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气象灾害百科 > 大禹的大洪水

大禹的大洪水

发布时间:2021-06-29 18:01:31

1、大禹治水的故事家喻户晓,大禹治理的是哪个流域的洪水

大禹治理的是黄河流域的洪水。
大约在4000多年前,中国的黄河流域洪水为患,尧命鲧负专责领导与组织治水工作。鲧属采取“水来土挡”的策略治水。鲧治水失败后由其独子禹主持治水大任。
大禹治水(鲧禹治水)是古代的汉族神话传说故事,著名的上古大洪水传说。他是黄帝的后代,三皇五帝时期,黄河泛滥,鲧、禹父子二人受命于尧、舜二帝,任崇伯和夏伯,负责治水。
大禹率领民众,与自然灾害中的洪水斗争,最终获得了胜利。面对滔滔洪水,大禹从鲧治水的失败中汲取教训,改变了"堵"的办法,对洪水进行疏导,体现出他具有带领人民战胜困难的聪明才智;大禹为了治理洪水,长年在外与民众一起奋战,置个人利益于不顾,"三过家门而不入"。大禹治水13年,耗尽心血与体力,终于完成了治水的大业。

2、大禹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他治理的大洪水真的存在吗?

大禹治水的故事,可谓广为流传深入人心。《史记·夏本纪》中记载,大禹因为治水有功成为天子,考古发现最早记载大禹治水的西周初期青铜器遂公盨,铭文也记录了大禹治水有功,德被天下而被推选为天子,由此开启了夏朝。

然而,学术界却遇到一个问题:缺乏大洪水真实存在的证据。大洪水存在于否,尽管都不能100%证明或否定夏朝的存在,但大洪水却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因为按照历史记载:大洪水的出现,才有大禹治水,德被天下之后,大禹成了天子。

由于缺乏明确的考古遗存,所以关于大洪水存在与否,一直备受争议。在夏商周断代工程中,开启夏朝的大洪水是悬而未决的难题。不过,现代地质学家发现了新证据,可以证明在大禹时代,大洪水真实存在过。


上世纪90年代,在青海民和县官亭镇喇家村,考古专家发现了一座史前遗址,后被命名为喇家遗址。和其他遗址不同的是,这中国唯一的灾难遗址,就是先民突然遭遇灾难,于是先民当初活动场景瞬间被“冻结”。因此,喇家遗址也被称为“东方庞贝”。

喇家遗址到底遭遇什么灾难,以至先民被瞬间冻结,甚至还能看到怀抱婴儿的母亲乞求上苍救助的神态(见下图)?

现代地质学家在解开了这一真相的同时,还有了关于开启夏朝大洪水的惊人发现:原来,喇家遗址先是遭遇大地震,震塌了居住地,然后在一年之内,又遭遇大洪水席卷;由于这一场大洪水的规模和时间,都与传说中的大禹治水高度相似,所以学者认为这就是开启夏朝的大洪水。

2016年,地质学家吴庆龙在美国《科学》上发文——《公元前1920年的洪水爆发为中国传说中的大洪水和夏朝的存在提供依据》,论证了喇家遗址的大洪水,开启了夏朝。

2007年,吴庆龙在黄河上游积石峡地区(距离喇家遗址25公里,下图积石峡水电站,地形非常险峻),做地质考察时,无意中发现了一些特殊碎屑。

经过研究之后发现:积石峡地区爆发过一场大地震,随即引发了积石峡大规模滑坡,滑坡堵塞黄河6到9个月,形成了巨大的堰塞湖,水量持续增加导致堰塞湖溃决,最终形成了史无前例的大洪水。

这一结论的逻辑就是:地震——6-9个月的堰塞湖——垮坝——洪水——引发下游洪水!

而且,《史记·夏本纪》中有“导河积石”的记载,意思是大禹在一个叫积石的地方开始疏导黄河。史书记载的“积石”和如今的积石峡,两者为何一致?当然,这一点目前还没有明确答案。

既然如此,积石峡大地震引发的洪水规模,究竟有多大,到底是不是大禹治理的洪水呢?学者估计:堰塞湖的规模高达110亿至160亿立方米,垮坝之后的水流量,高达每秒30万至50万立方米,由此横冲直下。

换个角度看,这差不多与世界第一大河亚马孙河曾发生的最大洪水相当,位居地球近1万年内发生的最大洪水之列。

美国珀杜大学教授达里尔·格兰杰认为,积石峡大洪水是“地球万年一遇”。地质学家吴庆龙直言:这应该就是“与‘大禹治水’有关的那场大洪水”。

学者将摧毁喇家遗址的这一次灾难,和开启夏朝的大洪水联系起来,还有一个重要的证据:时间!

通过对喇家遗址中被埋幼年人骨进行碳14年代测定发现,喇家遗址遭到灾难的时间是在公元前1920年左右。换言之,开启夏朝的大洪水,应该就在距今3920年左右。

如果这就是开启夏朝的大洪水,那么按照史书“鲧(大禹父亲)治水9年不成,大禹治水13年”来计算,治水前后用了22年,那么夏朝开启时间应该在公元前1900年之后。

然而,按照夏商周断代工程的推算,夏朝开启时间是公元前2070年,与之有170余年的差距,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有学者认为,之前确认的夏朝开启时间,主要是从文献中推算而来,但喇家遗址或许给了新答案,夏朝应该始于公元前1900之后,距今3900余年。

当然,这一观点目前争议很大,其中最大的缺陷在于:溃决洪水向下游的演进和影响没有提及,但这一点却极为致命。原因很简单,比如在河南地区,有学者考古研究确认“公元前1920年左右,没有发现河南遭遇过洪水的证据”。

所以,开启夏朝的这一场大洪水,究竟是不是真实存在,目前还没有100%的考古证据支撑。如果没有大洪水发生,那就意味没有大禹治水,那么夏朝建立的历史将彻底被颠覆。

3、尧舜禹时期的的大洪水是真是假,全世界为何都有

提起全世界的神话都离不开一次大灾难就是大洪水,大家都应该听过大禹治水的神话故事,同一时期这场大洪水分别在埃及、印度、玛雅等文明中。都有记载大洪水的神话与传说,目前大多数学者,都认为黄帝时期是公元前2677年,而山西陶寺文化遗址也证实在尧时期公元前2600年左右,东晋虞喜早推算出尧时代在公元前2500年左右。大洪水后很多城邑都毁灭,才有尧舜禹三世治水。禹治水成功,也非其智和力,而是过了气候变化节点,当时人口锐减,夏朝版图非常之小只有一个河南省的地理范围。大洪水以前炎帝时代应是一个相当文明程度时期,不仅是制造业,手工艺,疆域以及人口密度,远远高于黄帝时代。
从文化迁徙的角度来解释:从非洲走出的人类经过漫长的迁徙,可能在里海一带完成了一次革命性的智力跃升,在史前一两万年前成为了智人,并再此向世界各地迁徙,其中一支自然是声名显赫的雅利安人。而中国也可能是古智人的一个迁入地,有明确的考古证据证明在殷墟埋葬的先人是有白种人的基因的,而中国的发源地的陕甘地区也多有白种人遗骸的发现,曾在河套地区游居的大月氏人更是明确无误的白种人。了解了这些,大洪水神话就非常好解释了,在南俄里海一带曾发生过一次大洪水,那里的智人后来将这次洪水经历的深刻记忆作为族群精神基因散播到世界各地,并通过与各地土著的混血通婚,成为各民族口口相传的神话传说。
在根据古气候学,古地理学的研究成果,确定这些区域远古时期是否适合人类生存,是否有发生大洪水的条件,来确定这些神话传说是原生的呢?还是从其他地方传过去的!再结合当地的考古发掘材料,确定,在大洪水前,当地是否有原住民族生活生产的遗存,来判定这些神话传说的真实性!
当时每一个文明都在一个小的区域,只要有一个稍微大的洪水,对这些先民来说就是大灾难,洪水是有季节性的,他们无法搬迁,只好年年受着洪水侵袭而无可奈何。这时候部落首领或者是部落勇士带领大家抗洪救灾,灾难过后,这些首领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就会编造一些英雄传说,把自己神化。比如说我是天帝的儿子,比如说我是太阳神,于是就有了信仰。每个部落信仰不一样,于是部落间的冲突就变成了信仰冲突。在冲突中胜利的部落的文明会继续增加累积,经过一代代人的添油加醋变成了远古神话传说,直到有了文字记载。

4、《山海经》大禹治水的秘密,大洪水从何而来?

大洪水主要是由于夏季的时候雨季频繁,导致降下来的水无法及时挥发掉,此时的水越攒越多,最终导致洪水的爆发,危害到人们的生活。

5、大禹那个时代,洪水为什么会泛滥

有一种说法是当时黄河上游发生了地震,垮塌的山体堵塞了河道,形成了大型堰塞湖,堰塞湖垮坝,形成了巨大的洪水,地点就是今天的喇家遗址

6、大禹冶水中大禹是怎么救洪水的?

大禹治水(鲧禹治水)是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故事,著名的上古大洪水传说。他是黄帝的后代,三皇五帝时期,黄河泛滥,鲧、禹父子二人受命于尧、舜二帝,任崇伯和夏伯,负责治水。
大禹率领民众,与自然灾害中的洪水斗争,最终获得了胜利。面对滔滔洪水,大禹从鲧治水的失败中汲取教训,改变了"堵"的办法,对洪水进行疏导,体现出他具有带领人民战胜困难的聪明才智;大禹为了治理洪水,长年在外与民众一起奋战,置个人利益于不顾,"三过家门而不入"。大禹治水13年,耗尽心血与体力,终于完成了治水的大业。

7、大禹那时候的洪水到底是有多大

禹,姒姓,名文命,国号夏后氏,传说为帝颛顼的曾孙。他的父亲名鲧,母亲为有莘氏女修己。相传禹治黄河水患有功,受舜禅让继帝位。禹之子启是夏朝的第一位天子。他是我国传说时代与尧、舜齐名的贤圣帝王,他最卓著的功绩,就是历来被传颂的治理滔天洪水,又划定中国国土为九州。大禹姓姒(si四),名文命,古涂山氏国(今安徽怀远)人,因治水有功,后人称他为大禹,也就是伟大的禹的意思。后来,大禹的儿子启创建了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因此,后人也称他为夏禹。关于禹的出生地说法不一,但籍贯是在郑州登封嵩山附近的说法应较可信

8、"大禹治水"的故事家喻户晓,大禹治理的是哪个流域的洪水

大禹治理的是黄河流域。

五帝时期,黄河流域水患特别严重,百姓经常因为水患而流离失所,庄家更是颗粒无收,正因如此,治理黄河水患的问题一直困扰着人们。到了尧舜时期,黄河流域流水情况更加不稳定,已经到了不可不治的状况了。

史记中记载大禹治水及考察是从帝都冀州开始的。在冀州先完成了壶口的工程,又治理梁山及其支脉。治理好太原地区,一直到太岳山之南,经过淮水、沂水,蒙山、羽山一带入大海。司马迁的叙述中不难看出大禹治水的区域属于黄河中下游,淮河流域一代,故属于黄河的可能性较大。

大禹治水是古代的汉族神话传说故事,著名的上古大洪水传说。他是黄帝的后代,三皇五帝时期,黄河泛滥,鲧、禹父子二人受命于尧、舜二帝,任崇伯和夏伯,负责治水。

大禹率领民众,与自然灾害中的洪水斗争,最终获得了胜利。面对滔滔洪水,大禹从鲧治水的失败中汲取教训,改变了“堵”的办法,对洪水进行疏导,体现出他具有带领人民战胜困难的聪明才智。

大禹为了治理洪水,长年在外与民众一起奋战,置个人利益于不顾,“三过家门而不入”。大禹治水13年,耗尽心血与体力,终于完成了治水的大业。

(8)大禹的大洪水扩展资料

大禹治水的历史记载:

尧舜时代,洪水一度给华夏居民生存造成巨大威胁。当时,尧舜部族联合体被围困在山陵之上,农田被淹,遍地饥荒,万民一片哀叹。

在大禹之前,台骀、后土、鲧等就已尝试过治水,特别是禹父鲧的治水经历为禹之后的治水提供了极为宝贵的经验。《尚书·尧典》记载,为战胜当时前所未有的大洪灾,在尧舜部族联合体议事会上,尧询问谁能领导万民治理洪水,“四岳”(部落首长)均推荐了鲧。

尧担心鲧不能担当此等重任,四岳则规劝尧不妨一试。于是,尧即任命鲧领导万民治水。鲧历经九年治水,还盗取天帝的息壤阻拦洪水,未能成功,却激怒了天帝,天帝令火神祝融处死了鲧。

鲧死后,洪水继续泛滥,一直持续到舜帝时期。禹,亦称大禹、夏禹、戎禹,原为夏后氏部落领袖。尧死后,舜继任为部族联合体首长。舜帝遂委派禹继续治理洪水。天帝也把息壤送给禹,帮助他治水。

大禹治水的起因有二:

一是传说中的“水害”共工。据说,共工撞折了连接天地的支柱不周山,从此天倾西北,水流东南,洪水到处涌流。

二是这次空前的洪水灾害,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灾情相当严重。现代天文学资料也佐证,距今4000年前的确因九星地心会聚引发了各种自然灾害。在这些灾变中,尤以洪水为大。若以现在的地质图作对照,正好与全新世黄河在下游泛滥形成的冲积扇大致相合。

9、西方传说中的大洪水和 中国的大禹治水是不是同一年代

按圣经时间表大洪水发生在公元前2260年左右,与我国大禹治水大致在同时期。在此时期我国已有历史记述,但却没有这场灾难的记述。

世界上几乎所有的文化都有关于大洪水的传说,我们中国当然也不例外,且其中有许多情节与圣经中的描写颇相类似。神要毁灭他所造的人和生物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充满邪恶,世界充满动乱和战争。

中国传说中的大洪水的引发原因是据说共工和颛顼争为帝,不胜,怒而触不周之山,导致天柱折,地维绝,天崩地裂,洪水滔天,地上生物几无噍类。毛泽东还曾写过“不周山下红旗乱,齐声唤,前头活捉张辉瓒”的词句。

圣经中特别提到神把地上的深泉和天上的洪水之门都关了,水才逐渐退去。共工一怒之下一头把天柱撞断,把天撞出一个窟窿,把地也撞裂,后来还是女娲采七彩石把天上的窟窿补上,不过女娲补天还剩下一块石头,这就是女娲补天的神话。

这段神话后来还被曹雪芹写进红楼梦中作为通灵宝玉的来历,也曾被吴承恩写进西游记中作为孙悟空这个石猴子的来历,可见影响深远。

关于大洪水,还有另外一个故事,很可能更为家喻户晓的故事,那就是大禹治水。大概女娲补了天,但还有大量积水,水患仍很严重,于是大禹的爸爸鲧受命于危难之际,要来治水。他怎么治水呢?他想的办法是筑坝堵截。用什么材料呢?他跑到天上去偷来上帝的一种很神奇的土,名叫息壤。

他用息壤筑成很多巨大的堤坝对水进行堵截,可是大水光靠堵是不行的,所以他失败了,并为此被处死。大禹前赴后继,接替他爸爸的未竟的任务,继续治水,这回,大禹不用堵截的办法,而是用疏导的办法,因势利导,把水引到大海中去。

据说大禹治水13年曾三过家门而不入,头上的发掉光了,小腿上的汗毛也磨光了,终于制服水患。并且留下疏导胜于堵截的至理名言。

(9)大禹的大洪水扩展资料

治水经过

大约在4000多年前,中国的黄河流域洪水为患,尧命鲧负责领导与组织治水工作。鲧采取“水来土挡”的策略治水。鲧治水失败后由其独子禹主持治水大任。

舜帝说:“禹!你也谈谈高见吧。”禹拜谢说:“是啊,君王,我说些什么呢?我整天考虑的是孜孜不倦地工作。”皋陶说:“哦,到底是些什么工作?”禹说:“大水与天相接,浩浩荡荡包围 了大山,淹没了山丘,民众被大水吞没。

我乘坐着四种交通工具, 顺着山路砍削树木作路标,和伯益一起把刚猎获的鸟兽送给民众。 我疏通了九州的河流,使大水流进四海,还疏通了田间小沟,使 田里的水都流进大河。我和后稷一起播种粮食,为民众提供谷物 和肉食。

还发展贸易,互通有无,使民众安定下来,各个诸侯国 开始得到治理。”皋陶说:“是啊!你这番话说得真好。”

以后禹首先就带着尺、绳等测量工具到中国的主要山脉、河流作了一番严密的考察。大禹在河北东部、河南东部、山东西部、南部,以及淮河北部考察。一次,他们来到了河南洛阳南郊。

这里有座高山,属秦岭山脉的余脉,一直延续到中岳嵩山,峰峦奇特,犹如一座东西走向的天然屏障。高山中段有一个天然的缺口,涓涓的细流就由隙缝轻轻流过。

他还发现龙门山口过于狭窄,难以通过汛期洪水;还发现黄河淤积,流水不畅。于是禹大刀阔斧,改“堵”为“疏”。就是疏通河道,拓宽峡口,让洪水能更快地通过。禹采用了“治水须顺水性,水性就下,导之入海“。

高处就凿通,低处就疏导”的治水思想。根据轻重缓急,定了一个治的顺序,先从首都附近地区开始,再扩展到其它各地。

大禹决定集中治水的人力,在群山中开道。艰苦的劳动,损坏了一件件石器、木器、骨器工具。人的损失就更大,有的被山石砍伤了,有的上山时摔死了,有的被洪水卷走了。可是,他们仍然毫不动摇,坚持劈山不止。

在这艰辛的日日夜夜里,大禹的脸晒黑了,人累瘦了,甚至连小腿肚子上的汗毛都被磨光了,脚指甲也因长期泡在水里而脱落,但他还在操作着、指挥着。在他的带动下,治水进展神速,大山终于豁然屏开,形成两壁对峙之势,洪水由此一泻千里,向下游流去,江河从此畅通。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大禹治水

与大禹的大洪水相关的内容

其他城市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