伏泥岩风化壳。电法观测结果将该斜坡分为三层:上面一层(ρ1=13~29 Ω·m),相当于滑体,中间层(ρ2=2~4Ω·m)为风化泥岩,该层视为滑动带(面),最下一层(ρ3=8~12 Ω·m)是未受破坏的组成滑床的泥岩。
图12.1.4 根据地震和电法资料解释结果绘制的断面图
根据地震资料,将滑坡分为上、下两层。上层(vP=340~360 m/s)可解释为滑体和滑带(面),下层(vP=1360~1400 m/s)与未风化的泥岩顶部相吻合。由图12.2.4可见,地震的速度界面仅有一个。在斜坡上部、地震和电法的下部界面吻合得很好,但在接近滑坡底部,速度界面比电性界面高出1.0~1.5 m,这种情况表明未风化泥岩上部岩石的裂隙增大,于是在未风化泥岩顶面上纵波速度发生跃变,由340 m/s跃变到1400 m/s。在实际工作中,速度界面和电性界面的差异深度确定了弱带(过渡带)的厚度,弱带以后可能产生新的滑坡,要特别引起人们的关注。
实例三。用探地雷达对滑坡的调查结果。图12.2.5为中国襄樊岘山垭公路滑坡的探地雷达调查结果。
湖北襄宜公路襄阳城南岘山垭公路滑坡为一土体滑坡,1970年因降低公路面标高和边坡前缘削方,加大了边坡临空面。次年8月又逢暴雨,发生首次塌方,档墙断裂,路面变形。1983年9月再次降大雨,造成公路近旁房屋拉裂倒塌。1984年又因降低路面加深了塌方潜因。以后不断出现浅层滑移变形、大量地面裂隙、路面缓缓隆起。
为了襄宜公路的正常使用和进一步的加宽扩建,1991年5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在原地质勘察基础上,提出补充勘察报告和整治设计,其中,探地雷达是现场勘测的主要手段。探地雷达在面积为10.5×104 m2的公路侧山坡现场布置了31条测线,取得了全部反射剖面数据和雷达图像。勾画了基岩顶面等深图、第四纪土层等厚图、滑体综合成果图以及地层纵剖面图。为滑体成因分析和整治设计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和资料。
由本工区钻探资料得知,工区基岩以上第四系分为5个亚层。这些覆盖层由于自上而下风化程度逐渐减弱,构成了覆盖层内波速的差别,同时由于物性差别也使波的幅度发生变化。配合钻探资料,根据雷达图像的波形变化和幅度不同,由同相轴追踪各个层的层面。图12.1.5是由雷达记录图(13线)划分出五个相应的层位。为整治滑坡防治提供了资料。
美国利用重力勘探圈定滑体范围,根据岩土密度、电阻率差异确定边界;捷克斯洛伐克用放射性、伽马测井推断滑动面的位置和形状;日本用高密度电法勘测滑坡,并利用综合参数圈定滑坡,日本滑坡调查中总结出如表12.1.1的天然放射性、视电阻率与岩性、破碎带的关系。
图12.1.5 13线雷达记录划分出的五个层位图
表12.1.1 利用综合参数异常圈定滑坡
此外,还可以用测温方法圈定滑坡边界。测温方法用于调查与滑坡有直接关系的地下水脉状流,地下水脉状流简称流脉(流脉是指流动地下水的土体及水的统称)。由于流脉和土体的热交换关系,可在流脉处产生热异常,测定地表浅层地温,找出温度异常,由此可推断出流脉存在的位置。
国内外常用的1 m测温法,是基于地表以下1 m处温度年变化幅度大,而渗流变化较快的地下水,温度变化幅度小、较稳定,两者(渗流、1 m处地温)季节温度变北差异是明显存在的,例如,夏秋季(8~9月)地下水温低于地温,则地下水使其流经地层的地温降低;冬季(12~3月),地下水温高于地温,流动的地下水使其周围地温升高(比无地下水流动的地方地温升高),测定出温度异常,并根据QZ-1(地表以下1 m处地温)与r(测点距流脉中心位置的距离)的关系图及理论计算公式,即可求出流脉的空间位置。
2、大型滑坡中兴滑坡如何划分
根据滑坡体体积,将滑坡分为4个等级:①小型滑坡:滑坡体积小于10×104立方米;②中型滑坡;滑坡体积为10×104~100×104立方米;③大型滑坡:滑坡体积为100×104~1000×104立方米;④特大型滑坡(巨型滑坡):滑坡体体积大于1000×104立方米。
根据滑坡的滑动速度,将滑坡分为4类:①蠕动型滑坡,人们作凭肉眼难以看见其运动,只能通过仪器观测才能发现的滑坡;②慢速滑坡:每天滑动数厘米至数十厘米,人们凭肉眼可直接观察到滑坡的活动;③中速滑坡:每小时滑动数十厘米至数米的滑坡;④高速滑坡:每秒滑动数米至数十米的滑坡。
3、地质灾害类型及划分
灵台县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属黄土高原沟壑区。沟壑纵横,梁峁相间,川塬山丘交错,地形切割强烈,表层覆盖着厚度巨大的第四纪黄土层,黄土本身具有软弱性及湿陷性,加上黄土特有的垂直节理裂隙发育的特性,为地质灾害的发育创造了有利条件。独特的地形地貌条件,复杂的地质环境条件,决定了该地区是地质灾害比较严重的地区。黄土层下面为白垩系泾川组基岩,岩性主要为砂质泥岩、泥质砂岩或者两者互层,风化十分严重,局部节理裂隙相当发育,岩石强度较低,稳定性较差。黄土与基岩的接触面是软弱易滑带,控制了滑坡灾害的形成。
灵台县主要地质灾害有滑坡、崩塌、泥石流、不稳定斜坡等,多发生在人口密集和人类社会、经济、工程活动集中的乡镇,对居民区、公路、水库、学校等构成了威胁,直接影响到人民生命安全和经济发展。
本次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工作,遥感解译340个点,野外核实306个点,占解译总数的90%。全县实地调查滑坡285处、崩塌29处、泥石流9处、不稳定斜坡73处,合计396处(图3-1)。其中灾害点和灾害隐患点滑坡1两处、崩塌20处、泥石流4处、不稳定斜坡73处,合计109处(表3-1)。
表3-1 灵台县地质灾害及不良地质现象调查点统计表
图3-1 灵台县地质灾害类型比例饼图
图3-2 灵台县地质灾害点灾害类型比例饼图
灵台县109处地质灾害及隐患点(图3-2),依据实地调查资料,将12处滑坡、20处崩塌、4处泥石流、73处不稳定斜坡进一步划分为51个基本类型(表3-2)。
表3-2 地质灾害(及隐患)类型划分及主要类型一览表
续表
(一)滑坡
滑坡灾害在区内分布较少,本次调查滑坡地质灾害点12处,主要为黄土层内滑坡和黄土覆盖层滑坡,主要分布在中台镇中部县城周围,蒲窝乡西南部两处,其余零星分布在邵寨、独店、什字、新开、百里等乡镇,主要威胁公路、居民点和水库设施等。
1.按滑坡物质组成划分
区内滑坡为黄土滑坡及黄土—基岩覆盖层滑坡,滑坡类型单一,模式简单。滑体一般为上更新统马兰黄土(Q3m),中更新统离石黄土(Q2l),下更新统三门组黄土(Q1s),滑床为黄土以及下白垩统泾川组泥岩、砂岩(K1j)。滑坡滑动面有两类,一类为黄土层软弱面,一类为黄土与基岩接触软弱面。区内12处滑坡,7处滑坡为黄土层内接触面滑动,其余5处为黄土与基岩接触面软弱层滑动。
2.按滑坡体规模划分
按滑坡体规模划分可分为中型滑坡、大型滑坡和特大型滑坡三类,未发现巨大型滑坡。其中型滑坡6处,占50.00%,大型滑坡4处,占33.33%,特大型滑坡两处,占16.67%(图3-3)。
3.按滑坡成因划分
区内所有滑坡均为自然滑坡,都是自然条件下受降雨影响,雨水顺节理裂隙下渗,坡脚遭到雨水浸润、侵蚀,上部土体充分湿陷,在自身重力影响下形成的自然滑坡。
4.按滑坡体厚度划分
按滑坡体厚度划分,该区滑坡该区可分为浅层滑坡、中层滑坡和深层滑坡三类,无超深层滑坡,以中层为主。其中厚度在10~25m之间的中层滑坡9处,占73.1%;厚度在25~50m的深层滑坡两处,占18.6%;厚度小于10m的浅层滑坡1处(图3-4),占8.3%。
5.按滑坡发生时间划分
根据滑坡发生时间,将滑坡划分为古滑坡、老滑坡和新滑坡三类。全新世以前发生滑动、现今整体稳定的滑坡称之为古滑坡;全新世以来发生滑动、现今整体稳定的滑坡称之为老滑坡;现今正在发生滑动的滑坡称之为新滑坡。经过实地调查该区的在实地调查的12处滑坡中,老滑坡11个,新滑坡1个(图3-5)。
6.按运动形式划分
区内所有滑坡都是在坡脚受到冲刷及浸泡,并在降雨入渗的作用下发生的,均为牵引式滑坡。少数老滑坡的坡脚修建住宅开挖坡脚,对其稳定性影响巨大,有向复活转变的趋势。
统计数据表明,区内滑坡按滑动面位置分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沿黄土层内软弱面滑动,这些滑坡多是分布在塬边,软弱面一般风化严重、节理裂隙发育,稳定性较差地层。另一种是沿着黄土与基岩的接触面滑动,这类滑坡多分布在沟谷下游的底部,有基岩出露,基岩顶部往往风化严重,节理裂隙比较发育,稳定性差,受地下水影响较大,是软弱结构面。这两种滑动面位置的滑坡的数量在总体上基本相同。
图3-3 滑坡体规模比例饼图
图3-4 滑坡体厚度比例饼图
图3-5 滑坡灾害发生年代比例饼图
图3-6 滑坡灾害稳定程度比例饼
7.按稳定程度划分
按滑坡体的现状稳定程度,可划分为稳定滑坡、不稳定滑坡和基本稳定滑坡。根据野外详细调查及访问资料,区内滑坡有基本稳定和不稳定滑坡两类,其中基本稳定滑坡最多,计11处,占实地调查滑坡总数的91.6%;不稳定滑坡1处,占8.4%(图3-6)。
(二)崩塌
崩塌是陡坡或直立陡坎上部分岩土体脱离母体,发生坠落、倾倒和滚动,对其下居民或房屋财产以及对公路等公共设施造成损失的一种地质灾害。根据本次调查统计结果,区内崩塌地质灾害多发在公路高陡边坡和居民房屋建筑场址高陡边坡,以中台镇及梁原乡居多。
崩塌主要为黄土崩塌及基岩崩塌(图3-7),主要分布在黄土台塬边缘斜坡和达溪河、黑河及其支流两岸沟底公路陡崖地带,体积多为数十方的局部崩塌,小型崩塌为主(图3-8),其形成机理比较简单,可分为倾倒式崩塌、滑移式崩塌和错断式崩塌(图3-9)。规模稍大的多是公路高陡边坡崩塌,其威胁对象多为公路,如朝那至梁原的公路以及梁原到龙门公路,暴雨及大雨过后多会发生崩塌,崩塌物堆积到公路上阻碍交通,当地政府及时组织人力及机械进行清理才能保证道路畅通。
图3-7 崩塌灾害点物质组成比例饼图
图3-8 崩塌灾害规模比例饼图
图3-9 崩塌灾害变形方式比例饼图
(三)不稳定斜坡
不稳定斜坡在工作区最为发育,占地质灾害点总数的66.9%,共73处。从斜坡坡体物质组成来看,虽然区内斜坡结构类型有多种,不稳定斜坡坡体是由中、晚更新世黄土组成或者黄土与基岩组成。从主导触发因素角度划分,在不稳定斜坡中,以人类工程活动为主导触发因素占绝大多数,多为人工削坡建窑、建房,开挖修路等造成的,自然因素为主导触发因素的不稳定斜坡占少数。在这些不稳定斜坡中大多数目前稳定性较差或稳定性差(图3-10、图3-11)。在强降水及暴雨地震等影响下还是存在比较大的隐患,所以应该特殊对待,以免造成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
图3-10 不稳定斜坡灾害稳定性比例饼图
图3-11 不稳定斜坡灾害诱发因素比例饼图
(四)泥石流
县域内泥石流不发育,仅在中台镇坷台村坷台组涧子沟、城关村西沟、城关村东沟、独店乡白峪村多家庄组闲子沟发育共计4处泥石流灾害点。其共同特征是沟源上部有较厚的黄土覆盖,黄土节理裂隙发育,表层风化严重,物源比较充足;泥石流沟侵蚀强烈,冲刷深度较大,侵蚀沟在各种外力作用下,产生严重的垮塌、坍方,以及水流片蚀、溶蚀作用等产生的松散物质堵于沟槽,遇到暴雨洪水便可能形成泥石流。这类小型沟谷的集水面积小,沟源近,流程短,可供给泥石流的物质和水量都有限,规模不大。
泥石流类型,按照物质组成划分4条为泥流;按照流体性质划分1条为粘性泥石流3条为稀性泥石流;按照发育阶段划分4条为旺盛期泥石流;按照规模划分1条为小型泥石流3条为中型泥石流。
4、公路两侧边坡岩层滑坡一般厚度是多少
按滑坡体的体积划分①小型滑坡:滑坡体积小于10×104立方米;②中型滑坡;滑坡体积为10×104-100×104立方米;③大型滑坡:滑坡体积为100×104-1000×104立方米;④特大型滑坡(巨型滑坡):滑坡体体积大于1000×104立方米。按滑坡的滑动速度划分①蠕动型滑坡,人们作凭肉眼难以看见其运动,只能通过仪器观测才能发现的滑坡;②慢速滑坡:每天滑动数厘米至数十厘米,人们凭肉眼可直接观察到滑坡的活动;③中速滑坡:每小时滑动数十厘米至数米的滑坡;④高速滑坡:每秒滑动数米至数十米的滑坡。按滑坡体的度物质组成和滑坡与地质构造关系划分① 覆盖层滑坡,本类滑坡有粘性土滑坡、黄土滑坡、碎石滑坡、风化壳滑坡。② 基岩滑坡 ,本类滑坡与地质结构的关系可分为:均质滑坡、顺层滑坡、切层滑坡。顺层滑坡又可分为沿层面滑动或沿基岩面滑动的滑坡。③ 特殊滑坡,本类滑坡有融冻滑坡、陷落滑坡等。按滑坡体的厚度划分① 浅层滑坡;② 中层滑坡;③ 深层滑坡;④ 超深层滑坡。按滑坡体的规模大小划分① 小型滑坡;② 中型滑坡;③ 大型滑坡;④ 巨型滑坡。按形成的年代划分① 新滑坡;② 古滑坡;③老滑坡;④正在发展中滑坡。按力学条件划分① 牵引式滑坡;② 推动式滑坡。 按物质组成划分 ① 土质滑坡;②岩质滑坡。 按滑动面与岩体结构面之间的关系划分 ①同类土滑坡;②顺层滑坡;③切层滑坡。
5、滑坡有哪些类型
为了更好地对滑坡进行认识和治理,需要对滑坡进行分类。但由于自然界的地质条件和作用因素复杂,各种工程分类的目的和要求又不尽相同,因而可从不同角度进行滑坡分类,根据我国的滑坡类型可有如下的滑坡划分。
(一)按滑坡体的体积划分
1.小型滑坡
滑坡体积小于10万立方米。
2.中型滑坡
滑坡体积为10万~100万立方米。
3.大型滑坡
滑坡体积为100万~1000万立方米。
4.特大型滑坡(巨型滑坡)
滑坡体体积大于1000万立方米。
(二)按滑坡的滑动速度划分
1.蠕动型滑坡
人们仅凭肉眼难以看见其运动,只能通过仪器观测才能发现的滑坡。
2.慢速滑坡
每天滑动数厘米至数十厘米,人们凭肉眼可直接观察到滑坡的活动。
3.中速滑坡
每小时滑动数十厘米至数米的滑坡。
4.高速滑坡
每秒滑动数米至数十米的滑坡。
(三)按滑坡体的物质组成和滑坡与地质构造关系划分
1.覆盖层滑坡
本类滑坡有黏性土滑坡、黄土滑坡、碎石滑坡、风化壳滑坡。
2.基岩滑坡
本类滑坡与地质结构的关系可分为均质滑坡、顺层滑坡、切层滑坡。顺层滑坡又可分为沿层面滑动和沿基岩面滑动的滑坡。
3.特殊滑坡
本类滑坡有融冻滑坡、陷落滑坡等。
(四)按滑坡体的厚度划分
浅层滑坡、中层滑坡、深层滑坡、超深层滑坡。
(五)按形成的年代划分
新滑坡、古滑坡、老滑坡、正在发展中滑坡。
(六)按力学条件划分
牵引式滑坡、推动式滑坡。
(七)按物质组成划分
土质滑坡、岩质滑坡。
(八)按滑动面与岩体结构面之间的关系划分
同类土滑坡、顺层滑坡、切层滑坡。
6、山体滑坡的等级和分类是如何区分的?
山体滑坡是一种严重的地质灾害,尤其是在土质层较松的区域发生暴雨,这样及可能诱发山体滑坡的发生。
山体滑坡的等级
根据山体滑坡体积,滑坡可分为4个等级
1、小型滑坡:滑坡体积小于10×104立方米;
2、中型滑坡:滑坡体积为10×104~100×104立方米;
3、大型滑坡:滑坡体积为100×104~1000×104立方米;
4、特大型滑坡(巨型滑坡):滑坡体体积大于1000×104立方米。
山体滑坡的分类
根据山体滑坡的滑动速度,可将滑坡分为4类:
1、蠕动型滑坡:人们作凭肉眼难以看见其运动,只能通过仪器观测才能发现的滑坡;
2、慢速滑坡:每天滑动数厘米至数十厘米,人们凭肉眼可直接观察到滑坡的活动;
3、中速滑坡:每小时滑动数十厘米至数米的滑坡;
4、高速滑坡:每秒滑动数米至数十米的滑坡。
7、古滑坡体的地形分类
斜坡的局部稳定性受破坏,在重力作用下,岩体或其他碎屑沿一个或多个破裂滑动面向下做整体滑动的过程与现象。
基本分类
为了更好地对滑坡的认识和治理,需要对滑坡进行分类。但由于自然界的地质条件和作用因素复杂,各种工程分类的目的和要求又不尽相同,因而可从不同角度进行滑坡分类,根据我国的滑坡类型可有如下的滑坡划分:
按滑坡体的体积划分
①小型滑坡:滑坡体积小于10×104立方米;②中型滑坡;滑坡体积为10×104-100×104立方米;③大型滑坡:滑坡体积为100×104-1000×104立方米;④特大型滑坡(巨型滑坡):滑坡体体积大于1000×104立方米。
按滑坡的滑动速度划分
①蠕动型滑坡,人们作凭肉眼难以看见其运动,只能通过仪器观测才能发现的滑坡;②慢速滑坡:每天滑动数厘米至数十厘米,人们凭肉眼可直接观察到滑坡的活动;③中速滑坡:每小时滑动数十厘米至数米的滑坡;④高速滑坡:每秒滑动数米至数十米的滑坡。
按滑坡体的度物质组成和滑坡与地质构造关系划分 ① 覆盖层滑坡,本类滑坡有粘性土滑坡、黄土滑坡、碎石滑坡、风化壳滑坡。
② 基岩滑坡 ,本类滑坡与地质结构的关系可分为:均质滑坡、顺层滑坡、切层滑坡。顺层滑坡又可分为沿层面滑动或沿基岩面滑动的滑坡。 ③ 特殊滑坡,本类滑坡有融冻滑坡、陷落滑坡等
按滑坡体的厚度划分
① 浅层滑坡;② 中层滑坡;③ 深层滑坡;④ 超深层滑坡。
按滑坡体的规模大小划分
① 小型滑坡;② 中型滑坡;③ 大型滑坡;④ 巨型滑坡。
按形成的年代划分
① 新滑坡;② 古滑坡;③老滑坡;④正在发展中滑坡、
按力学条件划分
① 牵引式滑坡;② 推动式滑坡。
按物质组成划分
① 土质滑坡;②岩质滑坡。
按滑动面与岩体结构面之间的关系划分
①同类土滑坡;②顺层滑坡;③切层滑坡。
按结构分类:
①层状结构滑坡、②块状结构滑坡、③块裂状结构滑坡
组成要素
滑坡体一指滑坡的整个滑动部分,简称滑体;
滑坡壁一指滑坡体后缘与不动的山体脱离开后,暴露在外面的形似壁状的分界面;
滑动面一指滑坡体沿下伏不动的岩、土体下滑的分界面,简称滑面;
滑动带一指平行滑动面受揉皱及剪切的破碎地带,简称滑带;
滑坡床一指滑坡体滑动时所依附的下伏不动的岩、土体,简称滑床;
滑坡舌一指滑坡前缘形如舌状的凸出部分,简称滑舌;
滑坡台阶一指滑坡体滑动时,由于各种岩、土体滑动速度差异,在滑坡体表面形成台阶状的错落台阶;
滑坡周界一指滑坡体和周围不动的岩、土体在平面上的分界线;
滑坡洼地—指滑动时滑坡体与滑坡壁间拉开,形成的沟槽或中间低四周高的封闭洼地;
滑坡鼓丘一指滑坡体前缘因受阻力而隆起的小丘;
滑坡裂缝一指滑坡活动时在滑体及其边缘所产生的一系列裂缝。位于滑坡体上(后)部多呈弧形展布者称拉张裂缝;位于滑体中部两侧,滑动体与不滑动体分界处者称剪切裂缝;剪切裂缝两侧又常伴有羽毛状排列的裂缝,称羽状裂缝;滑坡体前部因滑动受阻而隆起形成的张裂缝,称鼓张裂缝;位于滑坡体中前部,尤其在滑舌部位呈放射状展布者,称扇状裂缝。
以上滑坡诸要素只有在发育完全的新生滑坡才同时具备,并非任一滑坡都具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