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气象灾害百科 > 汶川地震滑坡图片

汶川地震滑坡图片

发布时间:2021-06-29 21:33:05

1、5·12汶川大地震引起山体滑坡堵塞河谷后,形成了许多堰塞湖. 据中央电视台报道:

63解:设原计划每天挖土石方x万立方米,增调人员和设备后每天挖y万立方米
可列出方程组:
y=2x+1,
2x+(5-2)y=13.4
解之得:
x=1.3
y=3.6
答:原计划每天挖土石方1.3万立方米,增调人员和设备后每天挖3.6万立方米

2、汶川地震触发的最大滑坡

据初步调查,汶川地震触发的体积最大的滑坡是受主中央断裂带控制的大光包滑坡。它发生于涪江上游黄洞子沟右岸,安县高川乡罗家大坪村以北(图4-6)。滑坡从高程约3000m的大光包山顶上高速下滑,阻断了高程约1400~1500m的黄洞子沟,并仰冲到对岸2000m高程以上,滑动距离长4500m(图4-7)。滑坡堆积体长2800m,宽1700~2200m,最大厚度达580m,若以平均厚度200m计,体积达10×108m3(图4-8)。在地质构造上,滑坡位于龙门山主中央断裂带分支断裂上,受北东向倒转背斜控制,主要由二叠系灰岩以及部分上泥盆白云岩、灰岩、震旦系白云岩构成,岩层倾角达45°以上,与滑坡滑动方向近于斜交。黄润秋等(2008)提出了大光包滑坡经历坡体震裂、松弛和解体阶段,高速溃滑阶段,振动堆积阶段及二次抛滑和碎屑流堆积阶段的特征。

图4-6 安县高川乡大光包遥感影像Fig.4-6 RS image of the Daguangbao landslide,Anxian county

图4-7 安县高川大光包巨型滑坡平面图Fig.4-7 Layout map of the Daguangbao landslide,Anxian county

图4-8 安县高川大光包巨型滑坡剖面图Fig.4-8 Section map of the Daguangbao landslide,Anxian county

3、汶川映秀牛圈沟五冲程高速滑坡-碎屑流

滑坡发生于映秀南约2km处的牛圈沟,并转化为碎屑流(图6-1),被当地老百姓认为是汶川地震的点源“震中”。实际上,该滑坡位于龙门山主中央断裂带上,是带状震源的南段,可以推断,滑坡受到强烈的地震力作用。滑坡启动时,估计水平和垂直地震加速度均超过1.5g。滑坡转化为高速碎屑流,经历四次撞击斜坡和转向,形成约长3.2km,高差700m的运动径迹(图6-2;照片6-1)。

滑坡启动于约1500~1600m高程的何家山村西山头,由风化强烈的太古代花岗闪长岩构成,体积约750×104m3(高差150~200m,横宽300~400m,厚100m)。岩体被长期改造,较为破碎(图6-3;照片6-2)。

图6-1 汶川映秀牛圈沟滑坡-碎屑流遥感影像Fig.6-1 RS image of Niujuangou landslide-rockflow

图6-2 汶川映秀南牛圈沟滑坡-碎屑流平面图Fig.6-2 Layout map of the Niujuangou landslide-rockflow,Yingxiu,Wenchuan

第一冲程(滑动):滑坡从山体中撞击抛出后,沿NWW—SEE向的深切沟谷形成高速碎屑流(照片6-3)。沟谷底宽50~100m,深达200~500m,高差约200~250m,为气垫效应提供了良好的地形条件。现场明显留下碎屑流冲蚀留下的新鲜通道,估计碎屑流飞行厚度达200m,并且部分碎屑流堆积于沟中,厚达50m。沟中原有的土地和茅屋已荡然无存,三位80多岁的老人遇难。沟中堆积物约100×104m3。碎屑流飞行约1500m,撞击沟口斜坡壁,形成第一次撞击。

照片6-1 映秀牛圈沟滑坡-碎屑流撞击点图Photo 6-1 Run-out route and crashed points of the Niujuangou rockflow

图6-3 汶川映秀南牛圈沟滑坡-碎屑流剖面图Fig.6-3 Section map ofNiujuangou landslide-rockflow

第二冲程(流动):碎屑流撞击沟口斜坡后,向南偏转30°形成瀑布流高速冲出300m,并撞击主沟右侧斜坡,形成第二次撞击(照片6-4)。一部分折返掩埋了白花桥,堆积物约100×104m3,厚度达50~80m,堆积区高程约1050~1100m;另一部分直接折射约90°转向N45°E冲向下游。

第三冲程(流动):碎屑流第二次撞击折射,一部分滑体在沟中形成堆积,横宽约100m,纵长300m,厚达50m,体积约150×104m3;另一部分继续冲向下游,飞行约300m,撞击于左岸斜坡,形成第三次撞击(照片6-5)。沿撞击区,一部分堆积体顺沟谷停留,高程约1000~1050m,另一部分偏转为S45°E继续顺沟飞行。

照片6-2 滑坡-碎屑流启动区Photo 6-2 Source of Niujuangou landslide-rockflow

照片6-3 映秀牛圈沟滑坡-碎屑流第一冲程通道(堆积层厚50m)Photo 6-3 First stroke track of the Niujuangou rockflow(deposit 50m thick)

第四冲程(流动):碎屑流第三次撞击后继续飞行约200m,撞击于右侧斜坡。由于此处沟谷较为宽阔,达200~300m,且碎屑流与斜坡正面相撞,形成了大面积堆积(照片6-6)。从第三撞击点到第四撞击点起算,堆积体纵长约300m,宽200m,厚达50m,体积约300×104m3,摧毁数间房屋,约20人死亡。高程约900~950m,另一部分偏转为S45°E继续顺沟飞行。

第五冲程(滑覆):碎屑流第四次撞击后,沟谷地势变得较为平缓,高差小,很难形成“气垫效应”,为堆积提供了有利地形条件。碎屑流剩余部分偏转为N30°E,顺沟逐渐停留,形成了大面积堆积体(照片6-7)。从第四撞击点起算,堆积体纵长约300m,宽100~150m,厚达30m,体积约100×104m3,摧毁数间房屋,约10人死亡。堆积区高程约900~850m。

通过以上分析,牛圈沟滑坡-碎屑流在地震作用下滑坡启动,顺支流深切沟谷进入牛圈沟,形成高速碎屑流,经过四次撞击转向,形成五冲程“飞行滑动”的特征,长度约3km,总体积约750×104m3。滑坡物质主要为太古代花岗闪长岩,经过长期内外动力地质作用,岩体较为破碎,在飞行滑动过程中,铲动了三叠系须家河组砂岩和表层崩坡积土,碎屑流堆积体由花岗闪长岩、砂岩和坡积物构成,块度较为均匀,直径一般10~30cm,占堆积体50%,风化和坡积碎土石,直径一般1~10cm,占堆积物40%,大块石,直径一般50~100cm,个别达150~300cm,仅占10%。

牛圈沟碎屑流堆积体物源丰富,为今后一段时期内暴雨型泥石流提供了大量物源。在2008年9月下旬暴雨期间,诱发了牛圈沟泥石流,毁坏了新通车的都(江堰)-汶(川)公路(照片6-8)。

照片6-4 映秀牛圈沟滑坡-碎屑流第二撞击点Photo 6-4 Second crashed point of the rockflow

照片6-5 映秀牛圈沟滑坡-碎屑流第三撞击点Photo 6-5 Third crashed point of the rockflow

照片6-6 牛圈沟滑坡-碎屑流第四撞击点Photo 6-6 Forth crashed point of the rockflow

照片6-7 牛圈沟滑坡-碎屑流堆积冲毁村庄Photo 6-7 Villages were buried by the rockflow

照片6-8 堆积体暴雨期间形成泥石流(范崇荣提供,2008.9)Photo 6-8 Rockflow reactivated by heavy rainfall(by Fan Chongrong,2008.9)

4、汶川地震引发的灾区滑坡地质灾害

地震灾害

1.地震灾害有哪些特点?
地震灾害是群灾之首,它具有突发性和不可预测性,以及频度较高,并产生严重次生7a686964616f31333238656131灾害,对社会也会产生很大影响等特点。
2.影响地震灾害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其中有震级、震中距、震源深度、发震时间、发震地点、地震类型、地质条件、建筑物抗震性能、地区人口密度、经济发展程度和社会文明程度等。地震灾害是可以预防的,综合防御工作做好了可以最大程度地减轻自然灾害。
3.地震直接灾害有哪些?
地震造成建筑物破坏以及山崩、滑坡、泥石流、地裂、地陷、喷砂、冒水等地表的破坏和海啸。

4.何谓地震次生灾害?
因地震的破坏而引起的一系列其它灾害,包括火灾、水灾和煤气、有毒气体泄漏,细菌、放射物扩散、瘟疫等对生命财产造成的灾害。

5. 什么叫次生灾害源?
次生灾害源是指因地震而可能引发水灾、火灾、爆炸等灾害的易燃、易爆,有毒物质的贮存设施,以及水坝、堤岸等。
6.地震造成的最普遍的灾害是什么?
各类建(构)筑物的破坏和倒塌。由此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财产损失。

7.常见的由地震引发的哪种次生灾害最严重?
火灾。
8.我国历史上最大的地震火灾发生在何时、何处?
1739年银川8级地震引起的火灾,大火烧了5天5夜。
9.为何城市的地震次生灾害十分突出?
城市是各种生命线工程高度集中的地区,地上地下各种管网密布,次生灾害源集中,所以地震次生灾害出。
10.我国历史上最大的地震水灾发生于何时何地?
1933年四川叠溪7.5级地震造成的水灾。地震时山体崩塌堵塞岷江,形成四个堰塞湖,大震后45天,湖水堵体溃决,造成下游水灾。洪水纵横泛滥,长达千余里,淹没人员2万多,冲毁良田5万亩。
11.影响人员伤亡的因素有哪些?
(1)地震强度(震级和烈度);
(2)震中距离;
(3)震区人口密度;
(4)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及密度;
(5)发震季节和时间;
(6)有无地震预报;
(7)有无地震应急预案;
(8)抢救速度。
12.世界地震史上,造成人员伤亡最多的是哪次地震?
1556年1月23日发生在我国陕西华县的8级大震,死亡人数约83万。
13.为什么说中国是一个地震灾害极其严重的国家?
中国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上,地震活动频繁;中国的地震主要是板内地震,具有震源浅、频度高、强度大、分布广的特征;中国人口众多,建筑物抗震性能差,因而成灾率较高。(板内地震是指板块内部发生的地震)

5、汶川大地震的详细资料(要图片讷~)

汶川县“因县西汶水为名”,东西宽84公里,南北长105公里,而汶水即为岷江。如果可以鸟瞰这里,蜿蜒的岷江由县北部入境,贯穿东部,长达88公里。你也会发现,这里的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西部多分布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山,四姑娘山海拔更高为6250米,东南部岷江出口处海拔则仅为780米。相对高差大, 地形坡度陡, 临空面发育, 沟谷纵横,切割强烈。西南部受制于邛崃山系,东北部为龙门山脉所控。

我国受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推挤,地震活动比较频繁。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研究员张国民告诉新华社记者,从大的方面来说,汶川地处我国一个大地震带——南北地震带上,中部地区的中轴地震带位于经度100度到105度之间,涉及地区包括从宁夏经甘肃东部、四川西部直至云南,属于我国的地震密集带。从小的方面说,汶川又在四川的龙门山地震带上。因此,这里发生地震的几率较高。

斜跨北东南西方向的龙门山断裂带,位于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东缘之间,其规模大而位置特殊。该地震带长约400公里,宽70公里。

变化多端的地形地貌是大地构造活动与地表共同孕育的结果。龙门山形成于中生代和早新生代。

现今龙门山最显著的地貌特征就是南北分段性:北段海拔普遍处在1 000 m至2 000 m之间。沿北东方向,龙门山北段和四川盆地之间界限逐渐模糊;南段地形陡峭,盆山界限清楚。

龙门山地区宏观上看构造性质相似, 受力环境一致, 地质学家近年来进行了不少整体研究。汶川县处于九顶山新华夏构造带, 地质构造复杂, 断层、褶皱发育, 构造对岩土体的改造强烈。同时, 区域构造运动应力场的作用使岩体节理裂隙发育, 岩性破碎, 结构面发育, 从而使岩体力学性质大为变化, 为地质灾害的发育提供了条件。

1610~1900年龙门山地震带只有2次强震记载,而1900年后的阶段较为活跃,1900年至2000年这100年间5级以上地震则比较完整, 共发生14次地震, 即1900年邛崃地震、1913年北川地震、1933年理县和茂县地震、1940年茂县地震、1941年康定地震、1949年康定地震、1952年康定和汶川地震、1958年北川地震、1970年大邑地震和1999年绵竹地震等。

四川省地震局成都基准台江道崇曾详细研究了龙门山地震带地震活动特征,他指出,1960年以来大于等于4.5级的地震有明显“成组”发生特征,可以把此间(1960~1994)14次地震划分成7组, 除了第6组为次地震外, 其余各组均成对出现。1995年,有研究表示,该带强震频度不高,中等地震相对活跃。强震活动的盛衰变化没有明显规律,其主体活动地段为汶川-茂县一北川段和天全一宝兴段,二者的强震具有交替发生的特点。

不过汶川县地震台的陈晓华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研究发现了一些变化,龙门山地震带(中南段)中强地震具有明显的迁移特征。即1900年前的中强地震的迁移规律是由北(北东)往南(南西)迁移;1900年以来的中强地震的迁移规律正好相反,即由南(南西)往北(北东)迁移。

根据美国国家地震调查局(USGS)的测量数据,昨天的大地震震源深度约为10公里。《财经》杂志引述研究人员的话指出,且不论美国国家地震调查局的数据是否准确,但此次大地震属于浅源地震,当无疑义。通常,震源位于地下70公里之内的,都称为浅源地震,“震源深度越浅,地震能量越大。”

本报记者在《四川地震》2007年6月期上查到四川省地震局地震监测研究所对当年1~3月的全省地震月报目录(里氏震级ML ≥3.0),共有22处,其中2007年2月12日的那次地震震中也为汶川,震级3.2级,深度8公里。

四川省地矿局攀西地质大队胡炎认为:X形活动断裂带控制着川、滇两省大多数主要地震的发生, 如“跷跷板”两端之互动。据已发生过的破坏性地震资料看, 一般情况下, 南东向组发震时, 北西向组在休息,反之亦然。

有关专家告诉新华社记者,在地震学中,一般发生的震级越高,其破坏力度越大。这次汶川地震7.8级,其震中地区的破坏力度在10度左右,会造成房倒屋塌、地质滑坡和地面裂缝等灾害。
参考资料:http://news.qq.com/a/20080513/000247.htm
图片地址:http://image.baidu.com/i?ct=201326592&cl=2&lm=-1&tn=baiduimage&pv=&word=%E3%EB%B4%A8%B4%F3%B5%D8%D5%F0%CD%BC%C6%AC&z=0&fm=rs8

6、汶川地震滑坡的构造成因与特点

地震滑坡是由于地震作用而引起的滑坡现象,它既可以伴随地震的发生而立即产生( 地震伴生滑坡) ,也可以在地震发生后一定时间内发生 ( 地震滞后滑坡) ( 李树德等,2001) 。地震滑坡通常具有以下特点: ① 滑坡一般沿地震断裂带分布。一般表现为从震中向外围发育密度逐渐减小,距地震断裂带越近,滑坡分布越密集,地震断裂带活动性越强,滑坡分布越密集; ② 地震滑坡点多且规模大; ③ 地震滑坡速度快、时间短、滑距远;④ 地震滑坡形成了地质灾害链发式条件。地震滑坡发生后,大量的滑坡碎屑堆积在坡面、坡脚以及沟谷,堵塞河道,形成堰塞湖,堰塞湖又可能导致大坝决堤而引发大洪水,而大洪水或雨水又可能导致大量的滑坡碎屑形成泥石流,产生一系列连锁反应。

7、汶川地震滑坡的主要类型

汶川地震滑坡可以划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 孔纪名等,2009) :

1. 整体型滑坡

由于斜坡上部的岩土体在地震的诱发作用下发生整体滑动形成的滑坡为整体型滑坡。特点是规模大,滑坡分级、分块明显,滑动快,伴随地震发生,在河道内形成堰塞湖。平武县平通镇牛飞村的滑坡就属于整体性滑坡,位于中央断裂带2km 范围内,滑床具有典型的台阶形 ( 图4 -27) ,也叫阶型滑坡。台阶纵长 50m,横宽可达 100m,向坡外缓倾。滑坡母岩属早寒武纪地层,主要由板岩构成,层状结构明显,易形成缓倾平台。在台缘撞击后形成碎屑流,冲入江中阻塞河道形成堰塞湖。同时,碎屑流继续爬升到对岸30m,堆积中断公路。

2. 碎裂型滑坡

指由于斜坡上部的岩土体在地震中产生滑动,并在地震波动振荡作用力的持续作用下发生碎裂,沿坡面或沟道发生的碎裂滑动。特点是滑坡规模较大,分级、分块明显; 坡体在滑动中解体碎裂,碎裂块石在坡面或沟道滑动; 坡体滑动距离远; 碎裂坡体在滑动中无拌合现象。

图 4 -27 平武县平通镇牛飞村滑坡

3. 坠落型滑坡

它是由于高陡斜坡上部岩体在地震中发生坠落,块体 ( 石) 在坡面快速运动产生的作用力推动坡面的岩土体发生滑动而形成的滑坡。特点是滑坡后壁为崩塌坠落裂面,或残留危石; 斜坡中部坡面浅层滑动明显; 坡脚形成倒石堆。

4. 倾倒型滑坡

它是由于斜坡上部高倾角岩层在地震中发生倾倒滑落,块体(石)倾倒滑落产生的作用力推动下部坡面的岩土体发生滑动形成的滑坡。特点是发生在高陡斜坡上部;滑坡后壁为高倾角岩层的倾倒滑落裂面,或残留危岩;斜坡中部坡面浅层滑动明显;坡脚形成倒石堆。这种类型的滑坡具有崩塌的特征,所以破坏力巨大,北川中学遭遇的滑坡就属于这种类型,它是古滑坡和危岩体的复合。巨大的石块(单体体积可达1000m3)倾斜而下,产生巨大的冲击力,导致北川中学新区三层的教学楼和邻近的建筑物被毁覆,近500人死亡(图4-28)。

图4-28 北川中学滑坡前后对比图片

5. 坠落型滑坡

它是由于高陡斜坡上部岩体在地震中发生坠落,快速运动的块石 ( 体) 由于斜坡中部凸起岩层阻挡产生弹射,弹射块石推动坡面的岩土体发生滑动形成的滑坡。它的特点是滑坡后壁为崩塌坠落裂面或残留危岩; 斜坡中部有凸起岩层; 斜坡高差大,坡面长; 滑坡规模较大,分级、分块现象明显。该类滑坡中经常夹杂着巨石的滚落,形成的危害和破坏程度相当巨大。

8、汶川大地震感人的图片和故事

汶川大地震的感人事迹:

1、手刨同学:

一块水泥板倒下来,压在汶川县漩口中学初三学生向孝廉的身上。这位13岁的小姑娘醒来后,模糊中看到缝隙外边有亮光,接着再次昏迷。

此时,一个声音唤醒了她,是同学马健。马健一边喊着坚持,一边疯了似地用双手刨着水泥碎块。大约4个小时后,向孝廉终于被刨了出来,而马健的双手已经血肉模糊。

2、游人互救:

大地震袭来时,重庆市55名游人正行进在距汶川50多千米处。“快往公路边的平坝跑”导游刘晓容和余九冬声嘶力竭地喊着。

在两名女孩子的指挥下,大家迅速集中到了平坝上。岷江对面的山,轰隆隆地垮下来,烟尘、沙石扑面而来,前后的路都已坍塌。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在倾盆大雨中,这支特殊的队伍互相扶持着,绕过断裂的公路,奔过800米摇摇欲塌的隧道,躲过一次次余震,走走停停5个多小时后,终于见到了救援者。

3、善良教师:

四川什邡红白镇中心小学,已确认该校有七名老师殉职。其中二年级语文老师汤宏为救学生,献出了自己20岁生命。

他最后的姿势定格在这样的画面上两个胳膊下各抓了一个孩子,身子下还护着几名孩子。虽然没能将手中的学生救出教室,而他自己也在瓦砾中丧生,但被他用血肉之躯护住的几个孩子却幸运地活了下来,并最终获救。

4、敬礼娃娃:

在地震发生10余小时后,一位满脸是血的北川男孩从废墟中被救出。就在解放军战士准备把他转移到安全地带时,他艰难地举起还能动弹的右手,虚弱而又标准地敬了一个少先队队礼。担架上的小男孩不忘向援救他的官兵叔叔敬礼感恩的举动,让无数的人深受感动。

5、废墟女孩:

在救助现场,蓥华镇中学初一1班班主任陈全红一直关心着一个名叫邓清清的女孩子,在她心中,这个贫困家庭里的小女孩,常在回家路上打着手电筒看书。

当邓清清被武警官兵救出来时,让陈全红与官兵们感动的是,这个坚强的女孩被救出时,还在废墟里面打着手电筒看书。

9、汶川地震引起了哪一种地质灾害?急啊!

这要看你如何理解地质灾害。因为地震、火山暴发都属于地球内动力作用引发的地质灾害。若按国务zd院颁发的《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确定的6种地质灾害类型,汶川地震引起的地质灾害主要是山体崩塌和滑坡地质灾害,也是地震造成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汶川地震后,震区泥石流灾害多发的原因是地震引发的崩塌、滑坡体堵塞了原水流的下泄通道,并为泥石流提回供了大量的物源,所以泥石流灾害为地震间接引发,其直接原因还是降雨或堰塞湖的坝体溃决。上述三种地质灾答害在今后数年仍会多发。地震直接引发的其他地质灾害类型还有地裂缝,会对房屋等建筑物造成破坏。

10、地震诱发滑坡、泥石流的实例有哪些?

(一)2007年3月25日日本石川地震2007年3月25日9点42分,在日本石川发生6.9级地震。地震造成37栋建筑物遭到严重毁坏,将近90栋房屋无法居住,申请避难的居民达到2000人,供电和供水受到影响的家庭超过5500个。地震后出现了61处滑坡。
(二)2004年10月23日日本新泻地震2004年10月23日17点56分,日本新泻中越地区发生了里氏6.8级地震。地震造成了1000多处不同类型的滑坡。地震引起的大规模滑坡形成50余座堰塞湖。
(三)2008年6月14日日本岩手地震2008年6月14日8点45分日本岩手发生7.2级地震,造成10死亡12人失踪,至少231人受伤。地震造成山体滑坡频发,在北上河上游的支流中发现7处堰塞湖,河水已经被因滑坡垮塌而产生的泥沙阻断。这次地震的死亡的人中,大部分人是地震次生灾害造成的。1名55岁男子在海边钓鱼被地震中从山上滚下的石头(岩崩)卷入海中溺水而亡;1名48岁的男子在水库工地中作业时被滚石(岩崩)击中身亡;还有1人在宫城县的某温泉附近遭遇山体滑坡而殒命。
(四)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以四川汶川为震中发生了MS8.0级大地震。地震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这次地震中,地震诱发的次生地质灾害非常发育,这是山区发生特大地震形成的典型现象。采用遥感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在约48678平方千米的地震滑坡影响区域内,解译调查出汶川地震诱发滑坡灾害48007个,覆盖面积约71.8平方千米。实际数字可能高于这个统计结果。灾情比较重的四川、陕西和甘肃3省地震灾区的84个县(市)调查统计,共排查出重大地质灾害点8439处,其中滑坡4372处,崩塌2309处,泥石流515处,其他地质灾害1243处,分别占地质灾害总数的51.81%、27.36%、6.10%和14.73%。地质灾害共威胁1093667人。
在汶川地震诱发的次生地质灾害中,滑坡(包括岩崩)和泥石流占地质灾害的80%以上。在北川县城,这一现象非常明显。北川中学(新区)被滑坡全部掩埋(图7-2)。2008年9月24日北川一带突降暴雨,导致区域性泥石流的暴发,位于北川老县城附近的西山坡沟暴发大规模泥石流,泥石流冲入县城,几乎全部淤埋老县城(图7-3)。原北川中学后山任家坪沟暴发泥石流,掩埋村庄和原北川中学宿舍区,并直接威胁其下游居住有300多人的灾民安置区。这次9.24暴雨泥石流灾害导致42人死亡、失踪,由于通往乡村道路几乎被泥石流全毁,使4000多人被围困山里。此外,沿江等河流两岸新爆发的泥石流比比皆是,多处堆积扇对主河道造成顶托,加之河流泥沙含量高,水位上涨快速,使两岸低地居民安置区的居民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本已遭受严重破坏的北川县城房屋建筑和街道,再次遭受次生地质灾害的重创,雪上加霜,被泥石流掩埋,很多房屋只露出屋顶的部分或只有顶部1~2层。

与汶川地震滑坡图片相关的内容

其他城市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