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气象灾害百科 > 赣江旱灾

赣江旱灾

发布时间:2021-06-29 22:30:47

1、2011年长江中下游干旱程度

在五月下旬旱情最高峰期,湖南北部、江西北部、湖北南部、安徽南部、江苏南部、浙江北部气象干旱等级达重旱,上述地区局地出现特重旱。长江中下游以前春旱很少,即使有程度也不会太重,但这次是建国以来最严重的一次。洞庭湖、鄱阳湖、湘江、赣江、汉江等重要沿岸湖波、支流水位从3月下旬开始长期处在历史同期最低水位,长江干流各主要控制站也如此。农作物大面版积受旱,顶峰时有3000-4000万亩。
总之“洞庭鄱阳便草原,洪湖水权不见浪打浪,滚滚长江变涓涓细流”。

2、南方旱灾情况

6月以来,长江中下游以南大部降水量一般有100~500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其中江南南部、华南北部偏少3~5成,浙江东南部、福建中北部、江西中部偏少5~8成。特别是7月以来,长江中下游以南大部地区降水量不足50毫米,其中浙江南部、福建、江西中南部、湖南南部等地区降水量在30毫米以下,局部地区不足10毫米。

6月下旬开始,中国江南南部、华南北部持续出现日最高气温超过35度的高温天气,7月中旬高温范围扩展至江南北部及长江沿江地区,7月下旬后期高温范围进一步向北扩展到黄淮地区。福建、浙江、江西三省的部分地区及广东、云南的局部地区极端最高气温达41~43度,浙江丽水高达43.2度。由于持续高温少雨,江南、华南等地旱情迅速发展。浙江、福建、湖南、江西出现了1971年以来最严重的伏旱,其中,浙江东部和南部的旱情已超过建国以来干旱最严重的1967年。据浙江、福建、湖南、江西、湖北、安徽、广东、广西、重庆、贵州、云南和陕西等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厅局统计,截至8月12日,12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作物受灾面积775.6万公顷,成灾455.8万公顷,绝收113.2万公顷;受灾人口9041.3万人,成灾6087万人,因旱有1418.4万人、688.9万头大牲畜饮水一度发生困难。浙江、福建、江西、湖南、湖北5省旱情尤为严重。

浙江:今年梅雨期只有7天,仅为常年的一半。大部分地区极端最高气温在39度以上,中部和南部地区出现大范围40度的高温天气。5月24日以来,温州瓯江以南地区和台州市玉环、三门等地已连续63天基本无雨;6月25日以来,丽水、温州瓯江以北地区和台州市部分县,连续31天基本无雨。由于持续高温、蒸发量大,加上长潭、四明湖、青山等部分大中型水库除险加固限制蓄水等因素,致使全省水库、河网蓄水偏少,出现了全省性严重干旱。据统计,全省农作物受灾面积48万公顷,成灾面积23万公顷,绝收面积6.4万公顷;有1020万人受灾,成灾人口528万人,因旱有159万人、65万头大牲畜饮水一度发生困难。

福建:梅雨季节,福建全省平均降水偏少20%,6月29日以来,出现持续高温天气,大部分地区极端气温达38度以上,局部超过40度。由于气温高、降雨少、水库蓄水量锐减,宁德三明福州南平龙岩泉州莆田等市出现旱情。初步统计,全省受灾面积106万公顷,成灾面积40.3万公顷,绝收4.3万公顷;饮水困难人口达187万人。

江西:7月以来,全省平均降雨量仅32毫米,是1951年以来最小值。赣州吉安抚州等市自5月中旬以来基本无雨。截至8月3日,江西全省日最高气温超过40度的县市达47个,创有气象记录以来之最。有的地方连续38度以上的高温超过20天。抚州市的黎川县、吉安市的泰和县,日最高气温分别达到42.2度和41.5度。由于降雨少,持续高温,土壤水分蒸发量大,全省江河水位持续下降,各类水利工程蓄水量锐减,赣江中上游、抚河部分河段出现了有记录以来最低水位,全省所有县(市、区)不同程度受旱,尤其是赣州、吉安、抚州的旱情最为严重,成片的农田干裂,农物作减产、绝收。初步统计,全省受灾人口1693万人,成灾人口1250万人,因灾伤病1.1万人;近200万人、110多万头大牲畜饮水发生困难;农作物受灾面积96.9万公顷,成灾79.4万公顷,绝收面积28.9万公顷。

湖南:6月下旬以来,湖南全省大范围35度,局部40度以上高温天气持续了40天以上。郴州永州邵阳长沙娄底益阳株洲湘潭怀化岳阳衡阳等市降雨比历年同期减少7成以上,导致山塘干涸,中小水库蓄水急剧减少,溪河断流,农作物严重受损,人畜饮水十分困难,工农业生产受到严重影响。据统计,全省13个市(州)、110个县(市、区)发生了严重的旱灾。受灾人口3064.9万人,成灾人口1920.7万人;因旱饮水困难的人口达到369.3万人,饮水困难的大牲畜194.2万头;农作物受灾面积196.3万公顷,成灾面积127.3万公顷,绝收面积39.1万公顷。

湖北:7月23日开始,高温天气从鄂东南向鄂西北蔓延,33~39度,部分地区40~42度高温天气在湖北省持续14天。致使土壤失墒快,早情迅速扩展。截止8月6日,全省受旱农田面积达115.2万公顷,成灾82.9万公顷,绝收4.9万公顷;受灾人口1767万人,成灾1332万人;旱灾还造成91.4万人、68.3万头大牲畜饮水发生困难。

同学们~现阶段南方旱灾情况严重~我们是不是该做些什么了~为了我们的同胞~我们的国家~虽然我们做的也许很小~可能小的微不足道~但是我们做了~
希望学校的领导能相对的开展一些活动~来支持我们的祖国~

谢谢~

3、为什么南方会旱灾呢,,三峡大坝不是有抗旱的作用么?

三峡是导致长江中下游干旱的根本原因.近几年来,长江中下游的气候一直很异常,气候转换根本没有过度期,要么是冬天、要么是夏天,甚至是脱了棉袄就穿短袖衣,有时昨天冷得受不了,今天就热得受不了;要么持续干旱,要么突然暴雨倾盆,长年很短枯水期的湘江和赣江,现在是冬天未到就基本无水,夏天来了很长时间依然无水,中国两大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和洞庭湖,已经名义是叫湖,实际已成水塘,或成一条线,只能叫河了,去年和今年特别明显,尤其是今年。前几天,丁丁去乡里调研,处在洞庭湖平湖的乡村,油菜籽不饱满,多空壳,出油率也不高;棉花也无法栽种,实在太干旱;许多早稻已成片干死,基本无收;尤其是本来是水泽之乡的洞庭湖平原,人畜饮水都已成为困难,许多自来水厂已无水可取,受灾十分严重。出现这样严重的旱情当然与整个地球环境破坏有关,也与今年气候异常有关,与大气环流异常有关。但是,丁丁认为,长江中下游这片中国最湿润的地区,这片中国少有的粮仓,更是中国最主要的粮食供应基地,出现如此的旱情,根本原因恐怕是修建了三峡大坝。为什么如此说呢?长江作为中国最大的河流,围绕他的无数支流、湖泊汇集成了长江180万平方公里的流域,千万年,正是他的奔腾不息,才让长江流域主要处在湿润地区(除了流经青藏高原的区域之外),成为中国繁荣昌盛最根本的保证,也是中国最主要的经济区,虽然在人类几千年的活动中,也由于人口数量的日益增长,这片地区的环境也开始恶化,但长江及支流的保证,他的水域基本范围未变,气候基本未变,中国粮仓的地位未变、经济地位未变。然而,近年来,由于大力开发水电,长江的奔腾不息已经失去了原有的气魄,随着一个个巨型水电站在长江上耸起,长江其实已不能叫作长江了,他其实只能叫做水塘了,从云南到四川到湖北;从支流到干流,我们翻开地图就可以发现,千万千瓦级以上的巨型水电站就有几个,尤其是长江三峡水电站的建成;百万千瓦级以上的水电站超过10个了,奔腾不息的长江就隔离成一段段死水,成为一段段水塘,早已没有生气了。如果把长江流域比作一个人,长江就是这个巨人最主要的动脉血管,本来这些动脉血管的血是畅通的,然而,现在,我们人为的将这些动脉血管阻止,虽然还通过人为的方式依然有流水,但早已改变了畅通的局面,成为人为的心肌梗塞,得了心肌梗塞的人其实是很危险的,稍微有些风吹草动,就有可能让这人死去。有了以上形象的比喻我们就很明白了,长江流域原来气候条件之所以相对比较好,就是因为有长江为主的长江水系,也因为这样巨大的水系存在,其这片水系的大气环流才保持了基本稳定,长江流域为什么成为中国南北的分界线,长江水系以北,是中国的半湿润地区,以南则是湿润地区,这就是因为长江水系的存在,大气环流的水资源流动正常,才让这片区域的降水稳定且充沛,这也是长江流域帅哥美女多的原因,因为水色好,长年受雨水滋润。然而,现在长江流域被阻隔,水流不畅通,这个区域的大气环流就不畅通,天上空气的雨水含量就变少,不容易形成雨,所以,天气异常就成为正常,干旱就日益增多,去年云南的大旱,虽然原因很多,但这也是一大重要原因,今年,长江中下游干旱,这更是重要原因,而且最大最直接的原因就是长江三峡水电站。其次,由于长江三峡水电站的修建,长江中下游的雨季就很少有大汛,有人认为,这是长江三峡在起作用,其实这是误解,枯水期,三峡蓄水,下游无水,汛期,三峡容积有限,要向下放水,如果有重要汛情,三峡不但不起作用,反而是一大灾害,去年,汛情本不算太大,但四川、重庆的灾害极大,主要原因就是在三峡。所以,冬天,三峡以下往往无水,因为即使下雨,由于长江上游没有水来,各大支流的水流就很快,因为没有长江水的顶托,倒形成了落差,就出现了大雨来,河水满;大雨停,河流干的局面。另外,由于长江截留,形成一段段水塘,这样,破坏了大气环流,但由于小区域性的大气层积水,就形成了有时区域性的暴雨,造成很大的灾难,这几年来,长江流域经常发生泥石流,主要原因就在这里。今年,由于整个气候的异常,再加上长江流域大气环流的变化,所以,天气少雨在大范围内形成,由于各支流的河水本来就处在枯水期,河水由于没有长江的顶托作用,人畜饮水都困难,哪来的水灌溉,又由于长江三峡发电的需要,没有水流下来,就形成了大面积的干旱。近年来,世界许多国家发现了修建大坝对气候的影响,所以,预计修建大坝的没有再修建,修建了的在拆除,根本原因就是弊大于利,而中国却依然在长江、黄河、珠江等大河上修得正兴奋,但带来的灾难也正在呈现,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是到了重新审视修建大型水坝的时候了。大自然交给人类的时候,没有荒山、没有沙漠、到处是青山绿水,鸟语花香,然而,现在呢?荒山正在扩大、沙漠正在蔓延、湖泊已逐渐干涸、河流正在断流、江河湖水水质正在变坏、空气质量一天不如一天……真不知道我们人类是在改造大自然,还是在破坏大自然,也许只有到人类灭亡的时候才醒悟,但到那里,恐怕已经迟了,恐龙时代也许就是我的例子。

4、南方旱情何时结束

中新网11月4日电 据来自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的消息,9月下旬以来,我国江南、华南大部分地区降雨偏少5成以上,江河来水明显偏枯,水利工程蓄水严重不足,部分地区旱情再度发展。截至11月4日统计,江西、湖南、广东、广西、福建、湖北、江苏等省区共有作物受旱面积1883万亩,其中重旱337万亩,干枯86万亩;有247万人、61万头大牲畜因旱饮水困难。

国家防总11月4日发出紧急通知,并派出工作组紧急赶赴旱区协助指导抗旱工作,同时要求受旱省区加强组织领导,切实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和秋冬农业灌溉用水需求,做好防御秋冬春连旱的各项工作。

针对南方旱情,国家防总、水利部从以下六方面做出积极应对:

一是10月30日召集长江防总和江西、湖北、湖南三省防汛抗旱指挥部负责同志,对长江中下游地区干旱缺水应对措施进行了专题研究和安排;

二是进一步加强长江干支流水量调度,三次调度三峡水库加大下泄流量至9500立方米每秒以上。目前由于三峡水库入库流量减少,下泄流量按进出库平衡控制,现下泄流量9000立方米每秒左右。同时研究制定三峡水库今冬明春整个枯水季的水量调度方案,统筹安排枯水期的调度工作,并要求湖南、江西两省考虑整个枯水季的来水用水情况,制定完善湘江、赣江水量调度方案,全力做好境内江湖低水位的应对工作;

三是在前期向南方受旱省区派出6个工作组的基础上,再次派出2个工作组,赴江西、湖南、广东、福建四省检查指导抗旱工作;

四是商财政部安排一批特大抗旱补助费支持南方受旱省区;

五是实施珠江水量统一调度,珠江骨干水库实施了2次集中补水压咸,珠海境内水库供澳水源得到有效补充,后期将根据咸情和蓄水情况,继续调度骨干水库集中补水;

六是组织受旱省区加强现有抗旱水源调度和抗旱应急工程建设,制定完善抗旱预案和用水节水计划,做好防御秋冬春连旱的各项工作,确保受旱地区城乡居民饮用水安全,保障秋冬农业灌溉用水需求。

5、湖南为什么干旱

你好! 原因——天灾是主因 人为因素不可忽视异常天气现象是造成长江中下游严重干旱的“祸首”。湖北省气象局武汉区域气候中心副主任周月华说,受拉尼娜气候现象(赤道太平洋东中部海面温度持续异常偏冷)的影响,自去年底以来大气环流出现异常。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势力整体偏弱,暖湿气流无法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造成长江中下游大部分地区降雨偏少。但一些基层水利干部反映,天灾之外还有不少人为影响因素。首先是河道湖泊非法挖沙,使河道严重下切,水位下降,沿湖沿江地区取水困难。位于江西新建县的赣西大堤牛头湖电灌站已无法从赣江抽水浇田。无奈之下,当地重新在电灌站边上架设了两条152米长的钢管,延伸到赣江中抽水灌溉。新建县水利局负责人坦言,在赣江中下游一些河段,与2000年比较,河道被深挖了4米多。大量宝贵水源位于中间狭小的深切河道里,远离河岸,无法抽取利用。另一个人为因素是,一些地方小水电站快速发展,在干旱期间成为抗旱“拦路虎”。在江西、湖北、湖南,许多主要河流及其支流均建有电站,对上游来水进行人为控制。正当干旱季节中下游地区大量用水时,这些电站却大量拦蓄水发电。由于电站管理权归属不同,利益不同,调度困难,制约了抗旱工作。今年4月份,在江西修河流域,因上游水电站不愿放水,导致下游2万亩早稻田得不到及时灌溉。在上级部门干预下,电厂才开闸放水,但此时已造成农田受旱损失。第三个人为因素是各地水利设施老化,难以满足抗旱需求。记者在湖北等地旱区看到,目前农业生产中许多灌溉设施都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修建的,设计标准低,损毁严重,功能无法正常发挥,很难满足抗旱需要。 不过这段时间湖南差不多都有下暴雨!呵呵~明天又要下雨了!唉!太热了!早点下雨吧!一可解旱,二可解热!

6、2006之后的中国旱灾记录

 2006年,全国有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干旱灾害,损失总体偏重。华北北部、华南西南部以及西南南部、西北地区的甘肃和宁夏的部分地区发生了较为严重的大范围春旱;入夏以后,东北西南部、华北北部、西北大部、西南东北部以及江南部分地区发生夏伏旱,其中重庆、四川东部发生历史罕见的特大旱灾;入秋以后,全国大部分地区旱情缓和,但北方部分冬麦区土壤墒情不足,秋播受到一定影响,尤以山东、广西等地秋旱最为严重。

 

2007年我国旱灾总体评价是:中等干旱年景。


2007年我国年降水总量接近常年,但降水空间分布不均。与常年比较,西多东少,其中西北地区中西部明显偏多、东部地区中间(淮河流域)偏多、南北偏少,其中北京、内蒙、黑龙江、江西、湖南、广东等地较常年偏少1~3成,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干旱。年内我国部分地区发生了大范围、持续性的严重干旱,主要的干旱事件有:华北、西北、黄淮部分地区发生大范围春旱,四川盆地出现初春旱;内蒙古、辽宁和吉林初夏旱严重,黑龙江遭遇历史罕见夏旱;江南、华南大部分地区7月至8月上旬降水持续偏少,伏旱严重;9月上旬至12月中旬,江南、华南又发生了50年一遇特大秋旱连初冬旱。2007年,受旱较重的省(区)有:黑龙江、内蒙古、吉林、宁夏、湖南、江西、河北、河南、陕西等。总体来看,2007年,我国干旱范围较大,局地干旱非常严重。

 

 

自2008年10月下旬以来,北方麦区降水明显偏少,旱情持续发展,加之连续出现几次强降温过程,旱冻交加,对小麦安全越冬和正常发育造成严重影响。此次干旱持续时间之长、受旱范围之广、受旱程度之重均为历史罕见,呈现出几个特点:一是秋冬连旱。二是受旱面积大。三是受旱程度重。四是旱冻叠加。五是可能出现冬春连旱。
国家防总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张志彤介绍,2009年,我国各地旱情发生早,持续时间长;受旱地域广,阶段过程多;受旱面积大,局部灾情重;江河水位低,影响范围广。2009年,我国从北到南、从东到西全国几乎所有省(区、市)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旱情,从年初到年尾,春夏秋冬不同季节均发生严重干旱。去年初,我国冬麦主产区有1.61亿亩越冬作物受旱,比常年同期多8500万亩,为近6年来同期最大。去年入秋以后,湘江、赣江、西江、北江、洞庭湖和鄱阳湖等南方重要河流湖泊来水严重偏枯,一些河段出现历史同期最低水位,对部分群众生活、生产用水和湖区渔业、航运、生态环境等造成严重影响。

张志彤说,在去年抗旱工作中,全国各级防汛抗旱指挥部全面加强农村、农业、城市、生态抗旱工作,强化对抗旱水源的统一调度管理,既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又满足了城乡用水需求,改善了生态环境,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为缓解长江水位偏低给群众生活和渔业、航运、生态环境等造成的不利影响,去年国家防总、长江防总紧急调度三峡水库,并首次对长江上游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实施了枯水期水量统一调度,湖南、江西两省也分别实施了湘江、赣江抗旱应急水量调度,确保沿江城乡供水安全。去年夏伏旱期间,河北、山西等9省(区)水利工程累计供水530多亿立方米,完成灌溉面积2.5亿亩;伏秋旱期间,广西、湖南、重庆等7省(区、市)累计完成抗旱浇灌面积3200多万亩。

 

     据中国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的统计,截至2010年3月16日,中国耕地受旱面积达645万公顷,超过多年同期均值近180万公顷,有2000多万人因旱饮水困难,其中,云南、广西、贵州、四川、重庆这五个省区市是重灾区,受旱面积占到全国的83%。

广西壮族自治区本来是雨水充沛的地方,但自2009年9月中旬以来,旱情发展迅速。根据气象干旱监测,广西全区共有77个县(市)发生不同程度的气象干旱,其中特旱8个,重旱20个,中旱12个,轻旱37个。目前,广西全区农作物受灾面积超过1000万亩,水稻育秧、农作物播种等受到严重影响,春耕生产形势比较严峻。3月17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气象局局长将已维持了近20天干旱Ⅲ级应急响应级别提升至Ⅱ级。

截至3月16日,旱灾造成四川省13个市州55个县市区受灾,616万人受灾,131万人饮水发生困难。自去年冬春以来的持续旱情已使四川600多万亩农作物受灾。截至目前,全省小春作物受旱517万亩,重旱78万亩。重灾区攀枝花有近40万亩已栽种作物受旱,10.8万亩绝收,另据当地气象部门预测,短期内无降雨出现,旱灾范围可能蔓延。

 截止3月11日,云南全省有780万人、486万头大牲畜饮水困难;秋冬播农作物受灾3000多万亩,占已播种面积的87%,全省小春粮食预计比上年减产50%以上;林地、渔业受灾也很严重,全省农业直接经济损失近180亿元。未来30天云南省将持续高温、降水偏少,全省综合气象干旱重现期为80年以上一遇,滇中、滇东、滇西东部的大部地区升级为100年以上一遇。

据统计,截至3月10日,贵州全省因旱近500万人、200余万头大牲畜发生临时饮水困难。全省农作物受旱面积1304万亩,占夏收农作物播种面积的60%左右。

           3月1日至5月25日长江中下游平均降水量历年变化(1951至2011年)

进入2011年5月份以来,长江中下游的南方旱情声声告急。江西、湖北这两个素有“千湖之省”、鱼米之乡等美誉的水乡泽国,正承受着与自身禀赋极不相称的干旱剧痛。鄱阳湖、洪湖、斧头湖、长湖,湖湖干涸,田地龟裂,鱼尸遍地,呈现出渔船搁滩、湖底跑车的罕见镜头。“六十年不遇”、“百年不遇”的评估,不断刷新着这里的干旱记录。

 这一幕,令人不由想起去年春天西南大旱的景象。温总理手抓着干枯的稻苗忧心凝神的镜头,还清晰浮现在人们的眼前。再往前一点,2009年的北方大旱的景象同样恍如昨日。

年年干旱,年年告急,成了共和国“春天的故事”。天不下雨,娘要嫁人,是老天爷在作怪,怨不得别人。气候异常,环境恶化,全球同此凉热,也不能说光与我们作对。但是,既然这些年大旱年年发生,东西南北中旱了个遍,为何每一次都没有任何预警、任何防范,任凭焦渴的在延?

    据新华社电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最新统计显示,截至5月26日,全国耕地受旱面积9251万亩,其中作物受旱面积3033万亩,主要分布在湖北、湖南、甘肃等省;待播耕地缺水缺墒面积6218万亩,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内蒙古、吉林、湖北、湖南等省区;有507万人、344万头大牲畜因旱饮水困难,主要分布在湖北、甘肃、内蒙古、湖南、江西、云南等省区。

 

 

2012年(2012年3月至2013年2月),我国西南大部、华北、江淮、黄淮、江汉、西北地区东部、内蒙古东部、东北大部、华南大部以及西藏中东部等地存在不同程度的旱情。其中,主要存在4大旱区5大干旱事件,分别是西南地区的春旱和秋冬连旱、内蒙古东北部和黑龙江西部的春旱、江淮和黄淮区域的初夏旱以及华南地区的秋旱。旱区农业、人畜饮水以及江河水位等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大气环流异常,不利于水汽的输送是导致各地干旱少雨的主要原因。

 

 

 

中国气象局2013年3月新闻发布会28日上午举行,陈振林在回答记者提问时作出上述表示。

陈振林指出,去年10月份以来,西南地区持续少雨,再加上温度偏高,在云南的大部分地方,四川的南部,偏东的地方,以及贵州的西部出现了中到重度的气象灾害,有的地方达到干旱。

陈振林称,目前这些地区没有明显的降水,降水持续偏少,展望到3月份也不容乐观,所以判断西南地区的气象干旱要持续发展,提醒从各个方面做好科学用水的管理,对农业生产也是要合理灌溉,怎么提前保障各方面人口、城市、生活各方面用水,加强水资源管理。从气象角度,将加强预测,检测预警,合适的时机开展人工天气的作业等等。

 

陈振林介绍说,连续四年大家都在关注这个事,两个主要的原因,一个是整个发生的代背景,2009年以来它处于暖干化的趋势,这四年平均降水量跟常年相比都偏少,常年1060多毫米,现在90多毫米,偏少将近10%,温度又偏高,这样的情况下,西南地区这一代气侯超着暖干趋势在变。这种情况导致土壤底墒持续降低,河流水库的水量也在减少,雨季蓄积不到正常的水,很难保证旱季的正常用水。特别是秋冬连在一块,影响更严重,因为西南地区处于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交汇的区域,干湿分明,这么一个暖干化的背景下,它很容易雪上加霜。这是第一个原因。

第二方面,具体看西南降水,从降水的条件大家都知道,冷暖空气交汇容易产生降水,西南地区这两个条件,这几年发生一个变化,冷空气偏东,西南和高原地区受冷空气活动影响没那么强烈,再加上水气输送来自印度洋西南暖湿气流又比较弱,没有形成很好的降水条件。

另外,还有一个对流也可以产生降水,西南地区防雹的任务比较严重,高原对流比较旺盛,但是这一条件,近来由于印度洋偏暖的情况,导致大气下沉气流盘踞在西南地区上空,不容易导致对流的发生,这也是导致降水偏少的直接原因,未来发展都不容乐观。

7、中国七大流域是哪些?

中国七大水系分别是:珠江水系、长江水系、黄河水系、淮河水系、辽河水系、海河水系和松花江水系。

1、长江水系

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是世界第三大,我国第一大河流,全长6397KM,河流水量同时也居世界第三。

长江全程流经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11个省市,于上海市崇明岛东注入我国第二大海——东海。长江为我国独有的一条河流,水资源丰富,尤其是航运,通航里程占我国内陆水运通航里程的70%。

此外,长江支流众多,其中着名的包括嘉陵江,乌江,岷江,湘江,赣江,汉江等河流。

2、黄河水系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脉的扎曲,是我国第二大河流,也是我国的“母亲河”,是中华文明的主要发源地,由于黄河携带大量泥沙,河水常呈金黄色,故得名为“黄河”。

黄河全程5464KM,流经青海,甘肃,四川,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9个省市,最后注入我国第一大内海——渤海。

3、珠江水系

珠江,又称粤江,是中国第三大河流,也是水量和航运价值仅次于长江的第二大河流,珠江2320KM,发源于云贵高原,最后注入南海。珠江水系发达,航运价值高,旅游价值也很大,着名的黄果树瀑布,桂林山水等景点都属于珠江流域。

4、淮河水系

淮河发源于河南省南阳市,古城淮水,是介于长江和黄河之间的一条河流,流经河南,安徽,江苏三省,全程100KM。

淮河在我国的地理分位置分布上有着重要的意义,秦岭——淮河线是我国南北划分的主要分界线,是1月份0C°等温线位置,800mm等降水量线,也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5、海河水系

海河,是我国华北地区的最大水系,中国七大河流之一,海河干流又称沽河,起自天津市,在大沽口注入渤海。海河流域主要流经河北,北京,天津,山东等省。

6、松花江水系

松花江有南北两源,北源即发源于大兴安岭支脉伊勒呼里山的嫩江,南源即发源于长白山天池的西流松花江,是黑龙江在我国境内的最大河流,流域涵盖我国东北的辽宁、吉林、内蒙古和黑龙江四个省,是东北地区最重要的一条河流。

7、辽河水系

辽河,中国东北地区南部河流,汉代称为大辽河,五代以后称之为辽河。辽河全程流经内蒙古,河北,吉林,辽宁四省,全长1345KM,注入渤海。

(7)赣江旱灾扩展资料

长江水系庞大,浩荡的长江干流加上沿途700余条支流,纵贯南北,汇集而成一片流经180余万平方公里的广大地区,占中国总面积的18.8%。

长江的主要支流有雅砻江、岷江、嘉陵江、乌江、沅江、汉江和赣江等,它们的平均流量都在1000立方米∕秒以上(均超过黄河水量),其中,流域面积以嘉陵江为最大,为16万平方公里;长度以汉江最长,为1577公里;水量以岷江最丰,为877亿立方米。

长江流域大部分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温暖湿润,多年平均降水量1100毫米,多年平均入海水量近1万亿立方米,占中国河川径流部量的36%左右,等于20条黄河。

8、三峡大坝和南方旱灾有多大关系?

根本不是。比如最近旱成草原的鄱阳湖,它是汇集赣江、修水、鄱江(饶河)、信江、抚河等水经湖口注入长江,它的干旱跟长江水量毫无关系。旱灾的原因是两方面,一是气候变化,今年雨水少;二是人为因素,人类活动大量消耗淡水,对地下水的随意开采和肆意浪费、污染,造成大面积的缺水。三峡大坝只是那些人找到的一个替罪羊而已。

9、2010年中国西南地区干旱的自然原因是什么?

大自然对人类的报复,过度对水资源的开采,森林植被的破坏。特别的近几年对水利发电厂的大量建设,极度破坏了本地区的生态平衡。大家可以查一下。自从三峡工程开始后,西南地区有多少这样的工程在建。这些工程建设没有多长时间。西南就开始干旱了,西南地区干旱都和人类活动有很大的关系,例如对滇池围海造田,没几年在78滇池都见过底。呼吁对大自然多一些保护,少一些开发,这些开发对当地的气候环境平衡是一种严重破坏,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有新的平衡。

与赣江旱灾相关的内容

其他城市天气预报